中国古代真实吃人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吃人史

中国古代的吃人史

中国古代的吃人史:花样繁多令人发指在封建中国,食人行为常与惩罚罪行有关。

罪行被公开处死后,他们的尸体要示众,并被吃掉。

按规矩,刽子手有第一个食用死人的特权。

但是,患病罪犯的肉被认为不是与食用,所以人们一般不食用。

简而言之,人们不仅把人肉作为食物和药品,也以在公开场合食用来表达仇恨和复仇的感情。

这种食人实践有着各种原因,诸如政治、法律、心理、感情、军事、商业、医学以及伦理和道德等等。

我们在随后即可看到这些原因。

一、惩罚不忠公元617年,强大的割据首领薛举占据了陕西、甘肃一带的广大地区。

618年,其子薛仁杲俘获了著名文人庾信之子庾立,但他拒不承认薛举政权的合法性。

由于这一不愿归顺、誓不效忠的行为,庾立被炙烤而死。

他的肉被切成小块,分给薛仁果手下的士兵食用。

唐德宗(780—804年)时,武将李怀光听说养子阴谋推翻自己,于是大怒,命令下属杀死并吃了养子石演芬。

下属把石演芬看作义士,不忍心这么做,只是用刀子割断了他的咽喉。

既然不忠,当然无宽大可言。

911年9月,刘守光准备称帝,将佐多以为不可。

守光大怒,将谏者孙鹤‚伏诸质上,令军士剐而啖之。

‛王延政是闽国(909—945年)的最后一任国君,其父王审之(862—925年)是闽国的建立者。

闽国位于今福建省一带,王延政率军驻扎在军事基地建州时,听说一部分在福州的部下要密谋推翻他。

他很快采取了一次令人震惊的反击,派兵在福州伏击叛军,杀了7000余人。

死尸都被肢解,骨头扔掉,肉被晾干成脯。

这些人肉脯后来多次作为口粮发给士兵,即便口粮不缺时也是如此。

宋初,武将杨师潘受命处罚叛将张文表。

张被捕后,被‚脔而食之‛。

即将其肉切成小块吃掉。

惩罚不忠的同时,往往要借此考查其他人是否忠诚。

隋炀帝以不忠的罪名逮捕了胡斯政,并把他肢解焙烤,制成食物。

隋炀帝要胡斯政的同僚们吃他的肉,有的吃得比自己所得的一份还多,有的则不肯。

吃得多的人因此而受到褒扬,并受赐大量的贵重赏物。

在那个时代,受命食用人肉,通常被认为是下级向上级表示忠心的行为。

中国古代最残暴的军队:唐末真正吃人的黄巢部下

中国古代最残暴的军队:唐末真正吃人的黄巢部下

唐末时,秦宗权常派遣部将四处屠杀百姓,他的军中不带米面,只用车子载着盐和人的尸体,饿了就割肉烹食。后来发展到把杀死的人用盐腌起来,做成人肉干随军携带,作为军粮。历史上也有不少凶暴的将帅用人肉充作军粮,十六国时,前秦苻登领兵征战,把杀死的敌兵叫做“熟食”。他对军士们说:“你们早上作战,晚上就可以饱餐肥肉,不必担心挨饿。”于是,部下都甘愿效力,打完仗就吃人肉,吃饱后再作战,因猛异常。隋末的朱粲乘乱起兵,常捕捉民间幼儿蒸熟吃肉。五代时的赵思绾领兵占据长安时,城中没有吃的,就杀妇女儿童为军粮。正义之师中也有这种情况,安史之乱中的张巡守睢阳,兵士共食三十万人。唐末时局不稳,吃人现象屡有发生。元朝末年,天下动乱,乃兵四起,驻守淮右的官军缺粮,也捕人为食。究其原因大多跟暴政残酷有关。但是在老狼看来,历史上著名的这几支部队吃人事件,都还只是把人杀死,把人肉用烤或者蒸的办法烧熟来吃,唯有秦宗权的部队随军携带盐,以人肉干作为军粮,这哪还有什么人性可言,简直就是虎狼之师!秦宗权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残暴的军阀!
秦宗权,蔡州上蔡人,一作许州人。宗权初为许州牙将。广明元年(880),许州大将周岌逐忠武节度使薛能而代之。宗权亦逐蔡州刺史,遂据蔡州。同年冬,黄巢率起义军入关,僖宗奔蜀,宗权以蔡州军从监军杨复光攻击义军,以功授奉国军(蔡州军号)节度使。中和三年(883),黄巢退出关中入河南。宗权迎战,为义军所败,遂降黄巢。四年起义军败于山东,黄巢在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殉难。宗权乃据蔡州称帝,分兵四出,所至焚杀掳掠,“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当时唯有汴州朱温及陈州赵各守其州城。朱温乘间出击,屡败宗权。光启三年(887),宗权攻汴州,朱温联合兖(今属山东)﹑郓(今山东东平北)军,合三镇兵大败宗权,使其势稍衰,所据诸州守将皆弃城遁走。龙纪元年(889),宗权为部将执送朱温,斩于长安。

古代食人史的三个例子

古代食人史的三个例子

古代食人史的三个例子
食人是古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存在于不同文明中,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所发生。

以下是三个古代食人的例子:
1. 安魂骨: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做“安魂骨”的风俗,即把死者的骨头磨成粉,加入食物中食用。

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为了让死者的灵魂得到安宁和满足。

2. 阿兹特克人:阿兹特克人是墨西哥的一个古老文明,他们相信通过吃人来祭祀神灵可以获得力量和智慧。

因此,他们会在特殊场合上献祭人类,将受害者的身体切成块状,然后烤熟后供神祇食用。

3. 斯巴达人:古希腊城邦斯巴达以其军事力量和严苛的生活方式而闻名于世。

据说,斯巴达人在战争期间会吃敌人的肉来补充能量和提高士气。

这种食人行为被称为“盛宴”。

以上三个例子只是古代食人现象的一部分,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都有各自的食人传统和习俗。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道德观念的提升,现代社会已经普遍禁止了这种行为。

中国古代真实吃人史

中国古代真实吃人史

中国古代真实吃人史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封建社会的历史每一页都写著“吃人”,那是指广义的吃人,即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戕害、压抑人性,具有吃人的性质。

实际上,狭义的吃人——即人吃人肉,在古代也是常有的事。

古代的吃人可分为两类情况:第一类情况是,由于天灾或战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饥荒,人们为了生存而被迫以同类为食。

另一类情况是属于残忍行为的吃人。

由于目的不同,这类情况的各种具体表现有差异,有的人以吃人肉来炫示凶暴,有的人听信左道邪术以吃人肉来治疗某种疾病,有的人因怀有仇恨以吃敌方的肉来发泄报复情绪,等等,同饥荒年头被迫吃人肉相比,都更带野蛮性和残酷性。

历史上有不少凶暴的将帅用人肉充作军粮,所到之处,就地掳掠民众为食物。

十六国时,前秦苻登领兵征战,把杀死的敌兵叫做“熟食”。

他对军士们说:“你们早上作战,晚上就可以饱餐肥肉,不必担心挨饿。

”于是,部下都甘愿效力,打完仗就吃人肉,吃饱后再作战,勇猛异常。

唐末时,秦宗权常派遣部将四处屠杀百姓,他的军中不带米面,把杀死的人用盐腌起来,随军携带,作为军粮。

唐末杨行密围攻广陵时,城中粮草罄尽,守城军士就抓百姓到集市上贩卖,专门派人杀戮他们,像屠宰猪羊似的。

唐末黄巢起事时,率军围困陈州,掳掠百姓为军粮,把人放在大石碓中连骨捣烂,煮熟当饭。

这种以人肉代替军粮的行为,在某些正义之师中也不能免。

如史载安史之乱时,张巡守睢阳,兵士共食3万人。

当时人们相信这是事实,非常吃惊,韩愈却独持不同意见,认为那是不可能的,并写文章进行考辩。

后世也曾有人重论此事,说张巡的军队所食3万不是百姓,而是阵亡的士兵的尸体;又说张巡杀死爱妾、许远烹熟书童的事也与事实不符,实际上是张巡的妾见情势危急而自杀,许远的书童是忧惧而暴亡,张许二公借机用他们的肉犒赏士兵,作坚固军心的手段。

虽然史籍有所夸大,但不论黄巢还是张巡,因军中缺粮而吃人肉的事总是有的。

古时战争残酷,在生死存亡的特殊时刻,环境逼使人性异化,回归到动物界同类相食的状态。

美味的人肉:历史上达官贵人的餮饕【历史故事】

美味的人肉:历史上达官贵人的餮饕【历史故事】

美味的人肉:历史上达官贵人的餮饕【历史故事】如果有人问我:“你说人肉好吃吗?”我肯定郑重的告诉他:“好吃啊,绝对好吃,非常好吃,不仅能让人吃得心情舒畅,吃得神魂颠倒,还能使人吃得欲罢不能,吃得醉生梦死。

”大家不要惊讶,我对我说的话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不信的话请看下文。

说到吃人肉这种现象,其实在我们的漫长历史中并不罕见。

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当遇到天灾人祸、粮食绝收的时候,悲惨的百姓们为了保命往往易子相食。

在那种极端困苦的光景下,人们被逼无奈的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任何违反人权的指责在这里也都会显得苍白无力,迂腐可笑。

不过假如吃人现象只存在于这一种情况下,那我上一段对人肉的描写就是虚构杜撰,胡说八道了,因为伤心欲绝的父母是绝对不会吃出如此情调来的。

所以本文的主角将由下面真正的食人美食家们来充当。

咱们先来看看三国时期,据《三国志》记载:袁绍围臧洪时,“城中食尽,初尚煮筋角,后无可食者……(臧洪)杀其爱妾以食军士。

”(这位小妾与其说是二奶,不如说是候补猪肉更确切一些)。

不过臧洪好歹是被迫的,再看这位,“吴将高澧,好使酒,嗜杀人而饮其血。

日暮,必於宅前后掠行人而食之”(在高澧眼中,芸芸众生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直立行走并且免费的美味佳肴。

)三国以后,美食家们认真的在牙缝间细细品尝,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慢慢的把吃人活动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隋朝末年,中华大地终于诞生了两位惊天地,泣鬼神的吃人大行家:诸葛昂和高瓒。

这两位经常互相切磋吃人心得,研究食人方法,力求做到煎炸炒都有,色香味俱全。

有一天,高瓒请诸葛昂吃饭,隆重推出了“双子宴”:取一对十来岁的双胞胎为原料,烹熟洒料后,把他们的头、手、脚分别装在盘子里端上,俩人就这么旁若无人的品尝起来;过了几天,诸葛昂回请,特别推出“烤全人”:他把自己的一位爱妾(当二奶可真惨)一股脑的塞进大蒸笼里蒸熟,然后把其放在一只大盘子里,当然还得让她摆成盘腿打坐的姿势摆好造型,为了美观,又在她脸上重新涂上胭脂,然后身上洒上食盐、味精、八角等调味品。

饥荒塑造中国历史

饥荒塑造中国历史

题目有点大:饥荒和中国史。

但见微而知著,从小处入手总能窥得一点门道的。

五千年以降,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是“饥荒”。

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太多次人口灭绝——小灭绝无数次,大灭绝——死95%以上,很多次。

比如三国时中国人口损失了98%。

每次朝代更替,死个80%算轻的,天灾和兵祸相依相存造成了饥荒,饥荒带来了人口灭绝。

饥荒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深刻的影响着中国。

不要以为你从小没挨过饿,所以“饥荒”根本对你没影响——实际上“饥荒”二字对中国人、中国文化的影响,深入骨髓。

举一个例子,中国的“食文化”——那简直是饥荒一手造就的灿烂文化。

你见过那个民族像汉人一样,什么都吃吗?你见过那个民族像汉人一样,把肉切那么细,而且所有的有营养价值的部分必然要充分利用吗?还有,一块猪肉,搞出无数种吃法...所以当你吃那一小坨一小坨的肉,那些个切成丝、丁、片、条等,最大化食物利用价值的、碎碎的中华美食的时候,你就是在享用几千年来我们的老祖宗为了防止我们饿死,而在好吃和吃多间做平衡的美妙艺术。

你知道,在中国,各种内脏一定是不能浪费的,心肝肾肺肠子——统称下水,都有很成体系的做法。

而且这么多年发展出来的烹饪技巧,能让每个部分都能做到极其美味的!至于吃个树叶、炸个昆虫、烧个甲鱼、煮个毒蛇什么的,更是寻常至极了——总之在中国,能吃=可以很好吃。

所以,全世界食物利用率最高的民族,一定是汉人。

“饥荒”的另一个塑造物,就是“节俭文化”。

按理说节俭确实是个好东西,但是中国把节俭视为真理。

仍然记得小时候掉一粒米饭在桌上,就被长辈的筷子把手背打肿的痛感。

但是节俭作为真理是值得商榷的。

过分节俭的民族肯定不够有创造力,因为除了必要的吃穿用度,普通中国人基本上在其他方面花费很少,这个消费结构就注定了中国的高尚消费很难普及。

很多人把中国缺少中产阶级归咎于税制,我觉得中国缺少中产阶级是因为中国人消费结构单一。

普通中国人只肯在实实在在的吃饭、住屋、开车上花钱——结果是我们中国人不肯为服务和脑力劳动买单。

历史趣谈:中国头号杀人狂魔张献忠 不仅杀人还吃人肉

历史趣谈:中国头号杀人狂魔张献忠 不仅杀人还吃人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头号杀人狂魔张献忠不仅杀人还吃人肉导语:建立大西政权的张献忠,在历史上也算个人物。

此人生前曾轰轰烈烈,死后却没能留下好名声,各种因由,一时难以尽述,本文仅针对部分事件,做建立大西政权的张献忠,在历史上也算个人物。

此人生前曾轰轰烈烈,死后却没能留下好名声,各种因由,一时难以尽述,本文仅针对部分事件,做一个张献忠简介。

张献忠出生于陕西延安,如果不是天灾人祸,估计他这辈子也就平平庸庸地过去了。

但是,历史的潮流往往需要一个推动力,而将张献忠推向历史潮流的就是旱灾。

明崇祯末年,西北大地旱灾、虫灾不断,而官府赈灾无力,于是引发了流民暴动。

很快,流民暴动就像星星之火一样发展到陕西全境。

而张献忠,他本来的职业是捕快,也算半个公务员,但是不知道犯了什么事被开除了。

后来,年轻气盛的张献忠跑去当兵,这次不但差点丢了差事,还差点被砍了头。

如果张献忠早生几十年,那他就只能谢天谢地,感谢老天好不容易捡回了一条小命了。

不过,这时的张献忠决定走另一条路:造反。

造反这事,要是放在以前,那可是风险极大的事儿,一个小老百姓能保命就不错了,哪敢轻易造反?不过,在当时的西北大地,处处都是流民暴动,造反那是家常便饭,指不定还能混出个什么名堂来。

所以,张献忠的选择是识时务的。

有着野心的张献忠,并没有去哪个寨主手下当一名小兵,而是自己拉起了队伍,当起了“大王”。

陕西古称“秦”,张献忠就自封“秦王”。

后来,他嫌秦王不够威风,干脆搬来龙椅,在四川做起了“大西国”的皇帝。

然而,皇帝并不是那么好做的。

所谓树大招风,张献忠当皇帝没多久,就被各方势力围堵。

最终,大西国在清军的进攻下陷入危局,曾经威生活常识分享。

古代贵族为吃人奶娶上百个老婆当奶妈

古代贵族为吃人奶娶上百个老婆当奶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古代贵族为吃人奶娶上百个老婆当奶妈
导语:张苍退了相位后,口中已没了牙齿,平时就是吃人的乳汁,把妇女当乳母。

为了保证奶水充足,张苍蓄养了上百个妻妾。

这些妻妾怀孕后便不再受到
张苍退了相位后,口中已没了牙齿,平时就是吃人的乳汁,把妇女当乳母。

为了保证奶水充足,张苍蓄养了上百个妻妾。

这些妻妾怀孕后便不再受到宠爱。

张苍靠吃人奶,活了一百多岁才去世。

有关“成年人消费人乳”的新闻,近为多家媒体所报道,引发了公众的议论。

在古代中国,有关这类记载并不少见,中医甚至将人乳当成一种长寿“特效药”、“美容秘方”来使用,为古代贵族青睐。

1 官二代“以人乳飲㹠”
——晋武帝提前退出“人乳宴”
最先引出“人乳消费”话题的,大概是年元月长沙出现的“人乳宴”,用妇女的乳汁为原料制作“奶汤鲫鱼”之类的超级菜肴。

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有一出“人乳宴”的记载。

这场宴席的主人名叫王济,宴请的是晋武帝司马炎。

王济,字武子,系当时的官二代,出名的帅哥,司马炎招其做女婿,将常山公主嫁给了他。

也就是说,司马炎是王济的老丈人。

一次司马炎做客王济家,皇帝老丈人来了,自然不能简单,王济设超豪华酒宴招待司马。

酒宴上用的餐具,全是最贵重的琉璃器皿,这在当时比用金银餐具还要上档次。

仅为这次宴会服务的“女服务人员”便多达一百多名,个个身着华丽的服饰。

其中有一道菜叫“烝㹠”,肥嫩鲜美,异常地好吃。

“烝㹠”是道什么菜呢,其实就是今天仍能吃到的“蒸乳猪”,所谓“㹠”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真实吃人史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封建社会的历史每一页都写著“吃人”,那是指广义的吃人,即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戕害、压抑人性,具有吃人的性质。

实际上,狭义的吃人——即人吃人肉,在古代也是常有的事。

古代的吃人可分为两类情况:
第一类情况是,由于天灾或战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饥荒,人们为了生存而被迫以同类为食。

另一类情况是属于残忍行为的吃人。

由于目的不同,这类情况的各种具体表现有差异,有的人以吃人肉来炫示凶暴,有的人听信左道邪术以吃人肉来治疗某种疾病,有的人因怀有仇恨以吃敌方的肉来发泄报复情绪,等等,同饥荒年头被迫吃人肉相比,都更带野蛮性和残酷性。

历史上有不少凶暴的将帅用人肉充作军粮,所到之处,就地掳掠民众为食物。

十六国时,前秦苻登领兵征战,把杀死的敌兵叫做“熟食”。

他对军士们说:“你们早上作战,晚上就可以饱餐肥肉,不必担心挨饿。

”于是,部下都甘愿效力,打完仗就吃人肉,吃饱后再作战,勇猛异常。

唐末时,秦宗权常派遣部将四处屠杀百姓,他的军中不带米面,把杀死的人用盐腌起来,随军携带,作为军粮。

唐末杨行密围攻广陵时,城中粮草罄尽,守城军士就抓百姓到集市上贩卖,专门派人
杀戮他们,像屠宰猪羊似的。

唐末黄巢起事时,率军围困陈州,掳掠百姓为军粮,把人放在大石碓中连骨捣烂,煮熟当饭。

这种以人肉代替军粮的行为,在某些正义之师中也不能免。

如史载安史之乱时,张巡守睢阳,兵士共食3万人。

当时人们相信这是事实,非常吃惊,韩愈却独持不同意见,认为那是不可能的,并写文章进行考辩。

后世也曾有人重论此事,说张巡的军队所食3万不是百姓,而是阵亡的士兵的尸体;又说张巡杀死爱妾、许远烹熟书童的事也与事实不符,实际上是张巡的妾见情势危急而自杀,许远的书童是忧惧而暴亡,张许二公借机用他们的肉犒赏士兵,作坚固军心的手段。

虽然史籍有所夸大,但不论黄巢还是张巡,因军中缺粮而吃人肉的事总是有的。

古时战争残酷,在生死存亡的特殊时刻,环境逼使人性异化,回归到动物界同类相食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