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 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节 种群的特征》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节种群的特征》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列举种群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抽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了解生物环境的稳态,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
【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课型、课时】新课,两课时。
【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幻灯片等【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回顾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从细胞到生物圈: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学生阅读P59,特别强调种群的概念。
物种: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繁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组生物个体。
种群: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一物种同时生活的个体总数。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教材中介绍的两种抽样方法,可以用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和估计。
也可以将模拟的草原分成若干等份,在得到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出整数。
种群密度一、调查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的方法种群密度: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种群的个体数量。
(人口密度是人口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探究:学生阅读、思考、讨论,老师提示。
讲述1:样方法取样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物种和具体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常用的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样方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形等,但每种方法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样方法的步骤:(1)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要调查的种群是哪一种双子叶植物;(2)取样:确定样方数目、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3)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种群的数量;(4)平均:将样方平均。
例如,假设随机抽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为X1、X2、X3、…Xn,则样方的平均数X=∑Xn/n。
讨论讨论: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1.样方数量会影响调查结果吗?会,一般来说样方数越多,调查结果越准确2、样方多大适宜?草本植物样方的大小以1m2的正方形为宜,每个样方的面积应一致,可根据调查对象适当调整3、取样的原则是什么?做到随机取样;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4、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哪些?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讲述2:标志重捕法标记再捕获法:将一定数量的生物个体捕获并标记在边界清晰的区域,然后放回,经过适当的时期后再捕获(标记的个体与未标记的个体充分混合后再次分配)。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3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件

②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X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③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 34只,其中一标记的为15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 段原有总鼠数为39 X 34/15=88只
④使用范围:动物
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 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 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 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 (单位:只/hm2)?
5、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 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虫个体交尾,致使害虫的种 群密度( A ) A.明显下降 B.明显上升 C.保持稳定 D.越来越大
34
6、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 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 上的8群羊是( ) C A.六个种群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11
N=(4+6+8+8+9)/5=7只/hm2
例2、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 时,放臵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 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 放臵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 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 有多少只?
28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
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
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
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29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数量
迁入率
直接影响 预测方向 直接影响
31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 4 章 种群和群落、种群的特征

N1+N2+N3+N4+N5 5
某同学在一草地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了5个样方 (样方面积为1m2),5个样方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 8、8、9株。那么该草地的蒲公英种群密度为多少?
种群密度=(4+6+8+8+9)/5=7株/m2
③计数
——蒲公英
——其他植物 计数原则:样方内无论大小都要数, 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 应“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一个森林中的全部金丝猴 南极地区生活的所有帝企鹅
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群 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藻类 C.校园中的全部树木 D.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
态学的角度看,其目的主要是
A.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
A
B.控制年龄组成,稳定种群密度
C.控制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 D.控制年龄组成,降低种群密度
3、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增加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②取样
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会,一般来说样方数越多,调查结果越准确
样方多大适宜?
草本植物样方的大小以1m2的正方形,灌木样方的大小以10m2 ,
乔木样方的大小以100m2
取样的原则是什么? 随机取样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哪些?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五点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
种群密度N
应用
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种群的特征”是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4章第1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从宏观上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安排了本节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种群特征”,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列举种群的特征;能结合实际例子解释种群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种群特征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对种群特征的知识学习过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种群密度,学会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会实施实验、收集数据、阐明观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会分工合作、交流意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种群特征的知识生成,体验知识的实践应用的意义;学生通过对种群数量特征的认识,引发学生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的国策,关注濒危动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保护措施。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主要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内在关系。
(2)教学难点:样方法的选择和具体操作过程,及其科学有效性的阐明。
二、教学策略1. 教学方法从生活现象引出问题,运用资料阅读、问题讨论、调查抽样、小组讨论归纳等方法使学生能尝试着使用一般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2. 教具和多媒体应用样方法模拟实验材料:厘米尺、铅笔等;标志重捕法模拟实验的材料:每组一只简单生活漏斗和一支标记笔、黄豆400粒;PPt课件。
三、教学过程教师由一则笑话,引出本章本节要讲内容,引出种群的概念。
种群: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种群。
举例说明概念。
概念的要点:①一定自然区域内②同种生物构成③全部个体判断以下是不是一个种群:1.一片森林里的全部鸟。
2.某超市里卖的全部的同种苹果。
3.某班级中的全部学生。
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当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小组讨论比较个体与种群的异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

03
遗传特征与进化潜力
Chapter
遗传多样性概念及意义
遗传多样性定义
指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差 异,体现在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等 多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意义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有助于提高种群 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机会,对保护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
进化潜力评估方法
遗传变异度评估
种群的数量变化
包括种群的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以 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
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种群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对生态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思考题与讨论话题
01
思考种群特征对种 群生存和发展的意 义。
02
讨论不同种群特征 之间的相互关系及 其对种群数量的影 响。
实例二
不同气候区域同一物种种群遗传特征变化。比较不同气候条件下同一物种种群的遗传多样 性、适应性等差异,分析自然选择对种群遗传特征的作用。
实例三
某动物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遗传特征变化。分析该动物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遗传 多样性、基因流等差异,探讨生态环境变化对动物种群遗传特征的影响。
04
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
随机分布实例
如森林中某些树木的分布 呈随机状态,与环境资源 的均匀分布有关。
均匀分布实例
如草原上的某些草本植物 种群,为避免种内竞争而 呈均匀分布。
生态学意义及应用价值
生态学意义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种群内部的动态平衡。
应用价值
了解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预测种群动态、制定生态管理策略和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例如,在农业生产中 ,合理调整作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可以提高产量和减少病虫害;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了解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特 征和空间分布有助于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四章 第一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注意 事项
检
1.种群密度调查时最常用的两种方法为? 2.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法适用对象是?取样的关键是? 取样方法有? 3.标志重捕法适用对象是? 4.对于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生物常用什么方法调查种群 密度? 5.动物是不是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6.调查下列种群密度可采取哪种方法: 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某地麻雀、蚯蚓的 种群密度
出生率、死亡率
种 群 的 特 征
数量特征
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一.种群密度
1.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 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2.意义:种群密度直接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趋光性昆虫: 灯光诱捕法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①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 确定要调查的种群是哪一种双子叶植物
取样
计数 计算
确定样方数目、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
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种群的数量
求各样方的平均值
②取样
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会,一般来说样方数越多,调查结果越准确 样方多大适宜?
1.该地区共有刺猬大约是? 2.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
400只
100只/km2
思考:被捕过一次的刺猬,再次捕获难度增 大,因此计算的种群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M× n N= m
偏大
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
N=M(第一次捕获)×n(第二次捕获)
m(第二次捕获被标记)
,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还是偏大: 偏大 ①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 ②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 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 偏大 ③标记物过于明显,易被天敌捕食 偏大 ④标记物过于明显,易被人捕捉 偏小 ⑤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⑥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 偏小
上课用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例1(04年天津)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 类型的草原地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 调查步骤:① 选取40cmX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 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 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D.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雄性鲤鱼
E.一个班级的所有同学
F.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
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 有机单元,种群具有单独生物个体没有的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空间特征
种群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二、种群的特征
讨论4、比较各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的调 查结果,就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不同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调查结果 可能是不一样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应当允 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例如5%以内。如果超出 了此范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造成不 一样的原因应当首先归结为采取不同的样方法 所致。所以,要针对实际情况,讨论取样方法 是否存在问题。
1 种群密度
§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直接反映种群大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表示方法: 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②大范围及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特点: 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 ②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有差异
你答对了吗?
① 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 定的最小面积100cm×100cm。
高中生物第四章 第1节 种群特征优秀课件

1.随机取样 2.样方大小适中 3.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4.需计算其平均值
怎样估算这里有多少只羊?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标志重捕法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计算方法:
假定在调查区域中动物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M 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 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 个体数为m,根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是样方的种群密度,而不是样方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N1+N2+N3+N4+…+Nn〕/n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五点取样法
记数方法
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时用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等距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时用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20xx年春运大幕落下 广州发送旅客2954万人次
4、年龄组成 概念:种群中各年龄 期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4、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4、年龄组成
⑴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5、性别比例 (2)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 王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
5、性别比例
〔3〕雌少雄多型:特 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 于雌性个体。这种类 型较为罕见。如家白 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 动物。蜜蜂假设只考 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 也可看做雌少雄多型。
决定
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定义: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中的个体数
小范围的水生生物—— ——单位体积 §表示方法: 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表示方法: 大范围及陆生生物—— ——单位面积 ②大范围及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特点: §特点
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 不同物种, ②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有差异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例: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C )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 校园内的所有乔木 C.棉田中由幼蚜 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组成的 棉田中由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组成的 棉田中由幼蚜 全部棉蚜 D.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雄性鲤鱼 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雄性鲤鱼 E.菜市场中的所有白菜 菜市场中的所有白菜
二、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 2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 4
二、种群的特征
1
种群密度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直接反映种群大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反映种群大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 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 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 有机单元, 而是一个有机单元 而是一个有机单元,种群具有区别于单 独生物个体的特征。 独生物个体的特征。
主要) 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空间特征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N=( +6+8+8+9)/ =7只/hm2 =(4+ + + + )/ )/5= 只 =(
如何调查一片草原上绵羊的种群密度? 如何调查一片草原上绵羊的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在种群的活动范围内, 标志重捕法:在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
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处,一段时间后再重捕, 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处,一段时间后再重捕, 标记后再放回原处 重捕 根据重捕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根据重捕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估计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来估计种群密度。 使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使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使用方法: 捕捉 使用方法: 标记 放回 重捕 计算
2、(2007江苏生物) 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 (2007江苏生物) 海洋渔业生产中, 江苏生物 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 释是( 释是( D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减少捕捞强度,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改变性别比例,
a. 出生率 > b. 出生率 = c. 出生率 < 死亡率 死亡率 死亡率 种群密度加大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变小
§作用: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 作用: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
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例:我国人口数量变化分析 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我 国实行了计划 生育, 生育,现在人 口仍处于增长 高峰期, 高峰期,是什 么原因? 么原因?
本节聚焦
怎样估算种群 密度。 密度。 种群有哪些数 量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
种群: 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 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 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进化单位 物种的存在单位
要点: 要点:
1 2 3
一定地域内, 一定地域内, 同种生物构成, 同种生物构成, 全部个体的总和。 全部个体的总和。
③雌少雄多型: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这种类 雌少雄多型: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型较为罕见。如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型较为罕见。如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蜜蜂若 考虑有生殖能力的个体, 考虑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为雌少雄多型
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 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 性引诱剂 种害虫的雄性个 雄性个体 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 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决定密度大小
出生率、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 迁入率、迁出率
外界环境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最常见) 集群分布(最常见)
农田等人工种群
草地中的蒲公英
人类、 人类、社会性动物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 核心问题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 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迁入率和迁出率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迁入率和迁出率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 决定 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 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①雌雄相当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雌雄相当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②雌多雄少型: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常见于 雌多雄少型: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 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 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 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
不会对动物产生伤害 不能过分醒目 要能维持一定时间
一段时期, 一段时期,标志 个体与非标志 个体混合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总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 种群数量/总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 捕获鲫鱼106 例:在某2km2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 在某 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了鲫鱼91 91条 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了鲫鱼91条,其中 有标记的25 25条 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 有标记的25条,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 表示)? 条(用N表示)? 表示 N:106=91:25 N=386(条) (
复习提问
神经-体液 体液-免疫调节 1、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 、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 神经调节 2、人体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 、
激素调节 3、高等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是_________ 、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葎 草
常用的取样方法: 常用的取样方法:
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五点取样法
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
等距取样法
记数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其他植物
注意:方框内+相邻两边 左 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注意:方框内+相邻两边(左、上)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及其夹角上
例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很多,某同学采用样 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很多,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很多 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记数, 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记数,下面是其中一个样方中 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对样方中该植物进行计数时, 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对样方中该植物进行计数时, 应记录的数目是 D 11个 A. 5个 B.7个 C.11个 D.8个
种群的数量特征: :
考 ?
思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什么?
•种群密度。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什 么? •出生率和死亡率、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 是什么?
•性别比例。
预测变化方向
影响数量变动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步: ※步骤:随机取样
计数
求平均值
※样方大小:一般1m2的正方形 样方大小:一般 使用范围:常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抽 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 ※使用范围:常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抽 样调查(如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 样调查(如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 的密度等) 的密度等)
例2、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 、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 中华 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 个样方( 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 个样方(样方面积 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 、 、 、 只 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 、6、8、8、9只。 那么, 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 (单位:只/hm2)? 单位:
冬季某城市的乌鸦种群
城市人口变化
二、种群的特征
4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 类型: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 死亡率 出生率< 出生率<死亡率 年龄组成可预测 预测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样方法:在被调查的种群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 样方法:在被调查的种群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