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种群的特征 有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课后训练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种群第一节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和大葱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答案:D2.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可用种群密度来表示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大小及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标志重捕法可以估算野兔的种群密度,但不能估算其总个体数D.两个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大的种群数量也多答案:A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指标,某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可用种群密度来表示,A项正确。
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大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项错误。
标志重捕法是对动物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常采用的方法,可以估算野兔的种群密度,也能估算其总个体数,C项错误。
两个不同的种群,所分布的面积或体积不一定相同,故种群密度大的种群数量不一定多,D项错误。
3.对某动物种群数量是否增长起到主要决定作用及预测该动物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因素分别是( )A.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B.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C.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答案:B4.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最基本特征是种群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的大小可以作为人类判断该生物有益或有害的依据C.疾病、饥饿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内在因素D.性成熟时间、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不同,会造成不同种类动物出生率的差异答案:C解析:疾病、饥饿等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外在因素。
5.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该区域内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D.若被标志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小答案:D6.下列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某个国家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20年,某地的人口出生率为10.04‰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答案:C7.下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章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问题探讨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监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
讨论1. 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对于保护它们有什么意义?【答案】弄清东北豹的数量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 调查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数目对于预测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有什么意义?【答案】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旁栏思考题东北豹的繁殖能力和鼠的差别有多大?这对于它们的种群数量有哪些影响?【答案】东北豹一般每年最多生一胎,通常每胎产仔2~3只,偶尔有产1只或4只的情况。
幼豹2~3岁后性成熟。
而鼠一年可生数胎,每胎产多只鼠,幼鼠当年即可性成熟。
可见东北豹的繁殖能力比鼠弱得多。
一般来说,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这是它们的种群数量出现较快增长的内因。
思考•讨论讨论1. 图1-3中A、B、C三种年龄结构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属于稳定型?为什么?【答案】A属于增长型,C属于衰退型,B属于稳定型。
因为一般来说,幼年和成年个体数越多,老年个体数越少,出生率就越高,死亡率就越低,种群数量增长就越快;反之,种群数量增长就越慢,或者种群数量下降。
2.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呢?【答案】不一定。
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3. 据统计,1990—2013年的24年间,我国0〜14岁少年儿童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7.69%下降到16.41%;15-64岁人口的比例由66.74%上升到73.92%;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例由5.57%上升到9.67%。
种群的特征

各年龄期比例适中, 幼年少,老年多,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保持不变 种群密度将下降
(2)意义: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
曲线图:
个 体 数 年龄 个 体 数 年龄 个 体 数 年龄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5、性别比例: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1)意义: 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 (2)应用: 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1、均匀分布 2、随机分布
3、集群分布
总结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空间特征 均匀 随机 集群 预测变 化趋势
种群数量特征 最基本 特征
种群研究的核心内容
通过影响出生率 种群密度 直接影响的 重要 因素 间接影响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将减小
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 降低人口的出生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直接影响因素
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 和比率。
4、年龄组成
(1)类型
老 年 成 年 幼 年 增长型
老 年 成 年 幼 年 稳定型
老 年 成 年 幼 年 衰退型
幼年多,老年少,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将上升
现实状态:资源、空间有限、受 其他生物制约(种内斗争加剧,捕 食者数量增加)
种群增长速率
种群增长率
续表
项目 K 值的有无 曲线形成的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原因
“J”型曲线 无K值
“S”型曲线 有K值 种内斗争加剧,天敌的数 量增多
联系
食物不足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天敌捕食 气候不适 寄生虫 传染病等
黑光灯诱捕法
图解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微试题)4.1种群的特征 含答案

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人教新课标)第1节种群的特征【思维导图】【微试题】1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微思考】请从种群的数量特征上分析,某高二(7)班的全体同学是否能算作是一个种群?提示:不能。
因为班级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组成、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2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方法规律】种群特征在生产中的应用(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地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利用性引诱剂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3 2013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名师提醒】(1)性别比例不是1∶1的种群并不一定是一个衰退型的种群,如蜜蜂和蚂蚁等种群。
第四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n
m
计算公式:
标记数 (M) = 种群数量 (N)
重捕总数(n)
重捕标志数(m)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 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 征或分布型。
优 秀 课 件 尽在 海波飞扬 优秀 课件 尽在海波飞扬
更多精彩:
联系作者:zhbghost@
2008
12.14
7.06
5.08
思考:计划生育对于我国人口密度有何影响?
资料分析:
1980年深圳城市人口仅为1万人,农村人口为30万人
2010年5月18日,深圳市累计登记的流动人口为1200.55 万人,加上原有的246万常住人口,深圳总人数达到了 1446.55万,其中流动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82%。改革 开放之后,大量的移民涌入深圳,深圳的移民来自全 国各地。
含义: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求所有样方种群
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适用:植物或
活动能力弱的
动物。
常用的取样方法:
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五点取样法
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
等距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10 m
10m
2、标志重补法
第一次捕获M只,标记,放回;
第二次捕获n只,有标记的m只;
该种群的数量N?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 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与种群的特征分不开的。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直接反映种群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
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占该种群 出生率:
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考点58 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①类型②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③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2.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样方法①适用对象: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
②过程: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③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密度估算公式初次捕获标记数M个体总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
考向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1.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正常的⑤【参考答案】B技法提炼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2)曲线图(3)柱形图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练习与应用”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课后“练习与应用”汇总(附答案)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练习与应用一、概念辨析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 一块草地中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
(×)(2)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3)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多。
(×)2.下列关于样方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D)A.样方要有代表性B.样方数量不宜过少C.可以任意设置样方D.样方面积大小应适当3.2003年,我国颁布法律,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请简要说明这一规定的意义。
答案提示:在自然情况下,新生儿的男女性别比例大致为1 : 1。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有利于维系性别比例均衡,进而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拓展应用1.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
答案提示:约386条。
2.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你将分别采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提示: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
因为这种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采用样方法调查正适合。
调查鼠的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重捕法。
因为这种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记重捕法。
3.下图A、B分别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请根据此图回答,哪一个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高?答案提示:B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与应用一、概念辨析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将一种生物引人一个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就会出现“J”形增长。
(×)(2)种群的“s" 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高中生物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1.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①出生率:指某一个种群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新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
率。代表了这个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②死亡率:指某一个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率。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 率―― +→ 种群密度 ←—―― 死亡 率
(3)研究的意义: 决定 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解析 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 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 只知道出生率不能判断种群的年龄结构, A项错误;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剩 余的鱼主要为幼年个体,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①所示的增长型,B项正确; 农业生产上利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会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图中③所示的衰退型,C项正确; 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各 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②所示的稳定型,D项正确。
种群密度变 种群特征 出生率与死亡率
化趋势 幼年个体数 _大__于__成年、 出生率 > 死亡率 _增__大__ 老年个体数
类型 增长 型
各年龄段个体数比 出生率 ≈ 死亡率 _稳__定__
例_相__当__
稳定 型
幼年个体数 小于成 出生率 < 死亡率 _减__小__
年、老年个体数
衰退 型
(4)意义:可预测种群 数量 的变化趋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种群不是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这些个体在一定区域内能进 行基因的自由交流,A错误;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如果动物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 小,这样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可用样方法,C正确;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如果种群数量大, 但种群生活的面积或空间也大,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大,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曲线图 ①图解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 ②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 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 图乙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出生率<死亡率, 图乙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数量减少,应为衰退型。 种群数量减少,应为衰退型。
种群是一个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起 种群是一个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起 种内互助 作用下的活的有机统一体,它有其发生 发生、 作用下的活的有机统一体,它有其发生、 发展、繁荣、衰退和灭亡的过程。 发展、繁荣、衰退和灭亡的过程。 的过程 种群和物种是同一概念吗? 种群和物种是同一概念吗? 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物种是否就是指的种群? 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物种是否就是指的种群? 种群是物种的 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 。 物种
3、迁入率和迁出率 、 迁入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占种群个体 数的比率。 数的比率。 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占种群个体 数的比率。 数的比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 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年龄组成: 一般分三个年龄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一般分三个年龄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什么?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什么?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什么?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什么?
探究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1、提出问题 、 明确调查的目的 例如,调查区域的环境情况如何? 例如,调查区域的环境情况如何? 有哪些生物种类? 有哪些生物种类? 哪些因素影响区域内植物的生长与分布? 哪些因素影响区域内植物的生长与分布? 一般需要了解的因素有:地理位置、 一般需要了解的因素有:地理位置、环境类 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 型、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气候因素及其他与研究 相关的细节,如人为因素、污染程度等。 相关的细节,如人为因素、污染程度等。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节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列举种群的特征。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点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学习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分析、测量、 分析、测量、统计等能力 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尊重科学规律,合理规划, 尊重科学规律,合理规划,为人类社会造福 课时: 课时: 2课时 课时
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种 群 A B C 种群数 出生率和死 所属类 量变化 年龄组成情况 亡率情况 型 趋势 幼年多, > 幼年多,老年少 增加 增长型 各年龄比例适中 幼年少, 幼年少,老年多
=
<
波动 降低
稳定型 衰退型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1.种群也是物种的进化单位 种群也是物种的进化单位 种群也是物种的 2.种群也是物种的繁殖单位 种群也是物种的繁殖单位 种群也是物种的 3.种群也是群落的构成单位 种群也是群落的构成单位 种群也是
一、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概念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a、样方法 在调查范围内, 在调查范围内,随机选取样方进行计数的 方法。常用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五点取样法和 方法。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 、 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 单位数量的个体在 出生率 :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 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 单位数量的个体在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 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种群密度如何变化? 种群密度如何变化?
类型: 类型: 雌多于雄 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 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 多见于高等动物。 雌雄相当 多见于高等动物。如:人,黑猩猩 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 雄多于雌 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 试举一个既不造成环境污染又能防治农业 害虫的方法。 害虫的方法。
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特征问题思考: 种群特征问题思考:
●分析统计图(挖掘教材P64) 分析统计图(挖掘教材P ①图解 下图A 下图A、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组成图,纵轴 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组成图, 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②析图 a.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段接近1∶1。 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段接近1∶1。 1∶1 b.A国家各个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 国家各个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 c.B国家幼年个体特别多,老年个体少,应为 国家幼年个体特别多,老年个体少, 增长型。 增长型。 d.B国家若需要控制人口,则最有效的措施是 国家若需要控制人口,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而且几十年后可能面临老龄化问题
●分析柱形图 ①图解
②析图 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 图A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 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 图B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 中各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 图C中各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
☆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迁入率 ☆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 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 ——出生率 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控制出生率 ☆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 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 —— 出生率。 出生率。 ☆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 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 尾——降低出生率。 ——降低出生率。 降低出生率 ☆性别比例中,♂多于♀的如蚂蚁等;♀多于♂的 性别比例中, 多于♀的如蚂蚁等; 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 鸡等。 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 ——
哪些因素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怎样影响? 哪些因素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怎样影响? 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外部因 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外部因 素可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它们通过对出 素可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它们通过对出 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等内部因素的影 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等内部因素的影 响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响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二、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 2、出生率和死亡率 、 3、迁入率和迁出率 、 4、年龄组成和 、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 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特点: 、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差异很大; 特点:a、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b、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中 不同环境中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 也有差异。 也有差异。 如何测定某物种的种群密度呢? 如何测定某物种的种群密度呢?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要会计算)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要会计算) 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b、标志重组法: 用于部分种群动物 标志重组法: N:种群数量 M:第1次捕获的标记释放个体数 n:第2次捕获的全部个体数 m:第2次捕获个体中的已标记的个体数 调查区域种群数量N=M N=M× 调查区域种群数量N=M×n/m 应用P62 应用P62 N=39×34/15≈89只 N=39×34/15≈89只 应用P63 应用P63 N=106×91/25≈386条 N=106×91/25≈386条
2、制订计划 、 ⑴确定合适的地点 ⑵确定调查时间 样方的定位、样方的大小、 ⑶样方的定位、样方的大小、样方的数量等 ⑷团队如何合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3、实施计划 、 ⑴准备 ⑵确定调查对象 ⑶取样方 计数:样方顶边、 ⑷计数:样方顶边、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 计在内, 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 ⑸计算种群密度
计数原则。 计数原则。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
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 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 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 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
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 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 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 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 样方的直Biblioteka 。 样方的直径。种群的概念
以下描述是种群吗? 以下描述是种群吗?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暨豚。 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暨豚。 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暨豚 3.一片农田的全部东亚飞蝗。 一片农田的全部东亚飞蝗。 一片农田的全部东亚飞蝗 4.北京八一湖的野鸭。 北京八一湖的野鸭。 北京八一湖的野鸭 5.此时此刻我们所在教室内的全部学生和老师。 此时此刻我们所在教室内的全部学生和老师。 此时此刻我们所在教室内的全部学生和老师 思考: 种群内部的生物之间结成了什么关系? 思考 种群内部的生物之间结成了什么关系?
对位训练 如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 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 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 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 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 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 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为
A
1、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 、 个体,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正常交配, 个体,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正常交配,致使种群密度 A.明显下降 B.保持稳定 . . C.迅速增长 D.越来越大 . . 2、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 、 主要来自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出生率、 D.人口男女性别比 . 3、下列哪一项不是种群的特征? 、下列哪一项不是种群的特征?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 . C.年龄组成 D.空间配置为水平结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