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模型试验测量技术综述

合集下载

水工模型试验一西安理工大学

水工模型试验一西安理工大学

《水工建筑物》课程实验指导书王飞虎江锋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水工系二OO六年十月水工模型试验(一)班级姓名学号日期整体水工模型试验一、试验综述:当研究河道中水利枢纽工程的总体布置合理性,则按一定比例把所研究的河段和水利枢纽缩制成模型来进行研究,这种模型就叫做整体模型。

整体模型所研究的对象的水力特性通常与空间三个坐标有关,如显著弯曲的河渠、溢洪道水流问题,拱坝泄流问题及水利枢纽上下游水流衔接,流态等问题,常需制作成整体水工模型来进行研究。

影响枢纽布置的主要因素是坝址地形、地质情况及河道水文特征等,影响下游消能防冲的主要因素是泄水建筑物的体型布置和下游河道的地质,地貌等。

二、整体模型一般研究内容:1、泄水建筑物的泄流能力2、泄水建筑物的压力、流速、空化特性等3、下游河道岸边水面高程(水面线)4、消能工的消能效果5、泄水建筑物下游的折冲水流及水流扩散问题6、下游河道流速分布7、上下游水流流态、水流衔接。

8、下游河床及岸坡的冲刷等三、试验目的1、初步了解整体模型试验的基本理论及研究范围和内容。

2、初步掌握整体模型试验的基本方法及量测技术和技巧。

3、初步掌握试验资料整理、分析、评价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4、结合具体试验、巩固和复习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动手和科研能力。

四、本试验要求和任务1、枢纽泄流能力2、下游岸边流速分布3、下游岸边水面线4、上下游水流流态5、要求整理分析试验成果,对工程布置作出评价,试提出改进措施。

6、写出试验报告。

五、工程概况洮河海甸峡水电站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渭源县和康乐县三县交界的海甸峡进口处,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5MW,水库设计洪水位为2002m,校核洪水位为2004.0m,总库容为2200万m3,最大坝高49m,坝顶高程为2005.0m,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III等中型水电站枢纽。

枢纽由溢流坝、泄冲闸和挡水坝、引水发电隧洞、电站厂房等建筑物组成,工程布置特性见表1。

溢流坝布置为2×10m的表孔,堰顶高程为1995m,溢流坝堰顶上游头部为双圆弧曲线,下游堰面为WES改型曲线,下游消能形式为底流消能,消力池长70m,宽23m,池深5.2m,底板高程为1971.8m,尾坎高程为1977m,消力池下游为砼四面体护坦,长45m,护坦高程为1977.0m。

水利工程中的模型试验研究及其应用

水利工程中的模型试验研究及其应用

水利工程中的模型试验研究及其应用一、引言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水利工程中的各种水文、水力、结构等问题需要进行模型试验研究,以验证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本文将介绍水利工程中的模型试验研究及其应用。

二、水利工程中的模型试验研究模型试验是通过减小实际尺寸和时间,以相对较小的成本进行试验的方法。

水利工程中常用的模型试验包括以下几种。

(一)水文模型试验水文模型试验是通过在模型试验渠道中加入流量检测仪器等设备,模拟不同洪水实验条件,对洪水对水利工程的影响进行模拟试验。

水文模型试验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设计洪水位、水位和流量等重要参数,并评估可能的洪水风险。

(二)水力模型试验水力模型试验是模拟水力学问题的试验。

主要是通过试验来确认渠道流量、水位、流速、加速度、波浪等参数,以验证水利工程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水力模型试验可以用于评估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

(三)结构模型试验结构模型试验是模拟水利工程中的各种结构物进行试验,如大坝、水闸、渠道等。

结构模型试验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结构物的受力情况、变形情况等,评估结构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模型试验的优点水利工程中使用模型试验可以得到更多的优点,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优点:(一)成本低水利工程中的大多数模型试验都是比实际尺寸小很多的试验,因此需要的工程材料成本相对较少。

同时,模型试验通常需要更少的人力等资源,成本大大降低。

(二)安全可控模型试验是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的,试验结果可以更好地,更容易地进行控制。

不需要进行实际的水位和流量控制等操作,节省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三)准确性高由于水利工程模型实验通常是在极度可控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能够更准确地模拟实际出现的问题,因此可以更好地反映实际状况,提供设计师更准确的数据。

(四)检测进程及时由于模型试验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进行,因此设计师可以在实际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及时调整和优化设计过程。

【最新推荐】水工模型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16页)

【最新推荐】水工模型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水工模型实验报告篇一:某水利水电工程水工模型试验报告目录1. 概述 .................................................................. .. (1)1.1 工程简况 .................................................................. .. (1)1.2 试验资料 .................................................................. .. (1)1.3 试验目的及研究内容 .................................................................. (2)2 模型试验设计和制作 .................................................................. .. (5)2.1 模型试验主要依据 .................................................................. . (5)2.2 模型要求 .................................................................. .. (5)2.3 模型量测仪器及设备 .................................................................. (6)3. 设计方案试验成果 .................................................................. .. (7)3.1 泄流能力 .................................................................. .. (9)3.1.1 泄洪放空洞泄流能力................................................................... .. (9)3.1.2 溢洪道泄流能力................................................................... .. (11)3.2 泄洪放空洞水力特性简述 .................................................................. .. (13)3.3 溢洪道水力特性简述 .................................................................. . (13)4. 优化方案I ................................................................... . (14)4.1 体形优化 .................................................................. (14)4.1.1 泄洪放空洞体形优化................................................................... (14)4.1.2 溢洪道体形优化................................................................... .. (21)4.2 泄流能力 .................................................................. (24)4.2.1 泄洪放空洞泄流能力................................................................... (24)4.2.2 溢洪道泄流能力................................................................... .. (26)4.3 泄洪放空洞洞身水力特性 .................................................................. .. (28)4.3.1 水流流态................................................................... .. (28)4.3.2 水深、流速及洞顶余幅................................................................... .. (29)4.3.3 压力及水流空化数................................................................... . (32)4.3.4 掺气空腔特性................................................................... (37)4.4 溢洪道沿程水力特性 .................................................................. . (38)4.4.1 水流流态................................................................... .. (38)4.4.2 水深及流速................................................................... . (39)4.4.3 压力及水流空化数................................................................... . (48)4.5 水舌特征及下游河道水力特性 .................................................................. (54)4.5.1 流态................................................................... . (54)4.5.2 出口水舌特性................................................................... (56)4.5.3 下游岸边流速................................................................... (59)4.5.4 下游岸边水面线................................................................... .. (63)4.5.5 下游河道冲刷................................................................... (70)5. 初设阶段推荐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引水式电站首部枢纽水工模型试验结果分析评价

关于引水式电站首部枢纽水工模型试验结果分析评价

关于引水式电站首部枢纽水工模型试验结果分析评价我们需要了解首部枢纽水工模型试验的基本内容和目的。

首部枢纽水工模型试验是通过建立一个真实水工结构的缩尺模型,利用实验室条件模拟实际工程中的水流环境和作用力,对首部枢纽水工的运行情况进行测试和观测,以获得关于水流运动、压力分布、能量损失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为工程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通过模型试验,可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识别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我们将针对首部枢纽水工模型试验的具体结果进行分析。

在模型试验中,通常会测量和记录水流速度、压力分布、水位高度、能量损失等参数,以及观察水流运动的状态和特点。

通过这些数据和信息,可以对首部枢纽水工的性能和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为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和改进意见。

在进行结果分析时,首先需要对模型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评估水工结构的稳定性和流动特性。

这包括首部枢纽水工对水流的影响程度,水流在水工结构中的运动规律,水位变化和能量损失等方面的情况。

需要进行对比分析,将模型试验结果与设计要求和实际工程情况进行比较,验证水工结构是否满足工程要求和性能指标。

还需要对试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误差进行分析和控制,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将对首部枢纽水工模型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从理论和实际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对模型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价,判断其对工程设计和建设的指导作用。

还需要结合试验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对模型试验方法和技术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引水式电站首部枢纽水工模型试验的结果分析评价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对工程建设和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深入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保障引水式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

希望本文的分析评价能够对相关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促进水电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水工模型试验及检测

水工模型试验及检测

2019/9/26
35
2.1 量纲和单位
量纲
– 基本量纲 导出量纲
可由基本量纲推导的其他物理量的量纲, 如速度、加速度、密度等。 [V ] [L]/[T ] [LT 1] [a] [V ]/[T ] [LT 2 ]
[] [M ]/[L3] [ML2 ]
2019/9/26
2019/9/26
30
二、量纲分析
水 工
1. 量纲和单位 2. 量纲和谐原理 3. 量纲分析法




2019/9/26
31
二、量纲分析
水 工
量纲和单位 2. 量纲和谐原理 3. 量纲分析法




2019/9/26
32
2.1 量纲和单位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量纲
“物质的物理性质”
– 用来表示物理量的性质和类别,可用简单的 字母表示,其符号是[ ]。例如长度的量纲是
2019/9/26
17
4、发展简史
相似现象学说
–1686年牛顿发现液体内摩擦定律,并制定液体内摩阻 力相似定律;
–1848年别尔特兰首先确定相似现象的基本性质,并提 出量纲分析的方法;
–1870年,佛汝德进行船舶模型试验,提出了著名的Fr 数,奠定了重力相似律的基础;
–1871年,费弄-哈哥特进行了莱因河口模型试验;
–相似理论和实验技术方面:爱斯纳(F.Eisner)、巴甫 洛夫斯基、基尔皮契夫和尼古拉兹等
国外规模较大的著名水工试验室:
–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水道实验站
–前苏联全苏水工科学研究所
–法国夏都国家水力学试验室
–荷兰台尔夫特水力研究所

水工模型试验报告

水工模型试验报告

水工模型试验报告1水工模型试验的作用与分类1.1作用水流运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自然现象,对各种作用力存在的情况和它们发展的规律,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掌握。

设计水利工程时不是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就是应用经验公式。

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事实上,天然河道中水工建筑物的边界条件各不相同,而且非常复杂,须经过水工模型试验的分析研究,方可切合实际;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理论,指导实践。

因此,可以说水工模型试验是流体力学理论和实际水利工程中间的媒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受到水利工程界的重视。

1.2分类由于试验研究任务不同,采用不同类型的模型,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当研究河道中水利枢纽的总体布置时,就需要将所研究的河段和水工建筑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制成模型进行试验,这就叫整体模型。

至于二元问题,如确定溢流坝面的压力分布,水流情况和冲刷消能等,一般截取一段制成模型,安装在玻璃水槽中进行观测,称为断面模型。

还有一些水工建筑物两边对称,水流情况也对称,可以研究一边来代替整体,这时可以采用半整体模型。

进行一般试验时,只要将原体的三个尺寸按照同一比例缩制,这种模型叫作正态模型。

但有时因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粗糙度或水流流态等与原体不相似时,就采用竖直和水平方向长度缩尺不同的模型,即为变态模型。

河工模型经常采用这种类型。

按照试验研究任务和性质分,有水工建筑物、河道、热扩散、排污口、溃坝、滑坡、泥石流、潮汐、泥沙以及波浪模型等。

2、水工模型试验理论2.1层流根据模型设计的相关原理,可以推导出以下公式:():边界上的压力差比几何相似比尺;时间:流量:流速:p l p t l p Q lp v ∆-∆∆∆===αααααααααα:132.2阻力平方区的紊流运动 ()几何相似比尺时间:流量:流速::215221l t l Q lv ααααααα=== 2.3重力作用为主的流体运动当流体的特性主要决定于重力作用,粘滞力的作用可忽略时该运动也就是在阻力平方区的紊流,这时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比例,而雷诺数已超过一定界限,其变化没有影响。

机泵水工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技术

机泵水工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技术

机泵水工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水工工程的发展,机泵水工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技术在水利工程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机泵水工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其优缺点进行探讨。

一、机泵水工模型试验概述1.1 机泵水工模型试验的定义机泵水工模型试验是指利用实验设备和试验手段对机泵水工系统进行模拟和检验,以验证机泵水力特性、性能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的试验方法。

1.2 机泵水工模型试验的原理机泵水工模型试验原理主要包括相似理论、动力相似和几何相似。

相似理论是指在试验和实际工程之间建立相同或相似的物理和数学模型,以推导出试验结果与实际工程的相关性。

动力相似是指同时满足流体力学方程和力学平衡方程,使得模型试验对象和实际工程具有相同的动力行为。

几何相似是指试验模型和实际工程在几何上保持相似关系。

1.3 机泵水工模型试验的应用机泵水工模型试验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中的泵站设计、渠道流量测量、水头损失计算等方面。

通过试验可以得到泵站各种工况下的流量、扬程、效率等性能参数,对于判断泵站性能、优化设计方案以及解决实际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二、水工数值模拟技术2.1 数值模拟技术的概念水工数值模拟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仿真和模拟技术对水利工程中的水流、水力特性及相关物理过程进行数值求解和分析的方法。

2.2 数值模拟技术的原理数值模拟技术的原理基于流体力学方程和相关物理模型。

通过将求解区域离散化为有限个小单元,利用离散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对流体力学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得到水工系统的各项参数和水力特性。

2.3 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水工数值模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模拟水流的变化、流速分布、流量计算等水力特性,对于水流的运动规律研究、水力特性示意、方案优化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

三、机泵水工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技术的优缺点比较3.1 机泵水工模型试验的优缺点机泵水工模型试验的优点在于能够真实模拟水流的物理特性、流动情况,并且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结果。

水工观测专业技术总结3000字

水工观测专业技术总结3000字

水工观测专业技术总结3000字水工观测是指对水文、水力、地质等方面的观测,旨在为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水工观测工作中,我们需要对测量仪器的使用、数据处理以及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研究,以确保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水工观测的技术要点、实践经验、常见问题等角度出发,对水工观测专业技术进行总结。

1. 技术要点水工观测的技术要点包括数据准确性、仪器选择和使用、水文和水力学基础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

其中数据准确性是关键,涉及到选取合适的观测点、准确测量数据并对其进行校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选择和使用仪器时需要考虑测量对象的类型和特性,并根据情况选取合适的仪器,如流量计、水位计、水压计等。

具备较强的水文和水力学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观测数据,同时也有利于指导实践操作。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时,需要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检验,如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以确定水利工程的状态和趋势。

2. 实践经验在实际的水工观测过程中,还需要掌握一些实践经验,如监测点的选取、数据分析的技巧以及问题排查和解决。

监测点的选取应该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目的,如水位观测点要注意选择不受淤积影响的地点,流量观测点要选择流速均匀且流量稳定的地点。

在数据分析时,应注意选取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和模型进行分析,避免分析结论的主观性和不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清晰的认知和解决方案,如数据异常、仪器故障等,需要及时调整和处理。

3. 常见问题水工观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数据异常、仪器故障、数据处理方法的错误等。

其中,数据异常可能会出现在测量数据中,如水位测量过程中出现波动或跳变等情况,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数据进行检查和处理,避免出现误导性结论。

仪器故障也是水工观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可能由于设备老化、使用不当或环境影响等原因导致测量数据的不准确,需要及时更换或维修相关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工模型试验测量技术综述摘要:水工模型试验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

基础数据的准确度与精确度直接关系到试验成果的质量,因此试验中的测量技术非常关键。

流速、流量、水位、压力、地形、泥沙含量等是模型试验中测量的主要数据,本文主要介绍了模型试验中这些数据的测量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水工模型试验测量方法发展现状问题分析引言水工模型试验是根据相似原理,按照一定的相似比将需要研究的对象,如河流、水工建筑物等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在缩小的模型中复演与原型相似的水流,进行水工建筑物各种水力学问题研究的实验技术,旨在定性或定量的揭示其运动规律或水力学特性,为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

自1870年弗劳德(Froude)首先按水流相似准则进行了船舶模型试验以来,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工模型试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高,在理论设计、模型制作、试验测量、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有了创新突破和发展。

模型试验中的数据测量对试验结果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的精确度和准确度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质量。

在水工模型试验中主要需要控制和测量的参数有流速、流量、水位、压力、地形、泥沙等,测量仪器的精度、范围、性能等决定着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而优良的测量技术是模型试验的前提和保障。

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超声波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模型试验测量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论述模型试验测量技术的发展及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

1.发展现状1.1流速测量技术流体的流速是流场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对流体流动特性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场的获得,而大多数描述流场的物理量都直接或间接与流速有关,如环量、涡量、流函数、流速势函数等等。

在模型试验中流速的测量非常重要,随着技术的创新突破,流速的测量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从单点流速测量发展到多点测量,从单向到多向、从稳态向瞬态发展,从毕托管、旋浆流速仪、热线/热膜流速仪、电磁流速仪、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激光多普勒流速仪(LDV)、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发展到VDMS法[1-3]。

毕托管是由亨利·毕托(Henri Pitot)于1730年首创,是一种古典的测量仪器。

毕托管测速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流体力学的能量方程,在定常、理想无粘、不可压假设下简化为的伯努利方程,是一种利用压差、单点、定常的接触式测量仪器,测量过程中,仪器本身会对流场产生扰动。

毕托管结构简单,使用、制造方便,受条件的限制,毕托管一般只用于平均流速和平均流量的测量,且一般适用于测量中高流速(流速大于0.15m/s)的稳定流,目前已很少用于模型试验的流速测量。

旋浆流速仪主要分为电阻式旋浆流速仪、光电式旋浆流速仪和电感式旋浆流速仪三类,用于测定流水中预定测点的时均流速。

其基本原理是将固定在传感器支架上的旋浆置于水流中的预定测点,旋浆正对水流方向,在动水压力的作用下旋浆转动,流速越大转动越快,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计数器记录单位时间旋浆的转数,再根据率定曲线求出水流流速。

目前水工模型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光电式旋浆流速仪,其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和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研发的新型智能流速仪,具有流速多机测量及非恒定流速测量与处理等功能。

旋浆式流速仪属于单点、接触式测速仪器,测流过程中会对流场产生扰动,且对小于旋浆启动流速的小流速无法测量[1]。

热线/热膜流速仪[4]是利用放置在流场中具有加热电流的细金属丝(直径0.5~5 um)来测量风速的仪器。

在金属丝中通过加热电流,当金属丝周边的流速变化时,金属丝的温度就随之改变,从而产生了电信号的变化,这种电信号的变化和流速之间具有单调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测量电信号的变化就可以得到实际流场的流速。

热线/热膜流速仪能够测得瞬时流速,对流场扰动干扰小,但对水质要求较高,水流必须清洁无杂质,否则当有杂质附着在金属丝上时,就会改变金属丝的热耗散率,产生测量误差,所以常用于空气动力学实验,在含沙量大的水流中基本不用。

电磁流速仪[5]的原理是根据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把水流作为导体测量水流速度的仪器。

其测量管光滑无阻、压力损失小、精度高,对水流扰动小,但其制作成本高,且极易受电磁信号干扰,在水工模型试验中应用不多。

超声多普勒流速仪(ADV)和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分别是基于超声波和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来测流速的[1],均是非接触式、单点、高分辨率、三维多普勒流速仪,其测流过程中对流动没有干扰,动态响应快,测量精度高。

超声多普勒流速仪的测点可以离边界非常近,可用于极慢流速测量并可测垂线流速的分布,测速历时短、测速范围大,但由于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在水工模型试验中应用较少。

粒子图像测速仪(PIV)的基本原理是在流场中撒入示踪粒子(粒子的密度比水略大,可以悬浮在水中,粒径大致为10-12μm,具有良好的示踪性和足够的散射率),利用系统配套的摄像设备获取粒子的运动轨迹图像,然后应用自相关或互相关技术分析粒子图像从而获得流场信息,粒子的速度就代表了相应流场的速度。

PIV可以实现非接触瞬态全流场的测量,而且不破坏流场,传统的三维PIV技术只能拍摄到水流表面的粒子图像,只能测量粒子表面的流场,无法测得水流的垂向流速分布。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三维PIV 技术,通过CCD像机获取粒子运动图像,通过Insight3G软件进行处理得到粒子的矢量速度进而得到流场的相关参数,三维PIV即对平面流场进行量测,在获得二维速度场的同时可以获取第三个空间速度分量[6]。

VDMS是表面流场实时测量系统的英文简称,VDMS法是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中的粒子跟踪测速技术发展的大范围测速系统,可实现对大范围的恒定流和非恒定流试验表面流场的实时测量,快速准确的得到模型试验研究区域内的流场、断面流速分布以及单个或多个测点的流速矢量变化过程[2]。

1.2流量测量技术模型试验流量测量的仪器很多,每种测量仪器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特定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水工模型试验中比较传统的测流量仪器是量水堰,包括三角堰、矩形堰和复式堰。

量水堰属堰槽类量水仪器,亦是目前试验室测定流量最精密的常规仪器[7]。

直角三角形量水堰因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用于小流量时精度高等优点而倍受欢迎。

量水堰的流量计算公式是根据能量方程推求的,所以量水堰的流量计算公式有多个,且不同的计算公式测得的结果往往相差很大,所以在用量水堰进行流量测量时选取适当的流量计算公式很重要。

在水工模型试验中,量水堰常常用于开敞明槽流量的测量。

差压式流量计的原理是根据安装在管道中的流量检测件产生的压差,利用已知的流体条件和检测件与管道的几何尺寸来计算流量。

常用的有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均速管流量计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差压计已发展为三化(系列化、通用化及标准化)程度很高的、种类规格庞杂的大类仪表,它既可测量流量参数,也可测量其它参数(如压力、物位、密度等)。

应用最多的孔板式流量计因其结构牢固,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造价低而广泛使用,但其测量精度偏低,水力损失大(孔板和喷嘴等处),随着新型流量计的出现,其使用量百分数逐渐下降[8]。

浮子流量计,又称转子流量计,在一根由下向上扩大的垂直锥管中,圆形横截面的浮子的重力是由液体动力承受的,可以随着流量变化而升降,改变它们之间的流通面积来进行测量的体积流量仪表,适用于小管径和低流速且水力损失较低。

电磁流量计[8]是根据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制成的一种测量导电性液体的仪表。

电磁流量计通常由对应型号的电磁流量传感器和电磁流量转换器组成。

电磁流量转换器可将来自传感器的微小流量信号转换成与流量成正比的标准电流信号和频率(脉冲)输出,采用全数字处理,如今的电磁流量计已经可以实现在表盘上直接显示累积流量、瞬时流量、流速、流量百分比等。

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且可保证低流速的测量精度等优点。

测得体积流量实际上不受流体密度、粘度、温度、压力和电导率变化的明显影响,在模型试验中的管道流测量中应用广泛。

超声流量计是通过检测流体流动对超声束(或超声脉冲)的作用以测量流量的仪表。

根据对信号检测的原理超声流量计可分为传播速度差法(直接时差法、时差法、相位差法和频差法)、波束偏移法、多普勒法、互相关法、空间滤法及噪声法等。

超声流量计和电磁流量计一样,因仪表流通通道未设置任何阻碍件,均属无阻碍流量计,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流量计,无压力损失。

超声波流量计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传播时间法只能用于清洁液体和气体,而且只有在所处管道满流时才能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而多普勒法只能用于测量含有一定量悬浮颗粒和气泡的液体,且多普勒法测量精度不高。

此外,还有涡轮流量计、涡街流量计、V锥流量计、容积式流量计[3]。

1.3水位测量技术水位是模型试验中必不可少的水力要素。

目前用于模型试验的水位测量仪器主要有:水位测针、数字编码探测式水位仪、跟踪式水位仪、探测式水位仪、振动式水位仪、光栅式水位仪、超声波水位仪等[1,3]。

水位测针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水位测量工具,由于测针稳定可靠,测量精度高,在现在的模型试验中仍有广泛的应用;但在测量过程中费时较多,且不易同时测量多点水位。

跟踪式水位仪、探测式水位仪、振动式水位仪、光栅式水位仪都是采用步进电机跟踪水位进行测量的水位仪,只是采用的传感器不同。

具有功能强精度高的特点,在模型试验中应用广泛。

但是机械传动部分容易因磨损产生误差,且水位跟踪速度受步进电机驱动速度的影响。

超声波水位仪是利用超声波反射原理测量水位,可实现多点水位同步测量,但测量精度易受环境温度等的影响[1]。

1.4压力测量技术压力也是水工模型试验中需要测量的一个重要的水力参数。

模型试验中常需要测定脉动压力和时均压力。

时均压力是流体脉动特性产生的平均值,传统的测量时均压力的仪器是应用连通器原理的测压管,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但是由于测量时均压力的测点较多,测压管的读数需要人工测读,工作量大。

脉动压力测量的仪器和传感器应具有采样频率高、灵敏度高、体积小、防水性能好等特点。

主要仪器有:压力传感器(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总力传感器)、计算机压力测量系统、应力应变测量(动态电阻应变仪、钢弦应变仪)、六分量测量、压强和总力测量系统等[3,9]。

压强和总力测量系统采用先进的集成压电式压力传感器、高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和计算机硬、软件技术最新研制而成,系统可同步采集处理多点压强和多点总力[9]。

1.5 地形测量技术水工模型试验中的地形是根据实际地形资料根据相似原理按找一定的比例缩小而成的,模型地形的测量稍有误差就有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超声波技术、光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河工模型地形测量技术正从人工测量向自动测量、从接触式测量向非接触式测量、从单点向多点测量发展,逐渐发展了光电反射式地形仪、电阻式地形仪、跟踪地形仪、超声地形仪、激光扫描仪等仪器以及近景摄影测量技术[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