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及其他控制系统1
发动机点火系名词解释

发动机点火系名词解释
发动机点火系统是指在内燃机工作时,用来点燃混合气的设备和系统。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气缸内的压缩空气和燃料混合物达到最佳点火时机,点燃燃料从而引发爆炸,推动活塞做功,驱动发动机工作。
点火系统通常由点火线圈、点火开关、分电器、火花塞和高压线等组成。
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点火线圈将低电压的电流通过磁场感应转换为高电压,然后通过高压线传递到火花塞,产生高温高压的火花点燃混合气。
点火系统的点火时机和点火顺序是由分电器和点火开关来控制的,以确保每个气缸在正确的时间点火。
此外,现代发动机点火系统还包括了电子控制单元(ECU)和传感器,用来监测发动机转速、负荷情况、进气温度等参数,以实现精确的点火控制,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排放。
在高性能发动机中,还会采用可变点火正时技术,根据发动机工况实时调整点火时机,以提高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
总的来说,发动机点火系统在内燃机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
角色,它的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第三章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

(3)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的优点 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由于取消了分电器,其性能更加优越, 除具有一般微机控制点火系的优点外,还具有以下优点:
1)不存在分火头和分电器盖间的跳火问题,能量损失和电 磁干扰明显减少;
2)减少或不设高压线,减小电磁干扰; 3)减小机械磨损,故障率大大降低; 4)节省安装空间,结构简单。
2.电控点火系统的类型:有分电器和无分电器式
二、电控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基本组成
(1)电源 (2)传感器 (3)电控单元 (4)点火控制器 (5)点火线圈 (6)分电器 (7)火花塞
电控点火系的组成
(2)传感器:检测发动机各种状态参数,为ECU提供点火提 前角的控制依据。
1)转速和曲轴位置传感器:检测发动机曲轴转速信号、发 动机曲轴转角信号、曲轴基准位置信号,ECU根据转速信号 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根据转角和基准位置信号确定曲轴位 置。
2)进气流量传感器 :检测进气流量,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
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检测节气门的开度大小,判定发动机 负荷状态;同时还能反映节气门变化快慢,判定加速、减速 工况,修正点火提前角。
4)水温传感器:检测冷却液温度,修正点火提前角。
5)进气温度传感器:检测进气温度,修正点火提前角。
6)爆震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爆震信号,实现点火时刻闭 坏控制。
采用电子控制点火系统时, 可以使发动机的实际点火提 前角更接近于理想的点火提 前角。
图 转速对点火提前角的影响
(2)发动机负荷的影响
最佳点火提前角随发动机负 荷增大而减小。
在普通点火系统中,用真空 提前调节器调整点火提前角, 只能按简单的线性规律调节, 调节曲线与理想曲线相差较 大。
发动机管理系统

1、发动机管理系统概述
1.1 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发动机的管理系统组成如图9-1所示。
图9-1 发动机管理系统 1-活性炭罐;2-空气流量计;3-节气门体;4-炭罐电磁阀;5-进气压力传感器;6-涡流控制阀;7-高压油泵;
8-高压喷油器;9-凸轮轴调节器;10-点火模块与火花塞;11-凸轮轴位置传感器;12-前氧传感器; 13-发动机控制模块;14-EGR阀;15-转速传感器;16-爆震传感器;17-发动机温度传感器;
位置信号1的输出电压均为位置信号2的2倍。如果,测量信号有偏差,则更 换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3、发动机进气控制
3.2 控制进气量的传感器
3.2.2空气流量计
3.2.2.1空气流量计的作用 空气流量计安装在进气道上(图9-12),靠近空气滤清器,用于测量通过进 气管的空气质量并输入ECM,ECM由此确定需要喷射的燃油量,以控制发动机正 确运转和尾气催化剂正确反应的空气/燃油比。
图9-3 发动机控制模块
2、发动机控制模块(ECM)
2.2 发动机的控制系统
为使得发动机获得符合要求的动力性能和更低的排放污染,发动机ECM需 要对以下六个主要部分进行控制: (1)外部控制。发动机外部控制主要包括: ①主继电器。 ②点火开关。 ③蓄电池。 ④CAN通信。 ⑤防盗供电。
2、发动机控制模块(ECM)
3、发动机进气控制
3.2 控制进气量的传感器
3.2.2空气流量计
3.2.2.3空气流量计的检测 (3)空气流量计的检测。
图9-5 分层充气模式的喷油过程
3、发动机进气控制
3.1 混合气的形成
3.1.1低速时的分层燃烧模式
3.1.1.3混合气形成 混合气形成只发生在40°~50°曲轴角之间(如果曲轴角小于这个范围无法 点燃混合气;如果曲轴角大于这个范围混合气就变成均质充气了,如图9-6所 示)。分层充气模式的空燃比λ为1.6~3.0。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1-5章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2020.04第一章绪论1-1 简述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可分为电器装置和电子控制系统两大部分。
汽车电器装置主要由供电系统、用电设备、检测装置和配电装置四部分组成。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分为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控制系统三个部分。
特点:1)低压汽油车多采用12V,主要优点是安全性好。
2)直流主要从蓄电池的充电来考虑。
3)单线制单线制即从电源到用电设备使用一根导线连接,而另一根导线则用汽车车体或发动机机体的金属部分代替。
单线制可节省导线,使线路简化、清晰,便于安装与检修。
4)负极搭铁将蓄电池的负极与车体相连接,称为负极搭铁。
第二章汽车供电系统1.汽车用蓄电池的功用有哪些?其主要功用是什么?对汽车用蓄电池有何要求?答:功用有(1)起动发动机时向起动机和点火系统提供电能。
(2)在发动机不工作或电压低时(发动机停转或怠速时)向用电设备供电。
(3)用电设备过多,超过发电机容量时补充供电。
(4)蓄电池电能不足时可将发电机电能储存起来。
(5)具有稳定电源系统电压的作用。
其主要功用是:(1)起动发动机时向起动机和点火系统提供电能。
要求:容量大、内阻小,以保证蓄电池具有足够的起动能力。
2.铅酸蓄电池的主要组成部件及其功用是什么?答:组成部件:1极板与极板组、2隔板、3电解液、4外壳5蓄电池技术状态指示器功用:同上3.什么是蓄电池的额定容量和储备容量?答:额定容量C20:是指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在电解液的温度为250C时,以20h放电率(If=0.05C)连续放电,当单格电压降至1.75V(12V蓄电池降至10.5±0.05V,6V蓄电池降至5.25±0.02V),蓄电池输出的电量。
储备容量Cm:是指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在电解液的温度为250C时,以25A电流连续放电,当单格电压降至1.75V所持续的时间,其单位为min.。
第三章1发动机控制系统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修

时间
•翼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翼板部分
工作电路
E1 FC E2
VB VC VS THA
叶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控制汽油泵工作的开关原理
滑臂 Vc
电位计 油泵开关
Vs 电阻
测量叶片
电阻 Vc Vs
E1 Fc E2 VB VC VS THA
发动机静止时
进气量 多 少
测量叶片转动 大 小
发动机工作时
a、V1-E间——输入电压12V; b、V2-E间——输出电压0—5V。 c、对LH-AFS检测,可用压缩空气向 管中吹气测量:不吹气时V2、E间的基准 电压为0.8-1V;吹气时的随动电压变为 2V,吹气口距离的变化,电压也应随动变 化。
11-电源;12-负信号线;13-正信号线
热丝式空气流量计的测量
工作时,电子控制器根据各传感器输入的发动机信息,经过处理,从 存储器中选择最佳点火提前角,根据 G1、G2、Ne信号,判断发动机曲轴到 达规定位置时,发出控制信号至点火器,当为低电位时,大功率三极管截 止,初级绕组电路切断,次级绕组产生高压电。
控制点火提前角,称为ESA系统
2、判缸与控制过程
传感线圈G1、 G2为什么相隔180度安装?
(二)压阻效应歧管压力传感器结构
全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英文简称: MAP。作用 是检测歧管压力来反映负荷状况,从而间接反映进气量。
采用压阻效应压力传感器的车型:
三 、工作原理
MAP传感器 VC PIM
IC E2
E1
ECU 5v
稳压电源
A/D 单片机
四 、检测
如右图所示为日本丰 田皇冠3.0轿车进气管绝对 压力传感器电路。ECU通 过VCC端子给传感器提供 标准5V电压,传感器信号 经端子PIM输送给ECU, E2为塔铁端子。
电控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ppt课件

在6缸发动机上共有3个独立的点火线圈,每 个点火线圈向配对的两个火花塞供电。
点火器中功率三极管的数量与点火线圈的数 量相同,每个功率三极管控制一个点火线圈工作。
ppt课件
18
1、同时点火方式:
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时,ECU向点火器输出点火控制 信号,点火器按点火顺序依次控制功率三极管导 通或截止,使初级电路周期性地通断,点火线圈 周期性地产生高压,高电压使配对的两缸火花塞 跳火。
确认信号。
ppt课件
6
一、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微机控制点火系的类型:
(1)有分电器式 (2)无分电器式
①同时点火 ●二极管分配式 ●点火线圈分配式 ②独立点火。
ppt课件
7
二、有分电器电控点火系统 DI
丰田皇冠3.0轿车2JZ-GE发动机点火系原理图:
ppt课件
8
二、有分电器电控点火系统 DI
图8—18为实测的点火次级单缸波形(图 中FIRE为击穿电压,BURN为燃烧电压, DUR为闭合时间)。由于点火次级波形受 发动机、燃油系统和点火条件的影响较 大.所以对检测发动机机械部分、燃油 系统及点火系统部件的故障是很有用的。 通过观察波形的特定点及特定段相应的 变化,可判定该缸点火系统相应部件和 系统的故障。显示屏上显示了波形 各部分的判定参数。
有的除起开关作用外,还有气缸判别、闭合角控制、 恒流控制、安全信号等电路(丰田TCCS系统);
有的发动机不单设点火器,将大功率三极管组合在 电子控制器中,由电子控制器直接控制点火线圈中的初
级电流通断(北京切诺基4.0L发动机)。
ppt课件
26
一、点火器
3、检查:
(1)将点火线圈与点火器的导线连接器插接 好,用电压表或示波器检查发动机ECU端子 间的电压,应符合要求:
简述汽车发动机主要的控制系统

简述汽车发动机主要的控制系统汽车发动机主要的控制系统包括:1.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EFI):该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控制系统所需的信号,如空气流量、冷却液温度等,然后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输送给ECU(电子控制单元)。
ECU根据这些信号确定基本的喷油量,再根据其他传感器(如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对喷油量进行修正,以实现最佳的混合气浓度,从而优化发动机的燃烧过程,提高功率、降低油耗、减少排气污染等。
2.电控点火系统(ESA):该系统通过点火提前角控制和通电时间(闭角)控制与恒流控制,使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不同负荷条件下,根据各相关传感器信号,选择最理想的点火提前角点燃混合气,并根据蓄电池电压及转速等信号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时间,从而改善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使发动机输出最大的功率和转矩,而将油耗和排放降低到最低限度。
3.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EGR):该系统将一部分废气引入到进气系统中,通过降低气缸内的温度,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4.怠速控制系统(ISC):该系统根据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空调压缩机是否工作、变速器是否挂入挡位等,通过怠速控制阀对发动机的进气量进行控制,使发动机随时以最佳怠速转速运转。
5.进气控制系统: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对发动机的进气进行控制,以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从而改善发动机动力性。
具体包括谐波进气增压系统(ACIS)、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电子控制节气门系统(ETCS)等。
6.排放控制系统:对发动机排放控制装置的工作实行电子控制。
具体包括汽油蒸汽排放(EVAP)控制系统、废气再循环(EGR)控制系统、氧传感器及三元催化转化(TWC)控制系统、二次空气喷射控制系统等。
以上是汽车发动机主要的控制系统的简介,仅供参考。
发动机电控技术习题库-答案

发动机电控技术习题库-答案发动机电控技术习题库-答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判断题(对的打V,错的打X,每题 1分)(V) 1、在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中,同一传感器信号可应用于不同子控制系统中。
(V) 2、现代汽车广泛采用集中控制系统,它是将多种控制功能集中到一个控制单元上。
填空题:(每空0.5分)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用英文表示为 ____________,怠速控制系统用英文表示为。
答案:EFI ; ISC2.目前,应用在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电控燃油喷射系统、_______________ 和其他辅助控制系统。
答案:电控点火系统3.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除喷油量控制外,还包括喷油正时控制、 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控制。
答案:断油控制;燃油泵4.电控点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 ______________。
此外,该系统还具有____________ 控制和 _________ 控制功能。
答案:点火提前角控制;通电时间;爆燃5.排放控制的项目主要包括废气再循环控制、活性炭罐电磁阀控制、氧传感器和 __________ 、 __________ 控制等。
答案:空然比闭环控制;二次空气喷射6.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感器的功用是。
答案:用来检测排气中的氧含量,向ECU输送空然比反馈信号,进行燃油量闭环控制7.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作为 ___________ 控制和 ___________ 控制的主控制信号。
答案:喷油正时;点火正时8.爆燃传感器是作为 __________ 控制的修正信号。
答案:点火正时9.电子控制单元主要是根据_____________ 确定基本的喷油量。
答案:进气量10.执行元件受 __________ 控制,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
答案:ECU ;执行某项控制功能11.电控系统由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大部分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高压, 火花塞 再由分电器送至
相应缸的火花塞
产生电火花。
恒压电路
微处 理器
带点火 线圈的 点火器
驱 动 电 路
IGF电路
点火线圈初级电流被 切断时,
触发ICF信号发生电 路输出一个点火确认
信号IGF并反馈给ECU。
如果点火控制器中的
三极管不能导通和截 止,
火花塞 则ECU中的微处理器
接受不到反馈信号 IGF,
思考提问
1.电子控制有分电器点火系统的工作 原理?
2.电子控制有分电器点火系统的基本 组成?
特点: 用电子控制装置取代了分电器, 利用电子分火控制技术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 直接送给火花塞进行点火, 点火线圈的数量比有分电器电控点火系统多。 优缺点:分火性能较好,但其结构和控制电路复杂。 分类:根据点火线圈的数量和高压电分配方式的不同, 分为: 双缸同时点火方式; 独立点火方式; 二极管配电点火方式。
主要修正项目:
水温修正; 怠速稳定修正; 空燃比反馈修正。
水温修正又可分为暖机修正和过热修正。
暖机修正:
暖机过程中,随冷却水温的提高,点火 提前角应适当减小。
暖机修正控制信号: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信号、进气管绝对压 力传感器信号或空气流量计信号、节气 门位置传感器信号(IDL信号)
过热修正:
冷却液温度过高时,点火提前角应适当 增大。
(点火正时信号IGT和点火反馈信号IGF)
六缸发动机 在某工况下, 发动机的转速 为2000r/min, ECU计算出 最佳点火提 前角为上止 点前30°曲 轴转角, 初级线圈所需 通电时间为5ms (相当于 曲轴转角60°) 。
六缸发动机在某工况下,发动机的转速为2000r/min, ECU计算出最佳点火提前角为上止点前30°曲轴转角, 初级线圈所需通电时间为5ms(相当于曲轴转角60°) 。 Ne信号1°(1°信号)转换成方波的上止点G信号(即120 °信号) 上升沿在压缩上止点前70°,方波信号的宽度为4 °曲轴转角。
为防止进气行程的汽缸 引起回火,使发动机无法正 常运转,在点火线圈的次级 绕组中串联一个高压二级 管。 当功率管导通时,产生的 感应电动势反向加在高压 二极管上,由于二极管的反 向截止功能, 1000V的高压电就无法使 火花塞跳火。 当功率控制三极管截止 时,次级绕组产生的高压电 与前相反, 二级管导通,使火花塞顺 利跳火。
主要内容:
点火提前角 的控制
通电时间的 控制
爆燃的控制
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最佳点火提前角确定依据 控制点火提前角的基本方法 起动时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起动后基本点火提前角的确定 点火提前角的修正
点火提前角是从火花塞发出电 火花,到该缸活塞运行至压缩 上止点时曲轴转过的角度。 当汽油机保持节气门开度、转 速以及混合气浓度一定时,汽 油机功率和耗油率随点火提前 角的改变而变化。对应于发动 机每一工况都存在一个最佳点 火提前角。 适当点火提前角,可使发动机 每循环所做的机械功最多( 曲 线阴影部分)
传感器
ECU
点火器
点火线圈
火花塞
两个汽缸共用一个点 火线圈 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 与两个汽缸上的火花 塞相连接, 一个点火线圈上有两 个火花塞串联。
当产生高压电时,对两个火花塞同时点火。 当一个汽缸处于压缩行程准备点火阶段时,另一个汽缸却处于排气行程, 对于压缩行程的汽缸,由于汽缸压力较高,放电困难,所需击穿电压较高. 对于排气行程的汽缸,压力接近大气压,放电容易,所需的击穿电压低,很容易击穿 当两汽缸的火花塞同时跳火时,其阻抗几乎都在压缩行程的火花塞上,承受绝大部 分电压降,而在排气行程的火花塞上的电能损失也很小,对正常点火影响不大.
过热修正控制信号: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信号、节气门位置传 感器信号(IDL信号)
提前角
←推迟 提前→
-40 -20 0 20 40 60 80
冷Hale Waihona Puke 液温度/℃暖机修正IDL通
IDL断
20 40 60 80 100 120
冷却液温度/℃
过热修正
ECU根据实际转速与目标转速的差来修正点火提前角, 低于目标转速,应增大点火提前角,反之,推迟点火提前角。 怠速稳定修正控制信号:发动机转速信号(Ne信号)、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IDL信号)、车速传感器信号 (SPD信号)、空调开关信号(A/C信号)
特点:点火线圈的个数等于气缸数的一半。
当两同步缸同时到达上止点时,火花塞跳火,其中一缸接近压缩行程上止点, 为有效点火;另一缸接近排气行程上止点,为无效点火。
传感器
同时点火方式影片
ECU
点火器
点火线圈
火花塞
同时点火方式FLASH动画
(1)工作原理: ➢双缸同时点火系统是指两个汽缸共用一个点火线圈, ➢其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汽缸上的火花塞相连接, ➢一个点火线圈上有两个火花塞串联。
功能:根据ECU的指令,控制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或 断电,并在完成点火后向ECU输送点火确认信号。 检测:用万用表或示波器检查发动机ECU相应端子间电压。
(3)点火控制器:
辨别点火汽缸、实现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接通和切断, 向ECU反馈点火控制器工作状态; 反馈功能主要向ECU提供火花塞是否正常点火信号。 ECU在每次发出点火正时指令后,通过IGF信号进行检测。 当连续三次没有反馈信号时, ECU认为点火系统有故障并自动停止喷油。 P103图3.5
速和负荷信号,
驱
动
查阅内部存储器
电 路
中的最佳控制参数
IGF电路
,从而获得这一工
况下的最佳点火提
火花塞 前角和点火线圈初
级电路通电时间,
将其转换成点火 正时指令(IGT)
送至电火控制器 (模块)。
恒压电路
微处 理器
带点火 线圈的 点火器
当点火正时指令 变为低电平时,
驱 动 电 路
IGF电路
点火线圈初级电 流被切断, 次级线圈中感应
表明点火系统发生故 障,
ECU立即中止燃油喷 射。
电控点火系统的分电器与传统的区别:
1)取消了断电器等装置, 不再承担初级点火线圈通断控制任务, 仅起到对高压电的分配作用。 2)分电器内装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为ECU提供凸轮轴位置和上止点信号, 3)有的车型将点火线圈和点火控制器全集成 在一个分电器内。
初始点火提前角 基本点火提前角 修正点火提前角
预热修正 过热修正 怠速稳定修正 爆燃修正 其他修正等
发动机起动过程中, 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信号或空气流量计信号 不稳定, ECU无法正确计算点火提前角, 一般将点火时刻固定在设定的初始点火提前角。
控制信号:发动机转速信号(Ne信号)和起动开 关信号(STA信号)。
并发出辨缸指令 (IGGDDAA) 和 (IGGDBB) 。
输出的辨缸指令 IGD A IGDB 与点火气缸的约定关系
IGD
状态
A
IGDB 状态
点火线圈
点火汽缸
低电平0 高电平1
1#
1、6缸
低电平 低电平
2#
2、5缸
高电平1 低电平0
3#
3、4缸
发动机工作时,ECU不停地输出具有点火正时功能和通电时间 功能的点火正时指令(IGT)。 此信号用于哪一组点火线圈, 由ECU辨缸指令IGDA和IGDB来决定。
检测:拆开点火线圈上的线束, 用万用表检查点火线圈电阻,应符合规定, 否则说明点火线圈有故障。
(4)点火线圈: 采用小型闭磁路点火线圈, 次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两 个火花塞相连接。 汽缸组合的原则: 一个处于压缩行程的结束 时,另一个处于排气行程的 结束时刻,即同步。
当初级电流突然切断时, 在次级线圈上会感应出 上万伏的高压电动势, 加至火花塞电极之间, 喷出高压火花, 点燃汽缸内的混合气。 然后, 当晶体管导通瞬间, 初级电流发生突变, 在次级线圈中产生约 1000V的电压.
思考提问
点火提前角的定义?最佳点火 提前角与哪些因素有关?
起动: 按ECU内存储的初始点火 提前角对点火提前角进行 控制。起动时的点火提前 角一般是固定的为10°左右。
正常运转:
ECU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 负荷信号,确定基本点火 提前角,并根据其他信号 修正,以确定实际的点火提前 角,并向电子点火控制器输出 点火信号。
点火正时信号IGT
点火反馈信号IGF
由于六缸发动机的点火间隔为120 °, 该工况的通电闭合角为60° 。 ECU从功率管截止后又重新计数第60个1°信号时, ECU控制点火正时指令(IGT)刚处于上升沿, 使功率三极管又开始导通, 初级线圈开始通电,准备下一个缸的点火。
点火正时信号IGT
点火反馈信号IGF
怠速运转
ECU根据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信号(IDL信号)、发动机转 速传感器信号(Ne信号)和 空调开关信号(A/C信号)确 定基本点火提前角。
怠速以外工况
ECU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 荷(单位转数的进气量或基 本喷油量)确定基本点火提 前角。
基本点火提前角
电控点火数据图
不同的发动机控制系统中, 对点火提前角的修正项目和修正方法也不同。 修正方法有修正系数法和修正点火提前角法两 种。
点火提前角过大,易爆燃; 点火提前角过小,排气温度升 高,功率降低。
A:不点火 过早 C:点火适当 迟
B:点火 D:点火过
最佳点火提前角与下述因素有关: 发动机转速: 转速升高,点火提前角增大。采用电控点火系统,更接近理想的 点火提前角。 发动机负荷: 歧管压力高(真空度小、负荷大),点火提前角小,反之点火提 前角大。采用电控点火(ESA)系统时,可以使发动机的实际 点火提前角接近于理想的点火提前角。 燃料性质:汽油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点火提前角可增大。 其他因素:燃烧室形状、燃烧室内温度、空燃比、大气压力、冷 却水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