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四、担子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四、担子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担子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担子菌中主要病原菌锈菌和黑 粉菌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所致主要 病害的症状特点。
2.学习和掌握切片的制作方法。
2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1.锈菌病原玻片及其所致病害症状标本。 2.黑粉菌病原玻片及其所致病害症状标本。 3.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用刀片、
0.性孢子(pycniospore):性孢子单细胞,单核,产生在性孢子器内,其作用 是与受精丝进行交配。性孢子器(pycnium)是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体侵 染寄主形成的一种有孔口、近球形的结构,性孢子器中产生性孢子和受精丝。 Ⅰ.锈孢子(aeciospore):锈孢子双核,单细胞,产生在锈孢子器内。锈孢子 器(aecium)和锈孢子是由性孢子器中的性孢子与受精丝交配后形成的双核菌丝 体产生的,因此锈孢子器和锈孢子一般是与性孢子器和性孢子伴随产生。 Ⅱ.夏孢子(urediospore):夏孢子是双核菌丝体产生的成堆的双核孢子,夏孢 子萌发形成双核菌丝可以继续侵染寄主,在生长季节中可连续产生多次,作用 与分生孢子相似,但两者性质不同。许多夏孢子聚生在一起形成夏孢子堆 (uredium)。 Ⅲ.冬孢子(teliospore):冬孢子是双核菌丝体产生的厚壁双核孢子,一般是 在生长后期形成的休眠孢子。冬孢子是锈菌双核进行核配的场所。许多冬孢子 聚生在一起形成冬孢子堆(telium)。 Ⅳ.担孢子:冬孢子萌发形成先菌丝,先菌丝转化为有隔担子,担子的小梗上 产生担孢子。冬孢子是原担子,先菌丝是后担子。锈菌的担孢子一般称作小孢 子,是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孢子。
(Ustilago) 、 轴 黑 粉 菌 属 (Sphacelotheca) 和腥黑粉菌属(Tilletia)等,尤其是以黑粉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1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实验一:病害症状观察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进行症状的观察,分两部分进行。
一部分在田间,观察田间作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一部分在室内,观察室内所提供的植物病害标本的病状和病征。
通过实验,使同学们认识植物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初步掌握正确地描述病害症状的方法,加深对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植物病害的症状表现十分复杂,按照症状在植物体显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部症状与外部症状两类。
在外部症状中,按照有无病原物子实体显露可分为病状与病征两种。
本实验主要进行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
(一)病状类型病状就是在植物病部所看到的不正常的状态。
通常分为五种类型。
1.变色植物受外界有害因素的影响后,常导致色泽的改变,如褪色、条点、白化、色泽变深或变浅等,统称为变色。
主要表现有:(1)褪绿或黄化:褪绿和黄化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叶片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
如小麦黄矮病、植物的缺铁、缺氮等。
(2)花叶与班驳:如烟草花叶病、菜豆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等。
(3)变红色或紫色:如玉米或谷子红叶病、植物缺铁等。
2.坏死是由于感病植物组织和细胞的死亡而引起的。
(1)斑点: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产生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斑点,如玉米大、小斑病、烟草赤星病、白菜黑斑病等。
(2)枯死:芽、叶、枝、花局部或大部分组织发生变色、焦枯、死亡。
如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白叶枯病。
(3)穿孔、落叶和落果:在病斑外围的组织形成离层,是病斑从健康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如桃细菌性穿孔病等;有些植物的花、叶、果等感病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
(4)疮痂:果实、嫩茎、块茎等的受病组织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病部较浅,如柑桔疮痂病、马铃薯疮痂病等。
(5)溃疡:病部深入到皮层,组织坏死或腐烂,病部面积大,稍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多见与木本植物的枝干上的溃疡症状。
实验指导十一担子菌亚门主要病原菌形态及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实验指导十一 担子菌亚门主要病原菌形态及所致病害症状观察【目的要求】
观察担子菌亚门真菌主要代表属的形态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征,认识担子菌亚门真菌主要类群及所致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
【材料及用具】
根据各地情况准备尽可能充分的病害标本及材料:茭白黑粉病、慈姑黑粉病、葱类黑粉病、苹果或梨锈病、菜豆锈病、葱类锈病、美人蕉锈病、葡萄锈病、玫瑰锈病、月季锈病等。
黑粉菌冬孢子及冬孢子萌发切片;锈菌夏孢子堆、冬孢子堆切片玻片标本;各种病害挂图、担子菌菌丝体培养物等。
显微镜、放大镜、挑针、刀片、小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搪瓷盘、乳酚油和 水贮滴瓶等。
【内容及方法】
(一)担子菌亚门真菌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观察各种所给病害和挂图,认识担子菌亚门真菌所致病害的主要症状特点。
注意黑粉菌和锈菌产生黑粉状和锈状病征。
(二)担子菌亚门真菌营养体及繁殖体观察
1.有隔菌丝观察 挑取担子菌菌丝,观察有隔菌丝的形态。
2.担子菌繁殖体观察 观察锈菌夏孢子堆、冬孢子堆切片玻片标本,注意夏孢子与冬孢子的不同。
(三)担子菌亚门真菌观察
1.黑粉菌观察 挑取黑粉菌属(茭白黑粉病菌)、条粉菌属(葱类黑粉病菌)冬孢子,观察冬孢子单生还是几个聚集,注意冬孢子颜色、形状、外围有无微刺。
2.锈菌类观察 挑取柄锈菌属(葱类或美人蕉锈菌)、胶锈菌属(梨或苹果锈菌)、单胞锈菌属(玫瑰、月季锈病菌)、多孢锈菌属(菜豆锈病菌)等冬孢子,观察冬孢子细胞个数、有无柄。
挑取锈菌夏孢子,观察形态。
【作业】
1.描述所观察的植物病害的症状。
2.绘黑粉菌冬孢子及锈菌夏孢子、冬孢子图。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二、真菌一般形态和根肿菌门、壶菌门、卵菌门、接合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4. 霜霉属(Peronospora) 5. 假霜霉属
5
4
(Pseudoperonospora)
5.接合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甘薯软腐病:接合菌纲根霉属
三、作业
绘图 1.真菌有隔菌丝,无隔菌丝; 2.莴苣霜霉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3.根霉属真菌形态图; 4.番茄晚疫病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鉴定霜霉菌到属,并写出检索顺序。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实验二 真菌一般形态和根肿菌门、 壶菌门、卵菌门、接合菌
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一、实验目的
了解真菌的一般形态。
了解根肿菌门、壶菌门、卵菌门、接合 菌门真菌形态特点及其所致病害类型。
学习使用病原分类检索表。
二、实验内容
1.真菌的一般形态,主要包括:菌 丝体、吸器、菌核、菌索及真菌 的有性和无性孢子等。
…………………………霜霉属(Peronospora)(白菜霜霉病) 4’. 孢囊梗先单轴分枝一次,然后不完全对称二叉状分枝,孢子囊有乳
状突起……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黄瓜霜霉病)
1
2
3
1. 指梗霉属(Sclerospora)
2. 盘梗霉属(Bremia)
3. 单轴霉属(Plasmopara)
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分生孢子等。
2.根肿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根肿菌属
白菜根肿病
典型症状:病株 根部肿大成瘤状, 地上部叶色变淡, 凋萎下垂。
3.壶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节壶菌属:玉米褐斑病
4.卵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腐霉属:瓜果腐霉。 黄瓜猝倒病:幼苗茎基呈黄褐色水渍
状腐烂,幼苗猝倒。
1’. 孢囊梗细长,并有规律的分枝 2. 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盘的边缘生小梗,梗上产生孢子囊
担子菌亚门所致主要病害及特点

担子菌亚门所致主要病害及特点一、担子菌亚门主要特征子菌亚门是最高等的一类真菌,有寄生的,也有腐生。
高等的一类担子菌可以产生大型的子实体,称为担子果,可供人类食用和药用。
如蘑菇、银耳、木耳等。
植物病原菌多为低等的担子菌,如锈菌、黑粉菌。
养体为有隔菌丝体;无性繁殖除锈菌和少数黑粉菌外,大多数不形成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本亚门分3纲,较为重要的有黑粉菌、锈菌和层菌。
二、担子菌亚门所致主要病害及特点起植物局部畸形、肿瘤状的点发性病状。
病部表现黑粉状病症,故称黑粉病。
如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小麦散黑穗病等。
主要是局部侵染为害植物的绿色部分,形成许多褪绿斑点,病部产生黄色或褐色粉状物病症,似铁锈状,故称锈病。
如小麦锈病、豆类锈病、葱锈病、梨锈病等。
引起植物的立枯、根腐和木材腐朽等病状,形成菌核、菌索、霉层病症及大型担子果。
例列举:(一)小麦锈病麦锈病分为条锈、叶锈、秆锈三种。
共同特点是:分别在受侵叶或秆上出现鲜黄色、红褐色或褐色的铁锈状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粉状物。
后期在病部长出黑色病斑即冬孢子堆。
三种锈病的夏孢堆和冬孢子堆的大小、颜色、着生部位和排列情况各不相同。
(二)玉米瘤黑粉病米瘤黑粉病是玉米重要病害之一。
植株地上部的幼嫩组织均可发病,抽雄以后发生最为普遍。
受害组织均出现肿瘤,最初瘤内为白色,瘤外包有灰白色膜,以后瘤内逐渐充满黑粉,待外膜破裂后散出黑粉。
病瘤的大小和形状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异,雌穗和茎上的病瘤大如拳头,叶片、叶鞘发病,则出现成串豆粒大小的瘤,雄穗的部分小花也可受害,形成长形的袋状瘤。
植物病理学第四讲

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19
玉 米 小 斑 病
20
5.1.3 镰孢属(Fusarium)
瘤座菌目成员,分生孢子通常有两种类型,大型分生 孢子多细胞,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多为单细胞, 卵圆形或圆形,单生或串生。 如引起棉花枯萎病的尖镰孢萎蔫专化型(F. oxystorum f. sp. vasinfectum)
冬孢子
13
梨 锈 病
(五)无性菌类 (五)无性菌类
共同特征
营养体:分支有隔菌丝体 无性繁殖: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无或未发现
载孢体(conidiomata):着生分生孢子的 机构。 分类依据:载孢体类型、分生孢子生成方式、 分生孢子的特征。
15
与植物病害有关的2个纲
5.1 丝孢纲(Hyphomycetes): 不形成孢子果,分生孢子梗散生、束生在分生 孢子座上,梗上着生分生孢子。 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有4个属。 5.2 腔孢纲(Coelomycetes): 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分 生孢子梗短小。 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有2个属。
25
5.2.1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腔孢纲黑盘孢目成员,分生孢子盘生于寄主表皮下。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或新月形。 如引起棉炭疽病的棉炭疽菌(C. gossypii)
分生孢子盘 及分生孢子
26
棉 炭 疽 病
27
5.1.2 壳球孢属(Macrophomina)
腔孢纲球壳孢目成员,分生孢子器球形。分生孢子无色, 单胞,圆柱形至纺锤形。 如引起菜豆根,茎腐烂的菜豆壳球孢(M. phaseolina)
16
5.1.1 梨孢属(Pyricularia)
丝孢目成员,分生孢子梗细长,呈曲膝状弯曲。分生 孢子梨形,大多为3个细胞。 如引起稻瘟病的灰梨孢菌(P. oryzae)
实验五、 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真菌及其所致病害(代表)症状观察

层菌纲(Hymenomycetes):有担子果,裸果型或半 被果型。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是有隔担子或无隔担子。 大都是腐生物,极少数是寄生物(伞菌类)
腹菌纲(Gasteromycetes):有担子果,被果型, 担 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是无隔担子(如马勃目)
(二)担子菌引起的主要病害
1、外担菌类
担子裸生,担子在寄主表面排列成子实层。 常引起寄主植物发生肿大。 坏损外担菌(E. vexans)为害茶树叶片引起茶饼病。
2. 锈菌类(引起植物锈病如胶锈菌属等)
冬孢子双细胞,浅黄色至暗褐色,具长柄,遇水膨胀胶化。 锈孢子串生,近球形,黄褐色,壁表面有小的疣状突起 无夏孢子阶段。
在梨叶片上的性子器和锈子器
在桧柏上的冬孢子堆
冬孢子阶段在桧柏上,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梨树上引 起梨锈病。
3、黑粉菌类常引起植物发生黑粉病
☆小麦散黑粉菌(Ustilago tritici)
玉米瘤黑粉病雌穗症状
4、卷担菌(H. purpureum)引起紫纹羽病
5、隔担菌引起膏药病
6、其它菌类如食用、药用或有毒真菌等
四、实验内容
1、用油茶饼病材料制作临时玻片,观察外担 子菌的担子及担孢子。 2、用梨锈病冬孢子装片,观察冬孢子的形态。 3、用梨锈病叶片材料做切片制作临时玻片, 观察梨胶锈菌的性子器、锈子器和锈孢子。
五、作业
1、简单描述梨锈病的症状和浸染循环过程。 根据梨锈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说明梨 锈病是否会发生再浸染,为什么?并提出 防治该病害的关键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绘梨锈病的性子器和锈孢子图。 3、油茶饼病是的病原什么,主要危害植物的 哪些部位?简单描述其病状和病征。
园艺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

园艺植物病理学目录实验实习规则须知 1实验部分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实验二、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形态观察实验三、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实验四、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六、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实验七、果树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观察实验八、蔬菜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观察实验九、观赏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观察实习部分实习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实习二、园艺植物病害的调查与损失估计实习三、园艺植物病害的诊断实验实习须知实验室的操作是从事植物病理工作的基本训练,所有操作均需按一定程序进行,借以加深和巩固对教学内容的了解。
学习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初步学习科学分析和推理的方法,以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教学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鉴定病害标本的能力。
教学实习将为开展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因此,实验实习时应切实注意以下各点:一、实验实习前,必须认真对实验实习指导内容进行认真预习,明确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骤,熟悉主要操作环节,做好准备工作。
二、准备好实验用具3H-4H绘图钢笔、橡皮、直尺或三角板、绘图纸、报告纸、记录本。
三、实习小组在实习前应仔细清点实习用具、材料,填写仪器使用卡片,如有不符或损坏,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服从教师指导,认真完成实验实习规定的操作和观察项目,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五、在实验实习场所,必须保持安静;爱护仪器,珍惜标本,节约药物,实验实习用品、材料等用后要及时整理,放归原处,不得乱拿乱用或随意丢弃,如有损坏按规定处理。
六、注意安全,严防着火、触电和药物中毒。
七、认真记录实验实习结果,写好实验实习报告(用统一规定的实验实报告纸)或完成其他作业,按时交批,由指导人员进行考核、评定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Ⅳ.担孢子:冬孢子萌发形成先菌丝,先菌丝转化为有隔担子,担子的小梗上 产生担孢子。冬孢子是原担子,先菌丝是后担子。锈菌的担孢子一般称作小孢 子,是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孢子。
Ⅰ.锈孢子(aeciospore):锈孢子双核,单细胞,产生在锈孢子器内。锈孢子 器(aecium)和锈孢子是由性孢子器中的性孢子与受精丝交配后形成的双核菌丝 体产生的,因此锈孢子器和锈孢子一般是与性孢子器和性孢子伴随产生。
Ⅱ.夏孢子(urediospore):夏孢子是双核菌丝体产生的成堆的双核孢子,夏孢 子萌发形成双核菌丝可以继续侵染寄主,在生长季节中可连续产生多次,作用 与分生孢子相似,但两者性质不同。许多夏孢子聚生在一起形成夏孢子堆 (uredium)。
(3)局部侵染型:侵染寄主体内的菌丝 不作系统扩展,局限于侵染点周围表现 症状。如玉米黑粉病。
长生活史型的锈菌有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两种;短生活 史型的则都是单主寄生。有的将锈菌的生活史分为全锈型即 生活史中产生所有5种孢子;半锈型即生活史中缺夏孢子,短 锈型即冬孢子为唯一的双核孢子等生活史型。末发现或没有 冬孢子的锈菌,一般称作“不完全锈菌”。
柄锈菌科
(1)单胞锈菌属(Uromyces)
冬孢子单胞,有柄,顶壁较厚,顶端有一个发芽孔,光 滑或有乳头状突起。夏孢子单细胞,有刺或瘤状突起。
实验四
担子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担子菌中主要病原菌锈菌和黑 粉菌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所致主要 病害的症状特点。
2.学习和掌握切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1.锈菌病原玻片及其所致病害症状标本。 2.黑粉菌病原玻片及其所致病害症状标本。 3.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用刀片、
冬孢子——厚垣孢子
到寄生的后期,双核的菌丝体在寄主组织 内形成冬孢子,冬孢子是从双核菌丝体的 中间细胞形成的。
形成过程:
双核菌丝
原生质收缩
化
冬孢子
细胞壁胶
担子与担孢子
冬孢子)
先
菌丝(2N)
担孢子(N)
冬孢子萌发形成先菌丝和担孢子; 担子无隔或有隔,但担子上无小 梗,担孢子直接产生在担子上, 担孢子不能弹射。
锈菌生活史类型
各种锈菌产生孢子的种类多少是不同的,构成了锈菌生活 史的多样性。
禾柄锈菌形成5种孢子,它们的生活史可用0、Ⅰ、Ⅱ、
Ⅲ、Ⅳ表示。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不产生
夏孢子,它的生活史是0、Ⅰ、Ⅲ、Ⅳ。
通常将锈菌生活史中除双核的冬孢子外,还有一种双核 孢子(锈孢子或夏孢子)的称为长生活史型;冬孢子为唯一 双核孢子的为短生活史型。
黑粉菌的侵染类型
(1)幼苗侵染型:来自种子带菌和土壤 带菌的冬孢子萌发后,侵入幼苗,菌丝在 寄主体内随同寄主的生长发育遍及全身, 引起系统性扩展,最后在植物体的特定器 官或部位形成冬孢子,多数黑粉菌以此种 方式侵染寄主植物造成系统侵染。如玉米 丝黑穗病。
(2)花器侵染型:开花期病菌从寄主的 花器侵入后,菌丝在种胚内休眠,当年 不表现症状,次年播种出芽时,潜伏在 胚内的菌丝随种子的发芽恢复生长,从 种子幼芽内扩展到幼苗的生长点,最后 引起穗部发病。如小麦散黑穗。种子带 菌。种子、气流传播。系统侵染。
挑针、擦镜纸、吸水纸、蒸馏水等。
三、实验内容
1.观察提供的担子菌病原玻片。 2.观察提供的担子菌所引起病害的挂图、
散装标本和盒装标本。 3.制作担子菌病原临时玻片,并观察病原
形态特点。
小麦条锈病 (wheat stripe rust)
小麦条锈病叶片上夏孢子堆
Puccinia striiformis
瘤顶单胞锈菌(U.appendiculatus),引起菜豆锈病。
(2)柄锈菌属(Puccinia)
冬孢子双胞,有柄,光滑或有瘤, 每个细胞都有发芽孔。夏孢子单胞。 引起小麦条锈(P. striiformis)、叶 锈(P. recondite f.sp tritici)、秆锈病 (P. graminis f.sp tritici)等。
小麦叶锈病(wheat leaf rust)
小麦叶锈病病叶片上夏孢子堆
Puccinia recondita var.tritci
小麦秆锈病(wheat stem rust)
小麦秆锈病叶鞘(左)和叶片(右)上夏孢子堆
Puccinia graminis var. tritici
多型现象
0.性孢子(pycniospore):性孢子单细胞,单核,产生在性孢子器内,其作用 是与受精丝进行交配。性孢子器(pycnium)是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体侵 染寄主形成的一种有孔口、近球形的结构,性孢子器中产生性孢子和受精丝。
冬孢子3至多多细胞,壁厚,光滑或有瘤,柄的基 部膨大。每个细胞有2~3个发芽孔。玫瑰多胞锈菌 (P. rosaemultiflorae ),引起玫瑰锈病。
2、栅锈科
(1)栅锈菌属(Melampsora)
冬孢子单胞,无柄,紧密排列成一层。夏孢子
表面有疣或刺。亚麻栅锈菌(M. lini)引起亚
麻锈病。
(2) 层锈属 ( Phakopsora )
冬孢子单胞,无柄,不整齐地 排列成数层;夏孢子表面有刺。 枣层锈菌(P. ziziphivulgaris ) 引起枣树锈病。
黑粉菌与锈菌的主要区别是,它的 冬孢子是从双核菌丝体的中间细胞形成 的,担孢子直接着生在先菌丝(没有小 梗)的侧面或顶部,成熟后也不能弹出。 此外,黑粉菌不是专性寄生的。黑粉菌 大多为兼性寄生的,寄生性较强。
(3)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
冬孢子双胞,光滑,每个细胞有两个发芽孔,有 可以胶化的长柄,遇水膨大。没有夏孢子阶段。
梨胶锈菌(G. haraeanum)引起梨锈病。转主寄主
桧柏。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梨树上引起梨锈病。
梨 锈 病
侵 染 循
环
(4)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