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旅游者行为[知识发现]
合集下载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二、 旅游动机的分类
— 麦金托什的分类
2021/8/6
• 身体健康的动机 • 文化动机 • 交际动机 • 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 田中喜一的分类 • 心情的动机 • 身体的动机 • 精神的动机 • 经济的动机 — 统计工作中的分类 • 休闲度假、探亲访友、会议、商务、科学教育 文化体育活动、宗教、健康疗养、……
11
三、 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1.影响个人产生旅游动机的条件
• 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对旅游动机的影响 • 经济能力及闲暇时间 • 心理因素
2.社会对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2021/8/6
12
四、 旅游动机的激发
— 内动力
— 中间条件 • 收入
• 闲暇时间
• 交通条件
— 外动力: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作用
— 相关概念
• 动机: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 需要:需要是激发行为的动力。
2021/8/6
—Maslow(马斯洛) 的“需要层次”理
论
》基本的生理需要
》安全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
》尊重感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9
尊
自
我
归重
实
需
安属
现
要
生
全与
的
理
相
相
爱
对
强
度
心理的发展
2021/8/6
10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 旅游者 • 旅游动机 •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2021/8/6
1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进展较大,取得了重要
理论成果。保继刚于1987年最早以北京市为例对旅游者的行为进行
第3章 旅游者行为

国内旅游者 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
总结:关于旅游者的划定标准
指标
是否跨越国境 时间(1年、6个 月和24小时) 目的
划定的类型
国内旅游者和国际旅游者 划定居民、游客、旅游者、一日 游游客等的标准 区分旅行者与旅游者或者游客 西方国家的标准、我国的要求 (10公里以上才是游客)
距离
下列人员是否属旅游者:
行,时间不超过十二个月,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地获得经济利
益。
国内游客又可以分为两类: C 、国内旅游者 ――在访问地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至少停
留一夜的国内游客。
D 、国内一日游游客 ――未在访问地的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过夜
的国内游客。
判断:下列出游目的中,哪些属于旅 游者?
娱乐、工作、健康、探亲、商业、
国际游客又可以分为两类: C、国际旅游者 ―在访问国家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
中至少停留一夜的国际游客。
D、国际一日游游客 ―未在访问国家的公共或私人住宿设
施中过夜的国际游客。
旅游者的界定 旅游者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
空间要素
离开住地
旅游目的地
5
旅游者的界定 旅游者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
国血统华人)。
(2)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3)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3. 国内(过夜)旅游者:是指国内居民离开常 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 留一夜,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旅游者不包括七类人员: 1、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 领导 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 作人员 3、调遣的武装人员 4、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5、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6、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海外游客: >24小时 海外旅游者
来华旅游
的外国游
客。
<24小时 海外一日游游客
国内游客: >24小时 国内旅游者 在国内其它
地方旅游的
我国大陆居 <24小时 民。
国内一日游游客
8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三、标准衡量
国内游客的分类 国内旅游者:至少停留一夜 最长不超过6个月 国内一日游游客:离开常驻地10公里6小时以上24小时内;
第一节 旅游者 第二节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第三节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第四节 旅游者空间行为
第五节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讨论与思考
2 [封面]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第一节 旅 游 者
离开常住地到其它地方逗留的人,目的是为了娱乐、度 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广州
广州
0 2000万 差 最好
肇庆 韶关
100 300万 200 270万
中 中等 珠三角是主要客源地 好 最差 (1997年资料)
19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②旅游地的可达性与吸引力成正比 知名度高,旅游资源丰富且很有特色的旅游地 极具吸引力,能使游客克服距离阻力前去旅游。 ——可达性增加
短暫停留的侨民等。
2、国内旅游者 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小于1年的人,其目的是娱 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4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旅游地理学(第三版)03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a. 指在访问地或访问国停 留时间超过12个月; b. 指在访问地或访问国停 留时间为12个月或不足12 个月; c. 从接待国的角度看,如 果他们不是以合法方式进 入这个国家,他们不能算 作游客; d. 当他们往返于出发地或 出发国和执行公务的地方 之间或他们在调遣中时 (包括与他们一起旅行的 受赡养者和佣人); e. 当他们往返与出发地或 出发国和他们执行公务的 地方之间(包括与他们一 起旅行的受赡养者和佣 人); f. 包括押送人员
力
年龄
旅游偏好
职业 学历
3THIRD 决策行为 — Pred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
现实机会
可达机会X
H11
H12
H13
H14
H15
H21
H22
H23
H31
H32
H33
H24
H25
H41
H42
H51
H52
… H1n … H2n
感知机会Y
…
… …
Hn1
Hn2
Hnn
3THIRD 决策行为 — 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1FIRST 旅游者 — 定义— 国内定义
2.入境(过夜)旅游者
指入境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3.入境一日游游客
指入境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入境(过夜)旅游者不包括下列人员:(1)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其 随行人员;(2)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外交人员以及随行的家庭服务人员和受赡养 者;(3)常住我国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4)乘 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国口岸的中转旅客;(5)边境地区往来 的边民;(6)回内地(大陆)定居的港澳台同胞;(7)已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人和原 已出境又返回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侨民;(8)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
力
年龄
旅游偏好
职业 学历
3THIRD 决策行为 — Pred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
现实机会
可达机会X
H11
H12
H13
H14
H15
H21
H22
H23
H31
H32
H33
H24
H25
H41
H42
H51
H52
… H1n … H2n
感知机会Y
…
… …
Hn1
Hn2
Hnn
3THIRD 决策行为 — 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1FIRST 旅游者 — 定义— 国内定义
2.入境(过夜)旅游者
指入境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3.入境一日游游客
指入境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入境(过夜)旅游者不包括下列人员:(1)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其 随行人员;(2)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外交人员以及随行的家庭服务人员和受赡养 者;(3)常住我国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4)乘 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国口岸的中转旅客;(5)边境地区往来 的边民;(6)回内地(大陆)定居的港澳台同胞;(7)已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人和原 已出境又返回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侨民;(8)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 (8)以外交官或军事人员身份访问该国的人; (9)第(8)条中所述人员的随从。
12
辨认以下情形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 移民 – 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 – 避难者、流浪者 – 边境往来的工人 – 从游轮上岸游览几个钟头的人 …… – 就医半个月的病人 – 宗教朝觐者 – 探亲者 –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赛者 – 国际会议参加者 ……
时以上的人”; 这个定义明确了旅游者的目的;确定了属于旅游者
和非旅游者的范围; 在时间上、目的上、空间上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
有利于旅游统计,市场研究、市场促销,对战后旅游业 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
下列几种情形都属于旅游者的范畴: (1)为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方面原因而旅行的人; (2)为出席会议而旅行的人(如科学、管理、外交、宗教
7
到一个国家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其旅 行目的以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
宗教、体育运动等的消闲活动和工商业务、 探亲访友、公务出使、出席会议等。
Tourists (旅游者)
二者统一于
Excursionists
(短途旅游者)
Visitors (游客)
8
罗马会议规范的特点: ——规定了旅游者、游客及旅行各自的技术界定; ——便于综合统计和分类统计; ——游客的界定不以其国籍而定。
指基于以上任一目的并在目的地逗留不足 24小时的人。
16
2.北美国家的定义
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是以出行距离为标准来区别 是否属于国内旅游者的(在英语国家中,不同的机构 在使用visitors或tourists时相当混乱,没有加以明确 的区分)。
例如,美国有些机构,如美国国家旅游资源评 价委员会用至少80千米(单程)作为衡量是否为国内旅 游者的临界尺度;而美国旅游数据资料中心和美国 人口普查局用至少160千米的标准。
12
辨认以下情形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 移民 – 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 – 避难者、流浪者 – 边境往来的工人 – 从游轮上岸游览几个钟头的人 …… – 就医半个月的病人 – 宗教朝觐者 – 探亲者 –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赛者 – 国际会议参加者 ……
时以上的人”; 这个定义明确了旅游者的目的;确定了属于旅游者
和非旅游者的范围; 在时间上、目的上、空间上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
有利于旅游统计,市场研究、市场促销,对战后旅游业 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
下列几种情形都属于旅游者的范畴: (1)为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方面原因而旅行的人; (2)为出席会议而旅行的人(如科学、管理、外交、宗教
7
到一个国家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其旅 行目的以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
宗教、体育运动等的消闲活动和工商业务、 探亲访友、公务出使、出席会议等。
Tourists (旅游者)
二者统一于
Excursionists
(短途旅游者)
Visitors (游客)
8
罗马会议规范的特点: ——规定了旅游者、游客及旅行各自的技术界定; ——便于综合统计和分类统计; ——游客的界定不以其国籍而定。
指基于以上任一目的并在目的地逗留不足 24小时的人。
16
2.北美国家的定义
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是以出行距离为标准来区别 是否属于国内旅游者的(在英语国家中,不同的机构 在使用visitors或tourists时相当混乱,没有加以明确 的区分)。
例如,美国有些机构,如美国国家旅游资源评 价委员会用至少80千米(单程)作为衡量是否为国内旅 游者的临界尺度;而美国旅游数据资料中心和美国 人口普查局用至少160千米的标准。
旅游地理学旅游者行为-PPT精选文档

国内旅游者
是指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 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国内游客包括在我国境内常住一年以 上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但不包括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 导、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人员、调遣的武装人员、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到境内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和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 游民。
•逗留时间不到1年的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装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 •国际团体雇用不超过1年的雇员或回国短暂停留的侨民
二、中国对旅游者的界定
游客
是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 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 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 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要的意图或愿望,是人们从事某种行为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是人的行为的内在
直接原因。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旅游是人类各种需要中的一种。
旅游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主客观条件的同时满足。当人们有了一定的闲暇时间、
可随意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具备健康良好的身体条件和既无牵挂又没有拖
累的家庭人口状况时,也就具备了旅游行为产生的客观条件。若再具备促使旅 游行为产生的主观条件,人们才会参与现实的旅游活动,促使旅游行为产生的
国内一日旅游客
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km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h、不足24h,并未 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三、对旅游者的特征
异地性
地域性
旅游者 特征
享受性次
一、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概念
动机是推动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一定需
旅游地理学-旅游者行为

四、旅游决策过程
旅游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步:认识需要阶段 第二步:信息收集阶段 第三步:评价对比 旅游决策?
作业:大学生·5000元·10天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是人们在地 域上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中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娱乐、购物
休 养 、 疗 养 出 席 会 议 宗 教 朝 拜
提高 层次
其 他 专 业 活 动
考 察 、 调 查
商 业 活 动
专业 层次
从旅游决策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旅游活动分成两类
一类是旅游者实际不参与决策或对 旅游目的地选择余地很小的旅游,如会 议旅游、商务旅游、团体福利旅游等;
另一类旅游则相反,其决策由旅游 者本人完成,或在家庭成员、旅伴之间 协商作出,如各种形式的自费旅游。
王家骏(1997)完成的无锡市居民对一些旅游目 的地的感知机会和可达机会的调查结果对开拓无锡市 客源市场很有价值,其两点推论对一般旅游目的地营 销也具有参考价值。
旅游者的可达机会随距离增加而 急速衰减。
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主要靠历 史积淀的人文事象得以提高。
三、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旅游者旅程的长短是根据一 定条件决定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时间、费用和旅途不适。德国经 济学者霍斯特· 托特认为,如果 时间限定,则旅行距离也是限定 的。
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最重 要的物质基础。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美元,居民将普遍产生
国内旅游动机;800~1000美元时进入国内旅游 大发展时期。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居民将产生邻国
旅游动机;(中国是哪一年?)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旅游地理学(PPT))

应当说,这些早期的研究对人们进一步认识与 理解旅游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他们的研 究缺乏很重要的实证性的验证,即使是克朗普顿 所做的深入访谈,也不得不面临着另外的尴尬, 即如果旅游动机相当隐私的话,人们往往不愿意 说出旅游的真实动机,这就使得他们的研究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但人们探寻真正的旅游 动机的脚步却从未停止。
随着更多的专题研究,人们开始明确旅游者的旅游
动机是多个因素同时产生作用的综合体。同时,研究者 还发现了两个显著特征:旅游者通过旅游来趋向某些事 物或某个地方(补偿)的同时,他们又通过旅游远离某 些事物或某个地方(逃避)。戴恩(1981)在更深入研 究的基础上提出旅游者动机本质上由逃避动机驱动的。
3、旅游者决策行为模型研究
由于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错综复杂地交错在一起, 许多研究者尝试用建立消费者行为模型的方法将影响消 费者行为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简化。 Andreason模型(1965);
Schmoll消费者行为模型(1977);等等;
虽然用模型的形式可以使人们对购买决策过程有更明了的 认识,但简化是以信息量的损失为代价的,如与之有密切联 系的旅游动机和影响因素等在旅游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就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模型又是相对固定的,这对于时常 演进和不断变化的旅游行业和旅游者行为而言,如何适应这 种变化也是需要进一研究和改进的地方。另外,旅游者相对 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绝大多数旅游者的绝大多数旅游行为都 是处于某一个特定的群体中的,这样,群体问题就显得格外 突出与迫切了。由于旅游产品的特点与性质,以及旅游消费 过程中的生产、服务、消费、评价的同步性,这些并没有在 前面的决策模型中体现出来。这也是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解决 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QX1
A
偏好:对于各种不同的旅 游产品组合,旅游者的偏
B
好程度是有差别的,反映
QX2
了旅游者对不同产品组合
O
QY1
效用的评价。
QY2
Y
旅游消费的无差异曲线课堂优质
22
2.预算线
预算约束表示在旅游者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旅游 产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旅游者的全部可自由支 配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旅游产品的各种组合。
— 相关概念
• 动机: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 需要:需要是激发行为的动力。
—Maslow(马斯洛) 的“需要层次”理论
》基本的生理需要
》安全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
》尊重感的需要
课堂优质》自我实现的需要
9
尊
自
我
归重
实
需
安属
现
要
生
全与
的
理
相
相
爱
对
强
度
心理的发展
课堂优质
10
二、 旅游动机的分类
• 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对旅游动机的影响 • 经济能力及闲暇时间 • 心理因素
2.社会对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课堂优质
12
四、 旅游动机的激发
— 内动力
— 中间条件 • 收入
• 闲暇时间
• 交通条件
— 外动力: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作用
• 互补性
— 旅游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 客源地和目的地空间相互作用的基础
• 感知机会 • 可达机会 • 现实机会
课堂优质
19
课堂优质
20
三、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 假定
• 时间预先限定; • 旅游者对各旅游目的 地无偏好;
— 旅行距离的 决定因素
• 旅程费用 • 旅途不适和疲劳
课堂优质
21
方法:
旅游者效用均衡分析
1.无差异曲线和偏好。
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旅游 产品的所有组合,它表示各种不同的旅游产品组合 能给旅游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或满足程度。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 旅游者 • 旅游动机 •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课堂优质
1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进展较大,取得了重要
理论成果。保继刚于1987年最早以北京市为例对旅游者的行为进行
实证研究,内容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动力、旅游决策、旅游地等级
— 麦金托什的分类
• 身体健康的动机
• 文化动机
• 交际动机
• 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 田中喜一的分类
• 心情的动机
• 身体的动机
• 精神的动机
• 经济的动机
— 统计工作中的分类
• 休闲度假、探亲访友、会议、商务、科学教育
文化体育活动、宗教、健康疗养、……
课堂优质
11
三、 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1.影响个人产生旅游动机的条件
— 更大的概念:国际旅游者 — 同级的概念:国际短途旅游者
— 国内旅游者
• 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1年的人
• 相关概念
— 更大的概念:国内旅游者
— 同级的概念:国内短途旅游者
课堂优质
3
• 以下各种情况都属于国际旅游者吗?
— 移民 — 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 — 避难者、流浪者 — 边境往来的工人 — 从油轮上岸游览几个钟头的人 — 就医半个月的病人 — 宗教朝觐者 — 探亲者 —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赛者 — 国际会议参加者
析了其形成机制。吴必虎等通过3 394份问卷的信息处理和分析,
还绘出了中国城市居民到访率在空间上的分割曲线,得到了旅游客
源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城市的一级客源(由城市出发的本城居
民)的80%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 km半径的范围内,城市的二级
客源(由城市出发的非本市居民)出游半径主要局限在250 km范
• 替代性
— 可能使互补性无法发挥作用
• 可达性
— 空间பைடு நூலகம்用的距离衰减规律
课堂优质
13
五、 旅游者活动的行为层次
课堂优质
14
第三节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一、 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 感知环境 — 最大效益的原则
• 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 选择自然/人文环境与常住地差别最大的旅游地
课堂优质
7
国内定义: 游客
海外旅游者 海外一日游游客
24小时<T<1年 T<24小时
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
24小时<T<6月
国内一日游游客
6小时<T<24小时
距离>10公里,不过夜
课堂优质
8
第二节 旅游动机
一、 旅游动机及相关概念
— 定义
• 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 部动因或动力。
序列对游客的影响、旅游者对旅游地类型的偏好等。他还从旅游者
空间行为规律这个角度来探讨了宾馆选址的问题。陈健昌等应用假
设检验法揭示出旅游者决策行为主要由感知行为和最大效益原则决
定,论述了大、中、小尺度各种不同的空间行为特征。吴必虎对上
海城市游憩者在空间上的流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分别绘出了等游线
和使用曲线,并从距离、出游能力、设施引力和可达性四个方面分
围内等4条规律。陆林则以黄山为例对山岳风景区的旅游者空间行
为、感知行为和动机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预计旅游行为和市场的
分析今后将成为我国旅游地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课堂优质
2
第一节 旅游者
• 国际上常见的定义
— 国际旅游者
• 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中度过至少1夜但不超过1 年的游客。 • 相关概念
— ……
课堂优质
4
课堂优质
5
• 国内官方的定义
— 游客
• 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 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 体育、宗家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 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 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 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 旅游偏好
• 年龄 • 职业 • 学历
课堂优质
15
国际旅游者对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感知
课堂优质
16
国际旅游者对美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感知
课堂优质
17
运用信息的能力
掌 握
B11 B12 …………B1n
…………….
……………. …………….
信
息
的
质
与
量
Bn1 Bn2 …………Bnn
课堂优质
18
二、普雷德(Pred) 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
假定旅游者只消费X和Y两种旅游产品,在旅游消费支出 和旅游价格制约下,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预算可用以下公式 表示:
— 海外旅游者
• 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 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 相关概念
更大的概念:海外游客
同级的概念:海外一日游游客
课堂优质
6
国外定义: 国际游客
国际旅游者 国际短途旅游者
24小时<T<1年 T<24小时
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 国内短途旅游者
24小时<T<1年 T<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