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农》练习题
部编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名著阅读竞赛(答案)8练习

部编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名著阅读竞赛(答案)8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阿长”这个称呼是沿用以前对一个女工的称呼B.《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封建孝道宣扬思想的著作C.《五猖会》写的是一种迎神赛会D.《狗•猫•鼠》写到了作者养猫的一段生活经历2.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童年生活里对自己影响深刻的几本书。
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书名。
《_____》虽然刻印粗拙,却是作者最心爱的宝书,使他今后更爱搜集绘有图画的书籍;《______》虽是带图画的儿童读物,读后却令他生疑,甚至引起反感和恐惧。
3.读《朝花夕拾》,我认识了严谨治学的老师①________;读《朝花夕拾》,我走进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过的百草园和②________;读《朝花夕拾》,我从阿长身上感受到了③________的好品质。
4.《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________(体裁)集,共十篇。
如《__________》《__________》皆出自本书(除教材中篇目之外)。
5.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1)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_____)(2)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_____)(3)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
(_____)6.(活动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读文回答问题。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文中的“他”指的是谁?7.《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回忆性散文集,里面含有温馨的回忆同时也有理性的批判。
请将下列内容进行分类。
A.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
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朝花夕拾》常见考点及练习题答案

《朝花夕拾》常见考点及练习题答案常见考点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
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6、《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敦巨埋儿、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件重大的事。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9、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0、“好。
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11、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17、鲁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8、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
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范爱农练习题

范爱农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范爱农的人物形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 范爱农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B. 范爱农在课堂上严肃认真,课后和蔼可亲C. 范爱农对学生严格要求,关心学生的成长D. 范爱农在生活中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A.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发展B.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C. 教育要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D. 教育要追求分数,以成绩论英雄二、填空题1. 范爱农在《范爱农》一文中,提出了“______,______”的教育理念。
2. 范爱农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范爱农在《范爱农》一文中对学生关爱的事例。
2. 请谈谈你对范爱农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理解。
四、阅读理解题1. 文中范爱农在课堂上是如何教育学生的?请举例说明。
2. 范爱农在课后是如何关心学生的?请结合文中事例进行分析。
3. 文中范爱农的教育理念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五、作文题请以“我心目中的范爱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描述范爱农的人物形象及其对你的影响。
六、判断题1. 范爱农在教学中始终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他认为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2. 在《范爱农》一文中,范爱农对学生的关爱主要体现在物质帮助上。
()3. 范爱农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范爱农在课堂上经常批评学生,以示严格。
()七、名词解释1. 范爱农教育理念中的“全人教育”是指什么?2. 请解释“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八、案例分析题材料:范爱农在课堂上发现一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他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在课后找该学生谈心,了解原因。
得知学生家庭困难,他主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并鼓励学生要自信,勇敢面对困难。
1. 请分析范爱农在这段材料中的教育方法。
2.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范爱农关爱学生的认识。
九、论述题1. 论述范爱农教育理念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的现实意义。
《朝花夕拾》知识点整理及练习题

初一名著复习讲义《朝花夕拾》一、内容主旨篇名、人物、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朝花夕拾(全篇概括):《朝花夕拾》是鲁迅在中年时期写的一本短篇文章集。
里面的文章都是记录了他童年与青年时的发生的事情。
其中最多的就是在他家乡时的回忆。
在叙述事件时,加入了许多讽刺、批评、批判,对反动、封建的势力进行尖锐地批评与嘲讽。
表现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的极度不满。
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是又有朴实善良的爱。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4、《五猖会》:父亲:鲁迅并不记恨父亲儿时强迫他给他带来的迷惑,而且忏悔自己没能让父亲安静的死去。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鲁迅《范爱农》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范爱农鲁迅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
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安徽巡抚恩铭被Jo Shiki Rin刺杀,刺客就擒。
”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务,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
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
人心很愤怒。
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
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
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
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
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哦哦,你是范爱农!”“哦哦,你是鲁迅!”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
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怎么不知道。
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
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常考填空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朝花夕拾》常考填空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朝花夕拾》的作者是()。
2.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人称叙事。
3.《朝花夕拾》原名《()》,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4.《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连载。
5.《朝花夕拾》共收录了()篇文章,前两篇写于(),中三篇是(),后三篇写在()。
6.我在十岁时仇猫的原因是(),然而大半年后,我才得知,隐鼠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的。
7.“我”平时叫带领我的女工“()”,但到憎恶她的时候,就叫她“()”。
8.《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长妈妈”为()。
9.《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祖母称“阿长”为()。
10.《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管《山海经》叫“()”。
11. ()给“我”买了“我”梦寐以求的《山海经》绘图本。
12.《阿长和山海经》全文记叙了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女工阿长的几件事。
①()②()③()④()⑤()⑥()⑦()。
刻画了一个具有()等品质性格特征的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我”对阿长的()。
13.“我”收到的第一个图本是一位长辈的赠品:()。
14.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
而“()”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15.《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16.《二十四孝图》中,“我”认为《二十四孝图》是宣扬()思想的著作。
17.《五猖会》写的是一种()。
18.“我”要到关东去看(),这是“我” 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
赛会()是不允许看的,()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19.在出发去关东前,父亲让我背(),直到“我”背下来,才能出发去关东。
20.“我”和人们都喜欢(),他不但活泼而诙谐,但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
21.“我”觉得一切鬼众中,就是()有点近人情,那鬼手里拿着()。
范爱农阅读答案

范爱农阅读答案【篇一:北京版必修一《范爱农》word练习题】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大抵诋毁淡薄淡泊愚不可及b 缘故原故事故世故倔强不屈c 喧闹寒暄藐视渺小天翻地复d 沉沦伦理境况景况容光焕发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方永刚既是“知者”,是一个“行者”。
他通过脚踏实地地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出来。
a.也躬身体现b.更躬行发挥c.更躬身体现d.也躬行发挥4、下列语句中加粗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有孔子所创立。
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b.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c.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d.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
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c.1977年12月10日,中国积聚了10年之久的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在历史上是规模空前的。
d.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的挖掘机、装卸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6、填空《朝花夕拾》为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的结集。
我们学过的、、和等课文均选自这部散文集。
1 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
学生所看的多是《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专爱打听社会上琐事的就看《二六新闻》。
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安徽巡抚恩铭被 jo shiki rin 刺杀,刺客就擒。
”大家一怔之后,便容光焕发地互相告语,并且研究这刺客是谁,汉字是怎样三个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练习题新人教版

28、鲁迅在南京先进入江南水师学堂,后来进入路矿学堂,看到了对他影响很大的《天演论》。
29、《狗、猫、鼠》中,猫是暴虐残忍的象征。
30、鲁迅在《琐记》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在文章开头先写了衍太太,这是一个虚伪的散布流言的女人。
3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两部分。其中提到儿时的玩伴是闰土。文章抨击了当时的封建教育制度。
32、鲁迅得知范爱农的死讯时,怀疑他是自杀的。文章表达了对范爱农怀念之情。
33、《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她和鲁迅的关系是同一门的邻居,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和蔼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虚伪自私在她的影响下,鲁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是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21、对《朝花夕拾》书名进行解析: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22、《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琐记》中。
23、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狗·猫·鼠》;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无常》;揭示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的文章是《父亲的病》;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有《琐记》和《藤野先生》;在鲁迅一生中始终不能忘怀的三个人是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版必修一《范爱农》同步练习一、积累·整合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巡抚.(fǔ)钝滞.(zhì)拟.稿(nǐ)拮据.(jǜ)B揖.让(yī)大圜.(yuán)酩.酊(mǐng)雍.容(yōng)C疾.病(jí)吮.吸(shǔn)露.马脚(lòu)遂.心如意(suì)D辑.录(jí)恪.守(kè)干.细胞(gàn)数见不鲜.(xiān)2、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大抵诋毁淡薄淡泊愚不可及B 缘故原故事故世故倔强不屈C 喧闹寒暄藐视渺小天翻地复D 沉沦伦理境况景况容光焕发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方永刚既是“知者”,是一个“行者”。
他通过脚踏实地地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出来。
A.也躬身体现B.更躬行发挥C.更躬身体现D.也躬行发挥4、下列语句中加粗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有孔子所创立。
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B.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C.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D.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
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C.1977年12月10日,中国积聚了10年之久的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在历史上是规模空前的。
D.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的挖掘机、装卸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6、填空《朝花夕拾》为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的结集。
我们学过的、、和等课文均选自这部散文集。
二、感受·鉴赏1 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
学生所看的多是《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专爱打听社会上琐事的就看《二六新闻》。
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安徽巡抚恩铭被Jo Shiki Rin 刺杀,刺客就擒。
”大家一怔之后,便容光焕发地互相告语,并且研究这刺客是谁,汉字是怎样三个字。
但只要是绍兴人,又不专看教科书的,却早已明白了。
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务,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
一条来自祖国的爆炸性新闻热烈关注的情绪溢于言表。
这是文本与旁批,请认真阅读,为旁批在原文中找答案。
说它是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原文中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是:“热烈关注的情绪溢于言表”,原文中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是:2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
爱农先是什么事也没得做,因为大家..讨厌他。
他很困难,但还喝酒,是朋友请他的。
他已经很少和人们来往,常见的只剩下几个后来认识的较为年青的人了,然而他们似乎也不愿意多听他的牢骚,以为不如讲笑话有趣。
结合文本,说说你对“大家”的理解。
3“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
”是鲁迅先生《哀范君三章》中的诗句。
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四句诗的理解,你认为鲁迅是如何评价法爱农的。
4阅读《哀范君三章》其一,回答问题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1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注释○1:白眼:《晋书·阮籍》:“(阮籍)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鸡虫:杜甫《缚鸡行》:“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鸡虫暗指排挤范爱虫的自由党主持人何几仲,鸡虫,比喻势利小人。
按绍兴方言“鸡虫”与“几仲”谐音。
何几仲是辛亥革命后中华自由党绍兴分部骨干分子。
这里的“鸡虫”是双关语。
(1)“风雨飘摇日”写出了范爱农的怎样的生活背景:(2)“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解释其含义,并用课文内容加以解说。
三、思考·领悟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哦哦,你是范爱农!”“哦哦,你是鲁迅!”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
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
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
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怎么不知道。
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
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
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子细地看。
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
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
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
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坐位来了,甲要乙坐在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让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
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坐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
自己不注意,也许又摇了摇头。
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
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被害的马宗汉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
而我都茫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
徐伯荪虽然和他们同船来,却不在这车上,因为他在神户就和他的夫人坐车走了陆路了。
我想我那时摇头大约有两回,他们看见的不知道是那一回。
让坐时喧闹,检查时幽静,一定是在税关上的那一回了,试问爱农,果然是的。
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A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这里的“笑”是互相的嘲笑,“东京同乡会”上的争执,没有能使对方成为胜利者而发迹,范爱农依然寒素,而作者“在故乡做教员”。
B 作者记叙了在“税关查检”和“车厢让座”时的不满意:“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我那时也很不满,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C “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说明了在作者心中范爱农也是一位英雄,他与四位烈士同享追奠。
D “我都茫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表达了作者对志士仁人的误解的反思,愧悔深矣。
E “我那时摇头大约有两回,他们看见的不知道是那一回。
让坐时喧闹,检查时幽静,一定是在税关上的那一回了”其中“一定”是推测,正是在推测中,折射出一种郑重,表达出对志士仁人的缅怀、崇敬与深深歉仄。
2 分条解说“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的原因是什么。
3 根据原文概述作者对“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原因的分析与叙述4 用一段话概述二人分手后到再见时范爱农的生活境况。
四、应用·拓展1.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字)“北京一号”小卫星去年10月27日发射升空试运行,今年6月已经正式运行,具有侧摆功能,在轨寿命5年,每季度拍摄一幅分辨率为4米、覆盖六环内地区的遥感地图。
本市拥有“北京一号”的完全自主控制权,各个委办局用它掌握全市范围内的各种资源。
“北京一号”在试运行期间已为奥运场馆建设、周边道路以及绿化建设的进度控制提供了监测,并为北京水资源调查、北京沙尘发源地变化调查等项目试拍摄了大量遥感图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一号”将直接为奥运会提供服务。
最近,国家文物局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专家聂跃平等人通过对“北京一号”小卫星采集的数据研究发现,其4米分辨率的全色波段能够识别北京怀柔北部黄花城附近的砖长城。
“北京一号”小卫星在数据获取、时间重访率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可以为长城普查提供很好的遥感数据。
但对于土质长城和保存不是很好的砖长城,其4米全色波段能否识别,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2.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
墨学沉睡了2000年,这2000年,正好是中国帝王集权专制的2000年。
墨家作为中国最富创造力的古代精华,其复兴与重新受到重视,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①当封建专制面临解体时,思想上的专制罗网也被撕开一角。
②墨学的道义,注定其本质精神无法苟合于集权的专制政体。
③墨学的重兴,也必然要等待君王集权制的崩溃。
④墨子的学说,在晚清时期重新被重视,这全然不是偶然的巧合。
参考答案一、积累·整合1 A2 C3 B4 A[解析] 【A项,“薪尽火传”,薪:柴。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
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B项,否定不当,“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前面加“不应”就把意思弄反了。
C项,弄错对象,“大人不见小人怪”旧谓位高或有德者对位低或无德者的过错不见怪,语境中“小人”是自己,非“你”。
D项,望文生义,“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5 C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二、感受·鉴赏1辟头;一怔、容光焕发、互相告语、并且研究2大家,指的是“皆醉”的众人,是不能理解范爱农理想追求的人。
3范爱农之所以爱喝酒是在受封建反动势力排挤、压迫后的借酒消愁,并借酒兴来“论当世”。
范爱农虽然爱喝酒,但并不是嗜酒如命的酒徒。
“小”在这里用作动词,含有小看、蔑视的意思。
对于那些一味滥饮、糊里糊涂的酒徒范爱农是看不起的。
当时整个中国的昏乱迷醉,即没有真正唤醒民众。
革命为酩酊的民众所不理解,真正的革命志士又为黑暗的社会现实所不容。
相比而言范爱农较之普通的国民要清醒多了,在这昏昏噩噩的国度或许只能算是“微醉”吧!4(1)当时险恶的环境。
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但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
时局动荡不安,人民颠沛流离。
(2)“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然而世态炎凉,辛亥革命的斗士范爱农在革命胜利之后却尝尽了“世味”之苦,苦得就象秋天的老菜(即“秋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