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目的:1.掌握反射弧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了解反射弧的调节和适应性作用3.分析反射弧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特点实验设备及材料:实验动物:蛙用具:刷毛、细针、滴管、显微镜、荧光灯实验药品:冰盐水、鸦片碱实验操作:1.取一只清醒的蛙放入冰盐水中,待蛙失去反应性后进行解剖。
2.将蛙头放在解剖盘上,取一根细针轻轻固定颈部,用刷毛清洁头皮,定位头神经与动眼神经的位置。
3.用滴管将鸦片碱滴在头部,使神经张开。
4.用荧光灯照亮实验区域,将显微镜对准头神经和动眼神经交叉点的下方,调节显微镜视野,使两个神经交叉处的跨越小型“桥梁”清晰可见。
5.用细针刺破蛙的背部,刺激背面的皮肤,观察眼球的反应。
6.将刷毛轻轻地在蛙的侧面滑动,观察眼球的反应。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蛙的眼球反射。
在刺激背部皮肤时,眼球会向反侧移动,而在刷毛刺激时,眼球则会向刺激侧移动。
这表明反射弧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应反应。
实验分析:反射弧是物理和生理通路相结合形成的机体功能,它的形成需要感觉器官、突触、运动神经元和肌肉组织的相互作用。
反射弧的作用是调节机体的反应,使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轻微的刺激来刺激蛙的肌肉组织,观察了反射弧的反应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刺激下,反射弧产生了不同的反应,这是反射弧的适应性特点之一。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反射弧的反应速度较快,表明反射弧能够迅速地调节机体的反应。
综上所述,反射弧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功能,能够在机体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调节机体的反应。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刺激蛙的肌肉组织,观察了反射弧的反应特点,对反射弧的形成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目的本次生理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反射弧的分析,深入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反射活动的机制。
具体包括:1、观察反射活动的表现,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反射发生的基础。
2、分析不同反射弧组成部分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3、学习和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只有当反射弧的结构完整且功能正常时,反射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如果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或发生功能障碍,反射活动就会减弱或消失。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1、实验动物:健康的蟾蜍若干只。
2、实验器材:手术器械(剪刀、镊子、探针等)、蛙板、棉球、培养皿、硫酸溶液(05%)、任氏液。
3、实验仪器:刺激器、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1、制备蟾蜍标本双毁髓:用探针从蟾蜍枕骨大孔处插入,破坏其脑和脊髓,使其失去痛觉和反射能力。
仰卧位固定:将蟾蜍仰卧固定在蛙板上,剪开右侧大腿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
2、观察屈肌反射用蘸有 05%硫酸溶液的棉球接触蟾蜍右后肢的脚趾,观察其是否出现屈肌反射(即右后肢收缩)。
3、分析感受器在反射中的作用切除右后肢脚趾皮肤,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4、分析传入神经在反射中的作用剪断右侧坐骨神经,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5、分析神经中枢在反射中的作用捣毁蟾蜍的脊髓,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6、分析传出神经在反射中的作用剪断右侧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纤维,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7、分析效应器在反射中的作用损伤右后肢的肌肉,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五、实验结果1、正常情况下,用硫酸溶液刺激蟾蜍右后肢的脚趾,可观察到明显的屈肌反射,右后肢迅速收缩。
2、切除右后肢脚趾皮肤后,再次刺激,屈肌反射消失。
生理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引言反射弧是一种生理反应,它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快速、无意识的响应。
反射弧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保护机体免受潜在危险。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验来探讨反射弧的机制和功能。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射弧,了解反射弧的特点和机制。
实验材料:实验室小白鼠、实验台、小木锤实验步骤:1.将实验台放置在室内安静的环境中。
2.准备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
3.让小白鼠处于自然状态,观察其行为。
4.用小木锤轻轻敲击实验台,观察小白鼠的反应。
5.将小白鼠放入一个略微不舒适的环境中,例如放入一个空旷的箱子中。
6.再次用小木锤敲击实验台,观察小白鼠的反应。
实验结果在自然状态下,小白鼠对实验台的敲击没有特别的反应。
然而,在不舒适的环境中,小白鼠对实验台的敲击产生了明显的反应。
它会立即停下当前的活动,转过头来,甚至可能发出嘶嘶声。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反射弧是一种无意识的生理反应,它能够快速地保护机体免受潜在危险。
2.不同的刺激条件会引发不同的反射弧,这表明反射弧的机制是灵活和适应性的。
3.反射弧的产生可能涉及多个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参与,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探究。
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小白鼠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射弧,揭示了反射弧的特点和机制。
反射弧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反应,能够保护机体免受潜在危险。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究反射弧的神经机制和调控过程,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1] Smith, J. K., & Johnson, L. M. (2018). The role of reflex arcs in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Journal of Physiology, 596(12), 2477-2488.[2] Brown, A. R., & Jones, C. C. (2019). Neurotransmitters involved in reflex arc modulation. Neuroscience Letters, 705, 169-175.。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3130101020]、关锐[3130101028]、覃淑萍[3130101016]、杜亚楠[3130101022]、王晨阳[3130101027])【实验日期】XX/5/9【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实验目的】(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实验步骤】(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观察有无屈肌反射?若出现反应,立即用盛在烧杯内的自来水洗净足趾,并用纱布擦干。
采取同种方法刺激右后肢,观察是否会出现屈肌反射。
若某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则不再用该后肢进行实验。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20]、关锐[28]、覃淑萍[16]、杜亚楠[22]、王晨阳[27])【实验日期】XX/5/9【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实验目的】(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实验步骤】(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 (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观察有无屈肌反射?若出现反应,立即用盛在烧杯内的自来水洗净足趾,并用纱布擦干。
采取同种方法刺激右后肢,观察是否会出现屈肌反射。
若某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则不再用该后肢进行实验。
(4)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
生理学实验报告 -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 - 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结果(一)反射时的测定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
表1.蛙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反射时(sec.) 硫酸刺激浓度 No1 No2 No3 0.5% 6.47s 4.39s 3.13s 1% 1.56s1.46s 1.17s (二)反射弧的分析反射弧分析实验结果见表2。
表2.蛙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结果Mean 4.66s 1.40s 手术刺激观察到的现象产生屈腿反射用0.5%硫酸分别刺激二后肢的中趾趾端将右后肢去皮的最长脚趾浸入右后肢最长脚趾0.5%硫酸中基部环切皮肤,剥右后肢皮肤完整净的皮肤的脚趾浸入0.5%硫酸中 1%硫酸的滤纸片贴在右侧背或腹部无现象产生屈腿反射出现抓反应续表2手术刺激观察到的现象 0.29 min后屈反射消失每隔1 min将蛙右后肢脚趾(皮肤完整部分)浸入0.5%硫酸中 2%普鲁卡因麻醉屈反射消失后,立右侧坐骨神经即将1%硫酸滤纸片贴在蛙右侧背或腹部,每隔1 min重复1次左侧最长趾浸入 0.5%硫酸中左侧最长趾浸入毁脊髓 0.5%硫酸中或刺激蛙体任何部位1.46 min后抓反射消失产生屈腿反射无现象二、分析与讨论(一)反射时的测定本次实验通过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三次刺激,每次发生反射现象的时间逐渐变短,原因可能是蟾蜍对硫酸开始习惯。
(二)反射弧的分析剥净长趾皮肤后用硫酸刺激没有发生反射现象是因为皮肤相当于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任何反射现象,证明了反射需要感受器。
分离出坐骨神经后,在细棉条上滴普鲁卡因溶液后用硫酸刺激有皮肤的最长趾,刚开始有屈反射,但马上就消失了,说明传入神经已被麻醉。
当屈反射不再出现时,将1%硫酸滤纸片贴在蟾蜍右侧腹部,每隔1 min重复1次,还会有抓反射,不一会后也消失了,说明传出神经也已被麻醉。
因为屈反射的传出神经在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不在坐骨神经,而且髓鞘在不同的神经厚度也不同,在传入神经较薄,在传出神经较厚,所以普鲁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所以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失。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doc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20]、关锐[28]、覃淑萍[16]、杜亚楠[22]、王晨阳[27])【实验日期】XX/5/9【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实验目的】(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实验步骤】(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 (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观察有无屈肌反射?若出现反应,立即用盛在烧杯内的自来水洗净足趾,并用纱布擦干。
采取同种方法刺激右后肢,观察是否会出现屈肌反射。
若某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则不再用该后肢进行实验。
(4)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
生理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反射弧分析人体的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它负责传递信息、控制身体各个部分的活动。
而反射弧则是神经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使身体迅速做出反应,以保护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对反射弧进行分析,探讨其机制和作用。
一、反射弧的定义和组成反射弧是指当感觉器官受到刺激时,信息通过神经元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再由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相应的肌肉或腺体,从而引起相应的反应。
它由五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
感受器是指能够感受外界刺激的器官,例如皮肤上的触觉感受器、眼睛中的视网膜等。
传入神经元负责将感受器接收到的刺激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这些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感受器附近的神经节。
中枢神经系统是指大脑和脊髓,它接收到传入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传出神经元将中枢神经系统处理后的信息传递到相应的肌肉或腺体,从而引起相应的反应。
效应器是指能够对传出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息做出反应的器官,例如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二、反射弧的传导过程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感觉器官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通过传入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这些信号会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最终产生出相应的反应。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感受、传导、处理、传出和反应。
感受阶段是指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电信号的过程。
传导阶段是指传入神经元的轴突将电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过程。
处理阶段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这一过程发生在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元之间。
传出阶段是指传出神经元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递到相应的肌肉或腺体的过程。
反应阶段是指效应器对传出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息做出反应的过程,例如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三、反射弧的作用和意义反射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使我们的身体迅速做出反应,以保护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例如,当我们的手触到热物体时,反射弧会使我们的手迅速离开热物体,以避免烫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
生理学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组别:组员:
实验日期:实验室:
实验题目: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目的:本实验利用脊蛙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和验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做的适应性反应称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发生障碍或受到破坏时,该反射活动便发生紊乱或不能出现。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步骤:1.制备脊蛙
3.观察项目及结果分析
实验结论: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发生障碍或受到破坏时,该反射活动便
发生紊乱或不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