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导师介绍二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语言文学导师介绍之五

5
(《美国文学断代史系列研究》)。曾荣获上海市第十届社科奖(著 作类)三等奖等奖项。 已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包括:
莎士比亚研究、美国诗歌研究、英汉—汉英翻译 讲授课程
1)本科生阶段:综合英语、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翻译 理论与技巧、美国诗歌选读、圣经故事、外国报刊选读等;
2)硕士生阶段:美国文学背景史、美国诗歌研究、莎士比 亚戏剧研究等;
8
3)博士生阶段:西方文论研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等。 学术成果 专著:
1
研究方向: 语言学与英语教学,英语口语、听力与口译。
科研项目: “上海市英语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培训与考试项目研究” 课题 主持开发“上海市外语口译(中、高级)资格证书”项目, 并任项目组组长
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编著: 《托福听力基础教程》(第一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1991 年出版); 《基础英语口语教程》(第一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1992 年出版); 《托福词汇与阅读基础教程》(第一编者)(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1994 年出版); 《三资企业实用英语》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5 年出版); 《英汉译注词典》(编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出版); 《商务英语口语教程》(主编、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1998 年出版); 《英汉对照英语会话手册》(主编、编者)(上海交通大 学出版社 1998 年出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为例(《江西社会科学》,2009 年第 10 期) 文学史叙事的述体、时空及其伦理关系——以王瑶的《中国 新文学史稿》为例(《思想战线》,2009 年第 5 期) 阿多诺与法兰克福学派(《文学理论前沿》,2009 年第 6 卷) 韦勒克的文学史观(《上海大学学报》,2009 年第 3 期) 中国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现状(《当代外国文学》,2009 年第 1 期) “隐含作者”新解(《江西社会科学》,2008 年第 6 期)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博导是谁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博导是谁外国语言学及应用博导是指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领域具有博士学位并具备指导研究生的资格的教授。
他们在该领域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专业知识,并能够指导研究生进行独立的研究工作。
以下是一些国内外知名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博导。
1. 陈宝琛(Chen Baochen)陈宝琛是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在外语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兴趣,包括教育语言学、教育评估和教师发展等。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并对外语教育政策和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张国良(Zhang Guoliang)张国良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的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等。
他在语言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了许多论文。
3. 张宇燕(Zhang Yuyan)张宇燕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她的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学、语言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等。
她在语言学习和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育实践,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许多论文。
4. Michael HallidayMichael Halliday是一位著名的英国语言学家,被誉为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论框架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育和翻译研究等领域。
5. Noam ChomskyNoam Chomsky是一位美国语言学家和哲学家,被誉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生成语法理论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研究成果涉及语言结构、语言习得和语言认知等方面。
以上只是一些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博导的例子。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博导在这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博导们通过指导研究生的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人才,并推动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领域的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语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2)所属学科门类:文学所属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所属院系部所: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一、培养目标(一)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领导和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及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为:能在语言学、现代汉语和对外汉语方面从事教学、进行研究,且能在相关领域应用所学知识的人才。
(二)普通语言学方向:要求学生修完相关课程之后,能够深刻理解现代语言学的性质、特点、发展动态和趋势,掌握现代语言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并具有初步的研究能力,特别是具有运用现代语言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现代汉语方向:要求学生修完相关课程之后,能够掌握现代汉语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初步的研究能力,特别是具有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现代汉语中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
(四)应用语言学方向:要求学生修完相关课程之后,能够掌握现代汉语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系统知识,掌握现代汉语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将现代汉语作为外语进行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对外族人进行汉语教学的一般能力,以及进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二、学制与修业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原则上应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一般不得延长。
如有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应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学习年限可酌情适当延长。
延长期一般为半年,最多不能超过一年(含休学)。
成绩优秀,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一定数量论文的硕士研究生,在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其他必修环节和论文撰写工作,达到申请学位要求的情况下,可由本人提出提前毕业申请,经导师及主管部门同意后,由学科点提前半年或一年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并按规定程序提前毕业和申请学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导师介绍

5
任大会发言人,还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获得大会好评。 ►研究领域与学术成果 研究领域为当代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女性主义与翻译、翻译史等。出版有学术 专著《重写与制约:从女性主义角度论<傲慢与偏见>的中译本》、国家级规划 教材《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等,并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在 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展多项科研项目。目前主持的项目有上海市“浦江人才 计划”项目、上海外国语大学“211 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高校 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 ►授课情况 多年来主要担任翻译课教学工作,已开设过的课程主要有:翻译理论与实践、文 献翻译、英汉互译、精读、写作等。 ►获奖情况 教学期间,曾获“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Nation-State, and the Globalisation of British Aestheticism。
►研究领域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中英文学关系、现代化理论、译介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化
研究、英国社会政治文化分析。
►学术成果
公开发表的论文:
1、‘Aristocracy for the Common People: Chinese Commodities in Oscar
1
1.陈琦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导师介绍
男,1982 年生。文学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个人经历及获奖情况
2000 年 9 月至 2004 年 6 月,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文科基地班),获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导师介绍

1.耶鲁安男,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211岗位特聘教授”。
►个人经历1989年毕业于荷兰内梅亨大学,随后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留学一年。
毕业后在内梅亨MaxPlanck心理语言学研究院任助理研究员。
一年后进入莱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4年取得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发表于1996年,题目:Segmentalstructureandcomplexsegments,由莱顿大学的ColinEwen教授和康涅狄格大学的HarryvanderHulst指导)。
在随后的几年中,耶鲁安作为讲师和助理教授任职于莱顿大学英语学院和语言学学院,并在莱顿大学的语言学研究中心担任管理工作。
耶鲁安创建了莱顿大学语言学学术研究型硕士班,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生前来求学,为莱顿大学的语言学专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9年9月,耶鲁安受聘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任语言学教授。
2010年初,耶鲁安获得由上海市教委颁发的“东方学者”荣誉证书(被授予特聘教授称号,并获得相关科研基金),并在2010年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推举为博士生导师。
►教学及研究成果耶鲁安教授在音系学,语音学,词态学,心理语言学以及历史语言学方面都有广泛研究。
他主要的研究领域是:音系学理论与心理语言学理论的结合研究。
到目前为止,耶鲁安教授已经在莱顿大学指导了5位博士生,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其他教授合作指导了若干名硕士博士毕业生。
在上外任教期间,发表了若干篇论文,并被邀请在多个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作演讲嘉宾。
关于耶鲁安教授的更多信息及学术著作,请参考http://jmw64.webklik.nl ►开设课程语音学、音系学、心理语言学、形态学2.侯靖靖女,1974年生,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
►个人经历1996年7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后,免试直升为本校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9年3月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2005年9月,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攻读翻译学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6月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导师介绍之二

5
个人荣誉: 1985 年被评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教师; 1987 年,获上海市人民政府记功表彰; 1992 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6 年,获上海翻译家协会翻译成就奖; 2007 年被评为二级教授; 2009 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 信息来源:上外官网
4
学术成果: 专著: 《日本近代文化史》、《日本近代文学名作鉴赏》、《川端康
成传》、《现代日本礼仪》等; 译作: 《山之声》、《二十四只眼睛》、《冻河》、《地狱之花》等
文学名著七十多种,约三百余万字。 创作: 小说《美人蕉》(获日本《朝日新闻》社和送书会举办的征
文比赛教师组“最优秀作品奖”); 合编: 《世界文学家辞典》、《现代派文学辞典》、《新编日汉、
汉日辞典》、《大辞海外国文学卷》等; 教材: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日语综合教程》(5-8 册,总主
编)、《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指定教材》系列(总主编); 论文: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了《远藤周作的文学与社会》、《日
本皇室的继承危机》等近 50 篇论文; 担任 2008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日语学习者语
6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导 师介绍之二(整理转载)
季林根
男,1952 年生,江苏海门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历教育/进修与访学:
1976 年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日阿语系日语专业, 于 1984 年、1991 年和 2007 年分别在日本法政大学、京都外 国语大学和活水女子大学进修; 1996 年、1997 年和 2002 年先后赴日本北陆大学、梅花女子 大学从事教学和个人研究。 工作简历: 1976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1987 年起先后担任日语系副主任、副院长; 1997 年被评为副教授; 1999 年 3 月至 2002 年 2 月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 学院院长; 2006 年被评为教授。 教学课程: 先后担任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一、二、三、四年级精 读、二年级日语泛读、三年级日语报刊文选、研究生的日本 风土与文化研究等课程,并为本科生开设日本文化讲座,担 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指导。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笔译专业导师介绍(精)

1.王育伟2008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获硕士学位。
2014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获博士学位。
2008年以来,在上外高翻学院翻译服务部担任翻译和审校,翻译大量联合国文件、政府外宣文件和各类其他商业文件,在非文学翻译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主要译作:中文译作:《迷雾之子Ⅲ:永世英雄》(上下册、《耶路撒冷》,以及《泰山闯地心》;合译的英文作品:《朱自清散文》、《任正非传》。
2.何雯婷博士,上外高翻专业笔译课教师。
►获得荣誉及社会兼职:曾参与联合国环境署文件和粮农组织文件的翻译及审校,参与世博公众参与馆、上海美术馆展馆、上海机场集团企业、上海申通地铁、昆山市外办、吴江市外办等的资料翻译工作以及国新办对外系列宣传片、《今日中国文学》杂志系列文学评论(于美国出版发行等翻译工作;并历时 2年、总字数为 170万字的大型翻译项目——《董浩云日记》中担任项目管理和审校。
►发表论文:《“公司简介”类文本翻译探讨——以<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简介>英译为例》 (《东方翻译》2009年第 2期;《上外高翻 MTI 专业笔译教学模式探讨》(《东方翻译》2012年第 1期; 《<思考汉英翻译:翻译方法课程评述>——一本别开生面的汉英翻译教材》(《东方翻译》2012年第 3期。
3.龚锐博士,上外高翻专业笔译课教师。
►主要译作:2008年加入高翻实训中心,曾赴联合国粮农组织意大利罗马总部承担笔译工作; 参与政府文件、国新办外宣记录片翻译和静安文化快递编译等工作; 参与《朱自清散文》和《任正非的竞争智慧》英译本的翻译工作。
►获得荣誉及社会兼职:长期担任《东方翻译》杂志编辑, 对翻译理论也有独到见解, 曾发表论文《MTI 专业笔译实战项目教学模式探讨——以国新办宣传片项目为例》。
4. 董翔晓►个人简历:董翔晓,1984年至今,在美国从事英汉翻译工作,并提供相关商业咨询。
于 1989年参与创建一家亚洲语言翻译和排版公司,并任业务总监,直至 1999年退出公司。
2019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一志愿录取结果

本表按考生初复试总成绩降序排列
入学方式: 全国统考
序号 姓名、考号
一志愿拟录 录取类别 初复试总 初试技
取结果
成绩
术分
复试笔试:
复试专业 面试
1 肖爱玲
录取
非定向就业
583.40 310.4
89
102719210003210
2 蒋世玉
录取
非定向就业
581.40 314.6
90
102719210001022
2 潘雪雨晴
录取
非定向就业
548.50 287.1
89
102719210004773
3 安一琪
录取
非定向就业
534.70 266.5
91
102719210005327
4 赵晓曦
录取
非定向就业
527.10 282.3
66
102719210000725
5 刘瑞茵
录取
非定向就业
510.90 272.7
65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9年硕士复试一志愿考生拟录取结果及成绩如下(不含专项计划 生):
本表按考生初复试总成绩降序排列
入学方式: 全国统考
序号 姓名、考号
一志愿拟录 录取类别 初复试总 初试技
取结果
成绩
术分
复试笔试:
复试专业 面试
1 卢霖一
录取
非定向就业
553.90 315.9
76
102719210000748
3 陆嘉宽
录取
非定向就业
565.20 296.8
92
102719210060.60
299
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导师介绍二(整理转载)
赵蓉晖
语言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学历教育/进修与访学:
2001年获俄语语言学文学博士学位;
2003年完成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博士后研究出站。
工作简历:
2005年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院前
身)任专职研究员;
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
教学课程:
讲授过的课程包括《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
言学研究方法》、《语言学名著导读》、《口语研究》、《俄
罗斯社会与文化》、《综合俄语》、《俄语口语》等。
研究方向:
社会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口语学及教学。
目前主攻方向为
语言政策与外语规划。
主要科研成果:
专著、文集、教材:
《现代俄语中的目的关系及其表达方式》(俄文版),独立,莫斯科伙伴出版社,2003
《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独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迈向21世纪的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独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索绪尔研究在中国》,独立,商务印书馆,2005
《俄罗斯现代语言学:口语学》,第一作者、丛书副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俄罗斯国情概况》,第三作者,军事谊文出版社,2007 期刊、文集论文
《论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的社会观》,独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5),《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1(1)
《口语学与社会语言学》,独立,《外语研究》2001(3)《俄语语音中的若干性别差异》,独立,《中国俄语教学》2002(3)
《语言与社会性别:俄语研究的新方向》,独立,《外语研究》2002(4)
《普通语言学史述要》,第二作者,《外语教学》2003(1)《社会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独立,《外语研究》2003(1)
《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的若干特点》,独立,《解放军外国
语学院学报》2004(2)
《开拓研究领域,加强方法建设——〈中国俄语教学〉十年
文献调查与分析》,独立,《中国俄语教学》2004(1)
《女性文字与女性社会》,独立,《社会学家茶座》2004(2)
《索绪尔生平事迹及其学术道路》,独立,《澳门语言学刊》
2004(3)
《最近十年的中国社会语言学》,独立,《新疆大学学报(哲
社版)》2005(3)
《索绪尔研究在中国:原著翻译及版本学研究》,独立,《博
士论丛(第5卷)》,军事谊文出版社,2005
科教奖励:
《论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的社会观》,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
果(论文类)一等奖,2001/9;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
文类)三等奖,2002/8;
《口语学与社会语言学》,河南省社会科联优秀成果(论文
类)二等奖,2002/7;
《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
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8;
《基于建构主义的俄语网络教学研究》(第二作者),黑龙
江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论文评比一等奖,2007/7;
2006年被评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二届青年博士骨干。
郑新民
男,1957年生。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香港大学英语应用语言学博士,曾任福州第三中学英语教师、福建教育学院讲师,副教授、福州大学教授。
讲授课程
英语精读、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语言学、研究方法论(质化研究,量化研究)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研究方向
外语教育、语言政策与规划、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ELT)、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价等。
学术成果
1)学术专著:Changing Pedagogy: Analyzing ELT teachers in China (with Chris Davison)(The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8);《语言教育新概念——海内外学者访谈录》(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年);
2)主编文集:Research Studies in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2004);
3)学术论文:The Pedagogy of a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of Englis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allenging The Stereotypes、《英语教师信念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社会文化论与英语课堂教学》、《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的新探索:语言测试的反拨
效应:研究内容与方法介述》、《大学英语教师认知问题:个案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