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实用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优秀课件

金樽、玉盘; ③珍奇的食物:
清酒、珍羞。
诗以叙事开篇,过渡到抒情。以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酒”,
“玉盘珍羞”,仿佛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
歌(”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两句运用 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夸张、对偶。极言朋友为李白所设宴席的丰盛华美, 营造出欢乐的气氛;欲抑先扬,为下文写苦闷茫然的 心绪作铺垫;同时也表现出朋友对李白的深情厚谊。
【作者简介】
文本 链接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 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 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时所 作。当时,苏轼因为与王安石等人政 见不合,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已有五年,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 又长达七年未能晤面。政治上不能施 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 之夜,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每逢 佳节倍思亲,他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 的弟弟苏辙。这首词就是他因为赏月 思念亲人而作。
李白醉酒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 仙”。他是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 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 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 “李杜”。
本文链接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 的处境。李白的《行路难》共有三首,是他在天宝三 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 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 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3)直:同“值”,价值。 (4)箸:筷子。
(5)歧路:岔路,大路分出的路。 (6)会:一定,必然。
清酒、珍羞。
诗以叙事开篇,过渡到抒情。以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酒”,
“玉盘珍羞”,仿佛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
歌(”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两句运用 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夸张、对偶。极言朋友为李白所设宴席的丰盛华美, 营造出欢乐的气氛;欲抑先扬,为下文写苦闷茫然的 心绪作铺垫;同时也表现出朋友对李白的深情厚谊。
【作者简介】
文本 链接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 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 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时所 作。当时,苏轼因为与王安石等人政 见不合,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已有五年,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 又长达七年未能晤面。政治上不能施 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 之夜,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每逢 佳节倍思亲,他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 的弟弟苏辙。这首词就是他因为赏月 思念亲人而作。
李白醉酒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 仙”。他是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 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 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 “李杜”。
本文链接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 的处境。李白的《行路难》共有三首,是他在天宝三 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 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 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3)直:同“值”,价值。 (4)箸:筷子。
(5)歧路:岔路,大路分出的路。 (6)会:一定,必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5张PPT)优质课件PPT

2、以文带读
先朗读用现代汉语描绘的《水调歌头》。再朗读原词,感受原词语言的凝炼,也理解了内容。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 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 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 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 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M O O N
S H A D O W
在情境与朗读中反复走进文本,感知内容, 梳理情感脉络,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感。 但在品味写法和体悟哲学意境方面,由于 积累有限和水平差异,部分同学较为吃力, 但也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鉴赏实践。
WUCHAN
谢 谢
•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励能力是人自我调节系统中 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具备自我激励 能力的人,富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家的后院练习 棒球。在挥动球棒前,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有击中。男孩子 停下来,检查了球棒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很棒的挥球手。 接着男孩子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著是很多人并 不具备的……而许多奇迹往往是执著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标不 能激发你的想象力,目标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你 可以安排自己的休整点。事先看看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 安排出一大段时间让自己隐退一下,即使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 是盼望比赛。如果把困难看作对自己的诅咒,就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 的印象和看法来看自己。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反映很不错,尤其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 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棋局该由自己来摆。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 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感的降临。你可不要这样。如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以,这次犯错,是为了下次接受挑战后,要尽量放松。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 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挑战的勇气。事过境迁,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工作,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 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努力。谁都不可能一生一世的帮你,一时的享受也只不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3 《诗词三首》(共42张PPT)

•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 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 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 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 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 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
2019/7/17
1329138109@
18
课堂练习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 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 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 实现的豪迈气概。
2019/7/17
19
课堂练习
名句积累
5.收集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酬乐答天谢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被。抛弃的人 怀怀旧念空老吟朋闻友笛赋,到乡翻似烂反柯而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枯朽的树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增长、振作
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歌Biblioteka 我在巴山楚水这凄凉的地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件 (共26张PPT)

今天听了你吟诵这首诗(指白居易的赠诗), 暂且凭着杯中的美酒振奋精神。
悲愤 伤感 豁达 振奋
首联:回顾自己贬谪生活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凄凉地”和“弃置身”表达出辛酸,愤懑不平。
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典故:借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前人的妙言警句,委婉含蓄地表达情感。
方法指导:了解典故出处、内容, 体会诗人用典的意图。
刘禹锡“诗豪”之称当之无愧。
你能从我们学过的诗文中找到例子来
印证他的“豪”吗?
《《 秋陋 词室 》铭
》
《《 再游 游玄 玄都 都观 观》 》
《《 乌浪 衣淘 巷沙 》》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贬谪第一年,就写出了这样一反悲秋 格调的诗,“一鹤排云”的形象表达了 诗人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
越 挫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越 勇
再游玄都观
,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豪 情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满 怀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感怀历史变迁,人世沧桑。 具有很深的借古鉴今的讽刺意味。
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我被贬谪离开京城,在巴山楚水这样 凄凉的地方生活了二十三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 《思旧赋》;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 传说中的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悲愤 伤感 豁达 振奋
首联:回顾自己贬谪生活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凄凉地”和“弃置身”表达出辛酸,愤懑不平。
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典故:借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前人的妙言警句,委婉含蓄地表达情感。
方法指导:了解典故出处、内容, 体会诗人用典的意图。
刘禹锡“诗豪”之称当之无愧。
你能从我们学过的诗文中找到例子来
印证他的“豪”吗?
《《 秋陋 词室 》铭
》
《《 再游 游玄 玄都 都观 观》 》
《《 乌浪 衣淘 巷沙 》》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贬谪第一年,就写出了这样一反悲秋 格调的诗,“一鹤排云”的形象表达了 诗人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
越 挫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越 勇
再游玄都观
,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豪 情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满 怀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感怀历史变迁,人世沧桑。 具有很深的借古鉴今的讽刺意味。
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我被贬谪离开京城,在巴山楚水这样 凄凉的地方生活了二十三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 《思旧赋》;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 传说中的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14张PPT)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白话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 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 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 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 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 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 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 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 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释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 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
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
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
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43张PPT)

6
苏轼的弟弟 苏辙的字
小序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 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原 因。
通宵,整整一 夜,直到天明。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酒喝得很畅快,一 直喝到天亮,酩酊大醉,作这首词,同 时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7
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 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
11
联想与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甲事物 想 到 乙事物
存在(月圆)
存在(人圆)
想象: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甲事物 创造出 乙事物
存在(明月)
不存在(天宫)
12
环境描写
1.写出了(回忆了).....景色....特点 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3.渲染...气氛 4. 烘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性格 5.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 6.深化文章主旨 7.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哪一年
端起酒杯 担心,害怕。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哪里比得上
想要
经受不住
月光下作者起舞 的清朗身影
8
译文: 明亮的圆月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举起酒杯 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月宫,今晚是哪一 年哪一日。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去, 又恐怕月宫殿太高远,难以承受那里的凄 寒。 月光起舞,清影随人,哪里比得上在 人间呢?
13
借景抒情
} 上阕——写景 望月问天想象在天上、人间徘徊。
(抒发人生感慨) 下阕——想象 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
苏轼的弟弟 苏辙的字
小序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 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原 因。
通宵,整整一 夜,直到天明。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酒喝得很畅快,一 直喝到天亮,酩酊大醉,作这首词,同 时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7
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 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
11
联想与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甲事物 想 到 乙事物
存在(月圆)
存在(人圆)
想象: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甲事物 创造出 乙事物
存在(明月)
不存在(天宫)
12
环境描写
1.写出了(回忆了).....景色....特点 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3.渲染...气氛 4. 烘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性格 5.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 6.深化文章主旨 7.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哪一年
端起酒杯 担心,害怕。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哪里比得上
想要
经受不住
月光下作者起舞 的清朗身影
8
译文: 明亮的圆月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举起酒杯 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月宫,今晚是哪一 年哪一日。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去, 又恐怕月宫殿太高远,难以承受那里的凄 寒。 月光起舞,清影随人,哪里比得上在 人间呢?
13
借景抒情
} 上阕——写景 望月问天想象在天上、人间徘徊。
(抒发人生感慨) 下阕——想象 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
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36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4
导学活动一、初读,把握诗歌大意
5
活动步骤
1.诵读诗歌《行路难》。 2.理解诗意。
在预习基础上,小组内交流个人学习 中存在的困惑,理解诗意。准备展示。
6
导学活动二、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7
活动步骤
请同学自读诗歌,找出诗中咏叹行路艰 难的诗句。并作品析,说说你读出诗人 怎样的内心情感。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个人思考。小组合作完 善,准备展示。
16
直抒胸臆 “凄凉地”,“弃置身” 被贬 职离京多年,内心悲凉。
“长精神” 振奋精神 颔联用典 抒写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 后物是人非的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名句 生动的景物画面,表现出面向 未来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结合背景 诗人被贬官在外多年,当时被 召回京,内心还有不平之气,既回顾过去 又有对未来的希望。
34
优秀经典的诗文带给我们美的享 受,也带来精神的洗礼。一起来 听王菲演唱的“千里共婵娟”, 在优美的乐声中再次体会词文所 表达的情怀。
35
感谢倾听!
36
2.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情景交融 的意境,品味作者丰富的情感。
3.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 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1
“月是故乡明”, “明月别枝鹊”, “月到中秋分外明”, “海上明月共潮生”。
22
导学活动一、诵读诗歌,理解诗意
23
活动步骤
读诗歌,正音。 读诗歌,解意。 读诗歌,有情味。
30
导学活动三头 明 月几时有》,读出 了怎样的苏轼?
32
贬官杭州:我 故乡本无无此家好更湖安山往。, 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
导学活动一、初读,把握诗歌大意
5
活动步骤
1.诵读诗歌《行路难》。 2.理解诗意。
在预习基础上,小组内交流个人学习 中存在的困惑,理解诗意。准备展示。
6
导学活动二、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7
活动步骤
请同学自读诗歌,找出诗中咏叹行路艰 难的诗句。并作品析,说说你读出诗人 怎样的内心情感。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个人思考。小组合作完 善,准备展示。
16
直抒胸臆 “凄凉地”,“弃置身” 被贬 职离京多年,内心悲凉。
“长精神” 振奋精神 颔联用典 抒写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 后物是人非的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名句 生动的景物画面,表现出面向 未来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结合背景 诗人被贬官在外多年,当时被 召回京,内心还有不平之气,既回顾过去 又有对未来的希望。
34
优秀经典的诗文带给我们美的享 受,也带来精神的洗礼。一起来 听王菲演唱的“千里共婵娟”, 在优美的乐声中再次体会词文所 表达的情怀。
35
感谢倾听!
36
2.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情景交融 的意境,品味作者丰富的情感。
3.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 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1
“月是故乡明”, “明月别枝鹊”, “月到中秋分外明”, “海上明月共潮生”。
22
导学活动一、诵读诗歌,理解诗意
23
活动步骤
读诗歌,正音。 读诗歌,解意。 读诗歌,有情味。
30
导学活动三头 明 月几时有》,读出 了怎样的苏轼?
32
贬官杭州:我 故乡本无无此家好更湖安山往。, 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 (共54张PPT)

拔剑四顾心茫然。 箸:筷子。
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③ 忽复乘舟梦日边。④
塞:(sè)堵塞。
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 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③: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到 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 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④: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 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感知文章
听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kē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课课文文解注析释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13.诗词三首
行路难
李白
课前导入
说到唐诗,我们不能不提起 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 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 联系在一起。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 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 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 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 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 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 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专指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诗的题材繁多,一
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
五律、七律、乐府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
对仗,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题目解读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
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 种古体诗。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 苦的处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魔法背知识
4.写作背景 《行路难》(其一):本诗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三。公元742年(天 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 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 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 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 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地写下了 此篇《行路难》。
动词,比得上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5.诗词主旨情感把握 《行路难》(其一):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路上的坎坷,抒发怀才 不遇的愤懑,也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 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水调歌头》:作者政治失意,又与弟弟苏辙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 郁惆怅之感。但他没有陷入消极悲观的情绪中,而是以超然达观的思想 排除忧患,表达自己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及对生活抱有的美好希望。
二、答疑全频道:《行路难》(其一)
4.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 答疑: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 自己的远大抱负。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 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二、答疑全频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结合标题说说尾联有什么用意? 答疑: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 乐观的思想境界。
二、答疑全频道:《水调歌头》
1.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答疑: 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 理? 答疑: 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又没有志同道合的朋 友的孤单冷清。
四、畅通中考站
四、畅通中考站
结论及建议: 学生诵读诗歌积极性不高,背诵诗歌就是为了应试及老师要求,不愿 涉猎课外诗歌。诵读诗歌现状不容乐观,急需培养诵读的兴趣,拓展 诵读的范围,创建和谐积极的诵读环境。
四、畅通中考站
【小题2】活动二:第二小组要求制作一份“好读诗词,读好诗词”手 抄报,现收集一些和读诗有关的名言用于制作手抄报,以下是学生收 集的名言:(4分) A.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B.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 C.读诗的最佳方法,是把它当诗来读。 D.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答疑全频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心情? 答疑: 用典。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 交集,不胜感慨。
二、答疑全频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答疑: 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 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 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பைடு நூலகம் 一、魔法背知识
4.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本词选自《东坡东府笺》卷一,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 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小序交代了写词过程。苏轼因 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 曾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常聚。公元1074年(熙 宁七年)苏轼差至密州,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 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 ,面对一轮明月,词人心潮起伏,趁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答疑全频道:《水调歌头》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答疑: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二、答疑全频道:《水调歌头》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祝愿? 答疑: 祝愿离别之人都能身体健康,共同欣赏月光。
四、畅通中考站
E、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F、美学大师朱光潜所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
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以上名言可编入“读诗作用”板块的选项是(
)
以上名言可编入“读诗方法”板块的选项是(
)
答疑:ABDF CE
四、畅通中考站
3.理解诗中引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一典故的意义。 答疑: 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 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诗人的用意 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 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二、答疑全频道:《行路难》(其一)
1.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答疑: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 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疑: 贬地之荒凉,贬时之漫长。痛苦而又孤寂。
二、答疑全频道:《行路难》(其一)
1.快速识字词 金樽(zūn) 珍羞(xiū) 投箸(zhù)
塞川(sè) 柯(kē)
畔(pàn) 阙(què) 琼楼(qiónɡ) 婵娟(chán)
塞川(sè): “塞”是“堵塞”意,所以读“ sè”。 婵娟(chán):是“美丽的女子”的意思,所以是“女”字旁。
一、魔法背知识
2.轻松学词语 羞: 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 同“值”,价值。 安: 哪里。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何:为什么。 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四、畅通中考站
上阕“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答疑 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豁达乐观,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下阕“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一语双关,如何理解? (2分) 答疑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 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诗词三首
学习路线图
必背字词 金樽 珍羞 投箸 塞川 畔 阙 琼楼 婵娟
必背句子 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三首诗词。
疑难问题
品味语言并赏析古诗,着重把握文中重点词句的作用; 学习赏析诗词的方法,体悟诗人寄情山水名胜的情感。
易错问题 品味感悟诗词中优美意境,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魔法背知识
二、答疑全频道:《水调歌头》
4.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 答疑: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关于祝福而流传千古的名句。作者唯愿离 别的人们各自珍重,远隔千里,共浴月光,一同欣赏中秋明月之夜美好的 景色,表达了他能够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1.通假字识记 “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注意通假字(羞、直)和古今异义字(安、何)
一、魔法背知识
3.快乐背句子 读准字音,把握停顿,梳理内容,体悟情感,识记背诵。
《行路难》(其一)前四句:设宴;五六句:象征仕途的艰难;七八句:用 典故,表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后四句:抒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颔联:悲悼旧友 ,感叹变迁 ;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 《水调歌头》上阕:月下饮酒;下阕:对月怀人。
二、答疑全频道:《行路难》(其一)
或: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 直渡大海,表达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反映李白不怕困难、 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
或:表现诗人相信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 直渡大海。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表现了远大 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那个句子最能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长风 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畅通中考站
初三某班在学习了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诗歌后开展了“好读诗 ,读好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分成三个 小组开展活动。 【小题1】活动一:为了了解初三学生诗歌的阅读情况,第一小组对本 校初三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请分析下面的统计表,用简要的语言说 说你从中得出的结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3分)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2.古今异义字辨析 “今安在” 古义:哪里 今义:安全、平安;安装 ”何事长向别时圆“ 古义:为什么 今义:什么事情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3.词类活用
“照无眠”
动词作名词,不眠的人
“低绮户”
形容词作动词,低挂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4.一词多义 “似”
到乡翻似烂柯人 介词,像
何似在人间
【小题3】活动三:第三小组学《词五首》后,用学到的鉴赏词的方法
完成了一首词的鉴赏。(4分)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
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
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阕“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下阕“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一语双关,如何理解? (2分)
一、魔法背知识
4.写作背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本诗选自《刘禹锡集》三十一。刘禹锡 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京。途经扬州, 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筵席 上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 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