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操作技术中的常见问题与处理方案
病理科常规技术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初探

病理科常规技术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初探摘要】目的:探讨病理科常规技术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
方法:针对病理科常规技术工作中一些常见性问题,分析反复出现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法对策。
结果:针对病理科常规技术工作当中常见问题,采取有效方法措施,能够显著减少各类常见问题的发生。
结论:在病理常规技术工作当中,通过健全工作规章,对标本的固定、取材及保存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保持良好工作作风,准确、真实、客观的进行病理判断,能够有效防范各类责任事故与问题,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病理科;常规技术工作;常见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397-01病理学诊断能够对疾病性质予以明确,帮助临床医生最佳选择治疗措施与方案,且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关键性作用。
病理学诊断被业界认定为诊断方法当中最具效用且最权威的“金标准”,西方将其形象的称之为“医生的医生”[1]。
至此,病理科工作责任重大,因病理科具有广泛的标本来源,具有较多的中间环节,在采集标本及进行处理时,易出现差错与问题。
笔者依据自身实践工作中常遇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现报道如下。
1.常见问题与原因1.1 标本缺失病理科日常工作当中,经常出现小标本丢失状况,如纤支镜、肠镜及胃镜等送检标本。
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种:临床操作人员运用镊子,向固定标本瓶移送小组织时,又顺手将小标本带走,导致标本在还没有送至病理科时,便已经出现丢失情况;取材过程中,错误的把已经包好的标本当作垃圾扔进垃圾桶;在小标本包埋过程中,因镊取小块组织的位置不当或力度不当,可能会导致组织滑落至地面或从镊子中蹦出,进而导致标本出现丢失状况;切片时,存在较大的修片幅度,造成已经包好的小标本,出现被整块切掉状况。
1.2 标本混淆当多个活检标本同时送检时,工作人员在接受过程中,未能依据相关规范与要求,对标本瓶上及病理申请单上患者的诸如住院号、床号、年龄、姓名、性别及标本类型等信息一致与否进行查。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方法对策研究

断准确 性提 供 了基础 保 障 ,因此 ,在对 医院的病 理技 术进 行 管理 时 ,必 须 注意 本研 究所提 到 的相 关问题 。
标本感染 的情况 ,用 于盛装标准 的容 器必须是 密封的 。不过在 临床实
根据 时间先后 顺序 ,对 管理 前后半年 的2 0 0 次病理 技术操 作情况 作为研 究对 象 ,管理前 ,病理技术质量 控制过程 中出现 了4 2 件错漏事 件 ,其错 漏率为2 1 . 0 0 %。通 过对 病理技术进行严格 的管理后 ,我 院的 病理 技术质量 在一 定程度上得 到 了有 效地提 高 ,其 中有1 例档 案管理 不完 整 ,2 例切 片染色 不当 ,2 例 切片不完 整 ,其错漏 率为2 . 5 0 %。管 理前后 的制片失败率 以及错漏事件 发生率之间存在 明显差 异 ,具有统
常工 作的管理 质量直接 关系到 医疗结构 的经营效 益以及正 常发展 ] 。 病理技 术人员在 日常工作 中,必 须对病理制 片所涉及到 的各类试剂 以
中对 于实 际的质量 难以把握 。此 外 ,病理技术人员 在 日常工作 中对常
用试 剂的使用记录 没有进行全面 记录 ,一旦试剂在使 用过程 中出现 了 质量 问题 ,就 难以追究责任。
计学意义 ,P<0 . 0 5 。
3讨
论
践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在标准送检时通常是将其装在敞开的容器中
的 ,这就导 致 了部分 标准 中的 固定液 出现 了不 同程 度的稀释情 况 ,部
我院与2 0 1 1 年1 月1 日开始对 医院病 理技术 的质量控制情 况进行严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引言】病理技术质量控制是病理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病理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一些常见问题,如标本制备过程中的问题、染色结果异常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病理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正文】1. 标本制备问题标本制备是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对后续的组织切片、染色和诊断结果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标本制备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 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的采集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包括标本的大小、存放液的选择等。
如果采集不规范,可能导致样本质量下降,影响后续的分析和诊断结果。
对策: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标本采集技术与规范意识。
(2) 标本制备不合理:在标本制备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参数设置不合理,可能导致组织硬化不彻底、切片不准确等问题。
对策:建立标本制备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和参数进行标本制备。
(3) 标本保存问题:标本的保存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存放液不合适、温度不稳定等,可能导致标本质量的下降。
对策:建立标本保存管理制度,确保标本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保存。
2. 染色结果异常问题染色是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中另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病理学家对组织和细胞结构的观察与分析。
然而,在染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 染色剂质量问题:染色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染色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如果使用劣质的染色剂,可能导致染色结果不清晰、显色不均匀等问题。
对策: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染色剂,并定期对染色剂进行质量检测。
(2) 染色时间控制不当:不同染色剂的染色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染色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如果染色时间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染色结果过淡或过重,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对策:根据染色剂和标本的特点,合理调整染色时间,确保染色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方法对策分析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方法对策分析摘要:病理技术作为病理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疾病的诊治、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现阶段在病理诊断、档案管理、标本处理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病理技术;质量控制;标本处理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
病理技术在临床医学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受到一定的重视。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好坏,与病理诊断的结果以及准确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旦病理制片过程中出现偏差,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病理技术质量控制过程中常见问题1.1病理诊断不明确病理诊断不明确的情况在医院的病理诊断过程中时有发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
在进行一些书写工作时,部分工作人员的书写不够规范、相关病史的描述不够准确等因素都会影响后续对病情的判断,甚至会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此外,国家对于标本处理的相关工作有一项《国家病理科室标准管理办法》,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会忽视相关的规定,往往根据工作经验或是工作习惯省略掉一些步骤。
这样的做法会影响病理的诊断结果,降低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影响到病人的治疗进程[1]。
1.2档案管理不规范病理档案的管理对患者的病理诊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部分医院对于病理档案的管理不够规范,影响了病理结果的准确性。
病理档案的资料十分重要,具有很高的价值。
部分医院的病理资料存在字迹模糊,甚至出现错填、漏填的现象。
影响了档案资料的准确性。
有些医院对于档案的管理,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甚至没有专门的病理档案管理人员,这些因素都会使病理档案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3标本处理不得当在处理标本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也会对病理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一,在放置标本时,工作人员会把原本应该放在密闭容器中的样本放置在敞口容器中。
这样会造成固定液蒸发,影响后期的病理分析结果。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目的分析病理技术室在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消除因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不力给病理诊断带来的问题。
方法从2010年7月开始对本院病理技术室实施严格管理,从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着手,加强对病理技术人员的培训,规范HE切片制作要求,并将所有病理资料记录建档,比较实施严格管理前后病理技术质量控制效果。
结果对病理技术室实施严格管理后,病理技术质量有显著提高,错漏事件发生率及病理制片失败率较实施前均有下降。
结论在一系列制度、措施的严格执行之后,病理技术室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使病理切片制作准确、可靠,为医院病理诊断正确率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病理技术 HE切片病理组织病理标本质量控制病理技术室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门,其管理质量对病理学诊断、研究的发展以及医疗机构经营管理效益均具有决定作用。
病理技术是技术人员熟练掌握病理知识及驾驭各类试剂、仪器的结果,同时也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基于此,必须要加强对病理技术质量的控制,使病理技术工作顺利开展。
本文针对病理技术室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对策,现报道如下。
1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1.1病理检查申请单问题临床医师往往为了图方便,在病理检查申请单中没有写上患者的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且申请单中字迹潦草,使人难以辨认。
值得强调的是,申请单中普遍缺乏以往患者所做过的病理检查记录,缺乏参考。
1.2病理标本的预处理问题为了防止标本感染,盛装病理标本的容器必须是密封的。
然而,在实践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在将标本送检时是将标本装在敞开的容器中的,这样使标本中的固定液稀释、挥发或受到空气的污染。
1.3 HE切片制备问题在HE切片制备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使得切片厚薄不均,切片跟着蜡块左右移动或者蜡带无法形成;此外,由于切片干燥保存不善,切片上常有划痕、皱缩,甚至破碎不完整。
此外,由于苏木素染色及伊红染色不当,使得胞核、胞质的对比度及清晰度大大下降,影响临床诊断[1]。
病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病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对策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永康321300目的探讨病理技术工作中影响病理质量的因素。
方法提出病理技术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结果克服影响结果的诸多因素,提高病理技术工作质量。
结论严格按规范化操作,可以做出高质量的病理切片。
标签:病理技术问题对策质量在临床病理诊断和形态学研究中,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可能影响最终检测结果。
旨在规范病理技术的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制片质量,为病理诊断提供有力的保证。
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在病理技术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现介绍如下。
1、常规制片问题在切片染色中出现的一些人为现象可能是由于组织固定不适当,固定剂类型不合适,脱水和浸蜡不够,试剂不适当,切片刀不锋利和切片机性能较差所造成的。
经常切片上出现一种细黑色沉淀物与组织无关(例如,沉淀物出现在组织的边缘,组织间隙及血管内)提示形成了福尔马林色素。
组织块取得比较薄而且用充足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固定液与组织的比率为10:1)会减少福尔马林色素这种人为现象的发生。
组织在透明和浸蜡之前脱水不够,组织就会变软,组织在无水乙醇和二甲苯中停留时间过长,组织就会变脆,切片时会出现组织碎裂或空洞等人为现象。
组织脱水时间要充分,最终乙醇脱水液的浓度应保持在100%。
如果脱蜡剂使用多次或室温较低,应延长脱蜡时间。
组织在固定过程中,如果固定液变为深棕色或红色,应该更换新固定液固定。
切片脱水透明不彻底,出现镜下观察模糊不清、容易褪色等问题。
封片不及时引起组织干涸,出现组织收缩和裂痕,即“龟裂”现象,或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部分细胞核透明不良而出现“黑核”现象。
盖玻片下气泡多数情况是由于封固剂太稀,盖玻片下封固剂干后浓缩而形成气泡。
封固剂太稠,封片方法不当也容易形成气泡(滴加封固剂后盖玻片应该从一侧轻轻放下,这样封固剂就会慢慢向另一侧散开,避免气泡的形成。
2、病理科技术运行常规问题2.1 组织标本的接收由于病理科人员配备不足,特别是技术人员不足,不少的病理科基本上无专人从事收发工作,比如申请单与标本的接收、病理报告的发送等。
医生在病理诊断中的常见问题与挑战

医生在病理诊断中的常见问题与挑战病理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主要负责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的研究,为医生提供病理诊断的依据。
然而,在实际的病理诊断工作中,医生们常常面临着一些常见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重点讨论医生在病理诊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医生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一、标本获取不足或不合理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在选择标本时可能会遇到标本获取不足或不合理的情况。
这会对病理诊断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使得医生无法准确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因以及预后等关键信息。
因此,在标本获取环节,医生需要与临床医生密切协作,充分理解病情,并提供合理的标本取材建议。
二、病理学知识的更新与应用病理学作为医学领域的前沿科学,其知识更新速度较快。
医生们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最新的病理学知识,及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同时,医生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判断力,能够将最新的病理学理论与临床表现相结合,做出准确的诊断。
三、疑难病例的诊断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遇到疑难病例,即病情较为复杂,病理表现不典型的病例。
这对医生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生们需要通过深入了解病例的临床资料、相关检查结果以及大量的病理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借助专家团队的协作和讨论,也可以提高疑难病例的诊断准确性。
四、质量控制与误诊风险病理诊断作为一项涉及到患者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工作,其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医生们需要严格按照病理诊断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工作,尽量避免误诊风险的发生。
此外,医院和病理科室也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审核诊断结果、开展内部质控评估、定期进行外部质量评估等。
五、信息化系统的运用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是信息化,病理诊断也不例外。
医生们应熟悉和运用病理信息系统,将病理报告、图像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进行数字化管理和存储。
信息化系统的使用不仅可以更高效地管理病理数据,还可以促进多中心、跨地区的协作和交流,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基层医院病理科工作流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9
5
4 5
2 5
病理诊 断
4
2 0
病 理资料 管理
2
l 0
医 院 管 理
2 0 1 4年 第 2期
2 . 2病 理诊 断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影 响病 理科 病 理诊 断 的因 素是 多方 面 的 . 调 查 发 现 基 层 医 院病 理 科 在 疾 病 诊 断 方 面 常 见 的 问 题 主要 为 以下 几 点 : 第一 , 从 医 人 员 对 病 理 科
到位 , 环 境 简陋 , 设 备 落后 , 不 能 满足 日益增 长 的 医疗 水平 的需 要 。 调查 中1 / 3 的 医院病 理科 中使 用 以免 损 伤 组 织 ; 所 取 病 理 标 本 大 小适 中 , 数 量 充 分, 确 保 诊 断 的 完整 性 ; 冰 冻 组 织 在解 冻 前二 , 病理 科相 关人 员 的专
要 求较 高 ,严格 的要 求 有利 于 提高 医疗 质量 、 降 业知 识和 能力 偏低 , 使病 理标 本 验 收工作 落 实不
低 医疗 风 险 。部 分条 件 落后 的 基层 医 院 , 病 理科 到位 。第 三 , 相关 科 室在 送检 病 理标 本 的过 程 中
医学前 沿 2 0 1 4 年 第2 期
基层医院病理科工作流程中的常见 问题及对策
黄 军
( 广西 百色 市靖西 县人 民医 院 , 广西 百色 5 3 3 8 0 0 )
【 摘
要】 目的 探讨基层 医院病理科 工作流程中的常见问题 , 寻找解决对策 , 提升 医院工作效率 , 更
量、 种类 、 与 盛装 容 器 大小 是否 匹 配等 , 对 不符 合 规范 要求 的不予 受 理 , 并要 求 重做 ; 最后 , 对 于冰 冻 送 检标 本 尽 可 能 不 用 湿 纱 布 包 裹 或用 生理 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操作技术中的常见问题与处理方案
发表时间:2018-01-12T16:06:56.02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作者:王凯[导读] 对病理操作技术展开质量管理,可以降低制片错漏或失败等,其他问题的发生数量,提高病理技术水平。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563000 摘要:目标:探究病理操作技术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案。
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02月这一时间段,强化对我院病理科工作人员,各项操作技术水平和规范性,展开质量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回顾分析2014年06月~2015年09月,病理科操作技术质量控制水平的基础上,对比在质量管理前后,操作技术变化情况。
结果:在经过一年的严格管理后,病理操作技术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管理后制片失败、制片错漏等现象发生率,同管理前相比,得到极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理操作技术展开质量管理,可以降低制片错漏或失败等,其他问题的发生数量,提高病理技术水平,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病理操作技术;常见问题;处理方案对医院来讲,病理技术是支撑医生针对各类疾病,做出准确诊断的重要依据,做好病例技术操作质量的控制,对防止操作失误,提高诊断水平和质量等,可以起到极大的帮助。
相关研究表明,对病理操作技术展开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病理操作技术的各类常见问题,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为深入探究病理操作质量管理办法提供有效帮助。
对此,本文分别选取2014年06月~2015年09月、2016年01月~2017年02月这两段时间,就管理前后,病理操作技术质量展开对比分析,现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6年01月~2017年02月,病理科就操作技术展开了严格的质量管理控制,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加强了对该科室义务人员培训教育,就HE染色的操作标准,提出了详细规定,并建立了相对应的病理管理档案。
并且,针对2014年06月~2015年09月,即施行质量管理前,病理操作技术展开回顾分析。
选取管理前后各85例病理操作,展开分析比较,且前后病理操作,从常规资料对比看,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病理操作技术管理问题 1)部分医务人员填写患者资料时,书写不规范、填写不完整,导致病理医生辨认难度增加,可能出现错认问题; 2)在送检标本的过程中,未注重标本密封性,利用开放性容器,导致标准在送检期间出现严重感染,固定液挥发,影响诊断效果; 3)部分医生制作HE切片时,操作技术缺乏规范性,导致切片出现薄厚分布不均等情况,引发切片蜡带的不稳定性。
加之在保存病理切片期间,操作管理方式不标准,切片出现划痕、皱缩等问题,辨认困难。
1.3观察指标
分别就质量管理前后,病理技术操作工作,选取85例案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切片完整度、染色情况、档案管理水平等,展开分析对比,水平低、染色不均、不完整都属于错漏率范围,不符合质量管理要求。
1.4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展开统计分析处理,用(%)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在对病理操作技术进行质量管理后,其切片质量、档案管理效果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各类不规范操作行为也得到了有效控制、错漏率有所减少。
前后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下表1: 3.讨论
就临床病理科来看,其涉及到的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所以,相关人员在工作期间,精神必须要高度集中,时刻保持较高的警惕性,以严谨、踏实、细致的工作态度,避免由于报告结果失误,导致临床治疗失败,造成不可逆转的医疗事故[1]。
以现阶段医院病理科,在病例操作上存在一系列技术问题,做好质量管控,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和质量等,也成为病理科必须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对病理操作技术来讲,保障病理申请单信息的完整度、强化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教育、改善医生书写病理报告单的工作态度、规定不同试剂的用法,用量、审查标准、审查制度、并赋予相应的技术考核培训等,都是提高病理操作技术质量的重要手段[2]。
而以上措施的顺利落实,都需要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做支撑。
但部分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为了减轻工作任务量,从而忽视采集、制作病理标本,导致诊断过程操作缺乏规范性[3]。
基于此,在管理和控制病理操作技术质量时,也需要构建相应的管理机制,定期对病理档案中,包含的某些重要信息,是否完整进行审查、核对,一旦发现遗漏部分,就必须及时补齐。
作为病理科医务人员,必须要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日常工作,在制定病理标本时,严格遵守相关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在完成各环节工作后,反复检查、病理切片、诊断记录等工作内容[4]。
此外,医院不仅要对病理科医务人员操作技术,展开严格的质量管理,强化知识宣传教育,还需要培养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通过强化技术培训等方式,降低操作失误发生概率,提高病理切片的制作质量,并在建立完善病理档案的基础上,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参考[5]。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管理前后,病理操作技术质量的对比发现:质量管理可以降低操作技术的错漏率,且前后对比差异较大(P<0.04),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病理操作技术展开质量管理,可以降低制片错漏或失败等,其他问题的发生数量,提高病理技术水平,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值得在病理科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海燕,王志生,王亦飞,等.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9):184-184.
[2]赖娜. 关于病理操作技术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2):125-125.
[3]陈嬉.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解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
[4]李光强.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探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99):194-195.
[5]冯庆云. 病理科常规技术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初探[J]. 医药前沿,2017,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