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趣事典故

合集下载

孔子的有趣故事

孔子的有趣故事

孔子的有趣故事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言行举止深受后世人们的尊敬和借鉴。

同时,孔子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些关于孔子的有趣故事。

故事一:孔子的谦逊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个叫子路的人,他非常自负并且喜欢炫耀自己的智慧。

一天,孔子和弟子们一起去参观庄子的家,并且提前和庄子约好了时间。

然而,当他们到达庄子家的时候,庄子并没有出来迎接,而是在庄园中忙碌着。

看到这个情景,子路非常生气,大声责备庄子不尊重孔子。

孔子却微笑着说:“庄子的智慧远远超过我,他不需要为我放下手中的工作。

他只有心思和我交流,我已经非常满足了。

”听到孔子的话,子路感到非常惭愧,并且从心底里敬佩孔子的谦逊。

故事二:孔子与铺钱的故事孔子曾经与弟子们一起外出旅行,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打铺钱的工人。

这个工人在月饼上刻了非常精美的图案,并且声称售价非常高,但是却无人问津。

孔子的弟子想要买下这个艺术品,但是被这个工人坚决的拒绝了。

孔子看到这个情景,问工人为什么不肯出售。

工人答道:“我这个艺术品定了非常高的价格,本来打算借此发财,但是无人购买。

所以我索性留着,做自己的回忆。

”孔子用一种深奥的方式告诉弟子们,这个工人为了自己的个人满足而放弃了生财致富的机会,他赞扬了工人坚持自己的信念的勇气。

故事三:孔子遇到的急事有一天,孔子正在家中休息,突然有人告诉他一件急事需要他处理。

孔子迅速穿好衣服,带上自己的经书和教材,准备外出。

然而,当孔子来到门外时,发现有人在玩弦乐。

孔子心生兴致,停下脚步,凑近听大家演奏。

他甚至拜访了这些音乐家,询问有关音乐和乐器的知识。

弟子们不解地问孔子:“刚才不是有急事需要您处理吗?为何却只关心音乐了?” 孔子回答:“我对乐曲的爱好与事务并无冲突,人应该能够灵活处理各种情况。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睿智的心态,他懂得在工作和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并且适时享受生活的美好。

总结:孔子的有趣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智慧、谦逊和生活智慧。

孔子的小故事精选5篇

孔子的小故事精选5篇

孔子的小故事精选5篇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孔子的小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孔子的小故事1艺通他心——故事取材于《韩诗外传》一日,孔子闲居无事,在室内演琴自娱。

弟子曾参、子贡,坐在外厅,侧耳细听。

一曲终了,只见曾参喃喃自语道:“咦!怎么会是这样呢?老师的琴声里,怎么会流露出,贪狠邪僻的情调呢?琴音中,趋利不仁的味道,怎么会这么严重呢?”对曾参所说的话,子贡在心里,也以为然。

不过,他没接曾参的话,而是站起身子,朝室内走去。

孔子见子贡进来,面有犯难进谏之色,便放下琴瑟,等他说话。

子贡便将刚才曾参所说的话,如实禀告。

孔子听完子贡的话,对曾参赞叹不已。

他说道:“曾参真是天下一位大贤人呀!他已经通晓音律的奥秘。

”接着,孔子继续对子贡解释事情的原由。

他说:“刚才,我正在几案边弹琴,有一只老鼠在室内游动,被一只猫发现了。

那只猫,便循着房梁,悄悄地向老鼠接近。

然后,选好地点,眯缝着眼睛、躬曲着身子,等待时机,扑住老鼠。

后来,猫的如意算盘,终究没有得逞。

因当时那只猫的心态,反映在我的心里,我便很自然地通过琴瑟,将它表露出来。

所以,曾参说我的琴音里,有贪狠邪僻的情调,是很恰当的。

”儒家经典《礼记:乐记篇》说:大凡音乐,都是产生于人的内心。

人的情感动于衷,体现在外就是声音。

声音的变化有文理,就成了音乐。

所以,在太平治世,流行的音乐,通常都洋溢着安适与喜乐。

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清明祥和的状态。

在动荡的乱世,流行的音乐,往往会充满着怨恨与愤怒。

它也反映此时的国家政治,处于政令不畅,上下乖离的境地。

而一个接近亡国的世道,它的流行音乐,会弥漫着哀伤与忧思。

它说明此时的人民,已陷入难以自拔的困苦,只能靠回忆往事,来慰籍自己。

所以,声音之道,与政治之道,是相通的。

孔子的小故事2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

孔子的故事十则

孔子的故事十则

孔子的故事十则一、智慧圆融——故事取材于《列子:仲尼篇》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夏。

有一天,他问孔子,相关他的一些同学们的修养情况。

他问道:“老师,颜回同学为人怎么样?”孔子沉吟了一下答道:“颜回的仁爱之心比我要好。

”“那子贡呢?”子夏接着问。

“他呀!他的辩才比我好。

”孔子笑着说。

“那子路,子路同学呢?”子夏又接着问。

孔子开心地笑着说:“要说勇武精神,我们都不如他。

”“那子张呢?子张难道也有过老师之处?”子夏满脸狐疑。

孔子顿了顿,说:“子张同学,为人处世,庄重严谨的作风,比我这个做老师的要强。

”子夏听到这里,禁不住站了起来。

他曲躬作揖地问道:“老师,这我就不明白了。

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有超过老师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师从老师您,学习呢?”孔子见子夏这样,忙举手向下按了按,并和蔼地对子夏说:“子夏!你别着急,先坐下,听我慢慢说。

颜回同学虽然他很仁慈,但有时他过度的仁慈,导致的不忍之心,使他变得一味地迁就他人,影响了自己对事态作出准确的决断,从而反而害了别人。

所以说,他虽能仁,却不能忍。

(注:佛家有时说慈悲生祸害,也是这个意思)”孔子接着对子夏说:“至于子贡,他的口才的确很好,可谓辩才无碍。

他精通语言的妙用,却不识语言的局限,不懂得沉默的力量。

所以,他能辩不能讷。

”“关于子路,”孔子继续说:“他英勇过人,敢作敢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但有时不懂得谦冲退让,持弱守雌,蓄势而动。

这样难免会意气误事。

所以说,他能勇,不能怯。

”“而子张呢,”孔子说到这里沉了沉,然后说:“他过于庄重严谨,以致清不容物。

不能和煦接众,不能容纳有污行的人,让人见之生畏,敬而远之。

所以,他能庄,不能谐。

”“所以,”孔子最后总结道:“如果将这四位同学的长处都加起来,来对换我的修养,我也是不愿意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一心跟从我,学习的原因。

”二、神武不杀谈到儒家的君子,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文弱书生形象。

对作为儒家祖师的孔子,我们也容易印象成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

孔子有趣故事

孔子有趣故事

孔子有趣故事孔子,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教学方法和伦理观念对中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他的智慧言行和伟大成就外,孔子也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

让我们来看看其中一些有趣的故事,展示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个机智幽默的人。

故事一:劝酒的绝妙对策有一次,孔子出席一个盛大的宴会。

盛情难却,主人非常想让孔子多喝几杯酒。

他一直不停地劝酒,希望孔子能够大醉一场。

然而,孔子知道自己不能贪杯,所以他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孔子看到桌上放着很多杯子,于是他拿起其中一只杯子说道:“我喜欢用这个杯子,因为它是最小的。

”主人非常高兴,立刻倒了满满一杯酒递给孔子。

孔子一饮而尽,接着说:“现在换用这个杯子,它比上一个大一点。

”主人当即倒满了这个稍大的杯子。

孔子喝完后继续换杯,直到换到最大的杯子,酒仍然是满满一杯。

主人相信孔子会喝得大醉,于是问他为什么酒量那么大。

孔子耐心地回答:“并不是酒量大,而是杯子不断地变大。

”大家听后一片哄笑,助长了欢乐气氛。

故事二:批评不成功,换个角度说孔子非常擅长以平易近人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他总是通过幽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有一次,他正在教导一位学生,他的方法颇为严厉。

但这名学生总是无法领会他的教诲,总是感到困惑和压力。

于是,孔子决定改变策略。

他找到学生,拿起一盆水朝着学生的脸上浇了一下。

学生一时不知所措,孔子问道:“你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我感觉到了水。

”孔子又问:“你有没有感觉到任何痛苦?”学生回答:“没有。

”孔子微笑着说:“你看,我刚才以这种方式教你,你并没有感受到任何痛苦。

同样,我的教诲也是为了你的好。

”通过这样的幽默方式,孔子成功地打破了学生的误解,他从此开始更加深入地理解孔子的教诲,并成为孔子的忠实学生。

故事三:智慧的引导孔子的智慧和幽默也体现在他对社会问题的独特看法上。

有一次,他与一位官员讨论如何管理一个地区,这个地区经济困难,犯罪频发。

孔子的经典有趣小故事

孔子的经典有趣小故事

孔子的经典有趣小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智慧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体系外,还有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孔子的智慧。

以下是一些孔子的经典有趣小故事。

故事一:孔子的梦想之路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历过许多艰难和困苦。

有一次,他的家境非常贫困,连饭都吃不饱。

然而,孔子坚持学习,努力追求知识。

他曾经说过:“年轻时,我身无分文,面对贫困,但我从未放弃学习和追求我内心的梦想。

”孔子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故事二:孔子对待学生的教诲孔子非常注重教育,他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有一天,一个学生问孔子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孔子回答说:“学习,不断地学习。

”他告诉学生要持之以恒地学习,永不止步。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故事三:孔子的和谐家庭观念孔子非常重视家庭观念和家庭和谐。

有一次,他被问到家庭的重要性。

孔子回答说:“家庭是社会基础的核心,一个和谐的家庭可以培养出健康、有道德的社会成员。

”他强调了家庭在培养品德和价值观方面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努力维护和发展和谐的家庭关系。

故事四: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这是他对人生的具体指导。

他强调个人应该努力修身,保持品德的完美,并将这种完美的品德贯彻到家庭、政治和社会中。

他认为,只有一个人的内心和家庭和谐了,才能将这种和谐扩展到更多的领域,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这些有趣的小故事揭示了孔子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智慧。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他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规范仍然对今天的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激励着人们追求知识、追求和谐和追求自我完善。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我们都能从中受益,并把这些智慧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孔子有趣的故事(精选8篇)

孔子有趣的故事(精选8篇)

孔子有趣的故事孔子有趣的故事(精选8篇)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孔子有趣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孔子有趣的故事篇1孔子一心想向老子学习,于是便带着颜回、子路等几个弟子到了洛阳。

他们等了好几天,终于见到了老子。

一早,老子便把孔子师徒几人引入大堂,待入座之后,孔子便迫不及待地表明来意:我久慕先生威名,这次带愚徒几人特来拜谒。

请问先生近来修道进展如何?孔子几人正准备洗耳恭听,不想老子却张嘴大笑道:“你们看我这些牙齿如何?”孔子师徒莫名其妙地看了看老子的牙齿——七零八落,早已参差不全了。

于是,他们摇了摇头,谁也不明白老子的意图。

这时候,老子伸出自己的舌头问:“那么,我这舌头呢?”孔子师徒又仔细看了看老子的舌头,这时孔子眼前灵光乍现,微笑着答道:“先生学识渊博果然名不虚传!”老子这时说:“想必先生已经清楚我修道几成了吧?”孔子会心地点了点头说:“如醍醐灌顶,方才大悟呀!”午后,师徒几人便辞别老子,起身返回鲁国。

途中,孔子如获至宝,面若桃花。

弟子子路却疑云重重,不得释然。

颜回问其何故,子路说:“我们大老远跑到洛阳,原本想求学于老子,没想到他什么也不肯教给我们,只让看了看他的嘴巴,这也太无礼了吧?”孔子听后拂须大笑不止。

颜回答道:“我们这次来不枉此行,老子先生传授了我们别处学不来的大智慧。

他张开嘴让我们看他牙齿,意在告诉我们:牙齿虽硬,但是上下碰磨久了,也难免残缺不全;他又让我们看他舌头,意思是说:舌头虽软,但能以柔克刚,所以至今完整无缺。

”子路听后恍然大悟。

颜回继续道:“这恰如征途中的流水虽然柔软,但面对当道的山石,它却能穿山破石,最终把山石都抛在身后;穿行的风虽然虚无,但它发起脾气来,也能撼倒大树,把它连根拔起……”孔子听后大赞:“颜回果然窥一斑而知全豹,闻一言而通万里呀!”公元前501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当了鲁国的中都宰。

和孔子有关的故事

和孔子有关的故事

和孔子有关的故事1.孔子与项橐论道:孔子东游时遇到一位名叫项橐的七岁孩童挡道,项橐以其聪明才智向孔子提出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孔子对其智慧深感惊奇,并尊称其为“小老师”。

2.孔鲤过庭闻训:孔子的儿子孔鲤有一次在庭院中走过,孔子当时正在弹琴,见状便对孔鲤进行教育,告诫他要学习《诗》、《礼》,这一典故后来被称为“过庭之训”,体现了孔子对儿子的严格教育。

3.颜回好学: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生活简朴却专心致志于学问,孔子曾多次赞扬他的勤学不倦和德行高尚,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杏坛设教:孔子在鲁国讲学的地方相传是在一棵大杏树下,后世将此地称为“杏坛”,象征着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奠定了中国教育的基础。

5.韦编三绝:孔子晚年非常刻苦钻研《易经》,以至于翻阅次数太多,以致于穿竹简的牛皮绳都断了三次,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孔子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6.诲人不倦:孔子对待弟子的教学态度始终如一,无论弟子资质如何,都能耐心教导。

冉求曾表达自己能力有限,但孔子鼓励他要有持续学习的精神。

7.子见南子:南子是卫国的夫人,名声不佳。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访问卫国,并应南子之邀相见。

此事引起弟子们的非议,孔子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发誓说如果做了有愧于心的事,"天厌之!天厌之!"。

8.割不正不食:孔子主张饮食礼仪,有一次他的弟子发现祭祀用的肉切割得不够方正,于是孔子拒绝食用,以示对礼制的尊重和坚守。

9.孔子观于周庙:孔子在参观周公庙时,看到一种叫做“欹器”的器具,当它空的时候会倾斜,水装到一半就直立起来,满了就会倾覆。

孔子借此教育弟子,人要谦虚自省,不能骄傲自满。

10.孔子论志向:孔子曾与弟子们讨论各自的志向,其中颜渊表示愿意安贫乐道,而子路则表示愿能治理一个中等国家使其百姓勇武善战。

孔子赞扬了他们不同的志向,体现了他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孔子有趣小故事

孔子有趣小故事

孔子有趣小故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孔子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他的智慧和学识,孔子也以他的幽默和风趣的人格魅力而闻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您分享一些关于孔子的有趣小故事。

故事一:孔子和小和尚有一天,孔子遇见了一个年轻的小和尚。

小和尚很好奇地问孔子:“大师,您说一个人的美德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孔子微笑着回答:“小朋友,美德就像一颗树的根,它可以让树生长得更加茂盛。

”小和尚不解地问:“那大师,请问什么是美德的根呢?”孔子认真地说:“宽容是美德的根,它可以让我们心胸开阔,容纳更多的爱和善意。

”小和尚思考了一会儿,然后问道:“那宽容是如何实现的呢?”孔子笑着说:“宽容就像一块海绵,它不会强迫你吸收所有的水,但它可以帮助你释放过多的压力和愤怒。

”小和尚恍然大悟,感慨地说:“原来宽容是如此重要!我会努力去理解和宽容他人。

”故事二:孔子的幽默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用幽默的方式传授知识。

一次,他正在向学生们讲解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孔子问道:“如果有人偷了你的书,你们会怎么做?”学生们纷纷表示会去把书要回来或者报警。

孔子微笑着说:“那如果有人偷了你们的笑声,你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们一时陷入沉默,然后纷纷笑了起来。

孔子解释道:“正是因为笑声是那么珍贵和宝贵,我们应该学会分享和传递快乐,就像我们应该学会分享和传递知识一样。

”故事三:孔子的谦逊孔子非常谦逊,他经常分享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人。

有一次,孔子去拜访另一位思想家。

这位思想家自诩为“千古一人”,并对自己的智慧和学识感到非常自满。

当孔子和他进行对话时,孔子虚心地请教这位思想家一些问题。

这位思想家不屑一顾地回答孔子的问题,并嘲笑他的无知。

然而,孔子并没有被打击住,而是保持了冷静。

他聆听了这位思想家的观点,并谦虚地表示自己理解的不足。

孔子没有恼怒,而是感谢这位思想家的指导。

正是因为孔子如此的谦逊和虚心,他吸引了无数的学生和信徒,人们都愿意向他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趣事典故
孔子行礼
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

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地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
“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落水救人
有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

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

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去救。

孔子学琴
孔子在学习方面很是虚心,尤为刻苦。

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

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

”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得其数。

”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

于是,孔子反复地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师襄子。

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