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蝶恋花》全词翻译

合集下载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翻译译文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翻译译文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翻译译文《晏殊《蝶恋花》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晏殊《蝶恋花》原文及翻译译文晏殊《蝶恋花》原文及翻译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2、《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译文《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桓宣武①命袁彦伯②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

时王珣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③当佳。

”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公谓王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刘义庆《世说新语》)【注】①桓宣武:指桓温。

②袁彦伯:袁宏。

任桓温的记室参军时随桓温北伐。

③足韵:补足一韵。

译文:桓温叫袁彦伯作一篇《北征赋》,赋写好以后,桓温和在座的贤士一起阅读,大家都赞叹写得好。

当时王珣也在座,说:“遗憾的是少了一句。

如果用‘写’字足韵,就会更好。

”袁彦伯立刻即席拿笔增加了一句:“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桓温对王珣说:“当今不能不因为这件事推重袁氏。

”《袁彦伯作《北征赋》》3、《世说新语》之《咏雪》原文及翻译译文《世说新语》之《咏雪》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万,少住万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万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万万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译文楼外垂杨千条万缕,仿佛要拴住这大好的万光,可是万天却只稍稍停留便离去了。

只有柳絮仍然在风里飘飞,随着万风要看万归向何处?一片碧绿的山野间传来一声声杜鹃的啼叫声,杜鹃即使无情,凄厉的叫声岂不也在为人愁苦。

举杯送别万天,万天沉默不语,黄昏时分忽然下起了潇潇细雨。

注释系:拴住。

青万:大好万光。

隐指词人青万年华。

少住:稍稍停留一下。

犹自:依然。

杜宇:杜鹃鸟。

便作:即使。

莫也:岂不也。

“把酒”句:把酒,举杯;把,持、拿。

送万,阴历三月末是万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浇愁以示送万的习俗。

此句与王灼《点绛唇》“试来把酒留万住,问万无语,席卷西山雨”写法相似。

潇潇雨:形容雨势之疾。

赏析惜万伤万,留万送万,词中常调。

这首“送万”词却别具一份女词人的巧思妙想与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为情思,纯从“楼外垂杨”着笔。

从风飘柳絮的景象看,词中所写,当是暮万烟柳,而非细叶新裁的仲万嫩柳,这样方与送万之旨吻合。

杨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别的风习使人们从柳条想到送别,原很自然;但从“垂杨千万缕”想到它“欲系青万”,却是女词人的独特感受。

从“送”到“系”,虽只在一转换之间,却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飞跃,进一步写出了柳的缱绻多情。

那千万缕随风荡漾的柳丝,像是千万缕柔曼的情思,力图挽住万天。

然而“少住万还去”,万毕竟是留不住的。

他人至此,不过叹息伤感而已,词人却从随风飘荡的柳絮生出“随万且看归何处”的奇思妙想。

柳絮的形象,在诗词中或状撩乱万愁,或状漂荡无依,即使联想到“送”,也只有“飞絮送万归”(蔡伸《朝中措》)一类想象。

朱淑真却以女词人特有的灵心慧性和缠绵执着,将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随着万天,想看一看万究竟归于何处。

由“系”到“随”,进一步写出了柳对万天的无限依恋和无尽追踪。

蝶恋花译文

蝶恋花译文

蝶恋花译文
蝶恋花,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以下是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的译文:
蝶恋花译文:
栏杆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兰花上布满露珠,闪着幽怨。

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出画帘。

明月渐渐西斜,秋夜送来阵阵西风。

江岸重阳渡口,一株孤零零的枫树,叶子渐渐红润。

上片写景,将兰菊的幽怨、孤燕的冷清具体地表现出来。

下片承上片,既写出了秋夜游子的孤寂无依,又抒发了孤寂无依之感。

最后两句触景生情,抒发游子思乡之愁。

全词以写景起,情由景生,又以写景结,以景结情,将暮秋时节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心境结合起来,写出了那种润彻透骨的凄清,表达了深重的离愁别恨。

以上为蝶恋花译文,《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词的上片写景,将兰菊的幽怨、孤燕的冷清具体地表现出来,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暮秋怀人之情。

晏几道《蝶恋花》诗词翻译赏析

晏几道《蝶恋花》诗词翻译赏析

晏几道《蝶恋花》诗词翻译赏析晏几道《蝶恋花》诗词翻译赏析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译文] 衣衫上残留的酒痕,宴席上所写的诗句,一点点,一行行,都透出一片凄凉之意。

[出自] 北宋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译文】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斜月已低至半窗,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筵席上题写的词章,点点行行,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红烛虽然同情,却又自伤无计消除这凄凉,只好在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注释】①西楼:即《临江仙》词所写之楼台。

②春梦:春天的梦,多指恋情美梦。

③秋云:秋天的云。

即《临江仙》之“彩云”。

④吴山:吴地的山,泛指江南山水。

吴,今浙江一带。

⑤红烛垂泪:借用杜牧《赠别》诗意:“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二】醉别西楼的情景醒后全都忘记,就像那飘忽不定的春梦秋云,人生的聚散真是太容易。

月光斜照窗棂我难以入睡,看画屏悠闲地展出吴山的葱翠。

衣上的酒痕和诗里的字,一点点,一行行,都是那凄凉的情意。

可怜的红烛自怜没有好办法,只能在寒夜中白白地为人垂泪。

赏析:这首小词写别后的凄哀愁情。

上片写醉梦醒来,记得的只是因离别痛苦难遣而大醉以浇离愁,醒来更感慨人生如梦如云,聚无由,散容易,眼下只剩自己一人独对斜月画屏,凄凉孤寂不尽。

下片写聚时的酒痕诗字,现在睹物生景,无不都是凄凉衰伤,红烛流流,也觉得替人伤心落泪。

这首词写离别怀旧,“聚散真容易”一句,把词人对世间悲欢离合的深切感受,尽括其中。

全词语淡情深,结句赋红烛以人情,更觉凄婉。

词的上片起句先点明“别”,“西楼”为“别”之地,并暗示此中有人。

“醉别”则写出当时“别”之情态。

词的下片写过去的欢乐既不可再,因怀念人而检点旧物,只见“衣上酒痕”乃是西楼陈迹以及酬唱诗里字。

蝶恋花晏殊全诗的翻译

蝶恋花晏殊全诗的翻译

蝶恋花晏殊全诗的翻译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北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作者简介】: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进贤)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被任命为秘书正字。

天禧二年(1018年)被选为升王府僚,后迁太子舍人。

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因为人慎密而受到宋真宗赏识。

宋仁宗即位后,他建议刘太后垂帘听政,并在崇政殿为仁宗讲授《易》,一度升至枢密副使,后因得罪刘太后而出知应天府。

在地方大兴学校,培育人才。

仁宗亲政后,他更受宠遇,最终官拜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成为宰相。

晚年出知陈州、许州、永兴军等地,获封临淄公。

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在开封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获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

原有文集,今已散佚。

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作品赏析】:《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

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

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

《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诗词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诗词翻译及赏析

《·笑艳秋莲生绿浦》
笑艳秋莲生绿浦。

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

照影弄妆娇欲语。

西风岂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不与。

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

朝落暮开空自许。

竟无人解知心苦。

【前言】
《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

这是一首描写秋莲的词。

可能寓含着某种寄托,比如说怀念那位名叫“莲”的歌女什么的,也可能没什么
寓意,只是描写秋天的莲花。

【注释】
[1]红脸青腰:写荷的红花绿茎。

[2]自许:自我期许。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莲的词。

可能寓含着某种寄托,比如说怀念那位名叫“莲”的歌
女什么的,也可能没什么寓意,只是描写秋天的莲花。

我们不能穿凿附会,根据“文本”所提供的内容进行分析,是最妥当的。

蝶恋花晏殊原文译文及赏析

蝶恋花晏殊原文译文及赏析

蝶恋花晏殊原文译文及赏析蝶恋花晏殊原文译文及赏析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蝶恋花晏殊原文译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译文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晏殊《蝶恋花》赏析写闺中女子的情思在宋词中并不少见,晏殊这首词在内容上也无新颖之处,但是作者在艺术的表现上却颇具匠心。

他借闺中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活动,深婉而含蓄地表现了自己临秋怀人那种执着而真挚的感情。

秋晨本来黄花亭亭,兰草青青,但在她眼里却是“槛菊愁烟兰泣露”,秋菊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仿佛在忧愁;兰草上沾满了露水,好象在哭泣。

这些秋菊和兰草都还在栅栏之中,显然,闺中这位女子是用拟人手法在自比,她为什么会有这种触景之情呢?“罗幕轻寒”是说秋天轻微的寒意已透过丝绸的帘幕传入闺房之中,她睡不着了,我们仿佛看到了她孤独地站在房间里看着庭院中栅栏里的秋菊和兰草在愁苦哭泣,可偏在这时,连平时朝夕相伴的燕子也成双作对地翩然飞去了,这就更显得闺房的凄清和姑娘的孤寂愁苦。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姑娘望着西天的明月,不禁迁怪于它:明月呀,你太不懂得离恨之苦了,竟然将清冷的月光彻夜地斜照在我朱红的窗户上,是那样的无情,致使不能成眠。

读到这里,我们方才明白,原来姑娘在思念着远方的情人。

内心世界表露得那么深婉而含蓄。

姑娘孤寂难耐,她要看一看心上的人,哪怕是一眼,哪怕是身影。

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古词鉴赏答案

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古词鉴赏答案

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古词鉴赏答案《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由晏几道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通过梦境写缠绵恋情,表达对恋人的无尽思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宋词吧。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作者:晏几道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注释】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

消魂:一作“佳期”。

尺素:书简。

素:白绢。

古人为书,多写于白绢上。

浮雁沉鱼:古代诗文中常以鸿雁和鱼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

终了:终究,到底。

无凭据:不可靠,靠不住。

移破:移遍,弹遍。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译文】睡梦中进入了烟水微茫的江南路,走遍江南也未与离别的情侣相遇。

睡梦里离情消魂无处诉,梦醒来更觉惆怅,消魂离情将人误。

想写上一封情书倾诉衷肠,高浮的雁儿深藏的鱼,借它们传书终究无凭据。

却和着舒缓的琴弦唱出离情别绪,为奏断肠悲曲,将秦筝的弦柱遍移。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点评】这首词通过梦境写缠绵恋情,表达对恋人的无尽思念。

开始就以伊人在梦中远觅征人行踪,表现入骨的相思。

思妇已“行尽江南”,可见其决心。

然而仍不能与离人相遇,醒后反更添惆怅,埋怨自己梦中“消魂”,因而“误”了与亲人的碰面机会。

既已误,仍不甘休,欲写信寄情,然而雁在天空,鱼沉水底,即使写好信也无法寄去。

只得寄情于秦筝、歌喉,谁知还未开口,弦紧柱裂,令人心碎肠断!如此顿挫曲折,诉尽怨妇念远思夫的衷肠。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赏析】此词上片写梦里相思。

下片写醒后遣怀。

全词语言清畅,而抒情有递进、有顿挫,故沉挚有力。

起首三句:“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是说梦游江南,梦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

“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几道《蝶恋花》全词翻译
《·梦入江南烟水路》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

此词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离愁别绪。

全言朴实,清新温婉,意境含蓄优美,情景交融,通篇不见一个“愁”字,却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主人公的愁怨,将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几道《蝶恋花》全词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
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
筝柱。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注释
①尺素:书简。

素:娟,古人写信,多书于绢,故称书信为尺素。

②终了:纵了,即使写成。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译文
梦境里进入了烟水微茫的江南路,走遍江南也未与离别的情侣相遇.睡梦里离情消魂无处诉,梦醒来更觉惆怅,消魂离情将人误.为要诉尽消魂离情写封书信,高浮的雁儿深藏的鱼,借它们传书终无凭据.却和着舒缓的琴弦唱出离别绪,为奏断肠悲曲,将秦筝的弦柱遍移.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译文二
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和离别的心上人相遇。

梦境里黯然销魂无法诉说,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销魂误。

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能寄出。

无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评点
这是一首闺怨词,抒写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离愁别绪。

上片写的是无法和心上人在梦中相逢的惆怅和幽怨之情,表现思念之深和失落之沉。

前三句实际上是想象中的景象。

“烟水路”其实是江南景物的真实特征,给梦境增添了几分朦胧的美感。

“行尽”二字,表达了梦境的不真实和
欲求美梦却不能的痛苦心情,这种失落感又烘托出心中的思念之深。

上下句虽然用了两个“江南”,但丝毫没有重复累赘的感觉,反而加强了主人公的情感力度。

最后两句,是本词画龙点睛之笔,是说主人公连在梦里都渴望和心上人相聚,却不能如愿,以至于心生无限的惆怅和郁闷,深感“销魂”误人。

下片写心上人音讯全无,主人公寄书不成只能弹筝抒怨以至移破筝柱。

既然不能和心上人在梦中相聚,那就把自己的思念之情写下来吧。

可是,信又该寄往何处呢?无处可寄,所以焦灼。

结尾两句,尤其将主人公的幽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梦里难觅心上人,书信也不通,本想弹琴来排解积郁的愁闷,谁知弹奏的都是令人“肝肠寸断”之音,不仅没有得到解脱,反倒又增加了几分苦闷。

由此可见,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相当深。

至此,主人公的焦灼、烦乱和因失望而起的哀伤,都被推到了情感的最高点。

全词语言朴实,清新温婉,意境含蓄优美,情景交融,通篇不见一个“愁”字,却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主人公的愁怨,将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此外,本词以白描手法写情态动作,生动传神,真挚感人。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赏析
这首词通过梦境写缠绵恋情,表达对恋人的无尽思念。

开始就以伊人在梦中远觅征人行踪,表现入骨的相思。

思妇已“行尽江南”,可见其决心。

然而仍不能与离人相遇,醒后反更添惆怅,埋怨自己梦中“消魂”,因而“误”了与亲人的碰面机会。

既已误,仍不甘休,欲写信寄情,然而雁在天空,鱼沉水底,即使写好信也无法寄去。

只得寄情于秦筝、歌喉,谁知还未开口,弦紧柱裂,令人心碎肠断!如此顿挫曲折,诉尽怨妇念远思夫的衷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