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讲解的姿态与艺术

合集下载

研究旅游景区导游讲解技巧

研究旅游景区导游讲解技巧

502018年11月下半月刊研究旅游景区导游讲解技巧肖 京旅游景区导游人员主要为游客提供服务,既要保证游客的安全、愉悦,又要熟练掌握景区讲解技巧。

本文就旅游景区导游人员应当具备的讲解技能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讲解技巧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旅游景区导游讲解是一门综合艺术,对导游人员的表演、语言艺术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这也是景区讲解技巧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高导游服务质量,让游客能够正确、深刻地认知景区的历史以及人文,导游人员在讲解过程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技巧,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导游讲解的宗旨——满足游客诉求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旅游人数不断增多和需求增强,旅游景区纷纷编写了大批景区导游词以及相关书籍,导游人员可从导游词中获知景区知识。

旅游景区的游客千变万化,其年龄、性别、职业以及身份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景区的兴趣与认知也有很大的不同。

针对不同的游客,导游人员应当及时变换讲解方式和重点。

比如,对于知识水平较高的游客,应当重点讲解景区的壁画、对联以及题词等;对于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游客,可对壁画以及对联和名家题词等进行简单概述,讲解的重点是景区以及名人的传奇故事和事迹。

景区导游人员应当善于根据游客的诉求,结合旅游景区的各类景物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导游词进行创作。

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和更新导游词,重点突出旅游景区的特色和特点,导游的讲解应当满足游客诉求,具有时代特征。

(一)产生导游效应,协调好与游客之间的关系导游效应是指导游语言在语言传播中能够引起游客愉悦以及互动,该种效应表现为游客与导游之间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导游人员若想与游客建立良好的关系,主要的途径和方法就是讲解。

这既是对导游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又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本方法与原则。

导游人员应当热情而又认真地为游客提供服务,并且基于讲解来有效满足游客认知以及情感诉求,这样二者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情感,才能和谐融洽地相处。

9.3 导游态势语言运用技巧

9.3 导游态势语言运用技巧

信息的一种态势语言。
(一) 手指语
1 竖起大拇指 2 伸出食指 3 伸出中指
(二) 讲解时的手势
(三) 服务时的手势
➢ 在墨西哥表示“不满”, ➢ 在法国表示“下流的行为”, ➢ 在澳大利亚表示“侮辱”, ➢ 在美国和新加坡则是“被激怒和极度不愉快”的意思

手势语

手势语是通过手的挥动及手指动作来传递
4 目光与讲解的统一
导游在讲解传说故事和逸闻趣事时,讲解内容中常常会出现甲、乙 两人对话的场景,需要加以区别,导游应在说甲的话时把视线略微 移向一方,在说乙的话时把视线略微移向另一方,这样可使游客产 生一种逼真的临场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历年真题

【2019年真题·判断】一般连续注视游客的 时间应在 1-2 秒钟以内。以免引起游客的厌 恶感。( )
➢ 一般来说,人的视线向上接触(即仰视)表示“期待”“盼 望”或“傲慢”等含义;
➢ 视线向下接触(即俯视)则表示“爱护”“宽容”或“轻视” 等含义;
➢ 而视线平行接触(即正视)表示“理性”“平等”等含义。 ➢ 导游常用的目光语应是“正视”,让游客从中感到自信、
坦诚、亲切和友好。
目光接触的向度
---是指视线接触的方向。

手势语是通过手的挥动及手指动作来传递
信息的一种态势语言。
(一) 手指语
(二) 讲解时的手势
(三) 服务时的手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竖起大拇指 ➢ 竖起大拇指,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都表示“好”, 用来称赞对方高明、了不起、干得好, ➢ 但在有些国家还有另外的意思 ➢ 如在韩国表示“首领”“部长”“队长”或“自己的父亲”, ➢ 在日本表示“最高”“男人”或“您的父亲”, ➢ 在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则表示“祈祷幸运”, ➢ 在希腊表示叫对方“滚开”, ➢ 在法国、英国、新西兰等国是请求“搭车”。

导游服务中的语言艺术

导游服务中的语言艺术

导游服务中的语言艺术旅游管理092班龚旭东 Y13109204摘要:导游语言,堪称旅游的第二风景。

游客通过精彩的导游语言,可以增强游览的兴致,加深观光的印象,减轻旅途的疲劳和寂寞,了解到在风景名胜区看不到的许多知识,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浓郁人情味,从而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

本文分析了导游的各种语言形式,阐述了导游讲解语言艺术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语言艺术,为导游员更好地掌握导游服务中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导游语言讲解突发事件引言旅游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而导游工作,尤其是导游语言更是文化和艺术的体现。

如何把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通过导游语言艺术更好地传达给旅游者,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是每一个导游者的光荣使命。

导游讲解是导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表达能力是每个导游员的责任。

要表达主人方的热情好客,传播民族文化,讲解祖国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之美,离开了优美的语言是办不到的。

导游的语言艺术主要指的是导游在讲解中的语言艺术,而正确、优美、得体的语言表达对提高导游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关于导游语言艺术,主要从服务中的语言、讲解原则、讲解应克服的不良习惯等方面进行研究综述。

一、导游服务中的语言通常,导游语言主要可以分为工作语言、表情语言、形体语言和服装语言等四种。

(一)工作语言工作语言指导游员在接待工作中所使用的外语、地方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标准语。

经过导游员幽默、机智、灵巧的加工,变成一种更富有活力的艺术语言,就像说相声,不是每一句话都能引入发笑,但每一句话都为“抖包袱”做着阶梯铺垫作用。

言辞对话都要经过一定的加工,使游客觉得悬念丛生,妙趣横溢。

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宣传寓于生动活泼的讲解之中。

(二)表情语言表情语言有两种:一种是有声表情语言,一种是无声表情语言。

有声表情语言在运用时,首先要和导游员当时的介绍或讲解情景相配套,才能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

讲到兴奋时,表情应“振奋”,哀怨处表情也应略带“悲伤”一些。

无声表情语言则是指不需说话时的一种表情流露,如微笑招呼、点头问候以及处理事务时的严肃态度等各种场合的凝重表情,它在某种场合中,比有声语言更有感染力,有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导游讲解技巧及语言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导游讲解技巧及语言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11月下半月刊导游讲解技巧及语言艺术的探索与实践史剑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对导游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讲解中巧妙运用语言技巧与艺术,让游客持续体验旅游带来的乐趣,已成为导游讲解员的必备能力之一,本文以提升游客满意度为前提,对如何提升导游讲解过程中的语言技巧及艺术进行深入探讨,并提供了相关应用实践案例,供导游从业人员借鉴,让导游服务对象,即游客充分享受旅游赋予的意义与乐趣。

引言语言是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过程中进行情意表达、思想交流的主要工具。

而导游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语言就是其唯一的工作用具,在工作实践中,导游运用唯美的语言艺术及精湛的语言技巧,客观地向游客描绘景观,可以达到满足游客求知欲望以及提升游客审美能力的目的。

但要想高效实现这一目标,务必要求导游工作者在讲解景观过程中,做到讲解准确、清晰,同时还不忘适时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渲染气氛,增强效果,使所有游客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

各旅行社在带团旅游结束后,都会进行调查,根据旅行社的调查结果显示,有的导游员所带的旅游团中,全体游客都兴趣盎然,而有的则效果一般,通过比较分析,满意度高的导游都是能在带团讲解活动中巧妙运用语言艺术技巧的。

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对导游讲解需要的技巧和语言艺术进行了探讨。

一、合理运用语言艺术的意义(一)有效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人们大都喜欢选择节假日外出旅行,主要是因为旅游不仅能使自己全身心得到放松,还能够开拓自己的视野,尤其是游览一些名胜古迹,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都会提前聘用一位导游。

客观地讲解景观是每位导游的工作职责,而不同游客的受教程度、文化底蕴、宗教信仰、年龄层次及性别、职业、爱好都是各不相同的,如何使团内气氛变得更加融洽,就需要导游在工作实践中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技巧;此外,导游还应该尊重个体差异性,关注每位游客的不同特点,灵活多变地运用讲解技巧,让游客从参与游览活动之初,就明显带着浓厚的兴趣,打破默不作声、毫无沟通交流的尴尬氛围,不断地使游客的旅游兴趣得到激发,且在旅游活动时都能够全身心放松,积极参与其中,进而获得享受之美,达到审美的意境,激发观赏兴致。

九章导游的语言技能

九章导游的语言技能
2、1986年女王访华后,国旅昆明分社推出“沿 着女王足迹仿华”的旅游线路
3、名人效应法不仅是导游的好方法也是推销的 好手段
组织故事方法
1、故事人人爱听,特别是在幽雅的环境中。可以 把对游览地的介绍同有关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
2、中国许多美丽的景点都有十分动人的传说故事, 因此组织故事法是导游讲解的一个运用十分广泛的 方法。
的空间山水画。山上修竹滴翠,花木葱茏,极富自然情趣。“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山下一泓池水,明波若镜,天光云影,碧波游鱼,荷花睡莲,更 添生机。“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 媚。”(宋郭熙《林泉高致》)
• 如果您能登上这座假山游览,宛如置身迷宫,时而登临峰峦之巅,时而沉落 幽洞之底,自下往上看,重峦叠嶂,自上往下看水深幽邃,身临其境,仿佛 真的走进崇山峻岭……
1、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因时提问 2、问题恰当,游客可以知道大概的 3、应当会利用回答引出更多问题
• 生动的内涵较为广泛,它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下面试举几例供参考。 • 1.使用生动流畅,给人以美感的方法 • 一名导游在创作介绍园林假山的导游词: •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眼前宛如一幅气势磅礴、重峦叠嶂、曲折蜿蜒
二、导游语言的运用原则
1、正确性 1 2 2、清楚性 3、生动性 4、灵活性
第三节、导游讲解技巧
一、不同场合的导游讲 解技巧
二、常用的导游、在旅游车,船中的导游技巧 二、在景区景点内的导游讲解技巧
二、常用的导游讲解技巧
一 、简单概述法 二、分段讲解法 三、突出重点法 四、触景生情法 五、虚实结合法 六、问答法
七、制造悬念法 八、类比法 九、画龙点睛法 十、创新立意法
其他 讲解 的方

名人效应法:

导游讲解技巧

导游讲解技巧

导游讲解技巧一,导游讲解员的职业特点•导游讲解员是知识和语言的高度综合艺术,它综合了教师、播音、演讲、话剧、表演等专业的技术手段,是专业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综合。

•导游讲解员处于一个特殊关键的岗位,她面对的是一个知识层次、年龄层次等不相同的特殊团体,讲解员既担负着宣传和教育的职能,同时要能有效的组织引导观众参观,此外还担负着协调处理、协作研究等义务和职责•导游讲解员能通过和谐的语言将观众组织好。

·现在的观众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说教式讲解,求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要多交流,需要的是生动、科学的讲解.·从大的方面来讲每一个展览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从小的方面来讲每一件文物,每一张照片都有着它的来源和历史背景。

要想彻底弄明白则需要讲解员精心的去研究和分析,并对讲解内容进行整理,做好案头工作,才能讲起来得心应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讲解员不断提高自身讲解技巧.·导游讲解技巧基本每次培训班我们都要讲,作为一名老讲解员我认为所以技巧的根本有以下几点:1·热爱,只有乐业才能勤业,只有勤业才能精业。

我身边很多优秀的讲解员都非常热爱自己讲解工作。

2·勤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还要靠自己去悟。

所以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应该勤思。

一个人的思想只有在不断思考中才能通达,讲解更是如此。

3·自信,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当我们努力了首先要自我肯定,要有自信心,自信是导游讲解不可缺少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场”.更不要因为一些特殊游客地位较高、身份特殊而胆怯、畏惧。

4·真诚,与人交流真诚是根本。

我没有用亲切而用真诚是因为只有真诚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亲切感的交流. 二,导游讲解艺术导游讲解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导游讲解工作和水平的好坏与高低,并不单纯取决于导游员的思想、性格和知识,而且还取决于导游个人的表达艺术和技巧。

导游讲解员礼仪规范

导游讲解员礼仪规范

导游讲解员礼仪规范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受到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教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教育传统源远流长。

我国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博物馆、纪念馆的讲解员处于一个特殊关键的岗位,面对的是一个知识层次、年龄层次等不相同的特殊团体,讲解员既担负着宣传和教育的职能,同时要能有效的组织引导观众参观,此外还担负着协调处理、写作研究等义务和职责。

讲解员是沟通博物馆、纪念馆或景区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博物馆、纪念馆等的名片,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受教育和参观质量,影响着博物馆、纪念馆或景区的窗口形象,甚至影响到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形象。

因此,博物馆、纪念馆的讲解员应有规范的服务礼仪。

一、讲解员的仪容仪表规范(一)注重仪容仪表是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基础和前提。

(二)良好的仪容仪表是对游客的尊重。

(三)良好的仪容仪表使讲解员充满自信,以愉快的心情为游客服务。

讲解员仪容仪表基本要求:男性:要显示出一种刚毅与果敢、机智与稳重的个性风采,充分展示男性的“阳刚之美”。

女性:要尽量展示出稳重、贤淑,典雅、端庄而不失敏捷的个性风采,充分体现东方女性的温柔、含蓄之美。

修饰仪容的基本要求美观、整洁、简单、得体。

二、讲解员的举止规范个人行为举止中的姿态和风度。

姿态是指个人身体呈现出的样子。

风度则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

(一)站姿:挺直、舒展、线条优美、精神焕发站立时要直立,从正面看,身体重心线应在两腿中间向上穿过脊柱及头部,要防止重心偏左或偏右。

重心要放在两个前脚掌。

眼睛要平视,挺胸、收腹。

表情自然,双臂自然下垂或体前交叉在腰间,不可抱在胸前。

女性站立有两种战法:一是双脚呈“Ⅴ”字型,膝和脚后跟要靠紧。

两脚张开的距离约为两拳。

导游语言运用技能

导游语言运用技能

第三, 要有真实感。导游员的面部表情, 要表里 如一, 即要使游客感到你的表情是真实的, 是发 自内心的, 而不是皮笑肉不笑或华而不实, 哗众 取宠的 。 第四, 要有分寸感。运用面部表情要把握一定 的“度”, 做到不温不火, 适可而止。以“笑” 为例, 导游员可根据讲解情感的变化, 有时可表 现为“朗笑”, 有时只表现为“莞尔一笑”, 有 时可表现为“微笑”。讲解时的表情, 不可用 艺术表演的“表情”, “艺术性”太强的表情往 往过于夸张, 在导游讲解的情境中, 会显得不自 然、不真实, 有损于导游讲解的现实性。
第二, 用来指示具体的对象, 即“指示手 势”。如“现在我们来到了王府井大街, 这 里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东边的(用手指 东边)是东安市场, 西边的(用手指西边)是百 货大楼 , 这是王府井大街的心脏部分。 ” 百货大楼前有张秉贵的塑像。 被称为“一抓准”、“一口清”和“一 团火”。扭转了外国人对中国商 业人员的看法由“可怕”到“可亲”。
四、目光语在讲解时的运用
讲解时, 运用目光的方法很多, 介绍几种如下: 一是目光的联结。这是加强导游员与游客关系 的重要因素。凡是一直低头或望着毫不相干处 , 以及翻着眼睛只顾口若悬河的人, 是无法与游 客产生沟通的。但目光不能老是盯着一个人 , 更不要老是盯着一个人的眼睛, 尤其是异性 , 否则会使人反感或使人不自在。
如武汉市导游人员在归元寺向游客介绍《杨柳观音图》时说: “这幅相传为唐代阎立本的壁画,它所体现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 珍惜”。这里,“珍惜”属于用词不当,而应该“珍视”。“珍 惜”是爱 惜的意思,而“珍视”则为看重的意思,即古画所体现的艺术手 法 值得很好欣赏。
又如游客问:“长城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导游人员回答:“秦 朝”。这种回答属于表述不清,因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赵 、秦三国为防御北方的匈奴、东胡等民族的骚扰就筑起了高大的 城墙,即为长城的起源。秦统一六国后,在原有长城的基础上修 筑成一条具有今天规模的长城。如果对外国游客,还应讲清春秋 战国和秦朝的公历年代,这样外国游客才会对中国长城的历史有 一个明确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游讲解语言艺术——讲解的态势语艺术
导游讲解并不是单靠动口就可以圆满完成的,必须用态势语言来辅助导游讲解,如果把站姿、眼神、手势、表情等处理得恰到好处,就会增加讲解的效果和魅力。

凡是不注意游客视觉反应,完全凭自己的口才来进行导游讲解,是不会成功的。

讲解时的态势语言艺术有站姿、目光、表情、手势等。

1.站姿
站姿能显示导游员的风度。

一般说来,导游人员讲解时,身体要挺胸立腰,端正庄重。

所谓“站如松,坐如钟”就是这个姿态。

导游人员若在车讲解,必须站立,面对客人,肩膀可适当倚靠车厢壁,也可用一只手扶着椅背或扶手栏杆。

在实地导游时,一般不要边走边讲。

在讲解时,应停止行走,面对客人,把全身重心平均放在脚上,上身要稳,要摆出一副安定的姿势。

要注意的是,不可摇摇摆摆,焦躁不安,直立不动,或把手插在裤兜里,更不要有怪异的动作,如抽肩、缩胸、乱摇头、不停地摆手、舔嘴唇、掐胡子、摒鼻子、拧领带等等。

2.目光
导游讲解是导游员与游客之间的一种面对面的互动。

这种面对面的互动,双方可以进行“视觉交往”。

游客往往可以
通过调动视觉器官一一眼睛,从导游员的一个微笑,一种眼神,一个手势中加强对讲解容的理解。

讲解时,运用目光的方法很多,介绍几种如下:
一是目光的联结。

这是加强导游员与游客关系的重要因素。

凡是一直低头或望着毫不相干处,以及翻着眼睛只顾口若悬河的人,是无法与游客产生沟通的。

但目光不能老是盯着一个人,更不要老是盯着一个人的眼睛,尤其是异性,否则会使人反感或使人不自在。

二是目光的移动。

导游人员在讲解某一景物时,首先要用目光把游客的目光引过去,然后再及时收回目光,继续投向游客。

三是目光的分配。

目光要注意统摄全部听讲解的游客,即可把视线落点放在最后边的游客的头部,也可不时环顾周围的游客,但切忌只用目光注视面前的一些游客,不然就会冷落后边的游客,使他们产生遗弃感。

四是眼球的转动。

当你的视线朝向哪方,你的面孔就应正对着哪方,那种只眼球滴溜溜转动,而头却不随着眼球转动的人是令人生厌的。

五是讲解与视线的统一。

当讲解容中出现甲、乙两人对话场面时,在说甲的话时,要把视线略微移向一方,在说乙的话时,要把视线略微移向另一方,如此可使听众产生一种逼真和临场感。

3.表情
表情是指眉、眼、鼻、耳、口及面部肌肉运动所表达的情感,有关资料载,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首先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这么个公式:
信息的总效果=7%言词十38%语调+55%面部表情
由此可见,面部表情在导游讲解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前面谈到的“目光”是面部表情的一个方面,下面再谈谈讲解时的面部整体表情。

讲解时的面部整体表情有助于讲解容的情感表达。

如果讲解时导游员“铁面元情”或麻木不仁,没有必要的感情流露,那么他只能是一部“会说话的机器”。

比如,当讲“现在,我们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我想,此刻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感到无比兴奋,无上荣光和自豪!”这段话是表达喜悦心情的,如果导游员的面部表情没有喜悦兴奋的神色,就难以使游客感到你的真情实感,就激发不起游客的感情波澜。

但是,脸上有一定的表情,而缺乏足以表达心丰富情感的变化,或面部表情过于做作,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不一致,不协调,同样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有的导游员在讲解时,努力做出过于夸的各种“表情”,就像给小学生讲课或话剧演员的表情一样,就显得矫揉造作,不自然。

因为导游讲解既不同于给小学生讲课, 也不同于艺术表演,面部表情要准确,又要适度。

为此,面部整体表情必须注意以下四
点:
第一,要有灵敏感。

就是说,要比较迅速、敏捷地反映心的情感。

面部表情应该与口语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产生并同时结束,在时间上要同步,表情时间过长或过短,稍前或稍后都不好。

第二,要有鲜明感。

导游员的面部表情要明朗化,即每一点细微的表情变化都能让游客觉察到,那种似笑非笑,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表情是不可能给人以美感的。

第三,要有真实感。

导游员的面部表情,要表里如一,即要使游客感到你的表情是真实的,是发自心的,而不是皮笑肉不笑或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

第四,要有分寸感。

运用面部表情要把握一定的“度”,做到不温不火,适可而止。

以“笑”为例,导游员可根据讲解情感的变化,有时可表现为“朗笑”,有时只表现为“莞尔一笑”,有时可表现为“微笑”。

讲解时的表情,不可用艺术表演的“表情”,“艺术性”太强的表情往往过于夸,在导游讲解的情境中,会显得不自然、不真实,有损于导游讲解的现实性。

总之,怎样运用好讲解的表情语,全在于导游员自己的细心琢磨。

4.手势
讲解时的手势,不仅能强调或解释讲解的容,而且能生
动地表达讲解语言所无法表达的容,使讲解生动形象,为游客看得见悟得着。

手势在讲解中的作用有以下三种: 第一,用来表达导游讲解的情感,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即所谓“情意手势”。

在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定会取得成功”时,可用握拳的手有力地挥动一下,既可渲染气氛,也有助于情感的表达。

第二,用来指示具体的对象,即“指示手势”。

如“现在我们来到了王府井大街,这里是最繁华的商业街。

东边的(用手指东边)是东安市场,西边的(用手指西边)是百货大楼, 这是王府井大街的心脏部分。

"
第三,用来模拟状物,即“象形手势”。

如:当讲“有这么大的鱼”时,就要用两手食指比一比。

当讲到“五公斤重的西瓜”时,就要用于比成一个球形状。

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种手势,都应视讲解的容而定。

在手势的运用上必须注意:一要简洁,易懂;二要协调合拍;三要富有变化;四要节制使用;五不要使用对方忌讳的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