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1《论语》 课件 (共31张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俱。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
的 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 伤。”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 (前551
年~前479年)子姓, 以 孔为氏,名丘,字
仲尼。排行老二,又 称:孔二,汉族人, 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fù) 人。孔子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译文 )孔子说:“在学习时时常的复习学过的知识,
不也愉快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
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 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得。”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
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
改正并告诉他人。”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 满 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译文 )孔子说:“勤勉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论语》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9/6/23
臣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
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
从矣。”
名著导读《论语》
——汉 董仲舒21
2019/6/23
意思是:
如果没有孔子,中国的 历史会比黑夜还长.
汉平帝时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唐代开始加封为“文宣王” 元代又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代以后封为“大成至圣先师”
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
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
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
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
六十八返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
(公元前名4著7导9读)《论,语》 年七十三。
9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
狮和上马石。
名著导读《论语》
7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 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 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 从不回头的强人。
2019/6/23
名著导读《论语》
8
2019/6/23
一、孔子其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生于
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 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
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
201命9/6/2的3 张力。
名著导读《论语》
26
万名网民大调查 超过44%网民常看论语
2019/6/2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

孔子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 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 返鲁。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 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 私家学派——儒家。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 之首。
4
孔子
他是一个志在报国、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子
23
2、“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 化才会有未来。”
22
请为孔子写一个颁奖词
中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 华
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
文 化
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 的
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先 驱
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 :
孔
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是一部__语_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
_门和人___再_传所弟辑子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 儒把《论语》和《__中_庸》《__孟_子》《__大_学》
合称为“四书”。
21
谈一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张颐武观点: 1、“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
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 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
12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 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董仲舒
13
14
15
• • • •
《论语》体式
议对答格 事话问言 体体体体
16
五、论语的影响
高中语文必修1 名著导读《论语》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
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古代宣布政令或有战事时用的大铃)”“千古圣 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 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孔庙
祭祀孔子 的本庙, 是中国使 用时间最 长的庙宇
孔府
孔府也称圣府, 是孔子的后代子 孙们居住的地方, 历史上,孔子的 后代继承人都被 称之为"衍圣公"。 孔府是孔庙的西 邻,规模相当宏 大,是我国仅次 于明、清皇帝宫 室的最大府第。
生平
先世为宋国贵族,后因避乱迁居鲁国。孔 子幼年丧父,家境中落,自言“吾少也贱, 古多能鄙事”(《子罕》)。而立之年开始 授徒讲学,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鲁昭 公二十六年(前516)鲁国内乱,孔子离鲁 至齐,不为景公所用,不久即归。晋定公时 期,曾为司寇。后去鲁,周游卫陈、宋、蔡、 楚等国,宣传自己的主张,终不见用。晚年 归鲁,从事著述和讲学,整理《诗》、《书》 等古代典籍,并根据鲁史删修《春秋》。相 传孔子有弟子3000,著名的有70多人。
在为人处世上,孔子主张积极入世,反对道 家的消极避世、出世,提倡自爱和爱人。
孔子对天命持谨慎态度,他更相信人自己的 力量。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切
要看个人后天的努力。
教育上。孔子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而立之年气,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桃李满天 下”。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 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 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 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这些教育经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学而、为政、八佾 文意通释)》课件

【今译】 孔子说:“[国君]治理国家,用道德教 化来推行政治,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它一定的方 位上,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①,曰: ‘思无邪②。’”
【今译】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 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 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 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1·7】子夏曰①:“贤贤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 比孔子小四十四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卒年不详。 ②贤贤:第一个“贤”做动词用,表示敬重,尊崇;第二 个“贤”是名词,即“圣贤”的“贤”,指有道德有学问的高 尚的人。易:轻视,不看重。一说,“易”释为“移”,移 好色之心而好贤德。 ③ 致:做出奉献。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①:“夫子至于是邦也②, 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③?”子贡曰:“夫子 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④?”
【注释】①子禽:姓陈,名亢(kàng抗),字子禽。一说, 即. 亢。陈国人。孔子的弟子(一说,不是孔子的弟子)。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孔子的弟子。比 孔子小三十一岁,生于公元前520年,卒年不详。 ②夫子:孔子的弟子敬称孔子。古代凡做过大夫官职的人, 可称“夫子”(孔子曾任鲁国司寇)。邦:诸侯国。 ③抑与之与:“抑”,连词,表示选择,“还是.……”。 “与之”,给他。最后的“与”,同“欤”,语气词。 ④其诸:或者,大概。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

4.曾参(前505~前436),字 子舆,春秋末鲁南武城(今山东平邑 县)人,孔子著名弟子。 曾参小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晚 年的学生。曾参非常注意修身,倡导 “吾日三省吾身”的内省工夫,认为 替别人办事要讲“忠”,与朋友交往 要讲“信” 。强调读书人应该弘扬 毅。曾参以“孝”著称,认为“慎终, 追远,民德归厚矣” ,据说传世的 《孝经》即是曾参所著,《孝经》在 汉代和《论语》一起升格为儒家经典。 孔子去世后,曾参聚徒讲学, 有不少弟子,相传他就是儒家子思、 孟子一派的创始人。
3.子贡(前520~?)姓端木, 名赐,字子贡,又作子赣,亦称 作卫赐,春秋末卫国人,孔子的 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在成为孔子弟子以前经 商曹、鲁间,富至千金。他思路 敏捷,理解力强,能说会道,被 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 《论语》中记述孔子与弟子答问, 以他为最多。子贡对孔子的颂扬 在孔门弟子中是出名的,他曾说, “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 阶而升也”。孔子去世,子贡为 孔子守墓长达六年之久。子贡晚 年居齐,直至终老。
(论语· 卫灵公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一日克己 复礼,天下归仁焉(2)。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3)。”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4)斯矣。” 【注释】 (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 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2)归仁:归,归 顺。仁,即仁道。 (3)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 对。 (4)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颜渊问什么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 己的私欲,回复到礼,这就是仁。有一天你这样 做到了克己复礼,天下都会赞许你是仁人。要做 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 合乎礼的不要看,不合乎礼的不要听,不合乎礼 的不要说,不合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 虽然资质愚钝,也要愿意照这些话去做。”
202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整理

2021年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之《论语》一、名句解释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
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自己的位臵上,其它的星辰便会自行在周围旋转运行。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他自己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他自己行为不端正,即使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就是聪明。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茫; 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危险了。
1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①损:损害。
②谅:信实。
③便辟:阿谀奉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课件37张

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 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 辰。儒学外传的一千多年来,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
【
颁
奖
辞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
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
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
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
孔子的故乡
曲阜是春秋 时期鲁国的都城, 是我国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创 始人孔子的故乡。
三孔——孔 庙、孔府、孔林。
一、孔子其人
⒈孔子的青少年时代 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纥与颜氏女生孔子,祷 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 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 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 姓孔氏。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 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格言体 答问体 对话体 议事体
格言体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 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 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 的人长寿。”
2020/9/27
名著导读《论语》
29
答问体: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 的自信。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 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 定力去对抗外界。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 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 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 命的张力。
万名网民大调查 超过44%网民常看论语
与同学共勉:
阅பைடு நூலகம்,终身的承 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 皱眉是在读书时 那苦思的刹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不小心把陈强同学的名著《论语》的封面弄破了,还书时,你该对陈强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语言要简明、得体。7.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1)九层xx,起于累土。——老子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xx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xx
12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xx何以谓之“文”也()
.
(2)是以谓之“文”也()
..
15.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是以谓之“文”也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6.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7.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18.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3)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8.(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
12.C
13.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示例:对不起,陈强,我不小心把你的《论语》的封面弄破了,原谅我好吗?
7.(1)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
(2)不遵守规则、制度就办不好事。(办事要遵守规则、制度。)
.
(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________________
..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
.
(4)温故而知新新:________________
.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殆:____________..
(6)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斯:________
18.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参考答案
1.lúnyuèyùnxǐngwǎngdàidānɡōnɡdǔ
2.(1)同“悦”,愉快(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诚信(4)这里指新的理解和体会(5)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疑惑(6)往、离去这,指河水(7)胳膊(8)坚定
3.D(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
4.C
5.(1)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孟子春秋末期思想教育
..
(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___
.
(8)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
.
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D.xx送xx之xx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2)《〈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十二章》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时xx,xxxx,择善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⑦/①⑤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13.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12.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文’。”
....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
...新。
.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14.(1)什么(2)因此
15.(1)是以/谓之“文”也(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6.(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2)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17.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句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