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解析及临床用途
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摘要:双黄连注射液主要用于各种急性感染,尤其对外感高热不退者、某些抗生素治疗无效者、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者,可迅速见效。
偶见皮疹,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严格观察本品溶解后有无细粒沉淀,并注意澄明度,有沉淀或澄明度不好者停用。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双黄连注射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又可清解心胃之热毒,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良药,故为君药:黄芩苦寒。
长于清肺热与上焦实火,并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连翘味苦,性微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透表达邪,长于清心火而散上焦之热,二药共为臣药。
全方配合,药少而力专,共奏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之功。
1药理毒理集抗病毒、抑菌、提高免疫功能为一体,功效明显强于其他抗病毒类中药剂。
1.1广谱抗病毒作用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对流感病毒A1、A2,副流感病毒1和3,柯萨奇B组病毒Ⅲ型,单纯疟疾病毒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腺病毒Ⅲ型,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炎病毒、艾可病毒Ⅱ型引起的感染,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1]。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抗病毒作用不仅在细胞水平上得以证实,即能显著的抑制细胞病变和延缓细胞病变出现,在整体治疗水平上也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发生、发展、对柯萨奇病毒所致的病毒性心肌炎、胰腺炎有着较好的疗效。
双黄连抗病毒作用机制: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双黄连作用是多途径的,不仅有直接灭活病毒的作用,而且对吸附于细胞表面和进入细胞内的病毒都有抑制作用[2]。
1.2广谱抑菌作用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具有较广泛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A群、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宋氏志贺菌、福氏志贺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喉杆菌、变型杆菌等6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3]。
双黄连制剂的药理作用及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以起 到参考 作 用 。 关键词 :应 用 分析 ;兽 医临床 :双 黄连 制剂 Biblioteka 2 . 1 治疗 家猪 疾病
双黄 连制 剂 具备 清 热 消炎 的作 用 ,在 家猪 的子 宫 内膜 炎 、腹 泻 、流感 、感 冒等 疾均 有 着显 著 的疗 效 。经 实验 研究 发 现 ,应用
双 黄 连 制 剂 属 于 纯 中 药 制 剂 的 一 种 ,具 体 成 分 主 要 包 含 连 等量 的 安乃 近 与双 黄 连制 剂治 疗 家猪 流感 ,双黄 连 制剂 的治 疗效 翘 、黄芩 、金银 花 。而 临 床上 比较常 用 的双 黄连 制 剂 主要 包含 双 果 更 加 显著 ,采 用 西药 一 双黄 连 注射 治疗 家猪 重 型肺 炎 可 以取得 黄连 可溶 粉 、双黄 连 口服 液 以及 双黄 连 注射 液 三种 类 型 。双 黄连 9 0 %左 右 的治 疗有 效 率 ,而 单纯 西 药注 射 的治 疗方 法 只 能够 达 到 制剂 具 有辛 凉解 表 、清热 解 毒功 效 ,广 泛应 用 于畜 禽类 疾 病 的治 7 5 %的治疗 有 效率 。在 家猪 痢疾 疾 病 的治 疗 中 ,在适 宜用 量 范 围 内 ,增 加 双黄 连制 剂 的作 用 剂量 ,所 取 得 的治疗 效 果也 就更 加 显 疗 中。
著 ,治 疗 有效 率 最 高可 以达N 8 5 %,相 比于 氟 哌酸药 物 来说 ,双 黄 连制 剂 的治 疗效 果 明显 更优 。在治 疗 家猪 胃肠 道 炎和 腹泻 疾 病 清热 消 炎是 双 黄 连制 剂 的主 要药 用 价值 之一 ,在 人或 动 物 由 方 面 ,选 取双 黄连 与 硫 酸庆 大霉 素进 行 对 比 ,经实 验研 究发 现 , 于 外部 因素或 病 菌感 染 而 出现炎 症反 应 时 ,会 增加 机 体血 管 通透 为 病猪 提 供 双黄 连 制剂 药 物治 疗 ,可 以取得 9 7 %的 治疗 有效 率 , 性 ,提 升 内物 质 交换 率 ,有 害物 质进 入 机 体 内部 的可 能性 明显 提 为 病猪 提 供硫 酸 庆 大霉 素 治疗 ,可 以取 得8 0 %的治 疗有 效率 。需 高 ,进 一 步扩 散 炎性 介 质 ,产生 发 热反 应 。经 实 验研 究发 现 ,双 要 重点 注 意 的是 ,在 治 疗母 猪 子宫 内膜 炎 时 ,需要 分 三次进 行 治
双黄连针剂临床应用概述

双黄连针剂临床应用概述双黄连针剂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早确认的各大药房及急诊科必备的中成药之,为纯中药制剂,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种药物精制提炼而成。
其清热解毒功效良好,主治外感热病。
已被临床广为看好,使用范畴大为扩展,其使用方法已不局限于静脉点滴,利用多种给药途径治疗几十种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概述如下:1呼吸道感染用双黄连针剂60mg/日加入5%葡萄糖注射药100~150ml1 1静脉滴注,1次/日,总有效率为98. 75%,平均时间为5. 1天,优于常规治疗。
双黄连针剂600mg,注射用水20ml稀释摇均,雾化吸入,每次15~ 20分钟,2次/日,3天为I疗程,如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 >38"C, 加用本品3.0g静脉滴注,1次/日,优于青霉素治疗。
用558ug/L浓度的双黄连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病毒唑治疗对照,双黄连在缓解病情,止咳、化痰,促进罗音吸收方面与病毒唑相似,但对提高氧分压,减轻肺内炎症及气肿方面优于病毒唑,治疗后病毒分离阳性率明显降低,有利于患儿细胞免疫指标的恢复。
而且雾化吸入法可使药物直达病灶,局部炎症可迅速缓解,且使用方法方便,无痛苦,最为小儿患者所接受。
2外感热病双黄连针7. 2g,溶于5~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静脉滴注,1次/日,3~7天为l疗程,治疗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细菌性肺炎,慢性支气管合并肺感染,肺结核,急性胃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中耳炎,急性胰腺炎),双黄连针剂为治疗外感热病的一种有效药物,和抗生素治疗对比差异不大。
3肺炎将双黄连针剂60mgkg日,溶于5~ 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涌注,浓度1%,清滴速0.7~0m1/nin, 其治疗肺部罗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明显优于青霉素治疗。
4流行腮腺炎用双黄连针剂0. 6g与生大黄粉4:混合,加食醋调糊外散想处,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次啊其多饮水用族盐水数口,总酸性食物,高热内班治疗。
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解析及临床用途

孙巍 何翔 ( 多多药业 有限 公司)
征, 同种 方 法观 察 加 入 双 黄 连 注 射 液 u u标 本 。 用 双 黄 连 加 入 基质 , 制成 栓剂治疗 1 5例 患者 , 3 治愈率 6 .%。与 口服罗红霉素 的患者 66 对 比 , 异显 著 , 双 黄 连栓 阴道 内置 药治 疗 女 性 生 殖 道 u 差 用 u感 染 优 于 口服罗红霉 索。作者认 为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各型带状疱疹均有显 著疗 效 , 是一种安全、 经济、 有效、 良反应少的抗病毒、 不 抗菌的药物 。 26 泌尿 系疾病 严凤 山 , . 孔祥敏 自 1 9 9 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 , 消肿散结。用于痈疽 , 瘰疬 , 步提高病房 中医药治疗率 , 泌尿 系感 染的患者. 用双黄连注射 对 采 乳痈 , 丹毒 , 风热感冒 , 温病初起 , 温热入营 , 高热烦 渴 , 昏发斑 , 神 热 液静脉点滴治疗 , 收到 了较好疗效。 2例 中治愈 3 4 1例 , 好转 6例 , 无 淋 尿 闭。药 理 作 用 : 抗病 原微 生 物 、 炎 、 热 、 抗 解 保肝 , 他 药理 作 用 效 5例 , 其 总有效率 为 8 .%。治疗时间最短 4天 , 81 最长 1 , 5天 平均 还包括 : 抗休克、 止吐、 利尿、 毒性。 84天。现代医学认为本病 多系逆行感染所致 , . 其致病菌以大肠杆菌 12黄芩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 , 泻火解毒 , 止血 , 安胎 。用于 居多双黄连注射液对各种球菌及杆菌均有抗 菌作用 ,并有增强机体 湿温、 温胸 闷呕恶 , 暑 湿热痞 满, 泻痢 , 黄疸 , 热咳嗽 , 肺 高热烦 渴, 血 免疫功能的怍用。 通过 临床运用证明 , 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泌尿系感染 热吐衄 , 痈肿疮毒 , 胎动不安。药理 作用 : 】 抗菌 、 抗炎及免疫、 对其他 疗效可靠, 同时 4 2例中未见有 明显副作用 出现。 活性物质 的影响、 镇静解热 、 ADS等病毒 、 血脂 , 抗 I 调 其他药理作用 27 中毒 林桥 文1 将 5 _ 9 ] 等, 2例 乌头碱 中毒 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还包括 : 抑制醛糖还原酶、 降压、 毒性。 和 对 照 组 , 患 者 先 予 洗 胃或 催 吐 、 泻 , 此 基 础 上 治 疗 组 采 用 2组 导 在 13金银花 : .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 , : 凉散风 热。 用于 痈肿疔 双黄连注射液滴注 , 然后输液 ; 对照组则予对症治疗 , 如镇静、 抗心律 疮, 喉痹 , 丹毒 , 热毒血痢 , 风热感冒, 温病发热 。药理作 用1 抗病原 失常、 2 1 : 治疗低血压 等, 然后输液。观察并记录 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微生物、 解热抗炎 、 免疫调节 , 其他 药理作用还包括 : 保肝 、 降脂、 抗生 情况 ̄ B 问 , D- 结果治疗组疗效 明显优于对照组《< .1; , J P 00 )心律失常恢 育、 止血、 毒性。 复时间 , 治疗组早搏 、 房颤及房扑在 3 mi 0 n内全部恢复 , 窦性心动过 缓在 2 h内恢复 , 4 对照组 2 4 h内恢 复者仅 4例 : 2组临床症状改善 21呼吸系统疾病 陈刚 临邑县临 邑镇卫生院赵家卫生室 ) 时 间 : 疗 组 (52±87 . ( 自 治 4. . )mi, 照组 (82 .): 疗 组 低 血 压 的 n对 2 .±68h 治 20 0 0年 1月至 2 0 0 7年 1 月收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1 O例 , 7 采用 症状 在 6 mi O n内恢复正常 , 对照组均在 2 4 h以上恢复正常 , 均有非 双黄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 , 效果 良好。治疗组 显效 4 8例 , 有效 3 常显著性差异(< .1。结论双黄连 注射液治疗乌头碱 中毒有特效。 7 P O0 ) 例, 总有效率 为 1 0 : O % 对照组 显效 2 3例 , 有效 2 7例 , 总有效率 为 28感 染 张文奇 采 用双黄连注射 液治疗流行性 出血 热发热 . 5 .%。 88 经检验两组有显著差异( = 07 ,< .1。 x2 2 .1 P 00 )治疗组平均疗 期 患 者 , 得 显著 疗 效 。选 择流 行 性 出血 热 ( 称 出血 热) 热期 患 者 取 简 发 程 为 57 .4天 , 对 照 组 86天 缩 短 28 比 . .6天 。笔 者 认 为 : 用 本 品 雾 6 应 6例 , 机分 为双 黄连治疗 组( 疗组) 随 治 与病 毒唑 常规治疗 组( 对照 化 吸 入 治疗 有 效 安全 、 不 良反 应 、 便 易 行 、 无 简 可供 广 大 乡村 卫 生 工 组) 。两组 均 以治 疗 后 的 第 7日情 况作 为对 照 时 间 。结 果治 疗 组 痊 愈 作 者选 用。 2 O例(88 %)有 效 1 5 .2 , 2例(52 %)无效 2例 (.8 , 3 .9 , 58 %)总有 效率 22消化 系疾病 陈黎萍1 . 4 ] 运用双黄连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秋季 9 . % ; 41 2 对照 组痊愈 1 3例 (O6 %)有 效 1 4 .3 , 4例(37 %)无效 5 4 .5 , 腹泻 4 8例 ,并与西药常规治疗 4 8例进行对照观察 ,治疗组有效率 例(56 %)总有效率 8 .8 1 .3 , 43 %。两组治 愈率及 总有效率 比较 , 治疗 9 .% , 照组 有效 率 8 .%。 笔者 认 为 : 肠 内灌 注 双黄 连 注 射 液 , 组均高于 对照组(< .5。双黄连注 射液其主要功效 为抗菌、 5 8 对 96 结 P O0 ) 抗病 可 以在 结肠 内保 留较 长 的时 间 , 药物 被 充 分吸 收 利用 而 起 到直 接 杀 毒、 使 消炎及增强机体免疫力 , 对流行性 出血热 中医治 以表里双解 , 气 灭病毒 、 消除病原 的作用 , 并能解除平 滑肌痉挛 , 从而减少肠蠕 动, 促 血 两 清 。 已有 大量 临床 资料 报 道 双黄 连 注 射 液 用 于 呼 吸道 、 泌尿 系 及 进水、 电解质 的再吸收 , 达到治疗腹泻的作用。双黄连注 射液结肠灌 妇科 感染性疾病有 良好效果。 从本临床资料来看 , 其用于出血热发热 肠, 操作简单, 患儿痛苦少, 治疗秋季腹泻有 良好疗效 , 值得临床应用。 期的治疗效果亦肯定 , 且优于西药病毒唑 , 无毒副作用。故此认为 又 23五 官科疾病 张东法 . 采用双黄连注 射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 双黄连注 射液可推广应用于流行性 出血热发热期 的治疗。 膜炎 3 2例 , 治疗方法 : 双黄连注射液 6 ml 0 加入生理盐水 5 0 中 0 ml 29其他 张 晓茹 观察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 .
双黄连注射剂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双黄连注射剂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邓廷飞;陈金月
【期刊名称】《医药导报》
【年(卷),期】1994(000)006
【摘要】双黄连注射剂是一种纯中药制剂,有注射液和粉针剂2种,由中药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等功能。
近几年双黄连注射剂的研究报道较多,现作一概述。
1 药理作用 1.1 对家兔发热体温的影响给家兔耳静脉注射伤寒、副伤寒甲乙联菌苗,使升温,然后注射双黄连注射液。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药物在1h后能使注射菌苗引起发热反应的家兔体温明显下降。
【总页数】1页(P266)
【作者】邓廷飞;陈金月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6
【相关文献】
1.双黄连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概况 [J], 刘军;徐鹰
2.双黄连注射剂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陈秋竹
3.双黄连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J], 高丽娜;覃珑
4.观察双黄连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 [J], 李春艳
5.双黄连气雾剂与注射剂的药效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J], 徐凯建;王跃红;胡君茹;吴琳华;孙考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黄连制剂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双黄连制剂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作者:向森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6年第07期摘要:对双黄连制剂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以期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黄连制剂;药理作用;兽医临床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7-0048-01双黄连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其原料为黄岑、金银花以及连翘,有清热解毒和辛凉解表这种临床治疗效果,主要以注射液、口服液以及可溶粉三种类型应用于临床。
1 双黄连制剂的药理作用1.1 杀菌抑菌金银花中含有皂素,黄岑的主要成分为黄岑苷,这两种物质的杀菌效果都很好。
双黄连制剂的体外抑菌试验验表明,其对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等多种细菌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对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尤为明显,具有强效杀菌效果。
1.2 抗病毒双黄连制剂为广谱抗病毒药物,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及麻疹病毒等作用。
在细胞培养条件下能抑制和延缓细胞病变的出现,避免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的细胞固缩和细胞单层不完整。
易世红等[1]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染料摄入法检测双黄连粉针剂对不同病毒的作用,改变给药时间、途径,探讨双黄连粉针剂抗病毒作用环节,建立病毒性心肌炎、胰腺炎、流感动物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观察双黄连粉针剂对感染动物的保护作用。
结果发现,双黄连粉针剂具有明显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Ⅲ、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及Ⅱ型、柯萨奇病毒B等作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Ⅲ型、水疱性口炎病毒、麻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显著抑制肺炎、心肌炎、胰腺炎等疾病的发生。
1.3 清热抗炎研究表明,双黄连制剂能抑制炎症介质导致的肿胀和增加血管通透性,对注射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发热反应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且呈量效对应关系。
双黄连制剂可以对炎症介质引发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行有效的控制,使用双黄连制剂对注射细菌内部因为毒素引发发热情况进行处理的话,效果是非常理想的,并且效果会伴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有所提升。
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

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摘要:临床中对双黄连注射液药理研究越来越深入,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治疗的一些新用途被不断发现。
为促进双黄连注射液更加广泛的应用,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结合本医院的临床经验对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进行探讨。
研究结果指出黄芩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利尿和镇静以及降压等药理作用;金银花具有抗菌、清火、消炎和治疗胃溃疡等药理作用;连翘具有抗菌和缓解患者呕吐的作用。
本院临床实践表明双黄连注射液除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治疗外,还能够应用于眼睛角膜突发疾病、流行性腮腺炎和老年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双黄连注射液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的成分为金银花、黄芩、连翘等成分,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
随着对双黄连注射液药理的深入研究,其在临床治疗的一些新用途被不断发现。
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进行探讨,以提高双黄连口服液更加广泛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1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双黄连注射液以金银花、黄芩、连翘为主要药理成分,其药理与这些成分有直接的联系,下文中笔者结合查阅的文献资料和临床的实际经验对金银花、黄芩、连翘三种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
1.1黄芩药理作用(1)抗菌:黄芩对于多种病原菌如霍乱弧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等的繁殖产生抑制,从而能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而且其对于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霍乱弧菌等的抑制作用较其他中草药效果更加显著[1]。
(2)抗病毒:黄芩对于甲型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将其喂食给流感病毒感染的小白鼠后,小白鼠的存活期明显严惩,肺部损伤明显降低。
(3)解热:解热、散热也是黄芩的一个主要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其解热作用仅稍弱于安替匹林。
(5)利尿:在用黄芩进行动物实验过程中,发现给予动物10-20mg/kg的黄芩甙元能够明显提高动物的尿液排放量,因此利尿也是黄芩的一个重要的药理作用[2]。
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

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本制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等药物组成,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这三种中药都有抗菌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药结合制成双黄连,可以清热解毒,轻宣透邪,疏风解表,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和发热、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轻型肺炎、急性腭扁桃体炎等证候。
本文就双黄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新用途进行阐述。
1 药理作用1.1 金银花1.1.1 抗菌作用:本品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人型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本品的水浸液比煎剂的抑菌作用强。
1.1.2 其他作用:给禁食大鼠服用大量胆甾醇,如同服金银花(2.5 g/kg),则血胆甾醇水平较对照组低,故金银花似能减少肠道对胆甾醇的吸收。
流浸膏对家兔及犬的呼吸、血压及尿量均无明显影响,呼吸幅度略有增大,血压微有变动,但不一致;口服或注射,吸收皆不完全;对局部有刺激作用。
毒性很小,小鼠皮下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53 g/kg。
另据报道,金银花热水浸剂对大鼠幽门结扎胃溃疡有轻度预防作用。
如与猪肾、茯苓、人参、芡实及珍珠等组成合剂,则预防作用更强;上述合剂的提取物,对癌细胞无直接作用,但能减轻患癌动物肝脏中过氧化氢酶及胆碱酯酶活性的降低。
1.2 黄芩1.2.1 抗菌作用:黄芩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布氏杆菌和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
有人证明,它是许多中草药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者。
此外,对白色念株菌和表皮癣菌也有抑制作用。
1.2.2 抗病毒作用:黄芩煎剂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给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再用黄芩浸剂进行实验治疗,证明黄芩能减轻小鼠的肺部损伤延长其存活日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解析及临床用途
作者:孙巍何翔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2010年第06期
摘要:双黄连注射液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药材提取制成的棕红色澄明液体。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宣风热。
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
本文就双黄连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进行阐述。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药理作用临床用途
1 药理作用
1.1 连翘:功能与主治[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药理作用[2]: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保肝,其他药理作用还包括:抗休克、止吐、利尿、毒性。
1.2 黄芩:功能与主治[1]: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药理作用[2]:抗菌、抗炎及免疫、对其他活性物质的影响、镇静解热、抗AIDS等病毒、调血脂,其他药理作用还包括:抑制醛糖还原酶、降压、毒性。
1.3 金银花:功能与主治[1]: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药理作用[2]: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免疫调节,其他药理作用还包括:保肝、
降脂、抗生育、止血、毒性。
2 临床应用
2.1 呼吸系统疾病陈刚[3](临邑县临邑镇卫生院赵家卫生室)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170例,采用双黄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效果良好。
治疗组显效48例,有效37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58.8%。
经检验两组有显著差异(χ2=20.71,P
2.2 消化系疾病陈黎萍[4]运用双黄连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8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48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组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率89.6%。
笔者认为:结肠内灌注双黄连注射液,可以在结肠内保留较长的时间,使药物被充分吸收利用而起到直接杀灭病毒、消除病原的作用,并能解除平滑肌痉挛,从而减少肠蠕动,促进水、电解质的再吸收,达到治疗腹泻的作用。
双黄连注射液结肠灌肠,操作简单,患儿痛苦少,治疗秋季腹泻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2.3 五官科疾病张东法[5]采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32例,治疗方法:双黄连注射液6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局部滴阿昔洛韦、病毒唑眼水,交替使用,每小时1次。
其中浅层型29例,显效28例占96.3%,有效1例占
3.7%;深层型3例,有效2例占66.7%,有效1例占33.3%,本文总有效率100%。
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后症状迅速改善,不良反应少,并能有效地控制复发。
阿昔洛韦、病毒唑均为广谱抗病毒药,作用强,选择性高,
又有良好的眼内穿透性,故联合应用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4 皮肤科疾病外伤局部感染在外科中是比较常见现象,一般通过常规换药、抗炎治疗等,
大多能治愈,但治愈时间延长,有时迁延不愈。
杨路[6]将双黄连注射液通过局部外用,观察4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治疗组46例,显效33例,有效12例;对照组42例,显效10例,有效27例。
双黄连注射液是金银花、黄岑、连翘,经科学提取的灭菌溶液,不仅具有抗病毒、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杆菌等作用,还广泛用于呼吸道感染中。
近来研究表明,它同时具有抑制局部感染中的氧自由基产生和清除局部感染创面的氧自由基,清除局部坏死液化组织,保护皮岛细胞,促进其再生的重要作用。
杨路将其外用于局部感染剖面中,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2.5 妇科疾病吴海燕[7]等观察双黄连注射液体外对解脲支原体(uu)的影响,即用液体培养基获取uu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同种方法观察加入双黄连注射液uu标本。
用双黄连加
入基质,制成栓剂治疗135例患者,治愈率66.6%。
与口服罗红霉素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用双黄连栓阴道内置药治疗女性生殖道uu感染优于口服罗红霉索。
作者认为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各型带状疱疹均有显著疗效,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抗病毒、抗菌的药物。
2.6 泌尿系疾病严凤山,孔祥敏[8]自1994年1月~11月为进一步提高病房中医药治疗率,对泌尿系感染的患者,采用双黄连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收到了较好疗效。
42例中治愈31例,好转
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1%。
治疗时间最短4天,最长15天,平均8.4天。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系逆行感染所致,其致病菌以大肠杆菌居多双黄连注射液对各种球菌及杆菌均有抗菌作用,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怍用。
通过临床运用证明,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泌尿系感染疗效可靠,同时42例中未见有明显副作用出现。
2.7 中毒林桥文[9]等,将52例乌头碱中毒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先予洗胃或催吐、导泻,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双黄连注射液滴注,然后输液;对照组则予对症治疗,如镇静、抗心律失常、治疗低血压等,然后输液。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2.8 感染张文奇[10]采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患者,取得显著疗效。
选择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发热期患者66例,随机分为双黄连治疗组(治疗组)与病毒唑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两组均以治疗后的第7日情况作为对照时间。
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58.82%),有效12例(35.29%),无效2例(5.88%),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痊愈13例(40.63%),有效14例(4
3.75%),无效5例(15.63%),总有效率8
4.38%。
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
2.9 其他张晓茹[11]观察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将162
例婴幼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1例采用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81
例予板蓝根冲剂治疗。
2组均给予退热、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3%,高于对照组的8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连翘项.
[2]新编中药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第一卷)2002.1(第二卷).
[3]陈刚.雾化吸入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85例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
志.2008.6(8):69.
[4]陈黎萍.双黄连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8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4.26(2):107.
[5]张东法.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2.2(15):1018.
[6]杨路.双黄连注射液用于外科局部感染46例疗效观察[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1.2(2):134.
[7]吴海燕,汤洁,孟蓓等.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研究.中医函授通讯.2000.19(6):54-55.
[8]严凤山,孔祥敏.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泌尿系感染42例[J].四川中医.1995.8:32.
[9]林桥文,谭丽蓉.双黄连注射液治疗乌头碱中毒的临床研究[B].现代中西医结合杂
志.,2005.14(15):1988-1989.
[10]张文奇.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5).
[11]张晓茹.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162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
药.2009.2(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