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文化名人

合集下载

温州朱自清故居历史文化报告

温州朱自清故居历史文化报告

温州朱自清故居历史文化报告在温州朔门四营堂巷,有一座青砖黛瓦的白色旧式小院,侧居于林立的高楼大厦旁,这座小院就是名人朱自清旧居(朱自清家乡故居是在江苏省扬州市安乐巷)。

朱自清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其一生坎坷、辗转曲折,因病于1948年8月12日,与世长辞,享年50岁。

1923年朱自清于应邀到温州省立第十中学(即州中学前身)任教,携家带眷初来时租住在离学校较近的大士门。

后来由于大士门失火而不得不另找住处,最后落脚在温州城区的四营堂55号王宅,一住就是多年。

因温州旧城改建需要,温州市政府决定将该王宅向东迁移200米重建保护,现旧居已被列为温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朱自清旧居纪念馆的门口上方,挂着一醒目的牌匾-“朱自清旧居”,这是由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所题写。

这是一座五间三进合院木构建筑,面积达600平方米,是典型的温州晚清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风格。

纪念馆分别设朱自清“家族世系”“生平历程”“温州踪迹”“温州友人”“经典著作”展厅及影音室和卧室、书房等展示陈列室。

一堂里正上方挂着“英奇匡国”四字牌匾。

“英奇匡国,作圣启蒙”乃温州中学的校训,意为成为有用之人、有贤德之人,为国家培养有用的栋梁之才。

从堂内右边进入,是朱老先生的生平历程展厅,包括求学、清华执教、游历南方、辗转西南、重返北平等各种历程。

在求学期间朱自清为了策励自己遇困境不灰心丧志,保持清白,遂取《楚辞·卜居》一文的“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两字将自己改名为朱自清。

一堂后室一边刻画着朱自清先生及其友人的手稿诗,另一边是刻画着朱自清的一生。

朱老先生一生好学,积极创作,著作有270种,他不但是文学家教育家,还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

走进朱自清温州踪迹展厅,展示朱先生在温州的各种经历、足迹、友人合影,还有在任教期间学校学生对他的敬仰之情,朱先生给学生们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

黄姓近现代及当代名人

黄姓近现代及当代名人

黄姓近现代及当代名人中国近现代及当代历史上,黄姓的名人数不胜数。

他们在不同领域有着突出的表现,成为了中国文化历史的绚烂篇章。

下面我们来了解几位黄姓名人的事迹。

黄炎培:民主教育家、文化名流黄炎培,1886年生于浙江温州,是中国著名的民主教育家、文化名流、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曾推动国共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为了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炎培的经历和学识造就了他的政治感和人文情怀。

他从“八股文”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主张文化自由。

他积极创办学校,把实践课程融合进文化课中,提倡民主选举。

他也是一位大力倡导新教育的教育家。

黄炎培一生热爱中国文化,并一直致力于宣传、研究和传播中华文化。

他曾承担过办刊、营会、会合、团座、游学、讲演、修史等许多与文化有关的工作,并在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

黄宗羲:思想家、文化史学家、文学家黄宗羲, 1610年生在福建福州,是中国明朝晚期、清朝早期的思想家、文化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的《明儒学案》等著作成为了中国文化思想史上重要的经典,而他的文学代表作《端午》也名扬天下。

黄宗羲的著作洋溢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关注。

他在对国家传统文化的总结和批判中精准地察觉到了文化之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对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批判和总结,为中国文化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黄宗羲的文学成就也引人注意。

他的散文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诗歌则反映了他的人生坚持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黄忠信: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黄忠信,1962年生于广东汕头,他是中国当代最知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之一。

黄忠信的音乐作品弥漫着华夏情怀和大千世界的宏阔胸怀,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亲爱的故乡》等备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黄忠信不仅创作了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现代版本,也将西方音乐的元素融入自己的音乐作品中,以此丰富自己的音乐想象空间。

徐晋:温州与世界语温州都市报

徐晋:温州与世界语温州都市报

徐晋:温州与世界语·温州都市报你知道世界语吗?你能用世界语与世界沟通吗?也许有人只能摇摇头了。

可是,被誉为“世界普通话”的世界语,众多的文化名人有过很高的评价,其中有鲁迅、巴金、茅盾、冰心等。

巴金说:我喜欢世界语。

他18岁开始学习世界语,用世界语创作了《我的弟弟》,用世界语翻译了《骷髅的跳舞》、《秋天里的春天》等作品,他的《春天里的秋天》、《寒夜》、《家》等作品被译成世界语。

巴金还说,我坚信世界语一定会成为全人类公用的语言!由此看来,世界语曾经有过辉煌,可是,我们身边如今还有谁在学习和使用世界语?那只能用寥若晨星来形容。

而温州的徐晋,就是其中的一颗星星。

在我的记忆中,早在上世纪80年代,温州曾经出现学习世界语的热潮。

大约是徐晋开始学习研究世界语的那个时期。

不知何故,后来逐渐没怎么说起了。

不过,温州的世界语研究曾经有过可喜的成果,将来温州的世界语又会是怎么样?徐晋是专业学者,也是温州世界语历史的见证人,他也许能有答案。

世界语有什么优势?金:今年是温州历史文化名人永嘉禅师1300周年诞辰。

前些日,市文化部门举办永嘉禅师《证道歌》吟唱会,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再现了《证道歌》的千古绝唱,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

你曾经用世界语翻译了《证道歌》,并发表于《国际佛学杂志》上。

温州地处东南一隅,你当时怎么会想到学习世界语的?徐:我原先自学英语的。

1976年顶替进了温州日用陶瓷厂工作,据说当时的西德和日本的陶瓷是世界最先进的,于是又自学德语、日语。

学了一段时间,想想不对,世界的语言这么多,人的精力有限,这样学下去何日可成,应该另辟蹊径。

于是我找来了许多语言学的书籍,特别是国际语言学方面的书来阅读,知道了世界语。

开始对世界语产生了兴趣,觉得世界语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语言,1984年决定学习世界语,并将之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

我身为温州人,应当将温州文化向世界介绍,正如南环瑾先生说的:“……讲温州人物,最光荣的一位就是他。

文化传承人郑和朋的作家简介及作品介绍

文化传承人郑和朋的作家简介及作品介绍

文化传承人郑和朋的作家简介及作品介绍郑和朋,网名“天涯海角客”,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是一位颇具特色的当代作家。

他以深沉而细腻的笔触,描绘着生活中的点滴情感与人生的起起伏伏,深受读者喜爱。

作家简介:
郑和朋自幼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善于观察生活,捕捉那些细微而动人的瞬间。

他的写作风格独特,既有江南水乡的温婉细腻,又有浙南山区的坚韧与深邃。

他的作品往往融合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元素,展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网络时代,郑和朋以“天涯海角客”的网名活跃于各大文学论坛和社交平台,与读者互动交流,分享创作心得。

他的网名寓意着他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即使身处天涯海角,也要用笔尖记录下那些触动人心的故事。

作品介绍:
郑和朋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体裁,主题多样,内容丰富。

他的小说多以现实生活为背景,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百态。

他的散文则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而著称,读来让人如沐春风,豁然开朗。

其中,郑和朋的代表作包括小说集《山水之间》、散文集《时光漫笔》等。

在《山水之间》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浙南山区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展现出一幅幅生动而美丽的画卷。

而在《时光漫笔》中,他则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和思考,引导读者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总的来说,郑和朋的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广受赞誉。

他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内涵和外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26423130_温州“数学家之乡”——探访温州数学名人馆

26423130_温州“数学家之乡”——探访温州数学名人馆

26温州“数学家之乡”——探访温州数学名人馆文、图/谢思思春节前夕,温州的天气阴雨绵绵,南塘河畔更显独特气质。

温州数学名人馆与南塘街隔河相望,一座青石拱桥跨河而过联通了两岸的风景。

走过石拱桥,数学名人馆随即映入眼帘,清雅的气质吸引着过往的游客。

温州被称为“数学家之乡”。

温州数学名人馆就设在著名数学家谷超豪的祖居。

谷超豪祖居原位于温州市鹿城区高盈里11号,2006年搬迁至飞霞南路白鹿洲公园。

2000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温州数学名人馆,看到庭院的右边竖立着温州数学界三位最有代表性的人物雕塑,左边是姜立夫,中间是谷超豪,右边是苏步青,感受到温州数学家们的精神与风骨,让人肃然起敬。

馆内现有8个展馆,展出晚清以来温籍数学家的事迹、研究成果和有关物品。

墙上挂着一个牌子,温州的数学名人大家就有29人的名字赫然在列,其中既有蜚声海内外的老前辈苏步青、谷超豪、姜立夫等,也有现在正值事业顶峰的中年数学家陈大岳、罗锋、蔡申瓯等。

馆内的一侧是苏步青馆。

苏步青是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又创办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等。

温州出了那么多数学家,在于可贵的数学传承。

据考证,1896年清末著名教育家孙诒让在温州瑞安创办了“学计馆”,成为中国最早的数学专科学校,在温州播下数学的种子。

1898年至1911年的13年间,温州前往国外留学就有130多人,很多人学习数学。

其中姜立夫前往美国学习数学,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他回国之后执教于温州中学,手下的数学尖子便是苏步青。

近年来,温州持续开展了以挖掘温州文化内涵、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激励后人在数学领域取得新的成就为目标的多种活动与举措,如启动“数学家摇篮”工程,主办“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中国数学教育研讨会”等科学、数学和教育领域的学术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数学基础教育,持续擦亮着温州“数学家之乡”的美誉。

时政 | 专题温州数学名人馆温州数学名人馆内姜立夫(左)、苏步青(右)、谷超豪(中)三位数学家塑像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走进浙江文化名人——琦君与夏承焘(ppt)

走进浙江文化名人——琦君与夏承焘(ppt)

←琦君夫妇
夏承焘夫妇→
对琦君后来成长与学问的培养,影响最深刻的是一代词宗夏承焘。 夏承焘一生专研中国词学,与潘鉴宗有着深厚的情谊。他在瞿溪执教时, 常到潘家做客,并对童年的琦君说:“这位年轻人将来一定是大学问 家。”少年的琦君受之熏陶,对夏承焘有着无限敬仰之情。后来,琦君 到杭州之江大学读书,拜夏承焘为师。大学期间,受业于词学大师夏承 焘门下,饱读中西文艺作品。
【贺新凉•闻马占山将军嫩江捷报(一九三一年)】 【平韵满江红•学书一首示无闻(一九七六年)】
沉陆今何说? 看神州、衣冠夷甫,应时辈出。一夜三江鹅鸭乱,坚垒 君学书耶?盍偕我、神游九垓?展百丈、青天作纸,净扫纤埃。腕底 如云虚设。这奇耻、定须人雪。空半谁翻双岭旆,比伏波、铜柱尤奇绝。 风云来泰岱,盆中日月见江淮。诵谢翱、奇句好同君,临石斋。 还一击,敌魂夺。 寄千纸,題荡台。携百束,上邛崃。羡几年先我,紫塞金台。待唤文 边声陇水同呜咽。念龙沙、头颅馀几,阵云四合。梦踏长城听战鼓, 箫骑虎去,好同函谷跨牛来。听何人、笔阵挽河声,如怒雷。 万里瓦飞沙立。正作作、天狼吐舌。绝域孤军何能久,恐国殇、歌里归 难得。望北塞。剑花裂。 【平韵满江红•京寓即事(一九七六年)】 敲户谁耶?来旧雨、有时两三。斟数盏、陶然一笑,女不输男。海客 【荷叶杯•饮吷庵静村新居(一九三九年)】 漫惊儋岛讯,山妻学写大雷函。喜青灯、皓首集京门,同夜谈。 卷叶劝酬家醖,休问,门外几斜阳。人间无此北窗凉,晋宋倦思量。 月澄碧,天蔚蓝。扫云阵,走高岚。步中庭荇藻,百尺池潭。北荡乡 寂寞十年心迹,消得,一榻鬓丝风。西江只在画屏中,招手几归鸿。 心鸿有信,西湖春意柳难瞒。又梦中、万绿染漓江,飞片帆。
她,1917年7月生于温州瓯海区 泽雅镇,2006年6月在台湾逝世。她 是一位 著名的散文大师,台湾当代 十佳作家之 一。她的作品在台湾地区曾获得“台 湾 文艺奖”,“文协散文奖”、“中山文艺奖”、 “儿童读 物金鼎奖”等大奖,多篇文章被收录到港台、大 陆

温州巨擘帝师刘基介绍

温州巨擘帝师刘基介绍

清末大儒
• (1848——1908),
浙江瑞安人,别号 籀庼。孙诒让是我 国近代著名的一代 经师,由于他的学 术研究极为朴实, 故又称朴学家,并 誉为“有清三百年 朴学之殿”。
孙诒让的重要贡献
• 主张普及教育,“初等小孩本应随地 广设”,并致力于浙南教育事业的发 展。比如:他创办的瑞安学计馆还是 中国最早的数学专科学校。 • 主张发展职业教育,建议创办矿学、 水利、农学、工学、医学等各种现代 职业技术学校。
• 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 “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 “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雷巴柯夫 • 要利用时间,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 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倘若是 ‘﹢’,则进步:倘若是‘﹣’,就得吸 取教训,采取措施----季米特洛夫
状元郎王十朋
• (1112-1171), 字龟龄,号梅溪,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 和诗人,出生于乐 清市梅溪村。王十 朋以名节闻名于世, 刚直不阿,批评朝 政,直言不讳。
议一议
• 以下两种观点,你赞同哪种观点?说说你 的理由?
• 观点一:文理科一样重要。理科突出的,
文科也要均衡发展。
• 观点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只要理科好,文科好不好无所谓。
语言链接 用 “数学语言”书写的人 生格言
• 王菊珍的百分数:“干下去还有50%成功 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 • 爱迪生的:“天才=1%的灵感+99%的汗 水。” • 华罗庚:“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 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哪些 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王振鹏
• 字朋梅,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官至漕 运千户。工墨笔界画,笔法工致细密,自 成一体。亦擅人物。元仁宗赏识他,赐号 弧云处士。 • 现存传世作品有:《金明池龙舟图》、 《阿房宫图》 、 《伯牙鼓琴图》等 。

温元帅历史传说事件

温元帅历史传说事件

温元帅历史传说事件温元帅,原名温琼,是中国民间信仰的地方神,东岳十太保中的第一太保,影响最大,也最忙。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温元帅的传说故事,供大家参考。

一、温元帅基本介绍温元帅,姓温,名琼,字子玉,后汉东瓯郡(浙江温州)人。

父亲温望是位儒生,憾于没有后代,“以为非孝也”,遂与夫人张氏祷于后土娘娘。

当晚梦一金甲神,持巨斧,手托一颗明珠,对张氏说:“我乃六甲之神,玉帝之将,欲寄母胎托质为人”。

遂委珠于其怀而醒。

张氏因而怀孕。

十二个月后诞生,乃以六甲神所赠玉环名之曰“琼”,字“子玉”。

温琼幼而神明,七岁学习推算星象,十岁通儒经传,十九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但考了多年不中。

一天,忽然叹曰:“男子汉生不致君泽民,死当助帝诛奸灭邪,以酬吾志。

” 抑郁间忽见苍龙坠珠于前。

拾而吞之。

突然变幻,面青发赤蓝身,英毅猱猛。

东岳大帝“闻其威猛,召为“佐岳之神”。

后被玉帝封为“亢金大神”,左手执玉环,右手执铁简。

又奉帝旨,“为岳府猛将众神之宗、岳班之首”。

宋时,位列东岳十太保之首,并为之立庙。

二、温元帅概述他的前身被说成是玉帝帐前的金甲神,他在青少年时其实是个书生,后来变得勇猛是因为吞了一颗宝珠。

他的功德讲得也很简略,不如《北游记·真武神师出身传》讲得生动感人。

该书中讲了个“瘟元帅”的来历。

大体于温琼相同,但名字作雷琼,成神的经过也有区别:却说玉帝一日升殿,斑竹村中灶君出班奏说:“斑竹村中有三百灶火,百姓俱不行善,恶人为生,作恶非常,不信天地。

”玉帝闻奏大怒:“准奏。

即宣行瘟使者钟仕贵,领旨降凡行瘟,灭了斑竹村一村人民。

”仕贵领旨出朝,下中界,土地迎接。

钟瘟神曰:“玉帝闻奏大怒,说这一村人民不信善事,可灭,差某下凡,你可将我此药明日巳时,放于各井中,于众人饮水,则尽瘟死他一村人民。

”土地禀曰:“这里人果不信善,该灭,其中只有一人,姓雷名琼,卖豆腐为生。

其人为人心好,常种善根。

施舍心重,此人不可害他。

”使者曰:“善人当救,余者不可卖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则诚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高则诚创作的《琵琶记》。 这是高则诚最后一次退隐之后,花了三年时 间,创作了《琵琶记》,《琵琶记》上演以 后,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夏鼐
夏鼐,出生在温州市仓桥街。1935年在清 华大学毕业后考入英国伦敦大学考古系, 并荣获博士学位。1950年,夏鼐手持小 铲,在琉璃阁发掘战国时代的车马坑,并 成功的剔掘出19辆大型木车的遗存。 1955年,发掘定陵。夏鼐得知定陵玄宫 入口的汉白玉门被一条顶门石度死后,设 计了独特的开门装置并一举成功。1951 年,夏鼐已预见长沙附近藏有大型汉墓。 20年后,他领导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工 作,为众多文化和著名的女尸拟定了整理 和保存措施。1983年,夏鼐飞赴广州, 指挥南越王墓的发掘工作。他一老迈之身 深入地下17处墓道,确定发觉步骤,并设 计了简便的现场工作装置。
叶化名人
温州地灵人杰,名人辈出。电 视系列片《温州历史文化名人》中 介绍的十位文化名人是温州的十张 文化名片。而今天,就让我们来看 看其中的五位名人。
叶适
叶适,字正则,号水心。13岁 随父从瑞安迁居到永嘉县城(今 鹿城)。因连年水灾,家中十分 贫穷。只好租住别人的房屋。东 迁西搬,一共搬了21次。当时瑞 安比较发达。亲友都劝叶适母亲 让叶适放弃学业,出去打工,可 是母亲不同意。
知识竞答
①.叶适,字(正则 ),号( 水心)。 ②.故事里,高则诚出的对联是什么? (平头锁子,却从肚里生锈。) ③.夏鼐,出生在温州市(仓桥街)。 ④.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
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⑤.方介堪(1901—1987),原名(文渠),字
溥如,改后(名岩),字介堪,以字行
你们知道这些都是谁的作品吗?
方介堪
方介堪(1901—1987),原名文渠, 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 字行,永嘉城区(今温州鹿城区) 人。先世居泰顺县,祖父养卿进 府学,始著籍永嘉。父冠英,精 书法,有名于时。因经商失利, 家道中落。方介堪生来性近翰墨, 少时跟父亲写字刻印。方介堪学 习篆刻,先从浙派入手。经五六 年暗中摸索,居然已具老苍之趣, 开始在温州初露头角。那时温州 篆刻首推叶鸿翰(墨卿)和谢磊 明(烈珊)。
认识了这么多的温州名人,你一定对温州 有了重新的认识吧?相信通过今天这堂课, 你也一定收获了不少关于温州名人的知识。
【END】
刘基 古代刘基(1311.7.1-1375.4.16) 字伯温,汉族,温州文成县。故 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 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 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 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 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 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 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 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 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母亲告诉叶适:“你要努力读 书,奋发自强,不能因为穷苦而 依赖别人。”叶适刻苦用功,求 学不倦,十岁就能写文章。1178 年春,叶适进士①及弟回家,全 家欢喜。
①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 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高则诚,名明,瑞安人,1305年出 生于诗人家庭。幼年就很聪慧, “自少以博学称”高则诚六岁时, 一次家里请客,酒菜未摆好,他就 到桌前先吃。一位客人摆出长者的 脸孔训道:“小儿不识道理,上桌 偷食。”高则诚边吃边对:“村人 甚有文章,中场出对?”让客人碰 了一鼻子灰,深怪这小孩不知天高 地厚,借桌上酒壶出了一联:“细 颈壶儿,感想腰间出嘴!”高则诚 不甘示弱,指了指大门上的锈锁: “平头锁子,却从肚里生锈。”拿 了人听了,知道这小孩不是对手, 只得呆坐无语,高则诚却一蹦一跳 地走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