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美学论文
中国建筑美学拓展思考运用融合论文(共3篇)

中国建筑美学拓展思考运用融合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内涵与拓展思考信息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大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使建筑的外观形式、功能类型等方面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建筑类型。
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建筑美学也有了较大转变,当代信息建筑美学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因此,有必要对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内涵进行剖析,并对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拓展前景展开深入探究。
一、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内涵(一)哲学内涵信息建筑美学是以信息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从不同方面对建筑进行研究的理论体系。
可从认识论和实践论两方面,对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哲学内涵进行概述。
一是认识论层面。
当代信息建筑美学认为,建筑美主要体现为建筑功能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强调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和谐性;可持续性也是当代信息建筑美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实践论层面。
一方面,当代信息建筑美学强调使用现当代科学技术,对信息建筑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审美探究,并研究其审美规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对建筑形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行性分析,也是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研究范畴。
当代信息建筑美学与其他建筑美学的不同点还表现在审美内容方面。
例如古典美学的关注点在于建筑的审美价值,注重研究建筑的视觉美感,而信息建筑美学的侧重点在于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审美信息的交流及其规律,并研究信息技术对建筑形态和社会审美水平的影响。
此外,当代信息建筑美学还对虚拟环境中的审美规律进行研究。
(二)审美原则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审美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创新效益原则。
高创新效益原则要求信息建筑的表达过程不仅要充分体现出创新意识,还应提高创新的速度与效益水平,使当代信息建筑美学在建筑领域得到更好体现。
第二,平等原则。
建筑的美学

建筑,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存在。
它们有的高大雄伟,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古色古香,有的充满现代气息。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
我觉得最美的建筑,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楼。
它虽然没有摩天大楼那么高大,也没有古老宫殿那么华丽,但是它却有一种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的美。
每天清晨,当阳光洒在教学楼的外墙上,那金黄色的光芒就像是给它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美丽极了。
教学楼里的每一间教室都布置得井井有条。
整齐的桌椅,干净的黑板,明亮的窗户,这一切都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
而且,教学楼的走廊上还挂着同学们的绘画作品和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创意和童真,为教学楼增添了不少艺术的气息。
除了学校的教学楼,我还喜欢家乡的那座古老的石桥。
这座石桥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它的石头都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
桥身上布满了青苔和藤蔓,看起来就像是一幅天然的画作。
桥下是潺潺的流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
每当我走过这座石桥,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欣赏它的美丽。
还有城市里的那些现代化建筑,也有着别样的美。
那些高楼大厦,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造型独特,充满了科技感。
它们是城市发展的象征,展示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建筑的美学不仅仅在于它们的外观,还在于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
古老的建筑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传承着先辈们的智慧和精神;现代的建筑则展现了时代的进步,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之,建筑是一门艺术,它们的美无处不在。
我们要学会欣赏建筑的美,感受它们所带来的温暖和力量。
[精选]建筑美学论文
![[精选]建筑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c4acd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6.png)
[精选]建筑美学论文建筑美学论文1. 建筑美学的起源与现状建筑美学是对建筑艺术审美问题的探讨与研究。
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建筑被视作正义的形式,代表了自然秩序和人类理性的体现。
在现代,建筑美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涵盖了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设计、空间布局、建筑材料、风格流派等。
建筑美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建筑艺术的内在规律和审美价值,并为建筑实践提供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2. 建筑美学的核心理论建筑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建筑形式美学、建筑空间美学、建筑材料美学、建筑风格美学等,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建筑美学的基础体系。
建筑形式美学研究建筑的形状、大小、比例、对称等方面的美学规律,强调建筑形式的完美和谐。
建筑空间美学研究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形态结构、色彩、光影等因素对人的感官影响,探讨空间形成的美学原则和运用技巧。
建筑材料美学研究建筑材料的特点、质感、色彩等方面的美学价值,在建筑设计中运用不同的材料实现不同的效果。
建筑风格美学则研究建筑在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同流派和风格,探讨其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建筑美学对建筑实践的影响建筑美学对建筑实践的影响十分深远,它不仅是建筑设计的基础,也是建筑艺术的灵魂。
建筑美学的研究为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可以根据美学理论对建筑形态、空间、材料等方面进行选择和组合,创造出更具艺术性和美感的建筑作品。
此外,建筑美学也对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提出了要求。
建筑作为人类创造的文化遗产和社会资源,应当根据公共利益和文化传承的需要来设计和建造,不能仅仅追求造型的创新和艺术性的表现。
综上所述,建筑美学是建筑艺术与审美的结合,它在实践中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指导,也与社会和文化价值密切相关。
因此,建筑美学与建筑实践的深入结合,将为建筑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
建筑美学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建筑美学作为一门研究建筑与审美关系的学科,具有深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通过对建筑美学的研究,总结了建筑美学的特点、价值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旨在为我国建筑美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建筑美学的特点1. 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建筑美学强调建筑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审美价值的实现。
2.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建筑美学认为,建筑的美在于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3. 时代性与地域性:建筑美学强调建筑美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建筑美学特点各具特色。
4. 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建筑美学认为,建筑美不仅体现在物质形态上,更体现在精神内涵上,二者相互交融。
二、建筑美学价值1. 提升城市形象:建筑美学对于城市形象塑造具有重要作用,优秀建筑可以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吸引力。
2. 传承文化:建筑美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筑美学研究,可以挖掘和传承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3. 满足审美需求:建筑美学关注人们的审美需求,为人们提供审美享受,提升生活品质。
4. 促进建筑创作:建筑美学为建筑师提供理论指导,有助于推动建筑创作的发展。
三、我国建筑美学发展现状1. 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建筑美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实践应用方面:我国建筑设计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美学风格。
3. 教育培训方面:我国建筑美学教育逐渐普及,培养了一大批建筑美学专业人才。
4. 政策支持方面:政府高度重视建筑美学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建筑美学的发展。
四、结语建筑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我国,建筑美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不断深化。
未来,我国建筑美学研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理论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美学理论体系。
2. 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创新建筑美学风格。
3. 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提升城市形象。
浅谈建筑美术设计论文

浅谈建筑美术设计论文现代社会的进步不断刺激着现代建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仅仅体现在对物质的追求上,同时也体现在精神领域的延伸。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建筑美术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建筑美术设计论文范文一:浅谈景观建筑的艺术设计摘要: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的阶段,从学科观念、学科性质、学科目标到学科实践主体范围均缺少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本文就上述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及景观艺术设计实践主体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关键词:景观设计;多元系统;目标;实践主体客观地讲就目前的中国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均缺少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
那么什么是景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与景观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景观学体系中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本文将就以上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以及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建筑美学论文

建筑美学论文【摘要】城市的景观基于建筑,建筑创造的空间成为环境景观的重要内容。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谈到了建筑美学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建筑是城市中的主要景观,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器官。
一、建筑美与城市环境空间1.建筑美的内容建筑美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建筑美是指单体的建筑美,它涉及美的房屋、美的造型、美的装饰,旨在揭示单体建筑造型美的规律和艺术特征;广义的建筑美则把建筑放到广阔的特定时空背景中去研究,它跨越单体而走向群体,跨越房屋自身而走向总体环境,跨越建筑而走向城市,它侧重于从建筑美的边界条件、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建筑、街道、广场、区域乃至城市的宏观角度,去把握建筑美的特征、研究建筑美的问题。
广义的建筑美的本质在于它是城市的又是建筑的,是群体的又是个体的,是整体的又是局部的,在强调城市整体环境美的同时,把个体建筑美有机地纳入整体环境之中。
2.建筑的形式美由于年代久远,我国历代遗留下来的建筑文化遗产早已失去其原有的建筑实用功能,但体现在完整的建筑艺术形象中的建筑形式美,却并不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失去其美学上的价值。
对称的中轴线、严整的秩序空间,这些形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安全感、稳定感、永恒感,它们已从原来所代表的封建帝王的形式中抽离出来,成为了中国人审美格式塔的模式。
北京故宫建筑群的最大特点是承继并延续了中国在两千多年宫殿建筑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布局和陈设,如前朝后寝、五门三殿、中轴对称等格局,上海外滩则是具有西欧古典建筑风格的楼群,气派雄伟,色调和谐,线条挺拔,错落有致,形成巍巍壮观的建筑艺术风景。
3.城市环境空间城市环境空间包括建筑、社区、街道、广场等。
城市环境空间与城市人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同时,城市空间的安排、变化、流动是城市社会的一种次序,对人们的活动会起到限定性的作用。
中国传统城市环境空间布局强调形象与背景、物质的实空间与非物质的虚空间的相互依存与转换,它们共同组成了城市环境空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在色彩、材料和建筑格局上都极具整体性、政治性和文化属性。
建筑美学 五千字

建筑美学五千字建筑美学是建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建筑的审美特征和美学原则。
建筑美学不仅关注建筑的外观美,还包括空间布局、材料运用、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美感。
建筑美学是人类长期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是建筑师对人类审美需求的深入研究。
它不仅仅是建筑的外在美,更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建筑美学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合,追求与谐调、平衡、和谐的美感。
建筑美学的核心是“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建筑作为一个功能性的空间,它的美感与功能需求密不可分。
建筑的形式应该能够满足功能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一个好的建筑应该既满足使用的功能,又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建筑美学也强调建筑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它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建筑物,更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建筑应该能够体现社会、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从而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
建筑美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建筑的比例、形状、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美感。
建筑的比例是建筑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关系到建筑的整体效果和和谐感。
建筑的形状和线条也是影响建筑美感的关键因素,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美感。
此外,建筑的色彩也是建筑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色彩可以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情绪。
建筑美学的研究方法也非常多样化,既包括理论研究,也包括实践探索。
理论研究通过对建筑美学的系统分析和总结,形成了一系列的美学原则和规律。
实践探索则是通过实际建筑项目的设计和建造来验证和应用这些美学原则和规律。
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建筑美学的发展。
建筑美学对于建筑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不仅要考虑功能需求,还要注重建筑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只有将功能性和美感相结合,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和审美追求的建筑作品。
建筑美学是建筑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研究建筑的审美特征和美学原则,强调建筑与环境、功能和形式的统一,以及建筑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浅析当代建筑设计的美学审视与实施论文

浅析当代建筑设计的美学审视与实施论文每一次的建筑的设计都要在设计上在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的情况下,还有突出设计建筑的特点,应该在建筑的外形突出建筑的特色,形成建筑上的亮点。
这就要求我们的建筑设计师要从建筑的设计上要把握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按照一定的层次把自己所需要设计的元素融合进去,在整个的建筑设计要有良好的层次观,把握建筑和周围环境的主从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既符合美学又实际的建筑,还能拥有鲜明特点的建筑。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析当代建筑设计的美学审视与实施相关论文。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现代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高,对生活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居家住宅和办公建筑以及公共建筑的审美限光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从事建筑设计的人要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建筑业越来越难,但是,很多的伟大建筑师总是能够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眼光的,归根结底就是建筑大师在建筑美学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他们能够在设计建筑之初就将想要的设计在脑海中形成初步的草稿,并通过对建筑美学的设计将之呈现在图纸之上。
总的来说就是建筑美学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下面我们就建筑美学的几个侧重点在实际设计中的实践应用来进行说明,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当代建筑设计的统一性与协调性在建筑美学中很关键的一项就是统一协调性,在建筑设计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实用性,更要注重的建筑外在美,其中的统一协调性就是其中的关键,建筑师在设计之前会前往建筑的施工地点,以便自己的设计的建筑和周围的环境要统一协调,不能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要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在建筑美学中是十分关键的。
1.1建筑外形的统一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建筑师要思考建筑和周围的环境关系,通过观察一些细节,和对周围环境的实地查看。
style="VISIBILITY: hidden; OVERFLOW:hidden; WIDTH: 1px; HEIGHT: 1px">论文百事通确立建筑的设计风格,从而达到美学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美学》
结课论文
论中国古村落的重建与保护
姓名:任翔
班级:环设1401
学号:************
电话:187 3910 ****
内容摘要:我们从古猿人一直进化到人类,在不断进化,生产力也在不断发展,随之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却让许多古人留下的古建筑等中华文化面临着消亡。
古村落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如何让村民意识到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光靠行政指令是完全行不通的,必须要与之在多项认识上达成一致,尤其是利益上达成一致。
关键词:(古村落、弘扬、爱国)
一、中国古村落现状
仁化恩村、中山古鹤村、番禺大岭村、广州长洲岛等等,还有许许多多还并不知名的古村落,它们曾经的辉煌湮没在历史的记忆里,只剩下了残砖败瓦,而由于后辈们并未认识到祖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古村落在年复一年被破坏。
雕花的窗棂与屋顶的横梁不见了,门当户对不见了,老祠堂石鼓不见了,珍贵的木门被乡民们拆下来当柴火烧成灰烬,高高的花岗岩石柱被打断砌成围墙。
农村赖以传承的根本,在一次又一次的旧房改造中被遗弃,在不断的遗忘。
保护古村落是整个社会强烈的呼声,但是落到具体村庄上就显得微弱不堪。
而现在大多数古村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恶劣处境。
环境方面,由于古村落的规划都是上百年前甚至数百年前的,即使外人对这种规划赞叹不已,但是生活在
其中的村民们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会嫌弃石板路不平整,要全部挖掉铺上水泥路,他们会厌恶没有更好的垃圾收纳区域,现代生活中大量垃圾倒在村口甚至已经形成垃圾围村。
甚至,他们不满意祖先留下来的祖屋,要全部拆掉再建起新式楼房。
我们无能为力,因为这是他们的权利,他们有权处理先人遗留下来的产业。
我们该如何才能保护好古村落呢,这是值得人深思的。
二、整改思路与规划
结合古村落的保护,弘扬乡土文化、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积极研究古村落保护开发领域的新课题。
适当的引入新村民机制,让一些热爱艺术、崇尚自然的市民购买改良后的古村落民居,或是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来维修、经营古建筑,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加大古村落保护开发的力度,形成社会参与古村落保护新机制。
二是对有一定历史但规模较小、资源破坏较大,综合价值不高的村落,可以尝试移建加以保护的办法,即可以选择一块区域,把周边区域风格相似的房屋移建到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建筑群,加以合理利用,使之能在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其独有的价值。
从目前来讲,古村落作为一种极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资源,正成为许多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提升当地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
对古村落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适度开发,能使古村落得到有效保护,形成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兰溪市诸葛八卦村的开发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1994年诸葛八卦村旅游门票收入仅为2万元,到2005年已将近1000万元,同时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仅交通运输、
餐饮住宿、商贸收入几项,村民就增收2000多万元。
其间,村里投资5000多万元维修了村内的古建筑,村内的主要巷道也进行了仿古整修,村内环境进行了整治,使古村落的景观环境与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村落民居、村落建筑、村落生态形成一个和谐有机的整体。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现代化与传统化、经济与文化得到了完美结合。
科学规划,进一步做好重点保护古村落的规划管理工作。
并协同相关单位,做好全市范围内文物古迹的普查工作。
对于未定为文物控制单位的重要历史建筑、古桥、古树名木、古驳岸、门楼等,做好年份、结构等基本情况的认定并进行登记,划定控制区及保护区范围,制定严格的保护办法。
充分挖掘历史人物故事及传说,加大保护开发的宣传力度。
要从媒体、网络、旅游或组织全民古村知识竞赛等多元化的渠道去宣传古村,激发市民对古村的保护热情。
发挥政府的主渠道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外,还需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动员和鼓励企业家、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
可以建立类似“古村落保护基金会”的组织,向社会、企业募集资金用于古村落的保护;也可以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办法,采用股份制形式,加大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力度,以加快古村落的开发。
正确区分民俗文化与“封建迷信”,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特别是一些传统仪式,是民间信仰的核心表现形式,保护好传统仪式,对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增进家族认同、族群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维护社会稳定,弘扬民族精神,展现当地文化,都是十分必要的。
不能因其掺杂着一些迷信色彩或陋习而全盘否定。
对待农村传统的习俗和信仰,我们也要坚持“和而不同”的观点,以更宽容的态度对待。
如磐安炼火,起源于远古先民对火的崇拜,是一种以舞蹈的形式兴胡公或驱瘟避邪的、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祭典活动,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是研究传统民俗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炼火仪式由“执道山人”负责祭祀仪式,通常有10个固定程式,包括祭坛定叉、净剑响鞭、宰鸡淋血、召将请圣、发符焚牒、开水火门等。
从远古流传至今,仪式中带有很多原始宗教的神秘性,也与“迷信”密切相关。
对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就应该以宽容的态度,使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当然,对那些坑蒙拐骗、谋财害命、影响社会稳定的迷信行为、恶风陋习,则必须使用法律武器予以严惩、取缔。
古村落保护应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古村落保护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我们要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古建筑、古村落,保护好乡土农村原有的生活状态,但不能因此影响经济发展,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而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根据现代生活的需要,在保持原有历史风貌、明确古村落发展限制要求、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改善古村落基础设施条件,使生活在古村落中的群众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否则,就会影响老百姓
保护古村落的积极性,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古村落的保护。
要积极探索保护古村落与建设新农村和谐发展的路子。
从实际状况看,由于古村落分散在各地,又大多地处交通相对不便、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而且量多面广,就目前中国经济实力而言,政府财政不可能投入如此巨大的保护资金。
应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和落实古村落保护的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多形式保护手段,找到一种既能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又可解决保护资金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宽古村落保护资金的投入渠道。
古村落的保护,要重视散落在乡村民间古建筑的保护。
古村落保护任务更艰巨的是散落各地的古民居。
对有保护价值而没有实力保护的,先维持原状,但不能随意拆除。
对宗祠、牌楼、古戏台、名人故居等可采取专项性保护措施。
对古建筑相对集中的村落,可以采取连片保护的方法,有条件的村还可以采取建新区、保老区的办法,既可以保持古村落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又有利于村民生活设施的改善。
对一些拆了可惜,不拆又没钱保护,还影响村庄建设的古建筑,可采取“整体搬迁,异地迁建”的办法,将散落的古建筑集中到规划的地域,作为人文景观供游人观赏。
保护古村落是每个人的责任,先人留下的智慧结晶不能消失在我们的手中,在漫长的悠悠岁月里,每一个古建筑都在承载了无数故事,每一个古村落都值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