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复习提纲1

合集下载

形式逻辑学复习提纲

形式逻辑学复习提纲

形式逻辑学复习提纲形式逻辑学复习提纲第⼀部分概念第⼀节概念概述⼀、概念、语词与词项1.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及其范围的思维形式。

3.本质属性就是决定⼀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属性。

4.概念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A.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B.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C.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在两个有包含关系的⼤⼩概念之间,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有⼀种反⽐关系:即⼀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其外延越⼩;如果⼀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则其外延越⼤。

5.词项是现代逻辑的⼀个基本概念,它是指概念和词形的统⼀,即表达概念的语词。

6.概念与语词之间的关系第⼆节概念的种类1、根据概念外延数量的多少,可以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普遍概念和空概念。

2、集合概念和⾮集合概念:根据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以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指称对象的概念。

(如,森林,军队)⾮集合概念是不以集合体为指称对象的概念。

(如,学⽣);在客观事物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联系,⼀是类和分⼦的联系,⼀是集合体和个体的联系。

类的属性,必然为组成它的任⼀分⼦所具有,这就是普遍概念;集合体的属性,构成它的任⼀个体并不必然具有,这就是集体概念。

怎样区别集合概念与⾮集合概念:A.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属性只是集合体具有,其中的个体不必然具有,如“森林”的属性是“树⽊”所不具有的;B.⾮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属性不仅这类事物具有,其中的分⼦也必然具有,如,“⼈”的属性,"中国⼈"就完全具有。

3、正概念和负概念(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根据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可以把词项分为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

肯定概念是指称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否定词概念是指称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否定概念的形成⼀定以⼀个正概念为否定前提,如,“未成年”是相对“成年”的否定概念。

逻辑知识点大纲总结图

逻辑知识点大纲总结图

逻辑知识点大纲总结图一、逻辑的概念1. 逻辑的定义2. 逻辑的作用和意义3. 逻辑与人类思维的关系二、命题逻辑1. 命题的概念2. 命题的形式和语法3. 命题的真值表4. 命题之间的关系5.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6. 命题逻辑的证明方法三、谬误与辩证1. 谬误的概念和分类2. 谬误与逻辑推理的关系3. 辩证的概念和作用4. 辩证的方法和技巧四、范畴逻辑1. 范畴的概念和分类2. 范畴逻辑的基本原理3. 范畴逻辑的推理方法4. 范畴逻辑与实际应用五、强化逻辑1. 强化逻辑的概念和特点2. 强化逻辑的推理规则3. 强化逻辑的应用领域4. 强化逻辑的局限性和问题六、逻辑思维1. 逻辑思维的特点和优势2. 逻辑思维的训练方法和技巧3. 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4. 逻辑思维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七、逻辑学派及其思想1. 古代逻辑学派2. 中世纪逻辑学派3. 现代逻辑学派4. 当代逻辑学派5. 逻辑学派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八、逻辑演绎与归纳1. 演绎推理的概念和特点2. 演绎推理的形式和步骤3. 归纳推理的概念和方法4. 演绎与归纳的关系和应用九、逻辑悖论与解决1. 逻辑悖论的概念和分类2. 著名的逻辑悖论案例3. 逻辑悖论的解决方法和原则4. 逻辑悖论在思维中的作用和影响十、逻辑与科学研究1. 逻辑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 科学探索的逻辑思维3. 科学推理的逻辑规律4. 逻辑在科学研究中的局限性和挑战十一、逻辑与语言学1. 逻辑思维在语言学中的应用2. 语言的逻辑结构和规则3. 逻辑语义学的研究内容4. 逻辑在语言学中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结语逻辑知识点大纲涵盖了逻辑的概念、命题逻辑、谬误与辩证、范畴逻辑、强化逻辑、逻辑思维、逻辑学派及其思想、逻辑演绎与归纳、逻辑悖论与解决、逻辑与科学研究、逻辑与语言学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广大学生和研究者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逻辑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和交流,共同推动逻辑学的发展和应用。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第一章引论1、一般逻辑是研究思想的思想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的。

逻辑形式之间的差异,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看法1、看法:看法是反响思想对象本质属性的思想形式,也许说看法是思想对象本质属性的反响。

2、看法与语词的联系与差异:(1)联系:语词是看法的语言形式,看法是语词的思想形式。

( 2)差异:第一,看法是思想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看法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看法;第三,同一看法可用不相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相同的语境中能够表达不相同看法。

3、内涵和外延是看法的基本特点。

内涵就是反响在看法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想对象范围的反响。

4、单独看法和宽泛看法:单独看法是反响一个单独对象的看法,外延数量只有一个;宽泛看法是反响两个以上对象的看法,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会集看法和非会集看法:会集看法是反响会集体的看法,会集体所拥有的属性,个体不用定拥有;非会集体是反响非会集体的看法,类不是会集体,因此,反响类的看法是非会集看法。

6、正看法与负看法:正看法又称必然看法,是反响拥有某种属性事物的看法;负看法又称否定看法,是反响不拥有某种属性事物的看法,负看法都有否定词,但是拥有否定词的看法不都是负看法。

7、看法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 a 都是b,所有的b都是 a ,则 a 、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a b(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ab( 3)真包括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括于关系(种属关系);ba( 4)交织关系:若有的 a 是b,有的 a 不是b,有的b是 a ,有的b不是 a ,则 a 、b之间为交织关系;a b(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则a、b之间为全异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8、看法的限制和概括的依照——拥有属种关系的看法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9、看法的限制:是经过增加看法的内涵来减小看法的外延,即由属看法过渡到它的种看法的方法。

逻辑学(第一二章总结提纲)

逻辑学(第一二章总结提纲)

《逻辑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1、思维的形式结构逻辑常项逻辑变项(词项变项、命题变项)2、逻辑规律、逻辑矛盾第二节思维、语言和逻辑1、思维、语言和逻辑(1)逻辑学以思维为研究对象,思维是人类认识的理性阶段,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2)思维看不见,摸不着,而语言是思维与思维科学包括逻辑学之间的物化的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中介。

(3)语言有其层次性:对象语言、工具语言(又称元语言)2、自然语言和符号语言(1)语言是符号系统,有三个要素:基本符号,语形规则,语义规则。

(2)语言可分为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3、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1)传统逻辑(古希腊阿里士多德——19世纪中叶数理逻辑产生前)主要内容:概念理论、词项逻辑(三段论)、古典命题逻辑、古典归纳逻辑。

(2)现代逻辑(又称数理逻辑、符号逻辑)主要内容:一阶逻辑、模型论、公理集合论、递归论、证明论。

第三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逻辑学的性质:基础性、工具性、人类性第二章概念第一节内涵和外延1、对象的属性:对象、本质属性、固有属性、偶有属性、概念(1)逻辑学意义上的本质属性与认识论上的本质属性不同(2)对人的本质属性的揭示有肤浅和深刻之分(3)概念与语词的联系和区别2、内涵和外延确定一对象是否属于某概念的外延。

标准是看它是否具有该概念的内涵第二节概念的种类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概念可划分为:(1)概念外延分子数:普遍概念、单独概念、空概念(2)概念反应的对象:实体概念、属性概念(性质概念、关系概念)(3)正概念、负概念(论域)(4)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类概念)第三节概念的关系1、相容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属概念(上位概念)、种概念(下位概念)、交叉关系2、不相容关系:矛盾、对立第四节概念的定义1、概念、概念陈述、定义(实质定义和语词定义)2、实质定义的结构和方法:被定义的概念=(邻近)属概念+种差规则:(1)定义项的概念认知度要高于被定义项(2)被定义项要恰当归类(3)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4)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同语重复、循环定义)(5)定义一般是肯定性陈述,但并非不能使用否定性陈述3、语词定义(1)规定的语词定义:① 为模糊的语词规定确切的涵义② 为冗长的叙述规定简约的表达③ 为专门用语规定严格意义④ 为旧词赋新义(3)说明的语词定义第五节概念的划分1、划分的三个构成要素:母项、子项、划分标准2、划分规则:(1)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2)一次划分必须依据同一标准(3)子项的外延必须为不相容关系(4)子项必须是同一层次的概念3、划分是把类分为子类,属概念分为子概念,用以明确上位概念的外延分解是把整体分成部分,用以明确整体的构成第六节概括和限制1、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内涵少的概念外延大,内涵多的概念外延小2、限制:增加内涵,缩小外延,将一般概念具体化,用于定义过宽概括:减少内涵,扩大外延,将具体概念一般化,用于定义过窄。

逻辑学复习提纲及练习题

逻辑学复习提纲及练习题

逻辑学题型一、填空题(约10分)二、名词解释(或定义题)(约10分)三、简答题(约10分)四、分析题(约50分)(要根据题目要求从概念、推理、基本规律等角度对某句话或某段话进行分析。

)五、证明题(约10分)六、推理运用题(约10分)逻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概念1、明确概念的定义2明确概念和语词的关系3熟练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4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仅内招生掌握)5会识别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用欧拉图解表示6熟练掌握实质定义的方法和定义的规则7会分析概念表述方面出现错误(1)属种关系概念并列使用(2)交叉关系概念并列使用(3)定义错误(4)划分错误(5)误用集合概念(仅内招生掌握)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1、了解判断的定义及其逻辑特征2、掌握推理的定义和分类3、熟练掌握直言判断的对当关系4、熟练掌握直言判断项的周延性(仅内招生掌握)5、掌握换质法的公式(4个)6、熟练掌握换位法的规则和公式(3个)第四章复合判断及其推理1、掌握以下几个概念(1)联言判断和联言推理(2)选言判断和选言推理(3)假言判断和假言推理(4)充分条件(5)必要条件(6)充要条件2、熟练掌握6个真值表3、熟练掌握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公式和规则(3个公式)4、熟练掌握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公式和规则(4个公式)5、掌握二难推理的特征和破斥方法(仅内招生掌握)第五章语用逻辑初步1、能指出一个话语的预设和话涵能2给出一个问句的回避和回绝3掌握预设的种类(仅内招生掌握)4熟练掌握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5熟练掌握话涵的产生机制掌握话涵的运用第六章基本规律1、熟练掌握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基本内容2会识别和分析违反三条规律的逻辑错误第七章论证1、掌握论证(论辩)的规则2、熟练掌握反证法和归谬法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命题的虚假来确定原论题的真实性。

证明:p思路:假定p不成立,即¬p¬p q ( q为明显的错误)¬q¬¬p( 即p)根据排中律,¬ p为假,则p不能为假,即p为真归谬法:通过确定被反驳论题的荒谬性来反驳对方。

法律逻辑学复习提纲共23页文档

法律逻辑学复习提纲共23页文档

Hale Waihona Puke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法律逻辑学复习提纲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汉语言文学《逻辑学》在线考试作业复习资料1—3含答案(名词解释填空题推理分析题逻辑应用题论述题)

汉语言文学《逻辑学》在线考试作业复习资料1—3含答案(名词解释填空题推理分析题逻辑应用题论述题)

汉语言文学《逻辑学》在线考试作业复习资料1—3含答案-1-《逻辑学》复习资料(一)一、名词解释1.正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2.真包含于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的关系。

3.关系判断:是断定对象与对象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

4.复合判断:是自身中包含着其他判断的判断,或者说,它是由简单判断和逻辑联项结合而成的判断。

5.联言推理:是前提或结论为联言判断,并根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而进行的演绎推理。

二、填空题1.“p或者q”中,逻辑常项是p,变项是q。

2.根据逻辑方阵,O真,则A假,E可真可假,I可真可假。

3.“角是由一点引两条射线而成的图形。

”这个定义的被定义项是角,定义项是由一点引两条射线而成的图形,定义联项是是。

4.如果◇P假,则□P假,□¬P真,◇¬P真。

三、推理分析题(判断以下各题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所有作案者都是到过案发现场的,经查李明没有到过-1-案发现场,所以,李明不是作案者。

正确。

运用的是三段论的第二格。

所有P都是M,所有S都不是M,所以,S不是P。

2.如果地球有翅膀,那么地球会飞,地球没有翅膀,所以地球不会飞。

不正确。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p→q)∧¬p)→¬q,是无效式。

3.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我们坚持了改革开放,所以我们能快速发展国民经济。

不正确。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p←q)∧p)→q,是无效式。

4.共产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他能起模范带头作用,所以,他是共产党员。

不正确。

违反了三段论推理规则: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5.有些作品是现实主义作品,所以,有些作品不是非现实主义作品。

正确。

I判断的换质推理。

6.如果不认真复习,就不能考得好成绩,他没有考得好-2-。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第一章引论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

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

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若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a b(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则a、b之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8、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依据——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9、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来缩小概念的外延,即由属概念过渡到它的种概念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思维可以分为__抽象思维_、_形象思维_、_灵感思维_三种形式。

2.逻辑科学早在两千年前,就在世界三个不同的地方发源了,这三个地方是:_古代中国_、_古希腊_、_古代印度_。

3.形式逻辑的基础是由_亚里士多德_奠定的,“逻辑”词最初由_西塞罗__开始使用,首先把传统逻辑学称为“形式逻辑”的人是_康德_。

4.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_抽象思维的逻辑形式_、_逻辑规律__、_逻辑方法_。

5.在中国第一个将logic译为“逻辑”的人是:_严复_。

二、名词解释1.思维:就是人们通过语言对客观事物概括而间接的反映。

2.逻辑学:是研究抽象思维的结构方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3.逻辑规律:是保证逻辑形式正确性所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思维法则。

三、问答题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试举例说明。

答:逻辑形式是从具体思维内容抽象出来的各个部分的联接方式,即不同具体思维内容所具有的共同结构。

例子:“父母的美德是子女最大的财富。

”(S是P)、“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如果p,那么q)四、识别题请指出下列公式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1.SEP :E是常项,S、P是变项。

2.2.如果p,那么q :“如果,那么”是常项,p、q是变项。

3.((p←q)∧﹁p)→﹁q :←∧﹁→是常项,p、q是变项。

第二章概念1、概念的定义:最基本的、能反映具有确定属性的对象的思维形式。

2、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未写完)内涵就是概念中对事物的类的属性的反映。

事物由于属性的相同或相异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具有某些相同属性的构成同一个类。

外延就是概念中对事物的类的分子的反映。

每个类所包含的个别对象或者较小的类,在普通逻辑中,叫做类的分子。

4、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①集合概念是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非集合概念就是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②集合概念的名词,有如下几种构词方式:第一种,名量式(例:车辆、纸张);第二种,复合式(例:湖泊、岛屿);第三种,汇类式(例:酒类、花丛)。

③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根本区别在于:集合概念只能用来指称由许多个体有机构成的统一体,而不能用来指称构成这一统一体的个体。

非集合概念既可以用来指称一类的任何一个分子,也可以用来指称许多具有共同属性的分子所构成的类。

④注意事项:(1)同一语词既可以代表集合概念,也可以代表非集合概念。

(2)集合概念只能以群体为单位计量,而不能以有关的个体为单位计量。

(3)集合概念可能是单独概念,也可能是普遍概念;而非集合概念可能是单独概念,也可能是普遍概念。

5、会识别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用欧拉图解表示(1)全同关系(同一关系):外延完全相同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叫全同关系。

(2)属种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都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并且仅仅作为后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叫属种关系。

①真包含关系:属概念与种概念之间的关系。

②真包含于关系:种概念与属概念之间的关系。

③注意: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将属概念和种概念并列使用。

例1: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田野里,水稻、庄稼全都长势喜人。

(个别情况下,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也能并列使用。

)(3)交叉关系:外延仅仅部分重合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叫交叉关系。

①交叉关系的概念一般情况下不能并列使用。

②有时为了突出某个共同点,或者两两对举(多角度看问题),交叉关系的概念也能并列使用。

(4)全异关系:外延完全不同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叫全异关系。

①矛盾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外延相加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叫矛盾关系。

②反对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外延相加之和小于属概念的外延,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叫反对关系。

6、熟练掌握实质定义的方法和定义的规则(1)实质定义:是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的定义。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例:文学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

(2)规则及违反规则的逻辑错误①下定义必须用明确的概念;错误:以比喻代定义、定义模糊不清例:广告是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润滑剂。

②下定义项和被定义项具有全同关系;错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例: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图形。

③下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错误:同语反复、循环定义(明显循环、暗含循环)例:麻醉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

④给正概念下定义一般不用负概念。

错误:用负概念给正概念下定义例:圆是不方的几何图形。

7、会分析概念表述方面出现错误(结合前几个考点)(1)属种关系概念并列使用(2)交叉关系概念并列使用(3)定义错误(4)划分错误(5)误用集合概念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1、了解判断的定义及其逻辑特征(1)定义:是由概念组成的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方式。

(2)逻辑特征:①判断由概念组成,且又不同于概念。

②判断总是对认识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

③判断总是或真或假的。

(不等于现实的真假)2、掌握推理的定义和分类(1)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得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①只有乘良马固车,才可以速至:我要速至;所以,我要乘良马固车。

〕(2)分类:3、熟练掌握直言判断的对当关系(仅存在于同素材的判断之间)(1)直言判断的对当关系:A、E、I、O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2)注意:①对当关系假设了主项(S)和谓项(P)所表示的事物是存在的。

②判断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和两个判断在事实上的真或假,是不能混同的。

4、熟练掌握直言判断项的周延性⑴直言判断项的周延性,就是在A、E、I、O四种判断中对主项和谓项的外延数量的断定情况。

对全部外延进行断定:周延没有对全部外延进行断定:不周延(2)两条规律:①主项是否周延看量项(全称—周延,特称—不周延)②谓项是否周延看联项(肯定—不周延,否定—周延)(3)注意:①周延问题是对直言判断主项和谓项外延的断定情况,因此,离开直言判断仅就孤立的概念而言,就无所谓周延与否定的问题。

②周延问题是主观认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问题,而不是主项谓项所表示的对象客观上的关系问题。

5、掌握换质法的公式①SAP →SEP 例: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

→所有的物体都不是不运动的。

②SEP →SAP 例:外语不是不能学好的。

→外语是能学好的③SIP →SOP 例:有些科研项目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

→有些科研项目不是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

④SOP →S I P 例:有同学不是境外生。

→有同学是非境外生。

6、熟练掌握换位法的规则和公式(1) 换位法:把一个直言判断的主项和谓项调换位置,倒过来说,这在逻辑上叫做换位法。

(2) 规则:①肯定判断换位后仍是肯定判断,否定判断换位后仍是否定判断。

(质不变)②在原判断中不周延的项,在换位判断中也不得周延。

(3)公式:①S A P →P I S 例:教师是知识分子→有的知识分子是教师。

②S E P →P E S 例:响水不开。

(即:所有的响水都不是开水)换位:所有的开水都不是响水。

(即:开水不响)③S I P →P I S 例:有些老师是青年→有些青年是老师。

④O 判断不能换位7、明确三段论的定义和结构三段论定义:由包含一公共项的两个直言命题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推理。

三段论结构:所有M是P。

(大前提)所有S是M。

(小前提)所以,所有S是P。

(结论)结论的谓项叫大项,记为P;结论的主项叫小项,记为S;两前提包含的共同项叫中项,记为M。

8、熟练掌握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含基本规则和导出规则)基本规则:(1)中项至少周延一次。

(2)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3)前提与结论中否定命题的数量必须相等。

导出规则:(1)从两个特称命题不能必然得出结论。

(2)若前提中有一特称命题,则结论必为特称命题。

口诀:中项周延概念三(中项至少周延一次)、大项小项莫扩展、一特得特否得否、否特成双结论难。

9、了解三段论的格("业")与式格:式:由大小前提和结论的质和量不同而形成的三段论形式。

如:一个三段论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均为A命题,这个三段论就是AAA式。

第四章复合判断及其推理P27-411、掌握以下几个概念(1)联言判断和联言推理联言判断就是断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情况同时并存的判断。

联言推理就是前提或结论是联言判断的推理。

(2)选言判断和选言推理选言判断就是断定事物各种可能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

选言推理就是一个前提是选言判断,并且根据选言肢间的逻辑关系而推出结论的推理。

(3)假言判断和假言推理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对象情况是另一对象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4)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5)必要条件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

(6)充要条件充要条件: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

2、熟练掌握6个真值表3、熟练掌握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公式和规则 ⑴相容的选言推理 公式①:p 或者q (p ∨q );公式②否定肯定式:((p ∨q )∧﹁p )→ q 规则:①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②肯定一部分选言肢,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⑵ 不相容选言推理 公式①:要么p ,要么q (p ∨q ) ②肯定否定式:或:((p ∨q )∧p )→﹁q ③否定肯定式:或:((p ∨q )∧﹁p )→ q 规则:①肯定一个选言肢 ,就要否定其余选言肢。

②否定一个以外的选言肢,就要肯定剩下的一个选言肢。

4、熟练掌握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公式和规则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公式①:如果p ,那么q , p →q ; 公式②:肯定前件式公式③:否定后件式 ((p →q )∧﹁q )→ ﹁p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①肯前→肯后,否后→否前; ②否前→否后,肯后→肯前。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公式①:只有p ,才q ( p ←q )公式②:否定前件式 ③:肯定后件式 公式②例:只有含叶绿素的植物,才是绿色植物。

公式③例:只有不是自己种的茄子,才舍得把这么小的茄子摘下。

蘑菇不含叶绿素。

你舍得把这么小的茄子摘下。

所以,蘑菇不是绿色植物。

所以,这不是你自己种的茄子。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①否前→否后,肯后→肯前②肯前→肯后,否后→否前5、掌握二难推理的特征和破斥方法特征:(1)形式上的规则(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2)实质上的规则①前件与后件必须具有必然的联系。

②两个假言前提之间必须有内容上的联系。

③小前提的选言肢必须穷尽事物的可能情况。

破斥方法:(1)避锋法:找出对方选言肢不穷尽的错误,避开锋芒。

(2)破锋法:证明其假言前提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3)对锋法:构造一个相反的二难推理。

第五章语用逻辑初步1、能指出一个话语的预设和话涵预设是指隐藏在某一话语背后为说话者和听说者所共知的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