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油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各自优缺点

合集下载

不同采油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各自优缺点

不同采油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各自优缺点

不同采油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各自优缺点摘要:采油工程中的采油方法有多种,从客观的地下能量来看,可分为自喷采油和人工举升两种。

自喷采油就是原油从井底举升到井口,从井口流到集油站,全部都是依靠油层自身的能量来完成的,而由于地层的地质特点,有的油井不能自喷,人工举升就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途径。

目前,利用人工举升将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的方法可分为气举法和抽油法两大类,而每一种方式都有其优势的一面,和其劣势,在采油的过程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关键词:自喷采油人工举升气举抽油有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一、自喷采油自喷采油就是原油从井底举升到集油站,全部都是依靠油层自身的能量来完成的。

自喷采油的能量来源是:第一、井底油流所具有的压力;第二、随同原油一起进入井底的溶解气所具有的弹性膨胀能量。

油井自喷生产,一般要经过四种流动过程:(1)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2)从井底沿着井筒上升到井口;(3)原油到井口之后通过油嘴;(4)沿着地面管线流到分离器、计量站。

不论哪种流动过程,都是一个损耗地层能量的过程,四种流动过程压力损耗的情况因油藏而异,大致如下:1.油层渗流当油井井底压力高于油藏饱和压力时,流体为单相流动。

当井底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流体在油井井底附近形成多相流动。

井底流动压力可通过更换地面油嘴而改变,油嘴放大,井底压力下降,生产压差加大,油井产量增加。

多数情况下,油层渗流压力损耗约占油层至井口分离器总压力损耗的10%~40%左右。

2.井筒流动自喷井井筒油管中的流动,一般都是油、气两相或油、气、水混合物,必须克服三相混合物在油管中流动的重力和摩擦力,才能把原油举升到井口,并继续沿地面管线流动。

井筒的压力损耗最大,约占总压力损耗的40%~60%左右。

3.油嘴节流油气到达井口通过油嘴的压力损耗,与油嘴直径的大小有关,通常约占总压力损耗的5%~20%左右。

4.地面管线流动压力损耗较小,约占总压力损耗的5%~10%左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自喷井的流动过程开展了节点分析研究。

采油工程自喷及气举采油

采油工程自喷及气举采油

采油工程自喷及气举采油1. 简介采油工程是指利用各种工程措施将地下的石油资源开采到地面并加以处理的技术与工程。

自喷和气举采油是采油工程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本文将对自喷和气举采油的原理、应用以及优缺点等进行介绍和分析。

2. 自喷采油自喷采油是指利用地下原有的能量将石油推到井口的采油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人工注入压缩空气或其他气体到油层中,产生气体压力使石油从油井中自行流出。

2.1 原理自喷采油的原理基于气体流体动力学。

当气体注入到油层中时,由于压力差,气体会形成气体圈,在注气点周围的石油被压力推动,从油井中流出。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石油的产量,还可以减少地面处理设备的使用。

自喷采油广泛应用于含水高、油藏压力低的油田。

通过注气增加油井的压力,提高油井产量。

自喷采油技术广泛应用于陆上和海上油田,尤其在海底油田中更有明显优势,可以减少地表设备的使用和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3 优缺点自喷采油的优点包括:提高产量、节约能源、减少设备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

缺点包括:需人工控制注气量、注气管道易发生堵塞、对油藏压力依赖较大等。

3. 气举采油气举采油是指通过注入压缩气体到油井中,利用气体的浮力将石油推至井口的采油方法。

与自喷采油不同的是,气举采油是通过气体的浮力来推动石油的上升。

3.1 原理气举采油的原理基于气体浮力和液体静压力之间的平衡。

在油井中注入压缩气体后,气体在井筒中产生浮力,将石油推向井口。

这种方法适用于油层厚度小、黏度大、含水率低的油田。

气举采油广泛应用于粘度高的胶状油藏和凝析油田。

通过注入压缩气体,可以减少石油的粘度,使其更容易被推至井口。

气举采油在油田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3 优缺点气举采油的优点包括:节约能源、提高产量、减少油井堵塞风险等。

缺点包括:对气体的流量和压力有较高要求、井下设备投资较大、油井产量下降后需要额外措施等。

4. 结论自喷和气举采油是采油工程中的两种常用技术。

自喷采油通过注气增加油藏压力,将石油推至井口;气举采油则通过注入压缩气体,利用浮力将石油推至井口。

不同油井计量方式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

不同油井计量方式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

不同油井计量方式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油井的计量方式对于生产管理、成本控制以及决策制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计量方式会带来不同的优缺点,影响着油田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对于不同的油井计量方式进行比较与分析,有助于选择更合适的计量方式,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1. 产量计量方式产量计量方式主要是对油井产出的原油进行计量,主要有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估算法等多种方式。

(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对产出的原油进行实时的物理测量来获取油井的产量,这种方式可靠性高,准确度也比较高,能够及时的得到产量数据。

直接测量法所需的设备和技术比较复杂,成本较高,并且对现场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较高,往往只适用于规模较大且设备较为完备的油田。

(2)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通过监测油井的其他参数如压力、温度等来间接计算油井的产量,相比于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的设备和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成本也相对较低,适用范围更广。

由于受环境和设备因素的影响,间接测量法的准确度可能不如直接测量法。

(3)估算法估算法是根据油井的地质和物理特征以及历史数据等来估算油井的产量,这种方式成本和技术要求较低,但是准确度较低,并且需要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适用性较差。

(1)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利用数学模型来对油藏的储量进行计算,它能够直观地描述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油气流动规律,但是需要大量的地质和地质调查数据,并且对于地质和数学模型的要求较高。

(2)地质统计法地质统计法是通过对油田地质特征和地质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对油藏储量进行估算,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准确度较高,但需要大量的地质调查数据。

二、不同计量方式的优缺点分析1. 产量计量方式的优缺点直接测量法的优点在于准确度高,实时性强,但成本和技术要求高;间接测量法的优点在于适用范围广,成本低,但准确度不如直接测量法;估算法的优点在于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但准确度低。

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与分析

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与分析

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与分析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而油田采油技术的发展对于石油资源的有效开采至关重要。

油田采油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从油田中地下岩石中采集石油。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油田采油技术会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本文将着重介绍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和分析,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油田采油技术的类型1.传统采油技术传统采油技术是指利用地面上或者水下的采油平台,直接从油层中通过钻井设备将原油抽上来。

这种采油技术主要包括常规油藏开发、次生采采油技术、水平井采油技术等。

传统采油技术的优点在于成本相对较低,且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一些较为浅层的油田。

但其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只能开采较为容易获取的原油,对于难以开采的油层效果不佳。

2.增产采油技术增产采油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原有油田的产油速度和油井的采油率。

这种技术主要包括水驱采油技术、气驱采油技术、化学驱采油技术等。

增产采油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延长油田的寿命,提高油井产油率和开采效率,从而最大程度地利用油田资源。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压力。

3.非常规采油技术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也开始寻找一些非常规采油技术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种技术主要包括页岩气开采技术、油砂开采技术、煤层气开采技术等。

非常规采油技术的特点在于对岩石的破碎、压裂以及采油技术的创新。

这种技术虽然可以开采一些传统采油技术难以触及的资源,但同时也有更高的技术难度和环境影响。

二、油田采油技术的分析1.成本分析油田采油技术的选择往往与成本密切相关。

传统采油技术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一些浅层油田;增产采油技术成本相对较高,但可以延长油田寿命和提高产油率;非常规采油技术成本则更高,但可以开采一些特殊的地质资源。

在选择采油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和效果。

2.适用性分析不同类型的油田采油技术具有不同的适用场景。

传统采油技术适用于一些简单易开采的油田;增产采油技术适用于一些产油速度较慢的油田;非常规采油技术适用于一些传统技术难以开采的资源。

石油行业采油工艺说明

石油行业采油工艺说明

石油行业采油工艺说明石油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而采油是石油行业的核心环节。

采油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工程手段,从地下油藏中提取石油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石油行业常用的采油工艺,并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一、常用采油工艺1. 自然驱动采油工艺自然驱动采油工艺是指利用地下油藏中的天然能量,如地层压力和天然气驱动石油上升至地表。

其中最常见的自然驱动采油工艺是自然压力驱动和气驱采油。

自然压力驱动是指利用地下油藏中的高压力,使石油自行流动至井口。

这种工艺适用于初期油藏压力较高的情况,但随着油藏压力的下降,采油效果会逐渐减弱。

气驱采油是指注入天然气或其他气体到油藏中,利用气体的推力将石油推向井口。

这种工艺适用于油藏压力较低的情况,能够有效提高采油效率。

2. 辅助驱动采油工艺辅助驱动采油工艺是指通过外部手段提供能量,以驱动石油上升至地表。

常见的辅助驱动采油工艺包括水驱采油、蒸汽驱采油和聚合物驱采油。

水驱采油是指注入水到油藏中,利用水的推力将石油推向井口。

这种工艺适用于油藏的渗透性较好,能够有效提高采油效率。

蒸汽驱采油是指注入高温蒸汽到油藏中,通过蒸汽的热量和推力将石油推向井口。

这种工艺适用于油藏黏度较高的情况,能够改善油藏流动性。

聚合物驱采油是指注入聚合物到油藏中,通过聚合物的增粘效果改善油藏流动性,从而提高采油效率。

这种工艺适用于油藏黏度较高且渗透性较差的情况。

3. 人工驱动采油工艺人工驱动采油工艺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和人工操作,直接从油藏中提取石油。

常见的人工驱动采油工艺包括抽油机采油和水平井采油。

抽油机采油是指通过抽油机将石油从油井中抽到地表。

这种工艺适用于油藏的渗透性较好,能够提高采油效率。

水平井采油是指在地下油藏中钻探水平井,通过水平井的延伸,增加石油的开采面积,提高采油效率。

这种工艺适用于油藏的储量分布较均匀的情况。

二、采油工艺的原理和应用采油工艺的选择和应用是基于对油藏特征和地质条件的分析和评估。

采油方法基础知识

采油方法基础知识

采油方法基础知识采油方法,就是指把地下四周油层内流到井底的原油采到地面所使用的方法,一般包括自喷采油和机械采油两种。

1.自喷采油自喷采油是指依靠油藏本身的能量使原油喷到地面的采油方法。

一口油井用钻井的方法钻孔、下入套管连通到油层后,原油就会像喷泉那样沿着油井的套管自动向地面喷射出来。

油层内的压力越大,喷出来的油就越快越多。

这种靠油层自身的能量将原油举升到地面的能力,称为自喷,用这种办法采油就称为自喷采油。

这种采油方法常发生在油井开发初期。

油井在油藏开发初期为什么会自喷呢?石油和天然气深埋于地下封闭的岩石孔隙中,在上覆地层的重压下,它们与岩石一起受到压缩,从而集聚了大量的弹性能量,形成高温高压区。

当油层通过油井与地面连通后,在弹性能量的驱动下,石油、天然气必然向处于低压区的井简和井口流动。

这就像一个充足气的汽车轮胎一样,当拔掉气门芯后,被压缩的空气将喷射而出。

油层与油井的沟通一般情况下靠射孔完成,射孔一旦完成,就像拔掉了封闭油层的气门芯,油气将通过油井喷射到地面。

自喷井的产量一般来说都是比较高的。

例如,中东地区有些油井每口油井日产油可高达(1~2)x104t。

我国华北油田开发初期,很多油井日产千吨以上,大庆油田的高产井日产200~300t。

据统计,目前世界有50%~60%的原油是靠自喷方法开采出来的,特别是中东地区,大多数油井有旺盛的自喷能力。

这种方法不需要复杂昂贵的设备,油井管理也比较方便,是一种高效益的采油方法。

因此,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人们都设法尽可能地保持油井长期自喷。

但到了油藏开发的中后期,油层的压力会逐渐减小,不足以再将地层内的原油驱替到井底并举升到地面,这时就需要给油层补充能量,如注人水或注入天然气等,增加油层的压力,以此延长油井的自喷期。

2.机械采油机械采油指借助外界能量将原油采到地面的方法,又称为人工举升采油方法。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地下地层能量逐渐消耗,油井最终会停止自喷。

由于地层的地质特点,有的油井一开始就不能自喷。

不同油井计量方式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

不同油井计量方式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

不同油井计量方式的比较与优缺点分析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计量油井产量的方式有许多种,不同的计量方式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计量方式进行分析比较。

1. 流量计方式
流量计方式是通过安装在产油管道上的流量计来计算出油井的日产量。

该方式的优点是计算精度较高,可以及时得到实际的采油效果,保证实时监测产品的生产情况,便于及时调整采油方案。

同时,该方式安装简单,没有改变油井生产方式。

该方式的缺点是流量计需要定期维护维修,同时它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误差,需要进行校准,对于高温、高压、高粘变的油场来说难度较大。

此外,该方式的成本也较高。

吊绳式计量方式是通过电子吊秤等仪器来实时计算油井产出量,并用手持计量计转化为标准体积计量。

该方式的优点是检测精度高,适用于使用吊绳采油的油井,采集数据灵活,方便操作。

该方式的缺点是所需设备较多,且使用寿命较短,需要经常维护更换。

同时,该方式对于粘度大的原油计量效果较差,存在误差。

堵塞法计量方式是通过堵塞产油管道一段时间,测量堵塞前后的油井压力变化来计算油井产量。

该方式的优点是设备投入成本低,不需要额外设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适用于各类油井及工况。

该方式的缺点是需要停井堵塞管道一段时间,会影响生产效率。

该方式同时受压力变化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误差。

综合来看,不同的计量方式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生产过程及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计量方式,以保证采油过程的高效稳定。

稠油油藏采油方式综述自我评价

稠油油藏采油方式综述自我评价

稠油油藏采油方式综述自我评价稠油油藏是指黏度较高的原油储层,其常见的采油方式有多种,包括传统的常压采油、蒸汽驱采油、聚合物驱油、溶剂驱油、燃烧采油等。

下面将对这些采油方式进行综述,并对每种方式进行自我评价。

1.常压采油:常压采油是最早、最常见的采油方式之一,通过自然压力将原油抽取到地面。

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适用于黏度相对较低的稠油油藏。

然而,对于黏度较高的稠油来说,常压采油效果较差,油井产量难以维持。

2.蒸汽驱采油:蒸汽驱采油是通过注入高温蒸汽来降低原油黏度,提高采收率。

该方法有效地抑制了稠油的凝固现象,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

然而,蒸汽驱采油需要大量能源投入,成本较高,且对地下水和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3.聚合物驱油:聚合物驱油是通过注入聚合物溶液来改善稠油油藏的驱油效果。

聚合物可以提高驱油剂的黏度,使其与原油更好地混合,从而增强原油的流动性。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油井产量,但对注入液的处理和回收要求较高,且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

4.溶剂驱油:溶剂驱油是通过注入溶剂来溶解原油中的重质组分,提高稠油的流动性。

常用的驱油溶剂有丙烷、丁烷等。

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采收率,但溶剂注入量和注入时间需要准确控制,以免造成环境和安全问题。

5.燃烧采油:燃烧采油是通过注入氧气或空气,在地下形成燃烧带,使原油进行自燃,从而减小黏度,促进原油流动。

这种方法对采油条件要求较高,也有一定的环境和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稠油油藏采油方式有多种选择,每种方式都有其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采油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原油的黏度、储层特征、地质条件、经济成本等因素。

同时,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问题,在采油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采油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各自优缺点
摘要:采油工程中的采油方法有多种,从客观的地下能量来看,可分为自喷采油和人工举升两种。

自喷采油就是原油从井底举升到井口,从井口流到集油站,全部都是依靠油层自身的能量来完成的,而由于地层的地质特点,有的油井不能自喷,人工举升就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途径。

目前,利用人工举升将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的方法可分为气举法和抽油法两大类,而每一种方式都有其优势的一面,和其劣势,在采油的过程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关键词:自喷采油人工举升气举抽油有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
一、自喷采油
自喷采油就是原油从井底举升到集油站,全部都是依靠油层自身的能量来完成的。

自喷采油的能量来源是:第一、井底油流所具有的压力;第二、随同原油一起进入井底的溶解气所具有的弹性膨胀能量。

油井自喷生产,一般要经过四种流动过程:
(1)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
(2)从井底沿着井筒上升到井口;
(3)原油到井口之后通过油嘴;
(4)沿着地面管线流到分离器、计量站。

不论哪种流动过程,都是一个损耗地层能量的过程,四种流动过程压力损耗的情况因油藏而异,大致如下:
1.油层渗流
当油井井底压力高于油藏饱和压力时,流体为单相流动。

当井底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流体在油井井底附近形成多相流动。

井底流动压力可通过更换地面油嘴而改变,油嘴放大,井底压力下降,生产压差加大,油井产量增加。

多数情况下,油层渗流压力损耗约占油层至井口分离器总压力损耗的10%~40%左右。

2.井筒流动
自喷井井筒油管中的流动,一般都是油、气两相或油、气、水混合物,必须克服三相混合物在油管中流动的重力和摩擦力,才能把原油举升到井口,并继续沿地面管线流动。

井筒的压力损耗最大,约占总压力损耗的40%~60%左右。

3.油嘴节流
油气到达井口通过油嘴的压力损耗,与油嘴直径的大小有关,通常约占总压力损耗的5%~20%左右。

4.地面管线流动
压力损耗较小,约占总压力损耗的5%~10%左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自喷井的流动过程开展了节点分析研究。

所谓节点分析,就是把油井的整个生产系统,分成若干个节点,由节点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就其各个部分在生产过程中的压力损耗进行分析,从而比较科学地分析整个生产系统。

总起来说,自喷采油,井口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油井产量高,采油速度高,生产成本低,是一种最佳的采油方式。

在管理上要施行有效的管理制度,尽可能地延长油井自喷期,以获得更多的自喷产量。

二、人工举升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地层能量逐渐消耗,油井最终会停止自喷。

对于不能自喷的油井,必须用人工举升的方法给油流补充能量,将井底的原油采出来。

目前,利用人工举升将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的方法可分为气举法和抽油法两大类。

气举采油就是当油井停喷以后,为了使油井能够继续出油,利用高压压缩机,人为地把天然气压入井下,使原油喷出地面。

气举采油是基于U形管的原理,从油管与套管的环形空间,通过装在油管上的气举阀,将天然气连续不断地注入油管内,使油管内的液体与注入的高压天然气混合,降低液柱的密度,减少液柱对井底的回压,从而使油层与井底之间形成足够的生产压差,油层内的原油不断地流入井底,并被举升到地面。

气举采油的优点是:
(1)在不停产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加深气举,使油井维持较高的产量;
(2)井口、井下设备比较简单、管理调节比较方便;
(3)减少井下作业次数,降低生产成本。

气举采油必备条件是:
(1)必须有单独的气层作为气源,或可靠的天然气供气管网供气;
(2)油田开发初期,要建设高压压缩机站和高压供气管线,一次性投资大。

气举采油的缺点是:地面设备系统复杂、投资大,而且气体能量的利用率较低。

抽油法:抽油法主要是深井泵采油,可分为有杆泵采油和无杆泵采油两大类。

①有杆泵采油
有杆泵采油由地面抽油机、井下抽油杆和抽油泵三部分组成。

抽油泵由工作筒、衬套、柱塞、装在柱塞上的排出阀和装在工作筒下端的吸入阀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活塞上行时,排出阀在油管内的液柱作用下而关闭,并排出相当于活塞冲程长度的一段液体。

与此同时,泵筒内的液柱压力降低,在油管与套管环形空间的液柱压力作用下,吸入阀打开,井内液体进入泵内,占据活塞所让出的空间。

当活塞下行时,泵筒内的液柱受压缩,压力增高,当此压力等于环形空间液柱压力时,吸入阀靠自身重量而关闭,在活塞继续下行中,泵内压力继续升高,当泵内的压力超过油管内液柱压力时,泵内液柱即顶开排出阀并转入油管内。

这样,在活塞不断上下运动过程中,吸入阀和排出阀也不断的交替关闭和打开,结果,使油管内的液面不断上升,一直升到井口,排入地面出油管线。

在理想情况下,当抽油泵的充满状态良好时,上下冲程都出油,在不考虑液体运动的滞后现象时,从井口观察出油情况,应当是光杆上行时,排油量大,下行时排油量小,这一忽大忽小的排油现象,是随光杆的上下行程而变化的。

这种方法用量最多,大约占世界人工举升采油总井数的80%~90%。

②无杆泵采油
无杆泵采油是指不用抽油杆传递动力,而是用电动机、高压液体等驱动井下泵开采原油。

电动机下到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油井里,从井口下一根特殊电缆接在潜油电动机上。

当电缆供电后,潜油电动机旋转带动潜油离心泵的多级叶轮转动。

每一级叶轮都给井底原油增加一定的能量,就如同抽水机给水增加压力一样。

当原油经过多级叶轮转动后,压力会升得很高,于是油就从井底举到井口。

潜油电动机直接带动潜油离心泵,省去了不必要的动力消耗。

因此,它的功率比抽油机高得多,能节约用电。

它可用于很深的高产井,也便于实现油田生产自动化。

采油方法除了电潜泵之外还有螺杆泵采油、射流泵采油、水力活塞泵采油等人工举升采油方法。

三、总结
不同采油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情况,要因地制宜,用最实际的方法来达到最理想的采油效果,这样才能从根本提高采油效率。

参考文献:
[1]宋杰鲲,张在旭,张宇.油田增产措施配置规划.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5
[2]谷艳荣.柔性金属抽油泵排砂采油工艺,2005
[3]孙志前.生产一线大排量螺杆泵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3
[4]贾贺峰.申利春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现状.化工科技市场,2006
[5]姜靖辉.微生物采油技术现状分析,2009年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