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整体道床病害研究及综合整治

合集下载

整体道床病害整治研究

整体道床病害整治研究
整 体道 床 的 使用

轨道 响 应 的 关 系 和 变 化趋 势
意义
对研究整
发 展 缓 慢 但 存 在 刚度 大 弹性 差 因 此 对 钢 轨 扣 件及 弹性 垫 层 的弹 性 要 求 较
度改 善 了轨下 基
体 道 床 动 力 稳 定 与 道 床病 害整 治 有 重 要

础 的受 力 状 况

减 轻 了 线 路 的维 护 工 作 段 时 期 的 运 行 国 内长 大


无碴轨
2
整体 道 床 常 见 病 害 表 现 形 式
整 体 道 床 是 弹性 地 基 梁 上 承 受 列 车
受 地 下 水腐 蚀 而 破 坏 使用
3

大部 分 道 床 病 害


步 分析

必 须 经 全 面 整 治 后 才 能恢 复 道 床 的正 常

和 研 究 整 体 道 床结 构 的设 计 参 数
常 见 整 体 道 床病 害 主 要 有



3
种类
体道 床
特点


与传 统 的 有 碴 道 床相 比 具 有 下
线 路养 护 维 修 工
30 %
是混 凝 土 下 沉 破 损 轨 道 在列 车垂

向荷 载 作 用 下 产 生 下 沉 变 形
1


轨道 下沉 个 合理
( ) 轨 道 稳 定性 好

变形 是 轨 道 部 件 吸 收 列 车 荷 载 作 用 能 量 的

加强
动载 反 复作 用 的受 弯 构 件


与有 碴 轨 道
, ,

铁路道床病害诊断与治理策略研究

铁路道床病害诊断与治理策略研究

铁路道床病害诊断与治理策略研究摘要:铁路道床病害是影响铁路线路安全和稳定性的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道床病害诊断和治理的研究现状,系统梳理了诊断技术和治理策略的发展与应用。

针对诊断技术,包括传统方法、新兴技术和综合诊断方法,详细探讨了其应用和局限性。

在治理策略方面,介绍了管理与维护措施的优化与创新,旨在提高道床病害的预防和维修效果。

结论部分强调了进一步研究和合作的重要性,以推动道床病害治理技术和策略的创新,实现铁路线路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铁路道床病害;诊断技术;治理策略;管理与维护1.铁路道床病害的概述铁路道床是铁路线路的基础结构之一,承担着支撑铁轨和传递列车荷载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铁路道床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如塌陷、沉降、变形和破坏等。

这些病害不仅对列车的安全运行和乘车舒适度产生影响,还增加了维护成本和运营风险。

铁路道床病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地质条件、设计参数、施工质量、荷载特征等。

不同类型的病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危害程度,如塌陷会导致道床下陷,沉降会引起铁轨的不平整,变形会影响列车的平稳行驶,破坏会导致道床失去承载能力。

为了保障铁路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对铁路道床病害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理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诊断方法,可以确定病害的类型、程度和影响范围,为后续的治理提供依据。

而治理策略的制定则需要考虑具体病害的特点和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以恢复道床的稳定性和功能。

因此,本文旨在对铁路道床病害的诊断与治理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2.铁路道床病害诊断技术研究2.1传统诊断方法的应用与局限性在铁路道床病害的诊断过程中,传统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包括现场勘测、观测和实测等手段。

这些方法通过人工观察和测量,来获取病害的表象和特征,以判断病害的类型和程度。

然而,传统诊断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传统诊断方法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整体道床病害分析及加固综合整治

整体道床病害分析及加固综合整治

整体道床病害分析及加固综合整治摘要:随我国城市轨道着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整体道床已被广泛采用。

整体道床产生的病害及维修问题也越来越引起重视。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整体道床结构病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病害的相关整治措施。

关键词:地铁;整体道床;病害整治中图分类号: u2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囯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多个城市为适应旅客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的需要,纷纷兴起大规模建设地下铁路的热潮。

整体道床以混凝土或钢筋混泥土作为钢轨基础,具有稳定性好,维修工作量小的特点。

整体道床是弹性地基梁上承受列车动载反复作用的受弯扣件,然而通过一段时期的运行出现了开裂、翻浆冒泥、道床下沉等严重病害。

本文就广州地铁一号线杨箕—烈士陵园、黄沙—芳村区间整体道床病害为例,探讨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病害的相关整治措施。

广州地铁一号线整体道床病害概况广州地铁一号线于1999年6月28日全线开通运营,至今运营14年。

盾构圆形结构隧道(烈士陵园-杨箕上下行)、沉管圆形结构隧道(芳村—黄沙上下行)整体道床,随着线路运量的负荷和年限的延长,隧道内整体道床由于排水不畅,加上列车通过时的反复振动,造成了整体道床与二衬混凝土仰拱之间形成空隙,道床出现翻浆冒泥。

从现场钻孔取芯式样可以看出明显断裂的痕迹,水沟砼受挤压破碎地下排水流入该部位水沟无回水,砼已失去水泥、沙浆等胶结物。

整体道床病害原因分析正确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是制定整治方案和指导维修保养的前提,多年实践证明病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几下几点。

整体道床的结构性能的影响整体道床上部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整体刚度大,随着道床变形的增加,结构弯曲线应力增大。

根据整体道床强度计算,道床截面的弯曲力距和挠度均随基础弹性模量e值的下降而递增,当基础的e 值下降到50mpa以下时,道床截面的弯曲力矩就会急剧增加,一旦超过强度极限,轨道立即被破坏。

水文地质的影响水是引起道床病害的重要因素,是造成道床翻浆冒泥和使整体道床破环的重要条件。

浅谈铁路道床病害的成因与整治措施

浅谈铁路道床病害的成因与整治措施

科技与应用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浅谈铁路道床病害的成因与整治措施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务段 宋朋超摘要:铁路道床病害的合理整治是提高列车运行舒适度和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主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上,分析了铁路道床病害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希望今后对铁路道床施工和维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道床;病害;整治近年来,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对铁路先后进行了六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铁路的运输能力,中国也逐渐步入了高铁时代。

但是,由于既有铁路道床设计承载力偏低、列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和铁路道床整改不良、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在列车提速后,铁路道床病害出现的频率明显升高,严重影响了列车运行的舒适度和运行安全。

一、线路概况通过收集和分析近几年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南线路车间所管辖线路(均为有砟轨道)的年度整修报告,发现一些线路区段出现了道床病害,其中包括京沪线9.1—9.3km,柳广线0—1km,永丰上下行5—5.8km,京南至动车走行线A线6.7—8.8km,北京动车段大站场等,发现除了线路设备老化原因外,道床病害是铁路线路几何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而铁路线路几何形态的变化往往严重影响着列车运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道床病害的产生也往往会降低道床弹性度和轨道的整体稳定性。

在实际整治过程中,发现道床病害对线路的影响,往往又很难用一般的保养手段来解决,因此为确保行车安全,有必要对道床病害的成因和整治措施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道床病害的分类及成因线路在列车荷载反复作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道床整体会不断发生变化,并产生一定的变形,其变形超过了允许限度,就会产生非正常变形,当非正常变形逐渐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形成道床病害。

(一)道床病害的分类通过收集并分析已有的线路资料,并参考其他铁路资料,可知铁路道床病害的基本特征大多会在道床表面上反映出来,按主要表现形式可分为翻浆冒泥、道床板结、排水不良等。

国外铁路线路道床病害的整治措施

国外铁路线路道床病害的整治措施

国外铁路线路道床病害的整治措施
1. 预防性维护,定期进行铁路线路的巡视和检查,及时发现和修复道床病害,如裂缝、松动、沉降等问题,以减少病害的扩散和恶化。

2. 道床加固,对于道床病害严重的区段,可以采取加固措施,比如使用适当的材料加固道床,以增强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排水系统改善,保持道床的良好排水是预防病害的关键。

改善铁路线路的排水系统,包括清理排水沟、修复排水管道等措施,有助于减少道床病害的发生。

4. 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引入新型的道床材料和施工技术,如使用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凝土、聚合物增强土等新材料,以及采用高效的铺轨机械等新技术,可以提高道床的抗病害能力。

5. 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在铁路线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保护铁路周边的植被和水源,有助于减少道床病害的发生。

总的来说,国外铁路线路道床病害的整治措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预防、加固、排水、材料和技术等多个方面,以保障
铁路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铁路线路特
点各异,整治措施也会因地制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调整和实施。

整体道床产生的病害及维修问题分析与整治措施

整体道床产生的病害及维修问题分析与整治措施

整体道床产生的病害及维修问题分析与整治措施摘要:整体道床的优势明显,但是在应用中会因为外界因素或者自身施工的工艺问题导致其出现各种病害,从而影响整体道床的使用安全性,本文介绍了病害的成因并对其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整体道床,病害形式,病害成因,防治措施Abstract: the advantage of the track on, but in the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factors or because their own construction process leading to the appear all sorts of disease, which affects the use of the track on secur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ause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control measures are analyzed.Key words: overall track bed, disease form, disease cau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一、整体道床出现的病害形式从整体道床的结构看,其基础梁上承受的是列车的反复作用,与有砟轨道相比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好,就容易保持形状,但是其刚度大弹性小,因此其结构上的钢轨扣件和弹性垫层的性能要求较高。

当道床地面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在列车的作用下就会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

综合看,整体道床的病害有三种集中体现,一是混凝土结构出现的破损,导致结构下沉,轨道在列车垂直载荷的作用下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形变。

轨道下沉形变是轨道吸收列车载荷的主要方式。

轨道下沉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果轨道变形小在轨道承载列车的载荷大,将加快轨道部件的损伤,如果下沉变形大则容易导致轨道塑性变形,增加危险性与维护工作量,因此整体道床出现下沉变形量过大就成为了一种病害;还有就是道床上的混凝土出现上鼓变形进而破损,这时应为地下水压大导致地面抬升而造成的后果;最后是整体道床因为混凝土受到腐蚀而产生破坏。

试论隧道内整体道床下沉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试论隧道内整体道床下沉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试论隧道内整体道床下沉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摘要:无砟轨道整体道床在隧道内已得到了广泛采用,整体道床产生的病害及维修问题也越来越引起重视。

为此本文结合关角隧道相关病害就隧道内整体道床下沉病害原因作了相关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治措施,为以后隧道内整体道床下沉病害整治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整体道床;沉降;注浆加固;高聚物材料1病害情况及原因分析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关角隧道工务添乘人员同司机均感觉存在轻微晃车现象,随即报告行调,封锁线路。

随后通知德令哈工务段,察汗诺线路车间申请临时天窗对K289+110段前后线路进行检查,经检查K289+110前后高低最大2mm,排水沟边墙存在开裂、渗水情况。

K289+110道床板有吊板现象。

为了详细掌握隧道内整体道床与垫层间实际情况,现场选定2处部位(一处为道床板有渗水处所、另一处为道床板无渗水处所)进行钻孔取样。

现场整体道床进行钻孔取芯发现道床板与填充层间存在40~60mm的空腔。

加上前期检查发现K289+400-500处翻浆冒泥情况,利用维修天窗进行了钻孔取芯,经查看道床板与填充层无空腔,但C25混凝土不成形,强度不足。

病害原因分析:(1)根据现场补充钻探结果,不存在岩溶、暗河等不良地质。

(2)水沟施工缝的位置低于设计的位置,施工缝防水存在薄弱环节,导致水沟内的水进入了道床下部。

(3)关角隧道涌水量大,沟内流水深度大,向施工缝补水充分。

(4)地下水进入道床板下面的施工缝,经列车运行被反复挤出和渗入,填充层内的混凝土细颗粒逐步被水带走,随着运营时间的不断累积,造成空洞及较大缝隙,导致轨道板下沉、影响了行车安全。

(5)轨道板下沉,导致隧道侧沟壁被拉裂,产生竖向裂缝,进一步加剧了向道床方向的补水。

通过以上情况,不难发现凡道床板有渗水、翻浆及下沉处所,道床板与填充层间均有质量缺陷方面的问题,在列车长期碾压过程中造成道床板整体下沉,线路几何尺寸发生变化,是导致此次晃车的直接原因。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研究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研究

铁路线路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研究铁路线路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列车运行安全,还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速度和效率。

为了保障铁路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我们需要对铁路线路的常见病害原因及养护维修进行研究,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保障铁路线路的安全和运行效率。

一、常见铁路线路病害及原因1. 轨道变形轨道变形是铁路线路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原因包括列车荷载、道床下沉、弯道变形、轨道固定松动等。

列车在轨道上通过后,轨道会受到荷载的作用而发生变形。

道床下沉会导致轨道的变形,同时弯道处由于受到较大的侧向力而导致轨道发生变形。

2. 腐蚀铁路线路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水蒸气、雨水、融雪水、河流水等腐蚀因素的影响,导致轨道、道口、桥梁、隧道等构造件受到腐蚀而发生破损,甚至丧失使用价值。

3. 疲劳裂纹列车在铁路线路上运行,会产生不断的载荷,长期的载荷作用会导致铁路线路产生疲劳裂纹,特别是在高速铁路、弯道等地段,更容易出现疲劳裂纹。

4. 沉降道床的沉降是影响铁路线路运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道床沉降会导致轨道线路失稳,列车运行时产生振动和噪音,在严重情况下,会导致铁路线路受损。

5. 信号设备故障铁路线路上的信号设备是确保列车安全行驶的重要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会造成列车无法正常行驶,甚至发生交通事故。

信号设备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操作失误等因素引起。

二、铁路线路养护维修研究1. 加强轨道修整对于轨道的变形问题,可以通过加强轨道修整来解决。

定期对轨道进行修整,保持轨道的直线度和水平度,减少轨道的变形。

2. 防止腐蚀为了防止铁路线路受到腐蚀,可以通过防腐保护措施来延长铁路线路的使用寿命。

对于已经发生腐蚀的构造件,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3. 建立轨道疲劳监测系统针对轨道疲劳裂纹问题,可以建立轨道疲劳监测系统,对轨道进行长期监测,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及时防止疲劳裂纹的发生。

4. 加强道床维护道床的沉降是影响铁路线路运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道床的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和维修道床,保持道床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整体道床病害研究及综合整治
【摘要】铁路整体道床有长期免维护的特点,但如果发生下沉、断裂、翻浆冒泥等病害,也存在整修难度大的不足。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中铁路整体道床病害分析及整治的中采取的方案,对整体道床各种病害成因进行了归纳,并针对各种具体原因拟定了综合整治方案,经实际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字】整体道床;病害;整治[Abstract] Railway monolithic track be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maintenance free, but if there is subsidence, fracture, boiling mud and so on, is not difficult to repair. Take the whole roadbed disease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railway in actual production in the scheme, the disease cause of monolithic track bed are summarized, and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renovation project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the real test,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word] Monolithic roadbed; disease; treatment
0 引言
整体道床是由混凝土整体浇筑而成的铁路道床,它具有日常运用中免维护、结构整体性好等优点,在铁路线路上已大量使用。

但另一方面,由于整体道床是连续整体浇筑的混凝土机构,一旦发生沉陷或翻浆,修补非常困难。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中发生的整体道床下沉、翻浆冒泥等病害讨论其整治方案。

1整体道床翻浆冒泥原因分析
1.1 施工原因
整体道床作为采用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整体轨道结构,受到来自列车反复通过的强大冲击力,要求混凝土必须浇筑在坚实的基础之上,才能控制整体道床的下沉,否则,极易产生下沉、断裂、翻浆等病害,将大大减少整体道床使用寿命。

例如永煤公司青町站轨道衡整体道床,基础产生下沉病害,其中一端3.8米处断裂,下沉严重,严重影响使用。

经多次现场查看及分析,原因是施工时由于工期短,施工单位为赶工期、赶进度,没有很好地控制路基压实质量。

铁路路基受到水的侵蚀及列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导致变形并形成翻浆冒泥等病害。

1.2 机车车辆振动因素
列车对整体道床的作用是长期且直接的,而整体道床因为刚性大,列车振动对其振动幅度的影响要大于有砟道床。

如果加上路线本身的平整性差就会扩大这种振动,而影响稳定。

1.3 路基积水的影响
路基积水是影响铁路道床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容易造成道床的翻浆冒泥或者导致整体道床下沉、因受力不均匀断裂等。

如果路基积水未及时排除,道床的底部或者路基间存有积水,在列车载荷作用下导致基础软化,并形成病害。

2 常见的整治措施
结合永煤公司铁路整体道床的实际情况,对整体道床的病害进行分析,再确定可供选择的处理方案,以便于确定综合治理方案,常见的措施如下:
2.1 加强积水的疏通和排出。

增加排水沟等排水设施是比较好的措施之一,因此,发生病害后应采取增设排水沟,排出路基表面及内部积水的措施。

2.2 基础换填
如整体道床地下翻浆冒泥,但道床表面状态良好,可以采用换填整体道床下部基础的措施,即将整体道床下部软弱土层更换为具有足够强度的地层。

基底换填的施工方法工艺简单,整修工期短,工程量小,是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

2.3 将整体道床拆除后重新填筑路基、分层夯实并浇筑整体道床混凝土。

2.4 路基注浆加固
路基注浆加固就是利用压力设备将水泥浆压入整体道床下部路基中,使水泥浆与路基土体充分结合、胶结,增加路基强度,提高其承载力。

这类方法对整治因路基承载力不足导致的整体道床下沉、翻浆冒泥效果非常好。

3 整体下沉、断裂、翻浆冒泥等病害综合整治方案
针对以上的整治措施,整体道床的病害发生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原因,是基础、列车作用、水的作用等各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采用各种有针对性的措施综合整治,方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以上述青町站轨道衡整体道床下沉、翻浆问题为例说明整治方案:
3.1 抬高整体道床,使用人工挖孔桩加固,防止其继续下沉。

由于轨道衡整体道床为配筋结构,考虑用千斤顶将已经下沉的整体道床抬高至原设计标高,之后在混凝土板下方开挖人工挖孔桩,使用人工挖孔桩保持整体道床混凝土板处于设计标高位置。

具体做法为:
3.1.1 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其工艺工艺流程: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混凝土护壁→检查桩位(中心)轴线→架设垂直运输架→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

3.1.2 放线定桩位及高程:测定桩位和高程基准许点。

3.1.3 开挖桩孔,桩孔底部须位于老土层上。

3.1.4 检查验收: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挖孔桩开挖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3.1.5 吊放钢筋笼:将制作好的钢筋笼吊装安放于桩孔内,并固定好位置。

3.1.6 浇筑桩身混凝土:坍落度80~100mm。

用溜槽加串桶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

3.2注浆加固工艺流程
由于将整体道床下沉的混凝土板抬高,并使用人工挖孔桩支撑,导致整体道床下部与路基之间存在空隙,加之长期翻浆冒泥使整体道床下部土体大量流失,基础变得疏松,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具体如下:
3.2.1 注浆加固流程:
场地平整→测量定位→钻机就位→成孔→灌入封闭泥浆→插入塑料套管→下注浆芯管→注浆
3.2.2 注浆加固施工方法
采用高压灌浆方法施工,施工工序如下:钻孔→灌入封闭水泥浆→插入塑料套管→注浆。

注浆采用高压灌浆施工,施工流程如下:
注浆毕后用清水冲洗塑料套管中残留浆液,以利于下次重复使用。

3.3 疏通排水通道,及时排除道床积水
完成上述施工后,已经完成了整体道床的整改和基础加固,但是为了防止积水对铁路路基继续造成侵蚀,在整体道床四周设置排水沟、排水管等设施,保证线路上及线路之间积水及时排除。

4 结论
经过综合治理,完成了整体道床抬高、铁路路基加固、路基积水排除,可以
确保整体道床翻浆冒泥病害得到彻底整治。

以青町轨道衡整体道床病害为例,在对病害进行综合整治后,经现场半年内高程测量数据的对比,青町站轨道衡整体道床未进一步下沉。

同时,根据外观检查,加固后降雨期间未有泥浆从整体道床下部翻出,因此,可以认定整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建.铁路工务技术手册—线路业务.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4.
[2]郝赢.铁道工程.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3]于春华.城轨交通整体道床病害及整治[J].铁道工程学报, 2008,(1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