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论姜夔词的艺术特点

论姜夔词的艺术特点

论姜夔词的艺术特点摘要:本文以《扬州慢》为中心论述姜夔词的艺术特色,从序和文的结合、以虚处传神、善用虚笔的手法、化用前人诗句和诗意及音节谐婉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姜夔词艺术风格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他的社会身份是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

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

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重,虽终生布衣,名声却震耀一世。

陈廷焯评:“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

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及“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

”①黄升道“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②他开创了清雅词派,对南宋后期词人及至清代浙西词派都有很大的影响。

姜夔现存词仅八十四首,却得此殊荣。

值得我们研究。

下面我就从以《扬州慢》为例,来论述姜夔词的艺术特点: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一、序与词的完美结合姜词在形式上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

苏轼之后,词题序已成为常例,但姜词的小序却有新的发展,它不仅起交代创作缘起的辅助作用,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如同韵味隽永的小品文,与歌词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白石词除一些小令外,大多有精美的小序。

序与词是一个整体,一散一韵。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这段是词的序。

白石的序有两类:一类与词的内容完全不相干:如《长亭怨慢》中借瘐信《枯树赋》作序以寄托思念。

【课外阅读】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2)

【课外阅读】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2)

【课外阅读】姜夔词的艺术成就一、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不够。

姜夔的恋情词,则往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

如: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此词虽是怀念合肥恋人,但并未写艳遇的旖旎风情,而只有魂牵梦绕、铭心刻骨的忆恋。

其中“淮南皓月冷千山”一句,更创造出词史上少见的冷境。

苏轼首开以诗为词的风气后,经由辛弃疾的发展,词与诗在表现手法和抒情功能上已基本合流,只是词仍然保持着其入乐可歌的特性。

姜夔接受辛弃疾的影响,也移诗法入词。

但姜夔移诗法入词,不是要进一步扩大词的表现功能,而是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

他禀承周邦彦字炼句琢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如《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写相思与忏悔,深含转折奥峭之妙。

《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的“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也把“别离滋味”写得清刚冷峭,韵味醇雅。

姜夔的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

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如《齐天乐》咏蟋蟀的鸣声,全词充溢着“一声声更苦”的“哀音”,渗透着词人自我凄凉身世的感受,但又很难坐实说哪一句是写他自己;“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似乎寄托着靖康中徽、钦二帝蒙难的国耻,但其寓意又绝非此一事所能涵盖。

简述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简述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简述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姜夔词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独特的词境和表现手法: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其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别出心裁。

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

同时,他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2. 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姜夔的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然而,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3. 清空高洁、极富想象的词风:姜夔词清空高洁,极富想象,语言灵动自然。

他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张炎所下的断语“清空”二字来概括。

这种清空既不同于传统婉约派的绵丽软媚,也不同于豪放派末流的粗犷叫嚣,也不同于苏轼以旷达为主要特色的那种清空。

他的词更善于以诗人的笔法入词,且更多地以“骚”的手法入词,对客观对象不作更多的质实描写,而对灵气飘忽的心境则极善捕捉与表达。

4. 丰富的情感表达:姜夔的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他的词主要有两种情感,一是他对国事的悲慨,另一个则是他对过去那一段爱情的怀念。

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
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几率生活。

综上所述,姜夔的词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成就,他的词境、表现手法、词风和情感表达都展现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

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Word 文档 (2)

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Word 文档 (2)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是南宋时期艺术成就很高的词人。

姜夔被当时名家誉为“翰墨人品”如“晋宋雅士”,他的确人品清高,词作典雅,所作词时有香草美人之托,黍离麦秀之悲。

姜夔的词较突出的是爱情词和詠物词,其言情詠物,自成风貌。

他有丰富而深刻的爱情经历,写出了刻骨铭心的爱情词。

他继承了詠物诗词的优良传统,又刻意创新,写出了别开生面的詠物词。

姜夔的词文笔精巧,声情并茂,作品博用典故,设色幽冷,擅长自度词谱,曲律配合悲情,艺术成就甚高。

姜夔的词在婉约词中具有较显著的创新面貌。

与不同风格和气度的词家如温庭筠、晏殊、柳永、周邦彦、辛弃疾等相比,可以看到姜夔词的独特风格:清虚骚雅,幽冷深婉。

後世对姜夔多作推崇和仿效,他在词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他把婉约词引向典雅的境界,对後世特别是清代词的创作影响深远。

《暗香》写出自己环境和心情上的巨大变迁。

从旧时自己在梅香月影下吹笛,玉人摘花的欢乐写起,陡然转折到自己而今渐老,甚至连嗅到梅香,看到月影,也引起一种生疏的感觉。

接下下片里,他刻画了玉人离别以后的孤独,想到古人还能折梅寄远,但现在因为路遥雪积,却不可能这样做,只能以今天独自在梅花下寂寞苦忆昔日的梅花下的欢愉了。

可是梅花不久也要飘零,无论是花还是人,几时才能重见呢?结尾表达了诗人无从决绝的缠绵情绪。

词坛中,还是整个两宋词史乃至我国古诗词发展长河中来看,姜夔都是一位颇具分量的词人。

就其所产生的影响而言,他不仅得到了同时代人的认可与推崇,而且无论是放置在南宋深深影响了后世张炎、王沂孙、周密诸人的词学理论和词作风格。

这种影响还超越了有宋一代,对清代浙派词的词作和理论有着强烈的辐射作用,而后者也是在姜夔的影响下,力主清空醇雅,从而带动了整个词坛,形成了清初词坛“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

“野云孤飞”姜白石——浅析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野云孤飞”姜白石——浅析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野云孤飞”姜白石——浅析姜夔词的艺术成就周杰词,始于晚唐而盛于两宋。

纵观两宋词坛纷纭,名家辈出蔚为大观,姜夔就是其中颇具分量的一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诗集》等著作传世。

他一生清贫自守,工诗词、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为深厚,是宋代继苏轼之后又一不可多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早年师从千岩老人萧德藻,而后广为交游,往返羁滞于江淮湖杭之间,不攀权贵,人品高洁,虽是“终生布衣”,却凭借杰出的艺术才华和绝似“晋宋雅士”的人格魅力,在当时即得到了杨万里、范成大、尤袤、辛弃疾等一批文坛大家的高度肯定,受到“长短句妙天下”的普遍称赏,名声震耀一时。

姜夔现世存词较少,但他却仅凭87首词作,以其极高的艺术质量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奠定了词坛大家的历史地位。

现代词学的奠基人夏承焘先生在《论姜白石的词风》中认为:“白石在婉约和豪放两派之外,另树‘清刚’一帜,以江西诗瘦硬之笔救周邦彦一派的软媚,又以晚唐诗的绵邈风神救苏、辛派粗犷的流弊。

……白石在苏辛、周吴两派之外,的确自成一个派系”。

在南宋“复雅”词学风尚的背景下,姜夔词克服了婉约派与豪放派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以健笔写柔情,开创出“清空骚雅”的词风,在当时即倍受推崇。

随着姜夔词的迅速传播与接收,宋末元初的史达祖、高观国、吴文英、蒋捷、周密、王沂孙、张炎等一批词人自觉继承白石衣钵,对姜夔词及其词风的吸收与借鉴逐渐演绎为一种时代风尚和审美主流。

进而形成的“姜张词派”更是发展成为宋末元初词坛最具影响力的一个词派,其影响直至元代中期。

在为数众多的姜派词人中,又以张炎的成就最高,他不仅在词作上“瓣香白石”,更重要的是在词论上总结了姜夔词的特点,并提出了以“清空”意境和“骚雅”格调为作词的最高审美评价,将“词以意为主”作为填词的最高准则。

在《词源》中,张炎认为“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把姜夔词作为词美的典范。

他用“野云孤飞”比喻白石词的清峭拔俗,“去留无迹”则说白石词的空灵澹宕,两者共同构成了白石词意境风格完整性的特点。

【课外阅读】论姜夔词的意象

【课外阅读】论姜夔词的意象

【课外阅读】论姜夔词的意象[摘要]:姜夔词的意象有其鲜明的特性。

一是清冷,词中物象总被投上作者凄凉的心绪;二是空灵,主要表现为取象清虚、从虚处着笔,并且意象组合疏宕;三是醇雅,意象选择尚雅避俗、用典融化无迹,形成高雅的词境。

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生活际遇以及作者的个性品质有关。

[关键词]:姜夔意象清冷空灵醇雅姜夔,号白石道人,是南宋词坛上独具风格的的词坛大家。

他的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但他却有自己独特的贡献——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形成了新的审美风格。

他的词,吸收了周邦彦风格典雅、铺陈有序、刻镂精工的长处,又以江西诗法匡救晚唐花间词派及北宋柳永词情调软媚、失于轻浮的风格;同时,姜夔又秉承了同代稍前的大词人辛弃疾的清刚风骨,并以中晚唐诗的飘渺风神,化去江西诗派的干枯和辛词的粗豪。

因此,姜夔的词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使宋词复归雅正,形成了“清空骚雅”的独特风格。

南宋张炎认为,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词源》卷二);杨万里则许其“有裁云缝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声”;而戈载在《宋七家词选》中,更推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词中之圣也”。

然而南宋之时,沈义父作《乐府指迷》,以为白石虽“清劲知音,亦未免有生硬处”。

至近代,则王国维《人间词话》谓白石词“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总观这些评论,都是从一定角度而言,殊非全面周到。

本文拟从清冷、空灵、醇雅三个方面对白石词的意象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一、清冷所谓清冷,就是远离尘嚣的清寂落寞,给人悲凉凄清的心理感受。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白石词以清虚为体,而时有阴冷处,格调最高。

”姜夔词中的意象也明显具有冷清的特点。

姜夔《洞仙歌•黄木香赠辛稼轩》中曾明确说:“我爱幽芳。

”词人所选择的意象大多是云、柳、雨、草等自然物象,不著人间烟火,而且投上了作者“冷”、“暗”、“衰”的心理阴影,更显凄清幽冷;另外,即使诗人选择“舟”、“城”等人伦物象,也常注入“孤”、“空”等带有凄凉色彩的情绪,给人以野渡无人、人去楼空的孤独感。

论姜夔词语言的风格及特征

论姜夔词语言的风格及特征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论姜夔词语言的风格及特征党霞 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摘 要:姜夔是一位在南宋词坛上词风“独树一帜”的词学家。

以姜夔为代表的词派称之为“骚雅派”,也称“姜派”,其词风“清空”、“骚雅”,为后人所推崇,这种清空骚雅的格调在词的语言上充分体现出来,使词温婉典雅之外又别具一格。

本文着重于姜夔词的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以炼字、用典、音律以及以唐诗入词方面入手来理解姜夔词。

关键词:姜夔;语言风格;特点作者简介:党霞(1994-),女,汉族,陕西省汉中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13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58-02姜夔词集名《白石道人歌曲》,且历代刻本多名以《白石词》,因此习惯称之为姜白石。

张炎《词源》对白石词推崇备至:“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跃,“野云孤飞”当指“清”,指意象之清雅;“去留无迹”当指“空”,指境界之空灵。

“骚雅”应该就是《离骚》与《小雅》的结合,即志洁行芳之词品、比兴寄托之手法与温柔敦厚之情感的结合。

读白石词如品白石人,语言中透露给人一种孤芳高洁,凄婉幽冷之感。

其词“清空”、“骚雅”体现在多个方面。

姜夔看到南宋词坛以周邦彦软媚词风为主流的弊端,姜夔学习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

以拗、折、瘦、硬为追求,字句给人一种刚劲感觉,形成一种深远清苦的意境,使词温婉之外又不失清劲;针对晚唐以来恋情词的绮靡媚俗,姜夔从文字本身入手,字斟句酌、反复锤炼,以健笔写柔情,显得劲峭有力,这集中表现在他对冷色调字的锤炼。

在姜夔的词作中,大量运用冷色调的字词,如“冷”、“清”、“寒”等多种冷色调的字词,给人一种:“烟波江上,满目浩然,徒使人愁”的感叹。

姜夔的恋情词总体上呈现出的是一种感伤、清雅的特点。

将缠绵悱恻的爱情通过孤冷的笔墨表现出来,将读者带入孤独忧伤的情绪之中。

姜夔词清空骚雅的艺术风格探微

姜夔词清空骚雅的艺术风格探微

姜夔词清空骚雅的艺术风格探微摘要: 姜夔是南宋词坛上的雅士,他的词注重练字造句,讲求音律,词境幽冷悲凉,独创一格,后人多以“清空”、“骚雅”来概述他的词风。

“清空”与“骚雅”内涵丰富,既包含言辞、又涉及意境,对后世影响较大。

本文拟就其词的清空骚雅艺术风格试论之。

关键词:清空骚雅(一)清空——清辞峭拔、意境幽空南宋张炎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晖昧。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际。

”(张炎《词源》卷下)①清空是相对于质实而言的,反映在创作上则要求文字出于清流,去铅华,达到整体格调的峻拔。

比如,《踏莎行》:“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其笔法独特,叙述方式与角度异于往常,落笔处高于流俗,饶有情致。

王国维十分赞赏最后两句,谓:“白石之词,予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②此句情景交融,但情又高脱于景之上。

姜夔也偏爱冷香、冷红、冷云、冷月、冷枫、暗柳、暗雨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以此来营构幽冷悲凉的词境③。

这些冷色调是作者心理投射于物的结果,刘熙载用“幽韵冷香”概括姜词境界再恰当不过。

姜夔塑造的境界有空灵之感,是因为他善于用虚笔,从侧面表达感情。

如《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无限的哀愁犹如高空凌霄中的一丝青云,远远的飘去,若有若无,连绵不绝,只留下参差不齐的残柳随风摆动。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④王国维对意境的要求相当严格,他说姜夔词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笔者认为不免偏颇。

且看《疏影》一词: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辛弃疾去世后的南宋词坛,出现了两代词人,一为江湖词人群,一为遗民词人群,从而形成了两大创作阵营,一为辛派后劲,一为姜夔的追随者,其中追随姜夔者主要是以其“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姜夔对后世词风的影响,下面我们就略论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姜夔(约1155-1221)江西鄱阳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他多才多艺,是南宋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音乐家,而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姜夔词流传到今天,有80多首,名为《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在词史上的地位或许还不能和温庭绮、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人相媲美,但他的词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他本人正是这种风格的主要代表和创始人。

人们论及姜夔,虽然在总体评价上不如温柳苏周辛等大家,但在一些具体方面则有着其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姜夔词的题材主要是恋情、咏物和亡国之痛,并没有什么拓展,他的主要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不够。

姜夔的词风因为求雅,同时也求“刚”一点,“生”一点,极力摆脱晚唐,五代到北宋以来那种浮浊、柔媚、甜熟的词风,则往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如《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此词虽是怀念合肥恋人,但并未写艳遇的旖旎风情,而只有魂牵梦绕、铭心刻骨的忆恋。

其中“淮南皓月冷千山”一句,更创造出词史上少见的冷境。

意境清幽,情味含蓄深婉。

姜夔接受辛弃疾的影响,也移诗法入词。

但姜夔移诗法入词,不是要进一步扩大词的表现功能,而是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

他禀承周邦彦字炼句琢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姜夔的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

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如咏梅名作《暗香》:
旧时月色。

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

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

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全诗侧重写梅的幽香冷艳,寄寓怀念故人的情怀,上片描写当年月下抚笛和伊人寒夜摘梅的往事,书写今昔之慨,下片以驿寄梅花书写怀人相思之情,意境优美,笔调空灵。

姜夔词向以“清空骚雅”著称,前者偏重外在写法,后者偏重内在蕴含。

所谓“清空”,就是用笔灵动,虚处落墨,不着实处,注重烘托陪衬。

姜夔词的“清空”来源于东坡之“清旷”,但苏“冷”中有“热”,纯以比兴手法塑造超然卓特之形象,而姜夔则化“清旷”为“清空”,刻意追求“冷”色调的氛围与意境。

所谓“骚雅”,就是有比兴寄托,含蓄蕴藉,余韵悠长。

姜夔词的“骚雅”来源于抒情文学的比兴传统,但姜词扬弃了屈骚的悲壮美,达到一种空灵冷韵的词品。

由此可见姜夔词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扬州慢》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尺。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词中的“吹寒”、“冷月”等都是运用通感。

起首二句的句法明显受到柳永《望海潮》的影响,但柳词是正面描绘钱塘的繁华景象,而姜词则是从侧面着笔,从虚处表达对扬州残破的深沉感慨。

用笔一下一反,一实一虚,恰好形成鲜明对照。

他的另一首名作《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也同样是从虚处传达出无穷哀感,笔致清虚,意境空灵。

故张炎说姜词“清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词
源》卷下)。

除此之外,姜夔词在形式上也多有创造,与周邦彦一样,姜夔也长于自度曲。

他的17首词自注有工尺谱,是今存唯一的宋代词乐文献,在我国音乐史上具有重大价值。

他因词制曲,音乐的节奏更能体现词人情感的律动,所以他的自度曲都音节谐婉。

姜词在形式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

苏轼之后,词题序已成为常例,但姜词的小序却有新的发展,它不仅起交代创作缘起的辅助作用,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如同韵味隽永的小口品文,与歌词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姜夔词上承苏轼、周邦彦,横接稼轩,转益多师,不拘一格。

既不像柳、周施朱傅粉,又不似苏、辛逞才使气,而是博采众家之所长而避其短。

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

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于婉丽、豪放之外别立一宗,并蔚然成派,成为词家“第三派”。

这一成熟的风格流派的形成,丰富了词体风格的内涵,并使词最终能够与传统诗文并列比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