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研究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

研究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

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坛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从多个方面探究其价值和影响。

一、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苏轼的诗词风格独特,既有豪放奔放的特点,又有婉约细腻的一面。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题西林壁》一诗中,苏轼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这种以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成为了苏轼诗词的一大特色。

二、苏轼诗词的思想内涵苏轼的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感悟,表达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例如《赤壁赋》一文中,苏轼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种思考不仅具有哲学性,也具有人文性,对于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苏轼诗词的美学价值苏轼的诗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自然美、艺术美,还表现了人性美、道德美等方面。

他的诗词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诗中,苏轼通过描绘明月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苏轼诗词的社会影响苏轼的诗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诗中,苏轼通过描绘密州的景色和狩猎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这种批判精神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十分罕见的,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苏轼诗词的文化传承苏轼的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苏轼,北宋文学巨匠,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豪放洒脱、婉约细腻、自由开放和意境深远。

苏轼词的豪放洒脱是他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他的词作中常常表达出豪情万丈、慷慨激昂的情感。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体现了苏轼豪放洒脱的风格,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对人生长久和美好的愿望。

苏轼的词作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以自然为依托,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使人感受到一种豪情壮志的气息。

苏轼词的婉约细腻是他的另一大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温婉细腻的情感。

例如《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的“钟声何处听,荷花何处看”,这句词表达了苏轼对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情体验。

苏轼的词作中常常运用婉约的语言描绘细腻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温柔而深沉的美。

第三,苏轼词的自由开放是他的又一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展现出一种自由奔放的气息。

例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己卯年,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句词表达了苏轼豁达开朗的心态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苏轼的词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世俗约束的不屑和对自由的追求,他用自由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自由奔放的世界。

苏轼词的意境深远也是他的一大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通过意象的构建和意境的营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句词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场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思考和感慨。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以豪放洒脱、婉约细腻、自由开放和意境深远为特点。

他的词作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意境的构建,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苏轼的词作至今仍然被人们推崇和传颂,其艺术风格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水调歌头》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

苏轼《水调歌头》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

苏轼《水调歌头》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
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宋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的诗歌才华卓越,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其中,《水调歌头》是苏轼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

艺术特点
1.写实性:《水调歌头》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展现了苏轼深厚的
观察力和描写技巧。

2.情感表达:该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3.艺术构思:苏轼在词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象征意象,形成了独特的艺
术结构。

4.音韵美:《水调歌头》采用了七言绝句格律,有明快流畅的韵律感,具有
浓郁的音乐美感。

文化内涵
1.怀旧情愫:苏轼以伤感而温暖的笔触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中
华民族对家国情怀的重视。

2.咏史抒怀:词中穿插了对历史典故和古代文化的引用,体现了苏轼博大精
深的学识和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3.自然与人文融合:《水调歌头》通过细腻而生动地描绘自然景物,同时将
人与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结论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具有独特艺术特点和深刻文化内涵的词。

它以其写实性、情感表达、艺术构思和音韵美等方面展现出苏轼杰出的才华。

同时,该词还融入了怀旧情愫、咏史抒怀和自然与人文融合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关于苏轼词的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苏轼词的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苏轼词的文献综述范文# 苏轼词文献综述。

一、引言。

苏轼,那可是咱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超级巨星,他的词就像一个个宝藏,从古至今吸引着无数人去挖掘。

写这个关于苏轼词的文献综述,就像是在一场盛大的苏轼词派对里当导游,带大家看看各路学者是怎么解读这位大文豪的词作的。

二、苏轼词的风格特点。

# (一)豪放风格。

# (二)婉约风格。

可别以为苏轼只会豪放,他的婉约词也是一绝呢。

像“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词写得是真感人,把对亡妻的思念写得细腻入微。

学者们研究发现,苏轼的婉约词和传统婉约词还是有区别的。

传统婉约词大多是写男女之间的哀怨情思,比较单一。

而苏轼的婉约词,虽然也有情感的细腻表达,但往往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人生感悟。

他可能在思念妻子的时候,也会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境遇,有一种世事无常的感觉。

而且他用词很巧妙,没有那些华丽辞藻的堆砌,简简单单几个字就能把那种深沉的情感传达出来,就像一把小锤子,轻轻一敲,就敲到了读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 (三)旷达风格。

旷达是苏轼词中很独特的一种风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这就是典型的旷达。

学者们说这种旷达其实是苏轼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对人生的一种超脱态度。

他能够在风雨中潇洒前行,不被外界的困境所左右。

有的学者把这种旷达和他的哲学思想联系起来,认为苏轼受到了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懂得放下,懂得顺应自然。

他的旷达风格也给后人带来了很多启示,就像一盏明灯,告诉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总是愁眉苦脸,要学会像苏轼那样乐观豁达。

三、苏轼词的艺术手法。

# (一)用典。

# (二)意象运用。

意象在苏轼词里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像“月”这个意象,他就经常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里的“月”就代表着美好的祝愿。

学者们发现,苏轼笔下的意象往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他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和情感需求,赋予意象不同的含义。

有时候“月”是孤独的象征,有时候又是团圆的象征。

他通过巧妙地运用意象,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他所描绘的世界里。

苏东坡的诗词艺术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苏东坡的诗词艺术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苏东坡的诗词艺术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美食家。

他以其卓越的诗词艺术才华以及深远的影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探讨苏东坡的诗词艺术,并分析其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一、苏东坡的诗词艺术苏东坡的诗词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

他的诗作注重表达个人真情实感,崇尚自由灵动的意境描绘,文字简练、意蕴深远。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激昂、豪迈慷慨的风格为主,常以写景抒怀、咏史咏物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具表现力与感染力。

苏东坡的作品向来注重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对人民生活、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等进行了深入思考与记录。

他的诗词常常反映出对社会进步、人民疾苦的关注,表达了他对社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关怀。

例如他的《赤壁赋》通过赋予历史事件美学上的意味,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诗词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苏东坡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 开创豪放诗风: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在豪放派诗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对乐府古体诗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豪放诗风的创立使得后世的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更注重真实感与豪情壮志的体现。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将豪放的诗风发扬光大,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2. 注重个人情感表达: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强调个人情感、生活体验的真实表达。

他以真情实感为基础,以感悟人生为目标,对后世文学家提供了一种深入挖掘内心世界的思路。

后世文学家在苏东坡的影响下,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并将个体的体验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3. 增强写实主义色彩:苏东坡的作品注重对社会、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其写实主义色彩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他通过描绘生活琐事、记录社会现象等手法,使作品更加具有现实感与可读性。

这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使得后世文学家更加注重社会状况的反应与揭露。

苏轼词作的各种成就

苏轼词作的各种成就

苏轼词作的各种成就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他的诗词作品以及他的思想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苏轼词作的各种成就:一、艺术成就1. 反古传统:苏轼在词作中常常运用古人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注重句式的变化和措词的巧妙运用,使得他的词作既具有古人的遗风又有自己的创造。

2. 语言表现:苏轼的词作语言优美流畅,运用大量的形象化的词语来表达感情和景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情感表达:苏轼的词作以写景抒怀为主题,情感真挚,表达的情感充满激情和感伤,给人以读后久久难以忘怀的感受。

4. 音乐性:苏轼的词作多采用曲调相对自由的七言绝句形式,与曲调相结合,增加了词作的音乐性,读之如歌,听之如曲。

二、思想成就1. 悲观主义思想:苏轼的词作中常常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悲观态度,他认为人生充满苦难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矛盾。

2. 自然观念:苏轼提倡“山水田园诗”,尊崇自然,赞美大自然的壮丽和悠远,表达了他热爱自然的情感。

3. 温和而开明的政治观念:苏轼主张官员要为民众谋福利,反对残暴和专制,他提出官员应直面问题,与民众共同解决困难,为社会带来福祉。

三、文化影响1. 词坛巨擘:苏轼的词作风格独特,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誉为“词坛巨擘”,开创了北宋词的新风尚。

2. 散文大家:苏轼的散文作品非常丰富,他以散文表达政治观点和人生感悟,将散文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被誉为“散文大家”。

3. 政治改革者:苏轼以其开明而务实的政治观念闻名,他批评了当时的官僚制度和社会不公,主张惠民政策,致力于政治改革,对后世政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词作的成就体现在他的艺术表现、思想观点和文化影响方面。

他的词作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音乐性;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悲观主义、自然观念和温和的政治观念;他的作品对后世的词人和政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思想观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被后世视为不朽的文化名人。

苏轼文章、诗歌与词作的主体艺术风格是什么?

苏轼文章、诗歌与词作的主体艺术风格是什么?

苏轼文章、诗歌与词作的主体艺术风格是什么?苏轼(1037年-1101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他的文章、诗歌和词作都具有独特的主体艺术风格。

以下是对苏轼不同文体的主体艺术风格的概括:1.文章:苏轼的文章以豪放洒脱、真实率直和情感丰富而著称。

他善于通过自我表达、借物抒情、议论社会和书写史事等手法,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和展示自己的独特观点。

他的文章语言通俗生动,富有感染力,充满了他个人独立思考的热情和自由精神。

2.诗歌:苏轼的诗歌以豪放洒脱、才情出众和艺术表现力强为主要特点。

他善于以鲜明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题材广泛,涉及田园山水、人情世事、政治抒怀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含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同时也充满了比兴和寓意手法,展现了他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追求。

3.词作:苏轼的词作在北宋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词风独特、情感真挚而深沉,以自然的写景、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思考而著称。

他的词作情感表达直接而真实,尤其擅长写离别、怀旧、爱情和社会隐忧等主题。

他的词作语言简练、形象鲜明,节奏流畅,富有音乐感。

他通过对细腻而具体的描写,以及对人生、社会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文学魅力。

综上所述,苏轼的文章、诗歌和词作都体现了他的独特艺术风格。

而文章以豪放、真实和情感丰富为主,诗歌具备豪放、才情出众和艺术表现力强的特点,而词作则以独特的情感表达、深远的思考和优美的语言和音乐感为主要特征。

这些风格特点使得苏轼的文学作品在北宋文坛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的词作具有以下特点

苏轼的词作具有以下特点

苏轼的词作具有以下特点:
1.情感真挚:苏轼的词充满了对生活、自然和美好的赞美和感慨,同时也揭示了人性、情感和生命本质的真实情感。

他的词中表达了对爱情、友情和家国情怀的真诚情感,不隐瞒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2.以诗入词:苏轼的词作受到他的诗歌创作的影响,运用了许多诗歌的技巧,如对偶、排比、拟人、比兴等,使得他的词语言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形成了与晚唐五代以来绮靡婉约的西昆体鲜明对比的豪放风格。

3.多样化的题材:苏轼的词作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自然风光、社会现象、人生哲理、历史故事等等。

他的词中既有对个人情感细腻的描绘,也有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4.豪放与婉约并存:苏轼的词作既有豪放的一面,又有婉约的一面。

他的豪放词风表现了他激昂、奔放的情感和对自由、奔放的追求,而他的婉约词风则表现了他对细腻、柔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5.独特的艺术风格:苏轼的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词语言简练、意蕴深厚,富有哲理和思想性。

他的词中既有对美的追求,也有对人生、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综上所述,苏轼的词作具有情感真挚、以诗入词、多样化的题材、豪放与婉约并存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等显著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摘要】苏轼以坦荡磊落、挥洒自如的手法创立了豪放派的词风,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达观、豪放的艺术风格,高雅、脱俗的艺术境界,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词人。

【关键词】苏轼词;艺术风格;艺术境界;语言艺术
苏轼以多面手的姿态出现于北宋的文坛和艺坛。

他的创作实践,无论是散文、诗、词、书法及至于绘画方面,都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之感。

在词这一方面,《东坡乐府》一向被公认为词坛上的一座高峰。

词到了苏轼手中,许多被别人认为不适宜于用词来描写的情感、事物,苏轼也毫无顾忌地将其写入词中,诸如人生的感慨,仕途的升沉,交游的聚散,州邑的去留,自然景物的欣赏,农村生活的写照,甚至打猎,参禅等等,他还在词中隐约地表达了自己的社会政治观点和对于时政的看法,彻底打破了词的传统,使读者、歌者和其他作者耳目一新,这不能不算是一项重大的革新,他以倾荡磊落,挥洒自如的手法创立了豪放派的词风。

以下对苏轼词的特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达观、豪放的艺术风格
苏词豪放风格的形成,和他本人的个性以及他的个性与时代的矛盾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一般来说,北宋王朝为了缓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以巩固其对人民的统治,对士大夫是相当宽厚的。

但是,当时的专制主义的种种措施,又在很大的程度上,抑制了士大夫的
才能,堵塞了他们为国为民尽力的机会。

苏轼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中。

他的旷达的性格,开朗的胸襟,和当时那种容易使人变得庸俗的社会现实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作为一个作家,他必然要以一吐为快的心情在作品中将这种矛盾反映出来。

在他的个性支配下,他习惯于用旷达不羁,甚至貌似玩世不恭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忧愤。

这是形成他作品中豪放风格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

他赞成词的豪放,又说“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

”这种豪放的风格,在密州时期的一些作品中就已经形成了。

比如被称为豪放代表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将不同的,及至于对立的事物、思想、情调有机地融合在一个整体中,而毫无痕迹。

这里面有当前的景物与古代人事的融合,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与达观、消极的人生态度的融合,有豪迈的气慨与超旷的情趣的融合。

表现了作者入世与出世思想之间的矛盾,既然没有机会为国为民作出一番事业,就只有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之下,且作达观。

所以,他在赞赏江山人物之余,最后不免趋于消极,而且,由于在政治生活中曾经遭受过两次沉重的
打击,就使得他和光同尘,挫锐解纷的思想更占上风。

在老、庄哲学的支配下,他所采取的反抗方式,往往只能是自我解嘲,逃避现实的。

但总的说来,最后这一点消极情绪,却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精神。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东坡之词旷,东坡之旷在神。

”这是对苏词豪放风格作出相当精确的描绘和评价。

2 高雅、脱俗的艺术境界
苏轼的词格高、境界大,可以借用他文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临万倾之茫然”来形容它,其所寄托的内容与其所赖以寄托的艺术形象,已经密合无间,创作了高雅、脱俗的艺术境界。

如《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定。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是作者谪居黄州已近两年的时候写的,从苏轼这一时期的生活和创作来看,他的思想感情正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他有投闲置散之哀,又有遁世无闷之乐;有忧谗畏讥之心,也有愤世嫉俗之意。

因此,当在深夜的月光之下,一只孤鸿突然闯入他的视线的时候,他就自觉不自觉地寄予了它以深挚的同情,并且赋予了它以自己的感情和性格。

于是,在这首词里,孤鸿和幽人便形成可分而又不可分的关系,终于达到情和景的融会,人与物的和谐。

可以既是眼前的景物,也可以是暗比作者自己,又可以泛喻不得其位的贤人君子。

“拣尽寒枝不肯栖”,可以是咏物,也可以比人。

惊起回头之恨,可以与受谤遭贬,忧谗畏饥之意相同,又可以与一般贤人君子的节操相类似。

因此,它已经达到了“极虚极活,极沉极郁,若远若近,可喻不可喻”的程度,“赋情独深,逐境必寤,酝酿日久,冥发妄中,……抑可谓能出矣”的最高境界。

3 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
苏轼扩大了词的内容,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艺术手段,首先是语言。

苏轼的词,色彩新鲜,而笔触又明快,又飞扬,又沉着。

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把词“诗化”的大胆尝试,是苏轼词语言方面的一大特色。

苏轼的
词还不止是一般地以诗的语言来写词的问题,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是以有别于唐诗语言的宋诗语言来写词的。

宋代诗人如欧阳修、王安石等已有意识地从唐代大诗人杜甫、韩愈等的语言宝库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从而形成了宋诗语言的特色。

苏轼也是积极参与这一艺术活动的人,这样,在他从事词的革新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或者说很自然地将诗的语言,特别是宋诗的语言带进了词里,从而形成了炫烂多彩的风格。

例如:雄壮超脱的有【念奴娇】(“大江东去”)等,清新明快的有【贺新郎】(“乳燕飞华屋”)等,奔放流转的有【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等,沉挚深永的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

有些词则浅俗易懂,明白如话,已高度散文化了。

如: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娥。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梦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圆如梭。

待闲看秋,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渔蓑。

这一切,都是由于适应词的内容的扩大而形成的语言特色,并从而直接构造了苏词的独特风格。

它的语言和风格,是更接近于前人的诗而远于前人的词的。

在《文说》中,苏轼将自己的文章描写为“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生,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苏轼以“水之能随物赋形”来比喻他运用语言的本领,是非常合适的。

总之,苏轼的词,以炉火纯青的语言,创造了高雅、脱俗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豪放词风,奠定了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东坡乐府》也成为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留芳后世。

[责任编辑:曹明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