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三二模课外古文 2

合集下载

2014上海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徐汇)

2014上海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徐汇)

2013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初三年级语文学科(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4年4月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人面不知何处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都城南庄》)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3、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4、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5、久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暇甚。

(《狼》)(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

(4分)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孤蓬”喻指_________。

(2分)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描绘了青山白水的美景。

B、颔联点明了送别友人的主题。

C、颈联烘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D、本诗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甲文)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节选自《核舟记》)(乙文)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014北京各区二模语文答案(二)

2014北京各区二模语文答案(二)

2014北京各区二模语文试卷答案(二)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4.6一、(共24分)(一)(共14分。

每小题2分)1.B 2.C 3.A 4.C 5.C 6.B 7.D(二)(共10分)8.(1)蒙络摇缀(1分。

有错不得分)(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分。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分。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9.①一鼓作气(彼竭我盈,再衰三竭)②左传③曹刿(3分。

每空1分)二、(共10分)10.(1)的(2)围,绕(2分。

每空1分)11.(1)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分。

关键词“威”“以”“兵革”“利”错一处扣1分)(2)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2分。

每句1分,关键词“寡”“至”“亲戚”“畔”错一处扣1分)12.①城郭小(势力弱)②攻势强大(占优势、得天时)③委而去之④得道(4分。

前两空意思对即可。

)三、(共36分)(一)(共16分)13.(1)和我们玩藏猫捉贼(3)关心流浪儿童(4)和小和尚友好相处(6)给我们“演戏”(4分。

每空1分)14.本文的“父亲”是一个非常爱孩子、富有童心、热心帮助孩子的人,这两副挽联反映的正是“父亲”的这些特点,和作者对“父亲”的认识是一致的,引发了作者的共鸣,所以触动了作者的心灵。

(5分。

“父亲”形象特点2分,结合挽联和作者认识2分,语言1分)15.答案示例一:第②段作者描述了父亲喜欢孩子的特点。

“一会儿,父亲来了,故意转上两圈,然后冷不防地把我们其中的一个捉出来,‘小俘虏’被举得高高的,其余的孩子也都跑出来,围着父亲又喊又叫又哈哈大笑。

”作者用“故意”“冷不防”“捉住”等词语,生动地写出父亲和孩子们游戏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喜爱和充满童心的性格特点。

用孩子们“围着父亲又喊又叫又哈哈大笑”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给孩子们带来的无限快乐。

四川成都2014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

四川成都2014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

四川成都2014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A 卷 ( 共 100 分 )第 I 卷 ( 选择题共 21分 )一、基础知识 ( 共 12 分 , 每小题 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纳罕(nà)堕落(duî)骸骨(hái )吹毛求疵(chī)B.栖息(qī)确凿(zá0) 磐石(pán)鳞次栉比(zhì)C.拮据(jū)嗤笑(chī) 倒坍(tān)鲜为人知(xiān)D.峥嵘(zhēng) 伫立(chù)秕谷(bǐ)锲而不舍(qiâ)2.下列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 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摇荡中张驰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

B.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C.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D. 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撩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3.结合语境,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B.五一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C.去年,成都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突然就戛然而止。

D. 不论是面对多么险恶的环境,人民军队将永远是共和国坚强的中流砥柱!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初三(甲)班没有被评为“文明班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该班级存在严重的轻视体育的现象。

B.中国足球队能否在2015年亚洲杯取得佳绩,征战巴西世界杯,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努力程度。

C. .文章的绯闻事件中,使马伊琍一句“恋爱容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广泛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D.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2014年语文中考二模考试参考答案

2014年语文中考二模考试参考答案

2014年语文中考二模考试参考答案一、基础。

(24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

1空1分,错一字扣0.5分。

)(1).偶然值林叟(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年少万兜鍪,(6).折戟沉沙铁未销,东风不与周郎便,(7).吾义固不杀人。

2、看拼音写词语。

(4分。

1个词语1分,错一个字不得分,扣完为止。

)①瞰望②讪笑③销声匿迹④受益匪浅3、下列句中的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5、仿照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续写两句。

(4分)梦想是一场瓢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梦想是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的航船找到温馨的港湾;梦想是一首飘扬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情感的慰藉二、(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10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8、邹忌如何成功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4分)答:(1)邹忌委婉劝说(1分)。

设喻说理,用家事喻国事,以小见大,类比推理出“王之蔽甚矣”,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使齐威王易于接受。

(1分)(2)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注意语言含蓄委婉,忠言不一定逆耳,用使对方愉快接受的方式说话。

(2分)(二)董遇“三余”读书(9分)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背着)(擅长)10、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C )(3分)11、用自己的话说说董遇“三余”读书是指什么?给我们的学习什么启示?(4分)(1)董遇的“三余”指趁冬天,没有多少农活。

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来读书;趁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来读书;趁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来读书。

(2)我们的学习要学会主动学习,不是没有学习的时间,而是看我们是否学会利用闲暇时间。

2014年初三二模课外古文2

2014年初三二模课外古文2

2014年初三二模课外古文【宝山、嘉定】(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1 —14题(12 分)唐临为官唐临为万泉①丞②。

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

会暮春时雨妻儿,无稼穡③何以活人,请出之。

”令惧其逸,不许。

唐临曰:“明公④若有所疑,吾自当其 归乡。

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 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

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

【注释】①万泉:古县名。

②丞:此处指辅助县令的从属官员 ③稼穡:耕种与收获。

④明公 :对县令的尊称。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会暮春时雨()12.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因为没有缴纳赋税而系上绳子。

是因为没有缴纳赋税而被关押。

都是因为没有收入而被关押的。

因为没有收入不能缴税被关押。

伯夷叔齐扶而去之12. 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分)A. 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是可耻的,坚守道义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乃耕作佳期。

唐临白县令:“囚 人亦有 罪。

”令因请假 临由是知名。

A? “囚犯”B? “囚犯”C? “囚犯”D? “囚犯”13.县令“不许”的原因是“一 __________________选文有关唐临的语言描写共两处,前者表现了唐临 “临由是知名”中的“是”指的是(4分)(1)恰逢(3分,每空各1分)14. 格,11.14. 【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2)抵充12.B 13.敢于担当____________ ”。

( 2分)(用原文语言回答)___________ 的想法,后者表现了唐临 ________________ 的品 这件事。

(3分)(2分)惧其逸囚人按时回到监狱(囚至时毕集县 狱)11 — 14 题(12 分)(2)吾自当其罪( )(3 分)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武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上海模考题真题-2014年初三二模课内文言文阅读汇编

上海模考题真题-2014年初三二模课内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4年初三二模课内文言文阅读汇编2014年初三二模卷奉贤(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8.本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0.下列对本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文交代了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

B.上文表现了陈胜卓越的领导才能。

C.上文揭示了陈胜远大的抱负和志向。

D.上文写出来陈胜对耕作同伴的同情。

8.陈涉世家(1分)司马迁(1分)9.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3分) 10.B(3分)2014年初三二模卷虹口(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2014年邯郸初三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

2014年邯郸初三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

2014年邯郸初三语文二模试题(附答案)总分核分人 2014年邯郸市初中毕业生升学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题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一二三四得分得分评卷人第一部分(1―6题 24分) 1.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6分)⑴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⑵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⑶ ,岁晏有余粮。

(白居易《观刈麦》)⑷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⑸ ,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诸葛亮《出师表》)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奔头(bèn)奔丧(bēn)晦暗(huì) 诲人不倦(huǐ) B.当差(dàng) 当年(dāng) 档次(dàng)倾家荡产(dàng) C.约束(sù) 追溯(sù)火炮(pào)如法炮制(páo) D.沉淀(diàn) 银锭(dìng) 劲头(jìn) 疾风劲草(jìng)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贪梵告磬杀戳瞻前顾后 B.气概燥热渊博眼花缭乱 C.深邃赢弱半晌刻骨明心 D.布署幅射秘诀珊珊来迟 4.依次填入下面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可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面对这让人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剩宴”。

近日,团中央、全国学联开展了的“光盘行动”,倡导节约、反对浪费。

广大学生纷纷用实际行动响应号召,合理消费的做法。

14届初三下语文校中考二模考试试题答案

14届初三下语文校中考二模考试试题答案

2014级校中考语文试题答案A卷答案第Ⅰ卷1-7题(每题3分,共21分):D、C、A、C、B、B、C第Ⅱ卷8.(1)(2分)(水面)亮晶晶的就好像刚刚打开的镜匣,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

(2)(2分)游人虽然不多,汲泉水煮茶喝的人,端着酒杯唱歌的人,穿着盛装而骑驴的人,也时时有。

9.(1)(2分)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②断肠人在天涯③芳草萋萋鹦鹉洲(2)(4分)《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2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也可用第一段“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11.(4分)举例论证。

(1分)列举淮海战役和安徽凤阳小岗村的事例,(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一切为了人民,梦想便有了牢固的根基。

”这一观点。

(2分)12.(3分)文章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后,第②-⑤段采用道理论证,阐明“国家梦”和“个人梦”之间的关系,论证“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1分)然后第⑥⑦段采用举例论证,列举了淮海战役上的手推车、安徽凤阳小岗村上的指印的事例(1分),论证“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

(1分)B卷答案一、诗歌鉴赏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沉浸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面对眼前芳菲的花草又不免怀有依依惜别的深情。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做简要赏析。

(2分)思路:角度(对偶/用词)+效果;参考: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

“掬水月在手”,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二为一;“弄花香满衣”写山花馥郁之气染上衣襟,将花香一分为二。

一合一分,上下对笔,从字句到意境无不使人倍觉诗意盎然、妙趣横生。

翻译: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备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竟而忘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初三二模课外古文【宝山、嘉定】(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唐临为官唐临为万泉①丞②。

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

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

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③何以活人,请出之。

”令惧其逸,不许。

唐临曰:“明公④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

”令因请假归乡。

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

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

临由是知名。

【注释】①万泉:古县名。

②丞:此处指辅助县令的从属官员。

③稼穑:耕种与收获。

④明公: 对县令的尊称。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会.暮春时雨()(2)吾自当.其罪()12.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 (3分)A.“囚犯”因为没有缴纳赋税而系上绳子。

B.“囚犯”是因为没有缴纳赋税而被关押。

C.“囚犯”都是因为没有收入而被关押的。

D.“囚犯”因为没有收入不能缴税被关押。

13. 县令“不许”的原因是“___ _____”。

(2分)(用原文语言回答)14. 选文有关唐临的语言描写共两处,前者表现了唐临_______的想法,后者表现了唐临________的品格,“临由是知名”中的“是”指的是____________这件事。

(3分)11.(4分)(1)恰逢(2)抵充 12.(3)B 13.(2分)惧其逸14.(3分,每空各1分)为囚及其妻儿着想敢于担当囚人按时回到监狱(囚至时毕集县狱)【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伯夷叔齐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乃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武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蔽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遂饿死于首阳山。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释】孤竹君:殷商时孤竹国的国君。

即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武王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

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

太公:姜太公姜尚。

薇:蕨类,一种野菜,可食。

11.解释加点词语。

(4分)及.父卒扶而去.之1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是可耻的,坚守道义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B.伯夷、叔齐认为归顺周是可耻的,坚守道义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C.伯夷、叔齐认为归顺周是可耻的,义正词严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D.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是可耻的,义正词严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13.伯夷、叔齐是从哪两个方面指责武王的(从原文中找出两个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14.对伯夷、叔齐的行为品质,概括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违背父亲遗命,不愿继承王位,互相推诿,怕承担责任。

B.维护商纣王的正统地位,阻拦武王伐纣,体现出忠诚。

C.兄弟之间和睦谦让,面对强权威武不屈,为了道义坚守节操。

D.不肯随波逐流,不愿仰人鼻息,不与当权者合作。

(四)11.等到……时使……离开 12.B13.孝仁 14.C(3分) B(l分) D(l分)【奉贤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1见庄公,进退中绳○2,左右旋中规○3。

庄公以为父○4弗过也,使之钩百○5而反。

颜阖(读音hé)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6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7。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注释】○1东野稷:人名,御:驾车(的技艺)○2进退中绳:前进,后退,车轮压出的痕迹符合笔直的墨绳。

中:符合。

○3规:圆规○4父:造父,周穆王时御手。

○5钩百:转一百圈。

○6密:同“默”,沉默。

○7反:翻。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东野稷以御见.庄公()(2)其马力竭.矣()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没有过错,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

B、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也超不过东野稷,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回家。

C、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没有过错,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个圈子,再回家。

D、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也超不过东野稷,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

13、颜阖认为“稷之马将败”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4、“稷之马将败”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分)11.(1)拜见(2分)(2)尽(2分) 12.D(3分)13.马的力气用完了,还在强求它拼命奔跑(2分)14.①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必败。

②做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为,否则物极必反。

③凡事要有一个度。

(3分)【虹口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王家兄弟三人①俱诣谢公②,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

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

”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注释】:①王家兄弟:指王徽之(字子猷),王操之(字子重),王献之(字子敬),三人都是王羲之的儿子。

②谢公:即谢安。

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相关链接]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屋顶)忽发火。

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鞋);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互相依靠着)而出,不异平常。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1)王家兄弟三人俱诣.谢公( ) (2)多论.俗事( )12 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善良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B.吉祥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C.善良的人话少,轻浮的人话多D.吉祥的人话少,轻浮的人话多13. 谢公认为”小者最胜”的具体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4. 结合相关链接,说说王子敬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到……去,拜访 (2)议论、谈论 12.A13.寒温而已 14.寡言沉稳(答出寡言、说话少、沉稳,均得分)、处变不惊。

(或镇定自若、遇事不慌乱等,意到即可,均得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黄浦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生十年,父洵①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②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

嘉祐二年,试礼部。

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后以书见修③,修语梅圣俞④曰:“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注释】①洵:指苏轼的父亲苏洵。

②范滂:东汉人,以清节闻名,不惜以死护名节。

其母亦深明大义。

③修:指欧阳修。

④梅圣俞:北宋诗人。

11、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⑴与“吾顾.不能为滂母邪”中的“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顾.不如蜀鄙之僧哉B、王顾.左右而言他C、顾.野有麦场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⑵与“比.冠,博通经史”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欲把西湖比.西子B、其两膝相比.者C、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D、比.至陈,车六七百乘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13、请写出本文所含的一个成语:(2分)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从小接受母亲良好的家庭教育。

B、苏轼以范滂为榜样得到母亲的鼓励。

C、苏轼与欧阳修是同时代的青年才俊。

D、苏轼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让众人信服。

11、(1)A (2)D 12、(苏轼)听到古今盛衰的历史,总能说出其中的要义。

13、(2分)出人头地 14、(3分)C【金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3分)年羹尧用兵年羹尧①征西藏时,一夜漏②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

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

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

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选自《啸亭杂录》)【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

②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⑴人问其故.()⑵此去.西南数里()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3分)A.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没有了。

B.忽然听到强劲的风从西面刮来,片刻之后就静下来。

C.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很长时间后才没有了。

D.忽然听到强劲的风从西面刮来,很长时间后才静下来。

13、文中的“疾风”实则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4、请概括年羹尧的用兵之道:(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4分)11.(1)原因、缘故(2分) (2)距离(2分) 12.B(3分) 13.飞鸟振羽声(2分)14.(1)正确判断敌情(2分)(2)果断、迅捷地出击敌人(2分)【静安、青浦、崇明】(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周日章,信州永丰人。

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

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勤勤①耳,受之无伤也。

”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②等耳,傥③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卒.辞之。

(选自《容斋随笔》)【注释】①勤勤,恳切至诚。

②万钟,优厚的俸禄。

③傥,假如。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 县尉谢生遗.以袭衣() (2) 卒.辞之()12、下列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客人到他家拜访后,都会高兴地邀请他去作客。

B、有客人到他家拜访,他都会高兴地迎接客人进门。

C、有客人到他家商谈事情后,都会高兴地邀请他去作客。

D、有客人到他家商谈事情,他都会高兴地迎接客人进门。

13、无论是“卒不以求人”,还是“卒辞之”,周日章都遵循着自己做人的准则: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原文回答)(2分)14、联系全文,“县尉谢生遗以袭衣”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送给/馈赠/给予(2分) (2)最后/终于(2分) 12.B(3分)13.非其义一毫不取/(傥)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2分)14.(1)周日章品行正直高沽/学问好,令人尊敬(2)周日章家境清贫/缺衣少食,大冬天仅以纸裘御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