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题型及答题格式
中考语文答题格式

中考语文答题格式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写作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2、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评议描写、心理描写)。
对比、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说明方法三、关键语句:1、点明题旨的名子;2、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3、总结全文的句子;4、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启下的作用的过渡句);四、阅读题答题模式:(一)记叙文●语言的表达作用题(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三种类型: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划线句的表达作用,段落的作用主题赏析题:题型:关于本文的观点,有以下三种说法。
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答题模式:我同意以下观点,因为(1)文章主要叙述(描写)了(对文章的主要材料加以概括)表现出的是(分析)2、烘托人物的形象(或人物的心情、感情);3、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4、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l、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二)说明文阅读●判断说明文全文的说明中心答题方式:说明中心内容+写作目的1、事物说明文:本文说明了(说明对象)的(对象的特征)[说明中心内容],告诉我们[写作目的]2、事理说明文:本文说明了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告诉我们●说明文中段落的作用基本题型:文章的第段(写的段落)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要素:内容+结构形式:说明了(段落说明的中心内容),为(在)上(下)文起到了作用(参照上面结构的作用)。
●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
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A、“某某”词有何作用★答题方式:“某某”一词,指出了(从词的本身意义角度考虑)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格式_中考阅读理解主要题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格式_中考阅读理解主要题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格式
一、阅读答题格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的特点(使语言更加),
表达了的感情(反映了的形象)。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可以从2个方面谈:(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运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的语气。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使用设问,引起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
二、答案来源回归原文
1.采摘阅读理解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2.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
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注意:
(1)注意审阅读理解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中考常见的记叙文答题格式

中考常见的记叙文答题格式中考常见的记叙文答题格式记叙文阅读答题格式常见题型解析1、题型一:题目设题题目的含义、题目的作用、拟题、寻找线索。
①标题含义A、一语双关的题目最容易考查其含义,表层意从字面上很容易把握,深层意要联系全文甚至主旨方可把握出。
B、运用修辞的题目也容易考查含义思路: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又指……。
概括了……的事件,表达了……的情感,暗示了……的主旨。
或者:运用…修辞,写出……②标题作用内容上:(同题目含义)点明……、概括……事件、表达了……感情、表达了……主旨结构上:是否是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参考)形式上:新颖独特,吸引读者③拟题(只要对的,不要贵的):以核心人物为题:《老王》《藤野先生》;以核心事件为题:《登上地球之巅》;以核心事物为题:《风筝》;以季节为题:《春》《济南的冬天》;以独特的视角为题:《背影》《台阶》;以主旨为题:《伟大的悲剧》;以情感命题:《爱》;以线索为题:《羚羊木雕》;寻找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题型二:情节设题①概括全篇内容、概括部分情节、梳理心情变化、概括全文内容基本思路:人物+事件+结果,时间、地点、经过可以略去;起因可以有,尤其是结果一定要有。
注意:人物众多时,找出主要人物;抓住主要事件,(插叙的事情排除掉);如果有两件主要事情,都要概括出来。
②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
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③梳理心情(感情)变化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
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小结:完善情节链、完善变化链3、题型三:人物形象设题①分析人物的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中考题型及答题格式

中考语文试卷必考题型和答题方法归纳(重点保留,认真消化背诵)◎几个重要概念总结:(见海西考点文学类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知识点)1、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先抑后扬、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3、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4、描写方法:(1)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2)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5、修辞手法(2个字):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6、论证方法(4个字):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7、说明方法(3个字):举例子;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
8、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9、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0、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她<们>、他<们>、它<们>)。
1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12、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5分)1、名句默写(10分,选最好的五道题计分,错一个字则一句没分):对策:先把61首诗词都背完,再背老师划线的古文部分;课外名句只要背发的资料上的。
想要考上128分以上的同学应把该背、能背的尽量背完。
)2.口语交际。
(3分)( @ 口语交际答题要点:称呼+礼貌用语;语言委婉;号召或感谢。
)示例:叔叔(称呼),您好!(礼貌用语)……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好吗?(号召)谢谢您的合作!(感谢)3.名著阅读6分(1)名著阅读题选择题:(2分)错误类型主要有两种:1、张冠李戴,书名和情节、人物混淆;人物和情节混淆等。
2、语言绝对。
比如《伊索寓言》全是动物寓言,错,应该是大部分。
复习海西配套练习P147-152)(2)情节概述题(4分)答题要点:1、原因 2、经过 3、结果 4、主要人物。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15个常考题题型+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15个常考题题型+答题模板一、概括类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
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二、鉴赏类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1) 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表达效果此题的答题思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
常见修辞答题如下: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最新中考问答六类题型答题方式

最新中考问答六类题型答题方式一、发展变化类【题目简析】发展、变化类题目针对的是某一历史事物的发展情况。
之所以将此类题目置于首位,是因为它经常出现在各地中考真题中。
例如广东、天津、福建、陕西均出现了此类题目,广东中考的主观题全部 8 个小题中,甚至有 5 个属于此类题目。
【答题模板】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描述事物在不同时间上的变化内容、原因(背景)、特点。
下面,分类总结其答题模板。
不过,变化有时候不仅是一个点,因此我们需要结合材料,综合选用答题模板。
(1)发展、变化的内容:①事物自身的变化:整体上,该事物呈现......的特点;具体上,各元素的变化情况(变得丰富、多样,由......到......功能越来越......,技术不断......,价值不断......受......影响,时间、空间变化情况,数量增减情况,沿着某一线索的变化情况......)如 1978 年以后人们的衣着变化:整体上,呈现越来越丰富多彩的特点;具体上,颜色变得多彩,由单调到丰富;款式变得多样,由单一到多元;衣着需求从侧重保暖到侧重美观、多功能;着装理念由大众化到个性化;受经济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再如古代计时工具的变化:计时功能越来越精确,技术不断创新。
②时间点前后的不同变化:时间点之前,该事物主要是/在/属于/呈现......时间点之后,主要是/在/属于/呈现......如描述经济重心的南移:唐朝“安史之乱”之前,经济重心主要在北方;之后,经济重心主要在南方③不同时间段(前中后期)的阶段性变化:时间段一,该事物以......为主,主要......;时间段二,以......为主,主要......(或出现......侧重......)如描述洋务运动的阶段性变化:前期以“自强”为主,主要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主,主要创办民用工业④渐进性、发展性变化、趋势(或相反):该事物整体呈现不断上升/增加/提高(或相反)的趋势;某一时间段发展较快,某一时间段发展速度放缓/趋于稳定,趋于规范/完善如描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的美国经济:整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50 年代至 60年代发展较快,70 年代经济发展放缓。
中考语文考试试卷答题模板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词语辨析【审题】仔细阅读题干,分析题干中的词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进行选择。
【解答】(1)根据题干中的词语含义,分析其在语境中的含义;(2)比较选项中的词语,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
2. 修改病句【审题】仔细阅读题干,找出病句中的错误,然后进行修改。
【解答】(1)找出病句中的错误;(2)根据语法规则进行修改;(3)确保修改后的句子通顺、正确。
3. 名著阅读【审题】仔细阅读名著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解答】(1)认真阅读名著相关内容;(2)结合题干,回答问题;(3)注意细节,确保答案准确。
4. 现代文阅读【审题】仔细阅读现代文,分析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解答】(1)认真阅读现代文;(2)分析文章结构、主旨;(3)结合题干,回答问题;(4)注意理解作者观点,表述准确。
5. 古诗文阅读【审题】仔细阅读古诗文,理解其含义,回答问题。
【解答】(1)认真阅读古诗文;(2)理解诗文内容;(3)分析诗句含义;(4)结合题干,回答问题;(5)注意诗句的意象、意境。
二、作文【审题】仔细阅读作文题目,分析题目要求,确定写作方向。
【解答】(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2)确定写作主题;(3)构思文章结构;(4)选材、组织材料;(5)注意语言表达,确保文章通顺、有文采。
三、答题技巧1. 仔细审题,确保答案准确。
2. 注意时间分配,合理利用考试时间。
3. 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4. 遇到难题,先做会做的,再攻克难题。
5. 适当运用技巧,提高答题速度。
以下是一篇中考语文作文模板:题目:我的梦想开头:介绍自己的梦想,引起读者兴趣。
正文:(1)阐述梦想的来源,如家庭、老师、朋友的影响。
(2)描述梦想的具体内容,如成为一名科学家、教师、医生等。
(3)分析实现梦想的途径,如努力学习、参加实践活动等。
(4)表达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梦想的重要性,并呼吁读者为之努力。
注意:以上模板仅供参考,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语文中考试卷答题模板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字音字形(1)认真审题,仔细辨析字音字形。
(2)对于易混淆的字音字形,加强记忆,提高识别能力。
(3)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的读音和字形。
2. 词语辨析(1)掌握词语的基本义和引申义。
(2)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用法和情感色彩。
(3)注意词语的搭配和固定搭配。
3. 病句修改(1)仔细阅读句子,找出病句的原因。
(2)针对病因,进行修改。
(3)注意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通顺性。
4. 诗词默写(1)熟练掌握诗词内容,注意字词的正确书写。
(2)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3)结合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诗句进行默写。
二、现代文阅读1. 理解文章内容(1)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层次。
(3)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观点。
2. 分析人物形象(1)从文章中找出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经历等。
(3)结合文章背景,评价人物形象。
3. 分析文章主旨(1)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等部分寻找线索。
(2)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观点。
(3)结合文章背景,概括文章主旨。
4. 判断正误(1)仔细阅读题干,理解题目要求。
(2)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
(3)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避免误判。
三、古诗文阅读1. 理解诗句内容(1)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体裁、韵律等。
(2)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3)关注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2. 分析作者情感(1)从诗句中找出表达情感的词语。
(2)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情感原因。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
3. 分析诗歌主旨(1)从诗歌的标题、开头、结尾等部分寻找线索。
(2)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观点。
(3)结合诗歌背景,概括诗歌主旨。
四、作文1. 确定作文主题(1)仔细审题,明确作文要求。
(2)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确定作文主题。
(3)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确保作文主题符合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试卷必考题型和答题方法归纳(重点保留,认真消化背诵)◎几个重要概念总结:(见海西考点文学类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知识点)1、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先抑后扬、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3、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4、描写方法:(1)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2)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5、修辞手法(2个字):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6、论证方法(4个字):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7、说明方法(3个字):举例子;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
8、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9、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0、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她<们>、他<们>、它<们>)。
1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12、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5分)1、名句默写(10分,选最好的五道题计分,错一个字则一句没分):对策:先把61首诗词都背完,再背老师划线的古文部分;课外名句只要背发的资料上的。
想要考上128分以上的同学应把该背、能背的尽量背完。
)2.口语交际。
(3分)( @ 口语交际答题要点:称呼+礼貌用语;语言委婉;号召或感谢。
)示例:叔叔(称呼),您好!(礼貌用语)……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好吗?(号召)谢谢您的合作!(感谢)3.名著阅读6分(1)名著阅读题选择题:(2分)错误类型主要有两种:1、张冠李戴,书名和情节、人物混淆;人物和情节混淆等。
2、语言绝对。
比如《伊索寓言》全是动物寓言,错,应该是大部分。
复习海西配套练习P147-152)(2)情节概述题(4分)答题要点:1、原因 2、经过 3、结果 4、主要人物。
1点一分,主要人物不能错,错了0分;1个错别字扣0.5-1分)4.综合探究题(6分)@ 综合探究、材料分析题答题要点:(1)从材料中找关键句来概括原因、现象或其他;(2)从材料中的不足之处和已有方法去寻找新措施和建议的灵感;(3)拟标题、拟栏目、仿写要字数简短、句式整齐、符合主题);(4)看图写话:要找到图中的关键人、景、物和字,扣住材料主题写。
(5)理解主题:结合材料,看清题意。
(6)想象拓展题:计划要具体,想象要丰富,描写要细致。
二、古文对比阅读(18分)。
1、字词解释(4分,4空,两个甲文,两个乙文)@ 字词解释对策:重点看每册课本的课后注释和海西考点上的归纳,背海西配套P157-163;背发的资料中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字。
2、(3分)选择意义/用法;相同/不同的一项。
@ 一词多义对策:背海西配套P157-163和老师发的资料。
3、句子翻译(4分)对策:逐字翻译,关键字一定要翻译,不会的字就猜或者不翻译。
)4、甲乙文异同点对策4分:从异(不同点)和同(相同点)分别答,看清要求和分值。
@对比分析两文中主人公的行为:从异同点分析,最后总结你的收获。
5、(3分)概括延伸题对策:1、概括人物的性格、事情的原因;2、列举于此品德、特点类似的人或事。
6、3分(1)启示感悟体会题题答题要点(2)看法观点见解题答题要点(见现代文阅读共同题型)三、现代文阅读共同题型:(1、说明文或议论文二选一。
2、一篇广义记叙文)(一)作用题(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答):包括标题作用题、第一段(开头)作用题、中间过渡段作用题、结尾作用题、伏笔作用题、环境描写作用题、插叙作用题、人称作用题等。
1、@标题作用题答题要点:(1)说明文:点明说明对象;议论文:点明论点;记叙文:点明主题。
(2)(运用……手法,生动形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或以……为线索,贯穿全文)。
(4)化用诗文、词曲等,增添文学色彩。
(5)表达了人物间的……情感。
<1-4点为结构上的作用,第5点为内容上>2、@第一段(开头)作用题答题要点:(1)总领全文。
(2)照应题目,引出……(说明文:引出说明对象或者对下文……的说明。
议论文:引出论点或引出下文……的论述。
记叙文:引出主题或引出下文……的叙述);(3)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 4)运用……手法,通过……描写,渲染了……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5)写了……,表达了……思想情感。
<1-4点为结构上的作用,5为内容上>3、中间关键句作用题答题要点:(1)过渡,承上启下。
(2承接上文……内容,为下文写……作铺垫。
(3)推动情节发展。
(4表达了……思想情感。
<1-3结构;4内容>4、结尾作用题答题要点:(1)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2)照应……(标题、开头、全文),点明主旨。
(3)留下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
(4)写了……,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情感。
(1-3是结构上,4是内容上)5、伏笔作用:1、为下文情节发展设下了悬念。
2、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为下文作铺垫,(使行文不突兀)6、自然环境描写作用:(1)交代事件、季节和环境特点;(2)为……铺垫,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心情,表达了……思想情感。
7、插叙作用:补充情节,衬托人物……的思想情感,使文章更完整、充实。
8、人称作用:(1)第二人称作用题:有利于直接抒发强烈深沉的感情;便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与读者或文中的人物进行情感交流,显得亲切感人;若用“您”比“你”更能表达出对母亲的尊重与敬爱。
(2)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给人以真实感和亲切感。
(3)第三人称:不受任何限制,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显得客观、自由、灵活。
(二)、语言赏析题。
1、词语的表达效果、表达的感情或者好在哪里:(1)这个词语在句中指……(内容);(2)表达人物……情感。
(方法:发现词语中体现的人与景、事的关系,体会人物的情感。
)2、赏析一句话:这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内容,……事物……特点),表达了谁(什么人)的……思想情感或什么道理。
(三)标题、词语或句子含义题答题格式:(1)先写标题或句子在文中的表层意思(指什么内容)。
(2)在答标题或句子表达的深层思想情感。
举例: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夜是梦的花朵”指女儿和妈妈约定好在梦里相见,女儿微笑的脸慢慢绽放成花朵。
深层含义:女儿用梦寄托对妈妈的思念,靠梦享受母爱的美好,也可以看出妈妈对女儿的爱与不舍。
词语含义:词语“种子”含义题。
答:(1)“种子”含义是“杂交水稻的种子。
(2)”种子“含义为小时候母亲对我的启蒙和教育,(对我的爱与鼓励)。
(四)、看法观点见解题答题要点:先表明赞成或反对态度,1句话概括原文的观点后,从现代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出发)谈理由(1点1分,至少3点)。
(五)、启示感悟体会题答题格式:原文说了……(1句话,越少越好),我懂得了……(2句话),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会怎么做……(2-3句话)(六)想象拓展题(描述题)答题要点:重点题型:1、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想象和扩写。
2、文章之外的联想仿写题:按要求,写一种植物、动物或一处景观;描写对你有影响的人或事,以及你想说的话等。
特别注意:1、紧扣住题目要求答题。
2、注意字数(不少于60字、少于60字、60字左右、60字以内等);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4、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五种); 5、人称(第一人称我<们>、第二人称你<们>,第三人称她/他/它<们>)(题目:请结合上文,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把“我”的思绪漫游的内容描写出来。
); 6、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 7、是否要用名言等。
8、语言通顺,无错别字(错一字扣0.5-1分)(一)说明文阅读(17分)1. @标题作用题答题要点:(1)点明说明对象;(2)(运用……手法,生动形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或以……为线索,贯穿全文)。
(4)化用诗文、词曲等,增添文学色彩。
(5)表达了人物间的……情感。
<1-4点为结构上的作用,第5点为内容上的作用>2、@第一段(开头)作用题答题要点:见现代文阅读共同题型。
3、找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对象+特点)题对策:看标题;看首尾段;看关键句(每段的首尾句、过渡句、总说句、分说句。
)3、找说明顺序题对策: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内容、原因、特征概括题(3分)答题要点:根据要求,逐段找关键句,再合并。
5、@说明方法及作用题(4分,句子2分,作用2分)答题要点: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具体、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内容,事物的特征等),使读者更明白(更有兴趣)。
重点掌握列数字、举例子、引资料、打比方这四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详见海西考点P74)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内容,特征等),使读者更明白。
列数字:列了……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内容,特征等),使读者更明白。
引资料:引用了……,形象地说明了……(内容,特征等),使读者更感兴趣,语言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把……比作……,形象地说明了……(内容,特征等),使读者更明白,更感兴趣。
作比较:把……和……相比,形象地说明了……(内容,特征等),使读者更明白。
下定义、分类别、列图表的作用略,见海西考点。
6、@说明文词语赏析题(4分,句子2分,作用2分)答题要点:1、词语用得好:……词的意思是……(意思不知道就不要写,否则扣分),准确严密地说明……(内容,事物的特征等),(使话说得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词语能否删掉:不能删,……词的意思是……(意思不知道就不要写,否则扣分),准确严密地说明……(内容,事物的特征等),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删去后原句意思变为……,不符合原意。
7、综合探究题答题策略:(1)措施、建议题:给1-2则材料,根据材料和原文题建议:从材料中的不足之处和已有方法去寻找新措施和建议的灵感;(2)根据原文和材料写探究结果:从材料中找关键句来概括原因、现象或其他;(3)拟标语、宣传口号、仿写等:字数简短、句式整齐、符合主题(4)想象拓展:描写你家乡的美景或特色风俗人情饮食文化等。
(二)议论文阅读(17分)1、找论点题对策:看标题、开头、结尾;综合比较哪句最全面,就用哪句。
2、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题答题格式:运用了……论证方法,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