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核物理与核技术百年历程

核物理与核技术百年历程

第二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为核军事应用 与竞争阶段.为了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需要(赶在纳粹 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美国集中了全世界优秀的科学家和巨 额财力,开始研制原子弹.1945年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 子弹,并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死伤几十万人.1949年 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50年美国宣布开始制造氢 弹,1952年和1953年美国和前苏联相继研制成功氢弹. 第三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为核军事研究与核能 和平利用并举阶段.在这期间,美国和前苏联为了巩固其核武 器的世界垄断地位,保持军事优势,继续发展核武器.而其他 国家为了打破美国和前苏联的核垄断而加速进行核武器的试 验.英国、法国、中国等相继爆炸了自己的原子弹或核装置, 打破了美国和前苏联独霸核武器的局面. 在此期间,核能与核技术已开始大规模地应用到国民经济 中,开创了核能和平利用的新阶段.自1954年前苏联建成 第一座核电站以后,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快电子学以及其他新材料新技术在核物理与核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这门学科出现了新的发展高潮其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核物理与核技术百年历程 从本世纪开始,核物理与核技术经历了极其深刻的革 命,并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中引起深刻的变革,派生出了许多 分支学科.此外,核物理与核技术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又 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可以说,20世纪,核物理与核技术每 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发展,是最有生命力、发展最迅速、影响力 最大、成果最多的学科之一. 核物理与核技术的发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可 粗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为核物理基 础研究阶段.在这一阶段,世界各国许多科学工作者取得了一 系列基础研究的重大发现和突破.例如放射性的发现、原子核 结构模型的建立、同位素概念的提出、人工放射性与裂变的发 现等.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和重大突破为以后核物理与核技术 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核能发展的历史进程

核能发展的历史进程
239 93 Np
+ γ
+
1 0β
2. 第一个“超锕系元素”(transactinide elements) 第一个“超锕系元素” 的合成 249 1 260 Cf + 15 N 1970年 年 Db +4 0 n 98 105 7
合成的困难: 随着质子数越来越多,质子间的 随着质子数越来越多,
库仑引力越来越大,原子核也越来越不稳定。 库仑引力越来越大,原子核也越来越不稳定。
我国 第一颗原 子弹
我国 第一颗氢 弹
1. 我国第一座实验性反应堆是在1954年6月建 我国第一座实验性反应堆是在1954年 成投入运行的,我国自行设计研制、 成投入运行的,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建造的 秦山核电站已经运行发电了; 秦山核电站已经运行发电了;广东大亚湾电 站第一期工程也已建成,并运行发电了, 站第一期工程也已建成,并运行发电了,全 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度 亿度。 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度。 2. 因为铀核裂变有放射性污染,因而建设核电 因为铀核裂变有放射性污染, 站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站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防止放射性 物质泄漏,避免造成放射性污染, 物质泄漏,避免造成放射性污染,以保证核 电站的安全运行。 电站的安全运行。我国对核电站的安全非常 重视,有专门负责安全监督的核安全局, 重视,有专门负责安全监督的核安全局,保 证核能的安全应用。 证核能的安全应用。
3 1H
+ 2H 1
4 He 40 000 000 ℃ 2
1 + 0n
氢弹就是利用装在其内部 的一个小型铀原子弹爆炸产生 的高温引爆的。 的高温引爆的。
人工核反应
人工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受中子、质子、 粒子、 人工核反应是指原子核受中子、 质子、α粒子、重粒 子(例如原子核12C等轰击而形成新核的核嬗变过程(nuclear 6 )等轰击而形成新核的核嬗变过程( transmutation) 。

核移植技术的原理

核移植技术的原理

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核移植技术是一种类似转基因技术的技术,可以将一种生物的基因信息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一种生物的DNA(或RNA)从一个细胞提取出来,然后使用细胞外的受体物质将其植入另一个细胞中。

这种技术允许科学家们在不破坏某一细胞的情况下,改变另一细胞的基因特征和调节遗传性状,从而发掘和开发新的动物和植物品种。

核移植技术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信息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这种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可以在不破坏某一细胞的情况下,改变另一细胞的基因组,调节遗传性状,从而发掘和开发新的动物和植物品种。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一种生物的DNA (或RNA)从一个细胞提取出来,然后使用细胞外的接受体物质将其植入另一个细胞中。

核移植技术可以实多种领域的科学研究,它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可以用于改变植物和动物的遗传特性,从而获得新的品种。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改善动物的健康状况,减少动物的抗病能力,或改变植物的农艺性状,从而获得更高品质的产品。

核移植技术的原理虽然很抽象,但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来发现和研究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以及该细胞在影响其突变特征的遗传因子。

然后,我们将这些因子分别抽取出来,并且运用细胞外的受体物质将其植入另一种细胞中,从而达到核移植的目的。

此外,对于对移植的细胞,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培养,以保证细胞的正常生长及有效的转基因。

核移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动物育种、农作物育种、疾病治疗、药物研究、环境研究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缺点。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安全风险,比如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也可能给转基因生物和人类带来健康风险。

另外,由于核移植技术较为复杂,其实施过程中成本也会较为昂贵。

总之,核移植技术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技术,未来可以用来改变植物和动物的遗传特性,从而获得更优良的品种。

但是它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在进行实施前,应当非常谨慎,并加以完善相关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它的安全可靠性。

浅析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

浅析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

浅析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细胞核移植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通常被用于研究和治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核移植在不同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本文将从细胞核移植的原理、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技术的最新进展。

一、细胞核移植的原理细胞核移植是一种通过移植细胞核来改变细胞性状的技术手段。

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个细胞的质体中,从而使得质体内的细胞核被替换为新的细胞核。

这样一来,原来的细胞就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并且可以表现出与原来细胞不同的性状。

细胞核移植的原理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却有着诸多挑战和难点。

如何准确地取出细胞核、如何将其植入到受体细胞中、如何确保细胞核的正常功能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技术难题的解决,将为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细胞核移植技术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被成功应用于动物实验中。

当时,科学家们利用这一技术成功地克隆了多只动物,这标志着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动物克隆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随后,细胞核移植技术被应用于植物领域,比如利用细胞核移植来繁殖珍稀植物、改良作物品种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除了动植物领域,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医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将患者成熟细胞中的健康细胞核移植到受体体细胞中,从而修复受体的受损细胞功能;或者,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研究成果为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核移植技术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将特定基因导入到供体细胞中,从而使得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信息;或者,利用生物材料工程技术可以改善细胞核移植的操作流程,提高移植成功率。

这些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为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哺乳动物核移植技术研究进展

哺乳动物核移植技术研究进展

基因组 的全能性 , 故不能 支持 卵子 完成个 体 发生 的全过程 。 但 19 2月 Wi u 等利用绵羊 的乳 腺细胞做为供核细胞 9 7年 l t m
进行核移植试验 , 获得世 界上首 例体 细胞克 隆绵羊— —多莉 (oy , d l ) 突破 了这一禁 区。随后 , l 该项 技术发展 很快 , 先后 并 在多 种动物取得成功 。Waaa a 用直接 注射法将 卵球 细 kym 等 胞注入 到去核 卵母 细胞 中, 隆出三代共 5 克 0只小 鼠, 并使克 隆的总效率提高 2 %。Kt 等用牛的卵球细胞和输卵管上 a o 皮细胞克隆 出 8 头牛犊 。Wes (99 从 活体 牛卵巢 内采 l等 1 ) 9 得颗 粒细胞做供 体 , 出 1 克隆 O头牛 。Okw 等 (00 从 2 i a 20 ) O a 岁的日本黑牛获得颗粒细胞, 经传代培养 , 血清饥饿培养后 作为供核 , 获得 2 头犊牛。体细胞克隆猪 和 山羊 的研究 也分 别由 B gi等 (9 9 和 Zla等 ( 0 0 取 得成 功。尽管 在 aus 19 ) r n 20 ) 核移植方面取得了极大进展 , 但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克隆动
物的缺陷也日益突出, 如克隆胚体外培养发育率低, 移植后 的流产率 、 畸胎率和早亡率高 , 至 出现早 衰现象 。目前 , 甚 核 移植胚发育的机理还不太清楚, 核移植技术本身也需要贵州畜牧兽 医
20 年 06
第 3 卷 0
第2 期
哺乳 动 物核 移 植 技 术研 究进 展
刘 秀丽
(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 学技 术学 院 昆明 6 00 ) 5 2 1
摘 要 随着多种克隆动物 的相继诞生 , 人们越 来越关 注哺乳 动物孩 植技术 的发展。逐步成熟 的核 移植 技术 , 必将给 畜牧业 和生物

核移植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核移植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核移植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核移植是指将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个细胞中,从而创建一个克隆体的过程。

在细胞生物学领域中,核移植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细胞分化以及特定基因的功能。

在核移植过程中,细胞核被提取并注入到一个去除了自身细胞核的受体细胞中。

这个受体细胞可以是一个受精卵,也可以是一个早期胚胎的细胞。

在注入后,细胞核开始重构,并开始分裂形成新的细胞,这就是克隆体。

核移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领域。

科学家可以使用核移植技术来克隆动物,如羊、猴子和牛。

此外,核移植技术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癌症和糖尿病。

尽管核移植技术非常有前途,但其应用还存在一些潜在风险。

例如,克隆动物可能存在某些健康问题,如生长缓慢和免疫系统问题。

此外,核移植技术在伦理和道德层面上也存在争议,因为它可以被用于人类克隆和改变人类基因。

总之,核移植是一个重要的细胞生物学技术,它在医学、农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核移植技术的潜在风险和伦理问题,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这个技术的应用。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教学目标:1.简述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前景。

2.培养理解分析、信息获取、归纳总结和交流合作能力。

3.体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教学难点: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解讲述、阅读指导、讨论引导、归纳总结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出身体上的毫毛,用嘴一吹,每根毫毛都能变成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猴子来。

这个克隆猴的古代神话如今正逐渐变成现实:2000年,科学家第一次成功地用猴的胚胎细胞克隆出了猴。

2007年,又成功地用一只成年猴的体细胞克隆出了猴胚胎,离发育成猴只有一步之遥。

你还知道哪些克隆动物?大家知道,将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培养,可获得完整植株,我们称之为植物组织培养。

克隆动物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吗?(学生阅读P47第三段后回答)由此导入课题——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红字作为板书,下同)。

【正课】投影幻灯片1(什么是动物核移植和克隆动物),并讲述:用于核移植的核供体细胞既可以用分化程度较低的动物胚胎细胞,也可以用高度分化的成年动物的体细胞。

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的原理、方法基本相同,只是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比胚胎细胞困难得多。

如何进行体细胞核移植呢?(一)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过程投影幻灯片2(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过程),以克隆高产奶牛为例,边讲解大致过程,边板书如下:去核、移核、融合取体细胞体外培养传至10代核质重组细胞构建重组胚胎取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至MⅡ期胚胎移植(至代孕母体假孕子宫)生出克隆动物“听完了过程介绍,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如果有,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若干问题加以讨论;如果一时没有,投影幻灯片3(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1.为什么通过核移植的方法能够克隆出完整的动物个体?2.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

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又被称为克隆技术,是基因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这项技术涉及到多个领域,如基因编辑、生命科学和医学等。

在人类历史的某个时刻,这个技术被视为一个奇迹,并被视为医学和生命科学的里程碑。

今天,我们来探讨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发展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初期,当时的医生和科学家们就开始对动物细胞进行实验。

在上个世纪后期,随着基因编辑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细胞核移植技术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1984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生命科学家伊恩·威尔穆特首次成功地将绵羊细胞核移植到其他绵羊的卵母细胞中,形成了一只完全激活的克隆绵羊多利。

这标志着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1996年,洛杉矶市长实验室宣称他们对多个细胞核移植物进行了成功的实验。

这些实验突破了新的界限,第一次得到了哺乳动物的克隆胚胎。

在那之后的20年间,随着科学家对于新的发现和技术上的改进,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医学科学的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

二、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1.个体繁殖细胞核移植技术允许无性繁殖,这在牧民和农民群体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苏格兰外科医生艾伯特·吉尔斯在1998年成功地以克隆技术为基础,将羊的胚胎移植到另一个羊的子宫中,这种技术被称为"星际侠"技术。

2.重建细胞或器官医学领域的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已达到了新的高度。

组织工程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细胞核移植技术之一。

通过将大量活性的细胞或片段移植到一个缺少或受损的器官中,就能够完毕地重建一个器官。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应用于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的重建。

3.拯救稀有物种在世界范围内,一旦某一物种灭绝,就难以再次恢复。

而细胞核移植技术能够拯救这些材质抎。

动物细胞的核移植技术在动物克隆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保护各种低倘的物种。

三、细胞核移植技术的优缺点随着细胞核移植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我们也发现了它的优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视野《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核移植技术发展过程2. 简述核移植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及意义3.举例说出几种克隆生物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移植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及意义2.难点:移植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及意义三.教学过程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上课前老师先介绍两位新星(图片:中中和华华)问:有没有同学认识这两位明星?答:中中和华华是2017年底我国科学家克隆出来的两只小猴子问:什么是克隆动物?答: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非常好,掌声送给这位同学更应该送给克隆出“中中”和“华华”的我国的科学家们,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关于核移植大家并不陌生,上节课我们刚刚讲过,那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以抽签的形式找人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动物核移植?答: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

2.哺乳动物核移植的分类?答: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3.核移植过程中为什么选择减二中期的卵母细胞?答:体积大,易操作;细胞质内营养物质丰富,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4.核移植过程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什么?答:显微操作去核法非常好,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畜牧业,医药卫生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那么,如此尖端而又重要的生物技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的拓展视野《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阅读教材51页,小组讨论后派一名代表告诉大家相应时间发生的事件。

第一组1952年第二组20世纪70年代第三组1981年第四组1997年早在1938年就有人提出核移植技术,将它作为研究细胞分化的一种方法。

到了1952年发了什么呢?第一组1952年答:美国学者布里格斯和金将豹蛙囊胚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卵中,得到了能够发育的胚胎。

老师:研究结果表明,高度分化细胞的细胞核仍保持有全能性。

第二组20世纪70年代答:我国科学家运用核移植技术,将鲤鱼囊胚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已去核的鲫鱼未受精卵中,培育出鲤鲫移核鱼。

老师:这样的鱼兼有鲫鱼和鲤鱼的特点,并且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

第三组1981年答:瑞士学者伊尔曼斯和普将小鼠胚胎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的受精卵中,,获得了胚胎细胞核移植的小鼠。

老师:这使哺乳动物的核移植有了很大进展。

第四组1997年答:英国学者韦尔穆特等宣布用成年绵羊乳腺细胞得到体细胞核移植的后代。

老师:这就是轰动世界的绵羊多利,多利的诞生说明成年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了成功。

20世纪80年代之后,相继出现了各种克隆动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猕猴特拉2000年,实验室首次成功克隆了一只叫做特拉的猕猴,后来科学家们陆续克隆了多只猴子,可用于测试糖尿病等病症。

2、克隆猪美国实验室引入基因改良猪,使这些克隆猪能够生长出适合人类的器官和细胞组织。

此次一共克隆了5头雌性猪,其中最大的一头叫做米莉,它们是2000年美国一家生物公司成功克隆的。

3、克隆鲤鱼1963年,一条亚洲鲤鱼被成功克隆;十年之后,科学家又克隆了一条欧洲鲤鱼。

4、多利绵羊1996年,一只名叫多利的绵羊被成功克隆诞生,这只雌性绵羊一直存活了6年。

这是世界上第一只被克隆的哺乳动物,之后数以百计的类似多利的哺乳动物被克隆出来。

5、老鼠库姆利纳2000年,科学家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克隆一只老鼠,这只老鼠被命名为“库姆利纳”(Cumulina),它一直存活了两年7个月。

据悉,这在克隆研究领域是一项重大突破。

6、母牛诺托和卡加这两头母牛是在1998年被成功克隆的,随后克隆了数千头母牛,这是日本克隆技术上的最大成果,这项技术也为其他克隆技术生产出更好的肉质和牛奶做出巨大贡献。

7、山羊米拉山羊米拉是在1998年克隆的,当时它和自己的姐妹们是从美国实验室被制造出来,科学家利用家畜克隆技术生产对人体有益的药物成份。

8、欧洲盘羊奥姆布雷塔2000年,一只叫做奥姆布雷塔的欧洲盘羊被成功克隆,科学家这样做是为了营救目前世界上数目稀少的欧洲盘羊,避免它们从地球上灭绝消失。

9、野牛诺亚2001年,一只叫做诺亚的亚洲野牛被成功克隆,据悉,近年来亚洲野牛的数量锐减。

诺亚由于痢疾只存活了两天。

10、兔子2001年,科学家成功克隆出兔子,如图所示,他们克隆的兔子是纯白色,之后科学家陆续克隆了30多只兔子。

11、克隆猫科毕这只名叫科毕的猫于2001年成功克隆,从此开辟了宠物克隆市场,并最终形成了克隆宠物的国际性行业。

12、老鼠拉夫尔2002年,一只叫做拉夫尔的大老鼠终于成功地被克隆,据悉,它经过15次克隆才最终成功。

虽然像拉夫尔这样的大老鼠最终可能用于实验室研究,但是大老鼠的克隆技术较难实现,并且大老鼠的克隆对于人类医学研究意义重大。

13、骡子格姆骡子是不能生育的,除非采用克隆技术,2003年,美国爱达荷州研究小组成功地克隆了一只叫做格姆的骡子。

据悉,它不仅是第一只被成功克隆的马科动物,而且它也是第一只被克隆的无法生育的动物。

14、克隆马普罗梅蒂亚2003年,意大利一支研究小组克隆出一只叫做普罗梅亚的种马,他们希望通过克隆的方法能够制造出更多的意大利种马,但是这项尝试失败了。

15、非洲野猫迪特尤克斯虽然目前非洲野猫并未灭绝,但2003年美国科学家还是克隆出了非洲野猫,作为克隆其他更容易出现数量骤减的物种样本。

16、克隆鹿杜威2003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成功克隆了一只白尾鹿,并取名为杜威。

虽然它的家族成员存在于北美洲地区多次动物克隆实验,但科学家们仍不懈进行克隆鹿实验,其目的是用于研究鹿基因,并形成更好的鹿基因。

17、雪貂利比和利丽2004年,美国依阿华大学首次成功克隆出雪貂利比和利丽,这对于研究呼吸管疾病非常有用,同时雪貂也是濒危灭绝的物种。

18、水牛印度成功地克隆了一头水牛,将其命名为穆拉罕,最终它成为高产乳奶的来源,据称,每时每天可产出35公斤牛奶,但是这头克隆水牛仅存活了5天就死亡了。

19、克隆狗史努比2005年,韩国科学家挑战了一项克隆技术,最终他们利用干细胞移植手术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狗,并将这只克隆狗命名为史努比。

据悉,科学家利用干细胞移植手术培育方法可用于研究人类疾病。

20、克隆狼2005年,首尔国立大学宣布成功地克隆了两只灰狼,这是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有效措施。

21、骆驼2009年4月8日,一只30公斤重的骆驼出生,它是一只2005年去世的骆驼克隆版本。

因贾兹健康地长大,并于2015年生下了小骆驼。

这是核移植技术的最新成果吗?不是,因为还有我们的两位明星中中和华华,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详细了解这两位明星,仔细观看视频之后小组讨论回答下面问题:1.中中和华华为什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答: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非人灵长类动物。

2.此项研究的意义何在?答: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这是2018年1月份进行的报道,如今他们怎么样了呢?同学们可以上网查一查,欢迎下节课和大家共同分享。

这节课我们简单回顾了核移植技术的发展历史,尽管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已经在许多动物中已经获得,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成活率,健康问题,克隆动物食品安全性问题等,期待克隆技术在不久的将来能更好的造福人类。

四.练一练:1.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第二个克隆猴“华华”分别于2017年11月27日和12月5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诞生,其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问题: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体现了(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克隆技术在生殖类型上属于(无性生殖)。

⑵收集的卵母细胞应该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使用微型吸管,通过(显微)操作,将(细胞核与第一极体)吸出。

⑶在体外培养体细胞过程中通常应该控制在10代以内,这是为了保证传代培养的细胞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⑷动物的组织(细胞)不能像植物一样通过简单的组织(细胞)培养就能发育为一个完整的新个体,其原因是(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会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逐渐受到限制,分化潜能逐渐变弱)2.下图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的过程图解。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名称是(细胞核)。

(2)图中③④所示的生物技术名称分别是(核移植技术) 、(转基因技术)。

(3)过程③通常用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除了它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外,还因为它(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4)图示方法与一般的异体核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免疫排斥反应)3.用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可以解决遗传基因带来的缺陷,其培养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由于女性的自然周期产生的卵子太少,捐献者在取卵前需要注射(促性腺)激素,促使一次有更多的卵泡发育.重组细胞体外培养所需的气体主要是O2和CO2,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2)从受精卵到三亲婴儿的培养还需要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三亲婴儿的培育方式属于(有性生殖).(3)三亲婴儿的培育技术(能)(填“能”或“不能”)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三亲婴儿的染色体(1/2)(填比例)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五.板书设计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一.1952年二.20世纪70年代三.1981年四.1997年六.布置作业:导学案的训练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