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进展

合集下载

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20 ) 00 ;诱 导 植 物 抗 性 机 制 的 表 达 (I.a on LCV nLo
关键词 :细 菌;生物防 治;假 单胞茵 ;芽孢杆 菌 ;鉴 定
Ab t a t B c e i l y o tn c in a il gc l o to s r c : a t r p a sa i a mp r t t sb o o ia n r l a a o c
收稿 日期 :2 1 —1 —0 01 0 8 基金项 目:黑龙江省“ 十一五” 科技攻关项 目( A 6 1 1 1 5 ;黑龙 江省 “ G OB0 —— ) 十一 五” 重点项 目( B 6 15 G OB0 ) 通讯 作 者 :许 艳丽 ,女 ,研究 员 ,博 士 生导 师 ,研 究 方 向为植 物 线 虫 病 害 、作 物病 虫 害 生 物生 态 控 制 。E ma — i l
强 的抗 性 ,在 悉 生培 养 和盆 栽 条件 下 能减 少 N i对
马铃薯种苗的毒害 ( .. r 等 ,19 ) G I ud B 98 。
3 生防 细菌定 殖研 究
生 防细菌定殖能力是影 响防效稳定性 的重要 因 素 。生 防 细 菌 的 成 功 定 殖 要 达 到 数 量 、时 间 、 竞争位点 、环境的要求 ( . a a r等 ,20 ) E Gm lo e 0 3 。定 殖 受 到 许 多 因子 的 影 响 ,是 个 十 分 复 杂 的 问题 , 它 涉及 到 生 防 细 菌 本 身 、病 原 生 物 、寄 主植 物 和 环境因子( 张炳欣等 ,20 ) 0 0 。就环境条件而言,温 度 和湿 度 是 影 响 生 防 细 菌 防 治效 果 的两 个 最 关 键 的 因子 。 31 根 际细菌 定殖研 究 . PP G R作 为生 防 因 子是 近 年来 研 究 的热 点 ,主 要侧重 于土传病 害研究 ,其 良好 的定殖 能力和促 生 作 用 被 广泛 看好 ( 迎新 等 ,20 ) G R在 根 马 07 。P P 围的定殖 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原物 的定殖 和传 播 ,从 而促 进 菌 根 真 菌 的 生 长 发 育 ;对 受 污 染 土 壤也具有一定的生物修复能力 ( 戴梅等 ,20 ) 06 。有 证 据 表 明 ,植物 根 表上 大 量 P P G R细胞 的存 在会 导 致 根上 “ 根定 殖真 菌” R o cl in ni群体 ( ot o n i f g) - o z gu 数量 的下 降。根细菌一般 可使根定殖 真菌 的群体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证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数量,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病虫害防治技术。

本文将就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现状主要包括传统防治技术和现代化防治技术两大方面。

传统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这种技术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此,现代化防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广。

现代化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防治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生理生化防治技术等。

其中,生物防治技术是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的,其主要利用昆虫、细菌、真菌等天敌或者天然的寄生物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这种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无毒害、可持续发展等特点,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工程技术则是通过改造植物的基因,使其具有抗病虫害的特性。

这种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植物的抗病虫特性,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

然而,遗传工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了许多争议和限制,其安全性和伦理道德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生理生化防治技术是利用化学合成的信息素、农药和诱控剂等物质,干扰病虫害的生理活动,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这种技术侧重于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

然而,对于少数特殊的病虫害,生理生化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综合防治技术将成为主流。

传统的单一防治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解决病虫害问题。

因此,综合利用生物防治技术、遗传工程技术和生理生化防治技术等手段,制定一套系统的防治方案将成为发展的方向。

其次,数字化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病虫害防治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农业、园林、果树等领域的生物防治关注越来越高,生物防治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寄主物种天敌、捕食者、寄生虫、病菌等生物来控制害虫或病原体的发生或传播,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最安全的防治方式。

本文将从生物防治优势、目前研究方向和具体应用等方面,介绍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一、生物防治优势相比传统的化学防治方式,生物防治具有以下优势:1. 对环境、人体和非靶生物无污染,绿色、健康、环保。

2. 长期使用不会出现化学性抗药性的现象。

3. 节约时间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4. 能够形成多种有机物质,对土壤改良有积极作用。

因此,生物防治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二、目前研究方向1. 生物防治对发展中经济体的促进作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冠肺炎的冲击,人们对传统的化学防治不再十分信任,生物防治这种新兴的绿色防治方式应运而生。

当前,很多发展中国家正把生物防治作为农业和园林领域的战略支持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并且在国际市场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 生物控制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控制物种是指可以抑制或控制其他物种的生长、繁殖或分布的物种,其与其他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研究基于宿主的天敌、捕食者、寄生虫等新的控制方法,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进一步推动生物防治应用在实践中的推广和发展,非常有必要。

3. 制定和验证适宜的生物防治策略。

根据作物和病虫害和微生物的特点,制定和验证相应的生物防治策略,是推广生物防治的前提。

下一步,要加强生物防治的策略与技术研究,明确生物防治的适用范围,拓宽应用领域。

三、具体应用1. 生物防治在室内植物中的应用。

室内植物尤其租客目前趋向于使用低维护性的植物,但是这类植物往往因为缺乏的光线和灌溉、密度较大等因素而生长缓慢,害虫、病虫害易惹。

如何针对性地防治常见的室内植物害虫和病原体呢?在室内植物中,常见的病原体主要为疫霉、根腐病和肥料灾害;害虫主要为蚜虫、白蚁、螨虫等。

植物病害研究进展

植物病害研究进展

植物病害研究进展
植物病害是造成世界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许多植物病原菌分布广泛,感染大量作物,从而造成植物死亡。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防治植物病害,需
要不断地对植物病害的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进。

新一代生物技术的发
展为植物病害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手段。

近年来,植物病害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成果。

首先,植物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近期,许多植物
病原菌的基因组信息被完全或者大部分测序,这样使得研究者可以直接观
察和分析它们的基因组组成和比较这些基因组变异的位点,从而更清楚地
了解这些病原体的分类学、生理学、遗传学特性以及其对于植物病害产生
的机制。

此外,植物抗病性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研究者着重研究了植物防御病
原的机制,揭示了植物抗病性的基本原理,通过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工具,深入揭示了植物防御力的分子机制和基因调控机制,为提高植物抗性提供
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病虫害防治中的生物学防治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病虫害防治中的生物学防治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物学防治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Βιβλιοθήκη 02CHAPTER
生物学防治技术概述
生物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来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
主要包括天敌昆虫利用、病原微生物利用、农用抗生素、植物性农药和动物源农药等。
分类
定义
优势
对环境友好,不污染环境,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可以长期控制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等。
局限性
见效慢,受环境影响大,防治效果不稳定等。
03
CHAPTER
常见生物学防治技术及应用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的危害。
定义
如瓢虫、草蛉、蜘蛛等捕食性天敌,以及赤眼蜂、蚜茧蜂等寄生性天敌,可被用于多种害虫的防治。
应用
长期效果显著,对环境友好。
优势
可能存在与害虫竞争食物和栖息地的问题。
局限
定义
应用
优势
基因工程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为生物防治微生物的改良提供了更高效、精确的方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生防菌的基因组,提高其抗逆性、繁殖能力和生防效果。同时,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生防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促进有益基因的转移和扩散。
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同作用
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培训与宣传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生物防治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使用生物防治技术。
06
CHAPTER
结论
环境友好性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学防治技术具有更高的环境友好性,减少了化学物质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然的生物因素,如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来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方法。

相比传统的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安全、有效的优点,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同时减少化学残留物对农产品的污染,为农产品提供了更加健康的保障。

生物防治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一、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1. 长效性差生物农药的作用周期相对较短,一般比化学农药短。

在海外,有些生物农药的有效期只有一到两周,需要经常性喷洒,不仅增加了农民的劳动成本,也提高了防治成本。

2. 稳定性差生物防治的效果受到很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湿度、风向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生物农药的稳定性。

在一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下,生物农药的效果并不理想。

3. 生产成本高生物农药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种植原材料、生产过程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原因。

这导致生物防治产品的市场价格较高,不利于推广。

4. 作用范围窄目前的生物农药对于植物病虫害的作用范围较窄,通常只能针对某一类或某几类害虫进行防治,无法像化学农药一样广谱防治。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病虫害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生物农药,而且需要配合其他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研究开发,提高长效性和稳定性生物农药行业应该加强研究开发,提高生物农药的长效性和稳定性,将其作用周期延长,稳定性增强,以满足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的需求。

通过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生物防治产品的质量和效果,降低生产成本。

2. 提倡生物多样性,促进天敌培育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加强生态平衡的建设,提倡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界中的大量昆虫、鸟类等天敌,促进天敌的自然繁殖和培育,使天敌在病虫害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强对天敌的科研和培育,引进和繁育适应当地环境的天敌,提高其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适应性和生物防治效果。

3. 提高生产标准,降低市场价格生物农药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应该遵循严格的生产标准,加强监管,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物防治是指以有益生物作为施治手段,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

生物防
治具有环保、无污染、安全等特点,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生物防治效果不稳定。

有些生物防治剂的防治效果受到生长环境、气候条件、害
虫种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有些微生物在高温或干旱条件下生长受到限制,导致防
治效果下降。

因此,需深入研究生物防治剂的适用范围、作用机制及实际应用情况,制定
出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确保其实现稳定有效的防治效果。

二、生物防治剂的选用狭窄。

目前市场上较多的生物防治剂仅能用于部分病虫害的防治,且防治效果较为有限。

因此,需要加大生物防治剂的研发力度,拓宽其防治的适用范围,增强其防治效果和效率。

三、生物防治剂的存储和运输难度大。

有些生物防治剂需要放置在低温环境下存储,
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运输过程也必须注意防潮、避光等。

这些都给生物防治剂的应
用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研究改良剂型,提高剂量活性,增强免疫力等,减少剂量,提高防治效果。

四、生物防治的成本较高。

相比于化学防治来说,生物防治的成本较高,这是由于生
物防治剂的生产成本高、使用量大等因素决定的。

因此,可以通过加强科研攻关,提高生
产效率,制定长期的计划来逐步降低生物防治的成本,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综上所述,生物防治虽然在环保、无污染和安全方面更优越,但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拓宽防治范围,提高效率和效果,从而实现更好的植物病虫害
预防和防治。

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植物面临种类繁多、密度大、外来种入侵等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各种病虫害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国对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剂生物防治剂是指利用能够主动寄生、杀灭、拮抗或排斥病原体和害虫的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微生物制剂或其代谢产物来预防、控制植物病害和害虫的一种新技术。

在我国,利用生物防治剂防治病虫害已取得了一些成功,如利用昆虫寄生真菌拟青霉菌防治松毛虫、利用线虫防治害蝨虫、利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番茄疫霉病等。

这些生物防治剂不仅对病虫害有高效的防治作用,而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任何危害,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

2.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由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等天然微生物制备的农用药剂,广义上还包括植物提取物、昆虫激素和生长调节物质,狭义上指的是活体微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和植物提取物。

生物农药具有毒性低、有害残留少、易于分解、对非靶生物影响小等优点,是一种对环境影响小、生物多样性维护和生态平衡保护的农药。

在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利用生物农药已成为一种主流的防治方法,如利用链霉素防治贵州烟草病毒病、利用烟曲霉素防治番茄白粉病、利用甲壳素酶防治果树锈病等。

这些生物农药不仅对病虫害有高效的防治作用,而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任何危害,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

3. 昆虫防治4. 植物防病机制植物防病机制是指植物自身具备的抗病特性和抗病机制。

在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利用植物防病机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防治方法。

利用植物抗病基因进行杂交育种、利用植物提取物进行防治等。

植物防病机制不仅对病虫害有高效的防治作用,而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任何危害,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称 作极鞭; 着生在菌体侧面或四周的称 作周鞭。
4、原核生物的繁殖、遗传和变异
(1)繁殖: 裂殖的方式 •杆状细菌分裂时菌体先稍微伸长,细胞质膜自菌体内部延伸,同 时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母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细胞 质和遗传物质DNA在细胞分裂时,先复制后平均地分配在子细胞 中,因此分裂繁殖后的子细胞仍能保持原有的性状。
C、劳尔氏菌- 茄科植物青枯病
•地上部急性凋萎 •茎(块茎)维管束变色
•伤口侵入 •维管束扩展•种、苗、病残、土壤带菌防治: •田园卫生 •无病种苗 •抗病品种 •生物防治
D、 欧文氏菌属 (Erwinia)
短杆状,多根鞭毛周生,G腐生性强 病害:腐烂、萎蔫
– 十字花科软腐病 – 黄瓜细菌性萎蔫病 – 玉米细菌性萎蔫病 – 苹果、梨火疫病
棒形杆菌属 (Clavibacter)
从原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 划分出 的新属;棒状杆菌属仍然保留,但都为动物 病原菌
棒状或不规则状,无鞭毛,G+,细胞壁厚 所致病害症状:萎蔫
马铃薯环腐病 番茄溃疡病
棒形菌属
三、研究基础
棒形杆菌-马铃薯环腐病
症状:
– 病叶边缘上卷、脉 间变黄、枯焦
木质部小菌属-葡萄皮尔氏病
叶蝉传播 取食时侵入 木质部扩展
H、布克氏菌属(Burkholderia)
假单胞菌中rRNA第二组独立出来的, 土壤习居菌。 模式菌株是引起洋葱腐烂病的洋葱布克氏菌(B. cepacia)
I、噬酸菌属(Acidovorax)- 哈密瓜黑斑病
“V”病斑
种子带菌 病残体带菌
原核生物的高级分类阶元分为4个门。见表3-2。 其中多属薄壁菌门,胞壁厚10-13纳米,肽聚糖含量510%,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对碱性染料、表面活性剂不敏 感,对营养要求不严格。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属和种
(一)属的性状特征 原核生物的属是由一个模式种和一些性状与模式种类似
的群体组成。 分类中考虑的性状主要包括: 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菌体形状、大小、鞭毛、芽孢等 生理生化性状:染色反应、胞壁组分、抗原性等 遗传性状:DNA分子中G+C含量、DNA同源值等
种类:包括细菌、放线菌以及无细胞壁的菌原体等,通常以细菌 作为原核生物中有细胞壁类群的代表,以菌原体或螺原体作为无 细胞壁但有细胞膜类型的典型.
2、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大小
(1)、细菌大小、形态: 球形:0.5~1.3μm 杆状:0.5~0.8×1~5μm, 也有更小一些的 螺旋状: 13~14×1.5μm
(二)“种”及种下的分类单元 原核生物的“种”是由一个模式菌株为基础,连同一些
具有相同性状的菌系群共同组成的群体。 微生物学家强调“基因种”;病理学加强调“分类种”。 在细菌“种”的下面,可根据寄主范围、生理生化性状
、血清学反应、噬菌体反应区分为“亚种”、“致病变种” 、“血清变种”、“噬菌变种”。有时在致病变种下,根据 鉴别寄主再区分为“小种”或“致病型”等。
1. 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 2. 假单胞杆菌属 (Pseudomonas) 3. 布克氏菌属 (Burkholderia) 4. 噬酸菌属 (Acidovorax) 5. 欧文氏菌属 (Erwinia) 6. 韧皮部杆菌属 (Liberobacter) 7. 黄单胞杆菌属 (Xanthomonas) 8. 木质部小菌属 (Xylella)
(2)、菌原体: (1)植原体:80-1000nm,圆形、椭圆形、亚铃型、梨形、球形 (2)螺原体:线条形,生活史主要为螺旋形,长度2 ~ 4 μm、
直径100 ~ 200nm,
植原体模式图
细菌的模式结构
细菌的具体结构: 粘液层-荚膜 细胞壁 细胞质膜 核质 内含体-核糖体 、气泡、中心体 芽孢 核区 质粒 鞭毛 菌毛、性毛
3. 布克氏菌属 (Burkholderia) / 劳尔氏菌属 (Ralstonia)
4. 噬酸菌属 (Acidovorax)
极生1-4根鞭毛,无芽孢。
从气孔、皮孔或伤口侵入,引起多种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的枝、叶、花和果的叶斑、坏死或茎杆溃疡病。
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
• 气孔、伤口侵入 • 薄壁细胞间扩展 • 散生多角形病斑 • 种子或病残带菌 • 风雨、昆虫传播 • 防治
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
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1994)列举了总 的分类纲要,将原核生物分为4个门,7个纲,35 个组群。与植物病害有关的原核生物分属于薄壁 菌门(Phylum Gracilicutes)、厚壁菌门(Phylum Firmicutes)和软壁菌门(Phylum Tenericutes), 而疵壁菌门(Phylum Mendosicutes),是一类没有 进化的原细菌或古细菌。薄壁菌门和厚壁菌门的 成员有细胞壁,而软壁菌门没有细胞壁。也称菌 原体。
防治:
– 检疫 – 种子处理 – 田园卫生 – 轮作
2、厚壁菌门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属和代表种
胞壁中含较多的肽聚糖和霉菌酸成分,肽聚糖含量达50 -80%,胞壁厚度达30nm,为薄壁菌厚度的2-3倍,对青霉素 和表面活性剂及碱性染料敏感。
(一)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引起冬青叶疫病。 (二)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 引起马铃薯环腐病。 (三)短杆菌属(Curtobacterium)引起菜豆萎蔫病。 (四)红球菌属(Rhodococcus) 引起甜豌豆带化病。 (五)芽胞杆菌属(Bacillus) 引起小麦白斑枯病。 (六)链丝菌属(Streptomyces) 引起马铃薯疮痂病。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
一、主要类群
绝大多数的原核生物是腐生的或自养性的,它们广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 种场所,从高山到海洋,从赤道到两极,从植物到动物体内外,都可发现 有细菌存在。 能够侵染植物引起发病的原核生物称为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 和菌原体两大类群,分属于薄壁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 薄壁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细菌有细胞壁,软壁菌门的成员也称菌原体,三 者统称为真细菌。
– 放射土壤杆菌 (A. radiobacter) K 84菌株(Allan Kerr, 1973), 商品Galltrol
– 王慧敏 (2000) 研制抗根癌菌剂已获准农药登记 和工业化生产
B、假单胞杆菌属 (Pseudomonas)
– 原为最大的植物病原细菌类群 – 杆状,1-多根鞭毛,极生 – 根据rRNA的同源性,分出新的属:
四个门
薄壁菌门:有壁较薄。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包括大多数 植物病原细菌。 厚壁菌门:有壁较厚。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包括棒形杆 菌属、芽孢菌属和链霉菌属。 无壁菌门:菌体无壁。包括菌原体。 疵壁菌门:属没有进化的原细菌或古细菌。包括产甲烷细 菌和高盐细菌。
(1)薄壁菌门植物病原细菌
细胞壁薄,厚度为10-13nm细胞壁中含肽聚糖量为8%-10%,革兰氏染色反 应阴性,菌体球形,卵圆形,短杆形,丝状或螺旋形,少数有鞘或荚膜。二分裂 方式繁殖,少数出芽繁殖。大多数有鞭毛,可游动,少数可滑行或不运动。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概念
1、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一般是由细 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的单细胞微生物
特点:
• 没有真正细胞核,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围,在
中部构成核区 • 细胞质中含有小分子的核蛋白体,无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 • 单细胞生物,球状、杆状、螺旋状、分支状、不定形状
黄单胞杆菌-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
“V”病斑 叶脉变黑
G、木质部小菌属 (Xylella)
• 新建属,原称作类立克次氏体 (rickettsialike organism, RLO), 木质部 难养菌 (fastidious xylem-limited bacteria)
• 短杆状,无鞭毛,G-, 细胞壁波纹状 • 营养要求苛刻
欧文氏菌-大白菜软腐病
伤口侵入 分泌果胶酶,破坏中胶层,导 致细胞离析,组织解体 病株、病残体、堆肥或土壤中 越冬 昆虫、雨水、灌溉水、农事活 动传播 防治:
– 抗病品种 – 栽培措施 – 储藏条件
E、 韧皮部杆菌属 (Liberobacter)
寄生于韧皮部 早期称作韧皮部难养菌 (fastidious phloem-limited bacteria)、类细菌 短杆状、无鞭毛、G不能进行人工培养
第三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第一节 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和主要类群 第三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侵染与传播 第四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
第一节 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植物病原物的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植原体和 螺原体等,它们的重要性仅次于真菌和病毒,
全世界迄今发现有500多种细菌病害,我国有 100余种。 引起的重要病害包括十字花科植物软腐病、茄 科植物青枯病、蔷薇科植物根癌病、黄瓜角斑 病、枣疯病等。
– 病薯维管束变褐、 腐烂
– 挤压病薯有菌脓从 维管束溢出
随病薯越冬 切刀传播 伤口侵入 韧皮部扩展
3、无壁菌门植物病原生物的主要类群
这是一类无细胞壁但有细胞膜包围的单细胞原核生物。 与动物有关的为支原体;与植物有关的为菌原体 (Mycoplasma like organism,MLO)。包括螺原体属和植原体属。 已知约有300种高等植物上发生了菌原体病,如桑萎缩病、泡 桐丛枝病、枣疯病等。
韧皮部杆菌-柑橘黄龙病
传播与侵入
– 嫁接传播 – 木虱传播
韧皮部扩展 防治:
– 昆虫防治 – 苗木的高温处理 – 田园卫生
F、黄单胞杆菌属 (Xanthomonas)
植物病原细菌中较大的类群 短杆状,单鞭毛极生,G菌落常为蜜黄色 代表性病害:
– 水稻白叶枯病 – 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 – 棉花细菌性角斑病 – 柑橘溃疡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