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备共30页文档

合集下载

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稿-副本(精品文档)

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导学稿-副本(精品文档)

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课型新授课时 1课时主备王永生审核备课组授课老师班级学生时间【课程标准】2-2-4 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2-7 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互相影响的历史。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秦汉两朝与匈奴人之间的战和历程,并理解攻守之势转换的原因;掌握两汉时期在开疆拓土的表现,认识与匈奴、西域地区等对外交流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观察地图,用表格等方式引自主阅读、梳理相关史实,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方式探究汉匈关系变迁的原因、探究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融合、共同创造中华民族历史的史实,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思想,理解对外交流对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树立开放交流的理念,初步树立文明史观。

【课前预习】1.秦汉与匈奴的关系(1)匈奴是活跃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末年,匈奴逐渐强大起来,末年,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首领称为“”。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军北击匈奴,夺回了大片土地。

为了更好地抵御匈奴,秦始皇又在原先战国时期、、三国北方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东到的一道防城。

(3)汉高祖进攻匈奴,遭白登之围后,西汉政府对决定对匈奴采取政策,将汉朝皇室女子作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同时汉朝每年赠送给匈奴大量财物。

(4)汉武帝时,派大将、先后三次出击匈奴,取得了和地区,迁徙百姓到这些地区居住垦荒,并设置,派驻,实施统治。

2.汉与西域(1)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和以西,也就是现在和更西的地区,称为西域。

(2)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年,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打算东西夹击,共同对付匈奴。

张骞从长安西行,经历十几年,从大月氏回来,却未能完成使命;公元年,汉朝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先后设、、、四郡。

公元年,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汉朝和西域的日益频繁起来。

17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7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汉朝与朝鲜、日本的来往
1、汉与朝鲜半岛的交往
汉朝的铸铜和制漆技术传到朝鲜,朝 鲜的名马等特产也运到中国。
2、汉与日本的交往
西汉——日本列岛上的国家派遣使节 到达中国。
“汉委奴国王”金印
东汉——中日交往增多,日本使节常来中国。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比表
第一次(前138年) 第二次(前119年)
背景
积极备战,打击匈奴
西汉初期,中原混乱,匈奴趁机南下威胁中原。
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30万大军北上抵御匈奴,被 困白登山七日之久,陈平献计用重金贿赂单于阏 (yan)氏,才得以解脱。 刘邦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汉初的牛车和匈奴的骑兵
西汉初年,国力不济,经济萧条
阅读课文的阅读卡“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面对匈奴的入侵汉武帝 霍去病 夺得河西 的态度是……? 漠北战役 卫青夺取 走廊地区
丝绸
佛教
铁器
经济
铁器、丝绸、பைடு நூலகம்良种马、苜蓿、 核桃、石榴、 葡萄
魔术
核桃
舞蹈
文化
舞蹈、佛教、 魔术、造纸术、 火药
石榴
葡萄
火药
C组:
3、试分析丝绸之路的作用
西

友 谊 之 路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古希腊罗马文明 中国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 文帝前元三年,匈奴右贤王背弃和亲之约,率数万大军侵占河南地并 进袭上郡,杀略汉民,威胁长安。 战 • 文帝前元十四年冬,老上单于亲率14万大军入北地郡。战 • 匈奴日已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畜产甚多……西汉王朝深以为患,不 得不遣使者复与匈奴修好“和亲”。 和 战 • 文帝后元六年,军臣单于绝“和亲”之约,对汉发动战争。 • 景帝时,继续执行高祖刘邦以来的“和亲”政策, 通关市,给遗匈 奴,遣公主,如故约 ,注意改善与匈奴的关系。 和

3.4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3.4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汉与匈奴的关系—战和交织 单于和亲
单于和亲
西汉政府将汉皇室女子作为公 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同时, 每年赠送给匈奴大量财物。
汉与匈奴的关系—战和交织 单于和亲
和亲列表
匈奴入侵
前200年,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99年,匈奴冒顿数次侵略北方边境。
前192年,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82年,匈奴入侵狄道,攻打阿阳。
武力反击
汉朝北部边患基本 汉朝国力强盛;汉武帝 解除,边境安定, 的雄才伟略……
社会发展
和亲与互市
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 处与文化交流,做出 了贡献
汉国力强盛,匈奴分裂, 国力衰弱。主动和亲
北匈奴战败后,部分 战和兼有 西迁,匈奴势力逐渐
汉国力强盛,匈奴分裂, 国力衰弱
从蒙古草原消失
比较汉初 “和亲”与汉元帝时“和亲”的异同?
第二次 BC119年 加强同西域
各国的联系
BC138年,张骞应募从长 安西行出使西域。中途被 扣留10余年,逃离后到达 大月氏
张骞未能完成使命, 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 经济、政治与文虎情 况及各国想和汉朝往 来的愿望
BC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 使西域,带去上万头牛羊及 金币、丝绸等财物。访问了 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 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 化交流频繁 派使节携带礼物回访长安。
汉武帝前,西域小国林立,有的国 家以农耕为主,有的国家以畜牧为 主。物产丰富,盛产香料、核桃、 葡萄等,产良马和玉石。 西域北部的一些国家,当时受到匈 奴的控制,如大月氏西汉初年被匈 奴逼迫而西迁。
二、凿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流 张骞出使西域
阅读书本,填写表格
原因
经过
结果
第一次 BC138年
联络大月 氏夹击匈 奴

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28张 素材)ppt课件

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28张 素材)ppt课件

西汉与匈奴通 过婚嫁达到政治 联姻的实物见证
赞伯翦
鸣 镝 无 声 五 十 年 。
何 如 一 曲 琵 琶 好 ,
长 城 万 里 遍 烽 烟 ,
汉 武 雄 图 载 史 篇 ,
题 昭 君 墓
想 一 想
昭 君 出 塞 有 何 意 义 ?
昭君出塞不是屈辱的纳贡求和, 而是平等互利的结合。它带来的不再 是掳掠屠杀的血雨腥风,而是和平友 好的交流融合和长久的和平。昭君出 塞后,双方恢复友好关系,北方近60 年没有战乱,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政治、 经济、文化的联系有所发展,人民安 居乐业。
复 习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分布作了哪些措施? 回 ①推恩令 忆 政治上:
②设置刺史制度,设置司隶校尉制度
经济上:③统一货币,盐铁专营
思想上:④罢黜百家
⑤推行儒学教育
边疆治理上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一)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民族关系之一:与匈奴的关系
一、开 疆拓土 1、秦与匈奴的关系
等艺术相继东传,影响中国艺术发展。
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不仅打通了西域和汉交往的通道,开辟了著名的
丝绸之路——中国和欧洲、非洲大陆的通道。而且还使汉朝和西域各 国建立起友好关系,交往日益频繁,促进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为西域归属汉朝中央政府创造了条件。
张骞 出使 西域 辞别 汉武 帝 汉武帝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之影响
政治方面:奠定汉经营西域基础,「西域都护」,汉朝印绶。 经济方面:中国之丝绸、漆器、铁器等大量远销西方﹔西域之马匹、
宝石、香料、胡爪、葡萄等亦输入中国,令中西贸易得以拓展。 翻译佛经,加速佛教之传播。
宗教方面: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西域僧人等相继东来, 交通方面:中交使节和商队络绎不绝。开辟了西域道。 艺术方面:罗马、波斯、印度及西域等地之音乐、睢刻、建筑、绘画

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意义
丰富了汉族的 经济生活。 促进了当地的 经济发展。
西汉
张骞通西域,增进了汉帝国对西域的了解,促 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公元前60年 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西域都护府
丝绸之路
丝绸、陶瓷
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 欧洲
西 方
马匹、毛皮、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宝…… 音乐、舞蹈、宗教、文体娱乐活动……
东 方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 和养蚕技术……
①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成为东西方 文化交流的桥梁。 ②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 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西汉政府对南方的经营
1、有效管理越人居住区 2、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
与云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赐滇王之印
汉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
1、东汉时期和朝鲜半岛来往密切
2、西汉时和30多个日本小国交往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削弱封国势力
○加强监察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
增加中央收入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边疆治理上:○反击匈奴,占领河西走廊,设置郡县
开 疆 拓 土
○经营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
一、开疆拓土
西汉北部 游牧民族
秦与匈奴
匈奴的兴起 战国末年 秦、赵、燕 长城
秦始皇 单于 末年 秦统一后 秦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
辽东
全长一万多余里
临洮
汉匈关系
西汉
VS
主要原因 国力较弱, 被动和亲。
匈奴
与匈奴的关系 汉初 汉武帝时 战败,和亲 武力反击 和亲与互市

课件: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课件: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第二次
快速阅读书本P60-61,将表格内容落实书上。
张骞出使 西域

一次
时间
公元前 138年
目的
联络大月 氏,夹击 匈奴
第二次
公元前 119年
发展汉与西 域各国的友 好关系
影响
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 济、政治和文化情况 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 来的愿望。
促进了汉朝和西域 各国的经济文化交 流,为丝绸之路的 开辟奠定了基础。
(2)请列举出你知道的一位匈奴首领的名字? 图片话感受:
(3)上述图片反映了汉朝时期中原地区处理与匈奴关系的两种 方式,你知道是哪两种吗? (4)在汉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中,你最支持哪一种做法,请说出理由。
张骞通西域:
快速阅读书本P60-61,将表格内容落实书上。
张骞出使 时间 目的 西域
影响
第一次
试图打击,无奈和亲
北击匈奴,夺回大片 土地;修筑长城,抵 御匈奴南下
通过主动和亲换取边 疆暂时的安宁
三击匈奴
夺得河套地区;河西走廊地区; 匈奴大败,无力再与西汉抗衡
汉元帝时期 东汉时期
换来边境的稳定与安
和亲(订立和好盟约) 宁,促进汉匈的友好
相处和文化交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北战南和
北匈奴从蒙古草原消失,南 匈奴逐渐融入中原汉朝
锄头
核桃
丝绸
黄瓜
找一找 汉
西域
葡萄
漆器
胡琴
铁器
张骞出使西域
温馨提示:张骞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的?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统治。 西域都护府 西


• 当堂练习:

3.4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3.4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重难点
重点:汉匈关系的转变。
难点::分析西汉对匈奴政策变化的原因,感悟统一的多民收集相关地图、图片和资料。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出示单于金冠和瓦当图片,师问:这些让你们联想到历史上的哪个少数民族?生:匈奴。老师:这一民族与我国古代哪个朝代关系最复杂、密切?生:西汉。师:匈奴大致生活在中国的哪一区域?今天这部分属于哪个国家?这说明什么?生:中国的疆域是不断扩展的,而汉朝是区域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师:今天我们不妨穿越历史探讨: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2.西汉与匈奴关系
教师过渡:了解完秦与匈奴的关系后,我们重点探讨一下西汉与匈奴的关系。这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谁能用最简洁幽默的话向我们介绍一下图片背后的故事生动反映什么。(第一幅图,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没有老师就自己讲。)看来大家的历史知识面还是挺宽的,继续保持!不过故事只能揭开历史面纱一角,具体的历史真相还等我们一一揭晓。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幻灯片表格的启发下,阅读课本P58—59,自学完成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变化(表格见ppt)。探讨的不错,从书本上查找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能力有所提高,大家继续提高。
3.穿插课堂练习: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回答问题(示意图见ppt):
(1)根据上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
(2)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地名,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没有关系的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D.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3.东汉时的分裂
师:老师有个疑问:有没有知道哪位同学知道今天56个民族没有匈奴的原因?接下来我们穿越到东汉揭晓谜底。生:分裂,融合、远遁。师追问:南匈奴融入中华民族反映了什么?这一点还可以从下面两张图片得到证明。请大家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看看他们向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生答:省略。师继续:铜奔马是汉代的工艺精品,马原产于哪里?汉朝工匠制作这么精美?生答:马匹大量进入中原地区,汉朝人非常了解熟悉马。这也是后来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有利条件。师继续:第二幅描绘的是内蒙古生活匈奴人的生产情形,貌似不是骑马打猎,他们在看什么?这体现了什么?生答:汉族先进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师继续:这些集中体现两种文化的什么关系?生答:交流、融合。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ppt(共31张)讲课文档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ppt(共31张)讲课文档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ppt课件 (共31张PPT)
第一页,共31页。
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秦始皇创立的这些国家新制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经济上:统一车辆形制;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 (4)军事上:御匈奴,筑长城 (5)思想上:焚书坑儒
有一部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秦始皇和大臣李斯
一边谈论政事一边吃着葡萄、石榴,旁边还摆放着一壶茶。请你根据 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这个情节是真是假?为什么?
第二十六页,共31页。
开彊拓土 1、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帝时昭君出塞
2、呼韩邪单于归汉,汉元
开疆拓土 与 对外交 流
第一次:前138年,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九页,共31页。
第十页,共31页。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
对外交流
教学目标: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设置的
经过及意义。
2、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
用。
重点:
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第十一页,共31页。
基础学习:阅读课本,找出下列知识点,写在纸上
1、秦始皇派______北伐匈奴。西汉初期,汉高祖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采取攻 势,相继起用______蒙、恬_______等将领击败匈奴。
___经__济__文__化__交流的桥梁。
第十三页,共31页。
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历史时期 战国时期

中原王朝与匈 奴的关系


事迹
兴起于战国时期,经常南 下黄河流域抢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