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实验教案资料
电磁型继电器实验报告

电磁型继电器实验报告电磁型继电器实验报告引言电磁型继电器是一种常见的电控制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以及通信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电磁型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 了解电磁型继电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电磁型继电器的特性参数测试方法;3. 研究电磁型继电器的应用场景。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电磁型继电器;2. 直流电源;3. 万用表;4. 开关。
三、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电磁型继电器的一个端子相连,将直流电源的负极与电磁型继电器的另一个端子相连。
2. 测量电流:使用万用表测量通过电磁型继电器的电流。
3. 测量电压:使用万用表测量电磁型继电器两端的电压。
4. 测试特性参数:通过改变直流电源的电压,记录电磁型继电器的吸合电流和释放电流,绘制电磁型继电器的特性曲线。
5. 观察工作状态:通过改变直流电源的电压,观察电磁型继电器的工作状态,包括吸合和释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磁型继电器的特性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特性曲线显示了电磁型继电器的吸合电流和释放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
从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电压的增加,吸合电流逐渐增大,释放电流逐渐减小。
这说明电磁型继电器对电压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存在一个临界值,当电压超过该值时,继电器才能吸合。
2. 工作状态观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直流电源的电压,我们可以观察到电磁型继电器的工作状态。
当电压低于临界值时,继电器保持释放状态;当电压超过临界值时,继电器吸合。
这种特性使得电磁型继电器在电路中可以起到开关的作用。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磁型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电磁型继电器对电压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存在一个临界值。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电磁型继电器的特性曲线,选择合适的电压来控制继电器的工作状态。
电磁型继电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以及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继电器的特性实验

实验一电磁型继电器的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电磁型继电器(电流、电压、时间、中间继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特性;2.了解继电器各种参数的意义,掌握继电器整定植的调试方法;3.了解有关仪器、仪表的选择原则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项目:1.打开外壳,仔细观察各种继电器的内部构造,并记录下继电器铭牌的主要参数;2.测定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返回电流及返回系数;3.测定电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返回电压及返回系数;4.测定时间继电器的动作电压、返回电压及返回系数;5.测定中间继电器的动作电压、返回电压及返回系数。
三.实验内容:(一)熟悉常用继电器的内部接线DL-21C DL-22C;DY-22C DL-23C;DY-23CDS-21A~24A DZ-31B(二)测定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I.d.j。
返回电流I f.j及返回系数K f。
1.实验接线:图1-1 电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2.实验需用仪器设备①交流电流表 0~5A②单相自藕调压器(ZOB) 2KVA 220/0~250V 一台③滑线电阻 69Ω3.9A或40Ω6A 一台④电流继电器 DL-21C 一个3.实验方法(1)首先将继电器的两组线圈串联;将继电器的整定把手放在某一选定位置;将自藕调压器把手旋至输出为零伏位置;将滑线电阻的滑动端放在阻值为最大位置;(2)合上电源开关,逐渐增大通入继电器的电流,使继电器刚好动作(常开接点闭合,即指示灯亮)的最小电流称为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Id.j.(3)逐渐减小通入继电器的电流,使继电器的接点返回到原始位置(常开接点断开,即指示灯灭)的最大电流称为电流的继电器的返回电流If.j.(4)测定Id.j 和If.j时,对所选的整定位置重复作三次,将测量结果填入表1中(5)断开电源,将继电器的两组线圈改为并联.然后,按上述方法测量继电器线圈并联时的和将测量结果填入表2中.(6)数据处理误差: △I%=要求:返回系数:K=要求:0.05<Kf<0.9表1 继电器的两组线圈串联(表中电流单位:A )表2 继电器的两组线圈并联(表中电流单位:A )(三)测定低电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Ud.j 返回电压Uc。
电磁继电器教案——实验教学教案

电磁继电器的实质——开关。
3、观察电铃模型
给电铃通电,电铃的小锤不断敲击铃鼓发出声音
分析电铃的工作过程
通过演示实验,是学生理解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并能够设计一些简单的利用电磁继电器进行的自动控制电路。
建始县中小学实验教学教案
实验名称
电磁继电器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教学任务与要求
通过形象直观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和归纳得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实验器材
电磁继电器模型电源开关导线灯泡电铃
实验教学过程
1、观察电磁继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模型,认识电磁继电器结构:
2、将电磁继电器的工作电路接入小灯泡
闭合控制电路开关,观察到灯泡亮了。
继电器的特性实验

实验一电磁型继电器的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电磁型继电器(电流、电压、时间、中间继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特性;2.了解继电器各种参数的意义,掌握继电器整定植的调试方法;3.了解有关仪器、仪表的选择原则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项目:1.打开外壳,仔细观察各种继电器的内部构造,并记录下继电器铭牌的主要参数;2.测定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返回电流及返回系数;3.测定电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返回电压及返回系数;4.测定时间继电器的动作电压、返回电压及返回系数;5.测定中间继电器的动作电压、返回电压及返回系数。
三.实验内容:(一)熟悉常用继电器的内部接线DL-21C DL-22C;DY-22C DL-23C;DY-23CDS-21A~24A DZ-31B(二)测定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I.d.j。
返回电流I f.j及返回系数K f。
1.实验接线:图1-1 电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2.实验需用仪器设备①交流电流表 0~5A②单相自藕调压器(ZOB) 2KVA 220/0~250V 一台③滑线电阻 69Ω3.9A或40Ω6A 一台④电流继电器 DL-21C 一个3.实验方法(1)首先将继电器的两组线圈串联;将继电器的整定把手放在某一选定位置;将自藕调压器把手旋至输出为零伏位置;将滑线电阻的滑动端放在阻值为最大位置;(2)合上电源开关,逐渐增大通入继电器的电流,使继电器刚好动作(常开接点闭合,即指示灯亮)的最小电流称为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Id.j.(3)逐渐减小通入继电器的电流,使继电器的接点返回到原始位置(常开接点断开,即指示灯灭)的最大电流称为电流的继电器的返回电流If.j.(4)测定Id.j 和If.j时,对所选的整定位置重复作三次,将测量结果填入表1中(5)断开电源,将继电器的两组线圈改为并联.然后,按上述方法测量继电器线圈并联时的和将测量结果填入表2中.(6)数据处理误差: △I%=要求:返回系数:K=要求:0.05<Kf<0.9表1 继电器的两组线圈串联(表中电流单位:A )表 2 继电器的两组线圈并联(表中电流单位:A )(三)测定低电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Ud.j 返回电压Uc。
电磁继电器教案

电磁继电器教案课程名称:电磁继电器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继电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熟悉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掌握电磁继电器的典型电气接线方式。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电磁继电器的典型电气接线方式。
教学难点:1. 了解电磁继电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电磁继电器的典型电气接线方式。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电磁继电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讲解电磁继电器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进行电磁继电器的实验操作训练。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 (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电磁继电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第二步:讲解电磁继电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15分钟)介绍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如线圈、铁芯、触点等。
并通过图示和实物演示进行讲解。
第三步:讲解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15分钟)详细介绍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吸合和释放过程,并讲解电磁继电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第四步:讲解电磁继电器的典型电气接线方式 (15分钟)依次介绍电磁继电器的三种典型电气接线方式:点动接线、保持接线和交流接线。
并通过示意图进行讲解。
第五步:实践操作 (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电磁继电器实验操作。
要求学生按照指导书的要求,正确接线、调试和操作电磁继电器。
第六步:总结与展望 (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电磁继电器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教学资源:1. 电磁继电器实验装置2. 电磁继电器示意图和实物演示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
2. 随堂测验:通过随堂测验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来校园进行讲座,介绍电磁继电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深入了解电磁继电器的生产过程和工作现场。
电磁型继电器实验报告

(3)调节调压器使其电压缓慢降低,记下继电器刚动作(动作信号灯HL1刚亮)时的最大电压值,即为动作值,将数据记录于表1-3中。
表1-3低电压继电器动作值、返回值测试实验数据记录表
动作值/V
返回值/V
1
2
3
平均值
下面通过对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的分析,来说明一般电磁型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图1-1为DL系列电流继电器的结构图,它由固定触点1、可动触点2、线圈3、铁心4、弹簧5、转动舌片6、止挡7所组成。
当线圈中通过电流IKA时,铁心中产生磁通Φ,它通过由铁心、空气隙和转动舌片组成的磁路,将舌片磁化,产生电磁力Fe,形成一对力偶。由这对力偶所形成的电磁转矩,将使转动舌片按磁阻减小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继电器触点闭合。电磁力Fe与磁通Φ的平方成正比,即
(4)合上操作开关K1,慢慢调节调压器使其输出电压匀速升高,使加入继电器的电流为2.1A。
(5)先拉开操作开关(K1),按“清零”按钮清零电秒表,使其显示为零,然后再迅速合上K1,电秒表显示的时间即为动作时间,将时间测量值记录于表1-2中。
(6)重复步骤(5)的过程,测三组数据,计算平均值,结果填入表1-2中。
(7)计算整定值的误差、变差及返回系数。
四、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
表1-1电流继电器动作值、返回值测试实验数据记录表
动作值/A
返回值/A
1
2
3
平均值
误差
整定值Izd
变差
返回系数
表1-2电流继电器动作时间测试实验数据记录表
I
1.75A
2.3A
电磁继电器教案

电磁继电器教案教案标题:电磁继电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电磁继电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学习电磁继电器的应用领域和作用。
3. 掌握电磁继电器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4. 能够正确连接和使用电磁继电器。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电路中的开关概念,并提出问题:“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是否需要一个能够自动控制电路的开关?”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
知识讲解:3. 介绍电磁继电器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4. 解释电磁继电器的组成结构,包括线圈、铁芯和触点,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5. 讲解电磁继电器的分类和应用领域,如家用电器、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示范操作:6. 展示一个电磁继电器的实物,并解释其各个部分的功能。
7. 演示如何正确连接电磁继电器到电路中,并说明连接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践活动:8. 分发给学生一些电路图,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知识,正确连接电磁继电器到电路中。
9.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在完成后互相交流和检查。
总结与评价:10. 总结电磁继电器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和应用领域。
11. 提出问题:“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电磁继电器来自动控制电路?”12. 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和反馈。
拓展活动:13.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电磁继电器的其他应用领域,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学资源:1. 电磁继电器实物和电路图2. 电路连接工具和材料3. 电磁继电器的相关资料和视频教学评估:1. 学生对电磁继电器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准确性和独立能力。
3. 学生对电磁继电器应用领域的掌握程度。
教案特点:本教案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示范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提高学生对电磁继电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实践操作,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电磁型时间继电器特性实验

电磁型时间继电器特性实验1.实验目的时间继电器在电路中一般作为延时元件使用。
通过实验了解时间继电器的动作特性和工作原理。
时间继电器的动作特性包括:(1)继电器的动作电压不大于额定电压的70%,并且吸合可靠。
(2)继电器的释放电压不小于额定电压的5%。
(3)继电器延时时间变差不大于最小整定值的50%。
2.实验设备序号名称型号数量基本数据所在位置1磁盘电阻RP12500欧RTDB—1 2直流电压表PA10—250V RTDB—1 3时间继电器KT DS—221延时0~5S RTDB06 4电秒表1RTDB03 5直流电源1220V RTDB—1 6指示灯HL1-220V RTDB--1 3.实验电路-220V图 1PVVRPKTHL图 2-220VKPVRPVKT电秒表1 2 34.实验步骤内容1) 取时间继电器DS —22一只调整在延时5秒的位置(出厂时已经调整好)2) 按图1接电路,将磁盘电阻RP 调整到最小位置,接通电源,此时继电器不吸合,指示灯不亮。
3) 顺时针缓慢转动磁盘电阻,使电压值逐步上升,注意电压表PV 显示的电压值,当电压上升到某一值时,继电器吸合,此时电压为动作电压,动作电压不大于额定电压的70%,即220V ×70%=154V 。
经过延时时间大约5S ,继电器延时触点吸合,指示灯亮。
4) 此时应做三次冲击合闸试验,观察继电器能否可靠动作。
即可调电阻位置不变只断掉电源,让继电器失电,几秒钟后再接通电源,继电器得电应可靠吸合,并连做三次,证明继电器的吸合可靠性。
5) 将电压调整为220V ,使继电器吸合,延时触点也闭合,然后缓慢调节可调电阻,使电压逐渐下降,电压下降到继电器释放,指示灯熄灭。
记下此时电压即为继电器的释放电压,也称返回电压。
返回电压不小于额定电压的5%,即220V ×5%=11V 。
.6)动作时间的检验,按图2接线。
7)将电秒表调整到双路输入计时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实验
电磁型电流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DL型电流继电器、DS—20系列时间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掌握电流继电器动作电流值及其相关参数的整定方法;掌握时间继电器时限的整定和试验调整方法。
二、预习与思考
1.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为什么恒小于1?
2.动作电流、返回电流和返回系数的定义是什么?
三、原理说明
电流继电器用于反映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短路和过负荷的继电保护装置中,是瞬时动作的电磁型继电器。
当电磁铁线圈中通过的电流达到或超过整定值时,衔铁克服反作用力矩而动作,且保持在动作状态。
过电流继电器:当电流升高至整定值(或大于整定值)时,继电器立即动作,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继电器的铭牌刻度值是按照电流继电器两线圈串联时,标注的指示值等于整定值;若上述两线圈分别作并联,则整定值为指示值的2倍。
电流继电器内部接线图时间继电器内部接线图
DS—20系列时间继电器用于各种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线路中,使被控制元件按时限控制原则进行动作,是带有延时机构的吸入式电磁继电器。
该继电器具有一付瞬时转换触点,一付滑动主触点和一付终止主触点,继电器内部接线如图:
当加电压于线圈两端时,衔铁克服弹簧的反作用力被吸入,瞬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同时延时机构开始启动,先闭合滑动常开主触点,再延时后闭合终止常开主触点,从而得到所需延时,当线圈断电时,在弹簧作用下,使衔铁和延时机构立刻返回原位。
从电压加于线圈的瞬间起到延时闭合常开主触点止,这段时间就是继电器的延时时间,可通过调整螺钉来移动静接点位置进行调整,并由螺钉下的指针在刻度盘上指示要设定的时限。
四、实验设备
3 ZB03 数字电秒表 1
4 ZB31 直流电压、电流表 1
5 DZB01 可调直流操作电源 1 6
万用表
1
五、 实验步骤和要求
1.电流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测试
1) 选择DL-24C/6型电流继电器,确定动作值并进行初步整定,本实验整定值为2.4A 及4.8A 的两种工作状态见表1。
2)根据整定值要求对继电器线圈确定接线方式(串联或并联)。
图1电流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3)按图1接线,检查无误后,调节自耦调压器及变阻器,增大输出电流使继电器动作。
读取能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值,即使常开触点由断开变成闭合的最小电流,计入表1。
继电器动作后,反向调节自耦调压器及变阻器降低输出电流,使触点开始返回至原来位置时的最大电流称为返回电流。
读取此值并计入表1,计算返回系数;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的比值即为返回系数: dj
fj f I I k
过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在0.85~0.9之间,当小于0.85或大于0.9时,应进行调整。
表1 电流继电器实验结果记录表
2.时间继电器的动作电压和返回电压测试
选用DS-23型时间继电器,整定范围(0s~10s)。
1)动作电压U d的测试
按图2接线,将可变电阻R置于输出电压最小位置,合上S1及S2,调节可变电阻R使输出电压由最小位置慢慢的升高到时间继电器的衔铁完全被吸入为止,可变电阻R保持不变,断开开关S1,然后迅速合上S1,以冲击方式使继电器动作,如不能动作,再调整可变电阻R,增大输出电压,用冲击方式使继电器衔铁瞬时完全被吸入的最低冲击电压即为继电器的最低动作电压U d,断开开关S1,将动作电压U d填入表2。
U d值应不大于70%Ued(154V)。
图2 时间继电器实验接线图
2)返回电压U f的测试
合上S1、S2加大电压至额定电压值220V,然后渐渐调节可变电阻R降低输出电压,使电压降低到触点开启即使继电器的衔铁返回到原来位置的最高电压即为返回电压U f,断开开关S1,将U f填入表2。
应使其不低于0.05倍的额定电压(11V)。
若动作电压过高,则检查返回弹簧力量是否过强,衔铁在黄铜套管内摩擦是否过大,衔铁是否生锈或有污垢,线圈是否有匝间短路的现象。
若返回电压过低,检查摩擦是否过大,返回弹簧力量是否过弱。
3.时间继电器动作时间测定
动作时间测定的目的是检查时间继电器的控制延时动作的准确程度,用电秒表测定动作时间的实验接线见图2。
接线后将继电器定时标度放在较小刻度2.5S上。
合上开关S1、S2,调节可变电阻值使加在继电器上的电压为额定电压(本实验所用时间继电器额定电压为直流220V),拉开S2,合上电秒表工作电源开关,并将电秒表复位,然后投入S2使继电器与电秒表同时起动,继电器动作后经一定时限,触点5、6闭合,将电秒表控制端“Ⅰ”和“Ⅱ”短接,秒表停止计数,此时电秒表所指示的时间
就是继电器的延时时间。
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2。
每一整定时间刻度应测定为3次,取3次平均值作为该刻度的动作值。
然后将定时标度分别置于中间刻度5S、7.5S及最大刻度10S上,按上述方法各重复3次,求平均值。
为确保动作时间的精确测定,合上电秒表电源开关后应稍停片刻,然后在合S2,秒表上的工作开关应置于“连续”状态。
表2 时间继电器实验记录
4、电流继电器返回系数的调整
返回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应予以调整,调整方法:
1)调整舌片的起始角和终止角;
调节继电器右下方的舌片起始位置限制螺杆,以改变舌片起始位置角,此时只能改变动作电流,对返回电流几乎没有影响。
故可用改变舌片的起始角来调整动作电流和返回系数。
舌片起始位置离开磁极的距离愈大,返回系数愈小,反之,返回系数愈大。
调节继电器右上方的舌片终止位置限制螺杆,以改变舌片终止位置角,此时只能改变返回电流而对动作电流没有影响。
故可用改变舌片的终止角来调整返回电流和返回系数。
舌片终止角离开磁极的距离愈大,返回系数愈大,反之,返回系数愈小。
2)不调整舌片的起始角和终止角位置,改变舌片两端的弯曲程度以改变舌片与磁极间的距离,也能达到调整返回系数的目的。
该距离越大返回系数也越大。
5、电流继电器动作值的调整
1)继电器的整定指示器在最大刻度值附近时,可调整右下方的舌片起始位置限制螺杆。
当动作值偏小时,调节限制螺杆使舌片的起始位置远离磁极;反之则靠近磁极。
2)继电器的整定指示器在最小刻度值附近时,主要调整弹簧以改变动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