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线圈通用技术条件QCT16(修订)
22QCT695-2002汽车通用继电器

汽车通用继电器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通用继电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直流电路机械触点式的电磁继电器(包括接插式小型通用继电器和其它安装方式的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分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08-1996 塑料燃攻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JB/T 4159-1999 热带电工产品通用技术条件QC/T 73 汽车电气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QC/T 78-1993 汽车用插接式继电器和闪光器安装尺寸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常开触点是指继电器线圈不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触点。
3.2 常闭触点是指继电器线圈不通电时,处于闭合状态的触点。
3.3 吸动电压是指当继电器线圈通电时,电压上升至衔铁吸动(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时,对应的线圈两端的电压。
3.4 释放电压是指当继电器线圈两端电压下降至衔铁开始释放(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接通)时,对应的线圈两端的电压。
4 要求4.1 型号及一般要求4.1.1 继电器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文件制造。
4.1.2 继电器的型号编制按QC/T 73规定。
4.1.3 继电器的工作电压应符合表1规定。
4.2 外形及安装尺寸继电器的外形及安装尺寸按QC/T 78-1993或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文件制造。
如用户有特殊要求,则按用户要求进行。
4.3 外观表1继电器标志应清晰,塑料零件应无裂纹,塑料罩壳的外观质量应不低于JB/T 4159-1999中2.4.3二级要求。
继电器金属零件应有可靠的防腐蚀层或使用具有耐腐蚀性的材料制造,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应均匀,不露出基底,无裂纹和缺陷。
QCT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3-2002(2002-12-31发布,2003-03-01实施)前言QC/T 413-1999《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在标准号转化前是专业标准ZB T35001-1987。
因此本次标准修订实际上是在15年后对该标准的重大修改。
以日本、德国及法国等国的相关标准为主要参考对象对标准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代替QC/T 413-1999《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本标准与QC/T 413-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取消适用于湿热型产品的规定,相应取消1999年版的3.25及3.26;——取消长霉试验(1999年版的4.16);——取消电机换向器上的火花等级(1999年版的3.17,4.10);——取消互换性检验(1999年版的3.22,4.14);——对产品的温度范围做了调整和修改,规定了上、下限工作温度和贮存温度的范围(1999年版的3.3;本版的3.1.3);——修改了标称电压的规定,取消了6V电系,增加了工作电压范围的规定(1999年版的3.9;本版的3.1.4);——在对产品的基本性能参数的规定中,增加了对低压电线束和机械紧固件的技术要求(1999年版的3.10;本版的3.2);——对短时定额工作时限的推荐档次做了修改,取消0.2 min,增加5 s,15 s (1999年版的3.8.2;本版的3.1.7.3);——对产品有关部位的温升限值做了部分修改(1999年版的3.18,4.11;本版的3.3,4.3);——增加了噪声试验方法的规定(见4.4)——对超速性能的规定做了补充修改(1999年版的3.16;本版的3.5,4.5);——对产品的防护性能规定做了部分修改(1999年版的3.7,4.8;本版的3.6,4.6);——增加了产品耐异常电源电压性能(见3.7,4.7);——对产品绝缘耐压性能规定中的编排和措辞进行部分变动(1999年版的3.15,4.9;本版的3.8,4.8);——对产品的防干扰性能规定做了较大修改,改为产品的电磁兼容性(1999年版的3.13;本版的3.9,4.9):——对低温试验的温度和时间规定做了修改(1999年版的4.2;本版的3.10.1,4.10.1);——对高温试验的温度和时间规定做了修改(1999年版的4.4;本版的3.10.2,4.10.2);——对温度变化试验做了部分修改,选用方法Na进行试验(1999年版的4.3;本版的3.10.3,4.10.3);——取消交变湿热试验(1999年版的3.4,4.5);——增加了产品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见3.11)及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见4.11);——对振动试验做了较大修改,取消定频振动,增加了扫频振动的严酷度(1999年版的3.6,4.7;本版的3.12,4.12);——增加了盐雾试验的严酷度(1999年版的3.5,4.6;本版的3.13.4.13);——增加了产品耐工业溶剂性能(见3.14.4.14);——对产品表面防护性能的内容和编排做了部分修改(1999年版的3.19,3.20,3.21,4.12;4.13;本版的3.15,4.15);——产品的贮存期由1年改为2年(1999年版的3.23;本版的6.3);——对产品通用试验条件的内容和编排做了修改(1999年版的4.1;本版的4.1);——增加了性能参数检测的规定(本版的4.2);——提高了产品合格质量水平的规定(1999年版的5.4b;本版的5.4;——做型式试验的样品数量由3组9台改为4组12台,并对试验分组和项目顺序进行了修改(1999年版的5.6;本版的5.5.2);——对产品的标志(产品标志和包装标志)应包括的内容按GB/T 1.1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补充和修改(1999年版的6.1、6.5;本版的6.1);——明确规定产品的贮存和保管应符合QC/T 238《汽车零部件的贮存和保管》的有关规定(1999年版的6.7;本版的6.3);对标准中有关内容的说明:连续定额是制造厂对产品所规定的可以作长期运行的负载和条件,短时定额是制造厂对产品所规定的可以作短时运行的负载、时间和条件。
点火线圈技术资料(公司产品标准)

xx公司企业产品标准点火线圈技术资料2022- 8发布 2022- 8实施————————有限公司发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点火线圈的结构型式与主要参数、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同时点火的汽油发动机用点火线圈总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定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 16-1992 点火线圈通用技术条件QC/T 413-2002 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6-1999 点火系统的测试方法3 主要参数线圈的主要参数见表1。
表 14要求4.1 外观4.1.1塑料件表面应平滑,有光泽,且光泽应均匀一致。
表面不应有裂纹、起层、气泡、斑点、疏松、缺口、变形、夹杂物等缺陷。
4.1.2 金属镶嵌件外露部分及插座孔不得有残余塑料、环氧树脂或污物。
4.1.3浇注树脂高度正确、表面光洁无裂纹及收缩、嵌入件和树脂之间结合紧密、线圈浸渍完全。
4.2 外形及安装尺寸线圈的外形的安装尺寸应符合产品图的规定,线圈的金属件镀层应符合QC/T9799的规定。
4.3 静态参数在23℃±5℃条件下,静态参数见表2。
表24.4 动态参数4.4.1 初级电流在常温下,初级输入电压14V±0.1V,通电时间2.8ms±0.05ms后,电流为7.4±0.5A 4.4.2次级输出电压常温下不同负载的次级输出电压见表3表34.4.3 齐纳能量在常温下,1000V稳压管时的齐纳能量(测试温度:23℃±5℃)见表4表44.5 开路性能线圈经受次级输出电压35KV、5min(常温)的开路试验后,应无损伤和击穿,且其次级输出电压应不小于表3规定值的90%。
汽车发动机点火线圈技术条件(精)

Q/JL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JL J163026-2008 汽车发动机点火线圈技术条件2008-12-20发布2009-01-20实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Q/JL J163026-2008前言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动力分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文祥、薛尚珍、胡敏军。
本标准于2008年12月20日首次发布。
Q/JL J163026-2008 汽车发动机点火线圈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油机点火线圈技术要求、检验方法、验收规定、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汽油机点火线圈。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9797-2005金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渡层GB 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QC/T 16-1992 点火线圈通用技术条件QC/T 73-2005 汽车电气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QC/T 413-2005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6-2005 点火系统测试方法3要求3.1基本要求3.1.1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线圈的型号编制应符合QC/T 73-1993(2005的规定。
3.1.3额定工作电压为:13.5V。
3.1.4工作电压范围为:6V~16.5V。
3.1.5线圈的环境工作温度为:-40℃~+110℃;贮存环境温度为:-40℃~+120℃。
3.2外观线圈的表面应平滑、无裂纹、无起层、无气泡及斑点,并应保证不变形、无疏松缺口、无夹杂物等。
QW16 故障处理规程

广州亨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邓小姐一、叉车常见故障的诊断排除二.叉车常见故障的维修调整总溢流阀的调整1.卸下溢流阀的顶盖螺母,旋松锁紧背母后,将调节螺钉调到最松。
2.低速回转油泵。
3.货叉上放上额定载荷,将起升操纵杆扳到上升位置,旋动调节螺钉是货叉能举升载荷为准。
调整时应注意:A:一边拧紧调节螺钉,一边紧固琐紧螺母至锁紧为止。
B:调节螺钉每旋入1圈产生约60公斤/厘米2压力。
液压油泵更换后的检查1. 在多路阀的进油口处安装一块油压表,量程为0~250公斤/厘米22.将起升和倾斜操纵杆放在中位,发动机转速控制在500~1000转/分,此时油压表的压力10公斤/厘米2以下,保压10分钟,油泵噪音是否正常。
3.将转速提到1500~2000转/分,无载状态下运转5分钟.4.将总溢流阀调节螺钉放松,起升和倾斜操纵杆放在中位。
调节螺钉将压力定在30公斤/厘米2以上。
然后以每提高20公斤/厘米2的压力为一挡,并保压5分钟,直至调到溢流阀所限定压力数值为止。
叉车链条松紧度的调整方法:1.将叉车开到平坦的场地上,把叉子降到地面.2.以滑架一侧的铰接螺栓为定位3.将起升缸一侧的铰链螺栓调节好链节长度后,锁紧起生缸一侧的螺母。
4.在距地面1米处,手指(约5公斤的力)推按链条,使链条的移动距离为20毫米便可。
见右侧示意图多路换向阀外漏和内漏的检查一. 外漏的检查部位: 1.阀块之间的密封圈 2.滑阀的密封圈 3.连接螺栓部二. 内漏的检查:1. 在叉子上放上额定载荷,起升到1米的高度,使门架前倾3~4℃,然后熄灭发动机。
2.卸下多路阀回油管,将排除的油装入器皿中,其标准为:1分钟排出的油不超过20毫升。
或门架自然下滑量不大于80mm/10min,前倾不大于8.7mm/10min(油缸无内外泄露情况下)。
注意:载荷在滑架上栓牢固定,以防滑落。
离合器打滑和分离不开的判断及更换方法只螺栓,取出摩擦片总成。
制动器间隙的调整⑴制动分泵 ⑵底盘总成 ⑶制动蹄总成 ⑷手刹车拉板 ⑸垫圈及卡子 ⑹蹄片和摩擦片 ⑺支柱 ⑻弹簧 ⑼压簧、压簧座、压簧拉杆 ⑽垫 ⑾拉线总成 ⑿回位弹簧 ⒀拉线导片 ⒁棘轮调整机构1 行车制动的调整当用户使用叉车发现刹车不灵或在无载最大行使速度下进行制动时,制动距离大于5米,应对行车制动进行调整,具体调整的方法是: 1) 拆下调整孔的胶垫2) 用改锥从底盘的调整孔中顺时针拨动棘轮直到制动蹄与制动毂间隙为0.2-0.5毫米或拨动棘轮时感到有阻力为止。
汽车行业所有标准-QCT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QC/T 412-1999 QC/T 413-2002 QC/T 414-1999 QC/T 416-1999 QC/T 417.1-2001 QC/T 417.2-2001 QC/T 417.3-2001 QC/T 417.4-2001 QC/T 417.5-2001 QC/T 4-1992 QC/T 42-1992 QC/T 422-2000 QC/T 424-1999 QC/T 429-1999 QC/T 447-1999 QC/T 448-1999 QC/T 451-1999 QC/T 452-1999 QC/T 453-2002 QC/T 454-1999 QC/T 455-1999 QC/T 456-1999 QC/T 461-1999 QC/T 464-1999 QC/T 466-1999 QC/T 469-2002 QC/T 472-1999 QC/T 473-1999 QC/T 483-1999 QC/T 493-1999 QC/T 494-1999 QC/T 501-1999 QC/T 502-1999
120418qct6472000419qct6482000420qct6492000421qct6502000422qct651993423qct6522000424qct6532000425qct661993426qct6662000427qct6672000428qct6682000429qct6772001430qct6782001431qct681993432qct6842002433qct6912002434qct691993435qct6922002436qct6932002437qct701993438qct711993439qct771993440qct801993441qct9001997442qct9011998443qct191992444qct2301997445qct2481998446qct2491998447qct2571998448qct2961999449qct2971999450qct311992451qct4091999452qct4231999453qct4671999454qct4781999455qct4921999456qct5071999457qct5191999458qct5221999459qct5461999460qct5811999461qct5821999462qct6422000463qct671993464qct6752000465qct6942002466qct7622006标准名称汽车产品图样的基本要求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术语汽车工业科学技术档案分类表汽车气制动用热塑管接头尺寸汽车用气压式制动灯开关技术条件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牵引性能试验矿用自卸汽车驾驶室噪声测量方法及限值气卸散装电石粉车技术条件汽车用地毯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汽车用脚踏式变光开关汽车产品图样格式计量检测车汽车内饰材料性能的试验方法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制动性能试验矿用自卸汽车应急转向性能试验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运钞车技术条件运钞车防护性能试验方法60牙型角英寸制外锥螺纹零件的结构尺寸汽车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一般要求汽车切削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汽车冷冲压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汽车铸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汽车钢模锻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汽车用铝合金铸件技术条件汽车用锌合金铝合金铜合金压铸件技术条件汽车
QCT692—2002汽油压缩天然气两用燃料发动机技术条件

标准号:QC/T 692— 2002汽油/压缩天然气两用燃料发动机技术条件发布时间:2004-8-13 10:47:54浏览次数:44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 692 —20022002-12-31 发布汽油/天然气两用燃料发动机技术条件2003-03-01 实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QC/T 692-2002 汽油/天然气两用燃料发动机技术条件.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本标准由原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发动机厂、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汽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一光、武文霞、贾雨、邓杰。
2002-12-31 发布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油/天然气两用燃料发动机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汽油 /天然气两用燃料发动机的技术要求、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燃料发动机(以下简称发动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 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车辆、机动船和由火花点火发动机驱动的装置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QC/T 692-2002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气储气瓶公称工作压力不大于 20MPa 的汽车用汽油/天然气两用GB/T 1147 内燃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 3845 汽油车排气污染物试验方法 怠速法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11340 汽车曲轴箱排放物测量方法及限值试验方法、检验规划、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GB 14023GB 14761.4 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761.5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762量方法GB 17691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4.1 GB/T 17692 GB/T 17895 GB 17930 GB 18047 GB/T 18297 GB 18352.1 GB 18352.2 QC/T 245 QC/T 257 QC/T 413 QC/T 484 QC/T 525 QC/T 526 QC/T 671 QC/T 674 QC/T 675 QC/T 901术语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测试方法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车用无铅汽油车用压缩天然气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词汇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n)压缩天然气汽车专用装置和安装要求压缩天然气汽车定型试验规程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汽车油漆涂层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汽车发动机定型试验规程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减压调节器汽车用压缩天然气电磁阀汽车用汽油电磁阀汽车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汽油/天然气两用燃料发动机gasoline/NG bi-fuelengine符合GB/T 1147 的规定,并能分别燃用汽油和天然气两种燃料的汽车用发动机。
QC T 198-1995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条件

QC T 198-1995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条件QC/T198—1995代替JB3126—82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条件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开关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开关,也适用于摩托车及其它机动车辆用开关(以下简称开关)。
2引用标准GB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4094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4942.2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ZB T35001汽车电气设备差不多技术条件ZB T36009汽车电器接线标记3技术要求3.1开关应符合本标准及各类标准的规定,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2开关的型式和分类应符合各类开关标准的规定。
3.3开关使用的信号图形标志应符合GB4094的规定。
3.4开关各接线柱标记应符合ZB T36009或产品标准规定。
3.5开关在表1规定的工作电压范畴内应能正常工作。
表13.6开关的额定负载及工作档位应符合各类开关标准的规定。
3.7开关的外形及安装尺寸应符合产品外形图的规定。
3.8开关的定额类别及短时定额的时限应在各类开关标准中注明。
3.9开关的外壳防护等级应在各类开关标准中注明。
3.10开关的工作环境温度,按照安装部位按表2规定。
经高、低温试验后,应符合3.17及3.19的规定。
外部有油漆层的开关还应符合3.15的规定。
表2℃注:1)该温度在专门需要时采纳。
3.11开关应能经受5个循环的温度变化试验。
其高温数值按各类开关标准具体规定。
试验后,应符合3.17及3.19的规定。
外部有油漆层的开关还应符合3.15的规定。
3.12开关应经湿热试验,试验后,应符合3.16、3.19及3.21的规定。
3.13开关应经盐雾试验。
试验后,应符合3.19的规定。
3.14开关应能承担表3、表4所示条件的定频振动和上下方向的扫频振动试验,试验后,零部件应无损坏,紧固件应无松脱现象,并应符合3.19及3.21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用点火线圈》
编制说明
一、标准制定的目标和意义
随着中国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电感贮能式点火线圈在汽车点火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技术基本成熟。
原有标准已经不适应现有产品的需要,为在行业中推广应用更新技术,因此对QC/T 16-1992《点火线圈通用技术条件》进行修订。
二、任务来源及制定过程
按汽标委标准原计划,电器分委会拟制定《汽车干式点火线圈技术条件》,该标准曾在2005年召开了审查会,在报批过程中考虑到两个问题:1.QC/T16-1992《汽车用点火线圈》是针对油浸式点火线圈,此类产品已逐步淘汰,原标准需要修订。
2. ISO 13476:1997《道路车辆 点火线圈 电气特性及试验方法》是单独作一个标准,还是与产品放在一起制定标准。
基于以上两点电器分委会决定将《汽车干式点火线圈技术条件》、QC/T16-1992《汽车用点火线圈》合并为一个标准,同时标准中的电气特性及试验方法采用ISO 13476:1997《道路车辆 点火线圈 电气特性及试验方法》。
在电器分委会的组织下,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长沙汽车电器研究所、昆山凯迪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合作成立了《汽车用点火线圈》标准起草小组,重新开始本标准的起草工作。
2010年5月标准起草小组召开的标准起草会议中确认了本标准的制定原则:
1.基于QC/T 16-1992《点火线圈通用技术条件》进行修订和替代;
2.电气特性和试验方法参考ISO 13476:1997《道路车辆 点火线圈 电气特性及
试验方法》;
3.环境试验参考最新的国内外现行有效的标准。
2010年8月标准起草小组召开的标准起草会议中确定了以下议题:
1.增加防护等级要求以及试验方法;
2.调研本标准的电气性能和试验方法是否可参考报批中的国家标准GB XXXX-XXXX
《道路车辆 第2部分:点火系统 电气特性及试验方法》。
3.标准名称调整为《汽车用点火线圈》
2010年11月标准起草小组召开的标准起草会议中确定了以下议题:
1.标准适用范围:起草小组对国内的点火线圈生产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汇总和分析,
认为汽车用点火线圈普遍采用电感贮能式点火线圈,而电容式点火线圈主要应
用于摩托车,且其结构、原理以及试验都与电感贮能式点火线圈有较大差异。
因此起草小组决定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定义为电感贮能式点火线圈。
2.防护等级引用标准: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发现与防护等级相关的国内外标准
有:ISO 20653:2006《道路车辆 防护等级(IP代码)电气设备对外来物、水
和接触的防护》、GB XXXX-XXXX 《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设备防护等级(IP代码)》、DIN 40050-9:1993《道路车辆 防护等级(IP代码) 防外来物、水和接触物、电器设备》等。
起草小组经分析后决定防护等级试验引用GB XXXX-XXXX 《道路
车辆 电气电子设备防护等级(IP代码)》,该标准修改采用了ISO 20653:2006。
3.电气特性和试验方法引用标准:在编制本标准电气特性和试验方法章节的过程
中,起草小组分析了国内新制定的标准草案GB XXXX-XXXX《道路车辆 第2部分:点火系统 电气特性及试验方法》。
对此标准进行分析后发现,此标准等同采用
ISO 6518-2:1995,适用范围为点火系统,主要是针对点火系统的一个试验方
法,更关注系统级别的试验。
其中的电路图和次级有效电压、平均输入电流、
电感式火花能量、线圈初级感应电压等参数更注重系统应用层面,不适用于零
部件级的点火线圈。
因此起草小组决定在本标准制定中不采纳国家标准《道路
车辆 点火系统 第2部分:电气特性和试验方法》中的内容。
4.电路图问题:在标准编制过程中起草小组发现,参考的ISO 13476:1997《道路
车辆 点火线圈 电气特性及试验方法》中的单头线圈试验电路图、双头线圈
试验电路图存在多处错误。
经起草小组多次组织会议讨论,决定对两个电路图
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适当修改。
5.齐纳放电持续时间等:在编制齐纳放电持续时间、齐纳放电能量的试验方法时,
起草小组发现ISO 13476:1997规定“进行上述参数测量时,断电电流应尽可能
接近名义初级电流”。
但是根据当前使用的电子点火系统的控制方法,采用充电
时间作为控制量,控制充电时间比控制初级断电电流更能反映线圈的工作性能。
因此起草小组决定在本标准中规定“进行上述参数测量时,首先设定充电时间
t1到它的名义值”
在标准起草过程中,起草小组立足国内点火线圈发展实际情况,同时参考国外先进经验
和国际标准;充分考虑和其它相关标准的统一协调。
经过多次会议研讨,最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草案。
三、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和说明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根据国内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参考ISO 13476:1997《道路车辆 点火线圈 电气特性及试验方法》,确定了“最大次级输出电压”、“初级电阻”、“齐纳放电持续时间”、“齐纳放电能量”、“初级电流基准时间”、“初级漏电感”、“点火极限负载电阻”、“次级电阻”、“次级电压上升时间”、“最大齐纳放电电流”、“齐纳放电电压”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参考ISO 6518-1:2002《道路车辆 点火系统 第1部分:术语》,确定了“最大次级输出电压”、“断电电流”、“初级电阻”、“齐纳放电持续时间”、“齐纳放电能量”、“初级电流基准时间”、“初级漏电感”、“点火极限负载电阻”、“次级电阻”、“次级电压上升时间”、“最大齐纳放电电流” 、“齐纳放电电流”、“齐纳放电电压”、“初级电流”、“初级钳位电压”等术语和定义。
起草小组引用了下列与标准相关的现行有效国家/行业标准: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Fc:振动(正弦)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Ka:盐雾
GB/T 2828.1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18655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XXXX-XXXX 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设备防护等级(IP代码)
QC/T 413-2002(2009)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汽车用点火线圈》标准起草小组
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