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国学智慧与幸福人生有何关系?

国学智慧与幸福人生有何关系?国学智慧与幸福人生有何关系?◎儒家很强调“德”,认为“德”是快乐的源泉,这个“德”包括“仁者无忧”的德性,包括“以和为贵”的德性,包括“中庸”的德性。
◎道家的快乐逻辑是从自然到当然,从当然到释然,从释然到怡然。
这是道家快乐之道的总原则。
◎以儒、道、佛(禅)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快乐原则。
我们可以而且应该从中汲取丰富的快乐人生的智慧,体味“亦儒亦道亦禅”的精神境界,以儒养性,以道养身,以禅养心。
“国学”这个概念其实是在近代才出现的。
大家都知道,鸦片战争我们没打赢西方人,这时候大家就要思考:为什么我们没打赢?思考的结论之一就是西方的技术很好,所以我们开始向西方学习。
清政府开始搞洋务运动,很多留学生被公派到西方学习,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文化受到了空前的批判。
但是当时也有思想家提出:我们在向西方学习的时候是不是就不需要国学了呢?所以这时就提出了“国学”这个概念。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中,一直是没有“国学”这个概念的,直到近代才出现了这一概念。
可惜的是,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是否需要传承国学,这一讨论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但是到了今天,情况发生了改变,国学热一浪高过一浪,像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成了国学的大讲堂。
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越来越关注国学;我们先来看什么是“道”。
从字面上看,“道”是路的意思,就是说“道”研究的东西是路径问题。
比如我从杭州到嘉兴,先要问清楚走哪条路,人生也是这样。
我们中很多人以为幸福感是和财富多寡相挂钩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幸福和财富并没有多大关系。
人生道路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走错了路,要走正确的道路。
幸福与财富没有直接的因果必然性,幸福感是心灵层面的东西,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
至于心灵方面什么东西带给我们幸福感,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说有不同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百家争鸣”一说,接下来,我们主要讨论儒、道、佛的快乐之道。
事实上,今天西方学界最关注的除了兵家的谋略思想外,也正是儒(新儒家)、道(新道家)、佛(中国禅)的智慧。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刘余莉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们在吃饭
的时间老是咳个不停,千万别误以为 他们感冒或着凉(那是吞咽神经老化 的现象) ;
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 出门……
如果有这么一天,我要告诉你, 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 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 找人照料,并请你请你千万千万要 常常探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遗弃 了。
三、未 论 行 善 先需改过
人伦关系
父子有亲——父慈子孝 君臣有义——君仁臣忠 夫妇有别——夫义妇德 长幼有序——兄友弟恭 朋友有信
• 一门深入
《弟子规》:集中国传统 家教、家规之大成 深圳弟子规文化教育公益网 dizigui.c
• 长时熏修
三日不读书, 面目可憎!
两只狼的交战
一位年迈的北美切罗基人教导孙子们 人生的真谛。他说:「在我内心深处,一 直在进行着一场鏖战。交战是在两只狼之 间展开的。一只狼是恶的——它代表恐惧、 生气、悲伤、悔恨、贪婪、傲慢、自怜、 怨恨、自卑、谎言、妄自尊大、自私和不 忠。另外一只狼是善的——它代表喜悦、 宁静、谦逊、仁慈、宽容、友谊、同情、 慷慨、真理和忠贞。同样,交战也发生在 你们的内心深处,在所有人内心深处。」
那个为儿女操了一辈子心,老了还帮儿女带小孩的人,是父母。
哪一个是我?
那个总以自我为中心,从不把家人太当回事的人,是儿女。 那个从不把自己当回事,却总以子女为荣四处炫耀的人,是父母。
哪一个是我?
那个总喜欢把爱挂在嘴边, 却很少付出行动的人,是儿女。
那个从不把爱说出口,却将爱播撒 于生活每一块土壤中的人,是父母。
“只看对方的优点, 不看对方的缺点”。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学习传统文化 幸福人生在路上

二、幸福人生的学问
是天地人一体的学问 。 就是“明明德”;“率性” “学而时习” “四 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 》中一篇朱熹从《礼记》 中抽出,四书之首,是儒家非常重要的典籍。一般认为孔子 的弟子曾子所讲述的孔子的思想。
修身的过程即是明明德
修
它是动态的,一方面
独立,另一方面又互补, 是一个复杂的观念。所 以中国从来没有什么唯 心唯物。是一不是二 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从修身、到齐家、 到治国、到平天下,绝 对不是线性思维
身
明 德
(中庸)
诚
正
意
心
结语:精神家园 止于至善
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
中华文化能给人类带来一个幸福的未来。 天人合一 人格自然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诚意正心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i),则不得 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 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静时格去物欲,因物而动(外求)正心 动时诚意觉照(致知)
效法天地四合不违时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 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易· 乾》象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 坤》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同 理 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和而不同 一带一路(三个女人一台戏、大国而不称霸)
和是方向 不同是多元
提要
一、 溯源传统文化 构建精神家园
二、幸福人生的学问 三、正心修身的途径
请 各 位 指 正, 谢 谢! 葛 秋 兰
率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刘余莉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刘余莉一场真诚朴实、温暖感人的幸福人生演讲----刘余莉老师在“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型公益论坛上的演讲《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刘余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硕士,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博士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也是中共中央党校最年轻的教授)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向大家汇报一下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这个讲题。
在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可能跟在座的同学一样:这已经是古人的礼节了,为什么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还要拘泥于礼节?但当时一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对我说,你去学习了,才能理解当中的深意。
后来,我去参加一个讲座,这个讲座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短短的演说,当时我走上台去,向台下的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结果出乎我意料,台上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礼与礼之间优美的距离。
我在大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但因为成绩特别好,就增长了自己的傲慢心,我走在路上头都是扬着的,也从来不跟别人打招呼。
这当然不招人喜欢,但当时自己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每一次投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我都选不上。
我就想这些人都忌妒我,所以他不投我的票。
后来学了论语,看到孔老夫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就是一个君子做到了与人尊敬而无过失,走到哪里都是彬彬有礼,那这个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你的兄弟姐妹,哪里都是你的家。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猛然觉悟了,为什么自己走到哪儿都不受欢迎,原来原因出在自己身上。
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一定要做得特别的彻底,任何事情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时候,这原因一定是在内不在外。
所以,学习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幸福人生,确实有着莫大的收益。
有的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是古老的东西了,已经过时了。
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
首先我们不能对传统文化求全责备,比如传统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我们应把我们所评价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刘余莉备课讲稿

一场真诚朴实、温暖感人的幸福人生演讲----刘余莉老师在“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型公益论坛上的演讲《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刘余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硕士,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博士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也是中共中央党校最年轻的教授)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向大家汇报一下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这个讲题。
在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可能跟在座的同学一样:这已经是古人的礼节了,为什么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还要拘泥于礼节?但当时一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对我说,你去学习了,才能理解当中的深意。
后来,我去参加一个讲座,这个讲座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短短的演说,当时我走上台去,向台下的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结果出乎我意料,台上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礼与礼之间优美的距离。
我在大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但因为成绩特别好,就增长了自己的傲慢心,我走在路上头都是扬着的,也从来不跟别人打招呼。
这当然不招人喜欢,但当时自己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每一次投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我都选不上。
我就想这些人都忌妒我,所以他不投我的票。
后来学了论语,看到孔老夫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就是一个君子做到了与人尊敬而无过失,走到哪里都是彬彬有礼,那这个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你的兄弟姐妹,哪里都是你的家。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猛然觉悟了,为什么自己走到哪儿都不受欢迎,原来原因出在自己身上。
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一定要做得特别的彻底,任何事情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时候,这原因一定是在内不在外。
所以,学习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幸福人生,确实有着莫大的收益。
有的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是古老的东西了,已经过时了。
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
首先我们不能对传统文化求全责备,比如传统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我们应把我们所评价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学好传统文化,成就幸福人生作文

学好传统文化,成就幸福人生作文咱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个宝!就拿我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儿来说,真真切切让我感受到了学好传统文化带来的幸福。
前几年,我因为工作的原因,被调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窝在出租屋里,感觉生活特别单调乏味。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路过一个小公园。
那天的阳光特别好,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我心想,反正回去也没啥事儿,就进去溜达溜达。
公园里人还不少,有遛弯儿的大爷大妈,有嬉戏玩耍的小朋友,还有一些年轻人在跑步锻炼。
我沿着小路慢慢走着,突然听到一阵悠扬的二胡声。
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小亭子里,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闭着眼睛,悠然自得地拉着二胡。
那曲子,我听着特别熟悉,仔细一想,原来是。
我忍不住走过去,在旁边的石凳上坐下,静静地听着。
老爷爷的演奏真的太精彩了,那旋律时而低沉忧伤,时而高亢激昂,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一曲终了,我忍不住鼓起掌来。
老爷爷睁开眼睛,看着我微微一笑,说:“小姑娘,喜欢听二胡啊?”我点点头,说:“爷爷,您拉得真好!这我听过很多次,但是您拉的最有味道。
”老爷爷哈哈一笑,说:“这曲子可是咱们传统文化的瑰宝,里面的韵味儿深着呢!”我们就这么聊了起来。
老爷爷跟我讲了很多关于二胡的知识,还有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文化。
他说,咱们中国的传统音乐,讲究的是意境和情感的表达,不像西方音乐那么注重技巧和形式。
“就拿这二胡来说,两根弦,却能拉出千般情感,万种风情。
”老爷爷的话,让我对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有了新的认识。
从那以后,我经常去小公园找老爷爷聊天,听他拉二胡。
慢慢地,我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开始读一些古典文学作品,比如,还去学习书法、国画。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更是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开始,我拿着毛笔,手都发抖,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别提多难看了。
但是老师告诉我,书法讲究的是心静、气匀,要用心去感受每一笔每一划的韵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与人生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与人生观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传统文化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这个现代社会中,人们也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
其中,幸福和人生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通过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幸福和人生观的内涵和应用,来探究它们对当代人们的意义和价值。
一、幸福观的内涵与体现幸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传统文化中,幸福被理解为寻求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而非追逐物质的财富。
幸福观强调个人与他人、自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精神满足。
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
传统儒家思想主张“仁爱”和“和谐”,强调个人与社会、亲人与他人之间的友善和谐。
这种观念通过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关心亲友等方式,传达着人际交往中的幸福感。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关注自身和自然的和谐。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一种境界叫做“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自己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这种观点促使人们在远离喧嚣的城市,回归大自然,体验宁静和平和的喜悦,并倡导与自然保持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
二、人生观的内涵与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观主张个人应该在道德、人情和自然规律中寻找人生的真谛,并且追求全面、和谐的发展。
这一观念包含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体在追求幸福的同时,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观的实践体现在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
儒家思想中,修身是指个体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齐家则强调个体在家庭中扮演合适的角色,维护家庭和谐关系。
治国则强调个体应该为社会作出贡献,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平天下则寓意个体要站在公正的立场,维护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与人生观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首先,它们提供了一个价值取向,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学习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的心得体会

学习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的心得体会学习“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心得体会这是一次让我受益匪浅的心得经历,11月18日上午,我们有幸参加了由中央党校哲学部刘余莉教授,主讲的《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一课,她幽默生动的课堂气氛,使所有领导和同事的掌声不断响起,从她深博的知识到对人生、对事物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使我深受鼓舞和启发。
传统文化的学习使我受到了更好的熏陶与激励,因为它让我懂得了得到快乐与幸福的密码——善待他人、懂得珍惜、低调做人、大气做事。
必须掌握这些才能创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因为在人的一生之中,最基本的生活原则就是道德,没有道德的人生是空虚的,没有道德的社会是不和谐的,没有道德的家庭是不幸福的,记得小时候爷爷就经常对我说,要想立足于社会并且被社会所接纳,就要讲道德,讲品德,要学会善待别人,因为你善待别人,其实就是善待你自己,同时还要懂得珍惜,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你身边的一切,你才能够享受给你带来的快乐与幸福!那时的我还小,由于年龄的原因还不能完全领悟其中的内涵,随着岁月的慢慢渡过和年龄的增长,逐渐对人生有了一点感悟,对社会也有了一点了解。
我始终记着爷爷的教诲,在家里我努力孝敬我的长辈、在学校里我敬爱我的老师、团结同学,在工作中尊重领导,真诚的对待同事,当然我也得到了幸福,因为我的付出给我带来了快乐。
在生活与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低调做人、大气做事,这也是我的人生格言和做人准则,无论将来我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我都会牢牢的记住,善待他人、懂得珍惜、低调做人、大气做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的人生更加充实也更加坚实牢固,才能守住我的幸福,始终要本着以责人之心责已,以待已之心待人;才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善待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大地,因为树木的种植而生机;树木,因为绿叶的苍翠而蓬勃;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相辅相成,循环往复,缺一不可。
人生在世也不过几十年的光阴,如果我们都能像老师讲的那样:懂得珍惜,懂得拥有,让快乐、幸福的钥匙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把恼气、怨气撒在别人身上,不生气、不嫉妒,不用恶语,学会呵护,这样我们都能够得到快乐,得到幸福!现在我也是一名孩子的家长了,我要用我所学到的体会来教育孩子,教育她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事,万事德为先,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家庭才能更加幸福美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向大家汇报一下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这个讲题。
在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可能跟在座的同学一样:这已经是古人的礼节了,为什么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还要拘泥于礼节?但当时一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对我说,你去学习了,才能理解当中的深意。
后来,我去参加一个讲座,这个讲座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短短的演说,当时我走上台去,向台下的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结果出乎我意料,台上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礼与礼之间优美的距离。
我在大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但因为成绩特别好,就增长了自己的傲慢心,我走在路上头都是扬着的,也从来不跟别人打招呼。
这当然不招人喜欢,但当时自己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每一次投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我都选不上。
我就想这些人都忌妒我,所以他不投我的票。
后来学了论语,看到孔老夫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就是一个君子做到了与人尊敬而无过失,走到哪里都是彬彬有礼,那这个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你的兄弟姐妹,哪里都是你的家。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猛然觉悟了,为什么自己走到哪儿都不受欢迎,原来原因出在自己身上。
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一定要做得特别的彻底,任何事情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时候,这原因一定是在内不在外。
所以,学习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幸福人生,确实有着莫大的收益。
有的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是古老的东西了,已经过时了。
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
首先我们不能对传统文化求全责备。
比如传统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我们应把我们所评价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第二,我们要避免庸俗的进化论。
不要总以为科技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就一定站的比古人高,看的比古人远。
其实古人的智慧是现代人很难超越的。
现在的哲学家,哪一位能写出一本如老子的《道德经》一样传承久远的经典?现在的历史学家,也没有人能写出司马迁的《史记》那样的巨著;同样,现在中国的军事家也写不出《孙子兵法》。
事实上,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后人难以超越的。
人要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把我们的心平静下来。
现在很多人的情形是心浮气躁,心难以清静,被物欲所牵引,心境中总是有一些风浪,所以我们对外界的认识、映照就不是如实的了,看的就没有古人深刻了。
第三,就是避免历史虚无主义。
五四运动和十年文革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大加批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也达到了极端,而且这种误解一直影响到现在。
好像传统文化是阻碍我们社会发展的因素,这是历史虚无主义。
什么是实用主义?西方文化讲思维很深刻,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我们看关于执行力的书,我们看第一本好像知道这个执行力是什么了。
但是我们看第二本,第三本就不知道执行力是什么了,越看越糊涂。
它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目的是要炫耀自己的才能。
但中国文化就是讲实用主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虽然中国古代的哲人思想很高深,但是他们用简单的话语,通俗的语言把其思想给大家解释出来,让每一个人都能明白。
所以中国人讲的实用主义,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实用主义,也就是说在一个人中了箭以后,他不是去问这个箭是谁射的,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是从哪里射来的等等这些问题,而是马上把中箭者他身上的箭拔出来,把中箭的人医治好。
所以中国人讲实用方法,你只要应用了这些方法,对于幸福人生就会起到效果。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的是什么?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传统文化的核心的话,这两个字就是“道德”。
“道德”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是,在传统文化中它是用两个字来构成的。
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是道,用现代西方哲学的话来讲,道就是必然存在的宇宙秩序。
而中国人简单地称之为自然而然的规律,这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是不变的,在古代是如此,在今天也是一样,儒家也常称之为天道,比如说在论语上,孔老夫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就是天虽然不是用语言的方式和我交流,但是我们能从四季的变化中,从自然界的万物生长中,感受到一种自然规律的存在。
当孔老夫子在思考天的漠然无语的时候,他看到了一种不是因为上帝的创造而神圣的自然,而是万物在自然的生长过程中赋予我们的一种自然规律、关系和秩序。
比如说“春华秋实”的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事实,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密不可分的和谐关系等等,这都是自然规律。
《易经》上也说古代的圣人,“上观天象,下察地理。
”从中得出了关于世间一切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既然是一切事务,就不仅仅是包涵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包括了社会人文秩序要保持稳定,保持和谐,必须遵守的人伦大道,这就是孟子所提出的五伦关系。
那就是: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各位朋友看了这五种伦理关系,不要把它当做知识去学习,而要审视自己在这五种关系当中的责任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比如说,作为儿子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孝顺父母,作为领导,作为被领导,我们是不是尽到了职责?做领导的是不是能够仁爱关心下属?做被领导的我们是不是竭尽全力的完成了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丈夫是不是做到了有道义,有恩义,有情义?作为妻子是不是本身有良好的德行,起到了相夫教子的作用?作为兄长是不是做到了友爱关心弟弟妹妹?作为弟弟妹妹是不是对兄长很是尊敬,很是听从?作为朋友和朋友相交往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做到了言出必行?那么这几个关系处理好了,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社会人文秩序,才是井然有序的。
这个道不仅仅是包含了宇宙自然界的规律,也包含了社会人伦秩序的规律,所以它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
什么是德?德者,得也。
道德的德,和获得的得,是相通的。
那么,他得到了什么?其实,就是得到了道,中国有句话叫得道之人,其实也就是圣人。
他们对道有着深刻地理解,所以他们所表现出的品质就是有德了。
《四书五经》所体现的都是古人对道的理解。
比如,在《易经》上有这样的一句话“既阴既阳之为道”。
这个阴阳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都可以从我们人类社会中的现象得到观察。
比如说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长就有潮落。
我们从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都是一阴一虚,我们把这个道理用来观察人世的变化也何尝不是如此呢?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懒惰,那就一定会有困苦的日子到来。
一个人如果骄傲,那就会有倒下的时候到来。
中国人经常说一句话“富不过三代”体现的是一阴一阳为道的规律。
我们看第一代创业的人都是白手起家,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打下了天下创下了世界。
到了第二代虽然条件好了。
但是还能耳闻目睹,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还能在父辈的基础上使这个企业壮大起来。
到了第三代,他们一出生就过着富贵的生活,他们没有体会祖辈和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不仅不知道什么是克勤克俭、励精图治,还学会了骄奢淫逸、铺张浪费,久而久之,就把祖辈和父辈辛辛苦苦所打下的基业给败光了。
现在,甚至已经变成了富不过当代,很多人发家有了钱后就开始骄奢淫逸了,还没有到第二代他就已经贫困潦倒了。
所以现在一句话“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两年。
”原因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传统文化。
中国人讲“厚德载物”,有深厚的德行才能承载你外在的财富和名声。
如果你没有深厚的德行做根本,那财富、身份、地位就都是昙花一现,保持不了长久。
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保富法》,是曾国藩的外孙写的。
他经历了晚清起起落落的情况,把自己的感悟记载下来写了这本书。
所以中国人说“遗金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遗书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怎么办?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我们现在的人挣钱了自己不舍得花,为什么?为了留给自己的儿孙。
但是你的儿孙如果有德行,他会用他的德行,创造财富,创造事业,你留钱给他有什么必要吗?相反你的儿孙没有德行,没有才能,你留给他他,他迟早也败坏掉,你把钱留给他,是百害而无一利。
美国人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你看世界的首富们,他们没有把钱留给儿孙,而是立下遗嘱,捐献给慈善事业,这些才是明智之举。
而且这个德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的子孙,绵延千年而不衰。
历史上对阴阳的规律体会的最深刻的莫过于曾国藩了,他说要看这家子弟有没有发展前途,能不能兴旺发达?就看三件事就好了:第一件看这家子弟早晨几点起床。
中国人一直保持着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晚睡晚起,违背了自然规律。
按照自然规律饮食起居,这个人基本上可以不得病。
早睡早起,也可以看出一个孩子自律严谨的生活态度。
第二,看他是不是自己的事自己做。
曾国藩做到了四省的总督,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但是他仍然要求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果孩子所有的问题你都给他处理好,他就不知道这个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对父母也没有感恩之心。
你让他去做一次家务,你让他炒一次菜,他才会知道父母的不易,他才会对父母的劳动成果生起感恩之心。
当然,这也可以看出这家子弟,是克勤克俭还是是骄奢淫逸、铺张浪费。
所以,他也在家书中这样写道: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
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以前还在走上坡路,但是突然下滑了,开始走下坡路,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他认为奋斗已经够了,该享受生活了。
所以他开始玩物丧志,他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了。
第三件,是看这家子弟是不是读圣贤书?我们的人生就留下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遗憾。
我们的古圣先贤,他们也有这样的遗憾,他们不希望这样的遗憾再出现在子孙后代的身上,于是他们就用心良苦把自己的智慧承传下来。
那我们怎么样读圣贤书?文言文的学习至为重要,她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要从孩子小时候就重视国学经典的诵读,一个人如果经常读圣贤经典,就自然能够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
舜,被列为24孝之首,他的父母,他的弟弟三番五次的要置他于死地,但是他不仅没有去怨恨报复,而是不断地反省自己:我自己在德行上有不够的地方,不能够得父母的欢心?后来,他得到了天子之位,但仍然以不能得父母之欢心而忧虑。
最后,他的德行感化了他的父母,也感召了天下人。
孟子就说,为什么舜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他遵循万事万物的法则,又洞察了社会人文关系的道理。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是和天地人文自然的秩序,和人的天性相应的。
论语上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是什么人?处处想着助人为乐,总是不断想方设法去帮助别人,他的心胸总是处于一种欢心喜悦坦坦荡荡的状态。
小人就是只想着自己利益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想方设法的去谋害别人,损人利己、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这样的人他的心胸总处于郁郁寡欢的状态。
诸位朋友,我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呢?就看我们的心胸经常是坦坦荡荡,还是经常是郁郁寡欢,还是闷闷不乐。
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了。
现在大家都说我的压力很大。
各位朋友,当你压力很大的时候,你很焦虑的时候,你去关心一下自己的心,我们为什么有压力,我们为什么而感到焦虑呢?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过多的考虑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