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人五言诗

合集下载

《古诗十九首》五言诗巅峰之内容辨析

《古诗十九首》五言诗巅峰之内容辨析

《古诗十九首》五言诗巅峰之内容辨析一、《古诗十九首》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不是一时一地作,作者多人,其出现最迟不晚于桓帝时期。

二、游子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相互补充,是基本内容。

(一)游子情怀。

1、思乡情结。

《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明月何皎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以往的史传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是富贵还乡的场面,《古诗十九首》作者多是失意士子,充满沦落凄楚;《诗经》中思念对象有妻子,更多的是桑梓情中渗透亲子爱,《古诗十九首》思乡焦点集中在妻子身上,思乡和怀内密不可分。

2、作者之所以离家在外,目的建功立业,步入仕途。

《今日良宵会》:“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轗轲常苦辛。

”《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两汉乐府诗除叙事诗外,也有抒情诗,格调上和《古诗十九首》相近,但表现积极用世精神的作品很少。

3、由于仕宦成功率低,需要寻找慰藉,以保持心态平衡。

作者人生意识清醒,追求现实享受:“荡涤放情志”(《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目的是寻求补偿,话虽达观,有深层悲哀。

(二)思妇心态。

1、盼望游子早归。

盼而不归,反应不同。

(1)有的珍视婚姻:保存游子的信“三岁字不灭”(《孟冬寒气至》)。

(2)有的因“游子不顾返”,日感衰老,宽慰自己“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

(3)有的在春光明媚的季节经受不住寂寞,“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

2、其作者大部分可能是游子揣摹思妇心理而作,重在表现独处的苦闷。

《古诗十九首》中思妇和游子的形象都是孤独的。

和游子相比,思妇更孤独。

(三)游子思妇徘徊于礼教与世俗之间,时有违礼之言,但无违礼之行。

游子即使决心“荡涤放情志”,一旦面对燕赵佳人,又“沉吟聊踯躅”。

(《东城高且长》)女子先是埋怨对方的迎娶过迟,但又表白:“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一、起源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与其它诗歌样式一样,也是从民间产生的。

早在四言诗盛行的时代,五言诗就已经开始萌芽,《诗经》中的四言诗中偶然杂有五言诗句。

西汉时,五言的歌谣越来越多,自汉武帝以后,五言歌谣被大量地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

它们有不少的新故事以及相当的艺术技巧,逐渐吸引文人们的注意和爱好。

文人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开始模仿起来,于是就有了文人的五言诗。

这便是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二、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最早的文人五言诗当是班固的《咏史》。

歌咏缇萦救父的故事。

虽“有感叹之词”,但“质木无文”,缺乏形象性。

三、文人模仿创作的文人五言诗文人模仿民歌创作的五言诗当以辛延年的《羽林郎》为著名,它是模仿《陌上桑》而写的。

四、汉代最有影响的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一、《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时代《古诗十九首》载于萧统《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文选》的编者题为“古诗”。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历来有许多推测。

从其内容、风格、技巧推断,它不能产生于西汉,而是东汉末年下层失意知识分子的作品。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古诗十九首》既非一人创作,其反映的思想内容就很复杂。

有写热中仕宦的,如“今日良宴会”;有写游子思妇的,如“行行重行行”;汉代文人五言诗中的许多内容,在《国风》中都可以找到。

尤其是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

更为深沉的内容:人生短促的生命意识。

男女离别的痛苦不但在于相思,而且还在于光阴流逝。

久别的夫妇虽然还会有团聚的日子,但青春的年华却一去不复返了。

正因为有了这种生命的感伤,才使这首诗具有更深的内蕴,它启发读者不但要珍惜爱情,更要珍惜青春,珍惜朝气蓬勃的生命。

也正因为青春的可贵,才足以显见爱情的价值的无限。

由此可见,写游子思妇的五言诗作,表现了汉代文人深沉的生命意识,它的内蕴,超出了男女相思,也使它与《诗经》中那些同题诗作有了明显的时代意识差别和抒情主体差别。

古诗十九首内容有

古诗十九首内容有

古诗十九首内容有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其内容多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

这些诗歌主要表现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和思绪,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生苦短与及时行乐:《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等诗篇中,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认为应该及时行乐,享受人生的美好。

2. 离别相思:《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等诗篇中,诗人表达了对远行人的思念和离别的痛苦,反映了人间情感的脆弱和真挚。

3. 爱情主题:《西北有高楼》、《明月皎夜光》等诗篇中,诗人描写了爱情的痛苦和失落,反映了爱情的复杂和悲凉。

4.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回车驾言迈》、《驱车上东门》等诗篇中,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5. 自然景物的描绘:《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等诗篇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感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联系。

这些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天然浑成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三、汉代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

三、汉代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

(二)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 1、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批判精神。
• 汉乐府民歌源于民间,所反映的都是社会 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喜怒怨愤,与汉代 文人文学以反映上流社会生活为主有天壤 之别,因而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二)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 1、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批判精神。
• 同时汉乐府民歌以叙事的手法反映生活,强化了 诗歌的生活气息。 • 汉乐府民歌所反映的生活事实早已存在,而且后 来也长期存在,这不仅使读者更容易受到感染, 也为后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内容极其广泛的题材。 尤其是在表现社会生活时,汉乐府民歌体现出关 注民生疾苦的忧患意识和揭露社会黑暗的现实批 判精神。
• • • • • • • • • • • •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 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十五从军行》汉乐府
•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升旅谷,井上升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 ②乐府民歌展现了战争和劳役给民众带来 的深重苦难。
• 《战城南》: • 直接描绘战死的士卒横尸疆场听任乌鸦啄 食的惨烈场景,这是民生的悲剧。 • 《古歌》、《悲歌》抒发出远离家乡的征 夫浓厚而沉重的乡愁和怨愤。
2、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成就最高的汉代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

成就最高的汉代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是汉代文人的成就之最。

通过对古诗十九首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代文人的文学成就,以及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我将通过对古诗十九首的分析,来探讨成就最高的汉代文人五言诗这一主题。

一、《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成就1.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是司马迁,他是汉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2. 《古诗十九首》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所作的一组五言古诗,共有十九篇,涉及风俗、历史、名士、英雄等多个方面。

3. 司马迁以其卓越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的身份,为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和成就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古诗十九首》的文学价值1. 《古诗十九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表现出司马迁优美的文学品味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2. 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3. 诗歌以其简洁优美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意境,展现了司马迁卓越的审美眼光和表达能力。

三、《古诗十九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遗产,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诗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后世文人作品中的重要灵感源泉。

3. 《古诗十九首》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被誉为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成就之最。

四、《古诗十九首》的影响与价值1. 《古诗十九首》的问世,充分展现了汉代文人五言诗在创作技巧和艺术表现方面的成就。

2. 诗歌中体现出的文人情怀和历史感受,使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古诗十九首》通过其优美的诗篇和丰富的意境,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五、司马迁与《古诗十九首》的历史价值1. 司马迁作为汉代史学家和文学家,通过《史记》和《古诗十九首》等重要著作,对我国文学史和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古诗十九首》作为司马迁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杰出才华和卓越成就。

第四章汉代乐府和文人五言诗

第四章汉代乐府和文人五言诗

七出
本为残酷教条,内 则这条更始毫无人 性。在这些封建教 条的条条框框之下, 妇女动辄得咎,处 于一种被压迫、被 奴役的地位。它是 封建社会吃人的本 质。兰芝悲剧的根 源就在于此。
社会意义:
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兰芝与 焦仲卿的婚姻悲剧,以血的 事实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 家长的罪恶,揭露了封建婚 姻关系、封建家庭关系的本 质:“父母之命,媒约之 言”。妇女在婚姻上无保障, 受压迫、奴役。同时,作品 热烈的歌颂了兰芝夫妇为了 忠于爱情,宁死不屈的反抗 封建恶势力的叛逆精神。寄 托了青年男女对不愉的爱情、 幸福的婚姻的热烈向往,作 品具有强烈的民主性。
二、五言诗的起源和特点
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和其 他的诗歌形式一样,都是起源于民间,五言诗萌 芽可上溯到《诗经》时代,在三百篇中有五言的 句子。
《沧浪》(战国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 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五言句式虽然出现很早,但真正作 为一种诗体,为文人所拟作,并达到成 熟阶段却在东汉时期,完整的五言诗首 先在汉代名民歌出现。如《陌上桑》 《战城南》《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 芜》等。在乐府民歌影响下,文人创作 的五言诗也出现了。最早的是班固的 《咏史》,接着有张衡的《同声歌》, 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刺世嫉邪 诗》,辛延年的《羽村郎》
后人把乐府机关所写的诗叫“乐府诗”, 简称乐府。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名称,有自 己的特点: (1)入乐,即谱上曲子可以演唱。 (2)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 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史上出现的第三次高 峰(一次:诗经;二次:楚辞),现实主义 精神和《诗经-国风》中一脉相承。楚辞是浪 漫主义。
汉乐府的思想内容:
乐府现实主义精神:感于哀乐,缘 事而发。即:有感于喜怒哀乐,因此 而抒发。 乐府机关职能:采集民歌谣,谱写 歌曲,训练乐工。 乐府作用、目的:为统治阶级服务, 提供统治阶级各种需要。如:祭祀、 朝会、军旅等。也可了解民间意愿, “观风俗,知厚薄”,以达到巩固封 建统治的目的。乐府机关客观上起到 保存民歌的作用,使民歌得以集中记 录、流传。

《孟冬寒气至》古诗十九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孟冬寒气至》古诗十九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孟冬寒气至》古诗十九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孟冬寒气至》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抒写的是寒冬长夜里深闺思妇的离愁别恨,表现其坚定不移的爱情。

诗先写季节转换、外界风寒,用景物的凄清衬托女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再集中描写她夜不能寐,只好仰观星月,借以打发漫漫长夜的生活场景;然后用她极其珍视游子书信的情节,写出她对远方游子可悯可哀的感情;最后女主人公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既表现了她真挚不变的感情,又展示了她自己可悲的遭遇。

全诗以第一人称自诉衷曲的形式展示思妇心理,曲折婉转,意蕴深厚。

作品原文: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作品注释:⑴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

⑵惨:残酷,狠毒;或指悲痛,伤心。

栗:冷得发抖,这一词兼指心理和生理上的感受。

⑶列:“裂”的古字,割,分。

这里是排列的意思。

⑷三五:农历十五日。

⑸四五:农历二十日。

詹(chán)兔:即“蟾兔”,月亮的代称。

⑹遗(wèi):给予,馈赠。

书札(zhá):引申为书信。

札,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⑺上:指书札的开头。

⑻下:指书札的结尾。

⑼三岁:三年。

灭:消灭,这里是磨灭意思。

⑽区区:犹拳拳,诚恳而坚定的意思。

⑾察:观察、仔细看,这里是明察、知晓的意思。

作品译文:初冬十月寒气就袭来了,呼啸的北风多么凛冽。

心多忧愁就知道夜晚长,抬头看天上星斗罗列。

每月的十五日月亮就圆满,到二十日就已残缺。

有客人从远方到来,带来了你给我的书信一封。

信中前半讲长久地相思,后半讲长时间的离别。

把书信放在衣袖里面,三年后字迹也没有泯灭。

我一心怀抱着衷爱之意,只怕你不知道这一切。

创作背景:此诗是以一位女子思念远方爱人时自述的角度来写的,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

现存第一首五言诗

现存第一首五言诗

现存第一首五言诗班固的《咏史》是现存第一首五言诗。

咏史[汉]班固三王德弥薄。

惟后用肉刑。

太苍令有罪。

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

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

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

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

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

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

不如一缇萦。

【译文】禹、汤和周文王以文德治国的美德已经越来越淡薄,随之实行残酷的肉刑。

太仓令(淳于意)被诬有罪,押解到长安城。

只悔恨没生儿子,困苦危难时才孤立无援。

小女(淳于缇萦)听父亲这么说心痛不已,她想人死了哪还能复生。

她到皇宫门前给汉文帝上书,并在宫门前吟唱《鸡鸣》诗。

缇萦号哭阙下、伤心断肠,而见不到君王更忧心如焚。

圣明的孝文帝,终于被至诚所感动。

天下男儿为什么那么愚笨无能,竞比不上弱女子缇萦。

【注释】三王:当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禹、汤和周文王。

德:文德。

弥:副词,益,越来越。

薄:衰减,淡薄。

传说三代圣王以文德治天下,故“刑错而兵寝”(刑罚不用,兵器也收藏起来)。

其后则文德日渐衰微,各种各样的刑罚也就多起来。

惟:语气词。

肉刑:古时切断肢体、割裂肌肤的刑罚,包括墨刑、劓(yì)刑、剕(fèi)刑、宫刑、大辟等。

太仓令:官名,管理太仓(汉代政府储粮之仓)的行政长官。

缇萦之父淳于意曾担任齐之太仓令。

就递:递解。

“递”,《文选》作“逮”。

身:自身,自己。

困急:危急关头。

茕(qióng)茕:孤独之状。

汉文帝四年(前175),有人告发太仓史淳于意触犯刑律。

淳于意被逮,押赴长安。

淳于无子,有五女。

将行,“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

’”(史记·孝文纪》)诣(yì):到。

阙(què)下:阙谓宫阙,阙下代指朝廷。

“小女”以下三句,言缇萦向皇帝上书,自请为官婢以续父亲之刑。

《史记》载:“其少女缇萦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臣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

今坐法当刑。

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文人五言诗
一、五言诗的起源
五言诗源于民间歌谣。

西汉五言谣谚渐多,对文人五言诗的兴起,当有深刻影响。

惠帝时有戚夫人所唱的《舂歌》: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所作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书·五行志》引西汉民谣:“斜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

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

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五言诗进入乐府促进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东汉班固《咏史》是现存最早完整的文人五言诗。

《诗品序》:“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娇娆》的出现,表明东汉中期文人学习乐府民歌已相当成熟。

张衡的《同声歌》在东汉文人五言诗中别具一格。

自张衡始,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从班固到秦嘉,经过一个世纪左右的发展,东汉文人五言诗的创作进入繁荣期。

东汉后期出现的《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二、古诗十九首
1、始载于梁萧统所编《文选》,非一人一时之作,创作年代约在东汉后期,内容多写离愁别绪,羁旅游宦的失意彷徨,有感伤色彩,被奉为古代抒情诗的艺术典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2、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描写游子思妇别离相思之苦;抒发仕途失意和生死之悲。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古诗十九首》:《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

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别,皆同此旨。

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

则人人本自有诗也。

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长于抒情,委曲宛转,反复低徊。

“思深远而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吕本中《童蒙诗训》)。

巧妙地起兴发端,常以写景叙事发端,极其自然地转入抒情,水到渠成,又抑扬有致。

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语言炉火纯青,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刘勰《文心雕龙》:“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讲读:《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馀里。

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

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

诗以思妇自叙的口吻,抒写了居家妻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深切思念的哀怨之情。

在艺术上,这首诗也颇具特色。

首先,是抒发的感情的丰富性和典型性。

这首诗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展开抒情描写,先写初别离的悲痛,次写路远难会的担忧,再写悬想中对丈夫久行不归的疑虑,最后写相思损害身心健康,以自我宽解作结。

抒写感情显得丰富多彩,可以说把思妇的一些主要心理活动、种种情感都概括进去了,从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其次,善于以比兴达意,委婉含蓄地表达感情。

再次,是以回环往复的诗体形式来加强抒情效果。

它虽未直接采用重章迭句形式,但同一意绪却运用了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诗句反复加以抒写,达到了酣畅尽兴的效果,感染力极强。

阅读讨论: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体会本诗的表现手法。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本诗的语言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