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到大队 老鼠行进的情景,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等等。当实验 进行到第4天时,被测学生出现了双手发抖、不能笔 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被测学生参与完实验后,实验者再继续进行追踪调查, 发现被测学生在实验结束后,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 能回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前,大多数被试以为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 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但后来他们报告说,对任 何事情都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 内。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动似乎是“跳来跳 去”的。感觉剥夺实验停止后,这种影响仍在持续。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感觉剥 夺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 住,之后,被测学生有的吹起了口哨,有的自言自语, 显得有点烦躁不安。对于那些8小时后结束实验的被 测学生,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 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知觉的生活 是不可忍受的。
感觉剥夺实验
第一个以人为被试的感觉剥夺实验是由贝克斯顿 (Bexton)、赫伦(Heron)、斯科特(Scott) 于1954年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学的实验室进行的。
被试是自愿报名的大学生,每天的报酬是20美元 (当时大学生打工一般每小时可以挣50美分), 所以大学生都极其愿意参加实验。
甜、酸、苦、咸等 味道
嗅觉 肤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鼻腔粘膜的嗅细胞
气味
物体机械的、温度的作 皮肤的和粘膜上的冷点、 冷、温、痛、压、
用或伤害性刺激
温点、痛觉、触觉

肌肉收缩、身体各部分 肌肉、肌腱、韧带、关 身体运动状况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
17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它出现早, 发展快。许多感知觉在婴幼儿期已达到成人水平。
“孩子并不是无知无能的白板,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 能干的多。”有 72种无条件反射。(
味觉(对于不同的味道,糖水和柠檬汁有不同的表 情。)
嗅觉(能分辨出香蕉和臭鸡蛋味)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1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和知觉的定义 1、 感觉和知觉的定义:
感觉(sense)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 (形状、大小、颜色、软硬、气味、声音)
“苹果”、“水仙花” 知觉(perception)反映的是事物的各种属性有机
组成的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觉是知觉的成分和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有机
36
▪ 时间知觉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有规律的 幼儿园生活能帮助儿童建立时间观念。
▪ 通过图片和故事能帮助儿童掌握时间概念。 ▪ 四季:自然界的变化,穿衣的变
37
38
视追随
39
40
41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1、观察的目的性:目的性和自觉性在逐渐发展。 2、观察的持续性:幼儿观察的持续时间逐渐增
1、方位知觉: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 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的辨别。
3岁辨上下、4岁辩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左右、 6岁能完成以上项目,但左右方位的相对性辨别仍 然很困难。 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 幼儿辨别方位空间是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客体 为中心辨别。教师在舞蹈、体育等活动中要做镜面 示范。
加。三、四岁:6分;五岁:7‘6;六:12 分 3、观察的细致性:随年龄增长越来越细致 4、观察的概括性:系统和本质在逐渐增长。

感觉与知觉——精选推荐

感觉与知觉——精选推荐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本章要点:·感觉与知觉的概念与分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构成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只有在感知的基础上,人类才能进行更高级的知觉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感知规律,提高学生对有关客观事物的感知效果,是十分必要。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之中,外部世界的各种事物都在不停的运动着,它们以不断变化着的光、声、味、温度、硬度等等各种属性作用于人们。

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到刺激,就使人脑对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别属性产生反映。

如看到了水果的颜色、嗅到了氨水的气味、尝到了糖的甜味……。

这种当前事物的个别属性在我们大脑中的反映,就是感觉。

人不仅能感觉到人身体以外的事物状况,而且也能感觉到自己身体外表和内部的种种情况,如饥、渴等。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

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感觉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阶段。

例如,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已经有了以感应性为主要反映形式的感觉萌芽。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初期,特别是出生后六个月以内的婴儿,也存在着独立的感觉阶段。

此外,在实验室的特殊条件下,也可以人为地使人产生单纯的感觉。

与其他的心理现象一样,感觉具有二重性:从感觉的来源和内容来看,感觉是客观的,它反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从感觉的形成和表现来看,它是主观的。

从这一意义上理解,感觉是在具体的人的头脑中形成、表现和存在着的。

所以,在不同的人身上,感觉都烙上了个体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经验的痕迹,体现着个性心理的影响。

人的感觉与动物的感觉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人的感觉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既不是主体自发地形成的,也不是客体机械地移植注入的。

其次,人的感觉有第二信号系统的参与,在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时,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感觉既能被人意识到,同时也受人的意识的调节。

感觉与知觉概念、种类、规律与基本特征

感觉与知觉概念、种类、规律与基本特征
是靠视觉获取的。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1)视觉的适宜刺激时波称为380~780毫微
米的光波(电磁波)。

400
可见的光谱
蓝绿
黄橙
500
600
波长(毫微米)
红 700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2)颜色视觉
①颜色的基本特性: ❖颜色(color)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 ❖颜色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这些特性是由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感受性(sensitivity)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 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是不同的。 ❖通常,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2)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
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是指 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区别:
1.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他的产生主要
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 特性。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 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
2. 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 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 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
人的感官。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 和全貌。
➢ 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感觉的作用(意义): (1).感觉是认识的开端; (2).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心理学感知觉

心理学感知觉

2、感受性的变化
(1)感受性的发展与补偿
人的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实践和专门的训 练可以得到提高,这一规律在感觉缺陷者和专门事某种 特殊职业者身上与众不同得特别明显
(2)感觉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
某一特定的感受器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 现象。如从暗处到亮处,什么都看不到;10分钟后,就能看清屋内物
生活中的感知觉
胖人最好不要穿横条文衣服
辣的食物会引起痛觉
人们将红/橙之类的颜色叫暖 色,把青类的颜色叫冷色。
空气调节装置
扬声器 观察窗 记录生理 数据的导线 护目镜
耳机
麦克风
手铐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结果
大多数被试在实验开 始后24—36小时内要求退出,
实验过程
睡觉
没有人坚持72小时以上。
厌倦、不安 制造刺激
唱歌 吹口哨 自言自语

出现幻觉
感觉剥夺实验
研究人员认为: 维持大脑觉醒状态的中枢结构——网状 结构需要得到外界的刺激以维持一个激活的状态。 外界接触被阻止时,大脑就即兴创作,自己产生 刺激。
(二)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时 起主导作用的 感官的特性
根据人脑 所反映的 事物特性
视 知 觉
听 知 觉
触 知 觉
嗅 知 觉
味 知 觉
空 间 知 觉
时 间 知 觉
运 动 知 觉
三、感知觉的基本规律及特性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二)知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1、感觉强度对感觉刺激的依从性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 2、感受性的变化
实验证明,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一定水平的外界刺激。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的生理基础知识点归纳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的生理基础知识点归纳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一、概念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

3、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人的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感受性通常是用感觉阈限来度量的。

绝对感受性——是人对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感受能力。

绝对感受域限是绝对感受性的客观指标4、感觉阈限——是指持续一定的时间并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量,它是对感受性的度量。

5、差别感受性——是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

6、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7、适应——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适应有的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有的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

明适应——是从暗处到光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感到发眩耀眼,几乎什么都看不清楚,经过几秒钟后就能看清物体的感受性变化。

这是视觉感受性逐渐降低的过程。

暗适应——是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视觉感受性的变化。

这是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

8、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9、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10、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11、知觉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

12、*观察——又称“思维的知觉”,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3、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14、感受野——20世纪60年代后期,研究者采用微电极技术研究神经系统的感觉信息加工,发现当呈现某种特定刺激的时候,可记录到感觉神经通路及大脑皮质各水平上单个神经细胞的放电现象,据此可以揭示该个神经细胞所管辖的刺激区域。

心理学概论第三章

心理学概论第三章

错觉矫正 调整轮廓线条和比例矫正形态错觉









避免错觉的交通标识

设计师有意识地拉长标识使标志显得比例正常、易于识别










面积相对较大的纯平面常常会给

人一种下陷的感觉,为了弥补这

一错觉,往往方形的大平面会设

计为向外凸出。

错觉应用
心 • 高速路上的收费岗亭附近的路面条纹

– 主要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


第三章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第一节 感觉、知觉概述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理 (一) 感觉的种类


除了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
础 |
殊的感觉——痛觉。






第三章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第一节 感觉、知觉概述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理 (二) 知觉的种类

| 空间错觉
原 理 运动错觉
与 应
时间错觉
错觉图形

返回章目录
第三章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有效错觉
艺术设计创作






| 原
维克托·瓦萨雷利,《 Alom》以及莱利,《流》。

20世纪60年代盛行的所谓OP(Optical Art))风格,也称为“光效应艺 术”,就是一种利用视错觉的艺术。这种艺术的表现方式和目的就是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嗅 觉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个房间的套房
触 觉 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你的面颊
温冷觉 皮肤表面温度有摄氏1度之差既可觉察
(二).知觉的概念
1、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意义的反映。
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区别:
1.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他的产生主要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 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二、感觉的种类 三、知觉的种类 四、感觉的基本规律 五、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一).感觉(sensation)的概念
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 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 人的感官。
4.味觉(sense of taste)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5.皮肤觉(skin sense)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皮肤觉(肤 觉)。
皮肤感觉可以分为触觉、冷觉、温觉、痛觉等。
6.动觉
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 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 频率越大,听到的声音就越高。
音响
音响是指听到声音的强弱,主要决定于声波振幅,振幅 越大,声音就越响;振幅越小,声音越轻。
响度的单位是分贝,一般超过120分贝的声音就会使人耳 产生痛感。
音色
音色,也叫音品,主要由声波成分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3.嗅觉(sense of smell)
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
7.平衡觉
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 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
8.机体觉
2.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 组成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 生,是感觉的有机综合。
二、感觉的种类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一)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
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二)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
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 和全貌。
➢ 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感觉的作用(意义): (1).感觉是认识的开端; (2).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如: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在加拿大的 麦克吉尔大学进行了首例感觉剥夺试验研究。 他们在付给大学生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 们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逗留。具体的说,就是 在没有图形试图视觉(被试须戴上特制的半透 明的塑料眼睛)、限制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 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子)和听觉(实验在隔音室 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代替其听 觉)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
实验结果显示: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起码的反应。
在实验过后的几天里,被试者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 晰的思考,智力测验的成绩不理想等。通过对脑电波的 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的被试者甚至❖(1)感受性(sensitivity)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 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2)颜色视觉
②色觉异常
色觉异常主要包括色弱和色盲两类。
2.听觉(hearing)
听觉是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 (1)听觉是适宜刺激是频率为16~20000HZ的声波,人耳
最敏感的声波频率是1000~4000HZ。 (2)听觉的基本特性: 人类的听觉具有音调、音响、音高三种特性。
音调
❖ 音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感觉,主要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的。
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 感觉能力越差。
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
感觉类别
绝对阈限
视 觉 晴朗的夜空中可以见到30英里外的烛光
听 觉 安静条件下可以听见20英尺外手表的滴答声
味 觉 一茶匙糖溶于2加仑水中可以辨别出甜味
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主要取决于光的物理强度。 光的强度越大,颜色越亮,最后接近白色;光的强度越
小,颜色越暗,最后接近于黑色。 例如 ,黑纸上反射出投射于它的全部光的一小部分,而
打印却反射了投射光的80%。
饱和度(saturation)
❖饱和度指颜色的纯洁度。它取决于光波成分的复杂程度。 一般是看主波长占的比例。光波成分越单纯,颜色越鲜 艳,即饱和度高。反之,则饱和度低。
❖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是不同的。 ❖通常,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2)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
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是指 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是指刚刚能引
1.视觉(vision)
视觉是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是个体辨别外界事物的 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 研究证明,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80%左右的信息
是靠视觉获取的。
(1)视觉的适宜刺激时波称为380~780毫微
米的光波(电磁波)。

400
可见的光谱
蓝绿
黄橙
500
600
波长(毫微米)
红 700
(2)颜色视觉
①颜色的基本特性: ❖颜色(color)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 ❖颜色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这些特性是由
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色调(hue)
色调是颜色的最重要的属性。不同的光波引起的不同感 觉称为色调。它决定于光波的波长。
明度(brightness)
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 特性。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 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
2. 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 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3. 从严格意义上讲,感觉是天生的反应,而知觉却 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联系:
1. 感、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