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挖空练习.doc

合集下载

《五代史伶官传序》挖空翻译+重点知识归类+理解性默写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挖空翻译+重点知识归类+理解性默写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挖空翻译+重点知识归类+理解性默写(教师版)班级:姓名:一、挖空翻译呜呼!盛衰之理(道理),虽曰天命,岂(难道)非人事(人的作为)哉!原(推其根本)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知道)之矣。

世言(世人传说)晋王之将终(死)也,以(把)三矢(箭)赐(赐给)庄宗而(并且)告之曰:“梁,吾仇(仇敌)也;燕王,吾所立(推立),契丹,与吾约为(结为)兄弟,而皆背(背叛)晋以归(投靠)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志向)!”庄宗受(接受)而藏(收藏)之于庙(宗庙)。

其后用兵(出兵打仗),则遣(派)从事以一少牢(祭祀用的羊和猪)告庙(祭告祖庙),请其矢(恭敬地取出箭),盛(装着)以锦囊,负(背着)而前驱(走在前面),及凯旋(胜利)而纳之(把箭收藏)。

方(正当)其系(缚)燕父子以组(绳子),函(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人头),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豪壮)哉!及(等到)仇雠(仇人)已灭,天下已定,一夫(一个人)夜呼(在夜晚呼喊),乱者(作乱的人)四应(四方响应),仓皇东出(向东逃跑),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纷纷逃散),君臣相顾(互相瞧着),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截发置地,向天发誓),泣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本(探究)其成败之迹(原因),而皆自于人欤(都出自人的原因吗)?《书》曰:“满(自满)招(招致)损(损失),谦(谦虚)得益(好处)。

”忧劳(忧患与勤劳)可以兴(使……兴盛)国,逸豫(安乐)可以亡(使……灭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整个)天下之豪杰莫能(无人能)与之争(对抗); 及其衰(衰败)也,数十伶人(古时演戏的艺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被)天下笑(嘲笑)。

夫祸患常积(积累)于忽微(极小的事),而智勇(聪明勇敢的人)多困(困扰)于所溺(所溺爱的人或物),岂独伶人也哉!二、重点知识归类(一)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雠”通“仇”仇敌)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无”通“毋”)(二)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其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人力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推究今义:原来7.此三者,吾遗恨也恨:古义:遗憾今义:怨恨(三)一词多义1.归而皆背晋以归梁(投靠)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去哪)2.告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具告以事(告诉)告之于帝(禀告)3.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4.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5.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6.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定)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7.而而皆背晋以归梁(但,表转折)及凯旋而纳之(表顺接)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表递进)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表顺接)8.以与其所以失之者(与“所”组成固定词组,表示“……的原因”)可以知之矣(凭借)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用)而皆背晋以归梁(表顺接)盛以锦囊(用)9.与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跟)与尔三矢(给)(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装)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订立盟约)抑本其成败之迹(探求)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泣下沾襟(掉下)2.形容词作动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作乱)3.形容词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兼备的人;溺爱的事物)4.名词作状语负而前驱(向前)仓皇东出(向东)一夫夜呼(在夜里)乱者四应(在四面)5.动词作名词而告以成功(成功的消息)6.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兴盛;使……灭亡)凯旋而纳之(使收藏)至于誓天断发(使……断)(五)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2.梁,吾仇也(判断句)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判断句)4.燕王,吾所立(判断句)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7.其意气之盛(定语后置)8.盛以锦囊(状语后置)9.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语后置)10.而告以成功(状语后置)1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状语后置)1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状语后置)13.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省略句)14.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省略句)15.请其矢,盛(之)以锦囊(省略句)16.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省略句)17.(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省略句)18.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啊)19.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难道……吗)三、理解性默写1.《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强调使人国破家亡的不仅仅限于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挖空训练(共4篇)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挖空训练(共4篇)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挖空训练1.《苏武传》班固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句式:),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 )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用什么)复加?(句式:)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完整版)《伶官传序》挖空练习及(包括翻译答案文学常识重点句子翻译)

完整版)《伶官传序》挖空练习及(包括翻译答案文学常识重点句子翻译)

完整版)《伶官传序》挖空练习及(包括翻译答案文学常识重点句子翻译)呜呼!兴盛与衰落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但主要还是由人事所决定的。

可以从XXX得天下的原因和失去天下的原因来看出这一点。

据说在XXX将要死去时,他把三支箭赐给XXX,并告诉他:“梁国是我的敌人,XXX是我立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他们都反叛了晋朝。

这三个国家都是我遗留下的仇恨。

拿着这三支箭,你一定要记住你父亲的遗愿!”XXX收下了这三支箭,并藏在庙里。

后来在用兵时,他派遣从事去庙里取箭,并把箭装在锦囊里,负在身上,带领军队出征。

最后凯旋归来,他把箭还给先王,告诉他成功了。

他的士气之盛,可谓是十分强大!但是等到仇敌已经灭亡,天下已经统一,有一天普通人在夜里呼喊一声,就造成了四面八方的混乱。

XXX匆忙逃出,但他的士兵却离散了,君臣相视无言,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最后他们剃发宣誓,痛哭流涕,多么的衰落啊!难道得之难而失之易吗?或者说,成败之迹都是由人所决定的吗?《书》上说:“满招损,谦受益。

”这说明,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逸豫则会导致个人的灭亡,这是自然规律。

因此,当XXX兴盛时,他能够聚集天下的英雄豪杰,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抗衡;但当他衰落时,只有几十个伶人就能够困扰他,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和国家的灭亡,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祸患常常积于忽微之中,而XXX往往陷入其中,这并不只是伶人们的问题。

XXX既喜欢俳优,又懂得音乐,能够演唱曲子。

到现在,汾、晋地区的风俗依然能够歌唱他的声音,被称为“御制”。

他的小名叫XXX,有时人们也叫XXX。

此外,他还有一个别名叫XXX。

从他做王到做天子,他经常和俳优一起玩耍,伶人们因此得到了用武之地,最终导致了他的灭亡。

5.XXX赐箭的原因是什么?答:XXX赐箭的原因是XXX把三支箭赐给他,并告诉他要记住他父亲的遗愿,梁国、燕王和契丹都是XXX的敌人。

6.XXX收到箭后怎么处理的?答:XXX收到箭后,他把箭藏在庙里,并在用兵时派遣从事去庙里取箭,把箭装在锦囊里,负在身上,带领军队出征。

《伶官传序》挖空训练

《伶官传序》挖空训练

《伶官传序》挖空训练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挖空训练答案呜呼!盛衰之理(道理),虽曰天命,岂(难道)非人事哉!原(推究)庄宗之所以(。

的原因)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去世)也,以三矢赐(给)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判断句)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归顺)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与(给)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祭告)庙,请(恭敬地取下)其矢,盛以锦囊,负(背着)而前驱,及凯旋而纳(收纳,收藏)之。

方其系(捆绑)燕父子以组(绳子),函(名作动,用木匣装着)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禀告)以成功(省略句,状语后置),其意气(神情气概)之盛(骄盛),可谓壮(雄壮)哉!及(等到)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名作状,在夜里)呼,乱者四(名作状,从四方)应,仓皇(匆忙)东(名作状,向东)出,未及(等到)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内知识练习题附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内知识练习题附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内知识练习题附答案一、课内重点词语、句式挖空之者,可以知之矣。

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二、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三、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惧其不已,告之于帝(上报,报告)自告奋勇(表明,要求)4.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与其所以失之者(代词,它)其后用兵(代词,那)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5.与与尔三矢(给)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求!无乃尔是过与(语气助词,通“欤”)尝与人佣耕(介词,为,替)与其所以失之者(连词,和)6.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或未易量(容易)以乱易整(代替)寒暑易节(交替)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被动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古今异义1、至于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2、从事古义:官名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3、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人情事理4、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关系连词5、与其古义:和他今义: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专题24《五代史伶官传序》(解析版)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专题24《五代史伶官传序》(解析版)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知识梳理与过关训练专题24五代史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答案】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名词作动词,推究)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与其所以(……的原因)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把)三矢(箭)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归附)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给)尔三矢,尔其无(通毋,一定)忘乃(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官员)以一少牢(羊、猪各一)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背着)而前(名状,向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正)其系(捆绑)燕父子以组(绳索),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人)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在夜里)呼,乱(形容词作动词,作乱)者四(名状,在四面)应,仓皇(急急忙忙的样子)东(名状,向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看),不知所归。

《伶官传序》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伶官传序》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要点梳理与素材积累

《伶官传序》知识梳理成语、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挖空练习、作文素材等一、相关成语1.盛衰兴废:兴盛和衰微,指人事的发展兴亡。

2.人事代谢:代谢,更迭,交替。

泛指人世间的事新旧交替。

3.谋事在人:谋求事情能成功,需靠自己努力。

4.原始见终: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5.亲冒矢石:见“亲当矢石”,谓将帅亲临作战前线。

6.锦囊还矢:谓凯旋告捷。

7.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8.誓天断发:断发向天起誓。

9.指天誓日:指着天,对着太阳发誓。

表示意志坚决或对人表示忠诚。

10.泣下沾襟: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形容哭得非常悲伤。

11.泫然泣下:泫然,流泪的样子。

泣,眼泪。

伤心地流下眼泪。

12.满招损,谦得益:骄傲自满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1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指的是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14.谦虚敬慎:见“谦虚谨慎”,谦虚,虚心,不自满。

谨慎,慎重,小心。

对人虚心,办事小心。

15.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每天都孜孜不倦努力工作,不敢贪图享受。

16.逸豫之心:谓贪图安逸的思想。

17.一豫一游:豫,快乐。

游玩快乐。

指帝王的游乐生活。

18.积于忽微:从细小的事情上累积发展起来。

19.祸积忽微:灾祸产生于疏忽大意。

20.流溺忘反:犹言流连忘反。

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二、文化常识1.《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907年至960年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代的历史。

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

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2.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引言”、“前言”等类的序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属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议论文。

如《〈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等。

【实用教案】《五代史-伶官传序》挖空重点句翻译及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实用教案】《五代史-伶官传序》挖空重点句翻译及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堂练习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人的作为)哉!原(推其根本)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把)三矢赐庄宗而(表顺承)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表转折)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遗憾)也。

与(给)尔三矢,尔其(表祈使语气)无忘乃(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用)锦囊,负而(表修饰)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正)其系燕父子以组,函(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看),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还是)本(考察,探究)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挖空练习 呜呼!盛.(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哉!原.(推其根本)庄宗之所以..
(……的原因 )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
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介词,拿)三矢赐庄宗而.
(连词,表承接 )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
(连词,表转折)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
(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无忘乃.(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句式:省略句 )。

其.(代词,代赐三矢之事)后用兵,则遣从事..(一般属官)以一少牢..
(旧时祭祀只用羊、猪二牲叫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
(介词,用)锦囊(句式:状语后置),负而前.(名作状语,在前面)驱,及凯旋而纳.
(收藏)之。

方.(当)其系燕父子以组.(绳索 ),函.
(名作动,用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意志、气概)之盛.
(骄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
(名作状语,在夜里)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名作状语,向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
(相对而视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
(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 ).本.
( 推究)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 忧劳可以兴.(使动,使……兴盛 )国,逸豫可以亡.
(使动,使……灭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
( 所有的)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 被 )天下笑(句式:被动句 )。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小的事),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被动句)岂独伶人也哉!
2、翻译文中划“ ”的句子: ① 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
② 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