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 -《猫》课件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由于您没有提供具体的课文内容相关要求(例如重点字词、段落分析、中心思想等),以下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部分课文:- 重点字词。
- 朗润:明朗润泽。
- 酝酿:原意是造酒,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卖弄:炫耀。
文中是贬词褒用,表现出鸟儿的活泼。
-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现在多写作“婉转”。
- 黄晕:昏黄,不明亮。
- 烘托:文中指衬托。
- 静默:寂静;没有声音。
- 舒活:舒展活动。
-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 段落分析。
- 盼春:文章开头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作者连用两个“盼望着”,运用反复的手法,表达了对春天的急切盼望之情。
- 绘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2 - 7自然段)。
- 春草图(第2自然段):通过“偷偷地”“钻”等词语,写出了春草的生机与活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和颜色方面描绘春草,运用叠词,富有节奏感。
- 春花图(第3自然段):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春花,先写树上的繁花,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春花的繁茂;再写花下的蜜蜂和蝴蝶,“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个“闹”字,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多,还写出了春天的热闹氛围;最后写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野花的灵动。
- 春风图(第4自然段):从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嗅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听觉(“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三个角度描写春风,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 春雨图(第5自然段):“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连用三个比喻写出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朦胧;“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从侧面写出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书高清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书高清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书高清完整版-word文档资料篇1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
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一)就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
(二)综合性学习,第一、三、五单元仍旧是三次规模小、层次少的小活动,我们称之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第二、四、六单元为三次规模比较大的综合性活动,我们称之为“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三次小活动分别是: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漫话探险,它们都是结合该单元的主题设计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
当然,本册的综合性学习也考虑到了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每个综合性学习都提供了若干个活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增删。
这样,既有选择的余地,又有创造的机会,真正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供了可能。
(三)本册名著导读介绍了高尔基的《童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和法布尔的《昆虫记》。
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如:《童年》与成长单元,《鲁滨孙飘流记》与探险单元,《昆虫记》与动物单元,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
(四)课外古诗词背诵,选取了十首古诗词。
主要由学生读读背背,增加文化淀集。
(五)汉语知识:了解实词。
二、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他们突出的特点是:(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1.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完整课件

2 秋天的怀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全册 完整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 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103页 0127页 0175页 0282页 0348页 0407页 0471页 0534页 0645页 0706页 0798页 0863页 0893页 1038页 1167页 1265页
最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1 散步 3* 羚羊木雕 金色花 5 《世说新语》两则 陈太丘与友期 第二单元 7 再塑生命的人 9* 王几何 写作 说真话 抒真情 漫游语文世界 11 春 13* 风雨 15* 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 秋思 第四单元
最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 完整课件
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旧版)全册 完整课件
1 散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
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
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忧郁。
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
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
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的小猫同来。
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小猫吸引去了。
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
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
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
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把它抱了下来。
一放手,又极快地爬上去了。
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
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生字词(全)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生字词(全)第一单元第一课《春》朱自清嗡(wēng):1.〔~子〕京二胡,胡琴的一种。
2.象声词:飞机~~响。
蜜蜂~~地飞。
朗润(lǎng rùn):1.明亮润泽。
2.爽朗温和酝酿(yùn 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卖弄(mài nòng): 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喉咙(hóu lóng): 泛指喉腔。
应和(yìng hè):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嘹亮(liáo liàng): 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烘托(hōng tuō):1.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像鲜明。
2.陪衬,使明显突出静默(jìng mò):1.人不说话,不出声音。
2.恭敬庄严地肃立,多表示哀悼。
风筝(fēng zhēng): 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
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
呼朋引伴(hūpéng yǐn bàn):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 zhǎn):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
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第二课《济南的冬天》老舍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牙。
~嵌。
~边。
单单(dān dān):指仅仅;唯独;从一般中突出个别的人或事物。
安适(ān shì):安闲舒适。
着落(zhuóluò):1. 事情有归宿、有结果。
2. 依托;靠头;指靠。
慈善(císhàn ):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肌肤(jīf ū):肌肉皮肤。
秀气(xiùqì):言谈文雅,举止优美。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汇总(史上最全60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1.《春》朱自清一、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文本研读第一部分(1)盼春(反复和拟人的修辞)第二部分(2-7)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赞春(三个比喻)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修辞?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泼的感情基调。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表现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偷偷地”“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感。
这样写是无意识、无感情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感情。
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六个动词的连用,表现了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侧面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写出了春花争春比美、竟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
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7、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
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8、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PPT优秀教学说课复习课件

⑥我怀念母亲这棵大树,她老人家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有删改)
第二单元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阅读素养
知识铺垫
对接课堂
片段写作
-17-
1.文章以“母亲是一棵大树”为题,有何作用?(6分) ①“母亲是一棵大树”贯串全文,起到了线索作用;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作 “一棵大树”,形象地写出母亲坚强、向上的品质;③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 之情。(每点2分,共6分) 2.第①段写母亲去世后“我”喜欢上读《银杏树》《白杨礼赞》《窗前的树》《松树的 品格》这些名篇,有何用意?(3分) 这些都是赞美树的美好品质的名篇,母亲去世后,“我”读这些作品怀念母亲,衬托出母亲 像作品中描述的大树一样的形象,流露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3分) 3.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训练点) 每每读着读着,母亲的身影就不期然地浮现在脑海中,眼泪也禁不住波.澜.壮.阔.了。 “波澜壮阔”是一个形容词,本用来形容水面辽阔,(1分)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写出“我”的眼 泪之多,(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深。(1分)
第二单元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阅读素养
知识铺垫
对接课堂
片段写作
-11-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沉寂.( jì ) shì( 侍 )弄 絮.( xù )絮叨叨
2.第一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爆怒无常 ”,正确写法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本原因:我对那只丑猫有偏见
2.从这个冤案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文章中作者总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 详写?
2.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
答:第三次是详写,用前两次为第三次作铺垫
3.三只猫的出场顺序可否交换?
答:不可以。三只猫在情感上的传递是一个递升的 过程
1.在文章中,为什么作者说,对于“它”的 亡失,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六.关注小人物
1.在文中有一个和第三只猫一样被冤枉的人,请同学 找找她是谁?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依据 答:她是张婶 2.在文中对不同的对象,作者的心情不同,感情浓 度不同,学完本文之后,你想对不同的人和物说什 么?自选角度,可参考句式对于——我想说———
3.关注生活中的小人物
七.文章写作背景分析
《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 学周报》第199期,它是郑振铎早期的文学作 品。在他之前的早期文学作品中,内容已经触 及五四时期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在他 20世纪所写的作品中,就毫不避讳地表达了自 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弘扬公道、民 主、博爱的思想和精神。
案发现场情况 犯罪嫌疑人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 上都是血
那只丑猫
作案可能性 惩罚方式
案发前:对鸟笼凝望着 案发后: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拿着木棒追打
事件真相
鸟儿被黑猫吃了
案件定性
冤案
我的心情
难过、懊悔、自责
五.思考
1为什么会造成冤案,原因是什么?
①我没有判断明白 ②我没有对鸟亡事件冷静分析 ③我没有认真调查
郑振铎一直凭借着一位正直作家的良心,以 热烈、真挚的感情,淳朴、坦率的童心,努力探 索人生的真谛,并将自己探索的所感所得奉献给 读者。
小结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会有 这样的感慨:这篇文章表面是写猫,却分明是一 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 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 的美的体现。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关爱我们的动 物,更关爱我们生活中的“可怜猫”-----那些弱 小的人,让真情真爱流溢人间。
污涩 红绫 怂恿 怅然 蜷伏 悲楚 惩戒 妄下断语
sè líng sǒng yǒng chàng quán
bēi
chéng wàng
不经考虑地说出断定的话
第一、二、三次养猫:
来历
第一次: 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猫
(1—2)
第二次: 小黄猫
(3—14)
从隔壁家 要了一只 猫
从舅舅家 要一只回 来
外貌 性情
泥土的 活泼 白雪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因为我冤枉了第三只猫,暴怒之下追打它,还以 为惩戒不够,结果造成了它的死亡,这个过失是 无法弥补的。
2.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 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 这两句话所包含的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那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夺人所爱的 人太令人生气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 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
第二种: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 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 这个结尾在内容 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在结构: 首尾呼应,开头交待几次养猫的结果,以永不养猫 结尾,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同时也起到了总 结全文的作用。
在内容: 体现了作者误认为第三只猫是凶手后的自责,处于 愧疚和良心的谴责,因此作者永不养猫。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
郑振铎
一.作者简介
郑振铎duó • (1898—1958)福建长
乐人,作家、翻译家、 文学史家。1958年10月 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 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 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 遇难。主要著作有《欧 行日记》《海燕》《山 中杂记》等。
二 .字词积累
鼓动别人去做 不愉快的样子
浑身
更加
黄色
活泼
在家中的 地位
结局
对我的 影响
相伴的小侣 病死
一缕 辛酸
所爱的东西 亲密的同伴
被一个 过路人
捉去了
怅然 愤恨 诅咒 路人
第三次:
丑猫
(15—34)
遭人遗 弃,拾 回来的
瘦、花白、不活泼忧郁 若有若无,大
难看
懒惰
家不喜欢,不
大注意它。
冤死
自责、 懊悔、 内疚
四.重点品读15—34段,回答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