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

合集下载

逆温现象PPT

逆温现象PPT
加重大气污染
易产生大雾天气 B、对天气影响: 阴雨天气(平流逆温)
冻雨天气
C、对交通影响: 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例: (2000年广东)左图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 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 TS ≥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 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D (2)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易出现逆温的是 ( )
A.① B.②
C.③Biblioteka D.④【解析】 ④地所在区域 年平均气温要高于周边, 该处很可能为小盆地;在 山区,夜晚山风沿山坡而 下,易在山谷和盆地中形 成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
对流层的逆温现象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对 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 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逆温的发展阶段)
1、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尤其冬季) 2、空气平流。当暖空气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 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 3、锋面因素。 4、地形因素。盆地谷地形容易产生逆温现象。
逆温,近地面空气运动受阻 -8℃
3000米
地面温度至少上升到-1--0-℃---度以上时,逆温层才会消失
有关逆温的危害 逆温层的大气是上热下冷,这样的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它抑制了 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
例城:市请上分空析气在温上高图于所近示地的面条(件逆下温,)城,市大上空大 气气污垂染直较运重动的受原阻因, 。污染物汇集于地面, 扩散较难,加重了污染。
辐射逆温
中午 傍晚 黎明前 日出后
冬季强于夏季;低谷盆地强于山顶。
平流逆温
暖空气平流到冷 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 生接触冷却的作用,越近地面降温越多。

逆温现象PPT课件

逆温现象PPT课件

2019/11/10
优质
2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发生在盆地和谷地中,由 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暖空气 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种逆温现象 主要发生在夜间。 (4)锋面逆温:锋面附近因上面为暖空气,下面为冷空气,故 也会出现逆温现象。如我国云贵高原东部冬半年受昆明准静止 的影响,上空出现逆温现象,形成贵阳一带的阴雨冷湿天气。
A.① 7月 B.② 7月 C.① 1月 D.② 1月
C
2019/11/10
优质
12
逆温是指某高度大气实际温度高于理论温度的现象,河流和湖泊中有时也会出现逆温 现象。湖水逆温是指距离湖面一定距离内,湖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升高的分布形式。 读我国某湖泊不同季节垂直水温变化图,回答问题。
(2)下列关于此时该湖泊出现逆温的原因叙述,正确的 是( )
代表等温线,且数值 a>b>c>d。右图为江南 丘陵山谷一次超强寒 潮过境的微风晴夜测
柑桔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 )
A.24 m B.40 m C.6
D.60 m
A
(3)为预防遭受“冷湖”冻害,你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地形条件种植
3、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随风扩散、随大气的上升运动扩散
2019/11/10
优质
4
(2013浙江卷)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 关注.如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9/11/10
例34、逆温是指某高度大气实际温度高于理论温度的现象,河流和湖泊中有时也会出 现逆温现象。湖水逆温是指距离湖面一定距离内,湖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升高的分布 形式。读我国某湖泊不同季节垂直水温变化图,回答问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逆温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逆温
分布
中纬度沿海地区
小结
类型
发生的条件
Hale Waihona Puke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 辐射逆温 很强,近地面大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
层降温较慢
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团上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山 地形逆温 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空气被较冷的空气
抬挤上升
锋面逆温
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气之间温度 差异显著
2.锋面逆温层的存在( ) A.一般在冷气团控制的气象站内监测到 B.锋面距离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高 C.能够阻断冷空气的水平推进 D.能够加快上下气团间的热力交换
返回目录
知能转换
冷暖气团相遇会形成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就是锋面。锋面有一定的厚度,从 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不等。研究发现,锋面内存在逆温现象。我国甲、乙、丙、丁 四个气象站联动,分别设立监测点,共同研究一次冷锋活动过程中锋面逆温层的气 温垂直分布状况。右图表示四个监测点数据汇总情况。
返回目录
课后作业(基础必做)
(2021·广东高考)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为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
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3)题。
(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返回目录
出现的地区 中高纬度大陆冬季黎
明前 中纬度沿海地区 盆地和谷地中夜间
锋面活动地区
返回目录
探究:据所学,说明逆温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

逆温现象专题PPT课件

逆温现象专题PPT课件

典型肺炎扩散的是
( C)
第15页/共26页
8、右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
读图回答1~3题。
1. 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
A 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
A. 甲 B. 乙C. 丙 D. 丁
2. 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
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
C 的原因可能是 ( )
①台风过境②晴朗无云的夜晚Βιβλιοθήκη ③冷空气南下④热带海洋气团
(1)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C
A.8时-16时30分 B.17时-23时
C.16时30分-7时 D.23时-5时
(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C
A.500米B.100米C.350米D.150米
第18页/共26页
(3)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时: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3.读下表,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 的A、B、C、D四种情况中,最有利于该地某工厂78
米高的烟囱烟尘扩散的是( C )
20米 40米 60米 80米 100米 A 16.3℃ 16.6℃ 16.8℃ 17.0℃ 17.1℃ B 21.0℃ 21.0℃ 20.9℃ 20.9℃ 21.0℃ C 20.9℃ 20.8℃ 20.6℃ 20.2℃ 20.0℃ D 15.2℃ 14.8℃ 14.7℃ 14.9℃ 15.2℃
一、含义: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的长 波辐射。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 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 米。如果出现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0.6℃/100 米或者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上升都可以看作是 逆温现象。
第1页/共26页
二、产生逆温的原因与分类:

气温的影响因素和逆温现象(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气温的影响因素和逆温现象(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人类活动
热岛效应
全球变暖
城市排放出的热量较多,气温高
人类活动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大气吸收地面 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
温室气体 排放增多
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基础检验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二)气温高低的变化
总结归纳
1.气温的日变化 日出前后温度最低,正午温度最高。
基础检验 太阳辐射分布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总结归纳
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因素
太阳辐射分布特点
纬度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昼长 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数越长,辐射越强
地势
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 水汽少,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天气 晴天多,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基础检验
A 均日较差变化趋势呈负相关的是( )
A.平均降水量
B.日照时数
C.植被覆盖率
D.地面温度
基础检验 3.气温年变化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二)气温高低的变化
地面性质 辐射最强月份 辐射最弱月份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年较差
北半球大陆 北半球海洋
6月
12月
7月
8月
1月
2月


总结归纳
说明 直射点的移动
பைடு நூலகம்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情境导学
真题演练
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总结归纳
下垫面状况
下垫面指地球表面的特征, 如海陆分布 、地势起伏 和 地表粗糙度、植被、土壤湿 度、雪被面积等等,它对气 候的影响十分显著。

2020年高三地理高考复习微专题:逆温 精品课件

2020年高三地理高考复习微专题:逆温 精品课件
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 下列各题。
3.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 A.大气环境质量好 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 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 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
沙尘暴 逆温时不利于沙尘扬起
航空
低空逆温造成的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高空逆温对飞 机飞行极为有利。原因是高空逆温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 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提高了能见度, 使飞行更加安全
(2013年高考浙江卷)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 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 图完成第3题。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 下列各题。
1.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A.9~17时
B.18~次日7时
C.17~次日9时
D.19~次日6时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回 答下列各题。
3.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逆温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有利于飞机的平稳飞行(对流运动减弱,飞机颠簸减少) ②有利于抑制沙尘暴天气的出现(逆温条件下,对流受阻,无风或微风 (3)、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
2.不利影响: ①容易出现大雾天气,不利于安全出行(辐射雾&平流雾) 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剧大气污染(逆温条件下,空气垂直对流受阻)

逆温PPT演示课件

逆温PPT演示课件

(5)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
为东北风 ,丙、丁之间的风向为 西风 。
(6)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乙 地。
19
课堂小结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二、热力环流
地面冷 热不均
大气的 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 气压差异
大气的 水平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7
2.看下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 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乙>甲>丁>丙 。
(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甲 。
18
高压
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
:甲地 阴雨天 ,乙地 晴天 ,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
的是 乙地 。
考点二
大气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1.逆温的含义:对流层某一高度范围内有时出现气温随 高度增加而增加的异常现象。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辐射 逆温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 的夜晚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 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 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 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 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 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 消失。
气压梯度力 风向
(1)气压梯度力:
(低)
风向垂直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2)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高)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北半球)
(3)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斜穿等压线
风向:斜穿等压线 (低空风)
12
在等压线图中绘出并读出甲、 乙两地的风向

微专题 逆温与风(共18张PPT)

微专题   逆温与风(共18张PPT)
本一致
【知识拓展】 "狭管效应"也叫"峡谷效应",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 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 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 效应"。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液体在管中流动,经 过狭窄处时流速加快。气流在地面流经狭窄地形时类似液体在管中的流动, 流速也会加快,并因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密度也会增大。地球上山地的许多 风口和许多地方出现的地形雨都与气流经过狭窄地形密切相关。 焚风效应是指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 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 少水分。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 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

二、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图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 第一步,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 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画出风向。确定南、北半球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 (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 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第三步,说出风向。风从哪里来就是什么风向,如画出的风向箭头为东北 指向西南,即为东北风。
5.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
风力大小影响 因素
常考分析语句
水平气压梯度 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
力大小
降水多
距高压远近 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
摩擦力大小
地面起伏大,风力小;地面平坦开阔,风力 大;海面上摩擦力小风力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下冷上热 的这个根本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4、逆温现象的类型:②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 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 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 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4、逆温现象的类型:③锋面逆温:对流层中,暖空气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 相交的锋面. 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 若锋面上下暖冷空气的温差较大,便形成逆温。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上方倾 斜的,逆温层也随锋面的倾斜而呈倾斜状态。因此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 地区内观察到,在冬半年有时会形成冻雨一些恶劣性天气。
暖湿 冷水面
平流雾的形成
平流逆温情况下产生的平流雾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高 考地理 一轮专 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5、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①抑制沙尘暴的发生:逆温发生,对流减弱,风力减小,有利于抑制沙尘暴
沙尘暴发生条件——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出现逆温类似平流层:空气平稳,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高 考地理 一轮专 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高 考地理 一轮专 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高 考地理 一轮专 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高 考地理 一轮专 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5、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①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 温 现 象(一)
逆温现象(一)
1、气温垂直递减率(R) 2、逆温现象的定义 3、逆温现象的发展过程 4、逆温现象的成因及类型
5、逆温现象的影响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 √ √
逆温现象(一)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1、气温垂直递减率(R):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 射。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速率,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R,一般 情况下,R为6℃/1000米.
高度km 3
R=4℃/km<6 ℃/km
高度km 3
R=-2℃/km<0 ℃/kmBiblioteka 012 18 温度℃
非典型性逆温现象
0
12 18 温度℃
典型性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一)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3、逆温现象的发展过程:逆温现象经历了从无到弱到强再到如到消失 的过程。其关键因素是地面受热状况的变化
中午
夜晚
日出前后 上午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4、逆温现象的类型:④平流逆温:由于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 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 较少,于是产生平流逆温。其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的温差决定,温差大, 逆温越强。冬半年,在中纬度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温差显著,当海上暖空 气流到大陆上时,就容易形成平流逆温。
逆温现象(二)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高 考地理 一轮专 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高 考地理 一轮专 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5、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③逆温是一种气候资源: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 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 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1月份的坡地 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 ;逆温层坡地还是当地牲畜避寒、越 冬的理想场所(如天山牧场冬季过冬就不是在山脚下还是在山的一定高度上)
中午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逆 温 现 象(二)
逆温现象(二)
1、气温垂直递减率(R) 2、逆温现象的定义 3、逆温现象的发展过程 4、逆温现象的成因及类型
5、逆温现象的影响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 √ √ √ √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4、逆温现象的类型:①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 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 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 而上消失,到午后又完全消失。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高度km 3
0
18 温度℃
一般情况下的气温垂直递减率
逆温现象(一)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2、逆温现象的定义:当对流层大气内R值小于正常值6℃/km时,就出现 逆温现象。有两种情况:①非典型逆温现象,即0℃≤R值<6℃;②典 型逆温,R值<0℃,即对流程内海拔升高气温升高“下冷上热”的与 正常情况下对流层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变化规则相逆(反)的情况。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5、逆温现象的影响:不利影响:逆温阻断空气对流运动,不利于地面 污染物扩散,加剧地面污染从而影响空气质量,也降低了大气的能 见度,影响交通安全。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高 考地理 一轮专 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高 考地理 一轮专 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高 考地理 一轮专 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高 考地理 一轮专 题复习 逆温现象 (共18张PPT)
逆温现象(二)
高中地理 系列微课
5、逆温现象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 ②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逆温发生,对流减弱,减少颠簸,利于飞行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