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振荡器工作原理
晶振工作原理

晶振工作原理
晶振工作原理是指利用晶体产生机械振动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的过程。
晶振器由一个压电晶体和两个电极组成。
当对晶体施加外加电场时,晶体会发生机械振动,这是由于电场使晶体内部正负离子分离而产生的电荷的作用。
晶体的尺寸和形状会影响其机械振动的频率。
在晶体振动过程中,晶体会产生电压,这是由于晶体的压电效应。
压电效应是指在某些晶体中,当施加机械应力时,晶体会在两端产生电荷差。
这个电荷差可以被测量并转化为电信号。
晶振器的电路中会加入一个反馈电路,用于维持晶体振动的稳定性。
当晶体振动频率趋向于不稳定时,反馈电路会通过相应的电路调整晶体周围的电场,使振动频率恢复到设定的数值。
晶振器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频率的晶体来实现不同的工作频率。
晶振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例如计算机、通信设备、数字电视等,用于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或频率参考。
晶体振荡器原理

晶体振荡器原理晶体振荡器(Crystal Oscillator)是一种电子元件,它可以用来产生固定的频率信号。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晶体的特性,利用晶体的折射率和反射率来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信号。
一. 晶体原理晶体振荡器是基于晶体的特性来工作的。
晶体是由一种结构排列构成的物质,它可以反射和折射电磁波。
晶体中的电磁波会受到晶体的折射率和反射率的影响,这样就可以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信号。
二. 晶体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晶体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晶体的折射率和反射率来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信号。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1. 晶体振荡器由一个晶体片和一个电路构成,晶体片由一种可以反射和折射电磁波的物质构成。
2. 当一个外部信号输入到晶体振荡器的电路中时,晶体片会受到折射和反射的作用,从而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信号输出。
3. 晶体振荡器的频率和频率稳定性取决于晶体片的特性,可以通过改变晶体片的形状来调整晶体振荡器的频率。
三. 晶体振荡器的应用晶体振荡器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如电视、收音机、手机、电脑等。
它们可以用来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信号,用来同步和校准电子产品的工作频率,从而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
此外,晶体振荡器还可以用来产生时钟信号,用来控制电子产品的时序。
总结晶体振荡器是一种电子元件,它可以用来产生固定的频率信号。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晶体的特性,利用晶体的折射率和反射率来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信号。
晶体振荡器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可以用来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信号,用来同步和校准电子产品的工作频率,从而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也可以用来产生时钟信号,用来控制电子产品的时序。
晶体振荡器工作原理

晶体振荡器工作原理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晶体谐振器的工作原理。
晶体谐振器是利用晶体的回路谐振,使得电流和电压在晶体上保持正负相位差的电子器件。
晶体被割成一个频率高精度的谐振片,当电流流过晶体时,晶体会因电场的驱动下不断扭曲,从而改变电场的能量。
当电场能够恰好与晶格的周期相匹配时,电场能量会以较大的比例返回到电源或其他部分,从而形成回路谐振。
这种谐振会产生一个稳定的频率,这个频率取决于晶体的尺寸和晶体谐振器与电路其他部分的相互作用。
接下来,晶体谐振器的输出信号被放大器放大,以提供足够的电流和电压来驱动负载。
放大器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晶体管组成的。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控制电源的电压和电流来控制电流流过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通道。
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幅度和频率,可以调整放大器的增益,并在输出端产生所需的幅度和频率。
总结一下,晶体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谐振器、放大器和反馈电路的相互作用。
晶体谐振器利用晶体的回路谐振形成稳定的频率,放大器将谐振器的输出信号放大,反馈电路则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重新输入到谐振器,形成正反馈,增大振荡幅度并保持同相。
这种相互作用使晶体振荡器能够产生稳定而准确的时钟信号。
晶体振荡器的工作原理通过以上的介绍得以阐明。
其稳定性和准确性使得它成为众多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数据传输、计算机、钟表等领域。
由于振荡频率的稳定性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晶体振荡器的研究和发展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晶体振荡器可能会更小、更节能,并且具备更高的频率稳定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晶体振荡器工作原理

晶体振荡器工作原理
晶体振荡器是一种能产生稳定频率的电子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晶体的谐振现象。
晶体振荡器主要由晶体谐振器和放大器两部分组成。
晶体谐振器是晶体振荡器的核心部件,它通常采用石英晶体、陶瓷谐振器或其他谐振器。
晶体谐振器的特点是具有固定的共振频率和高品质因数,能够在无外部激励的情况下产生稳定的谐振振动。
当电压施加在晶体上时,晶体的谐振器会产生机械能的扭曲,这种机械能会被转化为电能传输到晶体的表面。
当频率接近晶体的谐振频率时,晶体会迅速吸收能量,并以谐振频率振荡。
这个过程中,晶体表面的极性会以特定的频率来回偏移,产生交变电压信号。
放大器的作用是为晶体提供足够的增益,使谐振信号能够被放大和驱动外部电路。
晶体振荡器通常采用反馈回路来实现放大器的正反馈。
放大器将晶体振荡器产生的信号放大并送回晶体谐振器,这个反馈信号将增强晶体的振荡。
通过调节反馈回路的增益和相位,可以使晶体谐振器工作在其稳定的谐振频率上。
因为晶体谐振器具有固定的共振频率和高品质因数,所以晶体振荡器能够产生非常稳定的输出频率。
这使得晶体振荡器在许多应用中被广泛使用,如无线通信、计算机时钟、音频设备等。
石英晶体振荡器原理

石英晶体振荡器原理石英晶体振荡器是利用石英晶体(二氧化硅的结晶体)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一种谐振器件,它的基本构成大致是:从一块石英晶体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片(简称为晶片,它可以是正方形、矩形或圆形等),在它的两个对应面上涂敷银层作为电极,在每个电极上各焊一根引线接到管脚上,再加上封装外壳就构成了石英晶体谐振器,简称为石英晶体或晶体、晶振。
其产品一般用金属外壳封装,也有用玻璃壳、陶瓷或塑料封装的。
1.晶振概述晶振一般指晶体振荡器。
晶体振荡器BAV99-7是指从一块石英晶体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片(简称为晶片),石英晶体谐振器,简称为石英晶体或晶体、晶振;并添加到包装内部IC形成振荡电路的晶体元件称为晶体振荡器。
其产品一般用金属壳包装,也用玻璃壳包装.陶瓷或塑料包装。
2.晶振的工作原理石英晶体振荡器是一种由石英晶体压电效应制成的谐振器件。
其基本组成大致如下:从石英晶体上按一定方向角切下薄片,在两个对应面涂上银层作为电极,在每个电极上焊接一根导线,连接到管脚上。
此外,封装外壳构成石英晶体谐振器,简称石英晶体或晶体.晶体振动。
其产品一般用金属外壳包装,也有玻璃外壳.陶瓷或塑料包装。
如果在石英晶体的两个电极上增加一个电场,晶片就会发生机械变形。
相反,如果在晶片两侧施加机械压力,就会在晶片的相应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物理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如果在晶片的两极上增加交变电压,晶片会产生机械振动,晶片的机械振动会产生交变电场。
一般来说,晶片机械振动的振幅和交变电场的振幅非常小,但当外部交变电压的频率为特定值时,振幅明显增远大于其他频率,称为压电谐振,与1C电路的谐振现象非常相似。
其谐振频率与晶片切割方法相似。
.几何形状.尺寸等相关。
晶体不振动时,可视为平板电容器,称为静电电容器C,晶片的大小和几何尺寸.与电极面积有关,一般几种皮法到几十种皮法。
当晶体振荡时,机械振动的惯性可以与电感1相等。
一般1值为几十豪亨到几百豪亨。
电容C可以等效晶片的弹性,C值很小,一般只有O.0002~0.1皮法。
串联型晶体振荡的工作原理

串联型晶体振荡的工作原理《串联型晶体振荡的工作原理》晶体振荡器是现代电子设备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串联型晶体振荡器则是一种常用的类型。
它的工作原理十分重要,本文将详细解释。
串联型晶体振荡器主要由晶体元件、串联谐振电路和反馈电路组成。
晶体元件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它通常采用石英晶体或陶瓷晶体。
这些晶体具有压电效应,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应力,而反过来,当机械应力作用到晶体上时,也会产生电场。
这种压电效应使得晶体在电场和力的耦合下具有振荡特性。
在串联型晶体振荡器中,晶体元件被串联谐振电路连接。
谐振电路由电感器、电容器和晶体构成,这些元件的特定数值使得整个电路在某一频率上产生谐振现象,即在这个频率附近电路呈现最大的电压和电流。
谐振频率由晶体的物理特性和电路元件的数值决定,这种谐振现象使得电路能够在稳定的频率上进行振荡。
除了谐振电路之外,串联型晶体振荡器还包括反馈电路。
这个电路是将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晶体元件中,使其保持振荡。
反馈电路通常由放大器和相移网络组成。
放大器的作用是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幅度,以克服电路的损耗。
相移网络则将输入信号的相位进行改变,以控制振荡器的稳定性和频率。
当晶体振荡器加上适当的直流电源后,晶体元件开始振荡。
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电场作用下晶体变形,产生机械应力,进而产生电场;而这个电场被串联谐振电路放大,通过反馈电路再次输入到晶体中。
晶体元件的机械应力由外加电压和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共同决定,因此,整个电路能够在特定的频率上稳定振荡。
总结起来,串联型晶体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晶体元件的压电效应、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现象以及反馈电路的作用。
这种振荡器的特点是频率稳定性高、噪声低,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计算机芯片和各种仪器仪表中。
[精品]LC与晶体振荡器实验报告
![[精品]LC与晶体振荡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6b3fa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4.png)
[精品]LC与晶体振荡器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基本原理及振荡器的应用,学习LC滤波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且掌握实验中常用的测试仪器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2. 实验原理2.1 晶体振荡器原理晶体振荡器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稳定的高频信号。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晶体的特殊结构和性质,在电场的作用下引起晶体的机械振动,使晶体在某一频率上产生谐振。
当晶体处于谐振状态时,振荡回路中的谐振电路产生的电压将驱动振荡器的输出电路产生稳定高频信号。
2.2 LC滤波器原理LC滤波器是由电容器和电感器组成的,可以对电路中的电信号进行滤波和衰减。
一般分为高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两种。
当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感表征的元件和一个电容表征的元件时,可以得到LC电路。
在LC电路中,当电容和电感阻抗相等时,电路处于共振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电路产生的衰减最小,是一个理想的振荡器。
3. 实验设备和器件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和器件如下:2. 电脑3. 示波器4. 稳压电源6. 电阻、电容、电感4. 实验步骤1. 将晶体振荡器模块插入LC滤波器板上的插槽,将示波器连接在输出端口。
2. 将稳压电源的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孔,并将稳压电源的输出端口插入晶体振荡器模块的电源端口。
3. 打开稳压电源,调节电压输出值以满足晶体振荡器的工作电压需求,并使用示波器检测晶体振荡器产生的高频信号。
2. 连接电源,切换到低通滤波器模式。
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以适应电路中元件的电压需求。
3. 调整电阻的值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
使用示波器检测电路中产生的信号。
4. 在低通模式下,串联一个电容电路,使用示波器检测电路中产生的信号。
5.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晶体振荡器的输出示波图。
可以看出,晶体振荡器生成的信号频率稳定,波形清晰明显。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电路中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的效果图。
我们可以看到电路中的信号被过滤和衰减,得到了不同的输出效果。
晶体振荡器工作原理

晶体振荡器工作原理
晶体振荡器是一种电子元件,它利用晶体的特性产生稳定的频率信号。
其工作原理基于谐振现象和反馈电路。
首先,晶体振荡器使用一个晶体作为谐振器。
晶体具有谐振频率,当电压或电流以这个频率变化时,晶体会产生共振现象,即能量传递最高效率。
在晶体振荡器中,晶体的共振频率被称为振荡频率。
其次,晶体振荡器包含一个反馈电路。
反馈电路通过将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增强输入信号的反馈效果。
具体来说,反馈电路将输出信号送回电路的输入端,使输入信号增强,并与输入信号形成正反馈。
正反馈会引起振荡,使得输出信号的频率等于谐振频率。
当晶体振荡器工作时,开始阶段需要外部输入一个初始信号来启动振荡。
这个初始信号可以是噪声、电压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振荡器会产生一个稳定的输出信号,其频率由晶体的谐振频率决定。
晶体振荡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中,用于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或频率信号。
由于晶体的特性使得振荡器具有非常高的频率稳定性和低相位噪声,所以它是现代电子设备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晶体振荡器工作原理
石英晶体振荡器是高精度和高稳定度的振荡器,被广泛应用于彩电、计算机、遥控器等各类振荡电路中,以及通信系统中用于频率发生器、为数据处理设备产生时钟信号和为特定系统提供基准信号。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原理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结构
石英晶体振荡器是利用石英晶体(二氧化硅的结晶体)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一种谐振器件,它的基本构成大致是:从一块石英晶体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片(简称为晶片,它可以是正方形、矩形或圆形等),在它的两个对应面上涂敷银层作为电极,在每个电极上各焊一根引线接到管脚上,再加上封装外壳就构成了石英晶体谐振器,简称为石英晶体或晶体、晶振。
其产品一般用金属外壳封装,也有用玻璃壳、陶瓷或塑料封装的。
压电效应
若在石英晶体的两个电极上加一电场,晶片就会产生机械变形。
反之,若在晶片的两侧施加机械压力,则在晶片相应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场,这种物理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如果在晶片的两极上加交变电压,晶片就会产生机械振动,同时晶片的机械振动又会产生交变电场。
在一般情况下,晶片机械振动的振幅和交变电场的振幅非常微小,但当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为某一特定值时,振幅明显加大,比其他频率下的振幅大得多,这种现象称为压电谐振,它与LC回路的谐振现象十分相似。
它的谐振频率与晶片的切割方式、几何形状、尺寸等有关。
符号和等效电路
当晶体不振动时,可把它看成一个平板电容器称为静电电容C,它的大小与晶片的几何尺寸、电极面积有关,一般约几个PF到几十PF。
当晶体振荡时,机械振动的惯性可用电感L来等效。
一般L的值为几十mH 到几百mH。
晶片的弹性可用电容C来等效,C的值很小,一般只有0.0002~0.1pF。
晶片振动时因摩擦而造成的损耗用R来等效,它的数值约为100Ω。
由于晶片的等效电感很大,而C很小,R也小,因此回路的品质因数Q很大,可达1000~10000。
加上晶片本身的谐振频率基本上只与晶片的切割方式、几何形状、尺寸有关,而且可以做得精确,因此利用石英谐振器组成的振荡电路可获得很高的频率稳定度。
谐振频率
从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等效电路可知,它有两个谐振频率,即(1)当L、C、R支路发生串联谐振时,它的等效阻抗最小(等于R)。
串联揩振频率用fs表示,石英晶体对于串联揩振频率fs呈纯阻性,(2)当频率高于fs时L、C、R支路呈感性,可与电容C。
发生并联谐振,其并联频率用fd表示。
根据石英晶体的等效电路,可定性画出它的电抗—频率特性曲线。
可见当频率低于串联谐振频率fs 或者频率高于并联揩振频率fd时,石英晶体呈容性。
仅在fs<f<fd极窄的范围内,石英晶体呈感性。
石英晶体振荡器类型特点
石英晶体振荡器是由品质因素极高的石英晶体振子(即谐振器和振荡电路组成。
晶体的品质、切割取向、晶体振子的结构及电路形式等,共同决定振荡器的性能。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石英晶体振荡器分为4类:普通晶体振荡(TCXO),电压控制式晶体振荡器(VCXO),温度补偿式晶体振荡(TCXO),恒温控制式
晶体振荡(OCXO)。
目前发展中的还有数字补偿式晶体损振荡(DCXO)等。
普通晶体振荡器(SPXO)可产生10^(-5)~10^(-4)量级的频率精度,标准频率1—100MHZ,频率稳定度是±100ppm。
SPXO没有采用任何温度频率补偿措施,价格低廉,通常用作微处理器的时钟器件。
封装尺寸范围从21×14×6mm及5×3.2×1.5mm。
电压控制式晶体振荡器(VCXO)的精度是10^(-6)~10^(-5)量级,频率范围1~30MHz。
低容差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是±50ppm。
通常用于锁相环路。
封装尺寸14×10×3mm。
温度补偿式晶体振荡器(TCXO)采用温度敏感器件进行温度频率补偿,频率精度达到10^(-7)~10^(-6)量级,频率范围1—60MHz,频率稳定度为±1~±2.5ppm,封装尺寸从30×30×15mm至11.4×9.6×3.9mm。
通常用于手持电话、蜂窝电话、双向无线通信设备等。
恒温控制式晶体振荡器(OCXO)将晶体和振荡电路置于恒温箱中,以消除环境温度变化对频率的影响。
OCXO频率精度是10^(-10)至10^(-8)量级,对某些特殊应用甚至达到更高。
频率稳定度在四种类型振荡器中最高。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主要参数
晶振的主要参数有标称频率,负载电容、频率精度、频率稳定度等。
不同的晶振标称频率不同,标称频率大都标明在晶振外壳上。
如常用普通晶振标称频率有:48kHz、500 kHz、503.5 kHz、1MHz~40.50 MHz等,对于特殊要求的晶振频率可达到1000 MHz以上,也有的没有标称频率,如CRB、ZTB、Ja等系列。
负载电容是指晶振的两条引线连接IC块内部及外部所有有效电容之和,可看作晶振片在电路中串接电容。
负载频率不同决定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不同。
标称频率相同的晶振,负载电容不一定相同。
因为石英晶体振荡器有两个谐振频率,一个是串联揩振晶振的低负载电容晶振:另一个为并联揩振晶振的高负载电容晶振。
所以,标称频率相同的晶振互换时还必须要求负载电容一至,不能冒然互换,否则会造成电器工作不正常。
频率精度和频率稳定度:由于普通晶振的性能基本都能达到一般电器的要求,对于高档设备还需要有一定的频率精度和频率稳定度。
频率精度从10^(-4)量级到10^(-10)量级不等。
稳定度从±1到±100ppm不等。
这要根据具体的设备需要而选择合适的晶振,如通信网络,无线数据传输等系统就需要更高要求的石英晶体振荡器。
因此,晶振的参数决定了晶振的品质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晶振,因不同性能的晶振其价格不同,要求越高价格也越贵,一般选择只要满足要求即可。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发展趋势
小型化、薄片化和片式化
为满足移动电话为代表的便携式产品轻、薄、短小的要求,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封装由传统的裸金属外壳覆塑料金属向陶瓷封装转变。
例如TCXO这类器件的体积缩小了30~100倍。
采用SMD封装的TCXO厚度不足2mm,目前5×3mm 尺寸的器件已经上市。
高精度与高稳定度
目前无补偿式晶体振荡器总精度也能达到±25ppm,VCXO的频率稳定度在10~7℃范围内一般可达±20~100ppm,而OCXO在同一温度范围内频率稳定度一般为±0.0001~5ppm,VCXO控制在±25ppm以下。
低噪声,高频化
在GPS通信系统中是不允许频率颤抖的,相位噪声是表征振荡器频率颤抖的一个重要参数。
目前OCXO主流产品的相位噪声性能有很大改善。
除VCXO外,其它类型的晶体振荡器最高输出频率不超过200MHz。
例如用于GSM等移动电
话的UCV4系列压控振荡器,其频率为650~1700 MHz,电源电压2.2~3.3V,工作电流8~10mA。
低功能,快速启动
低电压工作,低电平驱动和低电流消耗已成为一个趋势。
电源电压一般为3.3V。
目前许多TCXO和VCXO产品,电流损耗不超过2 mA。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快速启动技术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例如日本精工生产的VG—2320SC型VCXO,在±0.1ppm规定值范围条件下,频率稳定时间小于4ms。
日本东京陶瓷公司生产的SMD TCXO,在振荡启动4ms后则可达到额定值的90%。
OAK公司的10~25 MHz的OCXO产品,在预热5分钟后,则能达到±0.01 ppm的稳定度。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应用
石英钟走时准、耗电省、经久耐用为其最大优点。
不论是老式石英钟或是新式多功能石英钟都是以石英晶体振荡器为核心电路,其频率精度决定了电子钟表的走时精度。
从石英晶体振荡器原理的示意图中,其中V1和V2构成CMOS反相器石英晶体Q与振荡电容C1及微调电容C2构成振荡系统,这里石英晶体相当于电感。
振荡系统的元件参数确定了振频率。
一般Q、C1及C2均为外接元件。
另外R1为反馈电阻,R2为振荡的稳定电阻,它们都集成在电路内部。
故无法通过改变C1或C2的数值来调整走时精度。
但此时我们仍可用加接一只电容C有方法,来改变振荡系统参数,以调整走时精度。
根据电子钟表走时的快慢,调整电容有两种接法:若走时偏快,则可在石英晶体两端并接电容C,如图4所示。
此时系统总电容加大,振荡频率变低,走时减慢。
若走时偏慢,则可在晶体支路中串接电容C。
如图5所示。
此时系统的总电容减小,振荡频率变高,走时增快。
只要经过耐心的反复试验,就可以调整走时精度。
因此,晶振可用于时钟信号发生器。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近来彩电多采用500kHz或503 kHz的晶体振荡器作为行、场电路的振荡源,经1/3的分频得到15625Hz的行频,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大为提高。
面且晶振价格便宜,更换容易。
在通信系统产品中,石英晶体振荡器的价值得到了更广泛的体现,同时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许多高性能的石英晶振主要应用于通信网络、无线数据传输、高速数字数据传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