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不饱和烃
有机化学不饱和烃

有机化学不饱和烃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科学,而不饱和烃则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类重要物质。
不饱和烃由碳和氢组成,其中碳原子之间存在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这些不饱和键赋予了不饱和烃独特的性质和反应。
不饱和烃可以分为两类:烯烃和炔烃。
烯烃是由碳原子之间的一个双键连接而成的,而炔烃则是由碳原子之间的一个三键连接而成的。
这两类不饱和烃在化学性质和应用方面有一些不同。
我们来讨论烯烃。
烯烃是一类具有双键结构的不饱和烃,常见的烯烃有乙烯、丙烯和苯乙烯等。
烯烃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容易与其他物质进行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聚合反应等。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合成聚乙烯等塑料。
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于制备丙烯酸、丙烯酸酯等化合物。
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合成橡胶、塑料和纤维等领域。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炔烃。
炔烃是一类具有三键结构的不饱和烃,常见的炔烃有乙炔和苯乙炔等。
炔烃也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容易与其他物质进行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聚合反应等。
乙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合成乙炔醇、乙炔酸和聚乙炔等化合物。
苯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合成橡胶、塑料和纤维等领域。
不饱和烃在自然界中也广泛存在。
例如,植物中的天然橡胶就是由以异戊二烯为主的不饱和烃组成的。
天然橡胶具有优良的弹性和耐磨性,被广泛用于制作橡胶制品。
此外,动物脂肪中也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不饱和烃还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得到。
例如,可以通过氢化反应将烯烃或炔烃转化为相应的饱和烃。
此外,不饱和烃还可以通过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聚合反应等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
不饱和烃是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类重要物质。
它们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反应,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
研究不饱和烃的结构和性质,对于深入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规律和开发新的有机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化学 第三章 不饱和烃

(2) 炔烃的结构
以乙炔为例。 仪器测得:C2H2中,四个原子共直线:
0.106nm 0.120nm
H CC H
量子化学的计算结果表明,在乙炔分子中的碳原 子是sp杂化:
激发 杂化
杂化
2个sp p轨道
二个sp杂化轨道取最大键角为180°,直线构型:
C
乙炔分子的σ骨架:
HC
CH
每个碳上还有两个剩余的p轨道,相互肩并肩形成2个π键:
第三章 不饱和烃
(一)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二) 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 (三)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四) 烯烃的物理性质 (五)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六) 烯烃和炔烃的工业来源和制法
第三章 不饱和烃
含有碳碳重键(C=C或C≡C)的开链烃称为不饱和烃。 例如:
(一)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1) 烯烃的结构 (2) 炔烃的结构
CH=CH2
5-乙烯基-2-辛烯-6-炔
(3) 烯烃的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甲) 顺反命名法
两个双键碳上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在双键的同一侧者, 称为顺式,反之称为反式。例:
2-丁烯: H3C
CH3
C=C
H
H
( I):m.p
。
-132 C
顺-2-丁烯
H3C
H
C=C
H
CH3
(II):m.p -105。C
反-2-丁烯
H C
H
CH3 C
H
丙烯的结构
H C
H
C2H5 C
H
丁烯的结构
小结
π键的特性:
①π键不能自由旋转。 ②π键键能小,不如σ键牢固。
碳 碳 双 键 键 能 为 611KJ/mol, 碳 碳 单 键 键 能 为 347JK/mol,
有机化学课件(贺红举)第二章1不饱和烃

(2) 高锰酸钾氧化
烯烃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 褪色,是检验烯烃的简便方法.
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
①在稀、冷KMnO4(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生成邻二醇
C C
稀、冷 KMnO4
OH C C
OH
★结果是在双键位置顺式引入两个羟基。(高锰酸钾 也可用四氧化锇(OsO4)代替 )
或碱性、中性条件下加热
例:
5 4 3 2
CCH2 CH3 CH3 CH2 CH
CH3 1CH2
3-甲基-2-乙基-1-戊烯
CH3 CH3 CHCH
1
CH2 CH3
5 4
6
2 3
CCH3
2,4-二甲基-3-己烯
1CH3
CH3 CHCH
2
3
CH(CH2)8 CH3
2-甲基-3-十三碳烯
4 ..
13
3. 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1) 顺反命名法: 顺式:相同的两个基团在双键同侧; 反式:相同的两个基团在双键两侧。 在烯烃名称前相应的加“顺”或“反”字即可
H3PO4/硅藻土 CH2=CH2 H2O 300 C, 7-8MPa
o
CH3CH2OH
(6) 与HO-Br或HO-Cl的加成
烯烃与卤素(Br2, Cl2)在水溶液中的加成反应。生成卤 代醇,也生成相当多的二卤化物。
δδ+
Br CH3CHCH2 OH
CH3CH=CH2 + HO
Br
•加 成 反 应 的 结 果 , 双 键 上 加 上 了 一 分 子 次 溴 酸 (HO-Br)或次氯酸(HO-Cl),所以叫和次卤酸的加成. 实际上是烯烃和卤素在水溶液中的加成。此反应 可以在含双键的化合物中同时引入 X和OH两个官 能团。
大学有机化学 2-不饱和烃

3、立体异构:几何异构(顺反异构)
CH3 CH3 C = C H H CH3 H C = C H CH3
Cisb.p./℃ m.p./℃
(顺-)
Trans0.9 -105.5 0.6242 0
(反-)
3.5
-139.5 0.6213 1.1×10-30C.m
d. μ
cis, trans-isomers:由于双键不能自由旋转而造成的。
反式:双键碳原子上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处于双键反侧。
b. Z-、E-标记法 Z(同侧) E(异侧)
H C C H 3C
CH2CH3
Cl Cl CH3
H 3C C C H
CH2CH3
Cl Cl CH
Z式:双键碳原子上两个较优基团或原子处于双键同侧。 E式:双键碳原子上两个较优基团或原子处于双键异侧。
CH3
CH3 CH3 H 3 H CH C C C C C C C C CHH CH3 3 HH H H H CH CH33 μ= 1.1m 10-30C. 10-30C 0 μ= m · · μ= 0
μ= 1.1
(四)
烯烃的化学性质
1. 双键的结构与性质分析
C C C C
键能: s 键 ~347 kJ / mol =347 p 键 ~263 kJ / mol =263
碳正离子的结构
碳正离子的超共轭
(平面结构)
叔丁基正离子
CH3 H3C CH3 H3C C CH3
H3C
C
CHCH3
CH3 Cl HCl CH=CH2
38 %(次)
+
CH3 C Cl CHCH3 CH3
Why?
62%(主)
烃基饱和和不饱和

烃基饱和和不饱和
烃基饱和和不饱和是有机化学中的两个常见概念。
烃是指仅由碳氢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其中碳氢键是主要的键类型。
烃可以分为两类:饱和烃和不饱和烃。
饱和烃,也称为脂肪烃,是指分子中所有碳原子都与最大数量的氢原子相连。
这意味着它们没有任何双键或环状结构。
最常见的饱和烃是烷烃,其中所有碳原子都是以单键链接的。
例如,甲烷(CH4)、乙烷(C2H6)和丙烷(C3H8)都是饱和烃。
饱和烃通常是液体或固体,在常温下很少存在气态。
不饱和烃是指分子中存在一个或多个碳-碳双键或环状结构。
不饱和烃分为两类:烯烃和炔烃。
烯烃是指分子中至少有一个碳-碳双键,而炔烃则是指分子中至少有一个碳-碳三键。
例如,乙烯(C2H4)和丙烯(C3H6)是烯烃,而乙炔(C2H2)是炔烃。
不饱和烃通常是气态,在常温下很少存在液态或固态。
在化学反应中,烃基的饱和或不饱和性质会对反应的类型和速率产生影响。
例如,饱和烃更难被氧化,因此烷烃的燃烧反应需要更高的温度和氧气浓度。
另一方面,不饱和烃的双键或三键更容易参与化学反应,如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
总之,烃基的饱和和不饱和性质对于有机化学的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烃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行为。
- 1 -。
《有机化学》第三章 不饱和烃

吸电子基团: +NR3>NO2>CN>COOH>F>Cl>Br>I>COOR>OR>
COR>SH>OH> C CR>C6H5>CH=CH2>H
诱导效应的特点:
(1)诱导效应的强弱取决于原了或基团的电负性的大小
的两原子可相对的自由旋转。 能相对自由旋转。Βιβλιοθήκη c.键的可极化度:较小。 较大
1.2 单烯烃的异构现象
1.2.1 结构异构
CH3 CH2 CH CH2 CH3 CH CH CH3
1-丁 烯
2-丁 烯
官能团碳碳双键 位置异构
CH3 C CH2 2-甲 基 丁 烯 CH3
碳链异构
结构异构是由于分子中各原子的结合顺序不同而引起的, 位置异构和碳链异构均属于结构异构。
(2) 与卤化氢的加成
CH3CH CHCH3 + HCl CH3CH2CHCH3
2–丁烯
HBr CH3CH2CH CH2
Markovnikov规则
Cl
2–氯丁烷
Br
CH3CHCH CH3
80 %
CH3CHCH2 CH2Br 20 %
当不对称的烯烃与卤化氢等极性试剂加成时,氢原总
是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卤原子(或其子或
上相互重叠。
从侧面重叠。
电子云的分布情况 a. 电子云集中于两原子 电子云分布在 键所
核的连线上,呈圆柱形分布。 在平面的上下两方,呈块
状分布。
不饱和烃-有机化学

147 pm
碳原子均为SP2杂化
H H
C C C
H
C
H
H
大 键的形成
三、共轭效应(conjugative effect)
象1,3 – 丁二烯分子这样具有共轭 键结构的体系称为 共轭体系。 共轭体系的特点: (1) 键长的平均化 (2) 体系能量降低
C C
H H
.......
乙烯的分子球棍模型
乙烯的结构特点:a.平面分子 b.双键不是2个碳碳单键的加合
二. 烯烃的命名(IUPAC)
规则:a. 选主链:选择含双键的最长 碳链作主链,称某烯。 b. 编号: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 确定取代基、双键的位置 c. 命名:取代基位次+数目+名称+ 双键位次+某烯。 例如:
H2O
BrCH2CH2Br + BrCH2CH2OH BrCH2CH2Br + BrCH2CH2Cl BrCH2CH2Br + BrCH2CH2OCH3
H2O , Cl-
CH3OH
δ Br
–
反应历程:
H3C C H
Br + δ
H C CH 3
–
慢
Br
H3C C H
Br C
H
CH 3
H3C H
Br C H3C H C H
共轭体系的类型:π-π,
p-π, σ-π
在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间相互影响,使整个分 子的电子云的分布趋于平均化,键长也趋于平均化, 体系能量降低而稳定性增加,这种效应称为共轭效 应。
四、共轭二烯的化学性质
《有机化学》第三章 不饱和烃

第三章 不饱和烃不饱和烃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或三键的烃。
不饱和烃中含有碳碳双键的叫烯烃,含有碳碳三键的称为炔烃。
含有两个或多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称为二烯烃和多烯烃。
一个不饱和烃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碳碳双键和三键则称为烯炔。
不饱和烃的双键和三键不太牢固,容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及氧化反应。
烯烃是指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包括链状烯烃和环状烯烃,其官能团为碳碳双键。
链状烯烃的通式为C n H 2n (n ≥2)。
相对于饱和烷烃,烯烃分子结构中每增加1个双键则减少2个氢原子。
一、烯烃的结构和异构现象 (一)烯烃的结构烯烃的结构中主要特征部分为碳碳双键,以最简单的烯烃-乙烯为例来了解双键的结构,乙烯的分子式为C 2H 4,乙烯的两个C 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均在同一个平面上,每个碳原子只和3个原子相连,为平面型分子。
碳碳双键由1个σ键和1个π键构成,而不是两个单键构成。
乙烯的平面构型如图3-1(a )所示,分子模型见图3-1(b )和3-1(c )。
CCH HH H121.7°117°0.108nm(a)乙烯的平面构型 (b)球棍模型 (c)比例模型图3-1 乙烯分子的结构拓展阅读碳原子的sp 2杂化和π键杂化轨道理论认为,乙烯分子中的碳原子在成键过程中,处于激发态的1个2s 轨道和2个2p 轨道进行杂化,形成3个能量相同的sp 2杂化轨道,称为sp 2杂化,其杂化过程可表示为:2s 2p激发sp 2杂化sp 2杂化轨道2p2s 2p基态激发态杂化态形成的3个sp 2杂化轨道中每个含有1/3的s 轨道成分和2/3的p 轨道成分,形状是一头大一头小;3个sp 2杂化轨道的对称轴分布在同一平面上,夹角为120°,呈平面三角形,每个碳原子还有一个2p z 轨道未参与杂化,其对称轴垂直于3个sp 2杂化轨道的对称轴所形成的平面,见图3-2。
由此可见,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是由1个σ键和1个π键组成的,π键是由2个p 轨道侧面重叠形成的,电子云分布于键轴上下,键能较小,同时由于π键电子云离核较远,受原子核束缚力较弱,容易被外电场极化,所以π键不稳定,比σ键容易断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烯烃而言,构成双键的任何一个碳原子上所连的两个基团要不同 。
a
C b
a C
b
a
C b
a C
d
有顺反异构的类型
例如:
a
a
CC
a
b
a
d
C b
C d
无顺反异构的类型
H
H
C=C
H3C
CH3
顺丁烯
bp 3.7 ℃
H
CH3
C=C
H3C
H
反丁烯
bp0.88 ℃
顺反异构体 构型异构 (立体异构体)
126.6
E
kJ.mol-1
119.5
kJ.mol-1
115.3
kJ .mol-1
126.6
E
kJ.mol-1
119.1
kJ.mol-1
112.4
kJ.mol-1
从能图可看出: 氢化热与烯烃的稳定性
(1) 烯烃顺反异构体的稳定性是:反式 > 顺式(二者
能差为 4.2kJ.mol-1)。
CH3
H
反_ 2 _ 丁烯酸 E _ 2 _ 丁烯酸
H
H
C=C
CH3
C6H5
C=C
H
H
顺 , 顺 _ 1_ 苯基 _1,3 _ 戊二烯 (1Z , 3Z) _ 1_ 苯基 _1,3 _ 戊二烯
H
H
C=C
H
C6H5
C=C
H
CH3
顺 , 反 _ 1_ 苯基 _1,3 _ 戊二烯 (1Z , 3E) _ 1_ 苯基 _1,3 _ 戊二烯
§6—1—4 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的化学的性质与烷烃不同,它很活泼,可以和很多 试剂作用。由于烯烃有双键,因此能起加成、氧化、聚合等 反应。
一、 加成反应
1、催化加氢
Pd, Pt
RCH=CHR + H2
or Ni
2、催化加氢的反应机理:
RCH2CH2R
一般认为是通过催化剂表面上进行的,又称表面催化。
117°
=0.108nm。
H
C=C
121.7°
CC
0.133nm
H
H 0.108nm H
2、杂化轨道理论的解释
Sp2杂化
基态
激发态
杂化态
一个sp2
三个sp2 的关系
sp2 轨道与p 轨道的关系
3、乙烯分子的形成
H
H
H
H
H
H
CC
H
H
H
H
H
H
乙烯中的 σ 键
π 键的形成
π 电子云形状
4、π键
原子轨道以“肩并肩”(或平行)的方式发生轨道重叠,
(E)_ 2 _ 甲基 _ 2 _ 丁烯酸
H
CH3
C=C
CH3
COOH
反 _ 2 _ 甲基 _ 2 _丁烯酸
(Z)_ 2 _ 甲基 _ 2 _ 丁烯酸
§6—1—3 烯烃的物理性质
烯烃是无色物质,具有一定气味。在常温下,2~4个碳 原子为气态,5~1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上升,但相对 密度都小于1,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H
H
H
C=C
C=C
C6H5
H
CH3
反 , 顺 _ 1_ 苯基 _1,3 _戊二烯 (1E , 3Z) _ 1_ 苯基 _1,3 _戊二烯
H
H C=C CH3
C=C
H
C6H5
H
反 , 反 _ 1_ 苯基 _1,3 _戊二烯 (1E , 3E) _ 1_ 苯基 _1,3 _戊二烯
环状化合物:
H
H
H
C2H5
常用催化剂:Pt、Pd、Ni等。 其反应历程可表示如下:
HH
HH
CH3
C H3
HH
CH3 CH3
HH
CH3 CH3
HH
吸附
活泼氢原子
烯烃与被吸附
的氢原子接触
双键同时加氢
完成加氢 脱离催化剂表面
1 mol不饱和烃催化加氢所放出的热量称为氢化热 不饱和烃的氢化热↑,说明原不饱和烃分子的内能 ↑,该不饱和烃的相对稳定性↓。
§6—1—2 烯烃的顺反异构
顺反异构,又称为几何异构,是由于分子中内旋转 受阻而产生的一种立体异构。双键化合物、环状取代物 都存在顺反异构。 一、产生顺反异构体的原因:
双键的化合物——由于双键不能自由旋转,当双键连有不同的原子或基 团时,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空间排布方式,从而产生顺反异构体。
环状化合物——把碳环近似的看成一个平面,连在环碳上的原子或基 团就有在环平面的上下之分,从而产生顺反异构现象。
三、烯烃的命名:
烯烃系统命名法,基本和烷烃的相似。其要点是: 1) 选择含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为某烯。 2) 从最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将主链碳原子依次 编号。 3) 将双键的位置标明在烯烃名称的前面(只写出 双键碳原子中位次较小的一个)。 4) 其它同烷烃的命名。
四、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1. 顺/反标记法:相同的原子或基团位于双键(或环平面)
的同侧为“顺式”;否则为“反式”。
a
a
C=C
b
b
顺式 (cis_)
a
b
C=C
b
a
反式 (trans_ )
a
a
b
b
顺式 (cis_)
a
b
b
a
反式 (trans_ )
2. Z / E标记法:该法是1968年IUPAC规定的系统命名 法。规定按“次序规则”,若优先基团位于双键的同侧为Z 式(德文Zusammen的缩写,中文意为‘在一起’);否 则为 E式(德文Entgegen的缩写,中文意为‘相反的’)。
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C=C)的烃,称为烯烃(有单烯 烃,二烯烃,多烯烃),本章讨论单烯烃。炔烃是分子中含有 -C≡C-的不饱和烃。
第一部分 烯烃
§6—1—1 烯烃的结构
H
H
1、实验事实 H
乙烯分子是平面形结构,分子中
的所有原子共平面。其中
H
∠HCH=117°, ∠HCC=121.7° 。
C=C键长=0.133nm,C-H键长
轨道重叠部分对通过一个键轴的平面具有镜面反对称性,此为 π键。
π键的特点: ① 不如σ键牢固。 ② 不能自由旋转。 ③ 电子云沿键轴上下分布,不集中, 易极化,发生反应。 ④ 不能独立存在。
C=C
C—C
键能 键能
610KJ / mol 346KJ / mol
说明碳碳双键不是由两个碳碳单键构成的,而是由一个 σ键和一个π键构成的。
a
c
C=C
b
d
(Z)
a
b
c
d
应用举例: 含C=C双键的化合物:
H
H
C=C
Cl
Cl
顺 _1,2_二氯乙烯 Z _1,2_ 二氯乙烯
H
H
C=C
CH3
COOH
顺 _ 2 _ 丁烯酸
Z _ 2 _丁烯酸
a
d
C=C
b
c
(E)
H
Cl
C=C
Cl
H
反_ 1,2 _ 二氯乙烯 E _1,2_ 二氯乙烯
H
COOH
C=C
CH3
C2H5
顺 _ 1 _ 甲基 _ 4 _乙基环己烷
CH3
H
反 _ 1 _ 甲基 _ 4 _ 乙基环己烷
顺反命名和命名Z、E是不能一一对应的。两种标记 方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即顺式就是Z 式,反式 就是E式。但有时却刚好相反。
H
COOH
C=C
CH3
CH3
顺 _ 2 _ 甲基 _ 2 _丁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