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血津液详解

合集下载

什么是气、血、精、津液

什么是气、血、精、津液

什么是气、血、精、津液气、血、精、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它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

气、血、精、津液是通过经脉来运行、输布的,同时经脉亦靠其来滋养的。

故气、血、精、津液和脏腑、经脉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其中关于精的生成和作用,将在本章“肾脏”中论述,这里从略。

一、气(一)气的含义在祖国医学中对“气”的反应比较广泛,但归纳起来,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呼吸之气、水谷精气等;二是指脏腑、经络组织的功能活动,如心气、肺气、经气等。

(二)气的分类由于气在人体所分布的部位不同,有不同的来源与功能特点,因此就有不同的名称,主要的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

1.元气元气又名真气、原气。

属先天之气。

它来源于父母,为先天之精所化生,藏于肾,依靠后天之气的滋养和补充。

故《灵枢、刺节真邪论》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与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所以说: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因此元气充沛,则人体健壮而少病,反之如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则元气不足,身体虚弱,易致各种疾病。

2.宗气宗气为后天之气,是由肺吸入之清气和脾运化之水谷精气结合而成,积于胸中,主要功能有二:一是出喉咙而行呼吸;二是贯注心脉而行气血。

《灵枢.邪客篇》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故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气血运行正常与否,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

3.营气营,有营运和营养两种含义。

营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精微中富有营养的物质。

它分布于脉管之中,主要功能是化生血液,营养人体。

《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营气与血同行于脉中,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故常“营血”并称。

4.卫气卫有保卫、卫护之义。

中医学:精气血津液

中医学:精气血津液

中医学: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中医学有关精、气、血、津液的理论,早在《内经》中已有了较为全面地论述。

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与藏象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深受古代哲学思想中朴素唯物论的影响。

因此,精、气、血、津液虽然是生命的基本物质,但其概念都具有实体和模型的双重属性,是实体及其作用、功能、属性的辩证统
O
精、气、血、津液的生成、输布、代谢,有赖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而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又需要气的温煦、推动及精、血、津液的营养。

因此,精、气、血、津液既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活动的物质基础,其生理和病理,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学说,主要研究人体基本生命物质的生成、输布、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它从整体角度来研究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揭示人体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物质基础。

因此,精、气、血、津液学说与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医生理学的基本框架。

中医学精气血津液

中医学精气血津液

1.津能载气 2.津能生气
精选ppt课件最新
30
血与津液
血与津液都来源于水谷精气,二者可相 互渗透,相互转化,津液渗注于脉中, 即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血的一部分渗 于脉外,又化为津液,故有“津血同源” 之说。
若失血过多,耗血伤津。夺血者无汗。
若津液大量损耗,津枯血燥。夺汗者无 血。
精选ppt课件最新
津液概念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 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基本物质。
津和液,同属于水液,都来源于饮食水 谷,有赖于脾胃而生成;津和液之间可 以相互转化,故常津液并称。
精选ppt课件最新
20
津与液的区别
性质 流动性
分布
阴阳属性 功能

较清稀
较大
布散于体表皮肤、阳(津为 肌肉和孔窍,并 汗而走腠 能渗注于血脉 理)
23
津液排泄
津液的排泄,主要是通过肺将宣发至体 表的津液化为汗液,肺在呼气时带走部 分水分,肾将水液蒸腾气化后的废物形 成尿液,粪便经大肠排出时,带走一些 残余的水分。
精选ppt课件最新
24
津液生成与输布图
大气
吸呼

全身

精微上输
宣化
肃气
饮食
胃、脾
降化 作作
用用
肾阳暖脾
气化

膀胱
尿
精选ppt课件最新
二是温煦脏腑、肌肉、皮毛等;
三是调节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
精选ppt课件最新
331-515
血的概念
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 红色的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脉---血府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 (1)全文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 (1)全文
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胃液、肠液 正常的分泌液——涎、唾、涕、泪等
津与液的联系
生理上并不予以严格区分,并称为津液 1、津与液本属一体,两者同源于饮食水谷 2、在运行代谢过程可以相互转化 3、在病变过程中相互影响
疾病中,必须加以区别,有“伤津”与“脱液”
的不同: 伤津乃伤阴脱液之渐——病情较轻 脱液乃津液干涸之甚——病情较重
若肾失封藏,则精耗气衰 2、脾胃为生气之源: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由脾的运化和胃的受纳 共同完成。脾气散精,将水谷之精微化生为水 谷之气 3、肺为生气之主: 肺主气,司呼吸,肺吸入清气参与宗气的生成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谓之气机 2.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 3.气的运动场所: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
第二章 精气血津液神
精气血津液学说
研究人体精、气、血、津液的生成、 运行、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腑 经络 形体官窍
生理活动
濡养
精 气 血 津液
第一节 精
中医学的精理论,是研究人体之精的概 念、代谢、功能及其与脏腑、气血等相互 关系的学说。与古代哲学的精或精气在概 念上有着严格的区别。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元气是人体的根本之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若元气不足——生长发育迟缓,各脏腑组织功能低下 的病变。
《景岳全书》“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 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元气
含义——原气,是人体的原始之气,根本之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生成——
来源于先天——禀受父母肾中之精气 生成 元气 充养于后天——脾胃吸收的水谷之精气 充养
C.防御作用

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
药膳同源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可将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材制作成 药膳,如山药粥、枸杞炖鸡等,以起到滋补身体、调整精 气血津液平衡的作用。
饮食禁忌
避免食用过于寒凉或温热的食物,以免加重患者症状。同 时,对于某些具有特殊病理变化的患者,还应注意相应的 饮食禁忌。
06
预防措施与日常生活保健建议
保持良好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精的生理功能
精具有繁衍生命、濡养脏腑、化 血生髓等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 的物质基础。
气的定义及生理功能
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最基本物质之一,是一种不断运动着 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气的生理功能
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 化等作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 本动力。
血的定义及生理功能
精气血津液
演讲人:
日期:
• 精气血津液基本概念与生理功能 • 精气血津液相互关系与影响 • 精气血津液失调表现与原因分析 •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探讨 •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选择依据 • 预防措施与日常生活保健建议
01
精气血津液基本概念与生理功能
精的定义及生理功能
精的基本概念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最基本物质,包括先天之精 和后天之精。
津液具有滋润濡养、充养血脉、调节阴阳等作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 物质之一。
02
精气血津液相互关系与影响
精与气相互关系及影响
精能化气
精是气的化生本源,精足则气充,精 亏则气衰。
气能生精
精与气相互依存
精的生成、贮藏和施泄依赖于气的推 动和固摄作用,而气的生成和功能的 发挥也离不开精的滋养和激发。
规律作息
保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和不足的睡眠时间。

中医气、血、精、津液

中医气、血、精、津液

中医气、血、精、津液
中医学中,气、血、精、津液是身体内四种重要的生命物质,被认为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中医学中,医生需要通过综合分析这些物质的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气是中医学中最基本的物质,是人体内能量的表现形式。

中医理论认为,气在体内的运行决定了人体生命的运动和各种生理活动。

如果气的流动受到阻碍,就会引起疾病。

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具有营养和润滑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血的循环和流动能够促进人体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同时也有助于调节情绪、稳定心态。

精是人体最基本的生殖物质,在生殖、生长和养生的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精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生命能量,能够影响人体的健康和养生状况。

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之一,具有保持机体液体平衡、调节体温、润泽组织等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津液的循环与流动程度决定了人体的湿度和润滑度,对人体健康
至关重要。

综合以上介绍,气、血、精、津液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生命物质,它们的互相配合和协调能够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特征和健康状态。

中医理论认为,通过负责任地调理和调整气、血、精、津液,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很多慢性疾病和健康问题。

对于那些已经受到疾病困扰的患者来说,对气、血、精、津液的科学调理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以达到“以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精气血津液神血津液详解

精气血津液神血津液详解

精气血津液神血津液详解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精气血津液被认为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其中,精、气、血、津、液又分别具有不同的含义和功能。

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精精是指男女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子。

在中医理论中,精是人体的“根本之精”,被认为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精主要储藏于肾,肾主藏精、主生骨、主生发、主水液代谢等。

人的精并非无限的,男女受损于不同的情境,是人体应该保护的重要物质。

气气是人体的生命能量,被视为血液循环以外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人体内分泌、细胞的新陈代谢、神经系统的活动,都离不开气的作用。

气主要包括真气和营气,真气是指由肺脾肾等脏腑所生的气,主要负责呼吸,水液代谢,能源提供等;营气是指由饮食所吸取的营养物质转化而成的气,在人体内流动,提供所需营养物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和代谢功能。

血血是人体内循环的液态物质。

它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血有补肾益气、生发滋润、通经止痛、充面美容等多种功效。

它主要由肝和脾所调节,肝主疏泄用于疏通经脉,而脾则主要负责产生营血来滋养身体各器官和组织。

津液津液是指人体内的一种液体物质,在中医理论中是滋润人体的重要物质之一。

津液涵盖了汗液、唾液、泪液、鼻涕等液体,主要调节人体的水分平衡,维持人体的正常稳态,以及保护身体免受外界刺激。

神神指人体内心理活动的反映,即情感、思维、意识等。

神主要由心包、肝、脾、肺、肾五脏所治,而肝则被认为是五脏之中掌管神的脏器,可以调节和管理人体的情绪和心态等精神活动。

总的来说,人体的精、气、血、津液和神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综合物质。

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不仅能决定人体健康的情况,也决定了人体心理的状态。

因此,要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就需要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保养和调理。

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第一节精一、医学含义: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指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脏腑之精,即后天之精;精是指精、血、津、液的统称;指人体正气一种有形的,多是液态的精微物质广义的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包括精、血、津、液在内。

狭义的精,指肾藏之精,即生殖之精,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基本物质。

二、精的生成(一)先天之精——“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二)后天之精——脾胃为人生后天之根本三、精的功能(一)繁衍生殖——生殖之精(二)生长发育——人之生始于精,由精而成形,精是胚胎形成和发育的物质基础。

(三)生髓化血:精生髓,髓可化血,精足则血充,故有精血同源之说。

临床上用血肉有情之品(鹿茸、阿胶),补益精髓可以治疗血虚证。

(四)濡润脏腑:水谷精微不断地输市到五脏六腑等全身各组织器官之中,起着滋养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其剩余部分则归藏于肾,储以备用。

中医有“久病必穷肾”之说,故疾病末期常补益肾之阴精以治。

第二节气一、气的基本概念哲学含义: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宇宙和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医学含义: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气是真实存在而至精至微的生命物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负载着生命现象。

二、气的生成(一)气的来源1.先天之精气2.后天之精气(二)生成过程1.肺为气之主:肺为体内外之气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人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之气的交换。

2.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生化精气。

脾升胃降,纳运相得,将饮食化生为水谷精气3.肾为生气之源:肾有贮藏精气的作用,肾的精气为生命之根,生身之本。

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三、气的功能(一)推动作用——具有激发和推动作用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能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气化作用
含义:是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是指由人体之气 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 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如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化生为气血津液; 津液经过代谢转化为汗液、尿液; 饮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转化为糟粕等。 都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
19
24
2.宗

含义:积于胸中之气。又名“气海”、膻中。 生成:水谷精气和清气结合而成。 分布:聚于胸中,上出息道,下注丹田。 走息道以司呼吸——与呼吸有关
功 能量
贯心脉以行气血 —— 与气血运行、心搏的力 及节律有关 与人的试听言动等相关
25
3.营

含义: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又称“营血”、“营阴”。 生成: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 (水谷精微中之精专部分) 分布:进入脉中,循行于全身。 功能: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
26
4.卫气
含 义:行于脉外而具有防卫作用的气。
又称“卫阳”。 生 成: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水谷之悍气) 特 点:剽疾滑利 分 布: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布散全身。 功 能:防御外邪 温养全身 调控腠理 调节体温 影响睡眠
27

一、血的基本概念
红色液态物质 血 和维 循行于脉中 是构成人体
人体生命活动的 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 一。
15

温煦作用
含义:是指气通过运动变化能够产生热量,温煦 人体(阳气) 生理:维持体温恒定;促进各脏腑组织进行正常 的生理活动;温煦血、津液等液态物质 病理: 阳气不足见虚寒性病变——畏寒喜 暖、四肢不温、体温低下、脏腑生 理活动减弱、精血津液代谢减弱、 运行迟缓等。
机体代谢机能下降
16

防御作用
含义:气既具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 作用,同时由具有驱除侵入人体病邪的作用。 生理表现:防御外邪入侵,同时驱除侵 入人体病邪。 病理表现:易染疾病,病后难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7

固摄作用
含义:指气对于血、津液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 用,防止其无故流失,以及气对脏器位置的固护作用。 统摄血液 生理表现 固摄汗、尿、唾液、胃肠液 固摄精液 固护脏器 病理表现 气不摄血——出血 气不摄津——自汗、多尿、流涎、呕吐、泄泻 气不固精——遗精、滑精、早泄等 不固护脏器——脏器下垂
6
精的生成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
7
精的功能
1.生殖繁衍。
2.促进生长发育。
3.生髓充脑、养骨、化血。 4.滋养濡润。
5.防御卫外
8
二、气
9
一、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具 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物质属性、功能属性。
10
二、气的生成
(一)生成之源
先天之气(精气)——源于先天之精 谷气——水谷之精化生 后天之气(宗气) 清气——来源于自然界
22
五、气的分类
分类依据:根据气的生成来源、分布部位及 功能特点的不同而分。 类别: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23
1.元气(原气)
含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生成:由肾精化生,赖水谷之精滋养。 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功能
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 的生理活动。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 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
4
一、精
5
概念
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 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 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狭义之精:肾中所藏的具有生殖功能的精微物质,生殖之精。 广义之精:从液态精华物质的角度出发,是指人体内一切 有 形的精微物质。
营养作用
13

推动作用
1.含义:气能促进和激发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各 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激发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激发和促进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机能;
生理表现 激发和促进精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输布; 激发和兴奋精神活动。
14
病理表现
脏腑经络组织的生理功能减退 血液、津液的生成运行和排泄障碍 机体的生长发育迟缓或早衰 精神状态的改变
生血之根
31
三、血的功能
(一)濡养作用
生理体现:面色红润、肌肉壮实、皮肤毛发 润泽、感觉灵敏、运动自如。 病理表现:面色萎黄、肌肉瘦削、肌肤干涩、 毛发不荣、肌肤麻木、运动无力。 (二)运载作用
(三)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神充沛、神志清晰、 反应灵敏、思维敏捷。
32
四、血的运行
循行方式:行于脉中,流布全身。
精气血津液
重点掌握




1.气的含义,其生成与哪个脏腑有关。气的功能 气化、气机的含义,气的运动形式。元气、宗气 、营气、卫气的生理功能。 2、血的组成,血的生成与哪些脏腑有关。血的 功能及正常运行的条件。 3、津液的含义,代谢过程涉及到哪些脏腑。 4、气与血的关系,血与津液的关系。
只是一件,流行为气,凝聚 为精,妙用为神
(四)气的运动
1.气机的含义: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升、降、出、入


20
3.脏腑之气运动的规律
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 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 脾胃居中,为升降枢纽 六腑气机以降为主
脏腑气机升降 出入协调平衡 是维持正常生 命活动的关键
21
4.气机失调
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
基本物质之
29
二、血的生成 (一)血的组成 营气 + 津液 (二)血的来源 水谷精气 肾精
30
(三)相关脏腑
脾胃:化生水谷精微——营气和津液是 生血之源 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 心肺:营气和津液由脾上输于心肺,与 肺吸入的清气结合,贯注心脉, 生血之所 心气的作用下化赤而为血。 肝肾: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可以互化。
11
(二)与气生成有关的脏腑
肾为生气之根:先天之精是肾精的主体,先天之精所 化生的先天之气(元气),是人体之气的根本。 脾胃为生气之源:脾胃可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化为 血和津液,皆可化气。
肺为生气之主:肺主气,主司呼吸运动和宗气的生成。
12
(三)气的生理功能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完整通畅 血液充盈,寒温适度 心、肺、肝、脾功能正常
33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