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PPT课件
合集下载
Chapter05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Chapter05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三、评价标准
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2.区域土壤背景值; 3.区域性土壤自然含量; 4.土壤对照点含量; 5.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的相关含量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标准值的污染物项目少,给土壤环境质 量评价工作带来了困难。
对其他污染指标多选用不同含义的土壤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
土因素决定的异常元素列为监测项目。
Chapter05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 一.现状调查 • 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 • (1)评价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作出类型分布图 • (2)各种类型土壤的成土条件、土壤的矿物和化学组成、土壤理化和生物
学特性 • (3)评价区土地利用及规划设想,以此确定重点保护区,并选择相应的评
Chapter05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侵蚀-土壤流失
• 土壤侵蚀 (soil erosion):土壤在风、水、重力作用下,土壤被剥 蚀、迁移或沉积的过程。
• 土壤流失(Soil loss)与土壤侵蚀基本上是同义语,土壤侵蚀侧 重于过程,而土壤流失则重于结果。
• 在国际学术文献中,目前更多的与水连用,称为水土流失。
Chapter05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划分和内容
• (二)评价内容 • (7)评价拟建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的重大性,并提出消除和减轻负面影
响的对策以及监测措施 • (8)如果由于时间限制或特殊原因,不可能详细、准确的收集到评价区
土壤的背景值和基线值以及植物体内污染物含量等资料,可以采用类 比调查;必要时应做盆栽、小区乃至田间试验,确定植物体内的污染 物含量或者开展污染物在土壤累积过程的模拟试验,以确定各种系数 值
三、评价标准
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2.区域土壤背景值; 3.区域性土壤自然含量; 4.土壤对照点含量; 5.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的相关含量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标准值的污染物项目少,给土壤环境质 量评价工作带来了困难。
对其他污染指标多选用不同含义的土壤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
土因素决定的异常元素列为监测项目。
Chapter05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 一.现状调查 • 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 • (1)评价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作出类型分布图 • (2)各种类型土壤的成土条件、土壤的矿物和化学组成、土壤理化和生物
学特性 • (3)评价区土地利用及规划设想,以此确定重点保护区,并选择相应的评
Chapter05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侵蚀-土壤流失
• 土壤侵蚀 (soil erosion):土壤在风、水、重力作用下,土壤被剥 蚀、迁移或沉积的过程。
• 土壤流失(Soil loss)与土壤侵蚀基本上是同义语,土壤侵蚀侧 重于过程,而土壤流失则重于结果。
• 在国际学术文献中,目前更多的与水连用,称为水土流失。
Chapter05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划分和内容
• (二)评价内容 • (7)评价拟建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的重大性,并提出消除和减轻负面影
响的对策以及监测措施 • (8)如果由于时间限制或特殊原因,不可能详细、准确的收集到评价区
土壤的背景值和基线值以及植物体内污染物含量等资料,可以采用类 比调查;必要时应做盆栽、小区乃至田间试验,确定植物体内的污染 物含量或者开展污染物在土壤累积过程的模拟试验,以确定各种系数 值
《土壤质量评价》课件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解读土壤质量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和修正措施。
3 土壤修正和改良
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土壤修正和改良,提高土壤的质量和肥力。
土壤质量评价的局限和发展趋势
1 工具的不足和改进空间
当前土壤质量评价工具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2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对土壤质量评价方法进行改进,使之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宏观评价法
通过评估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环境质量,对土壤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综合评价法
综合考虑多个指标,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用于划分土壤质量等级。
模型评价法
基于土壤生态过程模型或土壤数字模拟模型,对土壤质量进行定量评估。
宏观评价法
1 土壤基本性质评价
评估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种植的作物。
结语
1 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意义
土壤质量评价对于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和环 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土壤质量评Leabharlann 的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壤质量评价的应用 前景将更加广阔。
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质量评价是对土壤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包括基本性质、环境质量和生 态过程等方面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什么是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质量评价是对土壤的综合评估,考虑土壤的基本性质、环境质量和生态 过程等因素。它的目的是了解土壤的质量状况,为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提供 科学依据。
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
模型评价法
1 土壤生态过程模型
基于土壤生物学、生态学和化学等原理,建立模型对土壤质量进行定量评估。
2 土壤数字模拟模型
利用计算机模拟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预测土壤的质量变化和响应。
3 土壤修正和改良
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土壤修正和改良,提高土壤的质量和肥力。
土壤质量评价的局限和发展趋势
1 工具的不足和改进空间
当前土壤质量评价工具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2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对土壤质量评价方法进行改进,使之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宏观评价法
通过评估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环境质量,对土壤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综合评价法
综合考虑多个指标,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用于划分土壤质量等级。
模型评价法
基于土壤生态过程模型或土壤数字模拟模型,对土壤质量进行定量评估。
宏观评价法
1 土壤基本性质评价
评估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种植的作物。
结语
1 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意义
土壤质量评价对于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和环 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土壤质量评Leabharlann 的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壤质量评价的应用 前景将更加广阔。
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质量评价是对土壤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包括基本性质、环境质量和生 态过程等方面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什么是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质量评价是对土壤的综合评估,考虑土壤的基本性质、环境质量和生态 过程等因素。它的目的是了解土壤的质量状况,为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提供 科学依据。
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
模型评价法
1 土壤生态过程模型
基于土壤生物学、生态学和化学等原理,建立模型对土壤质量进行定量评估。
2 土壤数字模拟模型
利用计算机模拟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预测土壤的质量变化和响应。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PPT课件

• 用以评价各污染源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 • 计算式为:Pi=mi/Ci ➢Pi为i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mi为i污染物的排放量(kg/d); ➢Ci为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采用国家规定的排放浓
度标准(mg/l或mg/m3)。
概念: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 的介质量。
污染源评价
Ki=Pi/Pn ×100% Pn=∑Pi= ∑Ci/∣Coi∣·Qi i: 污染物的种类;
➢某污染源在区域中的等标污染负荷的分 担率:
Kn=Pn/Pm×100%; Pm= ∑Pn m: 污染源个数 Pn: 某污染源 Pm: 总污染源
22
• 等标污染负荷分担率最高的一种污染物,即为 最主要的污染物。
影响评价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预测该地区将来的环境质量 (新、改、扩建项目、特区城市、农工商联合体的环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预估拟建项目对未来环境影响。
9
按区域
局地性
区域性
流域性
全球性
既可以是地理区域的评价,如水系,风景旅游区及 海域等;也可是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评价,如上海市、 北京市等的环境质量评价等。
• 它也适用于向管理部门和公众提供关于环境 质量状况的信息。
环境质量指数法
36
6.方法 • 比值法:
是以Ci/Si的形式作为各污染物的分指数。 • 评分法:
是将各污染物参数按其监测值大小定出评分, 应用时根据污染物实测的数据就可求得其评分。 • 从比值法和评分法得到的几个分指数可以构成 一个综合质量指数,常用的方法有简单叠加、 算术均数和加权平均等。
12
Section 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3
度标准(mg/l或mg/m3)。
概念: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 的介质量。
污染源评价
Ki=Pi/Pn ×100% Pn=∑Pi= ∑Ci/∣Coi∣·Qi i: 污染物的种类;
➢某污染源在区域中的等标污染负荷的分 担率:
Kn=Pn/Pm×100%; Pm= ∑Pn m: 污染源个数 Pn: 某污染源 Pm: 总污染源
22
• 等标污染负荷分担率最高的一种污染物,即为 最主要的污染物。
影响评价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预测该地区将来的环境质量 (新、改、扩建项目、特区城市、农工商联合体的环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预估拟建项目对未来环境影响。
9
按区域
局地性
区域性
流域性
全球性
既可以是地理区域的评价,如水系,风景旅游区及 海域等;也可是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评价,如上海市、 北京市等的环境质量评价等。
• 它也适用于向管理部门和公众提供关于环境 质量状况的信息。
环境质量指数法
36
6.方法 • 比值法:
是以Ci/Si的形式作为各污染物的分指数。 • 评分法:
是将各污染物参数按其监测值大小定出评分, 应用时根据污染物实测的数据就可求得其评分。 • 从比值法和评分法得到的几个分指数可以构成 一个综合质量指数,常用的方法有简单叠加、 算术均数和加权平均等。
12
Section 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3
第五章土壤污染监测PPT课件

四、采样点的布设
(二)采样点数量 l 要求每个采样单元最少设3个采样点。 l 单个采样单元内采样点数可按下式估算:
四、采样点的布设
(三)采样点布设方法
1、对角线布点法 l 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污水灌溉或污染河
水灌溉的田块。由田块进水口引一对角线,在对 角线上至少分5等分,以等分点为采样分点。
土壤
49.0 27.6 7.13 3.8 1.37 0.63 1.36 0.6
元素
Ti S Mn P N Cu Zn
岩石圈
0.6 0.09 0.09 0.08 0.01 0.01 0.005
土壤
0.46 0.085 0.085 0.08 0.1 0.002 0.005
一、土壤组成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续表)
一、土壤组成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l 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 状。
l 腐殖质具有吸收性能、土壤缓冲性能以及与土壤 重金属的络合性能等,对土壤结构、土壤性质和 土壤质量有重大影响。
l 一定条件下,土壤还具有净化解毒作用。这种净 化作用是极不稳定的。
一、土壤组成
(三)土壤生物
l 土壤中生活着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 等)及动物(原生动物、蚯蚓、线虫类等)
2、次生矿物质:原生矿物质经风化后形成的新矿 物。各种简单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 等。次生粘土矿物大多为各种铝硅酸盐和铁硅酸 盐,如高岭土、多水高岭土等。
一、土壤组成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
元素
O Si A1 Fe Ca Na K Mg
岩石圈
47.2 33.0 8.8 5.1 3.6 2.64 2.6 2.1
四、采样点的布设
05土壤质量监测课件

而判断土壤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受污染的程度。 我国1990年出版了《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专著。
土壤污染
定义:
环境污染物过量地输入土壤,超过了土壤能 承受的容量和净化速度,污染物的积累逐渐 占据优势,使得土壤中所生长的植物和微生 物受到危害,并使植物体中污染物含量超过 食品卫生标准,就称为该土壤受到了污染。
六六六 ≤ 滴滴锑 ≤
一级 自然背景
0.20 0.15 15 15 35 35 90 90
0.05 0.05
<6.5
0.30 0.30 30 40 50 150 250 250 150
二级
6.5~7.5 >7.5
0.30
0.60
0.50
1.0
25
20
30
25
100
100
200
200
300
350
300
土壤污染分%) 担 各 率 某 项 ( 项 污污 染染 指指 1数 0数 0之和
土壤污染分极标准
土壤级别
综合污染指数 (P综)
污染等级
1 P综≤0.7
安全
清洁
污染水平
2 0.7<P综≤1.0 警戒限 尚清洁
3 1.0<P综≤2.0 轻污染 土壤污染超过背景值,作物开始污染
4 2.0<P综≤3.0 中污染 土壤、作物均受到中度污染
无机胶体(黏土矿物、铁、铝、硅水合氧化物) 有机胶体(腐殖质)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对有机污染物(如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和无机污 染物(如Hg2+、Pb2+、Cu2+、Cd2+等重金属离子) 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或离子交换吸附能力。
(二) 酸碱性 土壤的酸碱度可以划分为九级: 中国土壤的pH大多在4.5~8.5范围内,并呈东
土壤污染
定义:
环境污染物过量地输入土壤,超过了土壤能 承受的容量和净化速度,污染物的积累逐渐 占据优势,使得土壤中所生长的植物和微生 物受到危害,并使植物体中污染物含量超过 食品卫生标准,就称为该土壤受到了污染。
六六六 ≤ 滴滴锑 ≤
一级 自然背景
0.20 0.15 15 15 35 35 90 90
0.05 0.05
<6.5
0.30 0.30 30 40 50 150 250 250 150
二级
6.5~7.5 >7.5
0.30
0.60
0.50
1.0
25
20
30
25
100
100
200
200
300
350
300
土壤污染分%) 担 各 率 某 项 ( 项 污污 染染 指指 1数 0数 0之和
土壤污染分极标准
土壤级别
综合污染指数 (P综)
污染等级
1 P综≤0.7
安全
清洁
污染水平
2 0.7<P综≤1.0 警戒限 尚清洁
3 1.0<P综≤2.0 轻污染 土壤污染超过背景值,作物开始污染
4 2.0<P综≤3.0 中污染 土壤、作物均受到中度污染
无机胶体(黏土矿物、铁、铝、硅水合氧化物) 有机胶体(腐殖质)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对有机污染物(如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和无机污 染物(如Hg2+、Pb2+、Cu2+、Cd2+等重金属离子) 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或离子交换吸附能力。
(二) 酸碱性 土壤的酸碱度可以划分为九级: 中国土壤的pH大多在4.5~8.5范围内,并呈东
第5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土壤学ppt课件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 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污染、危害;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 场附近的农田(蔬菜地除外)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 不造成污染及危害.
本标准仅对土壤中镉、汞、铬、锌、砷、铜、铅、镍、六六六、DDT 10项指标做了规定,对其他重金属和难降解危险性化合物未做规定。
固体废弃物在掩埋或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渗出液、滤沥液进入土壤, 能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危害土壤环境。
矿业工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损失土壤资源 污染土壤环境:产生的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 弃物等对土壤环境产生污染性的影响。 引发和加速土壤退化和破坏 ➢挖掘采剥改变了矿区的地质、地貌、植被等,加剧 了水土流失,从而引发土壤退化和破坏;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加速了土壤的退化和破坏。
一般,一级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以上各个方面,三级评价可利用现有资料和参照
类比项目从简,二级评价类似一级评价,但工作深度可视情况适当减少。
评价范围
①项目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 ②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 ③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于干或湿
沉降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 ④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填埋场周
2.相关性原则:通过研究不同层次各子系统间的联系性质、方式及联系 的程度,判别环境影响的传递性,逐层逐级传递的方式、速度和强度。
3.主导性原则:必须抓住建设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引起的主要土壤环 境问题。
4.动态性原则:土壤环境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态过程。不同建设 阶段的环境影响的迭加性和累积性、影响的短期性与长期性、影响的 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等都是不断变化的。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 场附近的农田(蔬菜地除外)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 不造成污染及危害.
本标准仅对土壤中镉、汞、铬、锌、砷、铜、铅、镍、六六六、DDT 10项指标做了规定,对其他重金属和难降解危险性化合物未做规定。
固体废弃物在掩埋或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渗出液、滤沥液进入土壤, 能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危害土壤环境。
矿业工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损失土壤资源 污染土壤环境:产生的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 弃物等对土壤环境产生污染性的影响。 引发和加速土壤退化和破坏 ➢挖掘采剥改变了矿区的地质、地貌、植被等,加剧 了水土流失,从而引发土壤退化和破坏;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加速了土壤的退化和破坏。
一般,一级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以上各个方面,三级评价可利用现有资料和参照
类比项目从简,二级评价类似一级评价,但工作深度可视情况适当减少。
评价范围
①项目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 ②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 ③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于干或湿
沉降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 ④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填埋场周
2.相关性原则:通过研究不同层次各子系统间的联系性质、方式及联系 的程度,判别环境影响的传递性,逐层逐级传递的方式、速度和强度。
3.主导性原则:必须抓住建设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引起的主要土壤环 境问题。
4.动态性原则:土壤环境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态过程。不同建设 阶段的环境影响的迭加性和累积性、影响的短期性与长期性、影响的 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等都是不断变化的。
最新土壤质量监测培训课件.ppt精品文档

精品
5.3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管理
5.3.1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深度和采样量 1. 混合样品 2. 剖面样品 (二)采样时间和频率 (三)采样注意事项 5.3.2土壤样品的加工与管理 (一)样品加工处理 (二)样品管理
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直接影响土壤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矿物质是植物 营养元素的重要供给源,按其成因可分为 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
精品
一、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
1、原生矿物质:它是各种岩石经受不同的物理风化, 仍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 这类矿物质主要有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 类矿物、磷酸盐类矿物。
2、次生矿物质:它大多是由原生矿物质经化学风化后 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有所改变。这类矿 物质包括简单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三 氧化物类(如褐铁矿)、次生铝硅酸盐类(如蒙脱土)。
二、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
土壤矿物质元素的相对含量与地球表面岩石圈元素的 平均含量及其化学组成相似。主体元素是氧、硅、铝、铁、 钙、钠、钾、镁等,占96%。
体、可溶性气体等。
精品
(五)土壤空气
精品
思考题
简述土壤的组成;他们是怎样形成的?
精品
5.1.2土壤的基本性质
(一)吸附性 (二)酸碱性 (三)氧化-还原性
精品
精品
精品
土壤中氧化剂:游离氧、高价金属离子、硝 酸根等
土壤中还原剂:土壤有机质及其在厌氧条件 下的分解产物、低价金属离子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监测重金 属、农药、pH值共11个项目。
精品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将监测项目 分为3类
1. 规定必测项目: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1项
5.3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管理
5.3.1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深度和采样量 1. 混合样品 2. 剖面样品 (二)采样时间和频率 (三)采样注意事项 5.3.2土壤样品的加工与管理 (一)样品加工处理 (二)样品管理
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直接影响土壤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矿物质是植物 营养元素的重要供给源,按其成因可分为 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
精品
一、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
1、原生矿物质:它是各种岩石经受不同的物理风化, 仍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 这类矿物质主要有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 类矿物、磷酸盐类矿物。
2、次生矿物质:它大多是由原生矿物质经化学风化后 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有所改变。这类矿 物质包括简单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三 氧化物类(如褐铁矿)、次生铝硅酸盐类(如蒙脱土)。
二、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
土壤矿物质元素的相对含量与地球表面岩石圈元素的 平均含量及其化学组成相似。主体元素是氧、硅、铝、铁、 钙、钠、钾、镁等,占96%。
体、可溶性气体等。
精品
(五)土壤空气
精品
思考题
简述土壤的组成;他们是怎样形成的?
精品
5.1.2土壤的基本性质
(一)吸附性 (二)酸碱性 (三)氧化-还原性
精品
精品
精品
土壤中氧化剂:游离氧、高价金属离子、硝 酸根等
土壤中还原剂:土壤有机质及其在厌氧条件 下的分解产物、低价金属离子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监测重金 属、农药、pH值共11个项目。
精品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将监测项目 分为3类
1. 规定必测项目: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1项
评价讲义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2 Pi < 3, 中污染级; Pi 3,重污染级。
多因子综合评价
A、等权综合指数:
n
P
1
n
Pi i
1
B、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P
avr ci si maxci si 2
2
2
C、加权综合污染指数:
P
W P
i 1 i i
n
D、 均方根综合污染指数:
P
土壤盐碱化预测
• 用钠吸附比(SAR)来划分灌溉水质等级:
• 当土壤溶液的电导率(ES)为10mS/m时,
– ①SAR值在0~10之间为低钠水,可用于灌溉各种土壤而不发生盐 碱化; – ②SAR值在10~18之间为中钠水,对具有高阳离子交换量的细质土 壤会造成盐碱化; – ③SAR值在18~26之间为高钠水,对大多数土壤都可产生有害的交 换性钠,造成碱化; – ④SAR值在26~30之间为极高钠水,一般不适用于灌溉。
400
300 500 200 1.0
滴滴娣 ≤
0.05
0.50
1.0
四、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单因子评价
分别计算各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然后进行分 级评价。 A、以实测值与评价标准值相比计算土壤污染指 数:
ci P i si
Pi 1,未受污染; Pi > 1,已受污染,P越大,污染越严重。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mg/kg (GB15618-1995)
级别 土壤pH值 项目 镉 ≤ 汞 ≤ 0.20 0.15 0.30 0.30 0.60 0.50 1.0 1.0 1.5 一级 自然背景 <6.5 二级 6.5~7.5 >7.5 三级 >6.5
砷 水田 ≤
多因子综合评价
A、等权综合指数:
n
P
1
n
Pi i
1
B、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P
avr ci si maxci si 2
2
2
C、加权综合污染指数:
P
W P
i 1 i i
n
D、 均方根综合污染指数:
P
土壤盐碱化预测
• 用钠吸附比(SAR)来划分灌溉水质等级:
• 当土壤溶液的电导率(ES)为10mS/m时,
– ①SAR值在0~10之间为低钠水,可用于灌溉各种土壤而不发生盐 碱化; – ②SAR值在10~18之间为中钠水,对具有高阳离子交换量的细质土 壤会造成盐碱化; – ③SAR值在18~26之间为高钠水,对大多数土壤都可产生有害的交 换性钠,造成碱化; – ④SAR值在26~30之间为极高钠水,一般不适用于灌溉。
400
300 500 200 1.0
滴滴娣 ≤
0.05
0.50
1.0
四、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单因子评价
分别计算各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然后进行分 级评价。 A、以实测值与评价标准值相比计算土壤污染指 数:
ci P i si
Pi 1,未受污染; Pi > 1,已受污染,P越大,污染越严重。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mg/kg (GB15618-1995)
级别 土壤pH值 项目 镉 ≤ 汞 ≤ 0.20 0.15 0.30 0.30 0.60 0.50 1.0 1.0 1.5 一级 自然背景 <6.5 二级 6.5~7.5 >7.5 三级 >6.5
砷 水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第三节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第四节 土壤环境ຫໍສະໝຸດ 响评价16.08.2020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二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第一节 概论
一、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和程序
(一)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在研究土壤环境质
16.08.2020
11
一般,一级评价项目的内容应包括以上各个方面,
三级评价可利用现有资料和参照类比项目从简,二级评
价的工作内容类似一级评价项目,但工作深度可视情况
适当减少。
(三)评价范围
1.项目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
2.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例如排放废
水渠道经过的土地);
3.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
⒋土壤污染现状及对作物的影响调查。 ⒌评价区土壤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污染途径的调查。
16.08.2020
16
二、评价因子的选择
由于土壤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一般 采用对角线、梅花形、棋盘式、蛇形等方法多点采样,均匀混合。 20cm左右耕层土和耕层以下20cm~40cm。 按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
监测项目要考虑污染土壤成土因素,一般把主要污染物和由成 土因素决定的异常元素列为监测项目。
16.08.2020
16.08.2020
10
6.运用土壤侵蚀和沉积模型预测项目可能造成的侵 蚀和沉积。
7.评价拟建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的重大性,并提出 消除和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以及监测措施。
8.如果由于时间限制或特殊原因,不可能详细、准 确地收集到评价区土壤的背景值和基线值以及植 物体内污染物含量等资料,可以采用类比调查; 必要时应做盆栽、小区乃至田间试验,确定植物 体内的污染物含量或者开展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积 过程的模拟试验,以确定各种系数值。
16.08.2020
6
(三)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程序 不同的评价目的,选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普查:现状评价 大的拟建工程对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时:
现状评价、影响评价
16.08.2020
7
我国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程序,一般按图5-1所示程序进行。
16.08.2020
8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划分和工作内容
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
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
壤,土质应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
果园、牧场等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
造成污染、危害;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
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场附近的农田(蔬菜地除外)
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污染及危
现有的环境容量; 4.项目所在地的土壤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16.08.2020
9
(二)评价内容 1.收集和分析拟建项目工程分析的成果以及与土壤
侵蚀和污染有关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生物 等专题评价的相关资料。 2.调查、监测项目所在地区土壤环境资料。 3.调查、监测评价区内现有土壤污染源排污情况。 4.描述土壤环境现状。 5.根据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方式、区 域环境特点、土壤理化特性、净化能力以及污染 物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和累积规律,分析污 染物累积趋势,预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和发展。
15
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 ⒈评价区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作出类型分布图。 ⒉各种类型土壤的成土条件,包括成土母质、生物特征、所处
的地貌类型、地下水的埋藏特性、气候条件、耕作历史等和各类型 土壤的剖面构成,土壤的矿物与化学组成、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 等的调查。
⒊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以此确定重点保护地区,并选 择相应的评价标准。
16.08.2020
4
评价目的:提高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并提出控制和减缓土壤环境不利变化的对 策和措施。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为两大类:土壤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依据评价重点内容的不同,又可细分 为:土壤污染评价、土壤资源评价、土壤 生态评价、土壤综合评价。
16.08.2020
5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主导性原则 4、动态性原则 5、随机性原则
(一)评价等级划分 尚无导则,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项目占地面积、地形条件和土壤类型,可能 会被破坏的植被种类、面积以及对当地生态
系统影响的程度; 2.侵入土壤的污染物的主要种类、数量,对土
壤和植物的毒性及其在土壤中降解的难易程
度,以及受影响的土壤面积; 3.土壤能容纳侵入的各种污染物的能力,以及
于干或湿沉降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
4.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
填埋场周围的土地。
一般应包括大气环境质量评价范围、地面水及其灌
1区6.08的.202范0 围,固体废弃物堆放场附近。
12
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根
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其分为三类:
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原则、标准和 方法,对土壤污染程度进行评定,或是对土壤 对人类健康适宜程度进行评定。
16.08.2020
3
土壤环境质量是指土壤环境(或土壤生态系统) 的组成、结构、功能特性及其所处状态的综合体现与 定性、定量的表述。
它包括: 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下的自然过程及其所形成的 土壤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特性、环境地球化学背 景值与元素背景值、净化功能、自我调节功能与抗逆 性能、土壤环境容量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环境污染和土壤生态状 态的变化。 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标志。
害。
16.08.2020
13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一、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内容包括布点、采样、确定监测项 目等。
采样点的布置要考虑调查区内土壤类型及其 分布、土地利用及地形地貌条件
16.08.2020
14
在上风向布点稀,下风向布点密,近污染源采样点间距小,远 离污染源的间距大。当利用废水或受污染的水源灌溉农田时,应在 灌区内根据水流的路径和距离,分别在主灌渠和支灌渠附近采样。 水田的采样点包括进出水口和田中间。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第三节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第四节 土壤环境ຫໍສະໝຸດ 响评价16.08.2020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二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第一节 概论
一、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和程序
(一)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在研究土壤环境质
16.08.2020
11
一般,一级评价项目的内容应包括以上各个方面,
三级评价可利用现有资料和参照类比项目从简,二级评
价的工作内容类似一级评价项目,但工作深度可视情况
适当减少。
(三)评价范围
1.项目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
2.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例如排放废
水渠道经过的土地);
3.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
⒋土壤污染现状及对作物的影响调查。 ⒌评价区土壤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污染途径的调查。
16.08.2020
16
二、评价因子的选择
由于土壤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一般 采用对角线、梅花形、棋盘式、蛇形等方法多点采样,均匀混合。 20cm左右耕层土和耕层以下20cm~40cm。 按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
监测项目要考虑污染土壤成土因素,一般把主要污染物和由成 土因素决定的异常元素列为监测项目。
16.08.2020
16.08.2020
10
6.运用土壤侵蚀和沉积模型预测项目可能造成的侵 蚀和沉积。
7.评价拟建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的重大性,并提出 消除和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以及监测措施。
8.如果由于时间限制或特殊原因,不可能详细、准 确地收集到评价区土壤的背景值和基线值以及植 物体内污染物含量等资料,可以采用类比调查; 必要时应做盆栽、小区乃至田间试验,确定植物 体内的污染物含量或者开展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积 过程的模拟试验,以确定各种系数值。
16.08.2020
6
(三)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程序 不同的评价目的,选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普查:现状评价 大的拟建工程对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时:
现状评价、影响评价
16.08.2020
7
我国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程序,一般按图5-1所示程序进行。
16.08.2020
8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划分和工作内容
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
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
壤,土质应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
果园、牧场等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
造成污染、危害;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
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场附近的农田(蔬菜地除外)
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污染及危
现有的环境容量; 4.项目所在地的土壤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16.08.2020
9
(二)评价内容 1.收集和分析拟建项目工程分析的成果以及与土壤
侵蚀和污染有关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生物 等专题评价的相关资料。 2.调查、监测项目所在地区土壤环境资料。 3.调查、监测评价区内现有土壤污染源排污情况。 4.描述土壤环境现状。 5.根据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方式、区 域环境特点、土壤理化特性、净化能力以及污染 物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和累积规律,分析污 染物累积趋势,预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和发展。
15
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 ⒈评价区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作出类型分布图。 ⒉各种类型土壤的成土条件,包括成土母质、生物特征、所处
的地貌类型、地下水的埋藏特性、气候条件、耕作历史等和各类型 土壤的剖面构成,土壤的矿物与化学组成、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 等的调查。
⒊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以此确定重点保护地区,并选 择相应的评价标准。
16.08.2020
4
评价目的:提高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并提出控制和减缓土壤环境不利变化的对 策和措施。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为两大类:土壤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依据评价重点内容的不同,又可细分 为:土壤污染评价、土壤资源评价、土壤 生态评价、土壤综合评价。
16.08.2020
5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主导性原则 4、动态性原则 5、随机性原则
(一)评价等级划分 尚无导则,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项目占地面积、地形条件和土壤类型,可能 会被破坏的植被种类、面积以及对当地生态
系统影响的程度; 2.侵入土壤的污染物的主要种类、数量,对土
壤和植物的毒性及其在土壤中降解的难易程
度,以及受影响的土壤面积; 3.土壤能容纳侵入的各种污染物的能力,以及
于干或湿沉降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
4.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
填埋场周围的土地。
一般应包括大气环境质量评价范围、地面水及其灌
1区6.08的.202范0 围,固体废弃物堆放场附近。
12
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根
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其分为三类:
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原则、标准和 方法,对土壤污染程度进行评定,或是对土壤 对人类健康适宜程度进行评定。
16.08.2020
3
土壤环境质量是指土壤环境(或土壤生态系统) 的组成、结构、功能特性及其所处状态的综合体现与 定性、定量的表述。
它包括: 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下的自然过程及其所形成的 土壤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特性、环境地球化学背 景值与元素背景值、净化功能、自我调节功能与抗逆 性能、土壤环境容量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环境污染和土壤生态状 态的变化。 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标志。
害。
16.08.2020
13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一、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内容包括布点、采样、确定监测项 目等。
采样点的布置要考虑调查区内土壤类型及其 分布、土地利用及地形地貌条件
16.08.2020
14
在上风向布点稀,下风向布点密,近污染源采样点间距小,远 离污染源的间距大。当利用废水或受污染的水源灌溉农田时,应在 灌区内根据水流的路径和距离,分别在主灌渠和支灌渠附近采样。 水田的采样点包括进出水口和田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