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模型(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例题题

数学建模试题一、传染病模型医学科学的发展已经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许多传染病,但是仍然有一些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社会、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影响传染病的传播,而最直接的因素是:传染者的数量及其在人群中的分布、被传染者的数量、传播形式、传播能力、免疫能力等。
一般把传染病流行范围内的人群分成三类:S类,易感者(Susceptible),指未得病者,但缺乏免疫能力,与感染者接触后容易受到感染;I类,感病者(Infective),指染上传染病的人,它可以传播给S类成员;R类,移出者(Removal),指被隔离或因病愈而具有免疫力的人。
要求:请建立传染病模型,并分析被传染的人数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预报传染病高潮的到来?为什么同一地区一种传染病每次流行时,被传染的人数大致不变?二、线性规划模型—销售计划问题某商店拟制定某种商品7—12月的进货、售货计划,已知商店仓库最大容量为1500件,6月底已存货300件,年底的库存以不少于300件为宜,以后每月初进货一次,假设各月份该商品买进、售出单价如下表。
要求:若每件每月的库存费用为0.5元,问各月进货、售货各为多少件,才能使净收益最多?建立数学模型,并用软件求解。
【注】线性规划在MATLAB的库函数为:linprog。
语法为:x = linprog(f,A,b)x = linprog(f,A,b,Aeq,beq,lb,ub,x0,options)[x,fval,exitflag,output,lambda] = linprog(...)例如:线性规划目标函数的系数:f = [-5; -4; -6]约束方程的系数及右端项:A = [1 -1 13 2 43 2 0];b = [20; 42; 30];lb = zeros(3,1);调用线性规划程序linprog求解,得:[x,fval,exitflag,output,lambda] = linprog(f,A,b,[],[],lb);x= 0.000015.00003.0000三、一阶常微分方程模型—人口模型与预测 下表列出了中国1982-1998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取1982年为起始年(0=t ),1016540=N 万人,200000=m N 万人。
数学建模传染病模型例题

数学建模传染病模型例题(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数学建模传染病模型的基本概念1.SEIR 模型2.SIS 模型3.SIR 模型三、数学建模传染病模型的例题1.模型假设2.模型建立3.模型求解四、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染病的传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预测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数学建模传染病模型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以数学建模传染病模型为例,介绍相关的模型概念和例题。
二、数学建模传染病模型的基本概念(1)SEIR 模型SEIR 模型是传染病数学模型中最基本的模型之一,它将人群分为四类:易感者 (Susceptibles)、暴露者 (Exposed)、感染者 (Infectives) 和抵抗者 (Resistances)。
该模型假设人群数量不变,感染者会以一定的速率传染给易感者,同时易感者会以一定的速率转变为暴露者,暴露者在一定时间后转为感染者,感染者又会在一定时间后转为抵抗者。
(2)SIS 模型SIS 模型是 SEIR 模型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将人群分为易感者(Susceptibles)、感染者 (Infectives) 和恢复者 (Recovered) 三类。
该模型假设易感者与感染者的接触会导致疾病传播,感染者会在一定时间后恢复为易感者,恢复者则具有免疫力。
(3)SIR 模型SIR 模型是另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数学模型,它将人群分为易感者(Susceptibles)、感染者 (Infectives) 和恢复者 (Recovered) 三类。
与 SIS 模型不同的是,SIR 模型假设感染者会以一定的速率恢复为易感者,而恢复者则具有免疫力。
SIR 模型适用于短期传染病,例如流感。
三、数学建模传染病模型的例题假设某个地区有 10000 人,其中易感者占 80%,感染率为 0.01,恢复率为 0.9。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预测疾病传播的过程。
(1)模型假设我们假设疾病传播满足 SEIR 模型,人群分为易感者、暴露者、感染者和恢复者四类。
传染病数学建模

传染病数学建模(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30题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由于人体的疾病难以控制和变化莫测,医学中的数学模型也是较为复杂的。
在研究传染病传播问题时,人们发现传染病传播所涉及的因素很多,例如,传染病人的多少,易受感染者的多少,免疫者(或感染后痊愈者)的多少等。
在将某一地区,某种传染病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后,人们发现了以下的规律性:设Sk表示在开始观察传染病之后第k天易受感染者的人数,Hk 表示在开始观察后第k天传染病人的人数,Ik表示在开始观察后第k天免疫者(或感染后痊愈者)的人数,那么Sk+1=(1)Hk+1=+(2)I k +1=Ik+(3)其中(1)式表示从第k天到第k+1天有1%的易受感染者得病而离开了易受感染者的人群;(2)式表示在第k+1天的传染病人的人数是第k天的传染病人的人数减去痊愈的人数(假设该病的患病期为5(3)式表示在第k+1天免疫者的人数是第k天免疫者的人数加上第k天后病人痊愈的人数。
将(1),(2)和(3)式化简得2如果已知S0,H,I的值,利用上式可以求得S1,H 1,I1的值,将这组值再代入上式,又可求得S2,H2,I2的值,这样做下去,我们可以逐个地,递推地求出各组S k ,Hk,Ik的值。
因此,我们把Sk+1,Hk+1,Ik+1和Sk,H k ,Ik之间的关系式叫做递推关系式。
现在假设开始观察时易受感染者,传染病人和免疫者的人数分别为将上述数据(5)代入(4)式右边得利用递推关系式(4)反复计算得表30-1。
在建立上述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如果还要考虑该地区人员的迁入和迁出,人口的出生和死亡所引起的总人数的变化等因素,那么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变得非常复杂。
所以必须舍去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把问题简化,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如果将由该数学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比较后,与传染病传播的情况大致吻合,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该模型对得病人数进行预测和估计。
(6数学建模)传染病模型

简化可得SEIR模型
S (t ) SI S E (t ) SI E E I E I I R I R S E I R 1 S0 0, E0 0, I 0 0, R0 0
则有
上式消除N,
由I+S=1可得
上式是伯努里(Berrnolli)方程的初值问题,其解
析解为
定理 对上方程,当σ>1时, I (t ) 1 1 lim
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当σ<1时, I (t ) 0 。 lim
t
定理1表明,接触数σ>1时,传染者不会消灭,
其数量趋近于 1 1 ;当σ<1时,传染者的数量越 来越少,最终趋于零,传染病将消灭。所以接触数σ =1是区分传染病是否蔓延的阈值,定理1的结果可用 下图表示。
假设
1.人口总数为常数N,N足够大,则S(t)、I(t)、 R(t)可视为连续可微的;考虑出生与死亡时,出生率 与死亡率相等,且新生儿全为S类,平均出生率为μ。
2.人群中三类成员均匀分布,传播方式为接触传播,
单位时间内一个传染者与他人接触的接触率为常数λ, 则一个传染者在单位时间内与S类成员的接触率为λS。 因此,单位时间内I类成员与S类成员的接触总数 λNSI,就是单位时间内I类成员增加的数量,λSI称 为发病率。
定理2、定理3表明,传染病是否流行,取决于 s0 。 当 s0 1 时,传染病不会流行;当 s0 1 时,传染 病将流行,但最终传染病将消灭,这时人群中仍然有 S N 数量的成员为易感人群,而并非全体成员均为恢 复类成员。当 s0 初始值一定,控制传染病蔓延就要减 小传染期的按触数σ,我们注意到在σ=λ/ν中, 人们的卫生水平越高,接触率λ越小;医疗水平越高, 治愈率ν越大,于是σ越小,所以提高卫生水平和医 疗水平有助于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数学建模传染病模型例题

数学建模传染病模型例题一、传染病模型简介传染病模型是数学建模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用于描述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规律。
通过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可以研究传染病的传播动力学、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以及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传染病模型及其应用。
二、传染病模型的类型及应用1.SIR模型SIR模型是一种基于微分方程的传染病模型,其中S、I、R分别代表易感者(Susceptible)、感染者(Infected)和康复者(Recovered)。
该模型通过描述易感者感染、感染者康复以及康复者不再易感的动态过程,揭示了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规律。
SIR模型在分析疫情爆发、研究防控措施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2.SEIR模型SEIR模型是在SIR模型基础上发展的一种传染病模型,其中E代表潜伏者(Exposed)。
与SIR模型相比,SEIR模型增加了潜伏期这一概念,使得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该模型可以用于研究传染病的传播速度、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以及评估疫苗的效果。
3.SI模型SI模型是一种简化的传染病模型,仅包含易感者和感染者两个群体。
该模型适用于分析短期传染病,如流感等。
通过研究易感者与感染者的动态关系,可以预测疫情爆发的时间和规模。
三、传染病模型的参数估计与预测传染病模型的参数估计是数学建模的关键环节,通常采用最大似然估计、贝叶斯估计等方法。
此外,基于传染病模型的预测技术在疫情防控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如ARIMA、SVM等,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疫情的发展趋势。
四、数学建模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实际应用数学建模在传染病防控中具有广泛应用,如疫情监测、防控措施评估、疫苗研究等。
通过对传染病模型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协助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五、案例分析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如我国2003年非典疫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详细阐述传染病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案例,可以加深对传染病模型的理解,为今后疫情防控提供借鉴。
传染病数学建模

传染病数学建模
传染病数学建模是一种使用数学方法来描述和预测传染病传播过程的手段。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传播机制,预测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在传染病数学建模中,常见的模型有SIR 模型、SEIR 模型、SEIRS 模型等。
这些模型通过定义不同的状态变量来描述人群中不同个体的状态,如易感者(Susceptible)、感染者(Infected)、康复者(Recovered)等。
然后,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来描述这些状态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
在SIR 模型中,假设人群中只有易感者和感染者两种状态,感染者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行康复并获得免疫力。
在SEIR 模型中,增加了“暴露”状态,表示已经接触但尚未表现出症状的个体。
而在SEIRS 模型中,除了“暴露”状态外,还增加了“易感”状态,表示从未被感染过且没有免疫力的人群。
除了以上提到的模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传染病传播过程,如基于agent 的模型、网络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等。
这些模型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数据来选择合适的模型。
总之,传染病数学建模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传播机制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防控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影响。
数学建模传染病模型例题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建模传染病模型的例题:
问题:假设有一个小岛上住着100个人,其中有1个是传染病源。
初始时,这个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所以没有采取隔离措施。
其他人也不知道有传染病源在岛上。
假设每天,每个健康的人都有可能接触并感染患病的人,感染的概率是p。
另外,健康的人每天也有1个单位的时间用于自我保护,减少被感染的风险。
假设在t天后,岛上有x个人被感染。
我们需要找出p和时间t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调整p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假设:
1. 每个人每天只能接触一次患病的人。
2. 每个人每天有1个单位的时间用于自我保护。
3. 每个人接触患病的人后,有p的概率被感染。
4. 初始时,只有1个人是患病者。
5. 没有新的外来感染者进入岛上。
模型建立:
根据上述假设,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微分方程模型:
dx/dt = p * (100 - x) * (1/100) - x/100
其中,x表示被感染的人数,p表示感染概率,t表示时间。
求解模型:
通过求解这个微分方程模型,我们可以得到x与t的关系。
由于这个方程较为简单,我们可以直接求解它,找出x的解。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解的情况,讨论p对x的影响,从而找到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方法。
通过上述模型和求解过程,我们可以了解传染病的传播情况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感染概率p来控制其传播。
这个例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学建模在传染病控制中的应用,并为实际的传染病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微积分方法建模12传染病模型--数学建模案例分析

§12 传染病模型建立传染病模型的目的是描述传染过程、分析受感染人数的变化规律、预报高潮期到来的时间等等。
为简单起见假定,传播期间内所观察地区人数N 不变,不计生死迁移,时间以天为计量单位。
模型(一)(SI 模型) 模型假设1、人群分为健康者和病人,在时刻t 这两类人中所占比例分别为)(t s 和)(t i ,即1)()(=+t i t s 。
2、平均每个病人每天有效接触人数是常数λ,即每个病人平均每天使)(t s λ个健康者受感染变为病人,λ称为日接触率。
模型建立与求解据假设,在时刻t ,每个病人每天可使)(t s λ个健康者变成病人,病人数为)(t Ni ,故每天共有)()(t i t Ns λ个健康者被感染,即Nsi dtdiNλ= 又由假设1和设0=t 时的比例0i ,则得到模型⎪⎩⎪⎨⎧=-=0)0()1(i i i i dt diλ (1)(1)的解为te i t i λ--+=)11(11)(0(2)21i m dtdi )(m 21i模型解释1、当21=i 时,dt di 达最大值,这个时刻为)11ln(01-=-i t m λ,即高潮到来时刻,λ越大,则m t 越小。
2、当∞→t 时1→i ,这即所有的人都被感染,主要是由于没有考虑病人可以治愈,只有健康者变成病人,病人不会再变成健康者的缘故。
模型(二)(SIS 模型) 在模型(一)中补充假设3、病人每天被治愈的占病人总数的比例为μ,称为日治愈率。
模型修正为⎪⎩⎪⎨⎧=--=0)0()1(i i ii i dt diμλ (t 时刻每天有μNi 病人转变成健康者) (3)(3)的解为⎪⎪⎩⎪⎪⎨⎧=+≠--+-=----μλλμλμλλμλλμλ101)(0)1(])1([)(i t e i t i t (4) 可以由(3)计算出使dt di 达最大的高潮期m t 。
(dt di 最大值m dt di )(在λμλ2-=i 时达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易感人群(密切接触者)
I 已感人群(确诊人数)
R 康复人群(治愈人数)
自2020/1/28至2020/3/19日之前无境外输入,假设这段时间天津市总人数不变.设新冠肺炎传染病增长速率,正比于易感人群和已感人群的接触程度,(不患病的人相互接触、患病的人相互接触(不考虑交叉感染)都不会影响患病人数),只有没病的和有病的发生接触才会引起感染,因此对易感人群人群(密切接触者)S(t)建模:
d S(t)/d t=-aS(t)I(t) a:传播速率
t=0,S(t)=191;
已感人群个数I(t),I(t)的数量变化除了新增加的由于传染而患病的人之外,还要减掉病情恢复、治愈的人,因此对已感人群(确诊人数)建模:
d I(t)/d t=a S(t)I(t)—cI(t) c:治愈率
t=0,I(t)=24;
2020/3/19至2020/5/20确诊人数不再变化,相当于形成了一个新的感染群体。
建模同上:
I1境外确诊人数
S1密切接触者
R1境外治愈人数
d S1(t)/d t=-a1S1(t)I1(t) a1:传播速率
d I1(t)/d t=a1 S(t)I1(t)—c1I1(t) c1:治愈率
根据数据及做图天津市复课时间新冠肺炎的传染风险已极低。
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