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颜色_色散

合集下载

初二-光的颜色、色散、看不见的光

初二-光的颜色、色散、看不见的光

光的颜色、色散、看不见的光Ⅰ.知识梳理一、要点提纲:(一)光源简单地来说就是光的源头,即正在发光的物体。

常见光源:太阳、萤火虫、燃着的蜡烛、发光的灯泡等。

(二)光的色散、颜色1.光的色散现象彩虹(1)用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

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此外,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这两种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2)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色光的三原色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屏幕,屏幕上将会出现彩条.彩条有红、绿、蓝三种。

为什么是这三种呢?原来人们发现,用红、绿、蓝三种色光,不同比例混合的话,就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所以:(1)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2)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比较】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而颜料的三原色为红、黄、蓝.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是否相同呢?①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原色不同,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一起混合为黑色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蓝,而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补充:大自然界中色彩种类很多,不同的色彩给人的美是感受和联想是不同的,见到红、黄、橙暖色,会想到什么?火或太阳;见到蓝、紫、绿等冷色,又会想到什么?水或草地。

冷暖的对比与协调能产生美妙生动的色感。

3.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只透过红色光的玻璃,我们看到它是红色的,只透过绿色光的玻璃我们看到它是绿的(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A:白色:白色物体是因为它反射所有射到物体上的色光,B:黑色:黑色:物体将吸收所有射到物体上的色光,C:五颜六色: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只反射红色的光。

因此,绿光射到红色的衣服上,我们将看到衣服是黑色的。

(三)看不见的光1.太阳光由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组成。

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即人眼能看到的光,称为可见光。

13[1].4_光的颜色_色散

13[1].4_光的颜色_色散

全息照片的观看:
用激光照射全息照片,在照片的另一侧 观看原物体的立体的像。
全 息 照 片
照明光
人眼
巩固练习
1、下列现象属于薄膜干涉的有: ( A.在水面上的油膜呈现的彩色花纹; B.雨后天空中呈现的彩虹; C.阳光下通过三棱镜得到的彩色条纹 D.肥皂泡上呈现的彩色条纹。 )
2、用单色光照射肥皂薄膜:( ) A. 看到的干涉图样是明暗相间的条纹; B. 从光源发出的光与肥皂膜表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形成 干涉图样。 C. 一束入射光从薄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别反射出来,形 成两列波,这两列波频率相同,所以可以产生干涉; D. 若改用白光照射则看不到干涉条纹。
薄膜的厚度至少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 是否对所有颜色的光都有增透的作用? 因为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所以一般增 强绿光的透射,即薄膜的厚度是绿光 在薄膜中波长的1/4。由于其它色光不 能被有效透射,故反射较强,这样的 镜头呈淡紫色。
(2)光的折射中色散
三棱镜对光路有什么作用呢?对物体成像有 什么作用?
巩固练习
5、2003(上海卷)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1所示。 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 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干涉条纹 有如下特点:⑴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 厚度相等;⑵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 定。现若在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 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将( ) A.变稀疏 B.变紧密 C.不变 D.消失
二、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定义:含有各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 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光谱:(电磁波谱) 含有各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 各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就是光谱。

光的颜色 色散

光的颜色   色散

3.紫光由折射率为n的棱镜进入空气,则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频率为原来的n倍,波长为原来的1/n
B.波长为原来的n倍,波速为原来的n倍 C.频率为原来的n倍,波长为原来的n倍 D.频率为原来的1/n,波长为原来的n倍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让一束光经薄膜的两个表面反射后,形成的两束 反射光产生的干涉现象叫薄膜干涉.
1.现象:水平明暗相间条纹 2、产生: 薄膜的两表面反射光叠加而产生。 2d=nλ时,亮条纹 3、规律: 2d=(n+1/2)λ,暗条纹 4、产生薄膜干涉的条件: 薄膜厚度不均匀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1、在薄膜干涉中,前、后表面反射光的路程差由 膜的厚度决定,所以薄膜干涉中同一明条纹(暗条纹) 应出现在膜的厚度相等的地方.由于光波波长极短, 所以微薄膜干涉时,介质膜应足够薄,才能观察到干 涉条纹. 2.如果薄膜厚度均匀变化,用单色光照射 条 纹间距相等 用白光照射 在同一厚度某一波长的光反射后增强, 另一波长的光反射后减弱,所以出现彩色条纹 3、用手紧压两块玻璃板看到彩色条纹,阳光下的肥 皂泡和水面飘浮油膜出现彩色等都是薄膜干涉.
1.(03全国)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入玻璃 中,则其 C A.频率不变,波长变长 B 频率变大, 彼长不变 C 频率不变,波长变短 D 频率变小,波 长不变
2.(04全国春季)对于单色光,玻璃的折 射率比水大,则此光在玻璃中传播时 ( C ) A、其速度比在水中的大,其波长比在水中 的长 B、其速度比在水中的大,其波长比在水中 的短 C、其速度比在水中的小,其波长比在水中 的短 D、其速度比在水中的小,其波长比在水中 的长
(c)
注:薄片厚度一般仅为零点零几毫米左右,只相当于一张纸片的厚度
7.下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的上表面是 否平整的装置,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 所示,则 ( ) BD A.产生干涉的两列光波分别是由a的上表面和b的 B.产生干涉的两列光波分别是由a的下表面和b的上

光的颜色与色散知识点总结(最新)

光的颜色与色散知识点总结(最新)

光的颜色与色散知识点总结
我们平时常见的白色太阳光,实际上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紧七种单色光组成的,下面是光的颜色与色散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报考有帮助。

1、光的色散
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棱镜的色散实验使白光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

该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2)没有黑光的存在,白颜料也不能由其他颜料调配出来。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白色的不透明体反射各种色光。

黑色的不透明体吸收各种色光
【光的颜色与色散知识点总结】
1。

光的颜色与色散

光的颜色与色散

光的颜色与色散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多种颜色。

从红、橙、黄、绿、青、蓝到紫,光中的不同颜色对应着不同的波长和频率。

光的颜色与色散现象息息相关,色散是指光在经过透明介质时,由于光的不同波长被介质折射的程度不同而分离成不同颜色的能力。

1. 光的颜色来源光的颜色是由光波长决定的。

光波长越长,光看起来就越红;波长越短,光看起来就越蓝。

光波长在400到700纳米之间的范围内,人眼可以感知到不同的颜色。

2. 光的色散现象当光通过不同介质边界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过程。

当光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光的偏折角度不同,从而使光发生色散。

3. 色散的类型色散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

- 正常色散是指介质对光的不同波长折射率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的现象。

常见的正常色散材料包括玻璃和水。

在正常色散情况下,光的红色波长较长,折射率较小,所以红色光弯曲角度较小,而蓝色波长较短,折射率较大,所以蓝色光弯曲角度较大。

- 反常色散是指介质对光的不同波长折射率随波长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例如,二氧化硅和钠等物质具有反常色散性质。

4. 彩虹的形成彩虹是一种由雨滴对光的折射、反射和散射产生的自然现象。

当太阳光照射到雨滴上并进入雨滴内部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并且颜色发生了分散,形成了彩虹。

彩虹中的红色在上方,紫色在下方,由此可看出光的色散现象。

5. 色散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色散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 光谱学:通过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可以分析出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 光学仪器:如光谱仪、分光计等,利用色散原理进行光的分离和测量。

- 光通信:光纤通信中利用不同波长的光进行信号传输,需要光的色散特性进行波长分离和合并。

总结:光的颜色与色散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光的颜色由光的波长决定,而色散现象则是光通过透明介质后,不同波长的光发生折射角度不同,使得光分离成不同颜色的能力。

光的颜色 色散

光的颜色  色散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蝉翼上的 彩色干涉条纹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肥皂泡上也有这样 鲜艳的色彩。这些 都是光射到薄膜上 产生的干涉现象。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P-61实验
实验器材: 酒精灯 食盐
铁丝圈 肥皂水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P-61实验 实验观察:
酒精灯上撒食盐
铁丝圈蘸肥皂水
把液膜当平面镜
光的颜色
色散
一、光的颜色
色散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三、折射时
的色散
单 色 光 的 双 缝 干 涉 图 样
L、d相同时: L x d 红光的条纹间距最大, 说明:红光的λ最大。
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白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白光的双缝干涉图样是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
说明:白光是由许多色光组成的
发生干涉时: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条纹间距不同,白光被分解了。
光的色散:含有多种颜色的光
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
光的颜色由频率决定 视 网 膜 上 的 细 胞 视杆细胞 对光 敏感
不能区分不同波长的光
对光不敏感
视锥细胞 能区分不同波长的光
各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和频率的范围见下表: 光的 颜色 红 橙 黄 波长λ (nm) 频率 f (1014Hz) 光的 颜色 绿 波长λ (nm) 580~490 频率 f (1014Hz) 5.2~6.1 6.1~6.7 6.7~7.5
只要是薄膜,都能发生干涉!
d
×
薄膜厚度均匀时,若为单色光照射: 2d= k λ ,则整个薄膜前方都是亮的;
1 2d=(k- )λ ,则整个薄膜前方都是暗的。 2
厚度均匀的薄膜能形成干涉条纹?

光的颜色-色散

光的颜色-色散

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现象:白
光经过棱镜
后在光屏上
形成一条彩
色的光带
(红光在上
端,紫光在
最下端) 结论:①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② 棱镜材料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对红光
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的折a 射率最大。
20
光的色散
a
21
3.色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
色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 靛、紫.
膜的厚度为绿光在膜中波长的1/4
因为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所以一般增强绿 光的透射,即薄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 波长的1/4。由于其它色光不能被有效透 射,故反射较强,这样的镜头呈淡紫色。
a
14
a
15
3、牛顿环
干涉图样:中央疏边沿密的同心圆环
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
镜下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
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
②中央为白色亮条纹;
的特点?
③干涉条纹是以中央亮纹为对称点排列的;
④在每条彩色亮纹中红光总是a 在外侧,紫光在内侧。 3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象 肥皂液薄膜在阳光下呈彩色
a
4
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 呢?
白光的薄膜干涉条纹 ——彩色条纹
水面上的油膜呈彩色
怎样形成的呢?
a
5
薄膜干涉实验
通常简称为棱镜.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还可以使 光发生色散.
a
18
2、棱镜对光线的作用
(1)从玻璃棱镜的一个侧面 射入的光线从另一侧面射出时 向底面偏折.
理解底边含义(相 对而言的)。
偏折角度

《光的颜色色散》课件

《光的颜色色散》课件

全息摄影中的色散
全息摄影原理
全息摄影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物体发出的光波前表面 的所有信息,并再现出立体的三维图像。
色散对全息摄影的影响
在全息摄影过程中,光波经过色散后,不同颜色的光波会分离,影 响全息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
色散控制方法
为了获得更好的全息图像效果,需要采取措施控制色散,如使用特 殊的光学元件或材料,以及优化全息摄影的工艺参数。
创意拍摄
利用色散现象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摄影 效果,如彩虹效果、分离色调等,为 摄影师提供更多的创意空间。
色散与显示器技术
彩色显示
色散是现代显示器技术的基础之一,如液晶显示器和有机发 光二极管显示器等,通过色散将白光转换成不同颜色的光, 实现彩色显示。
高清晰度显示
色散在高清显示器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精确控制不同颜色 的光谱,提高显示器的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提供更优质的 视觉体验。
象的基本原理。
光的色散的应用
01
02
03
04
光的色散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 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色散现象,人们可以分离 出不同波长的光,用于光谱分
析和物质鉴定等领域。
在光学仪器中,如望远镜和显 微镜等,光的色散被用来校正 透镜的色差,提高成像质量。
此外,光的色散还在彩色摄影 、显示技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
《光的颜色色散》课件
• 光的颜色 • 光的色散 • 不同介质中的色散 • 色散与生活 • 色散实验
01
光的颜色
光的颜色基础
光的颜色与波长
光的颜色是由其波长决定的,波长越 短,光的频率越高,颜色越偏向蓝色 ;波长越长,频率越低,颜色越偏向 红色。
可见光的范围
颜色的感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光的颜色色散
编:高二物理组
【学习目标】
1、知道光的颜色由频率决定,知道不同色光不同特性。

(重点)
2、了解薄膜干涉及折射时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应用。

(难点)
【要点导学】
1、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有什么特点?相邻两个亮条纹中心间距△x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保持两缝间距d和缝到屏的距离L都不变的情况下,分别用红光与蓝光做实验,得到的干涉图样有什么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一、光的颜色色散
1、光的颜色与波长关系:不同颜色的光,波长
2、白光的组成:白光干涉时,条纹是;说明白光是由组成的
3、光的色散: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的现象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1、肥皂膜做薄膜干涉实验:酒精灯里的酒精中溶解一些氯化钠,灯焰就能发出明亮的黄光(获得单色光)。

把铁丝圈在肥皂水中蘸一下,让它挂上一层薄薄的液膜,肥皂薄膜必须竖直立放。

把这层液膜当成一个平面镜,用它观察火焰的像。

这个像与直接看到的火焰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在酒精灯侧观察到肥皂膜上呈现的干涉条纹
2、薄膜干涉中相干光的由来:薄膜前后两表面的反射光束,是由同一个实际光源分解而成的具有相同的频率,恒定的相位差
3、薄膜干涉的原理:膜前后两表面均可反射光,
且来源同,是光。

由于重力作用,膜为
上薄下厚楔形,不同位置处的反射光路程差
不同,有的地方可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有
的地方可能是半波长的偶数倍。

同一水平线
上厚度几乎一样,所以条纹。

5、薄膜干涉现象在技术上的应用:
(1)光学透镜上的增透膜
光学镜头表面常常镀一层透光的膜,叫做。

原理:因为增透膜的厚度为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从介质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的路程差为,所以两列光波相互削弱,使反射光的强度大大降低,投射光的强度得到加强。

一般增强人眼最敏感的绿光的透射,由于其它色光不能被有效透射,故反射较强,这样的镜头呈淡紫色。

【例3】为了减少光在透镜表面的损失,可在透镜表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用折射率为1.38的氟化镁,为了使波长为0.552×10-6m的绿光在垂直表面入射时不发生反射,所涂膜的厚度应是( )
2
A、1.0×10-7m
B、1.38×10-7m
C、2.76×10-7m
D、2.0×10-7m
(2)干涉法检查平整度
若被测面是平的,干涉条纹就是,
若干涉条纹是弯曲的,表明;
条纹向膜薄的一侧弯曲,工件表面有,
条纹向膜厚的一侧弯曲,工件表面有。

【例】图13-4-8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的上表面是否平整的装置,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则( )
A、产生干涉的两列光波分别是由a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反射的
B、产生干涉的两列光波分别是由a的下表面和b的上表面反射的
C、被检查的玻璃表面有凸起
D、被检查的玻璃表面有凹陷
【例4】把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的弯曲表面压在另一个玻璃平面上,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图甲),这时可以看到亮暗相间的同心圆(图乙).这个现象是牛顿首先发现的,这些同心圆叫做牛顿环,为了使同一级圆环的半径变大(例如从中心数起的第二道圆环),则应()
①将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变大
②将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变小
③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照射
④改用波长更短的单色光照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