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体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II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马铃薯抗逆相关基因SnRK2家族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马铃薯抗逆相关基因SnRK2家族的克隆与功能分析马铃薯抗逆相关基因SnRK2家族的克隆与功能分析近年来,随着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农作物种植遭受逆境胁迫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马铃薯也面临着干旱、高温、盐碱等多种逆境的威胁。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逆境抗性,科研人员对其抗逆相关基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其中,SnRK2家族被认为是马铃薯逆境抗性的关键基因家族之一。
SnRK2家族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蛋白激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为了进一步研究SnRK2家族在马铃薯中的功能以及其在逆境应答中的调控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马铃薯SnRK2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马铃薯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出了多个可能与抗逆性相关的SnRK2基因。
随后,通过RT-PCR技术,从马铃薯品种中分离和克隆了SnRK2基因。
经过测序验证,并与已有的马铃薯SnRK2序列进行比对,确认了克隆得到的马铃薯SnRK2基因。
接下来,为了进一步了解SnRK2基因在马铃薯逆境应答中的功能,研究人员利用基因转化技术将马铃薯SnRK2基因导入模式植物拟南芥中。
通过对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观察和生理指标分析,发现马铃薯SnRK2基因的导入显著提高了拟南芥的抗旱和耐盐能力。
此外,通过基因表达分析,发现马铃薯SnRK2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导入显著激活了一系列与逆境应答相关的基因表达。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马铃薯SnRK2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导入还促进了抗氧化系统的活化,提高了拟南芥对逆境胁迫下产生的活性氧的清除能力。
此外,马铃薯SnRK2基因的导入还增强了拟南芥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并提高了植株的光合效率和叶片干物质积累。
这些结果表明,马铃薯SnRK2基因在植物抗逆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改善植物对逆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研究人员通过克隆和功能分析,揭示了马铃薯抗逆相关基因SnRK2家族在植物逆境应答中的重要作用。
马铃薯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马铃薯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南运有;吕婷婷;曹敏轩;刘恒志;陈越;陈勤【摘要】该研究以马铃薯双单倍体‘DM'为材料,克隆到高亲和性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StNRT2.1的全长cDNA(JGI登录号PGSC0003DMT400002924),并对其进行表达模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探索StNRT2.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提高马铃薯对氮素的利用效率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通过同源克隆与PCR扩增获得StNRT2.1基因cDNA全长片段,并构建pCEGFP-StNRT2.1表达载体;测序结果显示其实际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与数据库中目的基因蛋白质序列完全一致,表明成功克隆到StNRT2.1基因且未出现错义突变.(2)StNRT2.1基因位于马铃薯第11号染色体,cDNA序列全长1 593 bp,编码53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7.60kD,理论等电点为9.36.(3)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tNRT2.1由20种氨基酸组成,其中甘氨酸(Gly)所占比例最多,达到10.8%,并且主要由228个α-螺旋、27个β-折叠、87个延伸链和188个无规则卷曲构成;StNRT2.1存在功能保守结构MFS_1 (PF07690)和12个跨膜螺旋结构域,且N端和C端均位于细胞膜内;StNRT2.1位于质膜上且不具有信号肽,可能为非分泌型膜蛋白.(4)以氮充足(7.5 mmol/L)水平作为对照,马铃薯幼苗经无氮(0mmol/L)和低氮(0.75 mmol/L)处理3周后呈现出叶片发黄及植株矮化等明显表型差异.(5) qRT-PCR结果显示,在无氮条件下,马铃薯根组织中StNRT2.1基因表达量升高3.98倍,说明StNRT2.1可能为诱导型高亲和转运蛋白.【期刊名称】《西北植物学报》【年(卷),期】2019(039)004【总页数】7页(P588-594)【关键词】马铃薯;硝态氮;硝态氮转运蛋白2(NRT2);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 【作者】南运有;吕婷婷;曹敏轩;刘恒志;陈越;陈勤【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正文语种】中文矿质养分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命物质,其中氮素(N)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元素,也是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因子[1]。
马铃薯抗逆相关基因SnRK2家族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马铃薯抗逆相关基因SnRK2家族的克隆与功能分析蔗糖非酵解型蛋白激酶2(Sucrose non-fermenting1-related protein kinase2,SnRK2)是植物细胞内一类蔗糖非酵解型-1(SNF1)蛋白激酶,其与植物对逆境信号的响应有关。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同源序列克隆,从马铃薯基因组中筛选并克隆了马铃薯StSnRK2基因家族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基因的特性及功能;通过构建GFP融合载体对其进行了亚细胞定位;运用实时定量荧光(qRT-PCR)技术研究了StSnRK2的组织表达特性和不同逆境胁迫下StSnRK2基因家族的表达特性与生理特性;通过转化烟草,检测了转基因植株中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特性,初步揭示了马铃薯StSnRK2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表达模式及可能参与的抗逆信号途径。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同源克隆,从陇薯3号‘中得到了8个马铃薯SnRK2基因家族的成员,分别命名为StSnRK2.1~2.8(GenBank 登录号:JX280911~JX280918)。
该基因家族核苷酸片段大小在1008~1089bp,氨基酸序列在335~362aa,等电点为4.88~6.08,分子量大小为37.44~41.49KDa。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家族成员都含有Ser/Thr蛋白激酶的核心功能域;同源序列比对分析和聚类结果显示该基因家族和已报道的拟南芥、水稻、玉米的SnRK2基因家族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根据其氨基酸序列与功能的相似性将家族成员分为3组,第一组成员包括StSnRK2.1、StSnRK2.2、StSnRK2.5、StSnRK2.7和StSnRK2.8,第二组成员有StSnRK2.4和StSnRK2.6,第三组成员有StSnRK2.3。
基因结构分析显示,该基因家族成员中仅StSnRK2.6含有7个外显子,其他成员均含有9个外显子;对其2kb的前导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因家族8个成员含有植物抗逆相关元件ABRE、DRE和LTRE,但不同成员所含元件个数之间存在差异。
马铃薯X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精品文档

马铃薯X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是马铃薯最常见的病毒之一,是马铃薯X病毒属(Potexviruses)的典型成员,1931年由Smith在马铃薯上发现,目前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
PVX可侵染16科240余种植物,侵染茄科(Solanaceae)种类最多[1-3]。
感染PVX病毒的马铃薯可能表现出的症状有萎缩、斑驳、叶子尺寸变小和花叶等,有时也会在块茎上出现坏死斑,表现的症状及轻重和PVX株系及所侵染马铃薯的品种有关[4]。
PVX为(+)ssRNA线状病毒,基因组长度约为6.4 kb,共有5个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简称ORF),近3′端的ORF编码25 ku病毒外壳蛋白(简称CP)[1,5-6]。
马铃薯作为世界性重要的农业资源和多种工业加工原料,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马铃薯是贵州省仅次于水稻、玉米居第3位的粮食作物[7]。
郑世玲等对贵州省马铃薯种植区的部分样品进行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发现大部分样品为2种或多种病毒共同侵染[8]。
颜谦等对贵州省海拔500~2 500 m 之间马铃薯产区的调查结果显示,PVX危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9]。
病毒的侵染除直接引起马铃薯病毒病外,更重要的是会导致种质退化,引起产量的急剧下降[9]。
目前,通过脱毒技术去除PVX病毒是防治该病毒最为有效的手段,脱毒效果需要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sorbent assay,简称ELISA)等检测方能确认。
笔者所在实验室已从贵州省感染PVX的马铃薯中分离出PVX-GZ,经鉴定该分离株属于PVX的X3株系[10]。
本研究采用RT-PCR等技术克隆PVX-GZ CP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用获得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出高效、灵敏、特异的抗血清,为PVX血清学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植物总RNA提取试剂(RNAiso Plus)、一步RT-PCR试剂盒、BamHⅠ和HindⅢ限制酶、大肠杆菌DH5α菌株和pMD18-T克隆载体均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XX公司;BL21(DE3)菌株和pET32a (+)载体、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简称PVY)、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简称PVS)、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简称CyMV)、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简称ORSV)和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简称PMMoV)由笔者所在实验室保存提供;PVX(普通烟)、PVY(昆诺藜)、PVS(昆诺藜)、CyMV(曼陀罗)、ORSV(苋色藜)、PMMoV(苋色藜)病叶取自笔者所在实验室防虫温室;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G(简称IgG)及显色底物碱性磷酸酯显色试剂盒(BCIP/NBT)购自碧云天(Beyotime)生物技术研究所;ELISA 显色底物对-硝基苯磷酸二钠(简称pNPP)购自索来宝(Solarbio)公司;清洁级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购自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并由其隔离饲养。
【2020生物新高考京津琼】(四)考前10天——长句应答必备,教材再巩固

(四)考前10天——长句应答必备,教材再巩固(名词解释+教材黑体字填空+教材结论性语句)第10天1.自由水与结合水: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2.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4.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5.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6.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7.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8.动物细胞的重要储能物质是糖原,植物细胞的重要储能物质是淀粉,细胞中的重要储能物质是脂肪。
9.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10.无机盐对于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酸碱平衡等具重要作用。
11.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12.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第9天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3.酶: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4.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5.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26.糖类在细胞膜上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且糖蛋白只能在膜外侧,据此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7.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三个耐冻性不同的马铃薯野生种中FAD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4, 40(1): 45−53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 DOI: 10.3724/SP.J.1006.2014.00045三个耐冻性不同的马铃薯野生种中FAD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李飞1,2徐建飞1刘杰1段绍光1卞春松1Jiwan P. PALTA3金黎平1,*1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北京 100081;2 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 贵州贵阳 550006;3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53706, WI, USA摘要: 以3个耐冻性和冷驯化能力不同的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commersonii、S. acaule和S. cardiophyllum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出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ω-6脱氢酶基因(FAD2), 分别命名为Cmm-FAD2 (GenBank登录号为KF214782)、Aca-FAD2 (KF214781)和Cph-FAD2 (KF214783)。
序列分析表明, 该基因在3个马铃薯野生种中核苷酸长度都为1326 bp, 编码441个氨基酸残基。
3个野生种FAD2基因核苷酸序列和蛋白序列比对结果表明, 在18个位点的差异核苷酸中有8个位点的差异导致对应的氨基酸残基变化, 其中第11和第44氨基酸残基处, 耐冻且有冷驯化能力的S. commersonii和S. acaule有相同的氨基酸, 而冷冻敏感S. cardiophyllum的氨基酸却不同。
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S. commersonii和S. acaule的FAD2蛋白与S.cardiophyllum FAD2蛋白的α-螺旋、延伸链和随机卷曲存在明显差异。
蛋白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 3个马铃薯野生种的FAD2基因与番茄的亲缘关系最近, 其次是与马齿笕。
以GBSS、SSⅢ、SSⅡ基因为靶标的RNAi载体对马铃薯的转化及鉴定

以GBSS、SSⅢ、SSⅡ基因为靶标的RNAi载体对马铃薯的转化及鉴定以GBSS、SSⅢ、SSⅡ基因为靶标的RNAi载体对马铃薯的转化及鉴定摘要: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全球重要的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之一。
本研究通过构建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载体,以GBSS、SSⅢ、SSⅡ基因为靶标,对马铃薯进行遗传转化和鉴定,以期探讨RNAi技术在马铃薯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关键词:马铃薯,RNAi,GBSS基因,SSⅢ基因,SSⅡ基因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成为迫切需求。
马铃薯作为主要的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马铃薯中的淀粉积累相关基因GBSS、SSⅢ和SSⅡ的功能缺陷会导致淀粉合成和积累的异常,进而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方法:本研究采用经典的遗传转化技术将RNAi载体导入马铃薯的胚性愈伤组织。
首先,构建了GBSS、SSⅢ和SSⅡ基因的RNAi载体,并通过PCR和酶切鉴定确定其正确性。
然后,将RNAi载体导入马铃薯的胚性愈伤组织中,通过双抗性筛选和PCR验证获得转基因马铃薯株系。
最后,对转基因马铃薯株系进行形态观察、淀粉含量测定和酶活性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
结果:通过PCR和酶切分析,证实了构建的GBSS、SSⅢ和SSⅡ基因的RNAi载体的正确性。
经过双抗性筛选和PCR验证,成功获得了稳定表达RNAi载体的转基因马铃薯株系。
形态观察发现,RNAi转基因马铃薯株系的株高和叶片颜色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淀粉含量测定结果显示,RNAi转基因马铃薯株系的淀粉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
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GBSS、SSⅢ和SSⅡ基因的RNAi转基因马铃薯株系中对应酶的活性均明显降低。
讨论:本研究通过RNAi技术成功转化了马铃薯,并获得了稳定表达RNAi载体的转基因马铃薯株系。
利用RNAi技术抑制马铃薯类受体激酶基因(StRLK)表达的研究

利用RNAi技术抑制马铃薯类受体激酶基因(StRLK)表达的研究朱云;李广存;樊娜娜;于耀华;张柏顺;杨煜;晁祥建;郭宝太;金黎平;郭晓【摘要】Plant 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s ( RLKs) are the subfamily of protein kinases and participate plant signal transduction. RLK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rowth,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resistance in plants. In the previous study,we have obtained the potato 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 gene (StRLK) from diploid potato genotype ED13 with high resistance to Ralstonia solanacearum. The specific fragment of StRLK was used to construct RNAi vector pCHFl-StRLK through the intermediate cloning vector pUCCRNAi and plants expression vector pCHFl. Then the pCHFl-StRLK was transfered into ED13 via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using the stems of ED13 as explants,and finally five transgenic regeneration lines were obtained. The five lines were tested with polymers Chains Reaction (PCR) using the specific primers ofCaMV35S promoter,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bout 500bp PCR products were got in all of them, indicats that all of the five lines are transgenic lines. RT-PCR analysis of StRLK gene expression in the five transgenic lines were also performed using the StRLK specific primers with ED 13 as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LK gene expression were inhibited in different level in the five different lines, demonstrated that pCHFl -StRLK had played interference activity and the interference effection was related to gene insertion site in the potato genome, whichw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in the function study of StRLK gene.%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 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RLK)是蛋白激酶的一个亚家族,参与植物的信号转导,在植物生长发育、抗病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前期研究中自二倍体马铃薯高抗青枯病基因型ED13中获得了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StRLK.利用StRLK基因的特异区段,以pUCCRNAi为中间克隆载体、pCHF1为植物表达载体,构建了该基因的RNA干扰载体pCHF1-StRLK.进一步以ED13的茎段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pCHF1- StRLK导入ED13中,获得了5株再生植株.用CaMV35S启动子特异引物对5株再生植株进行PCR扩增,均得到大小约500 bp 的特异性条带,初步证明pCHF1- StRLK成功转入ED13.以ED13为对照,利用StRLK基因的特异引物对这5株再生植株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表达在5个转基因植株中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说明导入的pCHF1- StRLK发挥了干扰活性,且干扰效果与基因的插入位点有关,为进一步研究StRLK基因的功能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12(027)004【总页数】5页(P18-22)【关键词】二倍体马铃薯;StRLK基因;遗传转化;RNA干扰【作者】朱云;李广存;樊娜娜;于耀华;张柏顺;杨煜;晁祥建;郭宝太;金黎平;郭晓【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山东青岛266109;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山东青岛266109;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山东分中心,山东省设施蔬菜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山东分中心,山东省设施蔬菜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山东青岛266109;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山东分中心,山东省设施蔬菜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山东分中心,山东省设施蔬菜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山东分中心,山东省设施蔬菜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山东青岛266109;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山东分中心,山东省设施蔬菜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S532.03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然而病害却是影响其生产的主要因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 MCP$反转录后$取%(W5ACP 为模板用 K% 和 K! 引物扩增)同时$选用一 对 看 家 基 因 延 伸 因 子 Gc%H 9%%F&的 引 物 !K# P;PLLPLLPP;>PL>PL>;LPL 和 K$LLPLLPP>L>>)>PLPLP>LL"作 为 内 参 ) EFK!6%$!7<0 的表达载体构建
用 KLM 方法从二倍体马铃薯NOK%&%!(/01-2349:制剂#
的 5ACP 和 ACP$命名为 ;%<#=!>) 测 序 表 明$;%<#=!> 基 因 组 ACP 全 长 ’I&2,$含 有 一 个 %%’2, 的 内 含 子$
文 章 编 号 !&!’#SE""!!!&&’"&#S&$%"S&F
!"#$%$&$!’()(*+,)%-(+%#$($./01),22%#$3,*+#)!#$2+)4*+%#$#5 6#+(+#6)#+,(2,7%$’%8%+#)! 9,$,!6:;!7<0"5)#= >%1"#%.6#+(+# !?#"($4= 1’4),@%("
A82+)(*+#(9<01-:/?0,+2@8<?01;0:0<0Z+0:50-6/0/.9,@-81,-/9/- !(/01-234526*7/823",.-/09<0H8:?828/-.#$9 ;0:-B85ACP9:195ACP<0Z+0:50-6,-/9/-,.-/09<0H8:?828/-.# ;0:0[0.0-2/98:016.-B/?05ACP@82.9.39:1/?0 ;0:-B85ACP-6918,@-81,-/9/-NOK%&% !(/01-2349:27*,+1"+<8:;KLMB0/?-19:1:9B01;%<#H!>DC+5@0-/810<0H Z+0:58:;5-:68.B01/?9//?06+@@H@0:;/?ACP-6;%<#H!> [9<’I&2,$8:5@+18:;9:%%’2,8:/.-:9:1/[-0\-:<D5ACP [9<$F!2, !</-,5-1-:>)P:-/8:5@+101"9:1?91IIQ <8B8@9.8/3/-/?0/0/.9,@-81,-/9/-,.-/09<0H8:?828/-.#D>?0 ;%<#H!> -,0:.0918:;6.9B0 0:5-10<9%’$H9B8:- 9581 ,-@3,0,/810 [8/?9 ,.01859/01<8]0 -6%FDF JA 9:1 9 59@5+@9/01;%-6FD&ID>?0101+501,.-/08:<6.-B;%<#H!>5ACP?91E#Q ?-B-@-;3[8/?-/?0./0/.9,@-81,-/9/-,.-H /09<0H8:?828/-. # $[?85?5-:/98:/?08:/95/<8;:9@,0,/8109:1/[-95/8^0<8/0<8B8@9./-/?0,-/9/-,.-/09<0H8:?828/-.# 69B8@3D>0</-6/?0M>HKLM8:1859/01/?9/;%<#H!> BMCP8<[-+:1H8:1+5010\,.0<<8-:8:,-/9/-@09^0<D(8:9.3^05H /-.-6;%<#H!>5ACP1.-^02308/?0..850P5/8:N,.-B-/0.!’?5$"-.B98]0T28Z+8/8:,.-B-/0.!@6+"[9<5-:</.+5H /01D B,C D#).2#18,@-81,-/9/-!(/01-23 49:27*,+1"(,.-/09<0H8:?828/-. # ([-+:18:1+501
%!材料和方法
EFE! 植 物 材 料 二倍 体 马 铃 薯 种 NOK%&%%%$&!(/01-2349:27*=
,+1"由黑龙江省农 业 科 学 院 克 山 马 铃 薯 研 究 所 盛 万
民研究员提供)出 苗 一 个 月 时$采 取 部 分 叶 片 用 液
氮 冷 冻 后 保 存 于 SI&_ 冰 箱 作 为 对 照 ) 对 剩 余 叶 片 进 行 伤 害 处 理 $用 刀 片 划 破 植 株 上 部 幼 叶 边 缘 $不 伤
表明$;%<#=!> 的 BMCP 在叶片中具有强烈的伤害诱导表 达 特 性)同 时$构 建 了 分 别 以 水 稻 ’?5$ 启 动 子 和 玉 米
@6+启动子驱动;%<#H!> 基因的双元载体)
关键词!二倍体马铃薯!(/01-2349:27*,+1"(蛋白酶抑制剂 # (伤害诱导
中 图 分 类 号 !RE$#! ! ! 文 献 标 识 码 !P! ! !
(TR8:;HU+:$VTW89:;$UPC)*?8HX+$VPC789:HY8:
!<15+/-10A*BC16/715/7B/DE7/9F*-*5+?81-GF*7390183"-:1-?*3*-5$H+1-.82;01-5F*-*"-.+-**7+-.E*-5*7$ <1-,+-.’.7+?2052710@-+I*78+5B$<1-,+-.!%&&E’$E:+-1"
迄今 为 止$已 有 不 同 学 者 从 马 铃 薯 *番 %E$%&& 茄 等 %%%& 材 料 中 克 隆 了 马 铃 薯 ;%<# 基 因$但 从 马 铃 薯中克隆 该 基 因 利 用 的 都 是 四 倍 体 马 铃 薯 栽 培 种
!(/01-234526*7/823"$却 没 有 利 用 占 马 铃 薯 资 源 约"$Q的二倍体种)与四倍 体 马 铃 薯 相 比 较$二 倍 体马铃薯 具 有 更 好 的 抗 虫 性 和 更 为 丰 富 的 抗 虫 资 源 ) %%!$%#& 这种 抗 虫 性 与 其 携 带 的 蛋 白 酶 抑 制 剂 基 因是否有关+ 不 同 类 型 马 铃 薯 的 ;%<# 基 因 间 是 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影响它们的抗虫性+为 了系统的研究这些 问 题$就 必 须 有 不 同 马 铃 薯 种 的 ;%< # 基 因) 本 文 以 二 倍 体 马 铃 薯 种 NOK%&%%%$& !(/01-2349:27*,+1"为 材 料$克 隆 并 分 析 了 马 铃 薯 蛋白酶 抑 制 剂 # 基 因 ;%<#H!>$同 时$分 别 将 水 稻 ’?5$启动子和玉米 @6+启动子驱动的;%<#H!> 基 因构建进双元载体)
收稿日期 !!&&$ &$ #&"修回日期!!&&$ &’ !& 基金项目 !江苏省科技厅项目!编号#()!&&%#&’"%*+,,-./0123,.-405/-6789:;<+*580:50 = >05?:-@-;3A0,9./B0:/!C-D()!&&%#&’"& 作者简介 !卜庆云!%E"F’"$男$博士生(研究方向#植物基因工程 通讯作者 !杨世湖$教授$博士生导师 )GHB98@#39:;<?$&E"39?--D5-BD5:(>0@#&!’HI$#EF’%F
与 (/不同$蛋 白 酶 抑 制 剂 不 是 毒 性 蛋 白$其 抗 虫性是由于它能与昆虫肠道内起消化作用的蛋白酶
相互作用并使之失 去 消 化 活 性$昆 虫 取 食 后 因 缺 乏 营养而滞育或死亡 所 致$因 而 昆 虫 不 容 易 对 它 产 生 抗 性 ) 同 时 $这 类 蛋 白 原 本 就 是 人 类 食 品 的 成 分 $其 转基因植物产品对人*畜等没有任何安全性 问 题 ) %%& 最新研究还表 明$马 铃 薯 KNC# 蛋 白 还 有 抗 癌 和 抗 炎的效果 ) %I& 因而克隆和研究蛋白酶抑制剂基 因 不 仅有理论意义$对当 前 农 作 物 抗 虫 基 因 工 程 研 究 也 具有实用价值)
害叶脉$每!$?处 理 一 次$连 续 #1$取 受 伤 幼 叶 用 液 氮 冷 冻 后 保 存 于 SI&_ 冰 箱 备片的总 MCP 5ACP@82.9.35-:</.+5/8-:J8/均购自 L@-:/05? 公司) 用试剂盒 纯 化 的 BMCP 为 模 板 经 ,.8B0.0\/0:<8-: 程序合成5ACP 并与 %>/.8,NG\! 载 体 连 结) 噬 菌 体 包装提 取 物 Y9\K9\>Y W9B219,95J;8:;G\/.95/购 自 G,850:/0./05?:-@-;80<公司)自配试剂和各项操 作均严格按各公司说明书进行)
#"!
遗!传 !"#"$%&’(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