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敦煌考察报告 (1500字)

合集下载

毕业考察(西安敦煌)

毕业考察(西安敦煌)

毕业考察报告题目:关于《西安——敦煌》考察报告姓名:王雅学号:2011101309院(系、部):美术与设计学院专业:美术学班级:20011级4班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14 年 11 月一、考察主题考察时间:2014年11月17日-----11月25日考察地点:西安、甘肃敦煌考察形式:实地考察考察目的:通过考察的亲身经历,在绘画上得以提高。

二、概述2014年11月17日由邢台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专业老师组织带队开展的西安敦煌、两地毕业考察正式拉开帷幕,整个活动从17号开始至25号结束,经过为期8天的外出考察,历经西安、敦煌两个城市,感受了两个城市给我们展现的不同魅力、城市文化和艺术特点。

三、考察内容第一站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在坐了11个小时的火车后,17号晚上我们终于到达了我们考察的第一站西安,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行程,前往我们在西安的第一站——兵马俑博物馆。

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30公里的临潼城区东。

1974年3 月在打井时发现,轰动全国,震撼世界,随后1976年又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

一号坑和二号坑都经过人为的火焚,据说是项羽所为,三号坑自然塌陷。

最早发现的一号坑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过洞中。

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

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2009年6月13日下午1点多,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掘,之后在一号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敦煌论文-考察报告

敦煌论文-考察报告

七声神乐寻记——访敦煌、麦积山、陕西历史博物馆兵马俑及殷墟遗址考察述耳机里是悠扬的古筝与笛子,望着窗外逐渐退去的城市景色,映在眼前的是开阔马路和初秋时分仍然青翠的小树。

渐渐的,它们化成一片绿色,葱葱莽莽。

9月18日小雨的清晨,空气夹些冰凉寒意,我们的队伍出发了。

大巴车里,考察队命名这次行动为“丝绸之旅”,这是我心里的“丝路花雨”。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说起丝绸,细雨烟波滴入思绪一点响起的驼铃摇曳一排长长的商队,带着玉石珠宝,带着皮毛香料,商人腰间系着沾染油渍的皮质水袋和银晃晃的匕首尖刀,越过草原森林、高山峡谷,越过沙漠绿洲,到达中原少闻神秘的异国他乡;他们贩出货物,交换特产,思念远方家人,轻泛泪光的夜,胡姬起舞,香艳凄冷的美笼上心头,“我来人间降吉祥,我回仙山去远荡。

缥缈彩云间,蓬莱是家乡。

缥缈彩云间,蓬莱是家乡。

……”听着曲子我坐在巴士车里进入了梦境,风餐露宿的古代商队也风尘仆仆地逝去。

醒来,已是山西界内。

车外不尽的秀丽青山,峰顶薄雾萦绕,丰姿怡人。

我们的大巴行驶在盘山公路与隧道中,时空交叠,朝代更替,历史的故事就如车外近景匆匆一瞥,如梦似幻、若有若无,朦胧得化成飘散轻风。

晚间,考察队伍来到子洲。

子洲是陕西北部一个县,地处榆林市南缘。

大理、淮宁河从中部及南部穿境而过,沿岸形成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川道地区,为纪念革命烈士李子洲同志于1944年命名。

休息一晚,第二天我们的考察队伍出发向宁夏驶进。

纷繁曼妙序曲。

9月19日,考察大巴进入宁夏,地形地貌属喀斯特暨丹霞地貌型。

丹霞地貌是世界上由红色砂砾构成的、以赤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特点是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

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

我平生第一次看到广袤的火红色的戈壁,震撼于开旷宏伟的自然力量,安静而尊敬地用双眼感受着新奇。

到达中卫用午饭,中卫地处黄河前套,甘、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点上,居民以少数民族居多;依黄河之险与贺兰之固,扼守宁夏西大门,自古是西北地区兵家必争之地。

敦煌考察报告

敦煌考察报告

敦煌考察报告
敦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以莫高窟和敦煌古城著名。

敦煌地处丝绸之路要道上,因此在古代是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以下是对敦煌的考察报告。

1. 莫高窟: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我们参观了其中的一些洞窟,欣赏到了众多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这些壁画和雕塑展示了不同时期的佛教艺术风格,对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和佛教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2. 敦煌古城:敦煌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我们游览了敦煌古城的城墙和玉门关,感受到了古代边塞城市的特殊氛围。

在古城内还有一些古建筑群,采取了独特的敦煌建筑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 敦煌文献:敦煌文献是中国古代珍贵文化遗产之一,以藏经洞中出土的文献最为著名。

我们了解了敦煌文献的历史和价值,还参观了敦煌研究院的文献保护和研究工作。

这些文献的研究对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4. 沙漠风光:敦煌地处戈壁沙漠边缘,周围的沙漠风光十分壮观。

我们参加了一次沙漠穿越活动,体验了沙漠中的风沙和极端气候。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敦煌周边的月牙泉和鸣沙山,这些自然景观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总之,敦煌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莫高窟、敦煌古城、敦煌文献和沙漠风光都展示了敦煌独特的魅力。

通过这
次考察,我们深入了解了敦煌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古代艺术、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敦煌论文-考察报告

敦煌论文-考察报告

敦煌论文-考察报告一、考察主题千年莫高窟,敦煌古城等感受历史文化魅力,汉长城遗址,鬼斧神工下的雅丹地貌,鸣沙山和月牙泉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二、考察内容(一)考察目的通过去敦煌等地的实地考察,可以让我们更加真实的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古迹的独特魅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考察时间:20XX.4.21-20XX.4.26考察地点:敦煌,嘉峪关考察研究方法:实地考察,摄影,报告分析。

三.正文在我校每级大三学生都必须在学校的组织下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在没有确定考察地点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忐忑的,担心学校决定的考察地点不是自己想去的,而当老师通知我们是敦煌的时候,大家非常高兴,毕竟既然要出去就应该去更有历史意义的地方。

提到敦煌我们首先就会联想到莫高窟,莫高窟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价值不是一般文化古迹可以相媲美。

学习历史专业的我们更是无法抵挡它的魅力。

到达敦煌我们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莫高窟敦煌石窟营造及其历史过程,敦煌的悠久历史,当地有影响的世族与大姓,以及敦煌同周围民族与西域的关系,在历史中没有或很少记载。

敦煌石窟有成千上万个供养人画像,其中有一千多条还保存题名结衔。

能够了解许多历史状况和历史线索。

一进入莫高窟,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这个洞窟里的最高建筑。

也是莫高窟的第96窟,人们习惯上称“大佛殿”。

依山而建,高耸飞檐,这座艺术殿堂的标志,走进九层楼,与莫高窟亲密接触。

这座大佛记载的修建年代为唐朝年间,所以弥勒菩萨的造像非常丰盈圆润,典型的唐代风格。

据说当时武则天当政,为了让巩固自己的帝位,就对民间宣扬自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所以当时的造像我们如今看起来还能发现有很多女性特征。

除此之外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曹氏家族所修建的第55洞窟,规模巨大是曹氏家族统治时期修建洞窟的一大特点,确实与其他洞窟相比较曹氏洞窟的确是宏大的。

五代、宋时期,敦煌周边的少数民族国家相继兴起,曹氏家族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便与少数民族国家联姻,加强贸易往来,在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便组织众多工匠开凿洞窑。

敦煌考察报告

敦煌考察报告

敦煌考察报告在西北地区,有一个闻名世界的文化宝库——敦煌,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汉唐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它的壁画、石窟、经卷等文化遗产闻名于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研究。

在这里,我们进行了一次考察,带来了以下发现。

一、壁画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敦煌壁画的主要内容是佛教故事、绘画、音乐、生产、交通运输等。

这些题材所展示的是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其中大量的佛教故事描绘了当时的文化和思想,反映了人们对宗教和生活的态度。

而绘画、音乐等题材,则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艺术技艺的高超。

二、经卷的重要性敦煌石窟中发现的经卷是宝贵的历史文献和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经卷不仅仅记录了宗教信仰,更为重要的是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的特征。

可以说,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社会文化,敦煌的经卷给人们留下了极具价值的遗产。

三、敦煌石窟的保存和修复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敦煌石窟的保存与修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在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些被风化、污染和天灾破坏的石窟,已经得到了及时的修复和保护,让它们继续为后代留下珍贵参考资料。

四、继承和发扬敦煌文化敦煌文化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文化遗产,把它融入到现代文化建设中,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当在各个方面积极探索,发掘这种文化的内在价值,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使其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敦煌壁画、经卷和石窟等文物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它们记录着当时的社会历史和人们的文化心态。

在保护、修复和传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珍惜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

同时,在探索和发掘古代文物的内在价值和思想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创新,及时反馈,以推动敦煌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敦煌社会实践报告

敦煌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敦煌,一个承载着千年文化、艺术和历史的城市,位于甘肃省西部,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为了深入了解敦煌的历史文化,感受丝路精神,我们一行人于2023年暑期开展了敦煌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文化交流、学习研讨等方式,全面了解敦煌的历史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实践内容1. 敦煌莫高窟考察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我们首先参观了莫高窟的窟龛,欣赏了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莫高窟的壁画内容丰富,技艺精湛,既有佛教故事,又有世俗生活场景,展现了古代敦煌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还深入了解了莫高窟的历史、艺术价值和保护现状。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莫高窟的保护工作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了解到了壁画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 敦煌壁画艺术研究在敦煌莫高窟的参观过程中,我们重点研究了敦煌壁画艺术。

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我们通过对比不同朝代的壁画,分析了敦煌壁画艺术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色。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敦煌壁画艺术展览馆,通过实物和图片,进一步了解了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

敦煌壁画艺术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也反映了古代敦煌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3. 敦煌学学术研讨会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敦煌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参加了在敦煌举办的学术研讨会。

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敦煌学的研究现状、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通过研讨会,我们了解到敦煌学的研究已经涵盖了历史、考古、艺术、文学、语言等多个领域,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

4. 敦煌文化体验活动为了更好地体验敦煌文化,我们还参加了敦煌文化体验活动。

通过模拟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场景,我们了解了古代商队的生活和贸易方式。

敦煌考察报告

敦煌考察报告

敦煌考察报告敦煌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珠子,被誉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敦煌以洞窟艺术而著称,与莫高窟、龙门石窟齐名。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敦煌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和研究工作。

首先,对敦煌的壁画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

近年来,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敦煌的观光人数迅速增加,而这给敦煌壁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保护壁画,敦煌文物保护部门加强了对壁画表面的保护,限制了团队的参观人数,引导游客文明观光。

其次,研究敦煌文化的历史和艺术。

在对敦煌壁画的保护过程中,专家们逐渐发现,不同阶段的敦煌壁画风格不同,其中包括主题、造型和绘画技法等方面的变化。

这对研究敦煌文化历史和艺术风格提供了依据。

如最早的魏晋风格以佛教主题为主,构图精美,技法细腻。

到了唐代五代时期,则主题更为多元,投入更加自然,比如宗教题材、生活题材等等。

最后,敦煌还通过挖掘和发掘,推动了对敦煌历史文化的认知。

近年来,在对敦煌的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和发掘的过程中,专家们发现了大量值得研究的考古材料,比如出土的文物以及卷轴书籍等。

这些文物的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敦煌的历史文化,也是敦煌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基础。

总之,敦煌文化在保护和研究中不断创新,通过加强壁画保护、研究文化艺术风格以及发掘文物等方法,为后代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敦煌考察案例:1.2014年12月20日,敦煌中心考古研究所西线隆城900多平方米的史前墓葬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共发现50余座墓葬,其中一些墓葬内还有保存较完好的陶器、骨饰等实物。

2.2017年11月,一支专业的考古队伍在敦煌市区南郊发现了一座西汉墓葬,墓穴内发现石刻墓志和牵马塚等,为研究西汉时期的敦煌历史文化提供了新材料。

3.2020年10月,敦煌研究院与北外附中合作,开展了“敦煌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项目。

该项目主要针对现代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音乐、语言、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敦煌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大学生敦煌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敦煌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敦煌,这座位于甘肃省西部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为了深入了解敦煌的历史文化,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一行大学生在暑假期间开展了敦煌社会实践。

以下是我们的实践报告。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实践背景敦煌莫高窟、敦煌壁画、敦煌文献等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敦煌文化。

然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对敦煌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深入了解敦煌的历史文化,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

2. 实践目的(1)了解敦煌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2)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爱国情怀;(3)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综合素质;(4)为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实践内容与过程1. 实践内容(1)参观敦煌莫高窟:深入了解莫高窟的历史、艺术价值以及壁画、雕塑等内容;(2)参观敦煌博物馆:了解敦煌地区的历史变迁、文化底蕴以及各类文物;(3)参观敦煌研究院:了解敦煌文献、考古成果以及敦煌文化的研究现状;(4)参观敦煌古城:感受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5)采访当地居民:了解敦煌文化在当地民众心中的地位以及传承现状。

2. 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敦煌的历史文化、旅游路线等;(2)实地考察:7月15日至7月25日,我们一行10人前往敦煌进行实地考察;(3)实践总结:7月26日至7月30日,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撰写实践报告。

四、实践成果与体会1. 实践成果(1)深入了解了敦煌的历史文化,对莫高窟、敦煌壁画、敦煌文献等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2)提高了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3)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拓宽了视野;(4)为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 实践体会(1)敦煌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2)实地考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3)实践过程中,我们团结协作,克服了各种困难,锻炼了意志;(4)此次实践使我们更加珍惜所学,激发了我们对专业知识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察报告
2011年10月17日,由江苏大学艺术学院装饰系老师组织带队开展的艺术系学生西安敦煌两地专业考察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整个活动为期11天,以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的敦煌为主要考察地,27日结束考察。

10月18日第一天早上,经过一天一夜的火车到达兰州中转站,稍作休整后,我们继续乘火车,经过13个小时,我们怀着期待以久的憧憬,终于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敦煌。

到达敦煌,老师给我们一下午的时间自己活动,梳理,休息。

第二天,我们到了莫高窟,莫高窟的神圣,敦煌飞天的繁荣,都给敦煌这个神秘的地方增添了新的色彩。

与徽州学和藏学齐名,是中国的三大区域文化之一。

我们来到丝路的咽喉—敦煌。

敦煌市不是很大,虽然有很多游客,但是还是很安静、很干净,文化艺术氛围非常好。

在敦煌的首个考察地方当属莫高窟,莫高窟是中国第一大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簏的崖壁上,南北长约有1600米。

莫高窟总共有492个石窟。

但是为了保护文物,每批旅客只能参观10个窟。

仅仅只有10个石窟,我们大家都要为它的宏伟所惊叹。

敦煌飞天是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

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飞翔姿态也多种多样了。

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

飞天中的反弹琵琶在敦煌的市中心为原形已经做成了雕塑,已经代表了敦煌的形象。

说到这里,莫高窟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它的第17窟,也称藏经洞。

也正是莫高窟能够真正在全世界出名的原因。

藏经洞虽然很小,但是藏了莫高窟里所有的经书。

是旅客参观这里必须的一个窟。

在敦煌的第三天鸣沙山月牙泉,我们爬了沙山,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一步滑下半步,可是我们还是坚持爬上了两座最高的沙山,在沙山上看到的月牙泉就和真的一个月牙一样,碧绿的湖水,周围的类似茅草的房子,都让我们身心开阔,无比兴奋。

在23号,我们坐上了去陕西西安的火车,经过23个小时的舟车劳顿,我们到了13朝古都西安。

和在敦煌一样,我们有一下午的时间休息和梳理。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懿德太子墓,乾陵,看到乾陵的宏大场面,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唯一让人遗憾的就是无法进入要乾陵的墓道里。

第三天上午的活动主要是在西安市内,首先去的是位于大雁塔旁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西安曾是13个王朝的都城,历时达1100多年之久,被认为是中国历史的中心舞台,因此地面、地下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来到这个省级的博物馆,从上古的半坡时期起,历经夏、商、周、秦、汉、唐各大朝代,一直到明清和近现代的无数珍贵文物向我们完整地展示了西安历史文化的渊源和博大。

下午去的是清真大寺,我们在地图的带路之下进入回民街转过好几条小巷,最后终于来到独处一隅的清真寺门前,这是一座伊斯兰教的礼拜寺庙,然而建筑风格却融合了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寺院内的一切布置却又严格按照伊斯兰教制度,中国传统建筑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如此巧合天工的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下午我们去参观了钟楼和鼓楼。

第四天,我们来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博物馆。

难得的首次谋面,所以大家都很兴奋。

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二号坑、一号坑和三号坑,每个陈列室里人头攒动十分拥挤,大家争先恐后地要占据最佳位置以便能更好地观察这些2000年前烧制的秦时陶佣,有些同学专门察看每个陶俑的脸型样貌,更多的人还是啧啧称赞为兵马俑所展示的秦朝强大军事力量所折服。

时间在流逝,我们的考察是匆忙的,短暂的,但是我们收获到的知识确实无限的。

在我们眼里是一个可以让你感受时光隧道的原始之地!最终,我们带着对敦煌的留恋,对时空的感慨,以及对重游月牙泉的美好憧憬返回了学校。

路上,望着浩浩戈壁回想我们一行千里,追求艺术的领悟、追寻岁月的余韵。

不觉回首凝望,正是一眼千年!此行之后,我们只能在
自己的本上记上几笔,记下每一份心悸的感荒,记下每一份感动的美好。

这就是中国古代文明开始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