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合集下载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讲解模板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3)嵴突(骨嵴):鼻中隔的长条形突 起,自前下向后上方倾斜。多为鼻中隔软 骨、鼻嵴或犁骨上缘混合偏曲。有的为鼻 中隔软骨边缘脱位与犁骨重叠所致。伸入 中鼻道的嵴突,可阻塞上颌窦和筛窦开口, 一般对呼吸的障碍不大。位于前下方的嵴 突常为鼻出血的局部原因。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庭则称鼻中隔软骨前脱位。事实上鼻中隔 完全正直者甚少,常有不同程度的偏斜, 且上述各种形态可同时存在。目前尚无统 一的诊断标准,如无功能障碍,可不做任 何处理。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鼻中隔偏曲是否引起鼻部症状,常取决于 下列因素:①偏曲的程度和形式,如有的 呈明显局部突起,该部正处于鼻瓣区;② 鼻甲骨气化程度;③梨状孔外侧缘骨质或 鼻瓣区软骨有否畸形等。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1.麻醉及患者体位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2.切口 于鼻中隔偏曲凹面一侧,将鼻小 柱向对侧牵拉,在中隔软骨游离缘的鼻前 庭皮肤处自上而下切开,上自鼻背,下至 前鼻棘,使鼻中隔前缘和鼻前棘完全暴露。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4)距状突(骨棘):为局限性尖锐突 起,常位于鼻中隔软骨的后端,或其与筛 骨垂直板、犁骨交接处。其尖端压迫鼻甲 黏膜,可引起反射性头面部神经痛。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3.按高低分类 高位偏曲常阻塞中、上鼻 道,压迫中鼻甲,常为鼻窦炎的病因。低 位偏曲除阻碍分泌物引流外,影响较小。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图1 鼻中隔成形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中鼻甲切除术手术记录

中鼻甲切除术手术记录

中鼻甲切除术手术记录
中鼻甲切除术手术记录
患者信息:
姓名:王先生年龄:45岁性别:男
主诉:
患者主要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容易发生过敏反应等。

初步诊断:
慢性鼻炎。

治疗方案:
鼻内窥镜下行中鼻甲切除术。

手术经过:
1、患者由麻醉科医师给予全身麻醉,拟行鼻内窥镜下手术。

2、在流线型手术室内使用高级鼻内窥镜将鼻腔扩张,通过镜头清晰得到了中鼻甲。

3、麻醉医师配合下,用高级电刀切开中鼻甲上方的黏膜,保证准确切开。

4、继而在切开部位用剪刀仔细将中鼻甲切除,同时进行出血控制,观察到较少出血。

5、术后应用胶原海绵应妥善放置于鼻内窝。

6、结束手术后患者转入清醒室观察,治疗师进行常规处理。

7、检查无异常后出院,医嘱在术后3天内严禁出口食品和大力运动。

手术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准确定位,切除了中鼻甲,出血情况良好,手术成功。

术后诊断:
1、慢性鼻炎,中鼻甲肥大;
2、中鼻甲切除术后阈下寄存微量管限制位。

总结:
中鼻甲切除术是比较常见且安全的手术,其优点是切除幅度较小,同时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不畅、过敏反应等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并且由于其微创性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避免了患者长期住院和痛苦的可能性。

但是在手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手术风险,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避免手术中出现问题,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愈合情况。

手术讲解模板: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讲解模板: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 曲矫正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科室:耳鼻喉科 部位:鼻部 麻醉:全身麻醉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概述:
图1 手术切口正侧位 图2 分离粘骨膜 图3 切开鼻中隔软骨 图4 分离对侧粘骨膜 图5 用中隔旋转刀切除鼻中隔软骨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3.分离粘骨膜 用鼻中隔剥离器由切口处 伸入,剥离粘骨膜,暴露白色软骨,然后 紧贴鼻中隔软骨,沿粘骨膜上作上下平行 的分离动作宜轻巧、上下剥离的幅度应由 小而大,由前向后超越偏曲的部分(图 2)。分离软骨与骨部连接处时,如有结 缔组织粘着。不易分离时,可用小刀轻轻 切开;遇有尖锐突起处可用有上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5.分离对侧粘骨膜 经软骨切口用同法剥 离右侧粘骨膜(图4),此时可用窥鼻器 扩张右侧鼻孔,直接观察粘骨膜下剥离情 况。鼻中隔两侧粘骨膜完全分离后,经切 口置入鼻中隔固定扶钩,使中隔软骨固定 于中隔固定扶钩两片叶片之间。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1.体位 一般多采用坐位,术者坐于患者 对侧。如取半卧位,则术者立于患者右侧。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手术步骤:
2.切口 用左手持窥鼻器,扩张左侧前鼻 孔右手持小圆刀,于鼻中隔左侧皮肤与粘 膜交界处作一凹面向后的稍带弧形切口, 起始鼻中隔前端上方,下至底部,完全切 开粘骨膜(图1)。若嵴突或矩状突位置 较低,可于切口下端沿鼻底向后方延长如 “l”形,以减少粘膜张力;如鼻中隔偏 曲部位较前,则切口可稍向前移。
手术步骤:

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手术记录模板

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手术记录模板

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手术记录模板手术记录科室ENT 病房床号门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岁手术日期记录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术前诊断:慢性鼻窦炎、鼻息肉(Ш型)手术名称:FESS术后诊断:同术前手术者:助手:器械护士:无麻醉方式:表局麻麻醉者:术者手术经过:1.患者取仰卧位,头抬高25°,常规消毒后铺巾。

2.1%丁卡因加1‰肾上腺素棉片作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作双侧鼻腔息肉基底部、鼻丘、钩突前缘、中鼻甲前端局部浸润麻醉,及作双侧蝶腭神经阻滞麻醉。

3.在鼻内镜下,以吸切器切除左侧鼻腔内的息肉,见左侧中鼻甲已不存在,常规切除左侧钩突,咬除残余筛房,见筛窦内息肉样物、脓性物及病变的黏膜,清除之,扩大左侧上颌窦开口及额隐窝,从窦内吸取出大量的脓性物。

4.同上法处理右侧鼻腔。

5.以高分子材料及凡士林纱条对称填塞双侧鼻腔。

6.查无出血,术毕。

病理标本肉眼所见:荔枝肉样物。

失血量:毫升输血量:毫升输液量:毫升引流方式:无记录者:手术记录科室病房床号门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岁手术日期记录时间术前诊断:鼻中隔偏曲手术名称:术后诊断:同术前手术者:助手:器械护士:无麻醉方式:表局麻麻醉者:术者手术经过:7.患者取端坐位,常规消毒后铺巾。

8.1%丁卡因10ml加1‰肾上腺素2ml棉片作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2ml加少许肾上腺素作鼻中隔左侧皮肤黏膜交界处局部浸润麻醉。

9.常规鼻中隔左侧切口,切至黏软骨膜下,并分离该侧黏软骨膜及黏骨膜,切开鼻中隔软骨,分离对侧黏软骨膜及黏骨膜,切除偏曲的鼻中隔软骨、犁骨、筛骨垂直板,凿去偏曲的上颌骨鼻嵴,清理后以1号丝线间断缝合切口。

10.以息肉咬钳作双侧下鼻甲骨折外移,以下鼻甲剪切除双下鼻甲肥厚部分黏膜,不超过其1/3。

11.以凡士林纱条对称填塞双侧鼻腔。

如何治鼻中隔弯曲

如何治鼻中隔弯曲

如何治鼻中隔弯曲如何治鼻中隔弯曲(山西长庚耳鼻喉医院编写)鼻中隔偏曲概述:鼻中隔偏曲(又称嵴突)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则弯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

常见的病因包括包括:外伤,发育异常,鼻腔内肿瘤异物压迫等。

主要症状为: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头痛,鼻出血及流脓涕等。

鼻中隔偏曲症状体征:鼻中隔偏曲的症体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1、头痛:鼻中隔偏曲之凸出部压迫同侧鼻甲而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2、鼻出血:鼻出血是鼻中隔偏曲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

发生在偏曲之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顶尖部,此处粘膜薄。

常受气流和尘埃刺激易发生糜烂而出血。

3、鼻塞:鼻塞也是鼻中隔偏曲常见的症状之一。

向一侧偏曲者,称为单侧鼻塞;向双侧偏曲者如S型偏曲,则鼻塞多为双侧。

但一侧偏曲者如对侧出现下鼻甲代偿性肥大,则也可出现双侧鼻塞。

4、邻近器官症状:鼻阻塞妨碍鼻窦引流,继发鼻窦炎症;长期张口呼吸和鼻内炎性分泌物积蓄,使之易于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鼻中隔偏曲的病因:鼻中隔外伤以及鼻中隔之骨和软骨发育不均衡都是引起鼻中隔偏曲的主要原因。

此外,肿瘤或异物压迫鼻中隔,儿童腺样体肥大以及硬腭高拱限制了鼻中隔发育,也可发生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诊断检查:鼻中隔偏曲进行鼻内检查以判断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注意鉴别鼻中隔粘膜肥厚和是否同时存在鼻内其它疾病,如原发病变—肿瘤、异物或继发病变—鼻窦炎、息肉等。

另一罕见者为鼻中隔梅毒瘤,其质地中亦较硬,但该处粘膜明显充血。

鼻中隔偏曲治疗:(一)、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最常用的方法,患者半坐位以地卡因棉片分别置于两侧嗅裂总鼻道内行鼻粘膜表面麻醉然后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于鼻中隔前端切口外浸润麻醉可有利于该处粘膜骨膜分离如经此处,同时向鼻中隔粘膜软骨膜下注射少许生理盐水使其隆起则有利于粘软骨膜的分离尤其是尖锐的矩状突处。

(二)、鼻中隔成形术:鼻中隔成形术的特点是既能矫正畸形使鼻中隔正直又可保留中隔软骨支架且极少有术后中隔穿孔该术式适用于鼻中隔软骨部偏曲禁忌症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病历书写模板

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病历书写模板

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病历书写模板鼻中隔偏曲诊治要点鼻中隔偏离中线或不规则的偏曲,并引起鼻堵、鼻出血、头痛等症状,称为鼻中隔偏曲,可分为“C”形、“S”形,若呈尖锥样突起称为骨棘,若呈由前向后的条形山嵴样称为骨嵴,按偏曲方向可分为纵偏和横偏,按偏曲部位可分为前、后、上、下。

1) 诊断要点:症状:鼻堵、鼻出血、头痛、可能激发喷嚏、流涕等症状。

鼻镜检查:鼻中隔偏离中线,可表现为棘突或嵴突。

影响学检查:CT可提示偏曲情况。

2) 治疗原则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可行鼻中隔粘膜下整形手术。

学习难点1) 准确判断鼻中隔偏曲的类型,特别是暴露较困难的鼻中隔后端偏曲和高位偏曲要引起重视。

2) 如何评估鼻中隔偏曲对邻近器官的影响。

临床操作:鼻内窥镜对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检查鼻中隔偏曲入院病历范例入院病历患者:xxx 男29岁。

余略。

主诉:双侧渐进性鼻堵5年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间断、交替性鼻堵,伴白粘涕,晨起较多,未行正规检查及治疗,自服“鼻炎康”,效果欠佳,后鼻堵逐渐加重,患者偶有双侧颞部头痛,偶伴鼻出血及涕中带血。

来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鼻中隔偏曲”,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

患者发病以来睡眠差、饮食好,二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病史,否认糖尿病、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按时预防接种。

生于北京,长期居住在京,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疫区居住史。

无烟酒嗜好,无冶游史。

婚育史:未婚。

家族史:父母健在。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家族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糖尿病病史。

否认有类似疾病的家族史。

体格检查T:36.5℃ P:75次/分 R:20次/分 BP:110/65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全身皮肤粘膜无潮红、苍白,无紫绀、黄染。

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部分切除术65例分析

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部分切除术65例分析

中图分 类号 :R 6 .+ 75 31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7 — 14 (0 2 3 02 — 2 6 1 8 9 2 1 )2— 4 1 0
Anay i he 6 l sst 5 Cas so e fEnd c pi r ilR e e i ft as lSe u uc a os o c Pa ta s cton o heN a pt m M os HE Big-ai n c
鼻 内镜 下鼻 中隔黏膜下部分切 除术6  ̄ 分析 51 J
何 炳 才
( 四川省 巴中市 中心 医院耳鼻 喉科 ,四川 巴中 6 6 0 ) 36 0
【 要 】 目的 探 讨鼻 内镜下 鼻 中隔黏 膜 下部 分 切除术 治疗 鼻 中隔 偏 曲的 临床 疗 效 。方法 本组 惠者 6 例 全部进 行鼻 内镜 下鼻 中隔黏 膜下部 摘 5 分切 除术 治疗 ,术后 观 察其 鼻 中隔 畸形 矫 正程 度 及并 发 症 发生情 况 。结果 本 组 6 患者鼻 中隔偏 曲都 - &性 成 功矫 正 , 5例 除切 1黏 膜外 , 2 "


著 ・ 4 2 】
p t n s t ik s u y d o [ . n C r J 0 06 ( 2 : ai t wi s i ss n rmeJ J i , 0 ,4 1 ) e h c n ]p c 2
9 5. 0 6 97 .
p cn [] qBrs ril 0 19 ()16 1 2 a igJ. a do, 1 ,72 :5 —6 . Ar Ca 2 【】 Hoi T u a t , n i e 1Bri ar rt e t e 6 reH,s tmooT Mia K,ta . ann ti ei p pi u c d

手术讲解模板: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讲解模板: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步骤:
、下弧度的剥离器进行分离剥离。剥离矩 状突上方粘膜时,可用弧度向下的一面; 剥离下方时可用弧度向上的一面,直至完 全暴露矩状突。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步骤:
4.切开软骨 用中隔软骨刀或小圆刀于粘 膜切口稍后约2~3mm处,切开中隔软骨 (图3)。为避免切通右侧中隔面粘膜, 可用左手小指伸入右侧鼻腔顶住中隔软骨。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适应证: 1.鼻中隔偏曲显著,影响鼻腔通气、鼻窦 引流者。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适应证: 2.鼻中隔嵴突致经常鼻衄或头痛者。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禁忌: 无绝对禁忌症。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术前准备: 1.修剪鼻毛。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术前准备: 2.如鼻中隔高位偏曲影响鼻窦引流时,需 行上颌窦穿刺冲洗,以改善上颌窦的炎症 后再行手术。
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鼻中隔矫正术
科室:耳鼻喉科 部位:鼻 麻醉:表面麻醉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概述:
鼻中隔矫正治疗鼻中隔偏曲很有效,鼻中 隔偏曲一般呈形C或S形,结合病史和症状, 作鼻肉检查以判断鼻中隔的偏曲的类型和 程度,注意鉴别鼻中隔粘膜肥厚和是否同 时存在鼻内其它疾病,如原发病变--肿瘤、 异物或继发病变--鼻窦炎、鼻息肉等。
手术资料: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步骤:
7.切除弯曲的筛骨垂直板及犁骨 用咬骨 钳钳取筛骨垂直板及犁骨的偏曲部分(图 6)。切忌左右摆动,以免损伤筛板。中 隔底部的骨嵴可用鱼尾凿凿除(图7)。 此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可用浸有1‰ 肾上腺素的小棉球充分止血并清除伤口中 血块及碎骨片,取出中隔固定扶钩,将两 侧粘骨膜推向中部使互相贴合。检查偏曲 部分是否已矫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步骤:
2.切口,一般应于鼻中隔的凸面进路,利 于分离,如向右侧弯曲,骨嵴亦在右侧者, 则应用左手在右侧分离,以保证一侧黏膜 完整,避免鼻中隔穿孔。切口 的位置可根据鼻中隔的弯曲情况,如弯曲 至鼻前庭部,则切口应在鼻中隔软骨的最 前缘,向鼻底延伸即Hajek切口。若弯曲 未延伸至鼻前庭,则在皮肤与黏
适应证: 1.鼻中隔偏曲,影响呼吸,引起持续性或 交替鼻塞者。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适应证: 2.鼻中隔高位偏曲,压迫中鼻甲或有棘突 刺激下鼻甲引起反射性头痛者。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适应证: 3.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者。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适应证: 4.鼻中隔前端偏曲,反复鼻衄者。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步骤: 膜交 界处,靠近皮肤以避免撕破黏膜,即 Killian切口(图9.4.3.1-9)。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步骤:
切口上起自鼻中隔最前上处,下至鼻底部,切口宜长,便于操作。黏膜与 软骨膜的切口应在同一切面上,手取上下动作,切透黏膜与软骨膜,切勿 划出多处创面,否则易于撕裂黏膜。切开黏软骨膜后始可开始分离。若剥 离子在黏膜与软骨膜之间,软骨膜仍盖于软骨上,则呈柔软红色;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适应证: 5.鼻中隔偏曲,伴一侧鼻腔萎缩者。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适应证: 6.鼻中隔严重偏向一侧,而对侧鼻甲呈代 偿性肥大或中隔黏膜肥厚致使双侧鼻腔堵 塞,影响咽鼓管通气及听力障碍。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适应证: 7.鼻中隔偏曲,该侧鼻腔有息肉,须先行 鼻中隔矫正术后方能摘除息肉;或为其他 手术作准备。
手术步骤:
的弯曲骨约1cm,否则,在取鼻中隔弯曲部时易损伤黏膜。分离时应用宽 钝器械,不要用小而锐的器械,以避免穿孔(图9.4.3.1-11,9.4.3.1-12)。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步骤:
4.于黏膜切口上端放一浸有肾上腺素的小棉球,使软骨暴露并止血,视野 清楚利于切开软骨。软骨切口在黏膜切口后约1mm(图9.4.3.1-13),用 小圆球刀边切边向上撬起软骨,勿切至对侧软骨膜,软骨只须切开一小口, 能进入中隔剥离子即可(图9.4.3.1-1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步骤:
4)。用剥离子向上下拉动分开软骨,再与对侧软骨膜及骨膜分离,保持 该侧黏软骨膜的完整。分离时用窥鼻器观察对侧鼻腔,以免黏膜破裂或穿 孔,两侧黏软骨膜及骨膜均充分分离后放入中隔扩张器,将鼻中隔两侧黏 软骨膜及骨膜(以下称黏骨膜)张开(图9.4.3.1-15)。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步骤:
脉分支。若伤及易出血,出血可用骨蜡涂 抹止血,或用咬骨钳将骨壁夹紧止血,必 须彻底止血,以免并发中隔血肿。骨嵴应 在最后切除,避免出血影响手术操作。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步骤:
8.全部弯曲骨切除后,检查中隔是否正直,有无出血点,吸净血液、血块, 并取出碎骨片,然后将两侧中隔黏骨膜对合,如尚有弯曲可再咬除。中隔 完全垂直后缝合2~3针(图9.4.3.1-18),防止黏膜退缩、软骨暴露而延 缓伤口愈合及结痂。 9.如手术出血不多,中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步骤:
若软骨膜已分开,则呈闪光白色的表面(图9.4.3.1-10)。 3.用鼻中隔剥离子分离切口侧鼻中隔软骨膜及骨膜,弯曲面向软骨及筛骨 垂直板分离时自上而下并与鼻梁平行分离黏软骨膜直至犁骨,此部位软骨 膜常有粘连愈着,需用小刀切开。分离黏软骨膜时应超出需取去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步骤:
5.用中隔回旋刀由软骨切口上端与鼻梁平行向后推进达筛骨垂直板,然后 向下至犁骨缘再向前拉出,即可切除鼻中隔大部软骨。取出切下的软骨片 并保留之,以备不时之需(图9.4.3.1-16)。 6.中隔软骨切除后,黏骨膜袋已松弛,可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概述: 隔偏曲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可严重影响鼻 生理功能(图9.4.3.1-1)。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概述:
按形态可分为C形偏曲(图9.4.3.1-2),即中隔软骨及筛骨垂直板向一侧 偏曲,与该侧中下鼻甲接触:S形弯曲,即中隔软骨及筛骨垂直板各向一 侧偏斜,常影响两侧鼻呼吸功能(图9.4.3.1-3,9.4.3.1-4)。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概述: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概述:
嵴突为长条形的突起,自前下向后上方倾斜,多为鼻中隔软骨和鼻嵴或犁 骨上缘混合偏曲,有时为中隔软骨脱位与犁骨重叠所致。亦可为犁骨与筛 骨垂直板呈 角度弯曲形成嵴突。亦有中隔软骨向两侧增生肥厚呈棱形者或中隔软骨与 犁骨脱位者(图9.4.3.1-5,9.4.3.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概述:
1-6)。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概述:
棘突为局限性尖锐突起,常位于鼻中隔软骨后端或与筛骨垂直板及犁骨交 界处,其尖端可压迫鼻甲黏膜而引起反射性头痛(图9.4.3.1-7)。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适应证: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并发症:
4.鼻中隔脓肿? 为中隔血肿感染所致,有 鼻梁部疼痛及头痛、寒战、发热,检查鼻 中隔红肿、触痛、有波动感,鼻梁部明显 压痛。如已确诊,应将切口分离,排脓, 放入橡皮引流,给以大量抗生素。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并发症:
5.外鼻畸形? 有鼻梁塌陷(鞍鼻)、鼻孔 扁平(塌鼻)、鼻尖消失,为手术中切除 软骨过多,病人年龄在18岁以下而鼻尚未 完全发育,或因中隔脓肿后软骨液化而形 成。外鼻畸形既影响面容又影响鼻生理功 能,故应在手术时加以预防,如已发生畸 形,可于术后6个月进行鼻整形术。
注意事项: 6.分离时剥离子弯凹面需紧贴软骨及骨, 避免黏膜损伤。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术后处理: 1.术后病人取半坐位,鼻部冰敷6h;鼻腔 未填塞者,切口喷以3%麻黄素及0.25%氯 霉素混合液,每15min 1次,共6h。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术后处理: 2.鼻腔填塞者应于术后24h分次抽出纱条, 术后每日换药,以免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适应证: 8.鼻中隔偏曲,伴有软骨部歪鼻者。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禁忌: 1.鼻腔或鼻窦有急性炎症,应治愈后2周 始能手术。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禁忌: 2.急性中耳炎,急性咽喉炎。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禁忌: 3.全身性疾患,如血液病、梅毒、糖尿病、 肺结核等。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步骤: 隔内侧面亦无新鲜出血,可于中隔切口敷 以小块明胶海绵,若疑有出血,则用油纱 布制成袋状,填以油纱条。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步骤: 10.如中隔矫正后对侧中、下鼻甲肥大, 可切除部分中、下鼻甲,以利鼻通气。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注意事项: 1.第一黏膜切口要在一直线上,不要做多 个切口,使黏膜撕裂。切口不能过深,避 免一刀切至软骨甚至损伤对侧软骨膜。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术后处理: 3.密切观察鼻部渗血情况。如有出血,检 查为切口抑为中隔内部出血,予以重新填 塞。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术后处理: 4.术后给以抗生素治疗。如有头痛、鼻痛 给以止痛剂。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并发症:
1.鼻中隔黏膜撕裂? 为术中常见的并发症。 ①多因切口分离时未达黏骨膜,而撕裂黏 膜。②或在分离嵴突时,周围黏膜分离范 围不够而撕裂;③剥离器头未紧贴软骨或 骨,当分离时手有落空感即已损伤黏膜。 如为一侧黏膜撕裂多易愈合,如损伤处与 切口在一平面即形成鼻中隔穿孔。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并发症:
6.鼻腔粘连? 或因手术操作不当,损伤鼻 腔外侧壁黏膜所致,或因纱条填塞过紧, 时间过长,鼻黏膜损伤后形成假膜所致。 术后发现此类情况,应每天换药予以分离, 使黏膜上皮化,若已形成粘连,则可用小 刀分离后放入硅胶薄片,待粘连创面上皮 化后取出。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步骤:
向鼻底分离黏骨膜至骨嵴尖端,再由鼻底 向上分离黏骨膜与骨嵴下缘,使骨嵴与黏 骨膜完全分离,如骨嵴过锐,可将其向对 侧骨折,但勿损伤对侧黏骨膜。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步骤:
7.将偏曲的筛骨垂直板用咬骨钳咬除,严禁向下拉扭及左右摆动,以免损 伤筛板,继之咬去犁骨,用扩张器将两侧黏骨膜保护后,用咬骨钳夹持中 隔下部骨嵴,左右扭曲使之骨折后取下(图9.4.3.1-17)。 若骨嵴过低而厚,可用V型凿凿除骨嵴,但须注意勿伤及腭大动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手术禁忌: 4.年龄在18岁以下,鼻部发育未完全者。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术前准备: 1.进行全身体检及局部专科检查,肝功能、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尿便常规及出凝血 时间测定。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术前准备: 2.如上述检查均无异常,可进行术前准备, 术前1d剪鼻毛,剃胡须,用肥皂清洗外鼻 及其周围皮肤,70%乙醇消毒。
手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并发症:
2.鼻中隔穿孔? 多因技术不熟练或操作时 不够细致而造成。若穿孔小可将黏膜对位 缝合,若穿孔较大,可在穿孔前方或后方 做一黏膜松解切口,使黏膜前移或后移, 覆盖穿孔,再缝合穿孔缘,或将取下的中 隔软骨修平,放于穿孔间。
术资料: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并发症:
3.鼻中隔血肿? 多发生于鼻腔纱条取出后, 两侧软骨膜或骨膜之间出血,中隔血肿时 可见中隔黏膜向两侧凸起,色暗紫,触之 软,用麻黄素后不收缩。若血肿较大,应 自切口处分离取出血块,再重新填塞,给 以抗生素及止血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