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关键设计与建造技术
8 MW 海上风电机组的施工和安装技术介绍

该风电场中,22 号机位的中心经纬度坐标 为 25.397531°N、119.366804°E。该机位采用高 桩承台基础形式,基础顶高程为 +11 m,设计高 潮位为 +3.69 m,泥面标高为 -10.61 m。本文中 所有高度均为“1985 国家高程基准”( 下文简称 “85 高程系”)。 1.2 风电机组参数概况
偏航系统 发电机冷却系统 机舱环控系统
图 1 金风科技 8 MW 直驱式海上风电机组 整机结构的机头部分
Fig. 1 Head part of overall structure of 8 MW direct-driven offshore wind turbine of Goldwind
1.3 安装船的介绍 本安装工程选用“风和”号 1200 t 自升式风
110.00
吊梁,200 t 吊梁,200 t
-
吊梁,200 t
机头 ( 机舱 - 发电机 -
轮毂组合体 )
机头尺寸 19.536×8.276×13.937
1) 组合体安 1) 卸货 ( 带支架带腿及
装:+121.0; 吊具 ):475.00;
2) 吊梁拆卸: 2) 吊装 ( 仅带盘车工装
+122.2
+123.0
风电机组的 部位及部件
结构尺寸 /m
吊高 (85 高 程系 )/m
重量 /t
吊具的型号、规格 尺寸及数量
重量 ( 含工装 )/t
塔外吊机
Φ7.1×H6
-
外
海上风电项目的基础工程设计与建设方案

海上风电项目的基础工程设计与建设方案海上风电项目是利用海上的风能资源,通过建设风力发电设施来实现清洁能源的生产。
这种项目对于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工程设计与建设方案是海上风电项目的关键步骤,它涉及到项目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考虑。
首先,基础工程设计应该重点考虑项目的可行性。
在海上风电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海域风能资源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评估。
通过风向、风速、风场分布等数据的分析,确定最适合建设风电场的海域区域。
此外,还需对海域地质特征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海底地质条件适宜建设风力涡轮发电机的承载。
其次,基础工程设计应注重项目的安全性。
由于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在恶劣海洋环境中进行,考虑海浪、风暴、潮汐等因素对设施的影响至关重要。
设计方案应该充分考虑设施的抗风能力、抗浪能力、抗倾覆能力等。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建设材料的选择,确保风电设施在面临极端天气条件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基础工程设计还需考虑项目的经济性。
风电项目的建设和运维成本是考虑项目可行性的重要因素。
基础工程的设计应该尽量降低材料成本、施工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建设效率和设施的使用寿命。
合理的设计方案还应该考虑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优化布局、增加装机容量等方式提高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
基于上述考虑,一个典型的海上风电基础工程设计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项目区域评估:对目标海域进行风能资源的调查和评估,确定最适合建设风电场的区域。
同时,进行地质勘探和地质特征的分析,评估地底条件适宜性。
2. 设计方案:根据风能资源和地质评估结果,设计合理的基础工程方案。
考虑到海上环境的特殊性,结构设计应具备良好的抗风抗浪能力,同时确保施工和运维成本的合理性。
3. 施工模拟与优化:借助现代建模技术,对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寻找最佳施工方法和流程。
通过优化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4.可持续性发展考虑:考虑到海上风电项目的长期运营,设计方案应注重设备的可持续性和维护保养的简便性。
海上风电安装船大型起重机精细化管理对策

海上风电安装船大型起重机精细化管理对策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新理念及“3060”碳中和碳达峰,为绿色能源蓬勃发展指明方向,这推动了海上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大型起重机是海上风电安装船的主要设备之一,当前大型起重机的起重能力在600吨至3500吨不等,随着深远海风电资源的开发,海上风机也朝着大型化发展,目前12MW风机已成为主流,至2030年深远海将实现30MW风机,这必然要求海上风电安装船具有较强的起重能力,同时要求船上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以此来保障海上风电安装船起重设备的安全有序运转。
但在海上风电安装船大型起重机的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设备管理人员比较粗放、忽视了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未能完善设备管理体系等不足之处,难以提高大型起重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本文通过分析海上风电安装船大型起重机精细化管理对策,提出了加强设备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现代化海上风电智能管理平台、完善大型起重机设备监管机制等解决措施,以此来落实对海上风电安装船大型起重机的全面精细化管理,避免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海上风电安装船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海上风电安装船;大型起重机;精细化管理1 引言海上风电安装船是专门用于在海上进行风机安装的船舶,是海上风电建设的关键装备之一,在海上风机安装过程中,高风险点较多,通过加强对海上风电安装船大型起重机的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安装作业的安全性,降低了安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能够有效增强海上风电安装船的经济效益。
但在实际的海上风电安装船大型起重机的管理工作中,仍具有着设备管理人员比较粗放、忽视了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未能完善设备管理体系等诸多问题,给海上风电安装船大型起重机的安全使用埋下了隐患。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落实海上风电安装船大型起重机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从人员、技术、制度等层面来展开研究。
2 海上风电安装船大型起重机管理现状2.1 设备管理人员比较粗放2009年我国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场-东海大桥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迈入海上风电建设。
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_提名意见

项目名称: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提名意见:为加快抢占全球风电技术制高点,填补我国海上风电领域空白,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发展,2008年国家发改委核准了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示范工程,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正式并网运行。
在国家发改委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资助下,项目组结合我国海域特有的台风天气、淤泥地质条件以及东海大桥海域独特的通航需求,通过协同攻关与自主创新,建成了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首次全面实现大型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国产化。
在海上风机研制方面,研发了国内首台3MW、5MW离岸型风机,攻克了强台风海域风机的安全稳定运行难题;在风机基础设计方面,首创多桩混凝土-钢组合式海上风机基础结构,解决淤泥地质下高耸风机对基础的强作用力问题、1000t级主航道中风机的撞击耐受问题;在施工方面,率先研发大型海上风机整体安装技术,攻克海上有效施工期短、漂浮式平台上安全快速吊装高型重型设备的难题;在电气系统设计方面,提出大型海上风电场电气系统优化方法,解决近海海域海上风电场电气系统与海洋多功能区的交叉穿越问题、海缆故障定位难、维护难引起的可靠性问题。
该项目实现我国海上风电从无到有的关键转变,掌握了海上风电自主技术,形成了系统的海上风电技术与标准。
项目的成功示范,直接促成我国海上风电的爆发式增长。
项目成果推广应用至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区的海上风电项目,为国家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开发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我国能源正处于结构调整,迈向“绿色”的关键时期。
风电作为新能源的主体部分,正逐渐由替代能源转变为主体能源,风电开发也逐渐由陆上扩展到海上。
我国海上风能储量丰富、靠近负荷中心,开发优势明显。
为抢占风电领域的技术制高点,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是我国能源战略与海上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国外风电巨头技术封锁、价格垄断和国内无例可循的条件下,该项目通过自主创新与协同攻关,既攻克了海洋大风浪、急洋流、强腐蚀严酷环境对项目实施的影响难题,又解决了我国强台风、软土地基、淤泥地质条件的特殊挑战,全面实现海上风电技术国产化,建成了适应我国海域环境与运行需求的国内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东海大桥100MW海上风电示范工程。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安装与分体安装的船舶分析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安装与分体安装的船舶分析摘要:海上风力发电在我国沿海区域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文章在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安装方式进行了介绍,简要风场建设中船舶设备配置选型方面的差异做出简要阐述,关键字:海上风电;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对比分析1引言风电作为一种新能源,以其无污染的产出方式,特别是在环境和能源矛盾加剧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利用清洁的风能资源是全球能源开发的战略方针。
由于海上风能具有风速高、风速稳定、不占用土地等优点,已成为目前风能发展的趋势和重点,截止2017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539.58GW。
由于在年新增装机市场的卓越表现,中国累计装机容量已超越欧盟,中国成为全球风机装机容量最大国。
目前风机机组装机容量也越来越大,风电场也有近海向远海延伸。
海上建立风电场不同于陆上风电场,其环境相对陆上风电,海上风场建设受潮流、涌浪、水深、地质、强风、运输条件限制,合理的选择船舶和风机安装方式在风场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世界海上风电机组安装方法,根据安装过程可分为2类:海上整机安装方法和海上分体安装方法。
英国Beatrice风电场2台5MW机组采用海上整机安装,国内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34台机组率先采用海上整机安装方法安装。
分体安装技术在国外应用较为成熟,在风电场建设中占比约为90%,全球规模最大风电场London Array风电场均采用该法。
2海上整体安装与分体安装船舶设备全球海上整机安装在Beatrice风场首次得到应用,Beatrice风场用Rambiz号双吊臂起重船安装风机机组(见图1)。
国内上海临港海上风电二期风电场为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安装方式,风机机组预先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拼装基地完成拼装后由“三航工2”运往海上风场建设地,现场采用双吊臂起重船“三航风范号”完成风机机组与基础对接(见图2)。
以上海临港海上风电二期风场建设为例,其船舶配套为见三航风范、三航起18、中海起16、三航工2、海工6、腾峰68、腾峰27、金航工68、金杰6、苏启新荣5、立人19、三航拖3003、东港拖4001、三航拖6001。
海上可移动式风机装备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海上可移动式风机装备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刘晓雷;徐胜文;汪学锋;孙红军
【期刊名称】《船舶力学》
【年(卷),期】2024(28)3
【摘要】可移动式风机是一种既能利用海上风资源进行发电储能,又具备一定自航能力的海上能源装备。
与固定式海上风机以及系泊式漂浮风机相比,可移动式风机
的有效作业水深更大,可以开发深远海蕴含的大部分风能,同时还可以为远海生产生
活设施进行供电。
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最新研究资料,结合作者自身的理解和探索,
从基础选型、概念可行性论证、一体化动力分析技术、作业决策技术、安全性评估、水池模型试验技术、建造及安装技术等多个方面,对研制可移动式风机过程中需要
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总页数】13页(P465-477)
【作者】刘晓雷;徐胜文;汪学锋;孙红军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614
【相关文献】
1.临港重型装备研制基地海上多功能安装起吊平台(船)关键设备研制项目海工装备
厂房及辅房工程(机电安装工程)2.海上风电场建设与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若干水动
力学关键技术问题3.3D打印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高效高精度大型选择性激光
熔化成形装备研制及其在航天中的应用4.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一百一十二基于TTcontrol移动式程控单元的设施移动智能装备关键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CS对海上风电安装船入级的技术要求

CCS对海上风电安装船入级的技术要求海上风力发电作为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因其具有更好的风能条件,不涉及土地征用问题,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环保价值可观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高度重视,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
那么当前海上风电安装船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中国船级社对海上风电安装船有哪些入级的相关技术要求?中国海上安装船产业发展还需从哪些方面补强?1海上风电安装船的入级规范体系及法定要求目前海上风电安装船主要为自升式,船级社对此类设施入级划归到海上结构物入级范畴,因此要遵循海洋工程的相关规范体系。
中国船级社(CCS)要求海上风电安装船入级应满足CCS船级社自己的规范、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海上移动平台入级规范》、《材料及焊接规范》、《船舶与海上设施起重设备规范》及《海上风机作业平台指南》等;中国籍的海上风电安装船还应满足公约、法规要求,主要包括IMO颁布的《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构造和设备规则》、《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国际载重线公约》等以及中国海事局颁布的《海上移动平台安全规则》、《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等。
海上风电安装船的设计、建造过程经检验满足上述入级规范后,中国船级社签发《海上移动平台入级证书》;同样,海上风电安装船的设计、建造过程经检验满足上述公约、法规后,中国船级社代表海事局签发《海上移动平台安全证书》、《国际吨位证书》、《国际载重线证书》、《国际防油污证书》、《国际防生活污水证书》、《国际防空气污染证书》、《防止船舶垃圾污染检验证明》、《国际防污底系统符合证明》等法定证书。
2海上风电安装船的入级符号说明入级符号是平台主要用途、功能及特性的表述,具有强制性。
平台的主体(包括设备)和机械(包括电气设备)符合船级社规范或等效规定,船级社将授予相应的入级符号与附加标志。
中国船级社对入级符号和附件标志规定如下:(1)入级符号:★ CSA或★ CSA★ CSA表示平台的结构与设备由中国船级社审图和建造中检验,并符合规范的要求;★ CSA表示平台在建造时不是由中国船级社按照其规范进行检验,其后经中国船级社进行检验认为其符合规范的相关规定,此一般指建造后转级平台。
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下)

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下)导读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为海上风电施工的关键核心装备,用于海上风力发电设备的打桩和安装。
海上风电安装具有组件多、超长、重心高、机位多、起吊高度高、定位精度高、安装环境恶劣等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海上风电开发成本和安全性。
随着海上风电开发向大容量风电机组、深水海域发展,建立专业的施工船队、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我国自主设计与制造能力,加大风电安装船等装备的投资力度,对适应我国未来能源需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的关键技术Ei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的结构设计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集海上风电设备打桩、安装、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由上船体、沉垫、桩腿、起重机等构成。
上船体通常采用脑部有线型的矩形型式;沉垫则为整体水密结构,采用脑解均削斜的矩形型式。
上船体和桩腿通过双啮合升降系统连接,沉垫和桩腿通过锁紧系统进行连接,桩腿可穿越沉垫,在站立状态下插入海床起到抗滑移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平台由百个左右的风电机网格组成,每个网格上风电机的功率约在2兆瓦至5兆瓦之间。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风电行业的不断发展,单一风电机的功率可进一步提升至10兆瓦左右。
在平台结构中,每个风电机与中央高压直流变压器、岸电之间,均保有一条独立的电缆作为连接媒介,此类电缆在设计中需要使用专门设备进行铺设。
目巨型桩腿的设计制造桩腿是支撑整个安装平台重量和运动的核心部件,长度近百米的桩腿由IOOnUn厚超强度E690海工钢多段拼装焊接而成,桩腿上有两组共80多个对穿通的准550±0.5mm销孔,两组呈90°角垂直分布,重达2万吨的平台通过桩腿上的定位销孔上下运动。
桩腿分段焊接质量直接决定了桩腿的强度和变形,从而影响了定位销孔的圆度、同轴度、直线度与位置精度,进而直接影响平台上下运动的平稳性,尤其是多条腿上下运动的同步控制,错误安装甚至导致整体平台报废。
为了满足深水区风大浪高水域的作业要求,需要设计出全新的高稳性结构桩腿和防滑桩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大型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关键设计与建造技术
(一)项目名称:超大型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关键设计与建造技术
(二)推荐单位:中国航海学会
(三)项目简介:
本成果属于交通运输行业中的船舶、舰船工程和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交叉学科领域。
我国经济运行成本较高,GDP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加上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刻不容缓,国家已将“绿色GDP”和海洋开发、新能源开发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
但由于海上风电场建设的专用装备还基本处于空白,导致我国风电资源开发仍主要集中在陆地及沿海滩涂,10-45米水深区域风电开发能力尚未获得有效突破,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海上风电安装重大装备的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
本成果的完成单位从2007年开始,依托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金和企业自筹研发等项目,深入系统地研究了超大型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研制的成套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创新如下:
创新点1:突破陆上风机安装和海上浮吊起重传统设计思路,结合应用海况条件,通过海上风电安装船总体和结构性能研究,研发了八边形6根桩腿和圆形4根桩腿两种新船型,该船型集装载运输、自航自升、重型起重、动态定位、海上作业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海上风电安装和运输作业的高效专业装备,可以适应任何海域的近海风电场建设。
创新点2:采用了大型模块化建造、液压传动控制、提升自锁限位等全功能制造综合集成技术,首次实现了超大型海上风电安装船平地高效建造,攻克了海上风电专用装备整体建造关键技术,比同类国际产品建造周期缩短了3个月。
创新点3:首创桩腿变形控制和总成建造技术,发明了一整套超高超厚强度钢焊接工艺,解决了100mm厚的E690超厚超强板焊接工艺及变形控制,创造性的设计了自转式吊柱、超大吨位吊梁、自锁限位装置等工装,实现桩腿一次性切割无修正工艺、一次成型并安装到位,完成了桩腿总成建造。
桩腿直线度公差控制在±5mm范围内,桩腿对范围内,整条桩腿制作精度完全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
角导轨板平行度控制在±2mm
创新点4:突破了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提升控制核心技术,独立研发的液压桩腿升降系统为每根方型壳式桩腿提供世界最强的7500KN(千牛)预压载力,可提升
船体重量20000吨。
提升控制系统通过直观的操作界面,可实现整船的提升控制。
整船插桩试验方法、桩靴设计及冲桩系统研究,验证了桩腿及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创新。
该项目获得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共申请发明专利41件,已获授权22件;申请并已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件。
编写企业标准20个,发表论文14篇,2012年本
装备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新产品及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
本项目从近海风电能源开发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出发,针对海上风电安装专用装
备的瓶颈问题,通过对总体和结构性能、建造技术的大量研究工作,在载荷、结构设计、制造技术与工艺、桩腿总成建造、动力定位系统设计等方面获得了创新性成果。
成功制造出国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该船集装载运输、自航自升、重型起重、动态定位、海上作业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一种全新的海洋工程船舶。
该船最大载重量6000吨,每次可载运10套海上风电机组;艏部安装3台侧向推进器,艉部安装3台全向电力/液压推进器,设计航速12节;采用DP-2动力定位系统,系统集成测量、控制、全向推进等功能,可保证船舶高精度定位;全船有六根液压式自升桩腿,单根桩腿总长70米,提升能力3750吨,船体最大提升高度50米,可保证45米水深条件下的安全作业,可快速平稳提升船体离开(风浪海面),成为安装作业平台;配备一台1000吨主吊和一台50吨辅吊,海面以上最大提升高度超过120m,具备7MW 海上风电机组整体吊装功能,可在4.8米浪高和 14 m/s的风速下完成海上风电机组的高精度高效吊装。
进行了系列化研发及产业话,填补了国内该类船型空白,整体达国际领先水平。
申报单位新增产值332428万元,新增利税36521万元(其中缴税总额5958万元,净利润30563万元),出口创汇51858万美元;MPI船东出租E.ON公司新增效益2.4亿,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年合同金额)3美元(.
(四)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主要完成单位创新推广贡献
在船体结构设计与自重控制技术、桩腿变形控制和总成建造技术、提升控制技术、整船插桩试验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创新点1,3)。
在大型海上风电作业船船研究、全船结构有限元分析、重量控制和建造、吊机安调试、桩腿应力分析和总成建造、全船电液系统调试、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制与动力定位系统集成和调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创新公。
相关成果获授权发明专2件,通过实审发明新申请发明专1件
成功设计建座海上风电作业船项目,研发成果到了完善和推广,经过系列化和产业化实施,取得了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配合南通中远船务在船体结构设计与自重控制技术桩腿变形控制和总成建造技术、提升控制技术、整船插试验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创新,相关研中远船启海洋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全面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配合南通中远船务成功进座海上风电作业船项程有限公的安装调试,研发成果得到了完善和推广,经过系列化产业化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新
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申请明专1项授1项,表论篇,开展了自升式风安装船工程力学研究和优化(创新,风车安装的站立稳定性数值分析、超大型风电作业船桩腿稳定性东南大理论研究和数值分发析船用厚板焊接温度场演变规(新、自升式风电安装船升降系统强度非线性分析(新)等核心问题研究。
对创新点的提出与完成做出出贡献。
.
配合南通中远船务,根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海上风电吊装和运输专用工作船研发”(BE2009118)要求,开展了风电吊装船基础和共性技术研究,完成风电吊装船航行性能研究和结构强度分析和优化的工作,吊机构设计和力学性能分析,进行了专用工作船船体平台自升江苏科技大置研发和设计工作,完成一中型海上风电吊装和运输专工作船设计方案
配合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参与江苏省重大技成果转化项目“超大型海上风电安装的作业平台BA201100,完成了超大型海上风电平台的性能计算水动力性能分析和结构强度分析等相关工作(创新
主要承担了该风电安装作业船的舷外海水提升装置制及水动力试验研究(创新
在该风车安装船上首次提出了舷外海水提升装置的计理念,组织科研人员进行该装置在风浪流自然荷载组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作用下的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该装置的可行性,提出优化设计方案
经实船在各种海况中的营运该装置经受了各种海况件的考验为类似船舶的设计提供了成功先例及宝贵经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申报发明专2项,授权发明项。
江苏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电安装船桩腿的板料切割工(创新安装精度控制江苏大桩腿液压控制单元桩靴形式及桩腿与桩靴连接方式研究提高风电安装船桩腿板料切割和安装精度,改善了桩腿压控制方式(创新
项目实施过程中,申请发明专项(已受理,公示中)江苏理工学发表论篇开展了大型风电安装装置的桩腿结构设计),以及高精度液压桩腿升降同步装配方法(创
(五)推广应用情况:
(1)应用情况
本项目组从2007年开始了相关基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关键技术的攻关,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随之实现了“决心系列”超大型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建造并交付MPI ADVENTURE(探险者)、MPI DISCOVERY(开拓者)共2台,现已交付荷兰VROON公司,该平台已出租给E.ON公司,船东新增效益2.4亿美元(3年合同金额)。
装备可操作好,运行状况良好,满足各种规程和标准,在技术和功能上都超越了原定的设计参数。
(2)推广情况
为丹麦A2SEA A/S公司设计建造的“东安吉系列”-----SEA INSTALLER(海上安装者)、SEA CHALLENGER(海上挑战者)并不是“决心系列”项目的简单复制,而在结构布局、吊车布置、提升系统、桩腿设计及形式等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优化、完善与升级。
实现了系列化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项目的整体应用技术已经用到特种深水铺管船、自升式海上生活平台和自升式钻井平台。
项目相关的优化设计、总装建造和模块集成技术应用到了近年来承建产品的各种海工产品中。
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
(七)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