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和柳宗元主要成就介绍
韩愈与柳宗元:两位古代文学家的文风比较

韩愈与柳宗元:两位古代文学家的文风比较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韩愈与柳宗元都是享有盛誉的文学家。
他们生活在唐朝末期和宋朝初期,虽然时代不同,但却以各自独特的文风和创作风格成就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本文将深入探讨韩愈与柳宗元的文风,并进行比较,旨在加深对两位文学巨匠的理解。
1. 韩愈的文风韩愈以豪放爽直、严峻硬实的笔调而著称。
他追求“明见”,主张表现真实、坦率和正直的个性。
韩愈的作品常常力图揭示社会问题和批评不良现象,如其著名文章《师说》就明确批评了当时士人阶层不负责任的行为。
此外,在诗歌方面,韩愈注重抒发感情和表达个人思想,以意气勃发、雄壮奔放的风格著称。
2. 柳宗元的文风相对于韩愈的豪放文风,柳宗元的文风更为细腻和隽永。
他注重言辞的修饰和意境的营造,在作品中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深层次的意义。
柳宗元追求灵秀、雅致的表达方式,通过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的句子打动读者。
他在散文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3. 韩愈与柳宗元文风比较尽管韩愈和柳宗元的文风各有独特之处,但两位文学家都对社会问题持有批评态度,并以自身思想和情感为创作基础。
韩愈喜欢直接表达观点,倡导真实与坦率;而柳宗元则更倾向于通过修辞手法来创建意境和引起读者共鸣。
同时,在诗歌创作上,韩愈追求豪放奔放、振奋人心的表达方式;而柳宗元则更注重细腻优雅、含蓄深沉的描写。
韩愈与柳宗元两位文学家在文风上的不同也反映了其各自时代的特点和社会背景。
韩愈生活在乱世之中,他强烈批评不良现象,呼唤民众的责任感;而柳宗元则生活在相对安定的时期,他更多关注个人情感和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思考。
结论通过比较韩愈与柳宗元的文风,我们可以看到两位文学家在写作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韩愈追求真实、坦率与豪放奔放,直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批评;而柳宗元则更加注重修辞手法、意境营造和深层次思考。
虽然他们的创作方式不同,但都为中国古代文学增光添彩。
关于唐宋八大家的介绍

关于唐宋八大家的介绍唐宋八大家是指唐朝和宋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八位文学家,分别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文天祥、陆游和杨万里。
这八位文学家所代表的文化思想和文学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这八位文学家。
韩愈韩愈韩愈韩愈(768年-824年)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文学家和思想家,被誉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开山鼻祖。
他提倡以古制今,注重文辞的严谨,对《文选》进行过许多改编,形成了严谨、简练的文风。
韩愈的作品多为散文和诗歌,其中《师说》、《进学解》等被称为韩愈的代表作品。
柳宗元柳宗元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哲学家。
他善于反映社会民生和历史现实。
柳宗元的文学风格多样,既有婉约小品,也有雄浑壮阔的气势。
他的代表作品有《陋室铭》、《关雎》等。
欧阳修欧阳修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1072年)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他被称为“文学宗师”。
欧阳修的文学成就非常卓越,他的散文、诗歌和典籍解注都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准。
欧阳修的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新唐书》等。
苏轼苏轼苏轼苏轼(1037年-1101年)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文学成就极高,尤为擅长诗歌创作和散文,他的诗歌作品创作风格优美,意境深远,脍炙人口。
苏轼的代表作品有《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王安石王安石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086年)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王安石的文学成就极高,尤为擅长散文和诗歌创作,他的文体清新俊逸,风格独具,深受当时人的欢迎。
王安石的代表作品有《广陵散》、《江城子》等。
文天祥文天祥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1283年)是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文学成就非常卓越,主要作品有《过零丁洋》、《永遇乐》等,其中《永遇乐》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
文天祥的诗歌写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自然而富有变化,被誉为“南宋四杰”之一。
唐宋八大家的文化评价与比较

唐宋八大家的文化评价与比较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和宋代的苏轼、苏洵、欧阳修、王安石。
这八位文化巨匠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他们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表现,而且在其他领域也有着极高的成就,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这八大家进行文化评价和比较。
一、韩愈韩愈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思想家,被誉为“元圣之一”。
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和思想两个方面。
在文学上,韩愈的诗词、赋、文、论等都被誉为精品,而他的文学思想对于后来的文学史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影响。
韩愈提倡“述而不作”,崇尚古文、古诗的风格,强调“文以载道”,主张文章要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二、柳宗元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才华出众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和政治两个方面。
在文学上,柳宗元的诗词、散文、文论等都属于优秀的代表作品,其中以《赤壁怀古》、《钓台夜话》等著名。
在政治上,柳宗元反对贵族、惩治官僚腐败等主张深受人们的支持。
他的文学思想体现了清真、清幽、清朴等特征,对后来的文艺和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刘禹锡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史上的名人,其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上。
他的诗歌风格清丽流畅,语言生动形象,多以悲愁、怀旧之情为主题。
他的代表作《陋室铭》、《竹枝词》等都被誉为唐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作。
四、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他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艺作品均极富优秀作品的特征。
其诗歌以快乐、伤感、哀悼为主题,风格纯正,语言生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作。
他的散文以形象入微、叙事生动而著名,代表作有《钱塘湖春行》、《论青州司马贞》等。
五、苏轼苏轼是宋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其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
他的诗歌清新明快、充满情趣和养气之味,代表作品有《赤壁一到吴人洲》、《画菊》等。
他的散文思想清新自然、文笔生动、文字优美,代表作有《东篱乐府》、《答岁暮》等。
六、苏洵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在散文方面表现出色。
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

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导语: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下面是为大家的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欢迎阅读。
一、人物生平韩愈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韩愈是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
韩愈3岁丧父,后随兄韩会贬官到广东潮州。
兄死后,随嫂郑氏辗转迁居宣城。
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并关心政治,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
唐贞元二年(786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
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
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
这是韩愈从政开始。
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边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边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年)通过铨选。
这时期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
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
贞元十八年(802年)写了名作《师说》,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
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两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
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
”在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吟诗论道,诗文着作颇丰,今见之《昌黎文集》有古诗二十余首,文数篇。
唐代散文介绍

唐代散文唐代文学的精粹,主要集中在唐诗了,散文领域的成就比较一般。
历史上所谓的“唐宋八大家”,有两个是唐代的,有六个是宋代的。
唐代的两个,就是韩愈和柳宗元。
韩愈和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是推动了唐代的“古文运动”。
他们所提倡的“古文”,主要是指先秦两汉时代那种散落自由、不受形式局限的文体,以针对魏晋以来“骈体时文”的流行病。
因此,他们所推动的“古文运动”,初一看是倒退,由“时文”倒退到了“古文”,其实是切中时弊,对流行长久的那种藻饰繁丽的陈词滥调进行了批判和否定。
韩愈和柳宗元本身又是散文作家,用成功的实践对自己的文学主张做出了示范,影响不小。
因此,后来苏东坡赞扬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也就是为文学的传承找到了新起点。
但是,起点是找到了,弊病也指出了,成果却不太大。
“文起八代之衰”的说法,是对一场改革运动的宏观赞扬,而不是对当时文学成果的全面肯定。
因此苏东坡又说了:“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一篇而已。
”(见《东坡题跋》)这话的口气太大,不太像是苏东坡说的,我以后还会考证一下。
但不管怎么说,在散文上,唐代确实比不过宋代。
韩愈写过不少既可以说是论文,又可以说是散文的文章,例如《原道》、《原毁》、《师说》、《争臣论》等等,都很著名,但在我看来,这些文章主要应该属于论文,缺少文学成色。
他也写了一些带有情感色彩的文章,而文学品相更独特的,确实是那篇《送李愿归盘谷序》。
就散文而论,柳宗元的成就高过韩愈。
除了具有散文风致的论文《封建论》外,柳宗元还写过一些带有寓言色彩的哲理散文,而成就最大的是那些山水游记,例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石涧记》、《钴潭西小丘记》、《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游黄溪记》等等。
而我更喜欢的,则是《愚溪诗序》。
这就形成了唐代散文“基础记忆”和“扩大记忆”的篇目。
一、基础记忆1.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2.韩愈:《送孟东野序》;3.韩愈:《进学解》;4.柳宗元:《愚溪诗序》;5.柳宗元:《捕蛇者说》;6.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争论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争论文学历史上,韩愈与柳宗元是两位备受瞩目的才子,他们的文学争论也成为了后世文坛中的佳话。
韩愈擅长辞章之美,崇尚古文,而柳宗元则倡导诗词之雅,主张创新。
两人的观点和作品呈现出了鲜明的对比,这场文学争论也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是唐代文学家,他出身卑微,却有卓越才华。
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主张文学应当反映当前的社会现实。
韩愈的作品以严谨的辞章和深厚的思想内涵为特点,他的文风沉稳庄重,力图通过文学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柳宗元,他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千古文章巨流”。
柳宗元提倡诗词之雅,主张对文学进行创新和改革。
他注重语言的优美和感情的唤起,强调文学的艺术性,使诗词成为一种表现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艺术手段。
韩愈和柳宗元在文学思想和作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韩愈认为,文学创作应该紧密联系当时社会的变革和迫切的需要。
他的代表作《进学解》主张读书应以了解时事和服务社会为目的,以培养高尚的品质和实现自我价值为导向。
而柳宗元则主张追求审美的自由,他的代表作《江雪》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以此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欲望。
这场文学争论虽然没有明确的胜负,但却推动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韩愈的辞章之美已然成为唐代文学的典范,后世文人对他的作品多有推崇和模仿。
而柳宗元则通过他的创新和突破,为后世文学开辟了新的道路,成为了诗词创作的楷模。
不可否认的是,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争论是一场充满创造力和激情的对话。
两人展示了各自独到的文学才华和思想观点,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借鉴。
他们之间的辩论和较量,促使文学发展得更加丰富多样,也使文坛永葆活力。
尽管时至今日,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争论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他们对文学的贡献和影响还在持续发挥作用。
他们的作品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正是因为有了韩愈与柳宗元的辩论与对抗,才使得古代文学如此丰盛多彩,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韩愈的简介有哪些故事

韩愈的简介有哪些故事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辉煌而又波折的历程。
在韩愈的传记中,有很多充满离奇的故事,这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韩愈的一些故事和传奇经历。
一、韩愈与柳宗元的论战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朝文学界的巨匠,他们之间有一次著名的文学论战。
这场论战始于柳宗元的“祭姑文”,他在文中抨击了韩愈的“祭妇文”。
两篇文章之间的争论使得文坛上形成了两个派别,分别支持柳派和韩派。
在这次论战中,韩愈的代表作品是《对柳宗元论衡》。
在这篇文章中,韩愈针对柳宗元的文中论点一个一个进行驳斥,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祭妇文”所反映出的恶习是社会问题,而不是女性问题。
因此,韩派在这次辩论中占据了上风。
这场论战是唐代文坛中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也是韩愈的一个重要成就。
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口才,成功地辩证出了柳宗元的错误,并赢得了了文坛上的声望和崇敬。
二、韩愈的“愈仲”之名韩愈是唐代文学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他曾经被尊称为“愈仲”。
这个称号不仅仅是对他才华的一种赞颂,还得益于他的性格魅力。
韩愈自幼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道理和规律。
在他的著作中,经常强调人性的善良和道德。
他的思想观念、文学作品和为政方法都体现了这种道德理念。
韩愈的作品反映出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感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教育人民,引导他们追求真理和美好。
三、韩愈的“楚辞与汉书”事件在韩愈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政治事件就是他的“楚辞与汉书”事件。
这场争论始于韩愈的“师说”,他在其中抨击道士的虚假政治宣传。
而当时的唐玄宗和宰相李林甫却坚持以某种道家原本的形式来维护国家的宗教信仰。
因此,韩愈的“师说”遭到了朝廷的大力抵制,而他却在信仰上更加坚定,写出了《神懿论》。
在这篇文章中,韩愈强调了人们所信仰的神灵应该符合伦理和公义之道。
他认为维护尊重和道德的信仰是国家的唯一出路,否则就将引发社会的动荡和混乱。
在这次事件中,韩愈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信仰观点,并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信任。
韩愈和柳宗元文学思想的比较

韩愈和柳宗元文学思想的比较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文学中的两位著名作家,他们在文学风格、思想观念、作品题材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本文将就韩愈和柳宗元文学思想的比较,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文学才华比较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代文学巨匠,他们的文学才华的确值得我们称道。
韩愈早期的文学创作以诗为主,他的诗歌风格优美,具有高贵、清秀、简约、深邃等特点,他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与传统诗歌相比有了很大的创新。
而柳宗元则以散文而著称,他早年的作品以文辞细腻、篇章严谨、文笔沉稳、气韵清新著称,在唐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被后人称为任侠文学的代表作家。
二、思想观念比较韩愈和柳宗元的思想观念也有所不同。
韩愈倡导“格物致知”,主张人们应该通过观察自然界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认识世界,思考自身的价值和使命。
而柳宗元则更加关注社会治理,并倡导全民平等、尊重居民权益。
他强调类似“教”:一个领导者应该教导人民,并且愿意倾听人民,以此考虑并解决问题。
三、作品题材比较韩愈和柳宗元的作品题材也有所不同。
韩愈以“正言”为主题,旗帜鲜明地批评时弊,表达了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他将自己捧为“百姓之好父母”,韩愈在文中表达了自己作为文化人的社会担当和责任。
而柳宗元则以方正清廉、任侠正义的个人形象和遇到的故事为主题,他的故事中阐述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缺陷,同时强调法律的公正、民俗和风等行为规范。
总体而言,韩愈和柳宗元在文学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虽然他们都活跃在唐代,但是文学的流派和审美趣味的不同,使得他们的人生轨迹和文学生涯各自不同。
但是作为两位文学巨匠,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和文学史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和柳宗元主要成就介绍 韩柳 韩愈和柳宗元 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 家,他们创作了大量的散文 , 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二人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 主张文道合一, 并称“韩 柳”。
“韩柳”的主要成就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 首领,古文运动不仅是反对陈腐的今体文(唐四六),更重要的是力图复兴 极衰的儒家学说,推翻声势极盛的佛道二教,所以韩愈古文富有战斗精神,不愧 为“凌云健笔意纵横”的伟大文学家和思想家, 宋人诗话说“韩以文为诗, 杜以 诗为文,故不工耳”。
韩诗与古文一样,象长江大河,浩浩瀚瀚,表现笔力雄健 才思富赡的极致,李白 杜甫 的精华,被韩诗吸收并神而化之,独成一大家,可以说杜文不很工,却不可 以说韩诗不工。
韩愈在 《调张籍》 诗里指出自己学李杜的心得说: “我愿生两翅, 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 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 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 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两句, 说明韩诗与李杜诗精神融合成一体,经营不必太忙,却自然合于李杜。
韩诗变化 怪奇,主要得自李白,法度森严,主要得自杜甫,他在《调张籍》诗中斥责李杜 优劣论 (当以元稹为此论代表) , 说, “不知群儿愚, 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 可笑不自量”。
不是学李杜同样有得,对李杜同样深知,是容易偏袒李杜立在某 一方的。
韩愈是中唐创硬体诗的一大家,有如白居易 创通俗诗也是一大家。
韩派诗人多有名人, 最著者张籍孟郊贾岛樊宗师卢仝 李翱李贺等人。
张籍于唐德宗时登进士第, 深得韩愈重视,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
云“张籍学古淡, 轩鹤避鸡群”。
《调张籍诗》 云“乞君飞霞珮, 与我高颔颃”。
韩愈承认张籍学李杜,与自己有同样的成就,可以颉颃同飞。
所谓学古淡,古是 指张诗擅长乐府,多用古乐府为题,淡是指辞意通显,不作雕饰,张籍与白居易 元稹唱和,诗句 通俗,但不同于元白末流,所以说“轩鹤避鸡群”。
如《野老歌》:“老农 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 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这种意境,也是 从学杜得来。
韩愈给张籍诗评价很高,《病中赠张十八》诗云“龙文百斛鼎,笔 力可独扛”。
张诗往往语已尽而意有余,扛鼎的笔力当是指此。
柳宗元在文学上,与韩愈齐名,同是唐朝古文运动的领袖,也同为“唐宋散 文八大家”之一。
他创作丰富,可分为论说文、寓言 、传记、山水游记和诗歌 五类,各具特色。
他主要成就在散文上,代表作有《三戒》、《蝜蝂传》等。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 可行。
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 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 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 》、《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
在诗 歌理论方面, 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
与白居 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
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 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 600 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其骈文有近百篇,不 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
古文大致为五类。
“韩柳”风格的比较 阅读韩愈、柳宗元文集,感觉二人散文总体风格之差异是存在的。
韩愈的文 章内容比较广、立意比较高远、构思新颖、气盛言宜,其文章具有多样性特点, 但共同的特色是雄奇奔放。
柳宗元文章对现实无不再有一种强烈、 抑郁而激愤的 色彩, 而立意新颖、 结构细密, 语言简洁精美, 形成浓郁而峻洁的风格特色。
一、 散文文体 韩愈的散文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韩愈在创作众多的散文中论说文占有重要的地位。
韩愈的论说文,发挥 了散文的战斗性的功能,不少作品达到了思想艺术完整的统一。
《原毁》,通过
对当时社会想象的精辟分析, 揭露了当时一般士大夫所以要诋毁后进之士的根本 原因。
他指责当时社会人情的恶薄,自鸣不平,并发出了主张公正用人的呼吁。
作品理论鲜明,语言平易,虽多阐述孔子、颜渊、子路、孟子等人的意见,而不 引经据典, 这是散文创作中的一种新的形式。
他不顾流俗的诽谤, 大胆地为人师, 作《师说》,指出师的作用及相师的重要。
他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都可 以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 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
这种见识打破了封建传统的师道观念,对 于我们今天也有参考价值。
文章感情充沛, 说服力也很强。
他的 《马说》 , 以“千 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比喻贤才难遇知己,“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寄寓了 他对自己遭遇的深深不平。
文章简短明快,而多转折变化,十分饱满地表达了一 腔的委屈。
2、韩愈的叙事文有许多文学性较高的名篇。
著名的《柳子厚墓志铭》,有 重点地选取事件, 通过富于感情的语言, 不仅指责了官僚士大夫社会的冷酷无情, 叙述了柳宗元一生不幸的政治遭遇, 而且也突出了“论证古今, 出入经史百家” 的一个古文家的形象。
3、用散文抒情,韩愈也是很成功的。
抒情文中的祭文,一类写骨肉深情, 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如悼念其值韩老成的《祭十二郎文》是前人誉 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名篇。
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4、赠序文是一种文体, 指古人惜别赠言的文章,内容多推重、赞许和勉励之词。
序的意义和原意不同。
韩文中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
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 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接近传奇小说 。
柳宗元的散文内容丰富,其主要特点有有: 1、柳宗元的议论文,主要 是对各类哲学、政治、社会、人生问题的冷静思考。
如《封建论》,对古代社会 的分封制度作了细致的分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
他严厉地抨击封建落整 的割据局面,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帝王“受命于天”的谬说。
2、柳宗元的专辑 散文,大都取材于封建社会中那些被侮辱损害的下层人物,如《种树郭橐驼传》 借郭橐驼养树“能顺木之天, 以至其性”的道理, 讽刺了统治者政令烦苛对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