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真气运行法部分常见疑问
气功知识 真气运行法 锻炼释疑

气功知识真气运行法锻炼释疑疑难解答1、真气运行法中的心窝部在哪里?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这是一个部位,而不是指某一点。
2、练功过程中体位能随时改变吗?答:可以变化。
以求舒适自然为最好。
3、关于漏气问题。
放屁的现象,有的是漏气,有的不一定是。
如果长时间肛门排气,全身乏力,精神不佳,就属于肛门漏气。
但漏气的现象却却并非专指肛门矢气而言,有时候气自己呼呼地往外冒,前阴、后阴都有这种现象,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漏气,如果偶尔放一个屁,则属正常现象,肠腔里本存在积气,必须排除。
即使肠腔积气较多,多放几个放屁,也不要紧的。
肠子的生理功能恢复以后,矢气连连的现象就没有了。
练第三步功时往往肛门排气频频,这是正在纠正肠道功能之故。
过了第三步,肠子的功能基本上得到调理,不产生气体了,矢气的现象随之消失。
当然,不见得经第三步的调整,肠子功能就完全恢复了,所以可能到第三步时,也还常有排气现象,这也不等于漏气。
什么情况下是漏气?就是在第二步、第三步的时候,排气成了习惯,不断地在排气。
那么练第三步时,肠子里,丹田里真气非常饱满,肚子胀得很。
在这种情况下,它那个气压力大了,丹田的压力大了,也可能把真气推压到肠腔里去了而放屁,这个叫漏气。
漏气不只在前阴和后阴,而在各处都有漏气现象。
前阴后阴漏气,就不容易把真气积聚起来。
那么通关会推迟,会受到影响。
纠正这个问题,如果是临时来的纠正,也不好办。
那就站一站,两腿弯些,十趾抓地,两手撑在肋骨底下,牙齿咬紧,上提肛,这样能使气往上提,每天练功就站着练。
有的人漏气时间较长,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得到纠正。
需要有一个过程,十天、二十天,甚至长达几个月,坚持站着练功问题就慢慢解决了。
必须坚持不懈,哪怕费事一些也要坚持。
真气到了会阴,就好像面临一个三岔路口,前面是前阴、后面是肛门,都是歧路,所以在第三步后教给大家《周天歌》,一开头就是“微撮谷道暗中提”,就是提醒大家要有意识地提肛,不让真气往后面泄漏,从而保证气通往尾闾之“正途”。
真气运行法200问

真气运行法200问1.真气运行法属于哪派功法?真气运行法是综合了历代各家各派功法的精要,去伪存真,去粗存精,以《黄帝内经》全真导气理论为依据,结合功法创立者长期行修实践总结出来的功法,能防病治病,定期取效,故而称为医疗保健功法。
2.真气运行法功理源于何处?真气运行法功理来源于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
《内经·上古天真论》:“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真气运行法功法、功理、功效的高度概括。
3.何谓真气?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
真气运行是生命活动的内在表现,也是强身祛病的根本保证。
体内真气旺盛,并按一定的规律和路线集中和运行,身体就精力充沛,达到健康长寿。
反之,如果真气消耗而又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或气机逆乱,不能循经运行,则身体就衰弱,百病由此而生。
一旦真气消失,生命即告结束。
4.静功和动功应先练哪一种?练功应以静功为主,动功为辅。
练完静功,辅以动功活动肢体,是比较好的。
晨起,先练动功亦可。
5.真气运行法动功系列是否一次全都得练?真气运行法动功内容丰富,包括五禽导引法、漫步周天导引法、鹤飞唳天(肠胃功)、龙行挥云、健身十锦等。
每套功法都有各自的功理和功效,既有内在的有机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因此,每次练一套或者全部都是可以的。
6.没有老师指导能练功吗?可以。
《真气运行法》、《真气运行论》和《真气运行学》等专著就是指导练功的教材。
开始练功前,应仔细阅读相关的练功须知和操作要领,做到心中有数,再行实践。
遇到问题按书中的原则去处理,切忌东访西问,使自己无所适从。
特殊问题可及时电信联系,尽快解决。
总之,要树立坚定信心,循序渐进,顺乎自然,坚持练功,必能成功。
7.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练功是否要求也不同?无论男女老幼,练功的要求和方法都是一样的。
只是女性如遇月经来潮,不宜意守下丹田,可守中丹田(心窝部),通督者亦可守上丹田(百会)。
孕妇练功不宜做气沉丹田和通督的追求,恐引起流产。
习练真气运行法必须从调整呼吸入手之令狐文艳创作

习练真气运行法必须从调整呼吸入手令狐文艳1,真气运行法练至第五步仍须坚持从调整呼吸入手这是我自兰州练功迄今为止的第一个体会,也是最最深刻的体会。
之所以体会深刻,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走了很长时间的弯路。
从调整呼吸入手,在习练真气运行法前四步功法过程当中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通督之后,是否还需要坚持从调整呼吸入手呢?过去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认识是模棱两可的。
我想,既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是真气运行法的原理,也就是说,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入静,真气必然就会从之产生并循经运行。
而入静方法又有很多,比如通过放松。
这样的思想认识导致我在练功过程中忽视了调整呼吸,一味的注意放松,这其中尽管也有调整呼吸注意呼气的成分,但接下来的效果,虽然也能够维持真气运行(练功时间较长的话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却始终不能达到较快入静,深度入静的目的,更谈不上真气被呼吸所鼓荡的感觉。
相反杂念频生,不能自控。
开始我以为是真气不够充足的缘故,认为继续练下去就会有改善,但长期的效果不佳促使我不得不反思其中的缘由。
那段时间我开始回想从辅导班到当前的整个练功过程,隐约感觉问题还是出在了呼吸上面。
十月份一个周末练功过后,我拿起《真气运行学》翻到了呼吸运动一章,在调整呼吸一节里,发现李老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呼吸是真气运行的动力,练习真气运行法,必须从调整呼吸入手。
“入手”!这两个字大大映入我的眼帘,一下子解开了我心中的困惑和郁闷:原来我对真气运行法的精髓是注意呼气这一点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忽视了这其中还包涵一个前提:实践真气运行法必须首先调整呼吸。
真气运行法练到第五步,仍然需要从调整呼吸开始,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呼吸都是真气运行的动力。
动力问题解决不好,真气运行的效果必然要打折扣。
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我马上再次练功,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调整呼吸上面来,果然立竿见影,不仅自然产生腹式呼吸,呼吸变得匀细长,还有真气为呼吸所鼓荡达于全身的感觉,真气灌溉脑髓,人也渐渐开始入静。
过度追求气感,是练真气运行法的大忌

过度追求气感,是练真气运行法的大忌有些人刚开始练真气运行法的时候会非常注重气感,甚至以气感作为衡量锻炼效果的标准。
今天,就来谈谈气感的问题。
这里的气感并不是空气或者呼吸之气,而是指经络里的真气。
一、一些人在锻炼过程中,急于求成。
一味追求气感、气动,结果欲速则不达,反而练得没效果,甚至出现口干舌燥、神疲气散、虚火上升,气滞于身,晚上都睡不好的情况。
这说明过分追求气感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
越是追求气感,一旦没出现气感,心里就会越着急,一急那么就气乱。
心平才能气和,着急是练不出真气的。
二、还有些人,是因为好奇。
这类人大多是身体健康的,因为好奇,想知道什么是真气,气通周天是什么样的。
只是在运动中寻找气感,也是一种追求气感的现象。
三、最后一类人,是在练习真法的路上,走着走着,走歪了。
由于运动前期气感明显,练了又练,觉得没什么效果,练错了,从而走上了过分追求气的歧途。
那么,无论锻炼真气运行法有没有产生气感,气感对我们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追求气感是为了什么呢?首先,追求气感,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锻炼思路。
大家要知道,我们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我们的身体健康,调病防病才是我们练习真气运行法的主要目的。
有没有气感并不重要。
即使没有气感,只要正确练习,有同样的调理疾病的效果,身体也会有所改善,而不是非要有气动的感觉。
就算是为了贯通任督二脉,有没有气感也不是那么重要,更何况,就算我们产生了气感、气动,这个气感也不会一直存在。
当气感消失的时候,并不意味着我们练得不好,也许是经络更通畅了,真气在经络的流动,已经无障碍了。
有气感并不意味着,你练对了。
有的人练气出偏,照样气感很强烈,甚至全身的气到处乱窜,但健康状况却每况愈下,高血压、失眠、糖尿病、心脏病等各种慢性病症,依然不见改善,甚至把自己练进医院。
尤其是自练真气运行法的,感觉到气感,就以为摸到了法门,一味追求气感,殊不知,已经越走越远。
练对了,才叫真气,才叫真气运行。
真气运行法练功诀要

真气运行法练功诀要真气运行法练功诀要一、道法自然《道德经》中的所谓“道法自然”是一切养生之法都要顺应的规律。
练真气运行法,首先要顺应自身真气运行的归律,因势利导进行修炼。
练功初级阶段真气运行的规律是,在宁静虚无的气功态下,真气就在丹田产生和会聚,沿任督十二经脉运行,自生自化,调节机体。
把这种真气产生运动的形态,按动静划分,真气在丹田会聚为相对静态,真气沿任督十二经脉运动为相对动态。
真气的静态和动态之间的转化,遵循着静极生动,动极复静的自然规律。
其次,由于每个人性格、性别、年龄、疾病等个体差异的原因,练功时出现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所以,指导练功者不仅要顺应真气运行的总规律,还必须顺应每个练功者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进行指导。
二、守机守机,就是把握真气运行动静转化之时机练功。
古人说“药物易知,火候难传”。
李少波主任所传“守机”,揭示了气功修炼之奥秘。
《周易~艮卦》中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意即随着事物运动之时机,因势利导使之动或静。
练功者意念的运动(导引)和静止(意守)不能违背真气动静转化的时机。
练五步功的要诀在于顺应真气运行的规律,把握每步功法之间转化之时机。
真气运行法基础功法练习真气运行法功法具有健肾补脑作用,督脉贯通后,真气在任督脉内运行(小周天),头项百会穴和丹田产生相互吸引的磁性力量,这样肾中元阴元阳可上达髓海而还精补脑,五脏精华又下归丹田,补充肾精,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使人体由衰返壮。
从生理学观点看,督脉贯通后,可促使肾上腺和脑垂体间互相激惹、互相滋补、生机旺盛。
早在战国初期的《行气玉佩铭》中已有真气运动的记载,内中指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经会阴、尾闾、命门向后窜动,夹脊向上,透玉枕直达脑海,继而又下行丹田,称为小周天。
兹将真气运行法练功方法介绍如下: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方法:取站、坐、卧式,口唇微闭,舌舐上腭,双目微闭,排除杂念。
自学真气运行法部分常见疑问

自学真气运行法部分常见疑问参考(陈山水)每个人情况不同,每个问题需认真对待。
强烈建议自学者写日记!论坛网友间交流可供参考,请勿当成标准!首先自学者要看相关书籍,看过书后再看以下说明,具体书上操作这里不重复了。
1、第一步常见错误,由于外部网络上最流行的资料是呼气时意念从喉部经过,是错误的,部分人照此练习会出现喉部及胸部不适,也有部分人照此练习练成的。
书上说“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部分人对“趋向”理解有误,也从喉咙里过。
最好意念不用研究具体路线,如果非要有个路线,也是从身体外面。
“意念在身体外好像随着鼻子呼出的气,到达心窝部”这个操作虽然不正确,对于部分人来说可能容易理解些。
更简单操作可以在呼气的时候,意念直接想着心窝部,没有路线。
按照“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操作最正确,后面的方法只是针对部分操作不适的一种调节。
2、第二步的方法基本自学者都理解有误,但大部分人练错了也能练成,达到气沉丹田。
意息相随是意念随呼气或者真气,真气没动时只是意念随呼气到达下丹田,真气下行时意念随真气及呼气,不是意念控制真气,仅仅是意念走或跟随。
这时意念是从身体里经络上过。
以后练也一样,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用意念主观控制真气(不可主观导引真气)!!!对于这一步确实掌握困难的,可以跳过此步,直接守下丹田。
练和不练这一步的区别就是时间上稍快稍慢的区别,不用担心其它。
3、第三步很多人练时反应弱了,或者没有以前强,以为第一二步基础没打好,又退回去练第一二步。
出现这类情况建议守住下丹田,不要来回调整。
来回调整会延续通督时间,没其他影响。
4、第四步,自学者需认真看书上介绍的相关反应,如心肺系统有问题建议有条件最好面授。
如果对于提肛和目视顶的操作前提不明白,就不要随便去操作,守好下丹田。
不明白“勿忘”内涵的自学者守好下丹田就可以了。
5、第五步,对于搞不清守哪个丹田的自学者,守好下丹田就可以了,女性特殊阶段例外。
最正确的守丹田的操作:呼气有意无意地止于下丹田。
如何把握真气运行法静坐中的呼吸问题【问答整理】

如何把握真气运行法静坐中的呼吸问题【问答整理】(一)可否只意守丹田学员:何老师好,我看真法书上写的有一条,真气运行要意随息动,就是呼气。
那我现在感觉不到呼吸,只是意守丹田,那就是意念想气到丹田,那不就是以意领气,这不是和李老书上说的矛盾吗,请老师帮我解答一下谢谢。
守一:当锻炼状态好的时候,外呼吸自然越来越微弱,所以此时不关注呼气也可以。
可只意守丹田。
意守丹田,并不能算是以意领气。
学员:还有就是,李老的书上写,第一,二,三部是以注意呼气为主,把真气送到丹田,第三部以后就是调息凝神,感觉气不足就注意呼气。
那就是说一开始还是要注意呼气的,那我现在还是那问题,第一步就感觉不到呼气。
只意守能有效果吗。
实在不好意思。
我这个人就是有些地方有些纠结,还请老师原谅。
谢谢。
守一:第一步也要首先注意到心窝部,然后关注呼气到心窝;当然如你静下心来,只是关注心窝部,照样有效果。
尽量把呼气的力量作用发挥出来。
学员:是呀,何老师,现在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感觉不到呼气。
是不是我理解的呼气是错的呢。
何老师,在寒冷天气,从鼻孔出来的白气是不是就是自然呼吸的呼气呀。
我的这种理解是对的吗?守一:呼气就是指的吐气,就像吹蜡烛一样,自然吐气或吹气到心窝,就可以了。
学员:那问题又来啦,我看李老的书上写,要自然呼吸,不要追求深呼吸,浅,频率等。
那如果像老师说的吹蜡烛似的,那肯定的有时候吹的时间长,有时吹的短。
那不就不是自然呼吸啦吗守一:说明你的意守丹田没做好,而是心烦意乱了;而关注呼吸时可以明显帮助我们调整心意,让我们放松安静下来,建议你以后还是要关注呼气到下丹田为好。
学员:那何老师,我看李老书上写,有句话是,不能用口呼吸,那我像吹蜡烛似的,不就是用口啦吗?守一:还是用鼻子呼气,我说的吐气概念,精确的说应是放松自然前提下,轻松自然地徐徐地吐气。
学员:我以前也是用口呼气到胃部,但看到李老书上说不能用口呼气,现在用鼻子呼气总是感觉不太习惯,总感觉没有用口呼气来的力度大。
真气运行法全部问答

答:这种情况,有人认为是极大的偏差,到处求救,结果都不能如愿,到一定的时间自会复常。出现这种情况者,主要是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质的人。在通了小周天、大周天之后,全身的触动现象要比一般人强烈的多,于是便产生了恐惧心理。若无人指导属于自练者,必致惊慌,到处问人,思想越紧张越严重。这并非偏差,而是通关后对神经系起纠正作用的一种表现。但由于自我精神紧张,故反应加剧。若能解除自我紧张情绪,就会立即轻松。练功人,功力越深,自身表现就越明显。只有安心静养,才能稳定自安。
14. 练功过程中体位能随时变换吗?
答:可以变换。如果觉得体位不适,可以随时变换,以求得舒适自然为好。
15. 真气运行法是采用什么样的呼吸?
答:请参考本书第三章第三节。不管那一步功,都不要注意胸腹活动。本书第三章第一、二节讲的。呼吸的胸腹活动和真气的循经运行,是自然的人体生理活动,不可在练功中主观追求,要顺乎自然。若主观追求,易造成思想混乱,对人体生理不利。
20. 通关后已实现了任督环流,继续练功应采取什么方法?
答:应采取真气运行法五步功法中的第五步功法——“元神蓄力育生机”。这步功法中的主观意念和主观作为,已减少到甚微的程度。具体作法,只须轻守丹田就行了。
21. 第三步功法要不要再往丹田送气?
答:调息凝神守丹田,关键在于凝神。因为已经通了任脉,形成气沉丹田的条件,只要意收丹田就可以达到丹田充实。如果觉得丹田无气,再加呼气注意丹田,则自然充实饱满。此步主要是用文火,防止过度发热,故少送气。
《真气运行法》的全部问答
1.真气运行法属于哪派功法?
答:本功法是综合了历代各家各派的功法,去粗存精,以《内经》真气运行学说总结成的一种功法,能防病治病,定期取效,所以称为“医疗保健”的一种功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真气运行法部分常见疑问参考(陈山水)
每个人情况不同,每个问题需认真对待。
强烈建议自学者写日记!论坛网友间交流可供参考,请勿当成标准!
首先自学者要看相关书籍,看过书后再看以下说明,具体书上操作这里不重复了。
1、
第一步常见错误,由于外部网络上最流行的资料是呼气时意念从喉部经过,是错误的,部分人照此练习会出现喉部及胸部不适,也有部分人照此练习练成的。
书上说“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部分人对“趋向”理解有误,也从喉咙里过。
最好意念不用研究具体路线,如果非要有个路线,也是从身体外面。
“意念在身体外好像随着鼻子呼出的气,到达心窝部”这个操作虽然不正确,对于部分人来说可能容易理解些。
更简单操作可以在呼气的时候,意念直接想着心窝部,没有路线。
按照“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操作最正确,后面的方法只是针对部分操作不适的一种调节。
2、
第二步的方法基本自学者都理解有误,但大部分人练错了也能练成,达到气沉丹田。
意息相随是意念随呼气或者真气,真气没动时只是意念随呼气到达下丹田,真气下行时意念随真气及呼气,不是意念控制真气,仅仅是意念走或跟随。
这时意念是从身体里经络上过。
以后练也一样,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用意念主观控制真气(不可主观导引真气)!!!对
于这一步确实掌握困难的,可以跳过此步,直接守下丹田。
练和不练这一步的区别就是时间上稍快稍慢的区别,不用担心其它。
3、
第三步很多人练时反应弱了,或者没有以前强,以为第一二步基础没打好,又退回去练第一二步。
出现这类情况建议守住下丹田,不要来回调整。
来回调整会延续通督时间,没其他影响。
4、
第四步,自学者需认真看书上介绍的相关反应,如心肺系统有问题建议有条件最好面授。
如果对于提肛和目视顶的操作前提不明白,就不要随便去操作,守好下丹田。
不明白“勿忘”内涵的自学者守好下丹田就可以了。
5、
第五步,对于搞不清守哪个丹田的自学者,守好下丹田就可以了,女性特殊阶段例外。
最正确的守丹田的操作:呼气有意无意地止于下丹田。
不明白“有意无意”的自学者,可参考理解怎么轻守、越轻越好。
注意不可以意守病灶,不要把头部病灶反应当成什么玄妙了。
守上丹田是有前提的,搞不清楚就一直守下丹田。
第五步,时间就是方法。
有些情况不同练法不同,简单说下,实际情况说简单就很简单、说复杂有时也复杂:a、呼气有意无意止于下丹田(女性特殊阶段可改守鼻尖)。
b、能体会到内呼吸了,就不管外呼吸了,内呼吸有意无意止于丹田。
c、有时体会不到呼吸了或者胎息了,就不用管呼吸了,一直有意无意守着下丹田。
d、到一定阶段了可以轻守上丹
田。
e、有时入静入定了,丹田也找不到了,就不管丹田了,保持静定的状态。
有些人是臆想出的类似胎息、入静、入定等现象,要避免臆想,还有一些个别其他原因,最好是练功中自然达到这些境界。
对于极少数逻辑判断能力不强的学友(看到不同说法就不会判断、迷惑了),初期是不适合网络上‘多方交流互动式’学习的。
对于练功方面总是疑问很多的建议参加面授或者本论坛咨询,自学练到一半时不要去东问西问,东问西问通常会使疑惑者更迷糊,有时经验有限的热心者的帮助也可能会出现误导,有时适合他人的一些调整不一定适合另外的个别人,要慎重。
能进入第三步就算成功一大半了,剩下主要看时间,当然还有一些相关注意事项,请参看有关书籍。
面授学习的环境才最具价值。
找对老师,树立正确的第一认识也很重要。
特别注意事项:
A.如出现自发动(无法主观控制的动作),无论动作大小,必须调整,不可顺其自然!初期可心里反复默念:我要静下来......通常自发动慢慢会停止。
如果心里默念无效果,“自发动刚刚要出现的初期就搓手搓脸梳头收功,活动十几分钟后再继续静坐”反复如此操作,通常要花一段时间,自发动就会得到控制。
不要认为自发动有利调病就不加调整!
B.
情绪波动时就不要练静功(如生气时),可采取散步等方法缓解平复情绪后再练。
如果在静坐过程中受到惊吓,导致情绪波动,反而需要再多坐几分钟,使情绪平复后再收功,注意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