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苷类化合物的5个鉴别反应
皂苷

第九章皂苷学习目标概述皂苷为来源于植物界的一类结构较复杂的低聚糖苷类化合物,因其水溶液剧烈振摇时能产生大量持久的肥皂样泡沫,故名皂苷。
其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的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中,如五加科、豆科、远志科、桔梗科、石竹科、薯蓣科、百合科、玄参科等植物,另外也见于一些低等植物和海洋生物中,如茯苓、海参等。
常见的中药有人参、甘草、穿山龙、柴胡、桔梗、薯蓣、甜叶菊、麦冬、知母等。
皂苷的活性表现出多种多样,如甘草中的甘草酸有祛痰、止咳和抑制病毒复制作用,其苷元为甘草次酸,具有促肾上皮质激素样作用;远志里所含远志皂苷具有镇咳、祛痰和镇静作用;柴胡中得柴胡皂苷有镇静、止痛、解热和抗炎作用;娑罗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七叶皂苷,有α-和β-两种异构体,其中β-七叶皂苷是主要的活性异构体,七叶皂苷可以抑制磷脂酶A,减少炎症介质前体的释放,减轻组织的炎症反应,同时还有抑制胃酸分泌;常春藤有皂苷A和B,没有抗菌活性,酶解后,分别转变为单糖链的α-常春藤皂苷和β-常春藤皂苷,二者特别是α-常春藤皂苷具有强烈的抗菌活性;由爵床科植物(Justicia Simplex)中分离出的三萜皂苷,称justicisaponinⅠ有精子顶体膜的稳定作用,干扰精子中酸性水解酶和蛋白质的释放,从而阻止卵细胞受精,表现出抗生育活性;柳叶牛膝的总皂苷对雌性小鼠有中期引产和抗生育作用;从植物蜘蛛抱蛋的根茎分离得到的皂苷有强烈的杀螺作用;大豆中的大豆皂苷可抑制血清中脂类氧化及过氧化脂质生成并有减肥作用;绞股蓝皂苷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及实验性血栓有明显抑制作用;由云南白药组分平重楼分离得到的甾体皂苷Ⅰ和Ⅳ,实验证明其对肿瘤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一些甾体皂苷元,如薯蓣皂苷元、海可皂苷元等是制药工业合成甾体激素的原料。
第一节结构类型皂苷由糖或糖醛酸和皂苷元(非糖部分)组成。
组成皂苷的糖常见有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L-鼠李糖、D-木糖、D-葡萄糖醛酸以及D-半乳糖醛酸等。
07三萜和皂苷

- 葡萄糖
471(苷元) (苷元)
给出苷元与糖连接顺序,说明末端糖为鼠李糖。 给出苷元与糖连接顺序,说明末端糖为鼠李糖。
(三)氢谱 三萜化合物特征:高场出现多个甲基峰 三萜化合物特征:高场出现多个甲基峰0.6-1.5ppm
■ ■ ■
CH-OH: 3.2-4ppm C=CH: 4.3-6ppm 糖的端基质子,J值可判断苷键构型。 值可判断苷键构型。 糖的端基质子, 值可判断苷键构型
样品120无水条件下二颜色反应鉴别反应颜色变化荧光退色强酸中等强度酸lewis酸三萜化合物2五氯化锑反应样品20五氯化锑6070兰紫色斑点滤纸3三氯醋酸反应样品25三氯醋酸乙醇红色紫色滤纸100表面活性与分子内部亲水性亲脂性结构比例有关二者适当才有表面活性三表面活性皂苷水溶液强烈振摇产生持久性的泡沫加热不消失
A型、B型人参皂苷水解,C20位发生差向异构 型 型人参皂苷水解, 位发生差向异构20S →20R , 型人参皂苷水解 再环合, 再环合,生成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
glc-O HO H+ 质子化 20(S)-原人参二醇 ( ) 原人参二醇 20(S)-原人参三醇 ( ) 原人参三醇
OH H+
O25 20
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类
triterpenoids
一、概述
1、三萜的含义:含30个碳原子,由六个异戊二烯组成。 、三萜的含义: 个碳原子, 个碳原子 由六个异戊二烯组成。 与糖连接形成苷( 与糖连接形成苷(Saponins) ) 可溶于水,其水溶液振摇产生肥皂样泡沫 可溶于水,其水溶液振摇产生肥皂样泡沫——三萜皂苷 三萜皂苷 (多具羧基——酸性皂苷) 酸性皂苷) 多具羧基 酸性皂苷 2、分布:植物界存在广泛,多分布于双子叶植物中; 、分布:植物界存在广泛,多分布于双子叶植物中 五加科、薯芋科、豆科 五加科、薯芋科、豆科; 常用中药人参、黄芪、柴胡、 常用中药人参、黄芪、柴胡、甘草等的有效成分均 为三萜皂苷。 为三萜皂苷。
天然药物化学——皂苷

抗肿瘤:
从百合科一植物中分离出的一种皂苷 OSW-1,此化合物对人的正常细胞几乎没 有毒性,而对恶性肿瘤细胞具有强烈毒 性。体外生理活性实验表明,它的抗癌 活性比目前临床应用的顺铂、紫杉醇等 高100倍,有望成为一类新的抗癌药物。
第一节、化学结构
• 多以游离或成苷、成酯的形式存在 • 常见的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 鼠李糖,糖醛酸,特殊糖(如芹糖、乙酰氨基糖 等) 分类 • 糖链数目不同:单糖链皂苷、双糖链皂苷、三糖 链皂苷 • 是否含有羧基:酸性皂苷、中性皂苷、酯皂苷 • 苷元化学结构:甾体皂苷、三萜皂苷 • 次皂苷:原生苷被部分降解的产物
齐墩果酸首先由油橄榄的叶子中分得,广泛分布于 植物界,如在青叶胆全草、女贞果实等植物中游离 存在,但大多数与糖结合成苷存在。齐墩果酸具有 抗炎、镇静、防肿瘤等作用,是治疗急性黄胆性肝 炎和慢性迁延性肝炎的有效药物。 含齐墩果酸的植物很多,但含量超过10%的很少, 从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龙牙葱木 (Aralia mandshurica)中提取齐墩果酸,得率都超 过10%,纯度在95%以上,是很好的植物资源。
• 抗生育:杀灭精子、抗早孕 • 主要用作合成甾体避孕药和激素类药物的原 料。 • 降血糖:伪原知母皂苷AⅢ和原知母皂苷AⅢ • 降低胆固醇和免疫调节 • 抗真菌、杀虫等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地奥心血康胶囊——含8种由黄山药中提 取的甾体皂苷,总量在90%以上,治疗冠 心病。 心脑舒通——由蒺藜果实中提取的总甾体 皂苷,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盾叶冠心宁——从盾叶薯蓣中提取的水溶 性皂苷。
(三)结构举例
O O O O O
HO HO H 薯蓣皂苷元 O glc OH O O O CH2OH 剑麻皂苷元
生药

一、名解1. 生药(Crude drug):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从广义上讲,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2.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drug):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 = 中药材(个子货)+饮片+中成药3.道地药材(Famous-region drug):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生药。
4.初生代谢(primary metabolism):植物合成必要的生命物质(原生质)的过程所生成的物质5.初生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初生代谢产生的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脂类、糖类、氨基酸等成分。
6.次生代谢(secondary metabolism):利用这些初生代谢产物,产生对植物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的代谢途径。
7.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次生代谢所生成的物质。
8.凯氏带(凯氏点):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侧壁)和上下壁(横壁)上局部增厚,增厚部分形成木质化或木栓化的带状结构,环绕径向壁和上下壁而呈一整圈,称为凯氏带。
凯氏带的宽度不一,但常远比其所在的细胞壁狭窄,故从横切面观,增厚的部分呈点状,故又称凯氏点9.维管射线:贯穿在次生木质部与次生韧皮部中,呈切向延长,辐射状排列的薄壁细胞称为维管射线。
位于木质部中的称为木射线,位于韧皮部中的称为韧皮射线。
髓射线指两个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10.性状鉴定(ma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利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对生药的外观性状进行鉴定,确定生药真伪优劣的方法。
11.发汗:鲜药材加热或半干燥后,停止加温,密闭堆臵起来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向外蒸发,当堆内空气达到饱和,遇堆外低温,水就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似人出汗,顾将药材处理的此过程称为发汗12.泛油: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的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的油样物质。
区分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的方法

区分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的方法一、什么是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是两类天然产物中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植物界中广泛存在,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在植物中,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往往用于抵抗外界环境的压力及害虫的侵袭。
甾体皂苷是一类含有甾核结构(由四个烷基环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糖基和甾体骨架。
甾体皂苷的生物活性取决于其具体结构以及糖基部分。
一些甾体皂苷显示出抗炎、抗癌、降低胆固醇等多种功效。
三萜皂苷是一类含有三萜环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它们是由萜类生物合成途径产生的,通常含有醇类、醚类或酮类。
三萜皂苷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炎、抗肿瘤、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等。
二、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的区别虽然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有一定的结构相似性,但它们在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1. 分子结构的区别甾体皂苷的分子结构较为复杂,包含甾体骨架和糖基部分。
甾体骨架由四个烷基环组成,而糖基是连接在甾体骨架上的糖分子。
这种复杂的分子结构使得甾体皂苷具有较高的分子量。
三萜皂苷的分子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三萜环结构组成。
三萜环结构通常包含着醇类、醚类或酮类。
相对于甾体皂苷,三萜皂苷的分子量较小。
2. 生物活性的区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在生物活性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甾体皂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一些具有抗炎、抗癌、降低胆固醇等功效。
甾体皂苷具有较强的溶解性,能够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和肿瘤细胞的生长。
此外,甾体皂苷还可以降低胆固醇的合成,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三萜皂苷也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肿瘤、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等。
然而,与甾体皂苷相比,三萜皂苷的生物活性稍弱一些。
三、区分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的方法鉴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的方法有多种,以下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方法。
1. 理化性质的鉴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在理化性质上存在一些差异,可以通过测定它们的熔点、溶解性和旋光度等性质进行鉴别。
甾体皂苷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并且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中药制剂分析试卷(A)

中药制剂分析试卷(A)中药制剂分析A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为指导,应用现代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的一门应用学科。
2. 中药制剂定性鉴别主要包括、和。
3. 中药制剂的检查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和。
4. 对中药制剂进行含量测定的目的在于通过测定制剂中、或某些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来衡量其制剂工艺的和中药材的优劣。
5. 《中国药典》的内容一般分为凡例、、和四部分。
6. 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前提是、及。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其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1949年至2005年,我国已正式出版过的药典数是:A. 5部B. 6部C. 7部D. 8部E. 10部2. 中药分析的主要任务是:A. 测定中药及其制剂中所有成分的含量B. 测定中药及其制剂中任意一成分的含量C.测定中药及其制剂中代表性成分的含量D. 测定中药及其制剂中已知成分的含量。
E.测定中药及其制剂中未知成分的含量3. 在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中,应用最多的鉴别方法是:A. UVB. HPLCC. TLCD. GCE. IR4.丸剂的一般质量检查项目包括:A. 水分含量、重量差异、溶散时限B. 水分含量、酥脆性、重量差异C. 水分含量、重量差异、硬度D. 水分含量、重量差异、厚度E. 水分含量、重量差异、粘度5.属于中药制剂中一般杂质检查的项目是:A. 微生物限度B. 性状C. 炽灼残渣D. 重量差异E. 崩解时限6.对膏剂中无机成分进行质量分析时,应首先排除基质干扰,较常用的方法是:A. 冷水溶解后滤除基质B. 有机溶剂索氏提取器提取有效成分C. 灼烧法去掉基质D. 有机溶剂超声提取有效成分E. 有机溶剂回流提取有效成分7.提取分离生物碱类成分最常用的溶剂是:A. 乙酸乙酯B. 正丁醇C. 石油醚D. 氯仿E. 水8.皂苷类化合物提取液的除杂常采用:A. 水洗涤B. 过离子交换柱C. 过大孔吸附树脂柱D. 过氧化铝柱E. 过聚酰胺柱9.在碱性溶液中检查重金属常用哪种试剂作显色剂:A. 硫化乙酰胺B. 氯化钡C. 硫化钠D. 氯化铝E. 硫酸钠10.黄酮类物质缺少一通用提取溶剂是因为:A. 所需要的提取溶剂价格太昂B. 黄酮类物质彼此间性质差异较大C. 黄酮类物质彼此间性质很接近D. 黄酮类物质无丝毫共同点E. 含黄酮类物质的药材较少11.杂质限量的表示方法常用:A. ppmB. gC. mgD. ppbE. 百万分之几12.在对中药制剂进行含量测定时,一般要求分析方法的回收试验结果为:A. 回收率在85%~115%B. 回收率在95%~105%C. 回收率在90%~110%D. 回收率在80%~100%E. 回收率在95%~110%13.中药制剂一般杂质的检查包括:A. 酸、碱、固形物、重金属、砷盐等B. 酸、碱、浸出物、重金属、砷盐等C. 酸、碱、氯化物、重金属、砷盐等D. 酸、碱、挥发油、重金属、砷盐等E. 酸、碱、土大黄甙、重金属、砷盐等14. 中药制剂分析的取样原则是:A.宜少不宜多B. 均匀合理C. 宜多不宜少D. 随机E. 没有特殊要求。
皂苷类

第八节皂苷类一、皂苷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皂苷是一类结构复杂的苷类化合物,其苷元为具有螺甾烷及其有相似生源的甾族化合物或三萜类化合物。
大多数皂苷水溶液用力振荡可产生持久性的泡沫,故称为皂苷。
皂苷的结构可分为苷元和糖两个部分。
如果苷元为三萜类化合物则称为三萜皂苷,苷元为螺甾烷类化合物,则称为甾体皂苷。
[讲义编号NODE702678002313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一)三萜皂苷1.定义:苷元为三萜类化合物,其基本骨架由6个异戊二烯(30个碳)单位组成。
分类:四环三萜(羊毛甾烷型、达玛烷型)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羽扇豆烷型)特点:多含羧基,显酸性。
[讲义编号NODE702678002313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讲义编号NODE702678002313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配伍选择题A.四环三萜B.五环三萜C.四环四萜D.五环四萜E.六环三萜1.人参二醇是2.人参三醇是3.齐墩果酸是4.羽扇豆烷是[讲义编号NODE702678002313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3.甾体皂苷分类:螺旋甾烷醇类(菝葜皂苷元和剑麻皂苷元)异螺旋甾烷醇类(薯蓣皂苷元和沿阶草皂苷D苷元)呋甾烷醇类(原蜘蛛抱蛋皂苷)变形螺旋甾烷醇类(燕麦皂苷B)[讲义编号NODE702678002313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引申知识点——螺旋甾烷醇和异螺旋甾烷醇类结构特点。
(1)甾体皂苷元由27个碳,六个环,其中A、B、C、D环为环戊烷骈多氢菲结构的甾体基本母核,E和F环以螺缩酮形式相连接。
(2)一般B/C和C/D环的稠合为反式,A/B环有反式也有顺式。
(3)分子中可能有多个羟基,大多在C-3上有羟基。
(4)在甾体皂苷元的E、F环中有三个不对称碳原子C-20、C-22和C-25。
C-20位上的甲基都是α构型,C-22位对F环也是α构型。
C-25甲基则有两种取向,直立键时为β型,其绝对构型为L型;平伏键时则为α型,其绝对构型为D型。
中药化学习题(配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7~13章

A.人参皂苷Ro B.人参皂苷Rf
C.人参皂苷Rg1 D.人参皂苷Rh2
E.人参皂苷Rh1
9.属于四环三萜皂苷元类型的是( )
B.硅胶
C.阳离子交换树脂
D.阴离子交换树脂
E.大孔吸附树脂
9.萜类化合物以非色谱法分离时,其结构中难被利用的基团是 ( )
E.LD-MS
7.应用13C-NMR谱鉴别齐墩果酸和乌苏酸可依据二者结构中的 ( )
A.季碳数不同 B.双键数不同
C.角甲基数不同 D.羟基数不同
E.羧基数不同
C.碱水加热提取加酸沉淀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升华法
8.以色谱法去除萜苷粗提物中的水溶性杂质,首选固定相是 ( )
A.氧化铝
D.环己烷-乙酸乙酯 (1:1)
E.苯-丙酮(1:l)
6.用于三萜皂苷结构研究的方法中,由于皂苷的难挥发性而受到限制的是( )
A.EI-MS B.FD-MS
C.FAB-MS D.ESI-MS
)结构特征,且其基本碳架中常有甲基、( )、( )、( )及( )类型的取代基。
2.从甲戊二羟酸出发,经 IPP及DMAPP,由 GPP、( )、( )及(
一、填空题
1.多数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基本母核由( )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其结构根据异戊二烯法则可视为 (
)个异戊二烯单位聚合而成。
E.凝胶色谱
5.用TLC分离某酸性皂苷时,为得到良好的分离效果,展开时应使用( )
A.氯仿-甲醇-水 (65:35:10,下层)
B.乙酸乙酯-乙酸-水(8: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皂苷类化合物的5个鉴别反应
皂苷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表面活性和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其化学结构特点是由糖基与脂肪酸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
由于皂苷类化合物在生理活性、毒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对其进行鉴别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分别介绍皂苷类化合物的五个鉴别反应。
1. 泡沫试验:皂苷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可以在水中形成稳定的泡沫。
鉴别方法是将待测物质与水混合,搅拌产生泡沫。
如果泡沫稳定、丰富、持久,且有较大的体积,那么可以初步判断为皂苷类化合物。
2. 胶束试验:皂苷类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形成胶束。
鉴别方法是将待测物质溶解在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然后观察溶液的透明度。
如果溶液变得浑浊或出现胶状物质,那么可以确认存在皂苷类化合物。
3. 红色发色反应:皂苷类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红色产物。
鉴别方法是将待测物质与少量的硫酸铁混合,观察是否出现红色。
如果出现红色,可以初步判断为皂苷类化合物。
4. 果糖试验:皂苷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果糖试验来鉴别。
鉴别方法是将待测物质与果糖溶液混合,加热反应。
如果反应溶液呈现黄色,并伴有橙色或棕色沉淀产生,那么可以确认存在皂苷类化合物。
5. 全苷试验:皂苷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全苷试验来鉴别。
鉴别方法是将待测物质与氯化铵溶液混合,加热反应。
如果反应溶液呈现绿色或蓝色,并伴有沉淀产生,那么可以初步判断为皂苷类化合物。
通过泡沫试验、胶束试验、红色发色反应、果糖试验和全苷试验可以对皂苷类化合物进行鉴别。
这些鉴别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初步判断待测物质是否为皂苷类化合物。
然而,由于皂苷类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鉴别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判和局限性,因此在实际鉴别中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结合其他化学和物理性质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准确鉴别皂苷类化合物的存在。